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4K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

《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是人美版一年級上冊第11課的教學內容,本課教學內容新穎,學生興趣濃,通過了解人類探索的相關知識,學習摺紙飛機的技法、技巧和用簡單的圖案、文字裝飾飛機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和依照樣圖動手實踐的能力。正是基於這個教學目標,我的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小組探究,學會自己看圖折出紙飛機爲主線,一心想着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初衷是好的,但是我卻忽視了學情和鋪墊教學。導致學生探究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這次的收穫: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精選18篇)

一、 忽視了學生美術基礎差、學習能力差這一客觀現象

本班學生從小出生在城郊,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看管,讀的幼兒園也是周邊一些硬件和軟件設施還不健全的學校。導致了這些學生毫無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差、行爲習慣也差。

我卻依照教參書上的目標去實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討論研究步驟圖,折出飛機。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讓我大大失望:當我宣佈完小組討論後,大部分孩子們都完全沒討論,直接拿紙開始折,在我的說教下,很多孩子開始打開書研究步驟圖了,但是又一半的孩子無從下手,還一直喊着:老師我看不懂,有一部分學生看的懂2步,也被卡住在那裏了。

我原以爲這些學生讀幼兒園的時候肯定也學過一些手工,也有摺紙的經驗,但是現實告訴我不是這樣的。他們還不知道怎麼看圖,不知道圖的意思。看來掌握好學情,瞭解學生的基礎再去設計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這是很重要的。

二、 教學內容過多,學生難以完成

原本我設計的是三個折飛機環節:第一環節拆飛機,照樣子再折一架;第二環節學生研究書上的步驟圖,自己折出飛機;第三環節學生自己創新,設計出一架飛機;最後還有一個環節是裝飾飛機。但是在前面兩個環節用的時間太多了,第一個環節中(拆飛機,復原飛機)很多孩子拆開後就不知道怎麼復原,還有一部分孩子沒有在組長帶領下拆飛機,而自己開始亂折。第二個環節:學生照圖折飛機,孩子們研究的動作很慢,很多孩子在第3、4步的時候就看不懂圖了,在這個環節上耽誤了很長時間,因爲我看孩子們一直都沒折出來,我就不斷的加時間,最後裝飾飛機的時候只有8分鐘時間了,導致最後只有幾個孩子裝飾了飛機。

如果我能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差的情況,減少一些教學內容,如這節課只讓學生學會看圖折飛機,不裝飾飛機,我相信教學任務會完成的。不求內容多,只在乎學生這個知識點到底掌握沒有,這纔是最實在的。學生基礎不好,我們慢慢來,一課時的內容我花兩課時來教,只要學生充分的掌握了,這纔是教學的關鍵之所在。

三、 課前沒做教學鋪墊課,導致學生無從下手

本課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己學會識圖折出飛機,我高估了學生能力,以爲他們看的懂圖。如果之前用2節課時間來教孩子們如何看圖折東西,相信今天孩子們探究的效率會大大提高的。如果第一課時:我帶領學生邊看圖邊跟我折一個簡單的東西,引導孩子們有了看圖這個意識,接受了如何去看。第二課時:出示一個簡單東西的步驟圖,讓學生先小組探究這個圖,研究出如何折,再孩子們自己慢慢看圖折出來。如果有了兩節課的鋪墊,我相信今天的看圖折飛機的人物會事半功倍。今天突然碰出一個圖讓學生來看,就連我們同事都開玩笑說:剛開始我都沒看懂是什麼意思,更何況一年級學生。

對於低段學生來說,就好像一張白紙,我們老師要多示範,很多小細節都要設想到,組要拿大人的思維去想孩子,就連一個小小的撕紙遊戲孩子們都需要我們教,以後教學中要考慮周到,細小的東西也要課前調查和引導。教會孩子們方法,相信第二課時會受到更好的效果,會讓我們的課上起來得心應手,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 老師口令要求不明確,導致很多學生不理會

面對孩子們一個勁的折自己的飛機(卻沒看圖折),我就瞭解到孩子們看不懂圖。我就準備開始在投影儀下示範,我叫孩子們停手看黑板,但是很多孩子還是不擡頭,自己折自己的。如果我把命令指向性明確點,如:現在請孩子們把紙和飛機都放到籃子裏,我相信孩子們肯定更清楚老師的要求,也會停手看老師了。

我在示範(投影儀下折飛機)的時候,應該把每個折的環節和向哪個方向怎麼折應該用更明確和準確的詞語來說,相信孩子們學的更快,就不會出現:老師這裏到底怎麼折啊?

對於一年就學生來說,每一個細小的地方,老師都要說的很清楚和準確,說的學生很能理解,用孩子們能明白的詞語和方言來表達,孩子們纔會做的好。

總的來說,這次家長開放日收穫很多,心得也很多,一句話來概括:低段學生接受能力慢,所以每個細小的地方都要講清楚和示範清楚,這樣孩子們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2

一、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課件:動手動腦

自己動手,製作一個風車。先準備一張薄卡紙,一個塑料瓶蓋,一根小木棒,一個38毫米長的釘子,然後製作一個小風車。

引導學生思考:風車爲什麼會迎風旋轉?

用錄象,簡要介紹人類的飛行:在古代,人們嚮往神祕莫測的天際,卻上天無路,只能寄託於神話般的幻想。世界上流傳着許許多多關於人類渴望征服天空的美好故事,人類征服天龍的歷史正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

18世紀後期,氣球輕而易舉的載入升入空中,它的成功爲飛機上天開闢了道路,開創人類飛行實驗的時代。

教師鼓勵學生講解自己知道的有關人類飛天的神化或傳說小故事。

鍛鍊學生的語言描述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對航空航天及人類發明、創造產生興趣。

教師板書課題:讓我的飛機上藍天

二、探究 實踐

1、出示摺紙飛機

教師:讓我們自己設計一架摺紙飛機,把我們的理想帶上藍天好嗎?

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摺紙飛機活動。每小組可參圖。,供學生分析研究、學習摺紙方法,學會識圖。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開展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互教互學,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2、請各小組的一名代表到臺前講授摺紙飛機的方法。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講授,並對講授的明確清楚的個人以及課堂紀律好的小組進行獎勵,強調了紀律,避免學生興趣過高,課堂紀律混亂。

鍛鍊學生的講解、示範的能力,以及語言的表述能力。

3、競賽識圖摺紙飛機,看書上步驟圖學習摺紙飛機。對自己的飛機進行裝飾色彩圖案,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航空公司,寫在飛機上。比一比誰的飛機美化的漂亮。

學生進行裝飾時,教師要提醒學生裝飾摺紙飛機露出的部分,注意可採用彩色長線或色塊進行也可結合學生的愛好和生肖等進行。

時間充裕,全體師生到操場試飛自己的飛機。

在試飛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 拓展 課後整理

有的飛機不能飛上天空是爲什麼?

試飛後提醒學生注意收拾整潔活動現場。

板書設計:

第十課 讓我的飛機上藍天

摺紙 裝飾

教學反思與調整策略:

做完飛機,我帶着孩子們走出美術教室,來到學校的中央空地,並進行了“放飛理想”的活動。將自己的理想寫在紙飛機上,讓飛機帶着自己的理想飛上高空。孩子們高興極了,並沒有我預想當中出現的混亂局面,而是有序的放飛着自己的飛機。看來經常帶孩子下去到大自然中享受自己的成功實踐非常令人鼓舞的事。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3

我們學校今年十一月份進行了青年教師展示課比賽,我作爲新進教師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課,難免存在許多不足。現將本次所授的《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一課,作以下反思。

一、教學策略方面

1、啓發性的語言:在整堂課裏,我採用啓發性的語言,讓學生在我的語言的點撥下自主地去想、去說、去做,讓學生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引導者而非指導者。例如:通過“你們知道世界上第架飛機是什麼樣子嗎?你喜歡哪一架飛機?爲什麼?”等啓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欣賞飛機、觀察飛機。

2、環節設計:這節課我給學生足夠的活動時間和足夠的活動空間,進入正題“摺紙”,我用了5分鐘的時間,摺紙跟添繪一共用去18分鐘的時間,展示評價10分鐘。這樣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讓他們儘可能多地去自主創新,由此便有了很多的意想不到:一是有的用一種方法進行裝飾,有的則用了兩種;二是摺紙的方面有的學生有了自己的一些創新,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事物的多樣性、可變性;三是在小組展示時,讓學生自由地欣賞別的小朋友的飛機後,再試飛飛機,他們那種高漲的熱情,試飛的喜悅,無不讓每老師感到激動和驚訝。我想只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纔會有足夠的效果吧。

3、多學科整合:這堂美術課,我讓科學課、音樂課、勞動課滲透教學,這些學科的整合讓學生在一堂課上有了更多的信息可以接受。

二、教學存在的不足:

1、折飛機佔用時間較長,裝飾飛機的時間稍有點不足。

2、展示作品時,學生只顧裝飾自己的飛機,評價作品時注意力不夠集中。

3、學生講感受時,評價不太到位,引導不細緻。

4、學生裝飾飛機時,應讓學生自己說,主動發現。

5、評價要有針對性。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4

在通過體育健康課的準備過程中,讓我深深感受到國小體育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國小低年級的教學中,客觀地存在着體育教學成人化的傾向,學習的內容不夠豐富,學生的主體作用尚不能真正發揮。體育老師總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按部就班的進行授課,使學生學得太苦。從而導致了學生喜歡體育活動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狀況。無論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還是在“增強體質爲中心”都沒有從根本上擺脫體育傳統教學的模式。傳統體育教學中,我們重視的是讓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忽略了給學生髮揮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機會。

傳統的體育教學都是按照事先設定的教案程序順次實施。學生在課堂上的任何個人表現是由教師設定的,甚至任何隊列調動均要在教師規定的教學範圍內展開,並且美其名曰“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些表現是否出自學生的內心需要?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針對存在的這些實際問題,我認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教師要通過發揮教材、場地、器材和課堂氣氛的作用,創造“動起來”的情景,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形式上大膽創新,使體育課向着有趣、輕鬆、自由、娛樂身心的方向發展;增強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促使了學生積極自願地參加體育活動,瞭解健康生活的知識和技能,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2、我們根據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特點,把教學中一般應遵循的認識規律,動作技能形成規律,生理技能活動規律,青少年生長髮育規律融爲一體。我們可以按“動起來——樂起來——想起來——自我展現起來”來設計課的進程。

3、教師即興示範調動學生動起來。以各種簡便易行的隊形變換,多種多樣。積極性激發學習信心的趣味練習,使學生身體充分活動,使其心理上得到滿足,使之練習情緒高漲。

4、活躍身心。以有節奏的,帶有聲響的個人的,雙人的集體協調一致的各種操練習,既保持活躍情緒,又有適當調整負荷,準備進入主要階段。

國小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驅力來自於他們的好奇、好動的心理以及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和渴望,在教學中教師應採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渴望淋漓盡致的表現在身體的活動中,從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喚起他們的競爭意識。

國小生神經活動中第一信號系統活動占主導地位,第二信號系統正在發展。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均衡,興奮過程佔優勢並容易擴散,發生“泛化”現象,表現爲活潑好動,但注意力不集中;模仿力較強,容易建立條件反射,學習和掌握動作性,但動作技術的準確性較差,容易發生錯誤和多餘動作。針對他們的神經系統的生長髮育的這些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和選擇合理的方法。

國小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完成動作的能力存在差異,教學中不能採用機械、呆板、枯燥單一的模式。國小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要求不易太嚴,規定不易過死,允許他們在課堂上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這纔是真正的快樂體育,只能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學生的個性,極大的提高國小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在這一方面,有的教師往往只注意課的常規、規範、紀律嚴明,以至規定太多,要求太嚴太死,甚至出現罰、訓的教學現象。如此對國小生的個性發展就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而現在有的教師仍在國小體育教學中過分強調動作的具體細微,使國小體育教學帶有“技術化”、“成人化”的痕跡,不考慮國小生動作準確性差、協調性差等客觀因素,強迫學生完成“力不能及”的動作,嚴重影響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妨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國小體育教學中,兒童情緒高漲,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參加體育活動,常常會出現一些差錯或者少數學生有“出格”的表現。這些都在情理之中。這些教師只要加以適當的指導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個別學生還有“出格”表現時,教師應及時、善意的提醒,讓學生進行心理上的自我調整,逐步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在8—12歲期間,少年兒童的認知能力、自控能力、社會合作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都在增強,但仍然很不成熟,往往會出現以自我爲中心,過分相信自己,甚至出現與羣體對立的情緒。教師的適當引導,實際上是給學生一個正確的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合作能力。

充分發展少年兒童的個性,是創新教育中國小教師的重要職責。我們不能僅僅注意國小體育教學的生物功能,更要發揮它的社會功能,使少年兒童得到充分發展。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5

《加或減》是依據國小生學習的心理特徵,用學生喜愛的遊戲爲素材設計的一種數的計算的學習活動。藉助富有合理數學意義,包含情感價值和數學價值的“邏輯圖式”這一學習載體,使學生在有趣有益的遊戲活動中參與“加與減”的整合,親歷“再創造”的過程,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到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交流的工具。

學習背景材料是學生入門的基礎,只有學生對學習背景材料感興趣時,纔會主動地參與學習。把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引入課堂,學生倍感親切,參與慾望強,促進了學校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數學背景的聯繫。要學生講出遊戲中的數學,學生感受到遊戲中也有數學,學數學有用。而將設置成遊戲狀態的“邏輯圖式”展現於學生面前,使枯燥的計算內容巧妙而自然地還原於生活,拉近了數學與學生間的距離,增強與數學的親和力。

以“講一講,問一問、喜歡哪個組的方法?”爲啓迪學生思考的“導火線”,學生用熟悉的經驗自己去攝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測想象。在實踐操作,觀察比較,驗證推理、討論爭辨中分析衆多觀點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別人思考的長處,儘可能想辦法完善自己和別人的觀點。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僅掌握知識,而且思考知識,詰問知識,批判知識,創新知識。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6

“數學的生命在於應用”——注重學用結合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的應用業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少專家指出,數學教學不能“掐頭去尾燒中段”,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堂好課,不僅要讓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還應使他們懂得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自《國小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一方面,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的教學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統計知識及一些應用題的學習,都是從實際出發,經過分析整理編成數學問題的;另一方面,由於課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許多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事例未能進入課本。因此,教師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係,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注重學用結合,應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應用性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應儘可能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數據編制數學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相伴;應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改變封閉式的單向結構爲開放性的多向結構;應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發展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引自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在數學課上,學生們除了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智能,還帶着自身的情感、動機、需要等一併投入課堂;學生們除了與教師交往外還與同伴之間進行相互交往;學生們除了認知、情意方面的發展,還包含羣體合作能力、行爲習慣及交往意識與能力等多方面。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7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搞笑,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反覆的試教過程中,我對課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學理念在變化,教學設計也隨之改善。

一、課文主線的把握:體會人物性格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鮮而易見。開始,我一向把抓人物性格作爲學習的主線,讓學生在尋找人物神態,反覆朗讀對話的過程中加深對陶罐和鐵罐的印象。於是乎,大家對鐵罐的傲慢、輕蔑、惱怒很感興趣,他們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動作、語氣,把盛氣凌人的鐵罐表現地活靈活現。而對謙虛溫和的陶罐,大家則表現得不溫不火。因而整堂課的反面人物形象過於強調,突出了鐵罐而忽略了陶罐,輕重倒置,難怪學生在結尾對陶罐鐵罐說的話中,寫到:“我喜歡鐵罐,因爲他很威風。”這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輕蔑與惱怒的結果,其實這些詞語都是我們生活中貶義詞,只是幫忙體會人物性格,無須過分強調,陶罐纔是一個正面的,讓學生有價值去體悟的人物形象。

朗讀對話是爲理解人物性格服務,而人物不同性格正因對待問題,處理問題的角度、方法所引起的,這纔是整堂課的核心。於是,在之後的教學中,學生不只是簡單地朗讀課文,停留在理解人物性格的表面層次中了,大家都有了更深的感觸,陶罐的謙虛溫和是因爲他看待問題很全面,因此他也有了好結果。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超多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資料,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會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篇課文帶給學生的不只是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給他們就應正確地看待問題,要明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學理念的轉換:按部就班讀對話順水推舟入情境

傳統的教學總是在教師設計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後,學生按照教師的步驟,跟着問題一步步串着走,這主要體現了教師是主導而完全忽視了學生是主體。我們說,教案要板塊設計,非線形的一問一答,而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發各種多元化的思考,閃爍出課堂的亮點。應對陶罐和鐵罐來一回的對話,我以前試過先讀鐵罐所有的話,體會他情緒的變化,再讀陶罐應對鐵罐說的所有答話,烘托出陶罐的氣概。但是這樣的朗讀脫離了對話情境,對話對話,本來就是對着說話的,一味讀一個人的語言,使得課文學習支離破碎。之後我又設計了一組組對話朗讀的模式,請三組同學模仿人物,分別讀好這三次對話。但是這三次對話平鋪直敘下來,均勻指導,層次又不明顯。學生在朗讀人物對話時也總是少了一份神韻。之後,經過許多老師推薦,教師在課堂中不要按部就班地指導朗讀對話,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那麼有意思的故事,爲什麼不把他們帶入到故事搞笑的情境,隨着情節發展自然展開對話呢?老師不是在背教案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感受這個生動的故事。於是在之後的課堂中,隨着故事的發展,我與學生們一齊成了裏面的陶罐和鐵罐,

三、教學設計的變化:單一地側重由面到點

在我的觀念中,一堂好課就要有重點,有需要突出,出彩的環節,因此,幾次試教的過程中,我一向把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作爲設計重點,用不同步驟和方法來烘托這個亮點。但是漸漸地,我發現整堂課讀對話,學生容易疲倦,課堂的氣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讀到最後雖然感情是有了,但是總覺得有點索然無味,學生興趣減弱,整堂課的資料含量也很單薄。之後有聽課的老師提出,教師上課需要大氣,不能過重計較一些細節,過於強調對話,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後聯繫,學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讀越沒興趣。於是我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使對話部分變得粗線條一些,在品讀對話前加入一個全文感知的填充課文資料的小練習。學生在自由讀文後,看着資料提示,很簡單地就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資料,這對後面的學習起到了鋪路搭橋的作用。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備工具性,爲了充實課堂,讓學生能在這堂課中學有所獲,實現人文與工具的結合,在課堂尾聲時,又有一個寫話的練習——陶罐,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鐵罐,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_。學生在感悟文章,認識兩個人物後,對他們的性格,對他們的品質,對他們看待問題不同的態度,都有了或深或淺的想法,請他們寫寫想對這課文人物說的話,這是一個人文性的綜合練習,在寫話中學生充分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

陶罐,我想對你說:“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也看自己的優點,你還能看見別人的優點,我要向你學習。”

陶罐,我想對你說:“你真謙虛,對待朋友的態度那麼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對你說:“應對鐵罐的傲慢,你還那麼心平氣和的說話,你可真有風度啊!”

鐵罐,我想對你說:“你不要太驕傲了,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

鐵罐,我想對你說:“陶罐對你那麼好,你還那麼傲慢,你必須交不到朋友的。”

……

這樣豐富精彩的寫話是學生基本對文本的深入認識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所有的感觸。這樣的語言文字綜合性練習是新課程課堂所需要的。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始終想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但是在課件出示對話部分,我把表示人物神態的詞語,直接打在說的話後面,原本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看着課件上的提出神態語,更快、更好地讀出人物語氣,但是這樣急於發揮語文工具性的做法,卻起到畫蛇添足的反作用,讓學生失去了在對話中親身感悟的經歷,教師直接給學生,而不是學生自己悟到的,這是嚴重喪失語文人文性表現。這樣單獨出現神態語,讓它脫離文本存在的做法是不適宜的。

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的經歷中,我學習到,體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就是這樣一步步練成的,雖然還有許多不足與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驗都是我今後教學生涯寶貴的財富。作爲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鑽研,看更多,聽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充實自己。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8

現在,國小生開始學習英語的時間越來越早,三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但是,由於許多孩子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覺得學英語太枯燥、太難,導致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甚至畏懼心理。 半個學期一轉眼過去了,期會考試也早已結束了,看着學生的成績,讓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逐題看過學生的試卷後,綜觀學生答題情況,我針對學生各方面的掌握情況做以下分析及教學反思:

一、試卷質量分析 六年級下冊的這次期會考試的試卷的層次是分開的,也有一定的梯度,實際上是一張綜合試卷,大部分內容超出了本冊的範圍,但也可以看出學生對以前的一些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套試卷共分爲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爲語音測試,第二部分爲詞彙測試,第三部分爲單項能力測試,第四部分爲閱讀測試,第五部分爲綜合能力測試 . 本套試卷覆蓋了整個國小階段所學的詞彙、語音、語法和日常用語等內容,着重考查了詞彙、日常交際用語、閱讀能力和重點句型及語法。整套試卷中滲透了國小階段所涵蓋的語法知識,如:介詞in,on,at,to的正確運用;冠詞a,an,the的正確運用;名詞單複數的正確運用;形容詞的比較級的正確運用;代詞的主格、賓格、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的正確運用;實義動詞have,has與be動詞的用法,所涉及的時態有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第三人稱單數的正確使用,以及否定句、一般疑問句的句式結構等等。 該試卷充分體現了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爲主要目標的命題原則,堅持依據於課本但避免教材的機械操作,靈活遷移。在試卷設計上增加了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重點句型及書面寫作能力的考查,注重學生的積累運用,對以後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二、試卷整體情況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考查了語音知識ow,oo,ee,ea字母組合以及元音字母a,o在重讀開、閉音節中的發音,1、2小題失分較多。第二部分考查了詞彙及其中文意思,並滲透了詞語搭配,如look like,look after,like doing等,其中look after超出範圍。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一題,大部分學生得分不高;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主要考查了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閱讀能力、語法掌握等各個方面,學生對詞彙的記憶力不強,反映在書面寫作中,錯別字特多,這給我們反饋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學生邊學邊忘,掌握不牢。學生掌握句子的困難程度,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練得太少,或者說學生除了課堂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學英語。 這次考試成績令人不滿意,平均分、優秀率均較低,原因之一是題型太活,主要原因還是老師的教學工作沒做到位。

三、改進措施

在這次期會考試,令我遺憾的是,學生的成績沒有提高反而下降得厲害,就是因爲他們浮躁的學習態度,影響了成績。期會考試已經結束了,在後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要重點針對出現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繼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爲教學的首要着眼點,讓同學們能夠在我的指導下盡情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讓他們都能以優秀的成績進入中學。

1.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要求人人過關。

2.爲了給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做好與中學的學習銜接準備,教學中仍應注意各種詞類轉換的歸納性訓練和運用性練習,培養學生的初步的語言感知能力 。

3.注重詞語的運用性練習,在機械記憶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可以通過多種題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4、知識訓練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的培養。注重低段教學與高段教學之間的教學形式和培養目標的轉移。將課堂由興趣化逐步過渡到思維化和意志化學習。同時關注潛能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採用有效措施,儘可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提高自信心。

5.在優化課堂組織教學、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加大訓練強度和密度的基礎上,注重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9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範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髒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醜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裏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裏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爲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囉嗦重複,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1、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1、“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1、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1、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爲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裏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__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4、____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爲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象,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着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繫,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儘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鬆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____)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7、8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12、13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2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臺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裏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複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臺修改)

師:剛纔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爲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準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麼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衝着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衆“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爲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裏。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纔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衝着“鳥“去的,我認爲這是不對的,因爲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係?

生;我認爲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纔着位同學的話。我認爲榕樹和鳥是朋友關係,而且關係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爲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爲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爲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着這條線幹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爲有了鳥兒,大樹纔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爲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着我們呵護着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爲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爲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裏。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纔,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爲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蒐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爲主,報紙、雜誌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爲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瞭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爲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準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爲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0

課前我帶小朋友做吹泡泡的遊戲,小朋友非常興奮。愛玩,是所有兒童的天性,遊戲則是兒童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在遊戲中往往寄託了孩子們的情感、想象以及好奇心。在活動中通過泡泡遊戲,自己動手玩,創造性的玩,體驗集體遊戲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獲得對泡泡的形,色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我在學生玩、吹泡泡時適時引導“發現有什麼奧祕,找一找泡泡的形狀和色彩及發揮想象泡泡會飛到哪裏去?你希望有誰陪着你一起飛?”等。以吹泡泡的快樂感受爲話題,進入泡泡形狀與色彩知識及飛的感受討論與學習並以體驗畫泡泡爲學習活動的主體任務。

師生間互動、適當進行示範,解決學生在創作中遇到的問題。並鼓勵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我在課尾展示、提示可採用另外的一些方式來表現泡泡,讓學生自己在課後以喜愛的方式來再次創作泡泡飛呀飛這一課題、擴展思維空間。若課時安排爲多課時則還可考慮讓學生合理多選擇幾項,在學習要求上有更高層次的提升。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1

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探究是滿足兒童求知慾的重要手段,對於保護兒童珍貴的好奇心至關重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並煥發出內在的生命活力。如果在進入學校後就宣佈禁止兒童開展探究活動,不僅違背兒童的天性,而且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兒童進入學校以後,不僅不應禁止他們探究,而且應該對他們的探究提供支持、鼓勵和幫助(包括適時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時候教給他們更有效地開展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等),以引導他們最終能夠找到他們感興趣的那些現象和問題的解釋或答案。

(2)探究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第斯多惠就曾說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求真知。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對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亦具有重要意義。

(3)探究過程本身不僅可以使兒童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鍊,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且是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培養的主要途徑。這對於兒童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十分關鍵。從中習得的科學過程與方法,對於兒童參與生活中與科學相關的問題解決與決策,是個重要的基礎(與科學知識同樣重要)。從廣泛遷移的角度來說:,學會科學推理是大大提高孩子的智慧(思考力、明智的判斷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創造力)的最有效方法,這對於他們謀求進一步的生存與發展,,獲得生活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4)由於探究過程需要探究者綜合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這對於增進和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將其融會貫通,十分關鍵。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在一個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獲得了新的理解,產生出新的意義,正所謂“溫故知新”。

(5)探究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合作、交流和各種協調一致的嘗試,這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驗,可以幫助兒童學習按照一定規則開展討論(而不是爭吵)的藝術,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讚賞、分享、互助,等等。這種客觀開放精神的形成並非易事,要靠長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而上述這一切,是我們幾十年追求的科學與民主這一國民精神的基石。這種思維與存在方式應當從孩童時代抓起,否則就只能產生出一批批盲從、獨斷、不寬容的人,他們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獨立性、自主性、批判性。

(6)在親歷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挫折與失敗、曲折與迂迴、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是他們理解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精神的意義與價值的基礎。即使在有些探究中,學生走了彎路,甚至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於教師直接給出解釋,但此時學生對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爲教師講授的一個很好的前奏和準備。而且,學生仍可以從這一親歷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2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鬆鬆,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並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彙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裏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些課在平時的聽課活動和觀摩教學中並不少見,其中有些課甚至還被評爲好課。衆所周知,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筆者以爲,如果不對好課的標準進行重新認識,勢必會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本文擬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一堂國小數學好課的評價標準。

“一個都不少”——面向全體學生

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一化的集體教學爲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爲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着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着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並不意味着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於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髮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餘力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羣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採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爲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

“在活動中學數學”——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着探索與創造”(引自《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纔是有效的學習。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具體說,教學時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學習的必要經驗和預備知識(奧蘇貝爾稱之爲“先行組織者”),從而爲新知學習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應啓發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準新知的生長點,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瞭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維果茨基稱之爲“最近發展區”);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現矛盾,引發認知衝突,使學生達到“憤悱”的狀態,爲學習新知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保持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他講。爲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數學的生命在於應用”——注重學用結合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的應用業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少專家指出,數學教學不能“掐頭去尾燒中段”,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堂好課,不僅要讓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還應使他們懂得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自《國小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一方面,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的教學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統計知識及一些應用題的學習,都是從實際出發,經過分析整理編成數學問題的;另一方面,由於課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許多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事例未能進入課本。因此,教師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係,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注重學用結合,應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應用性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應儘可能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數據編制數學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相伴;應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改變封閉式的單向結構爲開放性的多向結構;應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發展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引自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在數學課上,學生們除了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智能,還帶着自身的情感、動機、需要等一併投入課堂;學生們除了與教師交往外還與同伴之間進行相互交往;學生們除了認知、情意方面的發展,還包含羣體合作能力、行爲習慣及交往意識與能力等多方面。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3

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教室要整潔、優美之外,教師要營造一個輕鬆而又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以平等、誠摯、友善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全面關心學生,不僅關心他們的智力發展,而且還關心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生活習慣,將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的發展,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教師瞭解學生,發現他們的特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對學生來說,他們就會主動接近教師,擁有自我表現的衝動和慾望。

也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濃烈。在學習My family 這課時,我在導入部分則用了歌曲“Boy and girl”.讓學生一開始就對學習產生興趣,沒有壓卷感,自然而然學起來就輕鬆很多了。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4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等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情境,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一 滿意之處:

1 注重講讀訓練,達到從感悟到積累

本節課的設計緊扣新課程的觀念,我注重創設寬鬆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予以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採用錄音讀、師範讀、自由讀、同桌對背,小組背、男女生對背、集體背誦等多種形式,還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水到渠成,熟讀成誦,達到對語言的感知,感悟和積累。

2 創設情境,培養說話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上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聯繫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髮揮想象的空間,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們說一說,議一議:爲什麼要給春天畫個彩色的太陽?

二 不滿意的

1.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拓展練習這一環節時課堂紀律較亂,誤了一些時間,以後要在組織教學工作要努力。

2.教學時對過程的評價太少,特別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而且評價的方式也太單一,如果在學生談議的時候適當地增加一些學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的話,效果會更好,我想這樣不僅評價方式多樣化,而且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5

《小攝影師》這課是通過人物的對話、語言、動作、表情來反映人物的高尚情操、道德品質的。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找出小攝影師動作、語言、表情的句子,然後讀一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說從他“鞠躬”、“擺弄”、“跑出去”、“哭着”等詞語和句子體會到了小攝影師有禮貌、對自己負責辦牆報的攝影工作認真負責、懂得體諒他人、對自己的大意非常自責等等。高爾基的語言動作的詞句有:“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我這兒有很多膠捲。”“是個小男孩嗎?”從這些句子體會到高爾基非常關心下一代的成長,不讓雜誌社的記者採訪,說明他不慕虛名,不圖名利。不是爲了宣揚自己,而是爲了讓下一代的孩子能從他的身上學到一些精神。

既然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可以反映出人物的高尚品質。那麼,我們來寫一寫:小攝影師第二天又來找高爾基照相了嗎?請接着往下寫。

看李南池寫的:

第二天,高爾基早早地起了牀,他來到辦公室,還是非常惦記着昨天來的那個小男孩。爲此,他昨晚一夜沒睡好覺。 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馬路,嘆了口氣說:“哎!多可愛的一個孩子啊!多麼希望今天能夠再來啊!”高爾基一整天都沒有離開過辦公室,一直等着男孩的再次出現。傍晚,高爾基正準備下班回家,突然聽到祕書的稟報:小男孩來了。高爾基喜出望外,趕緊叫小男孩進來。只見小男孩氣喘吁吁跑進來,深深地鞠了一躬 ,愧疚地說:“對不起高爾基同志,昨天浪費了您寶貴的時間,請您原諒!今天本來不想再打攪您了的,可是我們學校的同學都非常喜歡看您寫的文章,非常希望在學校的牆報上看到您的照片,所以我只好在放學後趕來了”。高爾基抱起小男孩,非常激動地說:“你終於來了,知道我有多惦記你來嗎?你真是一個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好孩子!來吧,給我照,多拍幾張”。小男孩這次很麻利地拍完照,正準備走,高爾基喊來祕書,還讓祕書給高爾基和小男孩照了一張合影。

劉雨秋的:

第二天,高爾基早早地起了牀,來到辦公室,正在自言自語地說:“多麼可愛的一個小男孩啊!可惜他可能再也不會來了。哎!”突然,高爾基眼前一亮,在昨天小男孩往地上坐着哭的地方有一張小男孩掉下的學生證。高爾基喜出望外,趕緊吩咐祕書循着學校地址去找那個小男孩。果然小男孩找來了。小男孩非常慚愧地低下了頭說:“昨天真的很抱歉,浪費了您寶貴的時間,今天又麻煩您派人接我來,真的謝謝您。您知不知道,學校的同學聽說我給您照相失敗,都非常失望,遺憾。都埋怨我做事馬虎呢!我可是慚愧得一個晚上都沒睡好覺呢!” “呵呵,我就知道你會這樣。”高爾基一邊撫摸着小男孩的頭一邊說 :“今天,我讓你多照幾張相,送你一些書,拿回去給他們看”。“太好了!太好了!”小男孩高興得蹦起來。

本課的難點在於要求從對話中把握人物心理。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纔會在續寫中實實在在地運用這種寫法。

續寫故事是想象力、表達力、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我在這堂課中應該說是比較好的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力。使他們產生了想說想寫,還寫得比較好的願望。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6

語言教學要“固根求本”,語言能力的獲得非靠紮實的訓練不可,不能讓虛假的繁榮掩蓋語言學習的缺位。在本節課教學設計裏,我讓人文陽光充盈語言訓練。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憶已積累的與所要理解語言相關的文本,喚醒相關的文字儲備,給學生提供思考的背景,爲學生理解的深入提供觸類旁通的可能。如在引導學生體會“遙知兄弟登高出,,便插茱萸稍一人”這句詩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說話訓練“我曾經____,也曾經____,也曾經____兄弟們歡聚在一起,多麼令人高興啊”這樣的練習是有別於傳統的訓練的,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諧統一的。又如我讓學生體會過節家人在一起團聚的幸福,讓學生給“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中的“興高采烈”換個詞,再來讀句子。這其實就是在組織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激活學生的語言意識,積累學生的語言庫存,積澱學生的語言圖式,這正符合田本娜教授講的,積累語言的訓練要具有語文性,要在課文學習時自然而然地“旁逸斜出”。

上完之後,我感覺課堂沒有瑣碎的分析固然很好,但學生學得是否紮實有效,我應該進行深刻反思。如果我在學完課文後設置一個“反饋練習”,適時調控自己的教學方向,始終把學生“學”得如何放在第一位,那一定能讓更多學生學得有效,也能讓自己的課堂更有深度。最後還要把詩文再完整清楚地結合理解一下,這纔是完整的課堂。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7

本課兩首古詩抒發了詩人在秋天裏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前兩句寫詩人秋夜的孤獨寂寞,後兩句寫夜深偶見籬下燈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樂生活。《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作者王維十七歲時寫的詩,一首抒寫思親的千古絕唱。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備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的親人。前兩句寫詩人想念親人,後兩句寫親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寫出了“獨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查找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3、美讀詩句,體會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品重點字詞,反覆吟誦,體會詩歌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1.學生:初步預習課文。2.教具與學具:錄音機、圖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不僅僅是佳節,其實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宋朝詩人葉紹翁所寫的《夜書所見》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二、初讀

1、自由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邊讀邊思考詩的大意,劃出不懂的字詞。

3、釋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悟情

詩人葉紹翁久居在外、歸家不得,再讀古詩,對照插圖,你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寂寞、難過這許許多多的思鄉念親的情感嗎?

(一)一二句

1、蕭蕭是什麼意思?(風聲)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出的聲音,一起讀:蕭蕭

2、蕭蕭梧葉送來了什麼?“寒”給他組個詞(寒冷)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3、拓展促悟: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相見歡》【唐】李煜

這蕭蕭梧葉送來寒氣逼人,讓人感到——孤獨、淒涼(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4、這秋風,不僅吹動了落葉,還動了什麼?讀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於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明白了這一點,自然就容易理解,詩句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5、情感朗讀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2、學生想象孩童捉促織玩耍時那種天真無暇,快樂的情景。讀——知有兒童挑促織

3、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什麼呢?(自己童年時的夥伴。)

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夥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夥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

4、一燈明:他看見的只有一盞燈,觸景生情,多麼孤單啊!(讀:夜深籬落一燈明)

離開家鄉,又這麼孤單,你們想想,詩人除了想念自己的夥伴外,最想念誰?(父母、親人)

5、情感朗讀三四句

(三)配樂吟誦

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本應該和家人團聚,詩人卻身處異鄉,又看到蕭蕭桐葉、籬落一燈明,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這種孤獨、淒涼、思鄉的感覺,一起來讀——

四、拓展

1、無論在鄉間還是身處繁華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樣的處境,一樣的是思鄉情,齊讀兩首詩。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遊子吟》、《長相思》、《秋風引》等,這些是老師從書籍、網絡中查找到的。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我們來開個“ 九月九日誦詩會”。

五、作業

1、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前詩 引入新課

背李白的《靜夜思》,說說詩人李白在這一首詩裏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思念家鄉、親人) 板書:思鄉 念親

唐朝另一位詩人叫王維,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僅擅長寫詩,還精通書畫音樂,他在17歲那年,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求學,也寫過一首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

二、初讀全詩 瞭解重陽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

2、正音:“爲”這裏應讀“wéi”,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來。

3、釋題:

重陽節:指名讀,齊讀書上註釋,並指出藉助註釋理解詩句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陽節在我國古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節日裏人們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因爲兩個九意味着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又叫老人節。

“茱萸”:(讀書上註解)一種有香味的植物

“憶”即“思”,思念、想念;“山東”,陝西有座名山叫華山,華山以東有個地方叫蒲州,是詩人王維的老家;“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

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王維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三、反覆吟誦 體會孤獨

(一)與詩題相對應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重陽節,說說我國其他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元宵節、元旦、春節

憶——思,兄弟——親,每:每當;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人們無不興高采烈、歡度節日,可詩人王維卻發出了“倍思親”的感嘆,是什麼原因使詩人在這美好的日子裏如此深深地思念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看詩中哪些字眼點明瞭詩人“倍思親”的原因。

(二)一二句:

1.“異鄉”:他鄉,李白離鄉來到長安,長安對他來說就是“異鄉”

2.“異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紀漂泊在外,獨居他鄉,身份是“異客”。

3.“獨”:獨自一人,還隱含着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

想象:當我們離開家,孤獨寂寞的時候,(我們可以打開電視,解解悶);想家的時候,(可以給家裏打個電話,跟親人聊上幾句);實在忍不住就(坐車,坐飛機回家)。

但是王維生活在古時候啊,沒有電話,晚上也沒有電視,該有多寂寞啊。讀:獨在異鄉爲異客(板書:孤獨、寂寞)

4.他15歲離開家鄉,這種舉目無親的日子經過了兩年。兩年啊,七百多個日日夜夜,詩人沒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親人們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親人團員啊!此時詩人心中除了孤獨還有什麼?(有家不能回。難過)讀:獨在異鄉爲異客(板書:難過)

5、年年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目睹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心中的思鄉之情就再也掩飾不住了,於是一發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佳句。(齊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古詩的一、二兩句。

(三)三四兩句:

1、王維的思鄉情感猶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時此刻,他思緒萬千,想到了什麼?

2、想像兩年前的與親人共度重陽節的美好情景:

兩年前的重陽節,給王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那溫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時時浮現,往昔的重陽節啊,我們兄弟曾經一起……曾經一起……曾經一起……

思緒萬千的王維,想起的又何止僅僅是兄弟呢!那年邁的父母啊,已雙鬢斑白,他又何嘗不是時時惦記,九九重陽又被稱爲老人節,可王維卻無法伺奉左右,承歡膝下,此時此刻,他真想對雙親說:父母啊……

3、家鄉的親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說話——

4、但如今卻沒人與他共度佳節,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這高高的山上,遠遠地望着家鄉,他心裏該與多少傷心難過啊,讀——

四、配樂誦讀 深華情感

1、配樂讀全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詩人王維僅僅是在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思念親人嗎?學生想象在不同的節日裏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五、背誦全詩,書寫生字

1、背誦

2、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3、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4、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葉紹翁 思鄉 念親 王維

孤獨 寂寞 難過

教學反思:(20__學年)

這節課學習的古詩,都是寫出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同時在教學時也正是中秋節過後,學生對於過節的氣氛,家人團聚的幸福感都有所體驗,這樣對於課堂的教學,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幫助。

在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時候,課堂中我注重把握詩的意境和情感,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詩意,加以引導。例如在教學第一首古詩《夜書所見》的時候,對於第一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想想當時詩人所想,所感。課堂中通過我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創設情境,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一個人在外地的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會想到感覺很孤單,想家裏的親人等等,通過這樣的想象很好的讓學生體會了詩人當時寫下這首詩時的感受,體會了詩人的真實的內心世界。

10.《風箏》教學設計及反思

導入: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學生:詩中描繪了春天孩子們放學後忙着去放風箏的情景。

師:很好。詩的後兩句讓你想到了我們剛剛學過的《春》中的哪句話?

生: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師:是啊,早春時節正是孩子們爭相到戶外活動的時候,放飛美麗的風箏,也正是放飛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學家魯迅先生看到天上飛舞的風箏,卻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爲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風箏》來共同研讀。(教師書寫課題)

二、自學課文,把握內容

1.複述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字,通讀了課文,有誰能夠爲大家複述一下課文的內容?

生:本文記敘了魯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飄飛的風箏,想起了小時侯自己不喜歡放風箏也不讓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風箏毀壞了。中年之後,他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認識到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非常後悔,找機會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經忘記了,這讓他的心情更加難過。

師:你的複述非常完整、準確。

2.分析人物形象

師: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3、4自然段

師:請仔細地閱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名學生朗讀、自學5分鐘,教師點撥

生:從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體瘦弱。

生:從第3段“他只得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時竟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愛,特別喜歡放風箏。

生:從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靈手巧。

生:從第3段中可以看出魯迅獨斷專行。

生:從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的幾個動詞可以看出我特別冷酷,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師:“我”爲什麼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生:“我”認爲“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師:可以看出我怎樣的情感?

生:“我”是爲了小兄弟好,是愛他。

師:我小時侯認爲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不讓他放是嚴格管束,是爲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後發現這是錯的很自責,而弟弟已經忘卻了。體現了我對弟弟的手足之情。

師:剛纔的自學大家完成地非常好。文中還有一些蘊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們理解,下面我們進入自主提問、合作學習環節。

三、自主提問、合作學習

1、將課前小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難問題提出來

(1)生:爲什麼“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生:“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樣理解?

(3)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4)生:兄弟的忘卻爲什麼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5)生:怎樣理解結尾的句子?

(6)生:“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爲什麼說是“不幸”的?

2、小組討論8分鐘,教師巡視輔導

3、師生交流,逐一解決

師:請同學們自由發言,不必拘泥於問題的順序。

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指的是“我”不顧弟弟的喜愛,粗暴地將風箏踏扁。

師:不過是毀壞了一個風箏,怎麼能稱爲“精神的虐殺”?

生:因爲這麼做傷了弟弟的心。

生:還有,放風箏可以鍛鍊身體、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動手能力,魯迅這麼做,使弟弟不能從中得到這些好處。

師:可以看到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後悔、難過。

師:這能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生:知錯就改。

生:我想分析第6個問題。當年我認爲自己的作法是對的,可是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說是“不幸的”。

師:你分析得很好。請繼續。

生:第2個問題我來分析。因爲作者離家多年,所以說是“久經訣別的故鄉”,也因此看不到故鄉的春天,如今北京天空浮動的風箏讓他想起了故鄉的春天。

生:第1個問題,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浮動的風箏讓“我”感到“驚異”,着讓“我”想起了小時侯對弟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所以說“悲哀”。

生:我來解決第4個問題。“我”本希望小兄弟怨恨“我”,可是他忘卻了,可見小兄弟並不認爲這是精神的虐殺,認爲兄長當年做的是對的,我爲他的不覺悟而感到更加難過。

師過程大家分析的都很好,有誰願意解決第5個問題?作者爲什麼說要“躲”到嚴冬中去?

生:因爲他不想回憶過去的事情。

師:那爲什麼說“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僅僅是指自然環境嗎?

生:不是,是說大家都沒有認識到玩具對兒童的意義,都受封建思想的控制,認爲要“有出息”,就不能玩。

師:是啊,人們的不覺悟讓人不寒而慄。

四、探究主題:本文的思想主題是多方面的,你對此有怎樣的理解?

(1)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對像小兄弟一樣的人的不覺悟的感慨

五、拓展及作業

師:你喜歡哪種遊戲?如果家長反對,你會怎麼做?

生:我喜歡打籃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告訴他們打籃球可讓我精神放鬆、鍛鍊身體。

生:我喜歡玩布娃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對媽媽講,我爲娃娃作衣服可以培養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對我是有好處的。

六、總結

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們既可以讀出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請,也可以看到他接觸了科學之後時時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對“被虐殺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學們也能在生活中善於觀察,長於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11.《秋天的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8個生字,會寫“扇、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渲染,調動情感。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同學們,我們一起伴着綿綿的秋雨走進這快樂的課堂,今天我們就學習《秋天的雨》。

2.齊讀課題。(板書:秋天的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1)同位互相指讀生字:同桌之間互相用手指着雙線格里的8個生字讀一讀,看誰讀得準、記得牢。

(2)集體反饋。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字詞,重點強調“鑰匙、菠蘿、扇”的讀音。

(3)誰願意當小老師領着大家讀一讀?

2.指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一讀。一個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

(2)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誰能說一說,在秋雨裏,你都看到什麼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準備過冬,是不是?你們除了這些還看到什麼了?(銀杏樹、楓樹、柳樹、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讀課文。

1.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描寫的顏色詞語。

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下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顏色的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自己小聲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美美地多讀幾遍。

2.重點體會、美讀描寫銀杏樹和楓樹的句子。

(1)學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去詞體會。

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去掉,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爲什麼?

(“扇哪扇哪”讓我們彷彿看到銀杏葉像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地、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而“飄哇飄哇”讓我們感受到紅紅的楓葉多像一枚枚郵票,爲我們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3)指導朗讀。運用聯繫上下文和一邊讀一邊想象的方法,走進情境,美讀課文。

(4)看錄像,感悟“五彩繽紛”。]

小朋友們,這麼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讓我們一邊看,一邊讀出它的美麗吧。

(多媒體出示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學生根據畫面讀相關文字。)

(5)美讀全段。

3.體會“氣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着許多好聞的氣味呢。(板書:藏着氣味)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這一段?

4.表演朗讀。

(1)熟讀課文。通過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讀。

咱們就來把小動物和植物們是怎樣準備過冬的演一演,怎麼樣?

(2)師生互動演一演。

(3)指導朗讀。

這麼快樂的景象,就讓我們來快樂地讀一讀吧。放開聲音讀出你的快樂,自己讀自己的。

四、拓展、積累,昇華感情。

1.小結。難怪課文第一自然段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着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板書:鑰匙)

2.拓展。小朋友們,說說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3.積累背誦。

想不想把這麼美的景色永遠留在腦海裏?就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讀一讀,背一背吧。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並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3.用你手中的畫筆爲你喜歡的課文內容設計一幅圖畫。

第二課時

一、 欣賞秋色,育情導學。

1、師:同學們,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門悄悄地打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們想知道嗎?(課件)

2、師:你們欣賞到了什麼?

3、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綿綿秋雨,來聽聽雨聲,感受秋天的美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要求讀準詞語,把句子讀通順了。

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三組詞語:

黃色 紅色 金黃色 橙紅色 紫紅的 淡黃的 雪白的

輕輕地 香香的 甜甜的 厚厚的 油亮亮的

扇哪扇哪 飄哇飄哇 你擠我碰 爭着 頻頻點頭 勾住

A、第一組顏色詞指名讀,正音。

B、第二組疊詞要求輕讀“的”。讀中說這組詞的特點:疊詞。朗讀指導:使輕的更輕了,香的更香了,再指名讀。

C、第三組動詞教學: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組可以做動作的詞語,可以加上你的動作,讀好它。生加動作讀詞。

2、檢查句子

師:下面的句子更長了,但讀起來也更有味道了。

點擊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總結:咦,大家發現了嗎?這五句話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雨的小詩,它包含了無限的情趣和韻味,咱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小詩。

生齊讀。

3、有目的通讀全文

導入:多麼有趣的小詩啊,更有趣的是小詩裏的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裏,最有趣的還是每段的內容都是圍繞這些話展開的。不信,讓我們再去讀讀文中的句子。邊讀邊思考:在綿綿秋雨裏,你看到了什麼?

生再次有目的的讀文。

三、精讀課文。

1、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師:誰能說一說,在秋天的雨裏,你感受到了什麼?(他是用眼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你還有其它的不同感受嗎?你聞到了什麼?)誰能連起來說說你感受到的秋雨?

學生回答:我看到秋雨給秋天帶來了五彩繽紛的色彩,聞到了秋雨中有果實成熟的香甜味道,聽到了秋雨的聲音和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聲音。(板書:看 聞 聽)

2、這麼美的景色是由誰帶來的?他真象一位神奇的魔術師。

第二段: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顏色。

師:小朋友們,剛纔你們有的同學看到了小動物、有的同學看到了很多水果,還有的同學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顏色。你們師從哪兒讀懂的銀杏樹、楓樹有着漂亮的顏色呀?(生:課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誰了?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師:這麼多顏色,多漂亮呀。請你們美美地讀一讀,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學生自由朗讀)

師:好了,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塊來交流交流,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銀杏樹

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去掉,你們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總結:(“扇哪扇哪”說明夏天是慢慢地走的,秋天是慢慢地來的;讓我們彷彿看到了銀杏葉象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的、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句話,一連用了三個扇,使原本靜靜的畫面立刻動了起來,不但把銀杏葉寫美了,更把銀杏葉寫活了。)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句話,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楓葉

師:我們一塊來看看這句話,你從“飄哇飄哇”中感受到什麼?你們想看看楓葉師怎樣飄的嗎?(播放課件)(生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句“他把紅色給了楓樹……”)

田野

師評價: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無邊無際的海洋。

果樹

師:我剛纔聽出來了,你們在讀的過程中把“你擠我碰”“爭着”讀得很重。這是爲什麼呀?

(師評價:說得真不錯,就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種水果,再來讀讀吧!)

菊花

師:瞧,多美的菊花呀!(出示課件)你能說說這些菊花的樣子嗎?

是呀!怪不得菊花仙子會在秋雨裏頻頻點頭呢,因爲他得到的顏色的確很多,讓我們也來和他分享快樂吧!(生齊讀第二段的最後一句)

3、美讀全段。

秋天的雨多神奇呀,秋天多美呀,有這麼多的顏色,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就是(五彩繽紛)

4、積累背誦。

師:你們選擇了這麼多精彩的句子來讀,讀得真不錯,這些優美的句子都是寫“秋天的顏色 ”的,如果我們能背誦下來該多好啊!

第三段:體會氣味的香甜

師: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着許多好聞的氣味呢。誰願意給大家讀讀這一段。

(1)、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這是怎麼回事呢?

(2)、好香啊,我們一起來聞一聞,你聞到了什麼氣味?還有嗎?(結合生活實際說)

(3)、秋雨過後,空氣那麼清新,水果成熟的香味那麼誘人,令人垂涎!難怪它能勾住我們的腳步!誰能朗讀這段,讓聽衆流出口水!指名讀。

四、拓展

1、過渡:我們都該感謝秋雨,它帶來了絢麗的秋色,帶來了成熟的果香,還帶來了冬天即將到來的信息。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秋天的雨!齊讀第五自然段。(切換回課件)

2、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請大家在讚美你心中的秋雨,朗讀課文。

3.拓展。同學們,說說看,學了課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課件演示:秋天的雨是( )的。

學生寫句子,交流。聽了你們的發言,我覺得秋天的雨真是美妙、神奇、令人陶醉。你們個個都是小詩人!

《秋天的雨》教後反思: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爲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秋天的雨》這篇文章用了多種修辭把秋雨人格化,教學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麗的景色,讓學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隨風起舞的落葉、饞涎欲滴的水果,還有那淅淅瀝瀝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給全文的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情感鋪墊。欣賞完之後問:“你欣賞到了什麼?你欣賞了景色之後,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表達呢?”

教學生字詞時,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並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爲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複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天的小詩。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髮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課文語言的優美,而我的教學過程也遵照這一點,讓學生自已讀並展示自已最喜歡的部分,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接着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去掉它是否可以,從而,體會句子的優美。學生們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熱的夏天已經走了,涼爽的秋天來了。這就是多讀的收穫。評到“菊花頻頻點頭”時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文中把菊花當成人,評到“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我問:“香味怎麼會勾住腳?你的腳被勾住過嗎?” 然後讓學生將“勾”換一個詞,可以換成“吸引”或“迷”進行比較,然後引導學生想象自已在果樹花香旁時會怎麼做,學生讀的激情越來越高,一個個抒發着自已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說說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後來一思索,學生能說出很多個比喻句,但絕對不能說出意境如此優美的句子,萬一課堂上出現了“冷場”的現象,那就不好了。想想還是不要這個環節吧。實際上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是不可預見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纔是活的。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後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只能待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12.聽聽,秋的聲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準備:錄音帶(適合做朗讀背景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秋的腳步輕輕,可我們還是分明聽到了秋的聲音,不信你聽!(錄音響起)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仔細聆聽,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出現怎麼樣的畫面。(音樂中師範讀全詩)

2、你覺得這秋天的聲音美嗎?生:秋天的聲音很美。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請學生讀課題,讀得美一點。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學生回答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看課件)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着像什麼?黃葉對大樹媽媽說:“       ”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現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蠷蠷”蟋蟀振動着翅膀,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在唱着“       ”朗讀指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他們在說些什麼呢?(課件)捨不得走,因爲這兒的秋天很美麗。朗讀表現。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       ”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裏       果園裏       ……人們的心裏

(你能用朗讀表現麼?)配樂朗讀1----4節。

三、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去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學生髮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爲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說。

師:是啊,秋的聲音,我們已經說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秋的聲音 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師小結: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裏,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裏,在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裏,聽到秋的聲音,我們的心裏多麼——

就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的喜悅吧!

佈置作業。

1、爲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蒐集有關秋的詩歌,畫面,歌等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的語文可真應景!當秋天踩着落葉詩意地走進我的視野時,課文裏也開始秋意飄飛。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陽光的顏色就變了——變得金黃金黃,十分悅目,呃……像個和善的老頭兒。在上班時,我時常閉上眼細心地聆聽秋葉“唰啦啦”飄落的聲音。沒想到這一習慣竟不知不覺被學生學了去……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就改變了策略。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吹落葉”“風聲……”

調皮的同學站起來喊:“秋的聲音!”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學生們是閉着眼聽完我的範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的“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

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涌現……它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裏的童年……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瀾……  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下課了,還有許多孩子圍着我講秋天……

國小美術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教學反思 篇18

通過課件出示紅色的物體、紅色的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紅色給人熱烈、歡快、溫暖的感覺。通過讓學生比較兩張優劣不同效果的畫,使其在色彩與構圖方面有明確的概念。通過比較兩張畫,使學生感受到了紅色的鄰近色的美麗,知道了畫紅色的畫不僅要使用純紅色,而且還要嘗試運用紅色的鄰近色;在構圖上要注意物體在畫面的組合,使物體組合有聚有散,並使畫面物體有主次之分,使畫面看上去完整美觀。通過以上的比較分析,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紅色的畫不單單隻用紅色來表現,其實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紅色表現,也可以適當地加一些其它顏色作爲點綴陪襯。但主要還是以紅色爲最基本最主要的顏色。

本課第一課時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課時內容讓學生們在感受紅色系列的衝擊後再次加深對三原色的瞭解。教學中,最精彩的環節是我讓學生們來說說對紅色的感受,他們竟然運用了那麼多的詞彙:大紅的熱情、紅火、喜慶、快樂,粉紅的溫馨、浪漫、溫柔、美麗……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給學生帶來的聯想吧!對於紅色的主題,學生也能想出許多:如《過年了》、《果子豐收了》、《貼春聯》、《着火了》、《夕陽晚霞》等等。只是考慮到三年級教室這邊水池很少,調配顏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許學生使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那些使用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的,不能現場調配出各種不同的紅,有點小小的遺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