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新聞寫法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4W

一、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的意義

學校新聞寫法

首先,我認爲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對於大家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較大幫助。平常我們經常說,新聞寫作是“七分看問題三分寫稿件”。比方說,寫今天培訓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爲什麼要辦這個班,是因爲存在什麼問題要解決什麼問題才辦這個班。於是,我們就可以這樣寫了:爲了提高各級幹部的綜合業務素質,石景山區人口計生委辦了一期培訓班。如果面對每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夠按照撰寫新聞稿件的習慣去想,這件事爲什麼要做,是因爲存在什麼樣的問題纔要做,怎麼樣做才能達到目的、有效果,這種思維習慣養成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肯定能夠增強。

其次,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能夠真實、及時、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一天到晚都在幹工作,確實也做出了很多成績,這些成績如果能夠通過新聞媒體反映出來,可能會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平時,某某報紙或電視報道了某某單位或個人的事蹟後,我們就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還不如我們做得好呢!這很可能不是一句狐狸吃不着葡萄說葡萄酸,而是真的是他們的工作做得比較被報道的要好,甚至是好很多。因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時代裏,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宣傳出去,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能夠比較有效地調動工作積極性。平時我們在單位裏,早上上班時遇到個人,女的遇到男的,說一句“xxx,你今天看起來好精神啊”、男的看到女的,來一句“啊呀,xxx,你今天又比昨天漂亮了、年輕了”。雖然人還是那個人,臉還是那張臉,而且還只有越來越老的可能。儘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這種“去年二十今年十八”的讚美,因爲符合人心向善的邏輯規律,往往能夠讓大家都感到心情愉悅。而正面的新聞報道也同樣有這樣的功效。無論是被報道的人和單位,還是撰寫新聞的人,都會有成就感在心頭油然而生,無形中就有效調動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有些社會效應大的典型報道,這方面的效應尤其明顯。

第四,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會對個人的成長進步形成直接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撰寫新聞稿件對作者的綜合素質是有一定體現的。我不是說能寫新聞稿件的都是比別人能力強的,而是指撰寫新聞稿件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查找問題、分析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具有較爲紮實的文字基礎,還要有較強的協調能力。我相信,如果我們在座的基層人口計生幹部中出現這方面的人才,很可能就會得到重用。也許這也正是我們今天要開辦這個培訓班的目的之一吧。

從上述的四個方面看,雖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還是值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時間來撰寫新聞稿件的。但是,有人也許會說,我們也不是不想搞報道,只是條件不充分,和專業的新聞記者沒法比。但我卻不這麼認爲,專業的新聞記者是有他的優勢,比如時間、精力上比較集中,掌握了熟悉的技巧等等,但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即兩個知情。

二、基層幹部撰寫新聞稿件的優勢

一是對工作重點、難點的知情。

在對工作的重點、難點的準確掌握上,基層幹部所具有優勢是專業新聞報道員難以比擬的。大家可能都接待過記者,或者看過記者採訪,許多時候,如果沒有精心準備,記者很容易問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來的。這叫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在座的領導們都是人口計生工作的專家能手,對什麼是工作重點、難點,什麼事情是一段時間內上級抓得緊的,都是瞭如指掌。這一點對於搞好新聞報道工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我每次採訪一個部門的工作,都必須先找一大資料看看,然後找熟悉工作的同志東扯西拉的請教,才能夠確定從哪個角度入手來抓報道主題。在這個過程中,沒少鬧笑話。(舉例:流管處的數據交換平臺。)

二是對擬採訪對象的知情。

不要說媒體的記者,就像我這樣的宣傳幹部,每次到一個地方採訪都是匆匆忙忙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時間比較緊,另一方面怕打攪被採訪者。但是,不管是記者還是我這樣的,大凡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採訪得越細,問題問得越清楚越好。(舉例:通州採訪。)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寫的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人是自己朝夕相處的,工作是自己一滴滴汗水乾出來的,寫起來是信手拈來,駕馭自如。

只要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這兩個優勢,寫出優秀的新聞稿件就肯定不是難事。這也是我爲什麼要將彙報的大題目稱爲“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用意。

三、新聞寫作的基本知識

(一)新聞的定義

掌握新聞稿件基本要素的目的是爲了增強大家的選題能力,即讓大家能夠獨立判斷出什麼樣的工作或事件能夠作爲新聞報道的素材。

首先,什麼是新聞?歷來說法不一。新聞定義的爭鳴伴隨着新聞學的研究,已走過一個多世紀的路程。國內外衆多資深新聞學專家和新聞工作者,給新聞下了170多種定義。

無論中外古今,公衆認知、理解的新聞就是某種見聞。如果我們以屬加種差的形式來給新聞這一概念下定義的話,見聞就是新聞的屬概念。找到了屬概念,使用內涵定義法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種差,給出不同的定義,如從性質、發生原因、種屬關係、功用等方面就可以列出下面一組基本定義。

1.性質定義:新聞是新近、新鮮、新奇的見聞。性質定義反映的是新聞的基本特性,即新近、新鮮、新奇,用一個字來概括即“新”。

2.發生定義:新聞是通過對新近、新鮮、新奇事物的感知而獲得的見聞。發生定義是立足於新聞產生的方式來給新聞下定義的。這種方式就是人的感知形式。

3.關係定義:新聞與過時、陳腐、平淡的舊聞相對,是新近、新鮮、新奇的見聞。關係定義突出的是新聞與舊聞的關係,要表明的是前者和後者同歸“見聞”一“屬”,是同屬中的兩個不同“種”類。

4.功用定義:新聞是能夠滿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見聞。功用定義所表述的則是新聞的最基本的社會功用,而不是作爲某種特定工具的特殊功用。

可以說,上述一組基本定義具有最廣泛的概括性,能夠正確地定位新聞的外延與內涵。

(二)新聞稿件應具備的幾個基本要素

新聞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新聞事件具有能夠滿足讀者好奇心的特徵。

上學的時候,老師們說,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聞定義通俗點講,就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是新聞”。老師講完了,大家就在教室裏鬨堂大笑起來。現在想想,其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人咬狗”式的新聞也很多。比如說,現在衆多的媒體炒作、明星包裝等等,你罵我,我罵你,似乎很熱鬧,但從實質意義上理解,與前面所說的“人咬狗是新聞”的調侃也差不了太多。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我們在這裏不能分析得太深刻了,否則就有可能出政治問題了。但是,之所以提起這些,是因爲它充分說明了新聞選題的側重點,就是應該在“創新特徵”上下功夫。你想報道的事件它必須得有點新意,能夠滿足讀者的好奇心理。

在我們現實工作中,我們可以把新聞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創新性,即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獨一無二的,是可以讓大家感到眼前一亮的。比如說,我們石景山區人口計生委搞了一個性科學教育基地,這對於性觀念保守的中國社會來說,就是一件具有很強創新特徵的工作。圍繞這樣的一個選題做文章,就非常符合新聞事件能夠滿足讀者好奇的特徵。

在北京的各家媒體中,社會新聞這一塊,這樣的稿件是佔了絕對多數的。但是,在我們結合工作搞報道的過程中,這樣的稿件卻是相對較少的。

新聞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二:新聞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徵。

典型報道對於非專業從事新聞工作的人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它卻是我們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時必須掌握的。因此,對新聞的典型性特徵,我就稍詳細點講。

具有典型性特徵的新聞稿件是北京日報、京郊日報、中國人口報等我們所要面對主要媒體的重要刊載內容。這類稿件大約佔上述報紙用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前段時間我和我們劉鳳婷處長給咱們石景山區寫的“讓愛與陽光同在”一稿,就屬於典型報道。XX年,全國上下都在開展關愛流動女孩行動,咱們石景山區和全市、全國的其它地方比,比他們搞得好,咱們就是典型,寫咱們怎麼開展關愛流動女孩行動的稿件,就屬典型報道。因此,對典型報道可以簡單作這樣的理解:即典型報道就是百裏挑一樹典型。

大家都在做同樣的工作,誰做得好,誰就是典型。如剛纔我們說的關愛流動女孩行動,我們做的工作是全國都在做的,但我們做得比別人好,做得有特色,做得有成效,因此,我們石景山就是這方面工作的典型。

誰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沒做好的事情,誰就是典型。學雷鋒做好事,拾金不昧,把工作當事業幹,做出一番讓大家刮目相看的工作業績來,等等。這些都是大家想要做到的,但是真正做好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卻是十分地不容易,因此,誰做到了,誰就有可能就是典型。誰做了與當前的宣傳教育主題有着密切關聯的事情,也可以作爲特殊情況,成爲一個特定時間段的典型。比如,當前全國人口計生系統都在學習中央的新“決定”,哪個單位哪個人在學習活動中有創新,有成效,誰就有可能成爲這一較短時間內的典型。

把上述的一些典型的工作或事蹟報道出去,就是通常意義上所稱的典型報道。

典型報道的一個容易產生的錯誤理解,就是把一般的好人好事或者履行應盡的職責或任務當做新聞事件來報道。比如某某某幫某老人解決了一個什麼困難之類的。這種事跡是否是新聞,必須要看是否具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此類事件是否與當前的宣傳主題有較強的關聯;二是當事人做這件事是不是輕易就可以實現的。比如,近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連續播出了多位普通百姓學雷鋒做好事的新聞,主要原因就是因爲這與建立和諧社會、關心弱勢羣體有着密切聯繫。

新聞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三:新聞事件具有指導性特徵。

與新聞事件的典型性特徵相比,新聞事件的指導性特徵既需要具有典型性特徵,還要具有可推廣、借鑑的特徵。也就是說,指導性特徵是建立在典型性特徵之上,並高於典型性特徵。

具有這一特徵的稿件是黨報黨刊用稿率最多的,大約要佔百分之五十以上,在中國人口報的頭版、二版,更是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在北青、北晚、法晚等以發行量爲辦報目標的報紙,這類稿件就只佔不到百分之二十,而且這部分稿件還都是政府指令性稿件,不登不行。如果讓報紙自行選擇,他們可能一篇都不登。他們的選擇只能是圍繞事件的新聞性與焦點性來做。因此,下面我們就接着說一說

新聞稿件的基本要素之四:新聞事件具有焦點性特徵。

任何優秀的新聞稿件,都肯定有焦點性特徵的存在。焦點性特徵明顯的稿件,是所有新聞媒體所追尋的稿件。比如說,兩會中的《物權法》通過審議,很多報刊都用了專版、專刊來報道,就是因爲它是大衆眼裏的焦點事件。還有一件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非常精典的事件,充分說明了新聞事件焦點性特徵的重要性,那就是在中央頒佈新決定後,各級人口計生組織都利用當地新聞媒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新聞宣傳工作,但很快大家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應邀來採訪的記者對新決定的主要內容並不關心,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生育指標有沒有放寬,富人超生有什麼特殊處罰措施,等等。這種看似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現,卻是新聞的焦點性特徵的強烈表現。因此,如果我們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能夠敏銳地抓住新聞事件的焦點性特徵,把廣大人民羣衆所關心的事件及時地報道出來,就一定能撰寫出優秀的新聞稿件。

上述四個要素可以獨立存在,即只要擁有其中一個要素,就是一篇完整意義的新聞稿件;也可以二個要素或三四個要素同時存在,同時存在的要素越多,新聞稿件的價值就越高。

(三)新聞稿件的基本分類

1、消息

2、通訊

3、評論

第一,消息的主要特點及寫作要點

消息,以簡潔的文字迅速傳播新近變動的事實,包括新近發生的事實、某些將要變動的事實。它是目前最廣泛、最經常應用的一種報道形式。

1.消息的特點

(1)採寫發稿迅速、及時,敘事直截了當,語言簡潔明快,篇幅短小。

(2)一般地說,消息具備“五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稱“五個w”)。

(3)在結構上,消息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尾五個部分組成,有“倒金字塔結構”與“非倒金字塔結構”兩大類。

2.消息的寫作要點

第一,內容要新鮮。要在選擇題材中下功夫,從比較中發現什麼纔是新的事實、新的成就、新的經驗、新的見解、新的問題。作者要有敏銳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的情況,要佔有資料,要做有心人。寫消息,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給人以啓迪。有些事情,儘管事實不是那麼新鮮,但有意義,那就要選擇新的角度加以報道。

第二,事實要準確。採寫消息,一定要把事實弄清楚,並且覈對無誤。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之所在。

第三,採訪要快,寫作要快,講究時效性。無數事實表明,在當今世界,同一重要事件,不要說遲發一天半天,就是遲發幾小時、幾分鐘,我們的消息便會在競爭中失利,在輿論上遭受不應有的損失。反之,我們講究消息的時效性,就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權。

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也就是說,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消息寫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也不能短到空洞無物的地步,而應力求短而有豐滿內容,短而實。

第五,要寫得通俗、生動、形象,具有可讀性。

第六,反覆錘鍊語言,多一字不如少一字。消息以語言簡潔爲上乘,要珍惜每個字,推敲每句話,力求字字句句載着儘可能多的信息。要用凝鍊、傳神、明白如話的文字,去點撥新聞事實,讓讀者品味、領略消息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內容。

3.常見消息類型實例分析

(1)簡明新聞

這是新聞報道中最簡練、最短小的一種新聞體裁,也叫簡訊、短訊或快訊。它只報道一個事實,一般不交代背景,也不寫詳細內容,篇幅很小。

(2)動態消息

所謂動態消息,就是指及時地反映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事物的簡短的新聞報道。這種動態新聞比較單一,只反映一個動態。其特點是文字簡短,內容廣闊,新鮮活潑。

(3)綜合消息

所謂綜合消息,它既不是對一個固定人物的描述,也不是對一個獨立事件的報道,而是由許多不拘泥於時間、地點的事實,經過綜合、歸納、概括、提煉而成,具有鮮明的主題和很強的指導性。往往是圍繞一個主題,綜合較大範圍,在一個時期內發生的事情。它既有面的情況概括,又有典型材料作說明,做到點面結合,反映全局。這種形式適於宣傳各條戰線的形勢,某項工作的成就,或者反映羣衆運動的聲勢、規模、特點、趨向。它縱覽全局,有事實有分析,給人們一個完整的印象。

(4)經驗消息

所謂經驗消息,即是反映事物發展變化的階段性、概況性、經驗性或典型性的報道。它不是以一個獨立的事件爲中心,而是由許多事實,或者說,由一件以上的事實,經過綜合、歸納、概括、提煉而成。它不是突發性的,事情的發生、發展有比較長的過程。它所選擇的事實有典型意義,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個時期、某一項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簡單的現象羅列,而是通過縱和橫的對比、分析、闡述,揭示事物的本質,對讀者有啓發性、指導性。

〈實例〉:保障合法權益促進社區和諧——姜圩路社區爲流動人口提供維權平臺

第二,通訊的主要特點及寫作要點

通訊是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詳細深入而又生動形象地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體裁。通訊包括故事、特寫、工作綜述、專訪、側記、札記、巡禮、速寫、集納、散記等。

(一)通訊的主要特點

1、現實性。通訊要求報道新近發生的有意義的事實,新時代涌現出來的新人、新事、新經驗,緊密配合當前形勢,爲現實中心工作服務。

2、形象性。通訊常採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要求對人對事進行較爲具體形象的描寫,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節,以此來感染讀者。

(二)通訊的分類

1、人物通訊。人物通訊是以報道各方面的先進入物爲主的通訊,以表現人物爲中心,從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蹟和思想,有的寫一人一生的,爲人物全面立傳的;有寫一個人的一個或幾個側向的,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質;也有寫羣像的。

2、事件通訊。事件通訊是以記寫事件爲中心,重點描繪社會生活中帶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動事件及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聞事件。它的特點是以記事爲主,交代清楚事件的原委,從而表達某種思想。

3、工作通訊。工作通訊又稱經驗通訊,是以報道先進工作經驗或某項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爲主要內容的通訊。寫工作通訊要有針對性,抓住當前帶有普遍性的,又需要解決的問題。介紹經驗要科學、有理論根據。經驗要寫得具體,使人看得見,摸得着,學得到。

4、概貌通訊。概貌通訊也叫風貌通訊、上題通訊、綜合通訊。它是反映社會生活、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和現實中的建設成就爲主的報道。這類通訊取材廣泛,氣勢大,筆墨重,給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三)通訊的寫作要點

1、選好典型,確立主題。典型是通訊的筋骨,主題是通訊的靈魂。選好典型,確立主題對通訊來說十分重要。選擇什麼樣的典型呢?要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義、具有宣傳價值和教育意義的人和事,選擇那些在一定時期內人們所關注的問題。確立什麼樣的主題呢?要確立體現時代精神,表現時代風尚的主題,確立反映人物和事物、本質和規律的主題。

2、寫好細節。寫好細節是通汛寫作的重要任務。要用人物自己的語言、行爲、活動來表現人物;要寫得有血有肉,有音容笑貌,有內心活動;寫事要具體形象,有原委,有情節。

3、安排好結構。縱式結構,是按時間順序、事物發展的順序或作者對報道事物認識發展的順序來安排結構。在這種結構裏,時間發展的順序、情節展開的順序、作者認識事物的順序成爲行文的線索。在採用這種結構時,要詳略得當,佈局巧妙,富有變化,避免平鋪直敘;橫式結構,是指用?間變換或按照事物性質來安排材料的。這種結構概括面廣,要注意不同空間的變換,恰當地安排通訊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問題。採用空間變換的方法組織結構時,要用地點的變化組織段落;按事物性質安排結構時,要圍繞主題,並列地寫出不同的幾個側面;縱橫結合式結構,是以時間順序爲經,以空間變化爲緯,把兩者結合起來運用。採用這種形式,要以時空的變化組織結構。

通訊的結構形態較多,很難像消息那樣找出一些有既成的模式。但是有通訊結構中三個要件卻是值得重視的:標題、開頭、結尾。首尾圓合,文情暢達 。就是說文章首尾要呼應,中間的主體部分不得無故殘缺,線索脈絡的設置精當,主次詳略的搭配完美,文氣暢通,渾然一體。

通訊的故事性與細節性特點鮮明,因此,什麼樣的事件或人物適合選擇通訊這一體裁來表現,我個人認爲應該從四個方面看:一是人物或事件能否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社會面貌;

二是人物或事件是否有能夠構成新聞的較充分的事蹟; 三是人物或事件的生命形態和生活軌跡是否有一定的獨特之處;

四是人物或事件是否有鮮明的個性,能否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新聞評論的主要特點及寫作要點

新聞評論是一種政論性的新聞體裁。它是針對新近發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決的問題,發議論、講道理,直接發表意見的文章。

(一)新聞評論的特點

概括起來大致有四點:

1.針對性。所謂“文章合爲時而著”,便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客觀事物作爲評述對象的社會評論,針對性表現得尤爲明顯。它往往是針對某一現象、某一問題或某種思想傾向,有的放矢的發議論、談看法。

2.時效性。社會評論是要通過對社會現象和思想動態的分析解剖,幫助人們明辨是非。因此,及時地發現有代表性的社會動向和思想苗頭,抓住時機,並給與正確的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當然,在考試時,考生只需根據所給材料找到材料所隱含的社會現象,並進行分析解剖,給出正確是非判斷,就可以了。

3.單一性。單一性的特點是由針對性與時效性所決定的,即在評述社會現象時,目標比較單純,重點尤爲突出。社會評論通常是“一事一議”、“一理一評”,針對一件事、一種情況或一個問題,講清一個道理。

4.大衆性。社會評論要面向廣大讀者,在論述方式上也要符合大衆的口味。這就要求社會評論一方面要使思想內容與讀者接近,評論大家當前關心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在寫作形式上要儘量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通俗易懂,做到爲大衆所喜愛。

(二)新聞評論寫作要求:

一是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據”。這就要求對論據的要求以及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係作進一步的分析,評論文章的觀點是起統帥作用的,由論點統帥論據,而論據材料又是立論的依據的基礎,是支撐論點的,論點靠有說服力的論據才能得以成立。

二是要使論據和論點達到和諧統一。論據必須做到:第一,真實;第二,準確;第三,充分;第四,典型。

三是由事入理,理從事出,事理相融。佈局合理,層次清晰,邏輯順暢;精心開頭,簡化結構,緊扣報道。

四是論題具體,一事一議。抓住新聞報道中最值得議論之處,評其一點,分析精當。

三、基層幹部如何快速提高新聞寫作水平

(一)基層幹部在撰寫新聞稿件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與不足

前面我們曾分析過基層幹部撰寫新聞稿件具有的兩個優勢,在充分發揮優勢的同時,對撰寫新聞稿件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新聞寫作的基本功不夠紮實。

主要原因是練得少。

二是選擇最佳報道切入點不夠準確。

平凡事件中見不平凡。

三是投稿經驗不足。

報刊媒體欄目設置以及編輯的個人擇稿偏好對用稿率有一定的影響。

四是興趣堅持不能持久。

初學新聞寫作的,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投稿刊用率都不可能太高,這樣對部分抱有較高期望值的人打擊較重,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

(二)快速提高新聞寫作水平的幾種捷徑

① 模仿着寫。所在大家、名人必經的一條路。

② 虛心請教。不要怕給別人添麻煩。

③ 多與上級機關溝通 。

④ 關注報紙專版、專欄的變化。新專欄的開闢,通常還沒建立穩定的作者隊伍,稿件採用率高,對於有一定新聞稿件寫作能力的作者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⑤爭取到上級機關短期幫助工作的機會。

⑥掌握一定的投稿技巧。

(三)新聞導語寫作的幾種技巧

中國文學的長篇鉅作是從元曲開始的,以前唐詩宋詞還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等文學作品,都篇幅相對較短,且通篇精悍。元曲及明清小說的涌現,給文學創作帶來了很多革命性的影響,其中的一個就是“虎頭、豬肚、豹尾”理論的出現。所謂的“虎頭、豬肚、豹尾”理論,就是指創作者通常在開篇與結尾上下大功夫,以求得開篇吸引眼球,結尾震憾人心的效果。而中間部分則寫得比較隨意,不僅不是很講究字詞的斟琢,而且故事情節的安排也比較散漫。這樣安排,主要是與長篇曲牌及小說的篇幅過長的原因。紅樓夢、西遊記等名著的作者幾乎是耗盡一生精力寫一篇小說,但也還有“豬肚”出現,也許就是這個原因。

今天由於時間關係,我準備就新聞的導語寫作,即“虎頭”部分向大家彙報幾種常用的寫作技巧。

1.一語破的法。好的新聞導語如何做到“搶耳”、“搶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語破的,無疑會起到開門見山、立竿見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國杜魯門總統宣佈,日本已無條件投降。美聯社在搶發這條爆炸性的新聞時,導語乾脆利落:“日本投降了!”這條短而有千鈞之力的導語,當時就被新聞界公認爲“最佳導語”。

2.設置懸念法 在新聞導語上設置“懸念”,事情先不直說,吊起讀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繼續讀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報道,導語是這樣寫的:“國財貿大會上傳說着這樣一件事: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牀上用品組的職工,‘救活’了兩隻鴛鴦,挽回了一大筆外匯。”爲什麼要“救活”鴛鴦?“救活”了兩隻什麼樣的鴛鴦?又怎樣挽回了外匯?導語對此一概不說,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讀。

3.欲擒故縱法 先放開一步,再緊緊抓住,這樣的導語寫來必有“痛擊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聯社發了一條諷刺美國經濟的稿件,導語是這樣寫的:“就是在羅納德·里根總統對全國說‘美國正在走向經濟復甦’之前幾個小時,他的兒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卻在這裏同失業者一道領救濟金。”顯然,前後兩句自相“矛盾”。但讀者是聰明的,知道連總統的兒子都在領救濟金,誰還相信美國的經濟開始好轉了呢?

4.化靜爲動法

一個事件性的新聞,用靜態的記敘手法寫,其導語往往比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動態的表現手法寫,導語就會新穎有趣,活脫而有生氣,所報道的新聞也就有了靈性,引人入勝。

1974年,我國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馬俑,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關注。當兵馬俑複製品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巡迴展出時,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記者羅娜·多布森發了一條消息,導語妙語驚人:“一支中國軍隊到達了布魯塞爾。威武的士兵身穿緊身盔甲,隨後行進的是軍樂隊和騎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們的身材。”

5.數字對比法

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把新聞中的主要數字,或讀者關注的數字,巧妙地運用到新聞導語中,回答讀者的問題,就能提高新聞的價值,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平時聽人說聯合國會議多,文件多,然而聯合國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誰也說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聯合國發的一條電訊稿導語對於這個問題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聯合國去年在紐約和日內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連排列起來,總長度將達27萬公里。”

6.速寫勾畫法

新聞一開頭,若能先給“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點,描述幾筆,勾勒出一幅圖畫,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那麼,這條新聞的可讀性就一定會大大增強。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報發了一條人物消息,導語寫得美極了:“一眨眼之間,他已在青藏高原奮戰了27個春秋了。原來的滿頭青絲,現在已染上了祁連山的霜雪;臉上的皺紋,就像是風沙雕刻的痕跡。這是少數民族地區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談會上,高級地質師胡賢農給記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7.巧用背景法 若在導語中巧妙地運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導語就會有“臉面”,就會“滿堂生輝”。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筆者採寫的關於“永州養蛇”的消息,導語就是以背景材料取勝的:“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在被貶至湖南永州任司馬時,曾寫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說》,使‘永州之野產異蛇’聞名遐邇。一千多年過去了,歷代冒死捕蛇爲抵租稅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興起了一股養蛇熱,各鄉各戶競辦蛇場已成爲永州農村的一大新鮮事。”

8.抑揚頓挫法 對報道對象的表現手法可多樣化,或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一起一伏,峯迴路轉,使人讀來耐人尋味。

美聯社1979年3月28日發了一條關於我國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導語是這樣寫的:“在這裏,地面上燃料奇缺,農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來生火取暖、煮飯。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質學家們發現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氣。”

9.特寫鏡頭法 導語寫作可借鑑電影手法,採用一連串的特寫鏡頭,牢牢吸引住讀者。

湖北日報1981年發表了一篇歌頌老師的消息,由於導語中用了一個“老師爲學生送棉大衣”的特寫,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從鍾祥縣開往武漢的長途汽車就要起動了。考取了北京大學的農家子弟柯洪雲歡歡喜喜地登上了汽車。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急急忙忙地趕來,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們以爲,這一定是這個學生的媽媽!可是,人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位婦女卻是柯洪雲的老師。”

10.欲擒故縱法 先寫人之常情,以喚起讀者的共鳴,然後急轉直下,矛頭直指問題,讓人警醒,此所謂“欲擒故縱”。

“天下做女人的,誰不想當個健康孩子的母親!然而,事與願違的是,目前在我國,每出生1000名嬰孩中,就有13個是缺陷兒,使得不知有多少這種孩子的媽媽爲此淚水漣漣,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軍報的這條消息導語,從媽媽的美好願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極大,寫來深具人情味。

11.提問作答法

在導語中,把廣大讀者普遍關心的、感興趣的、新聞報道里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先用疑問句式鮮明地提出來,而後用事實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發人深思。

“8點上班的鐘聲響過之後,中央國家機關多少人遲到?”這是1987年6月15日新華社電訊《一些中央國家機關的情況表明需要加強勞動紀律》的導語,提出的問題非常敏感、突出,一開始就抓住了讀者的心。

12.有意重複法

新聞導語最忌重複,顛三倒四地重複一句話,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版面,還會使讀者雲裏霧裏。然而,對於一些特殊的題材,有意識地重複一些關鍵詞語,反而會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請看下面這條導語:“85秒!拳王泰森擊敗挑戰者。85秒!歷史上最短的拳王衛冕戰。85秒!1300萬美元盡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華社華盛頓電《泰森:85秒衛冕成功》) 特意重複使用了3個帶感嘆號的“85秒!”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