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報告學習心得——自信中厚積薄發

來源:瑞文範文網 7.3K

今年“兩會”是在中國成功走出危機泥潭、成爲第一大出口國等經濟成果,和被“g2”的輿論背景下召開的,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倍增,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整體基調錶現的更加自信、沉着和穩健,一句“好字當頭”將其充分的概括。結構調整從XX年首次提出,歷經十年,終於首次成爲第一核心,並且幾乎以戰略的形式成爲唯一核心。在危機把中國推向世界經濟前臺,一躍成爲經濟“強國”的背景下,在各國的奉承與提出更高要求的磨鍊下,中國政府顯然更加成熟和自信,一改對於各種數量名頭的追求,變得更加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更具儒家風采。

兩會報告學習心得——自信中厚積薄發

本次報告的核心和近十年的報告相比,更具全局性和戰略性。結構調整統領全局,其它各項戰略措施配合,少了很多過去報告中對於具體的、細節性問題的過多關注,政策的指導性更強,宏觀調控或管理的層面更高,手法更成熟。對於政策的執行和細化留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可以進一步發揮專業決策的重要性,提高經濟發展的多樣性,避免基層決策的羣集效應,使經濟發展更具創新型、穩定性和長遠性,提高抵抗風險的能力和經濟發展的活力。

一、本次報告對於今年的經濟目標的制定凸顯出對於結構調整的整體部署和決心。

1、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

09年第四季度gdp增長達到10.7%,按照對2010年全年前高後低,基本穩定的判斷,達到這一目標沒有問題。經濟增長設定爲8%,與去年的表述完全一樣,但去年是在經濟低迷的狀態下確定的,更具奮鬥目標意義,而今年則更具穩定意義。同時,報告強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主要是強調好字當頭,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上來。”這才真正表明中央對於2010年經濟發展的目標,即經濟結構調整,成爲貫穿全報告的主旨,也成爲相應的就業、物價、貨幣、財政等方面目標和政策制定的基礎。

2、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4.6%以內

自XX年以來,只有在XX年經濟火熱的背景下,10年的目標下調一個百分點至4.5%,其餘都保持4.6%,即使去年處於危機中也一樣。從今年的經濟形勢來看,去年失業率平均爲4.3%,而經濟基本擺脫危機的泥潭,積極向好發展,失業率具有下降的可能。但是保持去年的目標不變,同時還第一次提出433億元的專項資金確保就業,充分體現出政府對於經濟結構調整產生的局部鎮痛中可能會出現的“就業壓力總體上持續增加和結構性用工短缺的矛盾並存”具有清楚的認識,並做好積極的應對,確保以經濟增長保社會穩定的方式暫時退出後,利用促進就業的方式緩解社會穩定壓力,確保結構調整的鎮痛得到緩解,經濟結構調整核心的不動搖。

3、cpi: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這是相對去年唯一提高要求的指標。從影響價格指數的主要因素來看,今年大宗商品上漲的壓力不大;貨幣供應也將有所減少,但滯後影響會有所顯現;今年cpi翹尾因素平均1.24%,最高達2.11%,再考慮“爲資源環境稅費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間”,可見實現這一目標還是有一定難度,特別是gdp如果進一步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更有難度。這個指標目標的設定和失業率一樣,具有更強的政治維穩意義,價格穩定對於就業和收入等可能出現波動的社會來說更具有穩定意義,這也是提高價格穩定要求的重要原因,由此同樣體現出今年以結構優化代替總量增長的決心。

4、進出口:國際收支狀況改善

09年關於對外貿易提出七點支持政策,基本都以保證規模爲主。今年則着力於“拓市場、調結構、促平衡”,同樣提出七點措施,但更多的表現在產品、技術升級,區域優化等結構調整方面,沒有直接提及擴大進出口問題。目前來看,進口的增速高於出口,而出口已經世界第一,強調數量對外貿的意義已經不大,唯有調整結構方可進一步可持續發展。

總之,從以上幾個宏觀目標的解讀,可以反映出今年中央政策核心的明顯轉向,經濟發展質量被提到更高的位置,將多年一直提及,卻沒有能夠着力改善的發展方式轉換,實現長遠發展問題真正作爲工作的主題。

二、經濟結構調整:多層次全面出發

1、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我國長期以來存在投資過高、對外依存度過高、內需不足問題。09年消費、資本形成和外貿對gdp的拉動分別爲4.6、8.0和-3.9,投資表現更爲突出,外貿受到危機影響表現較差,消費表現相對穩定,結構走向另一畸形。

國際貿易前面已經做過分析,以調整結構,穩定、長遠發展爲主。既改變目前的不利局面,也不再過分強調規模的發展,調整結構,穩定持續。

投資方面明顯加大了管控,對結構和質量的要求更明顯。一是信貸規模控制,今年計劃新增信貸規模減小至7.5萬億;二是“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資金安排主要用於項目續建和收尾”;三是財政支出向戰略產業傾斜;四是加強對地方融資平臺的管理,“切實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增強內外部約束力”,地方政府的投資將受到一定製約。可見投資再難現09年的全力支持場面,投資能實現20%左右的增長就算不錯。這是多年來不多見的在經濟沒有過熱的條件下對投資的壓制。

內需是長遠發展的基礎,也是長期以來的弱項。今年的報告中從三方面加大對內需的支持。首先是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時還進一步完善各種社會保險制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擴大到23%的縣,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今年再提高10%等),二者相互配合,這是激活國內消費的根本。儘管短期內其收入效應可能不大,但從有效預期理論看,如果增收的政策方向不變,即使沒有得到大的實惠,支出的效應也會擴大。其次是繼續支持和擴大家電、汽車等消費支持政策。第三是“積極培育信息、旅遊、文化、健身、培訓、養老、家庭服務等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消費模式轉變節點上進行如此全方位的推進,預計會產生明顯的效果,內需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會不斷提高。

2、產業結構調整

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出口國,而“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產註定是不可持續的,必須改變。作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本次報告中爲其指出三個突破方向:一是製造業升級。其中裝備製造業首當其衝,本次報告中明確將高端製造業作爲重點扶持方向;二是新興戰略產業。對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育種、信息網絡等新興戰略產業進行扶持;第三,支持生產性服務產業,促進工業體系全面升級。

3、區域協調發展

區域發展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橫向內容。本次報告除一貫的支持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工業區外,強調了“引導外資向中西部轉移”,並明確指出“重點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區、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4、其它結構問題

除以上主要方面外,微觀上還包括改善中小企業金融環境、完善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遏制投機性購房等方面的內容。

三、宏觀調控政策:在持續中退出

本次報告對於宏觀經濟的總體判斷是:國際經濟復甦基礎仍然脆弱,國內經濟內生動力不足。報告強調“必須全面、正確判斷形勢,決不能把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等同於經濟運行根本好轉”,指出“既要保持足夠的政策力度、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又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所以,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以支持結構調整的“進”,實現支持政策的“退”將是最穩妥的選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根據新形勢新情況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是關鍵,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特點來看,財政政策的延續性會強於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退出也將是結構性完成。

09年m2同比增長28%,新增貸款累積9.6萬億,對於經濟的復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問題。今年的m2增長目標和去年相同,爲17%,新增貸款計劃爲7.5萬億,比去年計劃額高出50%,但估計二者今年會比去年執行的要好。按照“季不過三”的原則來看,儘管銀監會兩次提高準備金率,但一、二月份的信貸速度仍較高,處於對通脹預期的顧慮,進一步的收緊措施可能會繼續出臺。可能進一步差異性提高準備金率,也可能以收緊行業信貸政策等窗口指導、加強公開市場回籠力度等方式進行。考慮到匯率機制的制約及結構調整的需要,暫時可能還不會使用價格工具。但如果下半年全球或中國經濟出現再次消極的信號,7.5萬億的目標可能再次淪爲象徵意義數據。

財政政策收縮的跡象還不多,今年財政預算赤字105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代發地方債XX億元,比去年的9500億元有所擴大。但財政的投向將有很大變化,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民生工程轉移。但對於作爲投資的主體的地方政府來說,隨着對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管理的加強,其收縮性必然逐漸顯現。這種局部的收縮是符合調結構的要求的,估計更會加大在其它領域的財政支出的補償,進一步支持整體財政政策的積極性。所以,結構性積極的財政政策會一定程度上表現的更明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