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1W

這幾年,濟陽縣汪橋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民營經濟全市馳名,農村村落社區建設全省有聲,與外商合資興辦的全縣第一流中學——濟陽三中已喜迎新生入學,集鎮日益繁榮,街道樓房拔地而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羣衆的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自來水、有線電視、高檔傢俱進入了平常人家。汪橋在短短几年內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們讚歎不已。

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只有時時處處牢記自己的職責,切實擔負好穩定一方,帶富一方的責任,才能無愧於組織的信任,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1999年,年僅36歲的王陽明從縣機關調任汪橋鄉黨委書記。爲早日理清工作思路,放下行李的他顧不上調整從縣城下鄉的種種不適,撲下身子進村入戶,短短二個月走訪農戶200餘戶,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40餘個。結合實際,他在鄉人大會上提出的“農業穩鄉、林業興鄉、流通強鄉、工業富鄉”的發展思路,得到了代表的一致肯定。思路決定之後,幹部是決定因素。王陽明始終鎖定農民增收目標緊抓鄉村幹部隊伍建設不放鬆。他大膽啓用一批經驗豐富,年輕有爲的人擔任村幹部,積極培養他們加入黨組織,帶頭致富,帶領羣衆致富,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他的直接幫扶下,古嶺村支部書記、鄉人大代表王壽全牽頭創辦300畝大棚蔬菜示範基地,帶動52戶農戶致富。在王陽明的帶領下,全鄉360餘名黨員、幹部、縣鄉人大代表在種植、養殖、個體私營經濟等方面大顯身手,共創辦“雙帶”基地26個,受益羣衆3200餘人。近幾年鄉黨委連年評爲“六好”鄉黨委,~年被市委評爲“親民爲民富民”好班子,全鄉80%的村黨支部被市、縣評爲“五好”村支部。

“漠視羣衆的疾苦決不是一名稱職的幹部,更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他時常用這句話教育身邊的人。~年夏,乾旱困擾着全鄉3萬餘名農民的農業生產、生活。整整2個月他日夜奮戰在抗旱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組織勞力疏通抗旱渠道30餘公里,修復機站28座,確保了全鄉人畜飲水安全和2萬畝早稻豐收。爲解決全鄉偏遠村委會羣衆出行難問題,幾年來多方籌集資金150萬元,修建村級公路30餘公里,實現了全鄉村村通公路的目標。他一直做到情傾貧困羣衆,多年一貫地資助酒坊村孤兒陽道志上學,同時還經常到五保、貧困戶家中噓寒問暖。

“跳出農民抓農業,跳出農業抓農村”是他多年來探索解決“三農”問題得出的結論。因此在工作實踐中他始終把城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爲農村發展的“牛鼻子”突出抓好。爲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步伐,王陽明經過多方論證,在與縣、鄉人大代表一起多次召開羣衆座談會的基礎上,下定決心建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於一體的龍頭大集鎮。在他的領導下,短短三年,一個服務功能齊全,基礎設施配套,具有一定輻射和集聚功能的新興大集鎮在原來的光禿丘嶺上順利建成。通過不斷提升集鎮的品位和服務功能,個體私營經濟戶發展到186戶,私營企業達8家,集鎮居民達6000餘人。通過招商引資促進農業產業化、農業近工化、工業規模化是他的得意之筆。王陽明在全鄉提出了“人人都是招商環境,招商無小事”的理念,在全鄉形成了改善形象廣招商的氛圍。幾年來,他先後三次遠赴浙江,動員400餘位客商到鄉參觀考察,共有40餘位客商投資8000餘萬元在汪橋“安家落戶”,爲全鄉經濟的繁榮注入了活力。

爲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職責,他不斷地學習人大業務知識,在密切聯繫選民,徵詢~的基礎上認真幫助選民和縣、鄉代表排憂解難。據不完全統計,~年王陽明共爲選民解決各種問題34件,被羣衆譽爲“貼心”代表。

看着他近年來榮獲的一摞摞榮譽證書,想起幾年來汪橋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深信,汪橋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