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2W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1

數學遊戲對培養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通過在遊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還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同步協調發展。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在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要注重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我在教大班學習‘6’的分合與加減時,我在導入時出示小猴小動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然後用兒歌;小猴爬上蘋果樹,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三個蘋果一直數到八個蘋果,吞下肚,呃!呃|!蘋果布丁蘋果派,什麼水果我都愛。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的是6的分合,趁小朋友興趣·正濃我又在新授環節設置情景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輕聲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讓每個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着老師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操作物品“蘋果”,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6的分合。再用口編應用題的方法學習6的加減法。就這樣每個小朋友學的都很認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複習鞏固時我用平時沒做過的遊戲-----“摘取愛心”的遊戲:出示一顆愛心樹,樹上結滿愛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6以內加減法試題,幼兒隨音樂摘愛心後算對的愛心卡片就送給他。這樣大大的增強了小朋友的興趣。接着是出拳遊戲:如複習6的分合時教師與幼兒共同玩出拳遊戲,我出“2”,小朋友出“4”,2和4合起來是6,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遊戲。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2

《親一親》是一首遊戲化的兒歌。理解圖夾文,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從生活中尋找關係密切的一對物品,進行創編,發準象聲詞。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對活動內容很感興趣。我採用示範模仿、視聽結合、探究交流等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在學習句型____親____,__________,我出示了相應的教具,利用已有經驗“碰一碰”遊戲,讓孩子更好的掌握象聲詞。

活動開始,我讓小朋友把小手藏起來玩《小手在哪裏》的遊戲,這樣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幼兒親自感受了象聲詞:啪啪,啪啪啪、砰砰,砰砰砰等,並學習說一說。 接下來我根據兒歌內容出示了相應課件,讓孩子感知了解了兒歌的內容。藉助課件圖片,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和記憶了兒歌的順序。在孩子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用語言並結合動作表現了兒歌的內容。在活動小腳親地板時,孩子們情緒很激動,咚咚咚地親個沒完,活動秩序稍顯混亂,於是我引導孩子繼續觀察圖片,當時有些幼兒注意力馬上集中過來,個別幼兒看到小朋友都認真聽講了,也自覺地專注下面的活動。

爲了使幼兒更好的進行創編活動,我藉助多種玩具鞏固幼兒對句型的學習,幫助幼兒玩一玩,編一編,讓幼兒通過對玩具的探究、創編兒歌,使每個幼兒都得到了練習。都有練習、講述的機會,孩子們玩得愉快、學得開心。

活動最後,我讓小朋友回憶,自己是怎樣親爸爸____的,會發出什麼聲音(啵啵、啵啵啵),孩子的激情一下子達到了高潮,因此我在兒歌《親一親》最後加上了一句“寶寶親媽媽(爸爸)”,有助於幫助幼兒對兒歌的記憶和理解。加上最後的創編,我認爲說課稿一年後,我們將收穫友誼、理想。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3

孩子們在活動中的情緒、言談、舉止均可看出,本次活動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預期的目標也較順利地達到了。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聽、看、想、說、議、學、練等多種方式參與活動,主動積極性很高,不知不覺中就知道了怎樣報警以及瞭解了在火災發生時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

根據中班孩子們好奇的特點,我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一個環節中,我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孩子麼們帶着問題去聽,去看,接着進行討論,還不忘進行思想教育:不能隨便玩火、以免發生火災。接下來是讓孩子們學習如何報火警以及逃生的忠言環節,我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以“着火了怎麼辦”爲主線,引導孩子帶着問題去思考。開始時,孩子們獲得經驗是零碎的,再通過老師加以分析、引導小姐,個體經驗就演變成了集體的、有價值的完整經驗了。在第三個環節中,我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設置模擬火災現場的氛圍中學習簡單自救,進行消防演習。讓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遊戲的氛圍中,以遊戲的方式對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心理學家曾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與體驗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因此,我也相信,本次活動將會給所有的孩子們甚至是在座的各位評委們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綜上所述,作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還努力做到了有效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從本次活動中,我也受到了一些啓發:今後,我們應多站在孩子們的角度,爲他們設計一些更有價值的活動,以遊戲的方式,讓他們在玩樂中獲得知識的體驗,如防雷、防電、防地震、防煤氣中毒等,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不足的地方:

與配班老師沒配合好,也可以說是準備不充分吧。因爲我當時沒考慮到星期一上午最後一節課是晚班老師的課,預約好的陳老師只好被臨時拉上場的楊老師代替,楊老師不瞭解我的課,所以在“火災” 模擬現場準備時出了些小差錯,在無形之中也影響了課堂氣氛。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4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但是圖片和老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向是以晴好的天爲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地對孩子們說:“這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說“你們擡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說“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說話,我說“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裏哪裏好看?”引導幼兒說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着我們彎彎腰”。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說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之後我就對孩子們說“春天真好,老師把剛纔你們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裏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着老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齊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後我就請配班老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着孩子們一邊圍着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

我和孩子說說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用心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戶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盼。透過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先歌曲中的資料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而且活動用心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到達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能夠放鬆。老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此刻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說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着老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到達教學目的了。

(3)選取適宜的環境很重要。

到戶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存在必須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老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取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到達教學目標。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5

今天我上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的一節羣文閱讀研究課《有意思的兒歌》。讓一年級的孩子來開展課堂上的羣文閱讀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因爲他們識字少,沒有閱讀基礎,連教材裏的課文都讀得不夠流暢……但我心裏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想讓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感受閱讀的樂趣,學會閱讀,進而愛上閱讀,因爲羣文閱讀課題研究在我校開展一年多以來,我越來越感覺到閱讀,特別是有主題的羣文閱讀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乃至未來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義。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做兒童閱讀事業的推廣人,在孩子們的心裏撒下閱讀的種子,讓這粒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今年我接一年級的新班,忙過了黑色的九月,坐下來靜靜地思考:一年級的孩子該怎樣來開展羣文閱讀教學?我想,首先是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吧!而兒歌無疑是孩子們最早接觸、最多接觸,也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兒童文學形式,他們也是從兒歌開始接觸祖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讓一年級的孩子通過讀兒歌,說兒歌,表演兒歌,創編兒歌等環節,讓他們感受讀兒歌的樂趣,在讀中訓練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體驗創造的快樂,從而引導孩子們喜歡上課外閱讀,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兒歌如此之多,如何選一個議題將幾首兒歌放在一起在一節課裏完成呢?思考了很久,想到過寫動物的兒歌,寫春天的兒歌,寫秋天

的兒歌……但都沒有一個議題很集中,在大量的閱讀了很多兒歌后,突然發現其實兒歌的種類很多,每一種都很有意思,也有自己的特點,何不選擇其中幾種典型的、孩子們又感興趣的兒歌讓孩子們來閱讀呢?於是我選擇了《有意思的兒歌》這個主題。

圍繞主題,我定下了學習的目標:

1、通過朗讀、誦唱兒歌,讓孩子感受兒歌明快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及蘊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對兒歌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2、通過學習,瞭解兒歌的基本類型,開發他們的智力,發展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3、在誦讀兒歌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幫助孩子積累語言,並逐步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4、通過學編兒歌,讓孩子們初步感受創作兒歌的樂趣。

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交流導入,

二、誦讀兒歌,讀出節奏,

三、自由誦讀,感受兒歌的不同類型,

四、學編兒歌,感受樂趣,

五、總結點題,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很清楚,孩子們也很喜歡這樣的閱讀教學活動,思維很活躍,在讀、唱、演、玩中激發了閱讀興趣,提高了聽、說、讀、寫的能力,基本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不過也有許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如導學部分的教學還不夠。教學《小白兔》這首兒歌時,讓孩子們學會用拍手打節奏的方法讀兒歌后讓他們想其他辦法來讀兒歌時,孩子說到“表演讀”時就應該讓孩子們馬上來表演着讀這首兒歌,也爲後面的表演自己創編的兒歌打下基礎,後面的表演會更豐富多彩。

在引導學生說《比尾巴》這首兒歌有意思在哪裏時,沒有讓學生說得夠,就急於引導孩子去發現問答歌一問一答結構上的特點。

此外,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創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走進他們感興趣的情景中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思維,而我在創設“回家用這首謎語歌去考考你的爸爸媽媽”這個情景時做得還不夠。

老師還應在教學活動中更多的關注生成的問題,還要更充分的營造學習的氣氛等。當然,也留給我們一些思考:我們的教學設計如何兼顧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這些都有待我們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去總結。

最後,用教科書教閱讀,有不小的改革空間,但畢竟是有限的,而推進兒童閱讀發展的空間是無限的。如果課堂教學、兒童閱讀這兩手長抓不懈,語文的教學前程似錦,學生的發展前程似錦,祖國的未來前程似錦。

搞好我們的羣文閱讀教學,語文的教學前程似錦,學生的發展前程似錦,祖國的未來前程似錦。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6

我們班孩子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顏色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但是在接下來感知形狀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把形狀和顏色混在一齊了,對於圖形的形狀搞不清了。

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能夠分辨清楚圓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難一區分,之後我一一給他們講解,他們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許由於小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行爲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潛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所以對於進行遊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

的好奇心,以至於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參加活動,影響了活動的效果,過後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思考不周,而至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只是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動一番腦筋,有待改善。

對於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必須的提高,多多鍛鍊纔會更好的成長。

小班音樂活動“小老鼠上燈臺”課後反思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還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遊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貼合小班幼兒好奇、好模仿、好動的特點;兒歌、歌曲《小老鼠上燈臺》篇幅短小,精煉,容易被幼兒所理解,針對這些特點,我設計了這一音樂遊戲活動。透過幼兒自身的參與、表演,感受與同伴、老師一齊玩的快樂。

小班幼兒意志還比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用心的情感體驗,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我採用遊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景,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一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二隨音樂節奏做小老鼠爬上燈臺、滾下來和躲進洞的動作。三體驗與同伴一齊遊戲的快樂。能夠說本次活動目標的定位貼合了《綱要》藝術領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則。同時也貼合小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從活動狀況來看,孩子們都能到達目標要求。

“小老鼠上燈臺”這個活動中,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活動環節。A:激發興趣。透過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來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們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過來了。B:學念兒歌、學唱歌曲。透過播放flash讓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兒歌、歌曲的節奏。動畫的出現使孩子們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節奏地學念兒歌,學唱歌曲,他們快樂的學着。當我要求孩子們跟着鋼琴學唱歌曲時,有幾個孩子大膽地提出讓我再打開flash,他們更加喜歡跟着動畫來學唱。從那裏我們能夠看出孩子們對動畫的喜歡程度。彈了一遍鋼琴後,我滿足他們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這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用自然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C:引導幼兒學做動作。在這一過程中我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老師的距離,教師一句親切的呼喚:“鼠寶寶們!我們一齊來學做動作吧……”把幼兒帶入了寬鬆和諧的氣氛中去,幼兒很快進入主角。這一環節的展開,幼兒和老師都起到了熱身的效果。爲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我引導幼兒討論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現“小老鼠爬上燈臺偷油吃、當聽到小貓叫聲嚇壞了和趕快躲到洞裏”的情形。我採用了讓個別幼兒上來做一做,羣衆跟着學一學,來完成目標。孩子們想出了各種肢體動作來表

現歌曲資料。他們想到了把身邊的小椅子當作燈臺,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動作,聽到貓叫做滾的動作,在這時候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D:幼兒大膽跟老師一齊遊戲。在遊戲中讓幼兒扮演小老鼠,在邊唱邊做中,反覆的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充分體驗着音樂遊戲帶給他們的快樂。遊戲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後、椅子旁,有的孩子則想到了躲進後面小桌子的底下,還有一個孩子躲到了鋼琴背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帶着孩子們進行表演,充分體現了活動的遊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點,孩子們始終持續活潑、愉快的用心情緒,在簡單、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透過他們自己的“玩”、“動”、“學”,自然的跟着老師學習兒歌資料,並體驗與同伴一齊遊戲的快樂。使他們真正做到玩中樂,玩中學。

活動結束後,我總結了一下覺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當,有很多時候覺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腳,當孩子們遊戲的時候不就應使用flash,就應讓孩子們自己邊清唱邊做動作,讓孩子們的注意力轉移到遊戲當中,這就是我的引導不到位,沒掌握到關鍵的部分。但總的來說孩子們的用心性是十分高的,興趣都很濃厚,我自己也在這個活動中有了很大的收穫。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7

隨着我院小班主題探究活動“動物寶寶”的深入,我們生成了活動分支——有趣的蛋寶寶。3~4歲幼兒屬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對數概念的獲得需要運用大量的操作活動和遊戲來完成。幼兒喜歡小動物,對動物賦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本次活動我抓住小班幼兒“泛靈”這一生理特性,以幼兒愛不釋手的蛋寶寶爲載體,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故事及遊戲中體驗點數的樂趣,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量物。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點數活動,大膽迴應老師的提問。

2.能邊數邊說數字,不漏數。

3.學習手口一致有序地點數5的數量物,並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有點數4以內數量物的數學基礎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質材料:小蛇頭飾,故事《雞媽媽孵蛋》課件,簍子;蛋寶寶人手10個,蛋蛋盤人手1個。

3.環境準備:活動室有關於5以內數的點卡和玩具的區域設置。

活動過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點數節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幾隻?一起數一數,一、二、三、四、五。”教師設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帶幼兒發現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寶寶,引出活動。

“撿蛋”——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的數量物。

(1)自由撿蛋。要求:撿一個數一個。

(2)放蛋入簍。要求:放一個數一個。

(3)再次撿蛋。要求:聲音響亮,邊撿邊數,並把蛋蛋盤的每個洞洞都填滿。

3.“數蛋”——學習有序點數5的數量物。

(1)集中點數:盤裏的蛋有幾個,一邊點一邊數。

(2)引導思考:我也撿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數來數去,怎麼也數不清,是先數這個,還是先數那個呢?到底該先數哪個呢?誰來幫幫我?

(3)師幼討論、交流,發現一排蛋蛋盤點數順序——從最前面的開始數。

(4)引導思考:我發現有的蛋蛋盤和我的不一樣,這種兩排的蛋蛋盤該怎麼數呢?

(5)師幼討論交流,發現兩排蛋蛋盤的點數順序——一排一排地數。

(6)幼幼互動,鞏固點數:找個好朋友數一數,看看他盤子裏有幾個蛋。

4.偷蛋——鞏固5以內的點數。

師幼共同玩遊戲“小蛇偷蛋”。師:我是一條小花蛇,沒事最愛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請你快快數數看。

5.“孵蛋”——鞏固點數,並說出總數。

(1)欣賞故事課件《雞媽媽孵蛋》,學習在點數的基礎上說出總數。

師:孵蛋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我們來聽個故事解解悶吧。

(2)教師邊講故事邊提問,要求幼兒每次都能說出總數,如:鴨媽媽家有幾個蛋?怎麼數的?一起數一數,有幾個?(5個)

6.“剝蛋”——繼續鞏固5以內的點數,體驗活動的樂趣。

師:看看我們的寶寶孵出來沒有,輕輕地,別傷着寶寶。看看是什麼寶寶孵出來了(雞、鴨、鳥、烏龜等),數一數你孵出來幾個寶寶。噢,原來這些小動物都是蛋寶寶孵出來的。現在,我們把蛋寶寶送出去曬太陽噦!請寶寶把剝下來的蛋殼放到簍子裏,收拾乾淨。

活動延伸

1.科學活動:蛋寶寶找媽媽。

2.生活活動:找一找,周圍有什麼物體數量是5。

3.活動區活動:增設數學角的各種材料,數量在5以內的點卡、實物和圖片。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把對點數的要求融入到遊戲的規則之中,以“蛋”這個簡單的材料將情景性教學遊戲貫穿始終,促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思考、體驗,達成教學目標。

脈絡清晰,層層遞進,突破重難點。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手口一致有序地點數5的數量物,難點是說出總數。節律感是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基礎,因此活動開始,我設計的是以幼兒邊拍手邊念《五指歌》的環節。接下來撿蛋、數蛋、偷蛋、孵蛋、剝蛋五個環節都緊緊圍繞目標服務,層層遞進,突破重難點。

運用三大教法,讓幼兒趣味學數學。一是操作法。活動一開始,我就設計了獨立探索(撿蛋)和互動分享(數蛋)兩個環節,給每個幼兒充分操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幼兒在體驗中找到點數的規律,讓每個孩子在獨立操作、親身體驗中找到答案。

二是遊戲教學法。遊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靈魂,更是小班數學教育的靈魂。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要讓幼兒保持興致、驚喜不斷,才能夠吸引幼兒注意,進行有效教學。活動中我創設了奇趣的數學點數遊戲,如“小蛇偷蛋”、“剝蛋寶寶”等,讓幼兒對點數始終興趣不斷。

三是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教學能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很直觀生動地呈現在幼兒面前,更能激發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活動中,我通過課件將生活中簡單的數學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地呈現在幼兒面前,不僅向幼兒清晰生動地再現了5的點數的不同排列方式,也體現了數學活動中分層教學的思想。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8

回顧《冬爺爺的禮物》的實行過程,班裏的教師都有許許多多的感觸與領悟。做孩子們旅途的旅伴,和他們一起成長是教師最深的體會。事實上,對冬天的認識,我們二位教師起初也較籠統,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許多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專注也給了教師許多啓示和感動。“向孩子學習”這絕不是一句形式上的口號。作爲教師隨時關注孩子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方向,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修正自己的預定計劃,讓計劃更貼近孩子的活動和主題發展。這對教師的教育預見能力和對孩子活動的深入瞭解,反饋能力是一個挑戰。另外,班級二位教師的分工合作,也是主題推行中孩子們各方面能力得到均衡發展的保證。

本主題的活動我們先通過讓幼兒從認識冬天特有的環境入手,帶領幼兒到戶外體驗,利用園內及社區的自然資源,引導幼兒多方位地感知冬季的季節特徵,我們通過組織幼兒觀察冬天的天氣、動物、植物、人物等的變化,啓發幼兒感知冬天天氣,讓幼兒體驗冬天的美麗。同時讓幼兒知道冬天是一個鍛鍊的好機會,享受冬天活動給我們帶來的樂趣,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願意參加戶外活動,不怕冷,鼓勵幼兒冬天也要堅持早睡早起上幼兒園,願意參加戶外活動,不怕寒冷,做個勇敢的好孩子。主題活動較多的利用了多媒體課件,這很吸引幼兒,所以幼兒的學習掌握情況比較好,活動後利用調查表鞏固所學,從調查表的完成情況看還是不錯的。因爲生活中的寒冷幼兒也真切的感受到了,所以有了生活經驗之後,集體活動中幼兒還是很熱情的投入到各種討論中。特別是去年冬天的一場大雪,幼兒印象尤其深刻,所以在活動《雪花飄飄》《小雪花》表演時很有感覺。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9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我正在“美髮廳”旁忙着收拾東西。“小姐,你要美髮嗎?”一個甜甜的聲音在背後響起,我沒在意。“____小姐,你要美髮嗎?”聲音加大了,原來在叫我,居然還敢直呼其名,簡直“膽大包天”,因爲確實忙就沒理會。忽然,感覺束好的長髮在背後被一雙小手摸着。看來“美髮師”看上了我這一頭長髮,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說孩子們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呢?乾脆將計就計趁機調查一下。

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轉身笑眯眯地說:

“誰是美髮師,你是怎麼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來,“我是美髮師,絕對給你做好。

”“聽張老師喊你唄,我就知道了。

”她一臉神氣的樣子,原來這麼簡單。

一場顧客與美髮師之間的自由交談開始了。

美髮師:“你得低下頭,把頭髮低下來。”

顧客:“你們這兒沒有專門洗頭用的長躺椅嗎?這樣不舒服。”其實我是怕她們把頭髮弄的一團糟。

於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幾個小女孩七手八腳的忙了起來。一會兒,她們就用幾張小椅子拼了張洗頭躺椅。一切動作都比較專業:

拔掉我的髮圈,象模象樣的抓搓頭髮。打開假水籠頭衝了衝、吹頭。

美髮師:“你想做什麼髮型?”

“你看我做什麼好,就做什麼吧!”我裝做很隨便的樣子。

美髮師:“你會唱《青藏高原》嗎?”

“不會”我如實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髮師評價到。“你知道這首歌是誰唱的嗎?”,“不知道。”我索性裝糊塗到底。

“你怎麼什麼都不知道呢?是一個叫韓紅的人,她是一個胖豬豬。”美髮師越發得意起來,“這首歌很難唱,我姨媽會唱。”她一邊做一邊說。“我給你做個韓紅式的髮型。”

“好吧!”顧客答到。美髮師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樣地剪起來。閒聊更深入了。

“我以後教你唱。”多麼自信、自主的孩子。我笑了。

案例分析:

《綱要》

指出“建立和諧有效的師幼關係是促進師幼互動的有效途徑……”

如何建立和諧、有效的師幼關係呢,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言行、想法,與幼兒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關係,積極營造和諧的氛圍。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師的這儀觀點:當小女孩菁菁直呼其名,請她理髮時,教師笑眯眯的應答孩子,轉身投入到孩子發起的遊戲中。再遊戲的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幼兒爲遊戲的主體,適時的點撥。

其次,教師要準確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

《綱要》告訴我們“教師要做一個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誠然是要教師準確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與教師玩“美髮廳”的區域遊戲,教師“放下手中的活”積極的投入到遊戲中,很樂意的扮演起顧客來,發生在“美髮師”與顧客之間的對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朋友式的老師。

在“美髮師”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合作並引導着幼兒,對於幼兒的問題是“有問必答”,使其在自主的遊戲中得到發展。最妙的是教師的隱性引導。在此時教師做個“一問三不知”的“無知人”:“裝得很隨便”;“索性裝糊塗到底”,正是教師的這種看似不導的引導方式增強了幼兒的自信:“象模象樣的抓搓頭髮”;“越發得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七手八腳的忙了起來”;“用幾張椅子拼了張洗頭躺椅”;“比較專業”;“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樣的剪起來。”,充分體現了孩子的自主性積極教師的主導地位。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10

裝飾小樹葉

幼兒是天生的美術家,如何提高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大家不斷地對幼兒園美術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彌補不足。本站內容豐富,希望此篇幼兒園美術教學反思給各位幼兒園老師提供參考價值,歡迎支持本站內容!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傾向。”美術活動示範和範畫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示範和範畫又往往會束縛幼兒的思想,影響他們創造性的發揮,如何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裝飾小樹葉》是讓幼兒用各種線條和各種圖案對小樹葉進行裝飾。活動開始時我給幼兒展示了不同的範例,並給每個範例所用到的線條、圖案進行了介紹。在我示範後,我問幼兒老師設計的小樹葉漂亮嗎?他們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接下來要請你們自己做設計師,老師相信你們設計的小樹葉比老師漂亮。

我還要求幼兒,用不一樣的線條圖案進行裝飾,作品不和老師一樣,只要漂亮就可以。孩子們聽了我的話都很有興趣,在幼兒作畫過程中發現這兩點給了幼兒很大的創作空間,他們畫出來的樹葉五彩斑斕,各有千秋。作品中既有我示範時的元素,如花、圓點、曲線、折線、直線,又有他們不同與我的獨特構思,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

通過這一活動我發現創造性的繪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興趣是幼兒的學習動力,是求知和成材的起點,一般來說,幼兒對畫畫都有興趣,但並不會持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激發、培養和保持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在《裝飾小樹葉》這個活動中我就是讓幼兒來當小小設計師引起他們作畫的興趣。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在活動的開始欣賞範畫環節,就是讓幼兒通過觀察瞭解了小樹葉上用到了哪些線條和圖案,爲接下來的作畫奠定了基礎。三、正確評價幼兒作品,激發幼兒再創作的信心。恰當的評價能激發幼兒的作畫興趣和創作熱情,使幼兒體驗成功。因此我在巡迴指導時,對於幼兒的作品我總給予肯定的評價,幼兒在我的鼓勵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畫下去,直到完成。

作爲一個幼兒園美術教育者肯定要寫幼兒園美術教學反思,有力於大家提高教學水平,同時更好地瞭解兒童的心理結構,我們華夏愛嬰爲大家提供很多幼兒園美術教學反思文章範本,讓您瞭解如何寫好反思,有那些步驟。歡迎您的參閱!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11

《有趣的圖形》是我們中班教研組的一次數學研課活動,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活動前我們對活動的內容進行了討論,在確定這一內容時,教研組的老師們都覺得這一內容很簡單,但經過對中班幼兒認知特點的分析發現,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雖然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們最終確定了《有趣的圖形》這一活動,讓孩子在遊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有一個活動目的是探索兩種不同導入方式在同一教學內容中的課堂運用實效。因此,執教的兩位老師在基本確定了活動過程後,對導入環節進行了重點的設計。兩個活動,我們分別運用了兩種導入方式:一種是實物直接導入,教師出示魔術袋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通過讓幼兒摸一摸,通過對摸出的實物形狀的區別來初步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另一種是手指遊戲變魔術導入,教師通過魔術變出三種圖形,然後通過與實物的對比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在執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兩種不同導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只是遊戲的方法具有神祕感,並與下面環節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快地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兩次活動,幼兒參與性都較高,但同時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雖然我們在活動前對這一內容的目標定位進行了仔細的考慮斟酌,但在活動後發現,我們設置的其它幾個環節還是過於簡單,沒有將活動目標真正的達成,在最後環節中,孩子們在找找身邊的三種形狀時,對於正方形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教研組老師們聽課後向我們執教老師也反映了這個問題,爭對這一問題,我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反思。

根據活動目標,教師除了運用遊戲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必須在認識時讓幼兒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特徵,通過多次的描述鞏固幼兒對圖形基本特徵的認識。如: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圓形:沒有角,圓溜溜;正方形:四邊一樣長,四角一樣大:教師在向幼兒正確描述圖形特徵時,讓幼兒也來描述,通過多次尋找圖形,描述圖形來認知圖形特徵。這樣在最後環節時或許就不會出現圖形區別時的偏差,而活動目標也會達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組的研課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確定到執教,從活動後的研課到反思,都給了老師很大的啓發,及時地反思,總結會讓你收穫更多。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12

比較多少是小班上學期的一節科學活動,目的在於讓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能夠正確的比較出物體的多少。活動前準備充分,不但有多樣的教具還給幼兒準備多種操作材料方便幼兒進行操作、掌握。現對活動過程進行反思:

一、語言描述欠條理。

活動開始,教師用小貓釣魚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第一隻小貓釣了2條魚,第二隻小貓釣了三條魚,問一問誰釣的多。(一一對應擺放教具)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的說出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孩子們只能回答出這個是兩條,這個是三條。接着教師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瞭解一一對應的方法,理論性的小結似乎不能讓孩子們理解,於是轉換了語言的描述,用“找朋友”的遊戲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理解一一對應,只有一條小魚沒有朋友,所以第二排的小魚比第一排的小魚多。

二、操作材料應簡單有效。

爲進一步使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活動前準備了多種材料:蘑菇、雪花片、五角星、小紅花。多種材料擺放在桌上,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擺放,但是活動中出現了小小的混亂:物品較多幼兒擺放起來不方便,雪花片等玩具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不能根據教師的要求去比較蘑菇與小紅花的多少。活動後反思,可以爲幼兒提供兩種材料,種類不在多,實用就好,爲的是達到一一擺放、一一對應比較的目的。

活動過程中孩子充滿興趣,能夠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並能夠說出“誰多、誰少、一樣多”。當然還有孩子們精彩的回答:延伸活動中翻看《幼兒用書》,分辨誰多誰少,“請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小花多還是小碗多?”回答:“小花多……”“怎樣才能讓小碗和小花一樣多?”回答“放上一個大蝦……”哈哈,對呀這樣也叫一樣多,個數相等嘛;“怎樣讓蝴蝶和蘋果一樣多?”回答“飛來一隻蝴蝶……”孩子的想象是很豐富的,像一本美麗的童話書,原來科學活動會這樣有趣。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樂意與同伴交換玩。

2、嘗試用短句說說和同伴一起玩的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各自準備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介紹玩具

1、介紹各自帶來的玩具的名稱。

2、找一找:哪些玩具是毛絨絨的?誰的玩具會動?

3、向朋友演示自己的玩具怎麼玩。

二、一起玩玩具

1、拿着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

2、分享交流:自己和同伴是怎麼一起玩的。

3、再次嘗試與同伴一起玩。

三、一起玩玩具

1.拿着自己的玩具好喝小朋友一起玩。

2.分享交流: 同伴是怎麼一起玩的。(如:娃娃你抱抱,我抱抱;小汽車開過來,開過去;小搖籃一起搖。)

3.再次嘗試與同伴一起玩。

活動延伸:

懂得當別人正在玩玩具不願交換時,不能強拿別人手中的玩具。

活動反思:

孩子們玩自帶玩具的時候,常常發生矛盾,特別是一些小弟弟,爭搶,不經過同伴的允許就拿別人的玩具玩。於是在這個主題“我的幼兒園”下安排了這個活動。活動中,我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自己和同伴怎麼一起玩玩具時,有些幼兒開始抱怨同伴了,有的說:“誰誰誰不給我交換的。”;有的說:“我不要給沒有玩具的小朋友換。”;還有的說:“我的玩具給我的好朋友玩。”,瞬間發現孩子們的分享意識不夠強,到時在一起玩玩具的時候,矛盾層出不窮。所以我在活動中鼓勵孩子們一起玩玩具,鼓勵孩子們分享玩具,鼓勵孩子們說禮貌的話和同伴交換玩具等。雖然活動中孩子們非常樂意和同伴一起玩了,但是回到平時的自由活動時間,他們還是會在遇到矛盾時發生不愉快,還需要慢慢不斷引導孩子們,加深孩子們印象。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14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爲核心的一種創造教育活動,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潛力,同時又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的一個過程。因爲前段時間朱老師向家長開放日時上了一節《小精靈的魔法湯》小朋友們對這個魔法都很感興趣,從此愛上了變魔術,只要是與魔法有關的小朋友們都很感興趣,所以在活動的一開始部分我就以魔術的形式引出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我班小朋友也學畫了各種各樣不同的魚,所以我設計了《魚兒.變變變》這一堂課,中班年齡段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嘗試各種繪畫的方法,所以在這一次活動中我就採用油水分離這種繪畫技巧,感受油水分離帶來的這一種神奇的畫法與效果.魚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對於魚的外型特徵幼兒已相當的瞭解和熟悉,所以要從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繪畫發展水平出發,以幼兒發展爲本,充分的體現以幼兒爲主體的活動設計,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充分調動幼兒的繪畫熱情和興趣,變“被動”爲“主動”,通過創設“小魚不見了”的問題情境勾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幼兒探索及創作的慾望。

並運用多種繪畫材料、工具,通過用蠟筆和水粉間的常用又獨特的組合方式來進行美術創作,引導幼兒自主創造,表達自己的意圖及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讓幼兒盡情地表現,畫出他自己喜歡的、富有創造性、個性的魚,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在教學方法上利用直觀教學和幼兒操作法相結合。

幼兒園中班課後教學反思 篇15

《綱要》中提出:給予孩子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我是棉花糖》選自《甜甜蜜蜜》這一主題。孩子們在喜愛糖果、親近各種各樣糖果的同時,對糖果中的棉花糖有着很濃厚的興趣,發現棉花糖很軟,可以像橡皮泥一樣捏來捏去,非常有趣。這首樂曲旋律歡快,歌詞淺顯易懂,很有趣味性,適合小班進行歌唱活動。孩子可以自由做變變變的動作,可以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充分地發展了孩子的思維以及對活動的興趣,本次活動我利用看一看、摸一摸、變一變的方式幫助幼兒熟悉、記憶歌詞。在創編的過程會考慮到歌曲比較簡單,所以讓幼兒自由模仿各種動物,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變的東西,讓孩子在一遍一遍的遊戲中體驗到歌唱活動的快樂。這節課的目標和難點就在於發揮幼兒的想象用肢體語言創編動作。

這個活動我在三年前也上過,在一親的基礎及不足上,在方法和過程中都做了修改,使活動能夠更加順利、有序、有效。第一環節:奇妙的棉花糖(出示實物棉花糖),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更加直觀地瞭解棉花糖的特徵,以棉花糖的口吻來介紹給小朋友,這樣很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接着我讓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棉花糖,以朋友喜歡的方式來幫助幼兒記歌詞,這一環節孩子都較感興趣,基本上在三遍之後都能記住歌詞。這樣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顯得比較順利,幼兒很容易記住歌詞和旋律。這個環節讓幼兒適當的學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爲下面歌曲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在學唱環節中,以多種形式演唱歌曲,讓小朋友們先一起唱,在分男女唱,由於小班幼兒上學還不到一個月,對於男女還不是很清楚,雖然我一直提醒妹妹小朋友和弟弟小朋友來區分,

可還是有個別幼兒搞不清自己是男是女,在這個環節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再者這一環節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環節,在孩子完全學會歌曲的情況下開始下面的創編環節,並把自己編出的小動物唱到歌曲裏,使孩子對整首歌的完整性把握的很好。在做變小動物的過程中,我引導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變,轉動手腕、轉體、搖動身體、甩手變等等,整個過程孩子們顯得興趣濃厚。爲了防止以前出現過的過度興奮,我就引導幼兒先想好某種動物,然後再歌曲結束時,要在最後一個字“____來”全部變好,靜止不動,讓我看一看都變出什麼來了,避免了以往教學中碰到的個別小朋友總是要變很久,才變出來,讓其他小朋友等很久;還有調皮出來瞎胡鬧的現象。通過我的不斷啓發和幼兒的表演以及生生互動環節中,孩子們能把自己當成棉花糖變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東西,每位幼兒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空間,有的孩子變出了小魚、有的變出了小鳥、有的還變出了奧特曼、灰太狼、美羊羊等各種不同的物體。

總之,整個活動在唱唱變變棉花糖的過程中比較順利地結束了,在音樂的伴奏下體現了那種愉快、活躍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這羣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