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5W

促進民族團結,推進“和諧貴州”建設,必須牢牢把握民族工作“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兩大主題。下文是貴州省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歡迎閱讀!

貴州省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貴州省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全文

第一條 爲增進民族團結,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進步、繁榮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組織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工作機制,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建立民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聽取民族工作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制定政策措施,統籌研究解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民族團結進步的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民族團結進步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負責本轄區內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建設,鼓勵各民族間相互交往、交流,促進各民族間的相互瞭解,增進團結;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部隊等創建活動。

第七條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做好本單位、本系統、本轄區內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第八條 廣播、影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應當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報道,各新聞宣傳單位應當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每年10月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月。

第九條 行政學院(校)、公務員培訓機構應當將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民族基本知識納入公務員培訓內容。

企業事業單位在培訓員工時應當將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識納入培訓內容。

有關科研院所、學術團體等研究機構應當加強民族理論、民族政策研究。

學校應當將民族基本知識納入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大家庭和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

第十條 鼓勵各民族加強文化交流,尊重和支持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第十一條 各民族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有民族歧視、民族侮辱、民族分裂和危害國家統一的言行。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破壞民族團結的違法行爲有權制止和舉報;民族宗教事務等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處理。

第十二條 省級財政通過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以及國家確定的其他方式,加大對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中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量向民族地區傾斜,專項轉移支付按照規定直接分配到民族地區。

第十三條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安排基礎設施、扶貧開發、工業和信息化建設、農村危房改造、交通運輸、農田水利、文化建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以及產業扶持、教育發展、社會保障、旅遊發展、公益事業等項目資金,向民族地區傾斜。

第十四條 省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少數民族扶貧開發機制,優先落實對口幫扶資金和項目。

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

第十五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依法行使城鄉規劃、城市管理、土地管理、房地產管理、財政等方面的職權。

自治州的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鄉、土地等方面的規劃,應當經自治州人民政府審覈後,依法報有審批權的機關審批。

第十六條 民族鄉一般不得撤銷或者合併,確實需要撤銷或者合併的,應當進行科學論證、評估,聽取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和民族鄉羣衆的意見,並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逐級上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民族鄉撤鄉設鎮或者民族鄉與其他鄉鎮合併後,繼續享受民族鄉有關政策。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民族宗教事務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民族地區發展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有關部門制定年度實施計劃時,應當徵求同級民族宗教事務部門意見。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促進民族地區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民族地區特色工業、特色農業、文化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鎮化建設的實際,鼓勵和支持民族地區建設體現民族傳統建築風格的特色小城鎮和特色村寨。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部門應當建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情況統計監測和評估制度。

第二十一條 國家機關應當加強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少數民族幹部培養、選拔制度,推進少數民族幹部、人才的交流。

民族地區的國家機關,根據需要可以安排一定職位定向招錄少數民族公民。

省直屬事業單位和民族地區的事業單位,可以定向招聘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公民。

禁止以族別、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理由拒絕錄用、招聘少數民族公民。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民族宗教事務等部門應當加強對民族文化資料、數據、音像、實物等的蒐集、研究和整理,並建立檔案。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民族宗教事務、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等部門應當根據民族地區特點,規劃建設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區、民族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保護民族特色文化村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習場所等設施建設,促進民族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鄉村旅遊。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搶救、保護和使用,開展教學、普查、蒐集、整理、編纂、翻譯、出版和研究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少數民族古籍傳承人的扶持,提供必要的傳承活動場所和經費資助,組織開展研討、展示、宣傳、交流活動,做好傳承人記錄、整理、出版有關技藝資料工作。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發展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加大學前教育的投入,加快民族地區農村中國小寄宿制學校、普通高中和職業院校的建設,發展民族特色教育事業。

第二十六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發展民族醫藥高等教育事業,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建立健全規模適度、專業設置和層次結構合理的高等、中等民族醫藥教育體系,加強民族中醫藥臨牀教學基地建設。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應當加強民族醫藥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扶持民族醫藥產業,鼓勵研究、創制新產品,推動本地有特色的民族藥業的發展。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科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支持民族地區科技事業發展,將先進、適用的科學技術成果向民族地區推廣、運用,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帶技術、項目、資金等到民族地區創業。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民族宗教事務等部門應當發展民族體育事業,加強體育設施建設,挖掘、整理和推廣獨創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入城鄉社區,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活動,推動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發展。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等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區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逐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加大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建設的投入。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教育、衛生計生等部門應當加強城鎮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保障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子女入學、醫療救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可以設立少數民族事務服務窗口。

機場、車站、港口、醫院、商場、賓館、旅遊景區(點)等公共場所,不得因族別、宗教信仰和風俗習俗等歧視少數民族公民,拒絕接待。

第三十二條 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少數民族特殊飲食習慣需要,引導支持在機場、車站、港口、學校等建立必要的服務設施和網點,舉行大型活動時,建立臨時性服務設施。

第三十三條 公民的民族成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公民申請變更民族成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和公安機關按照國家規定辦理

公民不得采取謊報、僞造等欺騙手段變更民族成份,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爲違法變更民族成份的公民提供幫助。

第三十四條 對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作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第二十一條第四款、第三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部門責令改正,並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採取謊報、僞造等欺騙手段變更民族成份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並取消其獲得的錄用、招聘、職務晉升等方面的資格、待遇。

第三十七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尚不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

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首著名的《 團結就是力量》,曾經擂響了各民族團結救亡、打敗日本侵略者的鏗鏘戰鼓,吹響了各民族團結建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激越號角,時至今日,仍然激勵着各族人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鬥。

團結就是生命,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形象,團結就是希望,團結就是勝利。各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 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我國各民族在歷經數千年的遷徙、貿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錯雜居、共生互補的格局,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特別是近代以來,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飽受欺凌。當時西方人普遍認爲中國必然像 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分裂爲無數的單一民族國家。但是,他們的預言失敗了。中華民族不僅沒有分裂,反而"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打敗了侵略者,贏得了民族的獨立、自由和統一。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浴血奮戰、浴火重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各民族在反對共同敵人的鬥爭中形成了休慼與共、榮辱一體的命運共同體。在同仇敵愾、共禦外侮的過程中,不僅民族團結友愛的優良傳統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華民族從自在的聯合走向自覺的聯合,團結一致走上了通向偉大復興的嶄新徵程。

中華民族繁榮富強,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開闢了各民族團結友愛的新紀元,中華民族展現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現出無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來,各族人民高舉民族大團結的偉大旗幟,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攜手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譜寫了中華民族 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壯麗史詩。60年來,中華民族在前進過程中克服了來自政治領域、經濟領域和自然界的種種困難和考驗,頂住了來自國內外的種種壓力和挑戰,使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航船乘風破浪、勝利前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同心同德、並肩戰鬥。今天,"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理念已經成爲各族人民的自覺行動,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已經成爲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這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