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紡織出口基地--市紡織產業發展情況彙報

來源:瑞文範文網 6.98K

紡織產業是南充市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南充紡織產業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業強省”和市委、市政府“全力抓產業,重點抓工業”的戰略決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建設“中國綢都”爲契機,突出“源遠流長嘉陵江,千年綢都南充城”的主題,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結構調整爲主線,進一步強化“大紡織”意識,着力在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產業鏈的內部協作配套上求突破,加強紡織原料基地的建設,加大工業技術改造投入,積極開發、引進、生產絲紡服裝中、高端產品,增大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產業集羣度、產品質量、經濟效益,促進產業做大做強,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全市紡織服裝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打造紡織出口基地--市紡織產業發展情況彙報

根據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出口基地”的要求,按照省商務廳擬定的全省出口基地建設規劃,南充市嘉陵工業園區突出紡織產業優勢,促進產業集羣的形成和發展,積極打造全省紡織出口基地,推進外向型產業園區建設,擴大出口規模。

一、圍繞一箇中心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市場導向爲基礎,以產業的區域聚集、產業鏈延伸爲基本形式,加強培育,強化服務,完善管理,培育和壯大嘉陵工業園紡織出口基地,通過推動外向型產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南充市出口產業、出口企業,把四川南充經濟開發區嘉陵工業園建設成爲中國西部最大的紡織生產、出口基地。

二、抓好兩條產業鏈。

充分發揮紡織原料優勢,加快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改造提升傳統紡織產業,填充發展服裝產業,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開發新產品。實現產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方向轉變,由單純的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擴展延伸繭絲綢產業鏈、棉紡織產業鏈兩條產業鏈。

(一)繭絲綢產業鏈:要充分利用“中國綢都”品牌,夯實蠶繭原料基礎,主動承接產業結構轉移,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絲綢產品自主設計水平,着力解決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和技術難題,促進產業發展。

(二)棉麻紡織產業鏈:要加強棉麻生產基地建設,爲下游產業奠定原料基礎;大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淘汰落後設備,積極推廣使用國內外先進棉麻紡織設備。

三、突出三大優勢。

(一)原料優勢。南充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適宜栽桑養蠶和棉、麻等經濟作物的生長。全市有40個蠶桑示範基地鄉鎮、100個主產鄉鎮、1000個專業合作社、5萬個專重戶栽桑養蠶,年發種34萬張、產繭1050萬公斤。目前在南部、西充有7個棉花基地鄉鎮,細絨棉質量接近山東、新疆棉,棉農每種一畝棉比種糧收入高300元左右,而且用棉企業每噸可節約運輸成本400元左右。

(二)科技優勢。現有專門從事本行業科研和教學的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省屬重點中專蠶絲學校(服裝藝術學校)、四川省蠶桑絲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重點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從事絲綢科研、服裝設計、教學的專業科教、技術人員近千人,具有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依格爾和長葉紡織等生產企業年開發新品種10多個,絲綢面料的研發能力居全國前列。

(三)勞動力成本優勢。南充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市,富餘勞動力達150多萬人。大量的城鎮和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尋找就業出路,勞動力成本僅爲浙江同類企業的50%。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適宜紡織類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四、做強四戶龍頭企業。

四川依格爾紡織品公司具有全省唯一的特寬幅電子大提花劍桿織機和特寬型煉染後整理設備,研製出特寬幅高經密大提花真絲綢和牀上用品,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加拿大、瑞士、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四十多個國家。

南充市長葉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開發出了交織綢類、重磅真絲綢,產品天然、環保、舒適、高檔、新奇,主要銷往歐美市場。

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較強的經營管理水平,已成爲全國真蠟行業中品種最多的領頭企業,新開發出雙面髮絲紋布和帶蠟印花紋布兩個新品種,生產的蠟印染布全部出口非洲國家。

四川順成絲綢有限公司與西南大學合作研製的重磅真絲及其系列製品,纖維脫膠均勻、植物組織豐滿、挺而不硬、垂而不重、彈性適度、手感舒適,具有仿毛絲光處理的理想效果和性能,出口商品受到外商好評。

對園區出口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通過向上級部門申報外經貿財政扶持項目爭取資金補助。

五、落實五項支持措施。

(一)夯實基礎,整合資源強基地。鞏固和發展蠶桑生產是確保整個園區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是以“東桑西移”工程和蠶桑“百萬工程”爲契機,努力抓好嘉陵省級蠶桑基地縣(市、區)和基地鄉(鎮)、村建設,努力提高蠶桑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科學化水平。大力推廣小蠶共育、方格簇、大蠶省力化飼養等實用新技術在蠶業上的廣泛應用,促進科技養蠶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努力發展生態蠶桑業,推動蠶桑業走向循環經濟的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要大力發展貿工農一體化龍頭企業,促進蠶桑資源的整合和繭絲綢協調發展。鼓勵、支持本市絲綢企業和外地企業在南充市建立原料生產基地,積極推行“公司(業主)+基地+農戶”的新型產業鏈,通過對蠶桑的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和定向收購,建立起以利益爲紐帶的經濟共同體,實現企業(業主)與蠶農的“雙贏”,形成互動發展。

(二)鼓勵基地企業自主創新,創立品牌。產品的品牌是構成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創新是產品永恆的生命力。一是着力改進創新手段,通過省市財力的支持,採取股份制形式合作,依託南充市較多的科研院所和配套齊全的工業體系,開展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加快技術創新步伐。通過瞄準世界紡織工業技術發展方向和市場發展趨勢,重點研發一批具有市場前景和實用價值的新技術、新產品,促進行業的技術升級和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二是把傳統產品做優做精,把拳頭產品做大做強。緊緊抓住南充市依格爾牀上用品和嘉美印染布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主導產品,積極實施質量創優工程,使產品質量在較短時間內有較大幅度提高,打造知名品牌。積極申報爭取南充市部分絲綢產品儘快獲得國家高檔絲綢標誌使用權,爲爭創“四川名牌”、“中國名牌”創造條件。

(三)幫助基地企業開拓市場。一是建立目標市場開拓機制,着力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結合紡織產業特點細分、鎖定目標市場,對傳統市場不斷鞏固和深度開發的同時,有重點、有步驟的開拓和發展非洲、中東、俄羅斯、巴西等經濟保持較好增長的國家和區域市場,努力培育外貿增量。二是積極組織企業參展參會。在認真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中國-東盟博覽會、西博會等國內展銷會的同時,積極組織企業到國外參加知名參銷會。用好用夠國家、省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政策,鼓勵和動員更多企業參展參會搶抓出口訂單,加大境外市場開拓力度。

(四)多渠道解決資金困難。進一步加強與各商業銀行的緊密合作,不斷完善銀政、銀企合作的長效機制。一是與各商業銀行擴大合作範圍,深化協作機制,多層面爲園區企業搭建融資平臺。二是提供商務信息,採取多種形式,爲金融部門定期提供園區企業出口運行態勢和有關信息,爲其引薦優質客戶,達到銀企“聯姻”,實現“雙贏”。三是幫助園區出口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協調企業貸款問題,培訓企業金融知識,推薦金融新品種。

(五)分工合作,搞好服務。強化商務、財政、稅務、海關、外管、檢驗檢疫等涉外部門之間的聯繫和溝通,建立健全不定期的會商機制,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在出口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商務部門積極幫助園區出口企業爭取各項國家、省市級扶持資金。稅務部門在退稅指標的分配上向園區企業傾斜並做好各項退稅服務工作。檢驗檢疫推進實施檢驗檢疫綠色通道制度,鼓勵符合條件園區出口企業申請綠色通道待遇。海關積極落實“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應轉盡轉”等通關便利措施,爲園區出口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外匯管理部門對園區企業實行網上覈銷,按企業出口實際需要發放出口收匯覈銷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