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精選2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6W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

《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兩層意思:一是“我”從爸爸的談話中、從太陽落山、鳥兒的飛行中,明白了爲什麼要珍惜時間;從“我”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作者慧眼獨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經意的時間流逝問題,以祖母去世,“我”哀痛萬分,通過父母對我的啓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時間變成了可以覺察到、並在行動中可以抓得住的東西,從而點明瞭中心,使人們認識到: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會獲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好教材。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精選28篇)

我在上課時主要把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等重點句做爲訓練重點,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引導孩子們在讀中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教學中我出示了這樣幾個句子,在引導孩子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受這些句子的含義。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

這是中國臺灣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筆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的文章。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啓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導入。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時間就像小馬車一樣快速奔跑,今天過去,還有明天,好像時間是永遠過不完的。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時間呢?相信同學在學完這篇課文之後你會有更多收穫。板書課題。邊讀邊思考:文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出作者和時間賽跑的體會?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展開教學。

二、“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層層深入。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先讀爸爸的這句話,初步感悟。看看爸爸是怎麼理解的:昨天永遠變成昨天,爸爸永遠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個人的親身體驗,感受就不會那麼深刻。所以我覺得爸爸像是給我說了一個謎。此時再次引導回讀這句話,從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時間的無情流逝,體會“可怕”的心情,進一步體會爸爸的話。最後引讀6-7段,結合“我”的生活體驗,從“太陽落山,小鳥飛翔”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身邊哪些事物隨着時間的流逝再也回不來了,第三次深刻領會爸爸話裏的意味深長。從而也明白了“我”爲什麼要和時間賽跑。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3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憂傷不已,後來在爸爸一席話的啓示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我”明白了爲什麼要珍惜時間;從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我”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的故事。

在講授時我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體驗,來突破這個抽象的時間觀念和生活啓示,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報刊、電視、網絡、或生活中)瞭解“一分鐘可以造多少東西(農業、工業、科技、體育、軍事等各個方面的例子都可以)?”接着,聯繫課文重點詞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體會時間的寶貴和飛快。尤其是抓住“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結合“我”的生活經驗(看到太陽下山,知道一天就這樣過完了;看到鳥兒飛到天空,想到鳥兒即使明天飛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去理解,讓學生從這些生活經驗中真切的感受到“時間一去不復返”。

最後讓學生說說你準備怎樣和時間賽跑?從多各方面來談。可以是學習上的,可以是生活上的。佈置家庭作業時,我進行了思考,不能讓學生光寫生字生詞,還應該背過課後那些珍惜時間的名言。繼續滲透珍惜時間的意識。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4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確立新的閱讀教學價值觀——尊重差異,張揚個性,多元解讀。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許多老師往往“走過了頭”,把尊重等同於“放縱”,把張揚等同於“隨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於“想怎麼理解就怎麼理解”。學生的理解與文本的價值取向相去甚遠,而老師沒有主觀意見,沒有核心理解,學生說什麼都對,都給予肯定,從絕對的“書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絕對的“學生中心”。爲解決這一矛盾,課堂上我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對於三個兒子的表現,你認爲誰做的最好,爲什麼?學生大都認爲第三個兒子做的好。這時,我問學生:難道其他兩個兒子就不優秀了嗎?這個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們理解正確的價值取向,理解三個兒子其實都很優秀,但是隻有孝敬父母的纔是“真正的兒子”,在學生心裏激起情感的火花。同時也做到了正確處理“多元解讀”與“尊重文本正確價值取向”的辨證關係。

“真正的兒子應該關心和愛自己的媽媽。”

“第三個兒子很懂事,也很愛自己的媽媽,他知道幫助自己的媽媽。”

“我們要學習第三個兒子,爲媽媽多做事!”

……

聽着這些感人的話語,看着那一張張美麗而可愛的臉龐,身在這動人的語文課堂中,我感受到一種來自於放手給學生所創造出的幸福和愉悅中。

最後,爲了聯繫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孝順父母的心願,我佈置課後作業讓學生爲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爲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證。使文本轉化成一個基於真實的環境,在還原後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給的任務,在生活中、在體驗中完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爲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證。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5

首先,在這節課中,我積極倡導了新課程理念。採取了自主、合作、探究三個環節爲重點的教學策略,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參與,突出了自主探究,以學爲中心,尊重學生自主化、個性化地學習。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在現代化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學與教”的教學四種因素(即教師、學生、教材、媒體)之間的關係。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了多種教學情境,創設多次參與機會,讓學生自由探索、自主探究,相互協作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其次我把閱讀教學的朗讀感悟落到了實處。通過看圖讀,抓住重點詞語讀、分句子讀、個別讀、比賽讀、自主讀、示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導讀練習,使學生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讀,並在讀中體會到了美,感受到了朗讀的快樂,喜歡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同時也在語言環境中完成了課後詞語積累的任務。

還有,在這節課中,我使用多媒體優化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北京》這一課,在朗讀時,要帶着對北京的熱愛和嚮往之情,讀出北京的美麗、可愛。朗讀和感悟本文的關鍵是使學生對北京的名勝古蹟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有真切的感受,從而對北京產生熱;愛與嚮往之情。上課前我瞭解到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去過北京,少數幾個去過,但對“北京”的認知也是模糊的。所以我就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直觀圖片,拉近了學生與北京的距離,激發學生對北京的興趣,感受到北京的美麗、可愛,並且在課的最後讓學生談北京的變化時,播放了一組北京奧運體育館的圖片,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首都北京會越變越美麗,再次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首都的情感,使學生由衷地發出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首都的讚歎。

當然教學中也有着許多遺憾。有時沒有及時捕捉大批學生傳遞的信息,沒有更好地發揮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6

《果園機器人》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是一篇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介紹了果園機器人的特點,內容簡單,比較有趣。因爲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易懂,因此我也不打算多花大力氣去講解這篇課文。

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讀課文,把生字解決了,把課文讀通順;然後就是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本來我想讓學生再讀讀課文,說說果園機器人怎麼樣?哪些地方有趣?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後來我想還是讓學生再讀讀課文拋個大問題給孩子們吧!讓孩子來說說自己讀了課文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說:“我知道了這個機器人很有趣?”“如果沒有電,機器人要‘罷工’。機器人會‘罷工’像人一樣,很有趣。”這時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罷工”,學生繼續交流:“沒有了電,機器人會‘餓倒’。這個地方我覺得很有趣。”“我知道機器人很聰明能幹。”師點撥: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找、讀句子理解了課文。

其實學生尋找理由的過程,就是把課文重點的句子,精彩的句子梳理了一遍。對於長文,略讀課文,我覺得要克服面面俱到的通病,要學會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取捨,善於突出重點。當學完後再讓學生說說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再商榷解決,對於重點的孩子們沒有提到的,這時我們可以發揮主導作用了,引領孩子們去理解。這樣使孩子們真正學到了知識,解決了孩子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也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應該說每篇文章都可以找到它的突破口和支點,叩其一點,散發開去,牽動對全文各部分的閱讀感悟,就能實現閱讀結構的優化。關鍵是我們老師能深入的理解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握課堂,多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深入理解新課標的精神,提高效率這個目標就一定可以實現。教師“教”的時間壓縮了,相應地,學生“學”的時間就增加了──學生在閱讀時就有時間進行感受、進行理解、進行欣賞,進而真正感受學習語文是快樂的幸福的。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7

《金色的草地》講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家門前的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快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會合攏、張開,長滿蒲公英的草地也隨之變色。“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課文的語言清新活潑,比喻生動形象,充滿童趣。

蒲公英又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植物,尤其爲我們農村小朋友所熟悉,給孩子們增添了許多樂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抓住學生的那份好奇與喜愛展開深入的探討。首先從草地出發,“。。。。。的草地”你見過什麼樣的草地?展示課題——金色的草地,從而引出話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的腦袋就會隨之產生很多問題:爲什麼草地是金色的?這草地和我們現在見到的是一樣的嗎?。。。。。一些疑問出現後引導走進課文,初讀課文後並檢查生字詞。在生字詞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基礎,我們班級的學生基礎較爲薄弱,故在此環節上所耗的時間較長。主要採取個人讀,小組讀,小老師領讀,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編故事記住較難寫的字在一定程度上收效較好。在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進行課文品讀,學生哭儀採用大聲朗讀,一來可以檢查剛纔字詞教學的效果,二來可以瞭解課文內容,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講述蒲公英的變化。本文的重要線索是圍繞着文章的最後一段“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來寫的。你從哪裏感受到了草地的可愛,從哪裏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通過抓重點詞語來理解,並知道朗讀,促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感情。在理解草地的可愛方面可以通過製作簡單表格讓學生來完成,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並在其他學生補充的過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有趣的蒲公英的品讀中,結合學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經驗,提高其積極性,通過自身吹蒲公英的樂趣來感受小作者當時的心情,加深理解“多麼有趣的蒲公英!”在講述草地變化顏色的過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張開、合攏,給學生以感官上的體驗,學生也一起用手演示着,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動作開始像舞蹈一樣動人。在整個過程中,始終引導孩子用聲音來傳達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樂趣,指導個性化朗讀。

語文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應多引導其多讀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學習品讀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飛翔着,它似乎在許找自由,尋找夢想。。。。。”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情感積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8

這是一首傳唱了五十多年的經典老歌。在教學中,如何使《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有新的突破,爲此,對歌曲的教學設計我做了重新安排,打破常規,做了一些嘗試: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學科綜合與其他音樂體裁的聯繫。從學生熟悉喜歡的北京名勝爲主線導入新課,體會盪舟湖面,快樂歌唱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歌詞欣賞、瞭解創作背景中來,再對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進行介紹:是影片《祖國的花朵》插曲,作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一首優秀的二聲部童聲合唱歌曲,曾獲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評選一等獎,至今仍傳唱不衰。當我介紹到這首歌你們的爸爸、媽媽也許都會唱時,學生們十分佩服的眼神和表情到現在還在我的腦海中呈現。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歌曲產生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對美的感受。在朗讀歌詞時,學生習慣了按歌曲節奏朗讀歌詞,但在這一課中我強調學生用有感情的聲音朗讀歌詞,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現的內涵;在歌曲的學唱中,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姿勢進行演唱,教會學生連貫而優美的情緒來演唱歌曲。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在傾聽和參與中獲得對歌曲的初步感知。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9

在我的課堂上,孩子們大談秋天的特點,果園裏、農田裏、田野裏……,孩子們似乎是無處不去,無處不說。他們描述得確實很形象,有的同學描述的水果饞的大家都直流口水。他們的想象力真的很豐富,空中的雲給他們想象成了世間的萬物。他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個孩子都在各抒己見……看着孩子們的積極投入,踊躍發言,我不忍打斷,不能多說,只想站在教室的一角,好好欣賞此時的課堂。

正在我們都投入在精彩的課堂交流中,無情的下課鈴聲響起。我如夢初醒,天呀,我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嗎?課文沒來得及感情朗讀背誦,生字還沒有好好識記書寫,怎麼就下課了呢?就這樣,帶着興奮的收穫和無限的遺憾,我走出了教室。 這節課,雖然我沒有能理想的駕馭課堂,但是孩子們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發揮和表達。課堂上,我們有收穫更有遺憾。難怪有人說“教學是一門留下遺憾的藝術”!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0

這課的重點是“我”爬天都峯的過程,難點是讀懂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天都峯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通過對“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及“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句子,結合觀看天都峯的錄像、圖片資料,讓學生理解天都峯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峯的艱難和不易。接着以爬山的前後爲線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爺爺艱難攀登、爬山後“我們”的喜悅的心情的有關詞語、句子,引導學生進行理解體會。在理解中,我緊緊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爬山時的動作詞。如:“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等詞語,從中體會到爬山的艱難。又從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中,抓住“居然”“也要……才……”這些詞語來理解體會小女孩和老爺爺能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學難點。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1

首先借助圖片《動物世界》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然後利用猜謎遊戲,使幼兒有意瞭解不同動物的臉部特徵……通過種.種手段,變枯燥的技法教學爲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培養了幼兒學習畫畫的興趣。

引導幼兒根據經驗和觀察,瞭解動物臉部的形狀特徵,在固定的形狀上進行添畫。考慮到幼兒對技法步驟不甚瞭解的情況,我在黑板上進行了演示,爲了防止幼兒看不清楚的現象發生,示範環節我特意用比幼兒用的畫紙大一倍的宣紙演示了畫動物的臉的過程。經過幾個環節的教學,幼兒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回顧全課,幼兒在欣賞、觀察,動手、動腦中體驗了學畫畫的樂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現的快樂,提高了幼兒的審美情趣,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不足之處:若是能再多給幼兒創造些動手實踐的機會,畫出更多動物的臉,幼兒對畫畫的技法認識就會更深刻一些;如果再爲幼兒多創設一些自主探究與互助學習的教學氛圍,對幼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更有益處。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2

《影子》是一首兒歌,易讀成誦,描寫的是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卻又是最易讓學生忽視的,因爲學生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我們應該將學生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合起來,真正達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學生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從生活體驗入手,問“你們見過影子嗎?”“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影子?”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初步感知:“有了光線,纔有影子”的知識,然後通過做“找影子”遊戲,讓學生知道了“影子與光源”的關係,其次明白“影子”隨“光源”移動發生的變化,讓學生探究“你還會在哪裏看到自己的影子?” 讓學生再現過去生活,體驗感受影子的存在。即讓學生在活動中游戲玩耍,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在活動中感悟道理,一切結論都是學生自主探究與發現的結果,學生的思維靈感達到了顛峯。

我們必須改變過去過分依賴“教材、課堂、教師”的做法,打破“教材中心、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的陳規。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那我們的課堂才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3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實踐說的簡單一點就是讓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主動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主動接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達到啓迪思想,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低年級閱讀教學不僅僅是指導學生會讀課文,讀懂課文,更重要的是要喚醒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教完《我真希望》這篇詩歌,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我引導學生通過查閱、交流資料,調查周圍環境污染及治理的情況來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通過課後習題的要求,用上“我真希望”開頭,模仿本詩的表達形式,把你對改變環境的願望寫一寫。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同學們把無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達得淋漓盡致。教學中要重視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時間和條件,讓學生用心去觀察、體驗、發現,在語文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4

美術教師既是美學知識的播種者又是美術技能的傳播者,更是舞臺上充滿靈感和魅力的魔術師,小手輕輕一點,就要讓孩子燃起對美的憧景和熱愛。

《手 形的聯想》一課,導入時,我以遊戲的方式進行的。衆多心理學家都以爲,遊戲是人類體能和動機之一。兒童的活動和學習應該從遊戲開始。低年紀的學生精力旺 盛,活潑好動,習慣模仿,想象力豐富。開課時,我設計了“小巧手,變變變”的遊戲;“利用雙手你都會做哪些動作?”鼓勵學生大膽的說說,做做。同一種手 形,學生的聯想卻不同。同學間相互啓發聯想,歸納出不同的物象,大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遊戲之中。各抒己見,紛紛的發表了自己與衆不同的見解。

接 着,我讓學生在畫紙上印一個自己喜歡的手形,進行小組評比,看看哪小組,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手形進行組合和裝飾,創作的作品最多最有創意。在這樣一種和諧 的氣氛中,學生的思維最大程度的活躍起來,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逐步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之中,成爲學習的主人。

在評價過程 中, 我針對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態度,學習表現,行爲等進行了有效的評價。以往的評價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技能技巧。常常是“如果你能夠畫的再大方一些,就更好 了……”“如果塗色再均勻一些,會更美的……”本次評價,教師除了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學生,大力肯定學生的優點和成績,還讓學生在組內 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比如,小組討論時,能大膽的提出建議,尊重他人,有不同意見不爭吵;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作業過程中,能夠大膽想象,裝飾,塗色能做 到耐心,細心……

讓學生及時瞭解自己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有效的對學生的發展進行知道和調整,最大程度的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延續。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5

20__—20__年學年度第一學期的開放周我們八年級年級語文組推選我上公開課。剛接到這個通知,我的心情既高興又緊張。高興的是參加開放周的教學公開課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緊張的是怕自己上得不夠好有損學校的名聲。

爲了上好本次開放周的課,我早早就開始準備。先是選課題,根據我本人的實際情況,我決定上《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文中通過對承天寺的景色的描寫表現出蘇軾豁達樂觀、隨緣自適、感慨深微的情感。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八年級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這一課分爲四個步驟講解的。 一、三讀課文,理解成誦。二、涵詠品味,共賞佳色。三、深入文本,體悟情感。四、合作探究,解難釋疑。上完公開課以後我覺得,本課的教學思路整體上效果不錯,教學步驟清晰,教學環節齊全,教學安排科學,整個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文言文要以誦讀爲基礎。因爲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採取了多種方式的誦讀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誦讀過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新課標中要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就充分考慮了學生這個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這一塊我採取了學生自主疏通,老師點撥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一節課的課堂時間是有限,一節課的關注點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教師要捨得捨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閒人”的內蘊……但在40鍾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就選取了蘇軾借景抒情這一點做爲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對此知識點的講解,加深學生對蘇軾複雜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雖然本課的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有幾個地方自己覺得沒把握好,覺得挺遺憾的。

一、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把“閒人”這個詞向學生解釋透徹,如果能解釋得更到位,相信學生對於本文的理解和把握將更深。

二、可能是自己出於緊張的原因,自己沒有掌握好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提前了幾分鐘下課。

總的感覺,本次教學開放周讓自己進步了很多,收穫了很多。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但對我而言,我要說的是:想收穫一縷清風,而你卻給了我整個夏天!最後衷心地感謝八年級年級語文組的老師們。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6

爲了顯示末段的暗示手法。我用PPT顯示出一個按照課文內容所做的信封。然後讓學生觀察如此書寫的信封,會意味着什麼樣的結果。學生在激烈地討論着信的去向,多半同學即時反應凡卡的信是寄不出去的。這時,有個學生另闢蹊徑提出了“即時信寄出去了,凡卡的願望同樣無法實現”的觀點。他的理由結合到的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凡卡爺爺的生活來談,並談得頭頭是道。瞬間,我提出了“文章中還有些地方隱約告訴了我們信的結果,那是什麼?”學生答曰:一個夢。因此我再讓學生聯想《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所用暗示方法的句子,讓學生髮現兩文兩處句子有何特點,學生自然就想到了暗示的手法,並能夠說到“夢醒之後,凡卡又得回到殘酷的現實”之類的話。那麼我想暗示這一方法他們無疑是懂得了,但是是否掌握了尚且不知。

課後我不禁思考,第三個難題“暗示的寫法如何講明”?我覺得怎麼也繞不到點子上,我在想倘若我不遷移到上一課所學到的暗示的手法的話,那麼學生會不會就無法發覺這個寫法呢?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7

一、運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於現代的國小生來說,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蘊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這個特點去查閱了有關這首詩的北京資料,在可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你們知道李白嗎?又知道望論和他是什麼關係嗎?然後,老師說老師從網上知道了李白和汪倫能成爲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爲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裏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裏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裏,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裏,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讓朗讀架起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樑。

有人認爲“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爲“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怎樣用朗讀的加以體現?帶着這樣的思考閱讀有關詩人的資料,有關友人之間的故事,學生讀出了李白爲意想不到的相送“驚喜“,爲了解自己的個性“感動”及讀者對友人之間的情深“讚頌”等不同的情感,實現了師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餓學習積極性,結合古詩詞誦讀的餓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提供古詩學習方法和6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當學生遇到難點時,可以讓學生質疑,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8

《蘋果豐收》是中班的律動,音樂的節奏鮮明,容易聽辨,自始至終,活動分爲三大環節:去果園的路上、摘蘋果、豐收後的喜悅;通過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導幼兒傾聽音樂並熟悉音樂旋律,並將故事穿插在一開始的傾聽環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熟悉音樂節奏型,孩子們的興致都非常高興。

這個活動的重難點定位在熟悉音樂旋律,確分辨音樂樂段,並樂意用動作大膽表現摘蘋果的動作;在活動幼兒都非常樂意與同伴一起做動作,由於音樂節奏有些過快,幼兒沒有辦法很好的跟上磁帶的節奏,但在動作方面都基本上熟悉,活動在歡快的摘蘋果的過程中結束。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9

《棉鞋裏的陽光》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後的又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着幼小的心靈,小峯也學着他*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着陽光溫暖着奶奶的心。

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以後,我就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

“1、媽媽爲什麼要給奶奶曬棉被?”“2、小峯爲什麼要給奶奶曬棉鞋?”

結合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再用 “因爲……所以……”仿照前一課的方法進行了說話訓練。

這時,有一個小朋友說:

“啊,奶奶真幸福。”

我馬上接過他的話,說:

“是呀,小峯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說說爲什麼嗎?”

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言,有的說因爲小峯和媽媽都那麼關心奶奶,體貼奶奶;有的說小峯會幫奶奶曬棉鞋,他很愛奶奶;有的說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說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在說話訓練的同時,不只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

我覺得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0

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到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思維與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同時感受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要樹立一種大數學的教學觀,這就要我們的教學空間開放,不僅要在課堂教學時努力體現從問題情景出發,建立模型,應用與推廣基本流程。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逐步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更重要的是安排多種可供選擇的教學活動,例如:課前的調查與實踐,課後的數學探究和實踐活動,寫數學筆記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發現數學,探究數學和應用數學。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今後一定要多參加其他教師的觀摩課,在觀摩時應該多分析其他教師是如何組織教學的。他們爲什麼這樣組織教學?假如讓我來上這節課,我的課堂環節和課堂效果與他們的課堂效果比結果如何,他們有哪些優點可以借鑑,有哪些失誤之處可以改之。如果遇到課堂偶發事件,我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的教學中得到啓發,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果。

另外,要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如果每次都是簡單做一做,學生很快就會有厭煩情緒。所以在引導學生這樣做時,要給予其恰當的鼓勵和啓示、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這樣做的好處,使他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和啓示,並在後面的學習中有成功感。所以要大力表揚那些認真思考的同學,如對於一道難題,不管是自己解決還是和別人共同解決出來的,我都會讓學生理清一下思路,思考這類題的解法,如果學生不會解,聽老師講解後明白了,我會讓學生反思一下原因,爲什麼當時不會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學生只有對自己進行反思總結,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使學生領悟生活和學習思想、方法,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1

注重“創設情境”是《數學課程標準》中一個新的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然而,“創設情境”是教師個人的任務還是由師生共同完成,是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兩種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積的近似值”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首先,應避免情境由教師備課時一個人精心設計好,避免問題由教師提出來,避免學生始終被教師“牽着鼻子走”。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生成問題情境。本課教學從討論“買菜時應該考慮瞭解哪些信息呢”入手,瞭解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的真實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學生看法的基礎上提供相關信息,使每位學生都成爲情境的創設者。本課還創設了“填寫發票”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繫剛纔大家解決的問題,提出“你能幫賣方填寫一張發票嗎?”,使學生產生“填寫發票”的需要。然後指導學生親自嘗試填寫發票的過程,在填寫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填寫發票的方法,從而獲得了“必要的數學”。在這個解決問題的情境中,思考的主體 是學生,教師只是根據學生隨時出現的問題加以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始終是問題情境的主動參與者。創設情境並非是教師的專利,教師應該積極引導每位學生參與到情境設計的過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其次,應避免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較少,討論的焦點應避免停留在“積應該保留幾位小數”上,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積的近似值”的應用價值。本課教學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根據計算結果幫賣方開發票寫金額)產生疑惑,並嘗試自己解決,進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達成共識(錢應根據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再進而能正確運用於實際生活中。

最後,要充分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針對性強,且具較強的開放性。學生討論的焦點也最終落腳在“哪種結果更合理”上。從而在討論合理性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積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力求每位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在例5教學後,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加深理解:其一,舉出老師生活中購買東西的例子,有的錢保留一位小數(商場不收分了),有的錢保留整數(自由市場討價還價,瞭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讓學生認識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保留;其二,通過一道應用題的練習,讓學生按老師的要求進行多次保留,比較哪個值最精確,從而讓學生明確,數位越多越精確;其三,安排一道計算結果正好是兩位小數不需要保留的應用題,讓學生明確取近似值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在最後的鞏固練習中結合生活實際,根據3個商場的價目表,讓學生設計購買3樣東西的方案,由於學生要考慮到價格、質量、路程、時間、信譽等問題,因此出現了多種方案,是一道開放題。學生既得到了技能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2

《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的樂趣。”因此,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分角色表演,首先,由老師扮演大樹,找幾個較爲活躍的孩子做小鳥,來表演這首詩歌。然後請男孩子做大樹,女孩子做小鳥表演,最後男女小朋友交換角色表演。讓幼兒在遊戲情景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綱要》還告訴我們: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還設計了仿編詩歌的環節,仿編詩歌是一種融思維、語言發展一體的創造性活動,在這中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運用多種方法,把多個領域的知識相互滲透。整個活動中,我除了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外,還將社會方面的內容巧妙的滲透在其中,比如,讓幼兒瞭解了好朋友之間那種相互依存、友好的關係。增強了幼兒之間禮貌交往的意識,充分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幼兒自始至終沉浸在遊戲的情境中,通過仔細觀看和積極講述,幼兒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運用和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讓幼兒“有話可說”就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循循善誘,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法則。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展,需要教師適時引導,這樣他們纔能有自己的語言本色,每個人才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他們自己想說的話。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3

本節課我設計的主要內容是指導學生用抒情優美的情緒演唱歌曲,表達出對遠在中國臺灣親人的思念,盼望兩岸早日統一的迫切心情。並啓發學生運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

這節課我試上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加以改進,使得自己慢慢地理清了思路,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設計。

情感性是音樂教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徵。當然,其他學科也需要藉助學科情感的有利因素,而音樂學習的特殊性在於學生除了可以體驗到音樂本身的藝術性所生髮的情感,還可以在音樂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感悟音樂帶來的情感。對於音樂學科來說,沒有情感投入和表現的教學是談不上有效的。所以,這節課的導入,我通過請學生欣賞與月亮有關的歌曲《月亮月光光》的片段,引導他們感悟月亮帶給人們的情感。學生們很快就聯想到離別、思鄉等情緒。於是,我藉着學生的答案直接揭示出同樣是表達思念之情的歌曲《彩雲追月》。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們在聽的過程中獲得了音樂情感體驗,還爲後面學歌節省了時間。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4

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澈的湖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及樸實而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爲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並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昇華。

根據課文特點,我抓住這個“變”,利用學生很喜歡的孫悟空來吸引大家。然後,以“他會變,我也會變,想知道我是誰”設疑,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接着我把學生都當作可愛調皮的小水珠,用生字寶寶們來考小水珠們進行生字教學,教師對字音及輕聲音節進行指導。(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儘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着大家一起“變”。這樣設計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用我是“小水珠”來貫穿全文,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寫“汽”和“雲”的句子,再學習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來自稱,經過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連成一片之後我又變成雲,碰到冷風,我有時變成水珠落下來,有時變成小硬球打下來,有時變成小花朵飄下來。再把他們之間的變化過程用箭頭連接,使他們能夠初步瞭解。由於時間關係,後面部分就留到下節課。本節課要求會寫的兩個字是“池、浮”。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5

《一億有多大》一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內容,這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於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后,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並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一、創設寬鬆空間

我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想1億有多大。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對1億的猜想也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都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雖有些想法不合實際,但我並未扼制學生的想象,而是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空間,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使他們在想象和爭論中激起探索的興趣與慾望。

二、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感悟、體驗,建立數感

一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國小生的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根據這個特點,我聯繫國小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在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還注重讓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數1億本本子的時間,學生想到可選測量數50本的時間,再推算數1億本本子的時間;這樣就把複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由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這樣一些具體、與學生密切聯繫的材料,使學生對數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並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時,在頭腦中出現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同時這些又是綜合知識的介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等教育的滲透。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既培養了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又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活動,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積累了許多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加了學習成功的經歷,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6

1、教學目標有效整合。識字、解詞、指導朗讀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教學中,我沒有將這幾個目標割裂開來,而是將它們有機地融爲一體。例如,在學習理解第二段介紹天安門的內容時,我先引導孩子看照片,引出“紅牆”、“黃瓦”,通過讀詞語加深對生字“瓦”的印象,然後引出“莊嚴”,告訴孩子“莊嚴”是莊重、嚴肅的感覺,讓他們結合生活經歷用莊嚴說說某一個地方、某一種場面、幫助孩子積累詞語“莊嚴的天安門、莊嚴的人民法院、莊嚴的升旗儀式、莊嚴的閱兵儀式”,既幫助孩子理解了“莊嚴”,又在反覆練說中加強了對“莊嚴”字形的識記。最後出示句子“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央,紅牆、黃瓦,又莊嚴,又美麗”,請孩子們通過朗讀把天安門的特點介紹給大家。這樣,朗讀的指導也水到渠成了!

2、詞語教學是本課的一大亮點。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式隨文理解,將語言學習跟思想內容的理解融洽結合。例如,第二段中,要理解的詞語很多,“紅牆”、“黃瓦”,我讓孩子看照片理解;“莊嚴”,在看了“紅牆”、“黃瓦”的天安門照片後,讓孩子談感覺,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莊嚴的某個地方”、“莊嚴的某個場面”,將抽象的“莊嚴”演繹具體,可觸摸。再如,“寬闊”的理解,我將孩子們熟悉的寧波天一廣場與天安門進行比較,告訴孩子要10個天一廣場才抵得上一個天安門廣場,讓孩子們對天安門廣場的“大”,產生具體印象。通過多種形式自然地進行詞語教學,幫助孩子理解、積累語言。

3、句子教學有待進一步探究。本課教學十分紮實地落實了字詞教學,但句子的教學卻有所忽視。第三段中有幾個優美的長句,沒能很好地抓住句子特點,進行句子教學。例如,“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這句話很長,可以一步一步引導孩子理解:(1)讀句子後,問:這句話講什麼!(2)草坪和花壇在什麼地方?(3)草坪和花壇是怎麼樣的?這樣引導孩子理解句子、讀透句子,促進孩子朗讀時的邏輯停頓。句子教學方面出現的欠缺將在日後的教學中進一步摸索、探究。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7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爲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8

《修鞋姑娘》一文感情真摯而富有感染力,是指導有感情朗讀的好材料。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緊扣一個“讀”字,首先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瀏覽課文、蒐集信息,默讀批註、角色朗讀、入情入境,心靈呼喚、情感昇華等多種讀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引領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讀中表露自己閱讀過程中體驗到的情感,進而表達自己的閱讀所得。因爲,只有學生充分的感知、感悟文本內容,纔會有自己的發自內心的閱讀體驗,才能真正達到與文本的交流。

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發展,是課堂教學不懈的追求。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不是教師的教學過程,而應該是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由不會到學會,由不會學到會學,情感由淺到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作批註,有感情的朗讀指導等,注重放手讓學生親歷學習的過程,成爲自己學習的主人,真正在學習中獲得具有個人獨特感受的知識。

課堂是生活的例子,生活是課堂的延伸。教材只是一個憑藉,一把鑰匙,一把引領學生開啓更廣闊學習空間的鑰匙,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尋找和利用這把鑰匙,將其與課內外練筆緊密的聯繫,特別是課後的仿寫練習,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人物,進行了一次實實在在的習作練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