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情況彙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3W

縣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情況

*縣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情況彙報

匯 報

一、基本情況

在省市二級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欠發達地區立足自身實際,進一步加大產業開發力度,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2004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第一產業17.95億元,增長4.86%;第二產業54.02億元,增長12.25%;第三產業30.13億元,增長11.96%。三次產業結構比重分別由上年的11.12%、54.65%和34.23%,調整爲2004年的10.85%、54.7%和34.45%,尤其是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0.22個百分點。同時2004年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86%,高於“九五”期間平均貢獻率38.71%,第三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加大,我縣長期以來主要依靠第二產業爲主帶動經濟增長的局面已逐漸改變,以第二、三產業爲主共同帶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從三次產業的發展來看:一產通過全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使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得到加強,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基本形成了以傳統優質雜糧,特色乾鮮果、高山蔬菜、綠色畜禽爲主導的八大龍頭、八大基地。2004年,全縣農業經濟總收入達259.6157億元,比去年233.1902億元增長11.3%,農業總產值17.9646億元,比上年17.5718億元增長2.2%。農民人均收入4030元,比上年3794元增長6.2%,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相繼涌出了全省乃至全國享有盛譽的四季柚之鄉,蘑菇之鄉,席草之鄉。

二產以工業園區建設爲載體,突出抓好扶優扶強、產業升級等重點,發展後勁明顯增強。2004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爲2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增長1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48.4億元,比上年增長16.98億元。縱觀工業經濟全年運行情況,表現爲增長速度前高後低,全年保持適度增長,並有以下特點:一是規模企業競爭力強、經營穩定、管理規範等優勢突出,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勢較強,增幅比整體工業高出近1.5個百分點,其佔全縣工業比重也由上年的24.4%提高到26.3%。二是強鎮區域經濟特色明顯,在工業園區建設的帶動下,強鎮區域特色經濟的規模效益和集聚效應進一步明顯。在規模以上企業中,五大強鎮工業產值佔全縣工業比重達99.3%。三是主導行業優勢顯現,規模以上工業中,全縣塑編、印刷、紡織、機械儀表、食品五大主導行業分別比上年增長16.1%、16.4%、32.8%、17.3%和13.3%,五大主導行業產值佔全縣工業比重達到82.8%。對外貿易發展較快,全社會外貿供貨值11.2億元,自營出口4500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0%和89.79%。

第三產業通過創新體系,強化服務、改善環境,信息、中介、房地產和技術服務、社會服務等新興產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200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市場銷售穩中趨旺。特別是旅遊業已經成爲我縣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2004年是近幾年我縣旅遊業發展最快的一年,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旅遊人數達57.6萬人次,同比增長37.1%,全年旅遊總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44%,同時資源保護和開發工作進一步加強,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二、主要經驗

概括我縣產業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效,我們關鍵把握了以下五點:

一是開拓智力——更新觀念換思路。我縣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縣社會經濟發展十五規劃》,在2004年提出了“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造特色、爭先發展、調產見效、全面進步”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生態農業、特色工業、園林城市、信用政府的發展方向和建設綠色@@的目標,加快以塑編、印刷、紡織、機械儀表、食品行業爲主的結構調整步伐,逐步確立和壯大自己的特色產業,通過創造特色,在全省顯優勢,在全國爭位置。

二是強化動力——深化改革轉機制。加大對主導產業的扶持力度。近幾年來我縣已經規劃建設11個縣級以上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1.25萬畝,已啓動3727畝,已實施項目181項,完成投資8.6億元。進一步扶持了我縣印刷、塑編等產業的壯大發展。同時,加大了人才機制的創新力度。通過全面實施人才戰略,引進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560多名,其中高級管理人才130多人。

三是藉助外力——擴大開放搞引進。2004年全縣實現全社會外貿出口供貨值10.5億元,自營出口5400萬美元,其中自營出口達4500萬美元,同比增長89.79%,金田集團公司和宇宙集團公司出口突破1000萬美元大關,成爲我縣出口新的亮點;審批外商投資企業4家,總投資689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239.5萬美元。同時設立均外機構3家,帶動出口350萬美元,國外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形勢看好,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四是形成合力——山海協作聚優勢。爲促進我縣欠發達地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我縣大力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運作、謀求雙贏”的原則,通過政策引導、牽線搭橋、信息諮詢、排憂解難等工作,廣泛組織發動經濟主體,走出去,請進來,積極開展與發達地區的產業協作。重點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把招商引資作爲經濟工作的重頭戲來抓,去年全縣欠發達地區共引進項目1000多個,協議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五是培植主力——民營企業唱主角。我縣先後出臺了扶持民營經濟壯大發展的有關優惠政策,鼓勵黨政機關幹部領辦、創辦、幫助民營企業發展,政府通過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興辦好的項目,吸引民間資金積極投入,並依法放開經營範圍,給予民營企業優惠待遇,促使民營企業加入到結構調整這個主戰場,在結構調整中不斷做大做強。

三、存在問題

一是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低,相對貧困面大量廣。2004年全縣農民人均收入4030元,比全省農民人均收入4940元低22個百分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足全省的一半;縣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貧富差距較大。我縣有31個鄉鎮75萬人口分佈在山區半山區,貧困面較大,今年我縣有25個鄉鎮被列入省“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佔全縣36個鄉鎮比例的70%,全縣人均收入低於2366元的低收入人口還有20多萬人,要完成這些低收入羣體的生產生活問題難度較大。

二是投入不足,資金短缺。我縣目前財政較困難,鄉鎮財政赤字達2億元以上,一些大的項目建設常常由於資金問題無法啓動,導致產業開發相對滯後,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爲特色優勢,縣裏在招商引資上政策還不是十分到位,力度還須進一步加強。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投資環境須進一步改善。目前全縣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水平還較低,特別是交通條件較差,城市配套功能不完善,政府與企業合力打造的一個良性的投資環境還未真正形成。

四是產業發展不均衡,區域差距明顯。從產業內部結構分析,第二產業尤其工業結構則存在明顯的單一化現象,作爲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我縣工業經濟主要依靠印刷、塑編等傳統輕工業,而其他的高新技術產業如電子信息業、機械裝備等製造業等比重較低。而且區域間發展差距明顯,全縣31個欠發達鄉鎮工業產值僅佔全縣0.7%。

五是中高級人才隊伍短缺,技術創新相對滯後。目前全縣人力資本投資不足,高級人才和熟練技工外流,中高級人才比例偏低,成爲我縣產業經濟發展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較大的制約因素。

六是政府部門引帶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服押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在產業發展規劃中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全縣規劃建設用地有限,產業佈局急需加強規劃,我縣發達鄉鎮可供利用的土地資源不足,欠發達鄉鎮用於連片開發的集中工業用地也越來越少,城市規劃與工業規劃尚需進一步銜接。

四、下一進發展思路

在下一步發展中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抓住發展這一第一要務,加速城市化進程,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發展效益農業和提升第三產業,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優化投資軟環境,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增強全縣的綜合經濟競爭力,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我縣到2007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0億元,年均第三產業74億元,年均遞增14.48%;工業總產值438.6億元,年均遞增15%;財政總收入16.33億元,年均遞增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億元,年均遞增13.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2.3億元,年均遞增7%;農民人均純收入5022元,年均遞增4.5%。

爲完成上述預期目標,今後我縣在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把握六大優勢,強化四個重點,做好四項工作。

把握六大優勢:

一是比較優勢。@@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素質較高,在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某些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環節方面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二是資源優勢。@@縣內有168公里的黃金海岸線,衆多的沙灘、島嶼,廣闊的海塗尚可開發,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港口資源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很有特色,省級風景名勝區——濱海——玉蒼山、漁寮、炎亭沙灘等具有較高的休閒觀光、渡假考察價值。三是區位優勢。@@是浙江開放的南大門,依託腹地廣,佔據浙南閩北四縣、市邊際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之地利。104國道、龍金大道、環海公路等公路縱橫交錯,溫福鐵路、高速公路、東海大道建成後,陸路交通更加便捷,經濟腹地進一步延伸和擴大,在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加強內外聯繫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四是機制優勢。@@市場機制與市場體系較發達,在經濟發展許多方面,率先進行取向改革,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區域特色非國有經濟發展路子,形成了經濟發展獨特的“溫州模式”之一。全縣市場體系較完善,並擁有水產品、副食品、禮口等市場80多個,輻射面達閩東北、浙南十幾個縣市。民營經濟成爲@@經濟的主體,黨的十六大,爲民營經濟發展進一步拓寬了空間,也爲我縣經濟新一輪的發展提供廣泛的機遇。五是產業基地優勢。全縣擁有印刷、塑編兩個國家級生產基地,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目前溫州正在全力打造“國際輕工城”,產業結構發生較大調整,@@的區位及灘塗、土地資源優勢,完全可以成爲溫州“國際輕工城”的後方生產基地之一。六是@@人經濟優勢。@@原有十幾萬供銷大軍在全國各地,目前又有一大批人才、資金在外地創業,有着豐富的創業、銷售、管理等經驗和雄厚資本。

強化四個重點:

一是強化“特色”。特色就是競爭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是商戰中克敵制勝的法寶。我們要探索產業發展的新路子,要把握好“@@特色”這4個字。要騰出土地資源和政策空間,下決心建設一批綜合性的特色產業,要堅持與區域經濟既有的特色優勢相結合,把傳統產業做強做大。二要強化“先進”。要進一步壯大產業經濟,始終要先行一步、領先一着。通過特色產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力爭在特色產業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從而提升行業和產品的整體競爭力。特色產業園區建設要注重利用和發揮信息化的力量,通過信息化加快形成先進生產力。使我縣產業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主要產業的技術裝備和績效在國內領先,骨幹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成爲省內同行的排頭兵。三要強化“綠色”。我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要實現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經濟增長和生態建設並重,全力打造一個“綠色@@”。四要強化“效益”。必須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要整合資源優勢,着眼於產業的融合,服務的配套,充分參與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提高產業的經濟效益。

做好四項工作:

(一)擴大開放,藉助外力促發展

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前提在於擴大開放,核心在於借力發展。尤其是在戰略啓動階段,在立足自身努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開放,爭取外援支持、依靠外力推動至關重要。

1、謀求更大的開放。一是要培育更加開放的觀念。樹立“敢爲天下先”的發展觀,突破傳統體制和觀念的束縛,突破一般的開發框架與模式,突破區域界限,用新思路、新機制、新方法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二是建立更加開放的機制。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更積極地面向國內外市場。推進經濟運行機制創新,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運行機制。三是建立更加開放的區域經濟體系。認清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衝破“圍牆”阻隔,實現行政經濟向區域經濟的轉變,提高區域經濟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強區域經濟的特色性和互補性。四是採取非均衡發展的戰略,明確一個方向,確定一些重點,集中全縣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主攻奮鬥目標,每年辦成幾件大事。

2、狠抓招商引資工作。招商外資是借力發展的主要途徑,要把招商引資作爲我縣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專門機構和足夠的招商引資經費,主要鄉鎮也要成立專門的招商引資機構,落實責任制,上上下下都要引起對招交引資的高度重視,人人蔘與,形成招商引資的高潮,要制定激勵政策,把招商引資工作與獎勵分成和用人制度相掛鉤。強化機遇意識,既要做好引進內資的文章,積極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尋找本地資源與外地資本的結合;又要努力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力爭在利用臺資上有所突破。把握好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好前期項目工作及項目庫的建設,做好招商引資項目的包裝工作,特別要注重大產業、大項目引進,在着力抓好工業招商的同時,積極推進城市基礎設施、農業、旅遊等領域的招商引資工作。

(二)突出主線,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必須以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爲動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改造提高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產業,積極發展效益農業,全面提高產業層次、產品檔次和國際競爭力。

1、積極發展效益農業。一要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優化農業生產佈局,把蘑菇、四季柚、草食型畜牧業、馬蹄筍、蔬菜、席草、淺海灘塗養殖作爲我縣農業七大支柱產業來重點培育。重點抓好畜牧業、四季柚等我縣特色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畜牧業,重點發展食草動物和特種動物,五年內,建成2-3個規模較大、有一定帶動能力的畜禽規模養殖示範場及5個特色畜禽養殖基地。二要把農產品加工營銷業作爲新產業來大力發展。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營銷業,使農產品的包裝水平上檔次,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響品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從“平面式”向“立體式”轉變。按照發展貿工農一體化的龍型經濟思路,加大對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的扶持力度。五年內,要重點培育蘑菇和滷製品2個加工園區。三要加快建設主導產業農產品生產基地,並逐步向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基地發展,圍繞七大農業主導產業建設一批具備一定規模和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按照“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技術規程、有質量標準、有品牌和包裝、有營銷載體”的“五有”要求進行全面改造。五年內,建成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5個。四要繼續實施名牌戰略,註冊一批農產品商標,組織、申報一批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和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與產品以及放心農產品基地和產品。五年內,全縣爭創各類名牌農產品10個(新增)。同時,要通過媒體、會展,大力宣傳我縣主導產業的品牌形象。

2、加快工業結構優化升級。@@與全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差距在工業,潛力和希望也在工業。一要主動接軌“國際輕工城”,承接產業大轉移。這也是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年度高速公路貫通,溫州瑞安用地緊張,給產業大轉移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要創建高效服務環境,設立服務機構,實行特事特辦,跟蹤服務,要提前做好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和工業園區規劃調整,抓緊增加規劃連片、大規模的工業園區,爭取列入省重點項目,轉農保地爲工業建設用地,以解決工業項目用地上卡脖子的問題,要勒緊褲腰帶,下決心集中有限的縣、鎮財力,提前做好園區的基礎設施工作,使入園企業一來就能安得下,一來就能基建、生產、早日出效益。當前要重點落實好靈溪傢俱產業生產基地、不鏽鋼生產基地和禮品生產基地的用地指標與前期工作,儘快使其動工投產,發揮示範作用,以引進更多的相關產業進入。二要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相結合,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印刷、塑編、紡織、食品等傳統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進行改造和提升,保持發展優勢,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要進一步加大技改力度,五年內力爭完成技改投資26億元,做好技改投資服務,重點要做好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的跟蹤管理和指導服務工作,積極發展儀器儀表、傢俱、不鏽鋼、禮品等新興行業。三要大力打造國家號品牌,目前,我縣已有“中國印刷城”、“中國塑編之都”兩個國字號品牌,“中國禮品之都”正積極申報之中,要進一步深化區域品牌創建內涵,完善基地配套工作。發展一批有競爭力的上規模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大型企業集團。要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公司建立協作關係,加入其產業鏈,增強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四要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工業園區建設是今後一個時期我縣工業化的主要載體,是我縣新一輪經濟發展的亮點。要進一步編制好溫州“國際輕工城”後方基地規劃,龍金大道兩側經濟走廊規劃及溫福高速公路接口處規劃,重點園區要作爲城市的主要功能來建設,加強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保證必要的投資強度,進一步解放思想,要把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推向市場化,鼓勵大集團、大公司及民間資金進入工業園區建設,今後政府的財力投入要集中用於園區的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上,改變以往那種“撒胡椒麪”、“遍地開花”的投入方式,對鄉鎮一級工業工作考覈,主要看其爲園區產業集聚所作的貢獻。要加大對靈溪、龍港各5至10平方公里的市級工業園區建設的扶持力度,規範園區建設,在靈溪、龍港設立扶資開發區,引導周邊經濟欠發達縣、鄉鎮的項目、產業向扶貧開放區集聚,同時,加強對金鄉、錢庫、宜山的特色產業的培植,佈置一批規模適中的特色工業區,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在全縣逐步形成省級特色工業園區——市級工業園區——縣鄉工業小區三級體系框架,打造好新一輪工業經濟發展平臺。

3、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是今後一個時期新經濟增長點,要推動結構轉型,帶動消費升級,拓寬就業門路,提高人民羣衆生活質量,一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要抓快制定現代物流業規劃的編制,把培育物流市場作爲現代物流發展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我縣港口、交通便捷,專業市場發達和區域塊狀經濟明顯的優勢,加快運輸、郵政、倉儲、配送、貨運代理等企業向現代物流服務業轉型,合理規劃和建設物流設施,大力發展連鎖超市、配送中心等現代流通業態,積極推廣特許經營等現代交易方式,提高商貿流通業現代化水平。要繼續做好浙閩輕工貿易城、金鄉臺掛曆市場等重點市場建設,大力扶持副食品市場、水產品市場、溫州禮品城等專業市場規範發展,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場秩序。二是着力培植旅遊業。搞好旅遊規劃,充分利用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優勢,積極整合旅遊要素,拉長產業鏈,提高產業化水平。要抓住一箇中心,重點推出三條旅遊熱線。抓住一箇中心:要強化靈溪、龍港二鎮在我縣旅遊發展集散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使其成爲“城景交融”的綜合旅遊功能區,集食、住、行、遊、購、娛爲一體,努力開發人文、歷史、農業、工業觀光景區和健康有益的夜生活娛樂場所作爲重點。推出三條熱線:構築和完善濱海遊、生態遊、商務遊等三條旅遊線,漁寮、玉蒼山、炎亭、玉龍湖等景區爭取成爲形象鮮明、設施齊全、吸引力強的3A以上國家級旅遊景區,年均遊客接待量達120萬人次,使我縣成爲溫州市旅遊副中心,漁寮景區成爲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旅遊和度假勝地。三是規範提高房地產業。圍繞城市重點發展方向,合理佈局開發項目,凸現城市區位功能。增強質量意識,建設一批環境優美、設施配套的精美住宅小區。規範房地產開發經濟秩序,搞活住房二級市場,促進住房消費,激活房地產市場。四是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積極拓展物業管理、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社區服務領域,加快發展信息業,制定信息化發展規劃,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築住處基礎平臺,積極放大信息技術應用領域,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全方位服務體系。

(三)構築載體,以城市化爲龍頭促進經濟發展

城市化建設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供了新空間,爲調整城鄉社會結構提供了新平臺,爲廣大人民羣衆提供了生態和發展的新舞臺,以城市化爲載體,促進經濟社會的自驅動起飛,是@@縣實行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

1、努力培育中心城鎮,構築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

紮實推進城市化,切實加強中心城鎮規劃、建設與管理,根據《@@縣城鎮體系發展綱要》建設的總體要求,拉開城市框架,西進北聯,基礎先許,流動發展,加快縣城中心區、龍港中心區的建設進度,抓好@@大道、龍港世紀大道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要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把一切可以經營的各項城市資源推向市場,在城市燃氣、交通運輸、電力、通訊、供排水等行業,加快產業化、市場化運作力度,形成投資、經營、回快的良性循環機制。加快舊城改造步伐,擴大城市規模,把@@建設成爲既有文化內涵,又有山水風貌的浙南閩北邊際的製造、物流與文化中心。積極發展中心城鎮,擇優培育經濟強鎮,完善城鎮體系。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築發展平臺

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投資拉動是最直接的舉措。投資對促進經濟增長、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功不可沒。今後8-10年是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的“黃金時期”,全縣上下要努力爭取項目建設有一個新突破,爭取每年有15-20%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通過兢兢業業的工作,投入大規模的資金,從微觀環境中、在項目建設中抓出GDP來,抓出跨越式發展的速度和效益來。要積極做好重點建設項目儲備工作,努力爭取國家和省對我縣的資金支持,積極向省裏、國家爭取大項目、重點項目落戶@@。探索建立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工作機制,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加強重點項目實施管理工作,進一步做好溫福鐵路@@段、高速公路@@段、挺南水庫、甌南大橋,河道整治、龍港、靈溪工業園區、禮品城產業區、溫州傢俱產業園區,大漁灣圍墾、江南海塗圍墾,靈溪龍港煤氣管道等一大批關係城市化發展的重點項目建設,使項目早日建成、早日發揮效益。以投融資改革爲契機,研究出臺鼓勵投資的政策,把握投資政策導向,促進投資增長,吸納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保護民間資本投資興業積極性。

(四)強化支撐,塑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實施跨越式發展,科技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根本。我們要堅持“科教興縣”的戰略方針,把提高人的素質、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作爲我縣實施跨越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

一是堅持“科教興縣”的戰略方針。要與時俱進地抓好“科教興縣”工作,深化目標責任制考覈,落實科技經費,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要加大科教投入,發展教育事業,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的政策,在發展科技教育中贏得更大的支持;要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尤其是加大我縣支柱行業專業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廣大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資源轉換能力。要在全社會開展廣泛的“信息教育”,政府行政管理、社會公共服務、企業生產經營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學校要積極推廣計算機及網絡教育,在全社會普及網絡化知識和技能。

二是要充分發揮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作用。欠發達地區人力資本投資不足,高級人才和熟練技工外流,這是制約“@@製造”的重要因素。要加大人力資本投資的力度,改革利益分配機制,吸引外地人才,留住本地人才。要制訂人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要重視人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從制度上、機制上爲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環境,培養和造就一批素質較高的企業家隊伍。

三是要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經濟發展的特色和潛力所在。必須合理保護、開發和利用資源,進一步重視江南河流污染治理問題,加強全縣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爲跨越式發展創造條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