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項目建議書(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9W

勞務項目建議書 篇1

一、總論

勞務項目建議書(精選3篇)

1、項目背景

2、項目簡介

3、項目必要性分析

4、項目可行性分析

5、主要經濟指標說明

二、勞務市場項目建設單位介紹

(一)建設單位簡介

(二)組織機構

(三)人員配置

1、生產班制

2、勞動定員

3、職工工資及福利成本分析

(四)人員來源與培訓

1、人員來源

2、職工培訓

三、勞務市場項目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

(一)建設規模

(二)產品方案

四、勞務市場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術方案

1、生產方法

2、工藝流程

3、技術來源

(二)主要設備方案

1、主要設備選型

2、主要設備來源

(三)工程方案

1、總平面佈置圖

2、總平面佈置指標表

3、建築功能佈局

五、勞務市場項目實施進度

(一)建設工期

(二)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三)項目實施進度表(橫線圖)

六、勞務市場項目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依據

(二)項目總投資估算

(三)建設投資估算

(四)設備投資估算

(五)流動資金估算

(六)資金籌措

1、自籌資金

2、還款方式

七、勞務市場項目效益評價

(一)經濟效益

1、銷售收入估算

2、成本費用估算

3、利潤與稅收分析

4、財務現金流量表

5、財務評價指標

(二)社會效益

八、勞務市場項目結論與建議

勞務項目建議書 篇2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暫行規定

(1996年12月18日水利部印發)

1 總 則

1.0.1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是國家基本建設程序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項目建議書被批准後,將作爲列入國家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和開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據。爲明確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的原則、基本內容和深度要求,特制定本暫行規定。

1.0.2本規定適用於需報送國家計委審批的中央和地方(包括中央參與投資)新建、擴建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的編制。不同類型的工程,應根據任務特點對本規定的條文內容進行取捨。小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可適當簡化。對影響立項的關鍵問題和利用外資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項目建議書編制單位可根據需要向項目業主提出補充要求,適當增加工作內容和深度。按國家基建程序規定應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審批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其編制內容和深度要求,可參照執行。

1.0.3項目建議書應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的總要求,在經批准(審查)的江河流域(區域)綜合利用規劃或專業規劃的基礎上提出開發目標和任務,對項目的建設條件進行調查和必要的勘測工作,並在對資金籌措進行分析後,擇優選定建設項目和項目的建設規模、地點和建設時間,論證工程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1.0.4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的編制,應貫徹國家有關基本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水利行業及相關行業的法規,並應符合有關技術標準。

1.0.5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由項目業主或主管部門委託具有相應資格的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部門編制。項目業主應承擔所需編制費用,並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

1.0.6 項目建議書應按本暫行規定第2~12章的要求進行編制,並將“建設的必要性和任務”列爲第1章,依次編排。

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任務

2.1 項目建設的依據

2.1.1 概述項目所在地區的行政區劃和自然、地理、資源情況,社會經濟現狀以及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對水利水電建設的要求。

2.1.2 概述項目所在地區水利水電建設現狀及其近、遠期發展規劃對項目建設的要求。

2.1.3 說明項目所依據的流域(區域)綜合利用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

2.1.4 概述規劃階段方案、比選結果和規劃成果審批意見

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1 闡明項目在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區域規劃中的地位與作用,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防洪治澇。應闡明本地區歷史上發生的重大洪澇災害情況及對地區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地區防洪治澇工程設施現狀及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提高防洪治澇能力的要求。

(2)河道整治。應闡明本地區河道(河口)演變情況及地區經濟發展和人類活動對河道的影響,河道整治工程設施現狀,河道、河口水網區現有主要問題,根據地區國民經濟發展需求和河流水沙特性,分析治理河道、河口的條件與要求。

(3)灌溉。應闡明供、受水區水資源平衡狀況,受水地區農業生產現狀,發生的主要旱災和漬、鹼害情況及特點,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灌溉用水、節水、排水工程設施現狀,農業節水目標及中長期供水需求預測,灌區地下水狀況,並分析地區農牧業發展對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4)城鎮和工業供水。應闡明供、受水區水資源供需平衡及水質狀況,受水地區工業和城鎮用水、節水和供水設施現狀。根據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中、長期供水需求預測和節水目標,分析受水地區對供水工程的要求。

(5)跨流域調水。應按城市供水、灌溉、水力發電、通航等一項或多項任務,逐項分別闡明興建工程的要求。

(6)水力發電。應闡明本地區動力資源情況。根據電力工業現狀、地區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和供電需求情況,分析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水電項目的需求。

(7)墾殖。應闡明本地區灘塗淤變情況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土地利用和墾殖現狀。分析灘塗淤變趨勢,根據地區經濟發展和墾殖總體規劃,分析研究地區對墾殖的要求。

(8)綜合利用水利工程有通航過木要求時,應闡明本地區已有航運和漂木設施的能力及工程現狀,根據地區經濟發展對客貨運量和漂木量增長的預測,分析研究發展通航過木工程的條件和要求。

2.2.2根據地區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任務要達到的目標,在流域(區域)綜合利用規劃和專業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補充調查研究工作,對所在地區功能基本相同的項目方案進行綜合分析比較,闡明各項目方案的優缺點,論述推薦本項目的理由。

2.3 項目建設的任務

2.3.1闡述本項目的建設任務,對於多目標開發利用的項目,要按照國家政策和總體效益優化原則,分析研究各部門對本項目綜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結合工程條件,考慮本項目在流域和地區規劃中的作用,提出項目的開發目標和任務的主次順序。

2.3.2 對分期開發的項目分別擬定近期和遠期的開發目標與任務。

2.4 附圖

(1)建設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比例尺:1:500000~1∶__000)。

(2)工程項目所在河流(河段)開發現狀及規劃示意圖(比例尺:1∶10000~1∶1000000)。

3 建設條件

3.1 水 文

3.1.1 簡述工程所在流域(或區域)自然地理、水系及現有水利工程概況。

3.1.2 簡述工程地點的氣候特性和主要氣象要素的統計特徵值。

3.1.3 簡述工程地點及其附近河段的水文站網和基本資料情況。

3.1.4 徑流:

(1)簡述工程區域內的地表、地下徑流的來源、範圍和補給方式。

(2)提出天然年、月徑流系列,並作系列代表性初步分析,必要時進行系列的插補、延長。

(3)初步確定徑流統計特徵值,簡述本流域徑流的時空分佈特徵。

(4)對灌溉和供水工程應簡述地下水補給量、可開採量、水質狀況及其分佈情況。

(5)對供水和水電工程應提出枯水徑流初步分析計算成果。

3.1.5 洪水:

(1)簡述工程區域的暴雨和洪水的成因、特性及其時空分佈情況。

(2)簡述對工程設計有影響的歷史特大暴雨和洪水的範圍、量級及重現期。

(3)簡述洪峯、洪量的還原及插補延長方法,系統的統計原則和代表性分析,並進行頻率分析。

(4)簡述工程設計洪水的推求方法。對下游有防洪要求的工程應進行地區洪水組成分析,初步確定設計洪水成果。

(5)簡述施工設計洪水系列的統計原則,初步確定施工設計洪水成果。

(6)無實測洪水資料時,可用暴雨資料推求設計洪水流量,提出初步成果。

(7)平原排水工程,可用實測流量資料或暴雨資料推求設計排澇流量。

3.1.6 對多泥沙河流需簡述工程地點泥沙的主要來源,統計(或估算)多年平均輸沙量和特徵值。

3.1.7 提出工程設計代表斷面的水位流量關係。

3.1.8 其他水文要素:

(1)簡述工程地點河流的水質狀況及其特徵。

(2)有冰凌危害的河段,應簡述本河段冰凌特性。

(3)有潮汐影響的河段,應初步確定潮汐水位統計特徵值、潮汐流向、流量及影響時間。

(4)對裸露水面較大的輸、蓄水工程,應考慮水體蒸發影響,初步統計(或估算)工程地點的水面蒸發值。

3.1.9 對跨流域調水工程,應按調出區(水源區)和調入區(受水區)分別簡述與本工程有關的水文氣象概況。

3.2 地質

3.2.1 簡述工程已完成的地質勘察工作項目與工作量。

3.2.2 簡述工程區域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構造穩定性,並初步確定工程場區地震基本烈度。

3.2.3簡述水庫區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岩溶發育特徵、物理地質現象和水文地質等基本地質環境,初步分析庫區可能存在的滲漏、庫岸穩定、浸沒、固體徑流來源、誘發地震等工程地質問題。說明水庫工程區內有無重要礦產及古文化遺址。

3.2.4 簡述閘壩工程樞紐地區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物理地質現象、岩溶規律、水文地質和岩土工程特性等。

初步分析可能存在並影響岩基承載能力、抗滑穩定、滲透穩定、滲透流量以及邊坡穩定等主要地質問題,應着重說明巖體風化卸荷、軟巖、軟弱結構面、大斷層等工程地質特性。

初步分析可能存在並影響土基承載能力與穩定性、滲透穩定、振動液化、脹縮性、溼陷性、凍脹性等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應着重說明軟土、膨脹土、溼陷性黃土、粉細砂土等工程地質特性。

3.2.5簡述輸(排)水和引水發電工程線路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物理地質現象和水文地質等情況,初步分析可能存在並影響輸(排)水和引水發電工程(包括明渠、隧洞和其他地下洞室)的成洞條件和邊坡穩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3.2.6簡述堤防河道整治(灘塗圍墾)工程沿線地形地貌、地層巖性、水文地質情況和岩土工程特性,初步分析可能存在的堤基穩定性、砂層液化及堤內浸沒等工程地質問題。

3.2.7 簡述灌(排)工程區地形地貌、地層巖性以及水文地質情況,初步分析和預測工程區可能存在的土地鹽漬化、黃土溼陷等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3.2.8 簡述天然建築材料的產地、儲量、質量和開採條件。

3.2.9 對各工程比較方案的工程地質環境及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提出初步評價意見。

3.3 其他外部條件

3.3.1 分析項目所在地區和附近有關地區的生態、社會、人文環境等外部條件及其對本項目的相互影響。

3.3.2 分析其他行業對本項目的要求,收集有關報告和技術文件。

3.3.3 說明有關部門和地區對項目建設的意見、協作關係以及有關協議。

3.3.4 說明本工程項目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利基本建設在建規模簡要情況。

3.3.5 說明在本地區水利發展五年計劃和中、長期規劃中,該工程項目所處的開發次序。

3.3.6 說明有關其他部門、地區影響該工程立項的因素。

3.3.7 說明有關部門對水價、電價確定的意見。

3.4 附圖

(1)水系圖。

(2)區域地質圖或略圖(比例尺:1∶50000~1∶__00)。

(3)水庫工程地質圖或略圖(比例尺:1∶10000~1∶50000)。

(4)主要建築物工程地質平面圖和地質剖面圖或略圖(比例尺:1∶__~1∶10000 )。

(5)天然建築材料產地分佈範圍圖(比例尺:1∶10000~1∶50000)。

4 建設規模

4.1 通則

4.1.1 對規劃階段擬定的工程規模進行復核。

4.1.2 在確定單項任務的工程規模時,應分析對其他綜合利用任務的影響。必要時,應爲以後的綜合利用開發留有餘地。

4.1.3對多泥沙河流應分析泥沙特點及對工程的影響,初擬工程運行方式。有冰凌問題的工程,應分析冰凌特性和特殊冰情對工程的影響,初擬相應的措施。

4.1.4 說明有關分期建設的要求及其原因。

4.1.5 通過初步技術經濟分析,初選工程規模指標。

4.2 防洪工程

4.2.1 分析防洪保護對象近、遠期防洪要求,初步確定不同時期的防洪標準,初選防洪工程總體方案以及工程項目規模。

4.2.2 河道與堤防工程:

(1)初步確定各河段安全泄量和控制斷面設計水位。

(2)研究洪水特性及排澇要求,初選河道治導線、堤線、堤距、行洪斷面型式,以及重要的河控節點。

(3)對感潮河段,應考慮潮位對行洪的影響。

4.2.3 水庫工程:

(1)根據防洪工程總體方案,初擬水庫工程的防洪運用方式和泄量。

(2)初選水庫防洪庫容、防洪高水位、總庫容和汛期限制水位。

4.2.4 行、蓄、滯洪區:

(1)初擬行、蓄、滯洪區的控制運用原則,初選分洪口門位置、分洪水位和流量以及隔堤佈置。

(2)初步確定行、蓄、滯洪區的範圍,初選行、蓄、滯洪區設計水位與相應庫容,提出行、蓄、滯洪區生產、安全建設安排的總體設想。

4.3 治澇工程

4.3.1 初步確定治澇區範圍、治澇標準和治澇措施,初選治澇工程總體佈置方案。大型澇區應初擬治澇分區。

4.3.2 初選治澇骨幹溝道(渠道)的排水流量和水位。

4.3.3 分析洪水期向外河排水時受外河水位及潮位頂託的影響,初擬相應的措施。

4.3.4 採用抽排方式時,初選泵站裝機容量、設計流量及揚程。

4.4 河道整治工程

4.4.1 初步確定河道的治理河段。

4.4.2 初步確定治理河段的治理標準,對河道洪水流量進行斷面複覈,初選治理河段的設計水(潮)位、設計流量和設計河寬。

4.4.3研究河流、潮流水文特性和河牀、河口演變規律及河勢發展趨勢,結合考慮岸線利用問題,初選治導線和河道整治工程總體佈置方案,初選重要河控節點的位置。

4.4.4 初擬治理工程分期實施方案。

4.5 灌溉工程

4.5.1 分析灌溉水源可供水量,初步確定灌區範圍和總灌溉面積,初擬灌區開發方式、設計水平年和灌溉保證率。

4.5.2 初擬灌區作物種植結構、灌溉制度,分析灌溉定額,初步確定灌溉需水量和年內分配過程。

4.5.3 初選灌區灌溉系統整體規劃和工程總體佈置方案。

4.5.4 初選骨幹渠道的渠首設計水位和設計引水流量。

4.5.5 初選引水樞紐及泵站等水源工程的設計引水流量、揚程及裝機容量。

4.5.6 以水庫爲水源工程時,初選水庫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灌溉調節庫容和總庫容,初擬引水方式。

4.5.7 分析灌區排水條件和排水方式,對有排漬、改良鹽鹼要求的灌區,初擬排漬、改鹼標準及排水工程措施和規模。

4.6 城鎮和工業供水工程

4.6.1 初步確定工程供水範圍、主要供水用戶,初擬設計水平年和供水保證率。

4.6.2 分析水源可供水量和水質狀況,初選供水工程總體佈置方案,初步確定引水工程設計引水流量、年引水總量。

4.6.3 以水庫爲水源工程時,初選水庫的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調節庫容和總庫容,初擬引水方式。

4.6.4 初選主要輸水、揚水、交叉建築物的規模。

4.7 跨流域調水工程

4.7.1 初步確定工程總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分期實施順序。

4.7.2 分析水源條件,初步確定適宜的調水量、相應的水源工程以及補償工程措施和規模。

4.7.3 初步確定調水量在地區和部門間的分配,初擬輸水工程、調蓄工程佈置及規模。

4.8 水力發電工程

4.8.1 分析供電範圍和電站在電力系統中的任務、作用,初擬設計水平年和設計保證率。

4.8.2 初選水庫正常蓄水位、死水位、調節庫容和總庫容,初擬其他特徵水位。

4.8.3 初選裝機容量,提出電站的保證出力和多年平均發電量指標。

4.9 墾殖工程

4.9.1 初步確定墾殖區範圍和墾殖面積,初擬開發利用方式。

4.9.2 分析可利用的供水水源條件、水量及其保證程度。

4.9.3 初步確定防洪、防潮設計標準,初選工程總體佈置方案,初擬墾殖區灌溉、排水體系。

4.9.4 初選擋水堤、圍堤、涵閘等工程位置和規模。

4.10 綜合利用工程

4.10.1綜合利用水庫按各綜合利用任務的主次順序,分析不同任務對水庫水位、庫容的要求,初擬水庫運用方式,初選水庫的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和總庫容,初擬其他特徵水位。

4.10.2對具有綜合利用和綜合治理任務的其他樞紐工程,應按各項任務的主次順序,協調各建築物之間的關係,初擬整個樞紐工程的運用方式,初選各建築物的設計流量和水位。

4.10.3 有通航、過木要求的綜合利用水利樞紐,應根據設計水平年通航、漂木發展需求及過壩(閘)運量,初選通航、過木建築物規模。

4.11 附圖

(1)工程項目總體佈置圖(比例尺:1∶1000~1∶__00)。

(2)有分期建設要求的分期建設佈置圖(比例尺:1∶1000~1∶__00)。

(3)供電範圍電力系統地理接線圖(現狀及遠景)(比例尺:1∶1000~1∶__00)。

5 主要建築物佈置

5.1 工程等別和標準

5.1.1 根據初選的建設規模及有關規定,初步確定工程等級及主要建築物級別、相應的設計洪水標準和地震設防烈度。

5.2 工程選址(選線)、選型及佈置

5.2.1根據規劃階段初擬的工程場址(壩址、閘址、廠址、洞線、河線、堤線、渠線等)的建築條件、工程佈置要求、施工和投資等因素以及必要的補充勘探工作,初選工程場址。

5.2.2 初選主要建築物基本形式,對工程量較大或關鍵性建築物作方案比較,初擬次要建築物的基本型式。

5.2.3 根據初選(或初擬)的建築物型式,經綜合比較,提出工程總佈置初步方案。

5.3 主要建築物

5.3.1簡述主要建築物初定的基本佈置、結構形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及結構、水力學覈算成果,初選地基處理措施。對技術難度大的特殊建築物宜作重點分析研究。

5.4 機電和金屬結構

5.4.1 根據動能參數和裝機規模,初擬水輪發電機組或水泵電動機組的單機容量、機組臺數和機型。

5.4.2 初擬輸配電工程的規模,初步提出接人電力系統的供電或送電方向、進出線電壓、迴路數和輸配電距離,初擬電氣主接線。

5.4.3 初擬金屬結構及啓閉設備的規模、形式及佈置。

5.5 工程量

5.5.1 分項列出工程各建築物及地基處理的工程量。

5.5.2 分項列出機電設備和金屬結構的工程量。

5.6 附圖

(1)工程總平面佈置圖(比例尺:1∶1000~1∶__)。

(2)主要建築物平、剖面圖(比例尺:1∶500~1∶1000)。

(3)大型長距離調水總乾渠縱斷面圖(橫向比例尺:1:5000~1:10000;縱向比例尺:1:500~1:1000)。

6 工程施工

6.1 施工條件

6.1.1 簡述工程區水文氣象、對外交通、通信及施工場地條件。

6.1.2 初步提出施工期通航、過木、供水及排水等要求。

6.1.3 簡述主要外購建築材料來源及水、電、燃料等供應條件。

6.1.4 簡述天然砂礫料、石料、土料等來源、開採和運輸方式。

6.2 施工導流

6.2.1 初擬施工期導流標準及流量、導流渡汛方式、導流建築物形式和佈置,估算相應的工程量。

6.3 主體工程施工

6.3.1 初擬主體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設備。

6.4 施工總佈置

6.4.1 初擬對外交通運輸方案、場內主要交通幹線佈置。

6.4.2 初擬施工總佈置方案。

6.5 施工總進度

6.5.1 簡述施工進度安排原則,初擬施工總進度及控制性工期。

6.5.2 簡述分期實施意見。

6.5.3 估算需要的主要建築材料數量和勞動力等。

6.6 附表

(1)主要工程量彙總表。

(2)施工總進度表。

7 淹沒、佔地處理

7.1 淹沒、佔地處理範圍及主要實物指標

7.1.1 通過查勘和對地形圖、工程佈置圖的分析,初定水庫淹沒(包括塌岸、浸沒等)、工程佔地處理範圍。

7.1.2 簡述受淹沒和工程影響的農村部分實物指標,包括人口、房屋、耕地、果園、林地、牧草地等。

7.1.3 簡述受淹沒和工程影響的城鎮、集鎮的規模(人口、佔地)、受淹沒影響程度,並說明遷建規模及實物指標。

7.1.4簡述受淹沒和工程影響的鐵路、公路、工礦企業、電力、通信等專項設施及礦藏、文物古蹟的等級、規模、淹沒影響程序。其等級、規模可向各行業部門調查。

7.2 移民安置、專項遷建

7.2.1 以縣、鄉爲單位,在初步分析環境容量的基礎上,徵求有關地方政府意見,初擬移民安置去向及生產恢復措施。

7.2.2 徵求地方政府意見和進行查勘選點,初選城鎮、集鎮的遷建方案。

7.2.3 說明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於重大專項遷建設施的意見,提出初步處理方案。

7.2.4 說明省(自治區、直轄市)對淹沒、佔地處理和補償標準的初步意見。

7.3 補償投資初估

7.3.1 以主要實物指標爲基礎,結合安置去向,參照有關法規文件、類似工程補償標準及專業項目單位工程造價擴大指標,初估補償投資費用。

8 環境影響

8.0.1 說明項目所在地區的環境質量、環境功能等環境特徵。

8.0.2根據工程影響區的環境狀況,結合工程開發的規模、運用方式、移民安置、施工組織方式等特性,簡要分析工程建設對環境的有利與不利影響。有流域(或區域)水資源保護規劃或環境保護規劃的,應說明工程開發是否與這些規劃的目標相協調。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是否存在工程開發的重大制約因素。

8.0.3 對環境的主要不利影響,應初步提出減免的對策和措施。

9 工程管理

9.0.1 初步提出項目建設管理機構的設置與隸屬關係以及資產權屬關係。

9.0.2 初步提出維持項目正常運用所需管理維護費用及其負擔原則、來源和應採取的措施。

9.0.3 根據工程管理有關規定,初步框算工程管理佔地規模。

9.0.4 根據項目主管部門(業主)及有關部門意見,初步提出工程管理運用原則及要求。

10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10.1 投資估算

10.1.1 簡述投資估算的編制原則、依據及採用的價格水平年。初擬主要基礎單價及主要工程單價。

10.1.2 提出投資主要指標,包括主要單項工程投資、工程靜態總投資及動態總投資。估算分年度投資。

10.1.3對主體建築工程、導流工程應進行單價分析,按工程量估算投資。其他建築工程、臨時工程投資,可按類比法估算。交通、房屋、設備及安裝工程投資,可採用擴大指標估算。其他費用可根據不同工程類別、不同工程規模逐項分別估算或綜合估算。

10.1.4 引進外資的投資估算,要結合利用外資特點考慮單價變化和可能發生的其他費用進行投資估算。

10.2 資金籌措設想

10.2.1 提出項目投資主體的組成以及對投資承諾的初步意見和資金來源的設想。

10.2.2 利用國內外貸款的項目,應初擬資本金和貸款額度及來源,貸款年利率以及借款償還措施。對利用外資的項目,還應說明外資用途及匯率。

10.3 附表

(1)工程投資總估算表。

(2)分年度投資表。

(3)主要材料價格彙總表。

11 經濟評價

11.1 經濟評價依據

11.1.1 說明經濟評價的基本依據。

11.2 國民經濟初步評價

11.2.1 說明採用的價格水平、主要參數及評價準則。

11.2.2 費用估算:

(1)說明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和資金流量。簡述流動資金及年運行費的計算方法及成果。

(2)簡述綜合利用工程費用,分攤原則、方法及成果。

11.2.3 效益估算:

(1)概述項目的主要效益,對不能量化的效益進行初步分析。

(2)說明經濟效益的估算方法及成果。

(3)對綜合利用工程的效益進行初步分攤。

11.2.4 國民經濟評價:

(1)提出項目經濟初步評價指標。必要時,提出綜合利用工程各動能經濟評價指標。

(2)對項目國民經濟合理性進行初步評價及敏感性分析。

11.3 財務初步評價

11.3.1 說明財務評價的價格水平、主要參數及評價準則。

11.3.2 財務費用估算:

(1)說明項目總投資、資金來源和條件。

(2)說明各項財務支出。

(3)說明構成項目成本的各項費用。

11.3.3 財務收入估算:

(1)初估項目收入。

(2)簡述項目利潤分配原則。

11.3.4 財務評價:

(1)提出財務初步評價指標。

(2)簡述還貸資金來源,預測滿足貸款償還條件的產品價格。

(3)對項目的財務可行性進行初步評價。

11.4 綜合評價

11.4.1 綜述項目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財務效益以及國民經濟和財務初步評價結果,提出項目綜合評價結論。

11.5 附 表

(1)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2)財務評價成果表。

12 結論與建議

12.0.1綜述工程項目隸屬關係、建設的必要性、任務、規模、建設條件、工程總佈置、淹沒、佔地處理、環境影響、建設工期、投資估算和經濟評價等主要成果。

12.0.2 簡述項目建設的主要問題。

12.0.3 簡述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門、有關方面的意見和要求。

12.0.4 提出綜合評價結論。

12.0.5 提出今後工作的建議。

勞務項目建議書 篇3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黃山東大門旅遊換乘中心及立體停車場項目

2、項目實施單位:譚家橋鎮人民政府

二、項目實施的依據

譚家橋鎮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黃山東麓,全鎮國土面積136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49個村民組,人口8000餘人。交通便捷,資源豐富,205國道、103省道與合銅黃高速公路交匯於此,又稱黃山東大門。境內鬆翠、石奇、鳥語花香、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人文、自然景觀衆多。有四季飄香的石門峽,有玩味無窮的普仁灘,有古勝名跡的黃帝源,還有知青文化的東黃山旅遊度假區等等旅遊資源。

當前,黨和國家提出了擴大內需的決定,決定在未來的幾年裏把擴大內需、增強消費作爲主要的拉動經濟增長方式,這是對實現宏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着力支撐點。旅遊是綜合性消費行爲,具有很強的消費關聯性,其直接消費涉及行、遊、吃、住、購、娛等領域,派生消費涉及的領域更寬,爲消費者提供了更大的消費選擇空間,爲相關領域的從業者提供了更多的收益機會,旅遊消費直接促進了旅遊業和旅遊服務業的發展。旅遊對經濟的拉動,一是拉動社會消費。通過合理的消費產品設計,可以把潛在消費者變成現實消費者,擴大旅遊消費的社會參與面;二是拉動就業。旅遊業是就業容量大、就業程度高的產業,雖然產業鏈各環節間勞動密集程度有所區別,但總體上就業門檻較低;三是拉動旅遊要素投資。旅遊消費需求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拉動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這有利於實現宏觀調控的“以保促壓”,引導資金投向有利於擴大內需的產業上來。因此,我們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會來發展旅遊業,使旅遊業成爲當地經濟帶動的主要方式,並利用其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本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根據我區旅遊業的發展規劃,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遊綜合配套服務水平,充分利用譚家橋鎮獨特的旅遊資源稟賦,進一步強化旅遊行業管理力度,構建服務平臺,擴大開發合作,吸納優勢企業和各種要素參與東黃山旅遊建設,加快建立換乘中心和立體停車場的要求,落實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建設工作是譚家橋鎮旅遊開發必須邁出的重要一步。設立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是東黃山旅遊業發展的需要,是向不同類型、不同消費層次遊客提供旅遊全要素服務的集中場所,也是爲旅遊企業經營提供一個高效的集中平臺,同時也是爲政府集中進行旅遊公開管理的載體。

三、項目建設必要性

1、譚家橋鎮遊客集散中心項目是提升譚家橋旅遊整體形象的`重要工程

合同黃高速20__年10月通車以來,對我鎮旅遊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江浙滬及安徽省內遊客遊玩黃山的便利,也爲東黃山旅遊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譚家橋鎮沒有正式的停車場,這對於東大門開發是極爲不利的,所以在譚家橋建設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項目可以提升我鎮整體旅遊形象,吸引更多客人關注東黃山旅遊,帶動全鎮經濟發展。

2、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的建設是有效發展譚家橋鎮旅遊業的基本保障

發展旅遊業的基礎是旅遊資源,而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是旅遊業發展的基本保障。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可以爲旅遊業提供相應的、較爲集中的優質服務,如旅遊諮詢預定、遊客團散服務、酒店預定、旅遊線路服務、商務會議服務、旅遊汽車租賃、預定票務等等。遊客在旅遊過程中需要很多旅遊信息,如導遊服務、線路的選擇、景區的選擇、旅店的選擇等等,這些都是遊客旅遊過程中最關心最切實的問題,建立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爲遊客提供詳實可靠的信息,是提高遊客旅遊質量、提高本地區旅遊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3、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的建設是完善譚家橋旅遊業服務機制的根本保證

旅遊業本身就是一個服務性行業,服務質量的好壞與旅遊地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繫,高效優質的旅遊服務將會吸引衆多的遊客慕名而來,進而促進旅遊地發展,反之,旅遊地必將成爲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是重要的,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緊迫。

四、項目建設內容及投資估算

佔地200畝旅遊換乘中心及立體停車場及附屬設施建設。

四、項目建設資金來源

建設資金來由譚家橋政府對上爭取,合計總投資人民幣5億元。

五、項目效益分析

社會效益

1、在旅遊業發展和開放程度不斷加大的基礎上,更好地保護當地的傳統文化。

發揮旅遊集散點的作用,向遊客宣傳當地的文化,爲遊客在當地旅遊提供必要的文化諮詢的同時,更好地引導遊客的旅遊方式,有利於保護當地傳統文化,避免文化衝突和惡性的文化變遷,爲旅遊活動健康良性開展奠定基礎。

2、增加當地就業機會,提升就業人員素質。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又是產業關聯很大的產業。作爲遊客集散點和服務中心,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肩負着收集、分析遊客需求信息的工作任務。同時,作爲旅遊人才培訓平臺,根據遊客多種多樣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爲旅遊業的發展輸送各種人才,有利於增加當地的就業崗位和人員素質。

3、有利於譚家橋鎮對外形象的塑造。作爲黃山旅遊的一扇“窗口”,立體停車場及換乘中心的建設將能更好地整合宣傳、資金和人才及各方面的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統一制定戰略和計劃,對外的形象進行包裝和策劃,更好地宣傳黃山,爲譚家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做出貢獻。

經濟效益

一、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1、計算期與運營負荷

根據項目實施進度,確定本項目的建設期爲2年,按行業有關規定運營期定爲15年,計算期合計爲16年。

根據行業經驗,結合項目具體情況,從項目總運營負荷看,第1年即項目建設期,公司照常運營,第2年爲80%,第3年及以後各年均爲100%。

2、財務價格

按黃山南大門的客流量計算,一年客流量有350萬人次,旅遊客車有200萬人次,自駕車有150萬人次,旅遊客車按四十坐計算,共有五萬輛,自駕車按照三坐計算,共有五十萬輛。

(1)客運:年停靠旅遊豪華客車5萬輛,收費標準15元/輛;

(2)貨運:年停靠小車50萬輛,收費標準20元/輛;

3、其他計算基礎數據與參數

其他計算參數按照國家和行業有關法規並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選取。

(1)燃料動力費:年用電10萬kwh,每度電按0.80元計,年電費8.00萬元。

(2)折舊費:本項目按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爲600萬元,淨殘值率按10%計,建築物折舊年限均取20年。設備和其他費用折舊年限均取15年,期末淨殘值175.41萬元,年折舊費27.09萬元;

(3)攤銷費:無形資產和其它資產18.25萬元,按5年平均攤銷。年攤銷額3.65萬元。

(4)修理費:按折舊費用的10%計取,年修理費2.71萬元。

(5)工資及福利費:勞動定員10人,人員工資30000元/年,年工資及福利費30.00萬元。

(6)財務費用:本項目無銀行貸款,年財務費用0萬元。

(7)其他費用:按營業收入的4%計算,估算值爲5.97萬元。

(8)營業稅稅率:取6%。

(9)城市維護建設稅:按營業稅的5%。

(10)教育附加費:按營業稅的4%。

(11)企業所得稅率:25%。

(12)公積金:按稅後利潤的10%計。

(13)折現率:按行業規定,確定折現率爲10%,同時也作爲項目內部收益率指標的判據(基準收益率)。

2、營業收入估算

正常年份本項目營業收入1075萬元,實現營業稅金及附加17萬元,利潤達到500萬元左右.

本項目投產後,項目投資回收期較短,投資回收較快;投資利潤率等項目主要經濟指標均高於同行業平均指標。盈虧平衡分析表明,項目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綜合上述情況分析結果表明,本項目在財務上是可行的。

六、項目合作方式

企業獨資或者合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