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龍頭企業 推進農業產業鏈建設

來源:瑞文範文網 3.39K

多年的實踐證明,就農業抓農業難以有大的作爲,從農產品加工業切入,以產業鏈建設爲突破口,跳出農業抓農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市已形成七大農業產業鏈,即:以熙可、永罐、泉輝等企業爲龍頭的果蔬產業鏈;以天龍、銀利來等企業爲龍頭的糧食產業鏈;以金浩、優仕、山香等企業爲龍頭的油料產業鏈;以泰格林紙、科貿林化等企業爲龍頭的林紙板產業鏈;以時代陽光、百草、恆偉等企業爲龍頭的藥材產業鏈;以零陵捲菸分廠爲龍頭的烤煙產業鏈;以康達、鑫隆、異蛇等企業爲龍頭的養殖產業鏈。在工作中,我們突出了三個重點:

大力發展龍頭企業 推進農業產業鏈建設

一、做大龍頭企業,爲農產品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

近年來,我們興辦了 4 個水果罐頭加工廠,其中熙可罐頭廠是國家級龍頭企業,加工能力達到了 10 萬噸,永州罐頭廠的水果加工能力達到了 5 萬噸,泉輝罐頭廠的加工能力達到了 3 萬噸,目前,廈門一家上市公司正在我市興建一家罐頭廠,加工能力將達到 5 萬噸,這幾個柑桔廠可以消化柑桔 30 多萬噸,使我市柑桔供不應求,有一半的原料還要到市外、省外收購。

我市木槳紙生產能力過去是 3 萬噸,目前提高到了 15 萬噸,成爲全國的包裝紙重要基地,年需求木材 60 多萬立方,使得我市的木材也供不應求,大部分原料要從省外購進,有力地促進了工業原料林基地的建設。

我市的楠竹加工企業發展較快,嘉豐竹業生產的竹製容器已被日本政府定爲供貨基地,準備在日本全面推廣,替代泡沫塑料容器;華興竹業和三鑫竹業生產的竹木地板訂單紛至踏來,使得我市的楠竹資源供不應求。

我市比較大的油料加工企業有 2 家,金浩植物油公司,年加工能力已達到 5 萬噸,正在興辦的優仕茶油公司,加工能力也將達到 5 萬噸,使我市油茶原料也供不應求,這兩家公司所需要的原料也大量從外地購進。

在優質稻加工方面,我市的規模企業已達到 5 家,加工能力突破了 25 萬噸,其中,天龍米業和銀利來米業加工能力分別達到 8 萬噸以上,是省級龍頭企業,他們瞄準廣東市場,引進了廣東農科院的高檔優質稻,使我市優質稻生產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種植優質稻成爲了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今年全市的優質稻種子市場出現了互相爭搶、供不應求的情況。

目前,我市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到 7 家, 1000 萬元以上的 37 家, 500 萬元以上的 80 家。

在如何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上,我們突出抓了一條,就是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

我市柑桔加工企業能夠迅速在全國嶄露頭角,靠的就是這個。熙可公司原來是我市一家不起眼的小罐頭廠,後來引進了英國 EJ 公司,通過與他們合作,利用他們的品牌和銷售渠道,迅速做大成爲了全省最大、全國第二大的柑桔加工企業、全國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熙可公司正搶抓國家資金參股龍頭企業試點的機遇,爭取引進國家這個大股東投資,上一條柑橘採後商品處理線,使企業不僅成爲加工的龍頭企業,還成爲鮮銷的龍頭企業。永州罐頭廠的起步比熙可還晚,但他們引進了香港都成食品公司,香港股東把浙江兩萬噸的廠遷了過來並投產了,使永罐的加工能力擴大到了 5 萬噸,年銷售收入達到 1.3 億元,成爲了省級龍頭企業。去年,他們又跟上海糖酒公司這個上市公司聯姻,簽定了建設三十萬噸果蔬加工生產線的合同。另外,廈門市國貿公司這個上市公司也已登陸永州,正在祁陽上一條 5 萬噸的水果加工生產線。

我市湘江紙業公司之所以能從 3 萬噸的加工能力擴大到 15 萬噸,主要是整體併入了嶽紙集團,成爲了全國的包裝紙生產基地。

總之,引進戰略投資者,使我市龍頭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二、圍繞龍頭企業辦基地,使農業結構調整開拓了新的路子。

一個方面,我們改變考覈機制,把圍繞龍頭企業辦基地,作爲農業結構調整的主題。過去,我們調整農業結構比較盲目,常常出現產品銷不出,價格上不來,農民受損失的情況,有的地方政府錯位,替代了市場主體的作用,逼着農民調整結構,影響了黨羣幹羣關係。近年來,我們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既鼓勵農民自己各顯神通,更重要是把着力點放在加工業的原料基地上。我們考覈一個地方調整結構的力度大不大,不是看他行政命令的力度大不大,不是看他壓着農民種了多少面積,而是看他與龍頭企業簽了多少定單,爲龍頭企業辦了多少畝基地。縣裏對鄉鎮調結構的考覈也發生了變化,從過去的農林牧副漁面面俱到,轉到了一個鄉鎮只突出考覈一兩個產業。 考覈機制的改變,使農產品基地建設提升到了工業原料基地建設,使盲目的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到了有序的產業結構調整,使政府的行政命令推動提升到了龍頭企業的利益引導。目前,全市共建設原料基地 18O0 多個,開發面積 266 萬畝,聯接農戶 68 萬戶,佔全市農戶總數的 44.3 %,形成特色專業鄉鎮 25 個、特色專業村 1100 多個。

另一方面,我們促使龍頭企業自辦基地,參與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民調結構。過去,有的龍頭企業認爲,加工是企業的事,原料生產供應是政府和農民的事,過分依賴政府和隨行就市收購,這樣,原料生產跟不上企業的發展步伐。因此,我們積極推動資本與勞動的結合,鼓勵龍頭企業出資本,農民出土地和勞力,或者龍頭企業“上山下鄉”,合辦或自辦原料基地。現在,我市果蔬、優質稻、林紙板、藥材、油料、烤煙、養殖等七大產業鏈的加工龍頭企業,都自辦或與農民合辦了自己的加工原料基地。這已經成爲農產品加工企業解決原料問題的模式之一,成爲我們抓農業結構調整新的增長點。

三、構建“雙贏”的利益聯結機制,調動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積極性。

要把企業做大,需要企業、農民、中介組織、各級政府的協調配合,而利益機制是它們之間的橋 樑。我們主要是從三個方面構建利益機制。 1 、構建企業與農民的利益機制。過去,農民和企業互相埋怨,農民怪企業壓低價格,企業怪農民原料外流。究其原因,主要是隨行就市的收購方式構建不了完善的利益機制。我們要求,龍頭企業與農民的購銷關係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市場買賣關係上,而是要採用合同制管理,儘量讓利於農民,確保收購價格高於市場價格。我市天龍、銀利來、香穗等幾家米業企業,在與農民簽訂產銷合同時,都承諾了只要按要求生產出了優質稻,收購價格比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要高 20% ,使農民得到了實惠。 2 、構建企業與中介組織的利益機制。龍頭企業不可能直接面對千千萬萬的農戶,一個個的農戶也不可能獲得與龍頭企業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兩者必須通過中介組織來聯結,這個組織既反映農民的利益訴求,代表農民與企業銜接業務;又受企業的委託組織原料生產和收購。我市天龍米業公司,就是通過優質稻協會推廣和收購優質稻,協會每推廣 1 公斤優質稻種子,給 1 元的手續費,每收購 1 擔優質稻,也給 1 元的手續費,調動了協會的積極性。通過協會,公司實現了供種、服務、收購“三到村”,方便了農民。 3 、構建市與縣區的利益機制。我市有的龍頭企業辦在市裏,他們到縣區辦原料基地,一些縣就提出條件,要企業把工廠辦在他們那裏,否則就不積極。爲了調動縣區辦原料基地的積極性,我們借用廣東省“工業飛地”的政策,實行了“原料飛地”政策,龍頭企業到縣區辦原料基地,龍頭企業的稅收由工廠所在地和原料基地所在地分享,極大地調動了縣區的積極性。(這是在在全省鄉鎮企業和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上的典型發言材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