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彙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9W

泰山區總面積336.86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2個鎮,有68個社區、126個行政村,總人口63.3萬,其中,城區人口53.2萬。全區有區級醫院2處,疾病控制中心1處。全區建立了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劃建設已全部完成,並全部達到了省級示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實現了衛生服務人口全覆蓋。

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彙報

泰山區作爲市中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爲堅持以人爲本、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作爲推進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解決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區政府制定了社區衛生髮展“三步走”的戰略,確定XX年年爲全區社區衛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年,2010年爲社區衛生服務質量提高年,2010年爲社區衛生服務創新提升年,探索實踐出了一條政策扶持、優質服務、機制保障、人才建設“四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之路,提升了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在爲羣衆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羣衆滿意率達到98.7%。我區先後榮獲全國初級衛生保健先進區、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全省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全省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和全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聯繫區等榮譽稱號。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平臺

一是實施基礎設施建設“以獎代補”政策。切實履行政府職能,不斷加大投入,把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建設與區域經濟建設整體規劃同步考慮,建立了比較穩定的投入機制和途徑。強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區委、區政府每年拿出100萬元社區衛生服務專項資金,設立專門賬戶,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每建成1處五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區財政給予5萬元獎勵,四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給予3萬元獎勵;用於設備購置10萬元,人員培訓10萬元。以社區集體投入爲主,規定凡是區、街道、社區需要建設的公共衛生服務設施,必須優先列入專項支出,保證資金投入到位。

二是認真落實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將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等公益性衛生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撥出專款投向社區。2010年,全區社區公共衛生補助資金達到人均12元。區政府認真落實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貼制度,按服務人口人均5元,撥付266萬元作爲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資金。通過衛生、財政部門嚴格考覈,省級補助資金106.4萬元、市級補助資金226萬元,區級補助資金266.1萬元,合計各級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598.5萬元已全部撥付到位。

三是嚴格准入,高標準建設。規範對民間資本進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行政審批,爲加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步伐,我區分別於XX年、2010年向社會公開招投標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26處,其中轄區內大醫院延伸到社區舉辦6處,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工醫院轉型5處,規模較大的社區門診轉型10處,個人舉辦5處,既避免了醫療機構重複設置,又將區外資本和優秀醫務人員吸引到社區,有力促進了全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快速發展。對提供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機構在業務用房、基本設備、人員配備作了明確要求,規定一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不少於150平方米,至少設全科診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預防保健室、健康教育室、化驗室、健康信息管理室,五星級還要增設中醫診室、康復室和值班室,做到各室獨立分開;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2名經過全科醫學培訓的執業醫師和2名執業護士;具備化驗設備、給氧設備、快速血糖測定儀、健教設備、電視機、電話、計算機等專用設備,統一配備全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軟件。准入制度的建立,切實提升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檔次和質量。

四是強化隊伍建設。對社區衛生人員實行競爭上崗制和聘任制,新進入人員實行公開招考制,所有業務人員實行動態管理,注重專業人員統籌搭配,鼓勵跨機構交流;積極引進人才,選拔優秀人才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千方百計聘請離退休醫院專家和學校教授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兼職工作和技術指導;積極開展“大醫院專家進社區”活動,今年上半年就有200餘名大醫院專家到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坐診、會診、健康教育講座、帶教等活動;注重強化培訓,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大中型醫院在人員培訓和技術交流方面加強合作,委託大醫院和泰山醫學院開展全科醫學規範化培訓和崗位培訓。全區336名社區衛生人員分別參加了省、市、區衛生行政部門舉辦的各級各類培訓班,並全部獲得相應資格證書和培訓合格證書;

二、創新服務理念,打造居民滿意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品牌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目標就是爲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公共衛生服務。爲此,我們積極創新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力求爲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衛生服務。

一是構建15分鐘醫療服務圈的“大網絡”。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搭建服務平臺,合理佈局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着力打造15分鐘醫療服務圈,確保居民步行15分鐘以內就能享受社區醫療服務。通過機構重組、功能轉換、大醫院延伸服務和社會參與等形式,每個社區設一處衛生服務站,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充分發揮“健康守門人”的作用。近幾年,全區先後投入3046萬元發展社區衛生事業,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全面改造、改貌建設,共新建32個、擴建16個、裝修改造14個,在全區建成了功能完善、設施齊全、服務全面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框架,社區衛生“15分鐘醫療服務圈” 的建立,使全區近七成居民有病首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極大提升了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滿意度。

二是完善戶戶擁有家庭醫生的“大體系”。拓展服務內涵,注重完善功能,逐步實現服務對象由病人向社區居民轉變、工作職責由單純治病向保障健康轉變、服務方式由坐堂行醫向送醫上門轉變,構建起了戶戶擁有家庭醫生,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大體系”。重點強化了“三項服務”。強化綜合服務。把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共衛生醫師組成服務團隊,通過簽訂保健合同、定期隨診、上門服務等方式,開展社區衛生全程便民服務,並根據各社區不同居民的層次和需求,實行不同的社區衛生服務方式。強化連續服務。建立以家庭爲單位的健康檔案,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慢病防治、婦幼保健、殘疾人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通訊信息技術“六進社區”活動,全面掌握居民個人健康狀況,實行不間斷的健康管理,針對出現的健康問題及時採取干預措施。目前,爲17.6萬家庭53.2萬居民建立檔案,記錄每個居民的生活習慣、既往病史、診治情況、家庭病史及歷次體檢結果等。健康檔案建立後,社區醫生分片管理,對重點人羣實施規範化動態管理。目前,納入全省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管理人數已達48.5萬人,管理率達91%。強化上門服務。引導和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貼近家庭、貼近羣衆,主動送醫上門,努力爲居民提供“零距離”服務。全面推行社區責任醫生制度,主要負責社區居民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和慢性病管理。每年對6萬名四種慢性病人、14.8萬名婦女、1.4萬名兒童、4.5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和8742名殘疾人實行重點服務,先後上門提供防治服務達40餘萬人次。

三是強化星級衛生服務評定的“大監管”。爲使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上檔次,我們以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創建爲總抓手,把社區衛生服務設施、公共衛生服務數量、服務質量等指標全部具體化、數字化,將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劃分爲一至五星級,全年分兩次進行檢查驗收、掛牌確認,並評選出“十佳示範社區衛生服務站”、“十佳社區衛生服務標兵”、“十佳社區衛生助理員”。同時,對達不到星級規範化建設標準且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予以摘牌。通過星級創建活動,打造了一批社區衛生服務精品站點,擴大了社會影響,提高了居民的信任度。目前,已評出五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10個,四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17個,三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35個,二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4個,並逐個舉行了授牌儀式。

三、規範運行管理,建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工作落實機制。“項目化、責任化、指標化”是泰山區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的有效手段。按照“三化”要求,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硬件建設和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各項工作任務都明確到具體項目、具體責任人、具體完成時限,並輔之以強有力的調度督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同時實行“三進社區”,即領導幹部進社區。在區級領導幹部中實行了“五個一”制度,其中一項就是要求每名區級領導包保一個後進社區,每月15日爲包保工作活動日,要求各包保領導深入社區調查研究,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協調資金,加大衛生基礎設施投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並將活動情況一月一通報,充分調動了領導幹部重視社區衛生工作的積極性。部門服務進社區。“衛生職能進社區”是“十進社區”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把區衛生局的服務職能下放到各社區,在社區設立服務平臺,把各項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細化、量化,排出具體形象進度,使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醫療保健服務。健康督察進社區。在全區推行了社區衛生助理員制度,每個社區配備一名社區幹部擔任社區衛生助理員,負責監督、督查、評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人員的工作,協調、組織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落實,被社區羣衆親切地稱之爲“健康督察”。通過實行“三進社區”,真正做到了領導在一線指揮,部門在一線服務,問題在一線解決,使社區成爲了衛生服務的“第一辦公室”。

二是建立科學規範的考覈評估機制。區政府成了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評委員會,全年分兩次對社區公共衛生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考評驗收,我們把居民滿意度和公共衛生服務質量作爲考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人員的重要指標,對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動態管理,把社區衛生服務設施、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指標全部具體化、數字化,將考覈成績與經費撥付相掛鉤。對達不到服務標準、社區居民滿意度不高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限期整改,對整改仍不合格的實行末位淘汰制,取消社區衛生服務資格。提高社區衛生人員待遇,實行績效工資制,醫務人員的報酬與服務數量和服務質量掛鉤,探索建立了結構補貼、養老和醫療保險等待遇保障機制,實行區級統籌,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做到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充分調動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是建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提供機構公開招投標機制。在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實施“提供機構公開招投標”模式,是保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質量,提高補助資金效益的有效措施。區衛生局、區紀委、區財政局在全區範圍內公開招標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區衛生局作爲招標主體,制定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評價標準及機構准入標準,委託招標公司對泰山區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供機構進行公開招標。通過資格確認、實地考察、投標、開標,在轄區內387家醫療機構中有66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獲得提供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資格。通過探索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方式,建立政府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落實情況的考覈評價標準,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更好地落實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不斷創新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財政補助運行機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