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服孩子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8W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得去說服孩子做一些事,或者在意見不合時,父母想要孩子聽從自己的建議,這時候怎麼辦?下面本站小編來告訴你怎麼說服孩子吧。

怎麼說服孩子

說服孩子的方法:相關閱讀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在西式快餐店點餐時,若你告訴服務人員:“我要一個漢堡、一杯­可樂。”

服務人員會響應着說:“是!您要一個漢堡、一杯­­可樂。另外,請問要中薯(薯條)還是大薯?”於是你接着回答:“中薯吧!”

這就是非常高明的“說服術”,對方不問你“要不要薯條”,而是要你在兩個答案之間做一個選擇:“中薯還是大薯呢?”

如果你一時不察,中了對方“你需要薯條”的假設,過後再仔細地考量起“大”或“中”的問題時,那麼麥當勞叔叔就已成功地說服你再多花一些錢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得去說服孩子做一些事,或者在意見不合時,父母想要孩子聽從自己的建議,這時候怎麼辦?要想達到目的,以選擇題(中薯還是大薯)代替是非題(要不要薯條)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溝通方式。因爲它會減少正面的言語衝突,並通過把決定權交給對方的方式,讓聽者覺得受到尊重,因而會願意做出配合的決定。

例如,孩子想看恐怖片,而你希望一家人開開心心地看喜劇片。這時若直接說:“寶貝,我們別看嚇人的電影,看周星馳的笑片好不好?”就容易突顯你和他意見上的矛盾之處,讓他心生防衛,答案當然會是“不要,我就要按我的意思做”,對吧?

若換選擇題的說法,就會好得多:“寶貝,你是想吃飯前看《少林足球》,還是飯後看呢?”

用選擇題代替是非題,並用你能接受的方案作爲選項,對方不論做出哪個選擇,都能達成共識,豈不太棒啦?

再舉個例子,做媽媽的想叫孩子關上電視,去做功課,這時與其大吼:

“快把電視關了,去做功課!”

不如說:“乖,你是要先吃飯?還是要先做功課?”

這麼一來,不論孩子做任何選擇,做媽的都可達到讓他離開電視的目的。

好吧,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做幾個練習,看看你是否已能運用自如:

(1)你想要孩子在星期五以前練習好新的鋼琴曲。

普通的說法:“你可不可以在星期五以前練好它?”

更好的說法:“爲了在星期五以前練好這個曲子,你希望是今晚多練一些,還是明晚呢?”

(2)爸爸希望能帶孩子去公園玩。

普通的說法:“寶貝,我們去公園玩好不好?”

更好的說法:“寶貝,你是想我們這週六、還是週日去公園玩呢?”

這種不着痕跡的說服方式,要你多練習、常利用,自然能很容易地得心應手,成爲一個高EQ的說服父母。

說服孩子的方法:三個方法

一、運用“標籤”法。 因爲每個孩子都有優點,而且對自己的優點有點自負,希望得到父母的賞識。那麼,如果我們能夠利用這一特點,在衆人面前誇讚孩子,就可以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教育。如,小剛的手比較靈巧,會組裝不少的玩具。有一次,小明和父母一起到外婆家去玩,見到弟弟的遙控汽車愛不釋手,使得弟弟哭哭啼啼地向小剛父母告狀。小剛的媽媽把小剛拉到身邊,對小剛說:“我家小剛最會玩玩具了,你去當弟弟的老師,教弟弟玩玩具,好嗎?”小剛愉快地當起了“老師”,就再也不好意思跟弟弟搶玩具了。

二、運用“逆反”法。 平時,有些調皮的孩子,常常難以聽進父母的勸導,潛意識中總有個“不”字。但如果家長設法引導孩子,也能促使孩子去很好的認識自己。如,四年級的小龍雖然成績還不錯,但是很調皮,有時會忘記做家庭作業。小龍的媽媽對小龍說:“今天我下班回來,你還沒有完成作業,但我想明天我這個時候下班回來,你一定已經完成了作業。對不對?媽媽相信你。”第二天放學後,小龍果然完成了作業,見到媽媽回來,很得意地拿出了做好的家庭作業。媽媽欣慰地笑了。

三、運用“阿倫森效應”法。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 “阿倫森效應”,其意思是:人們總喜歡褒獎不斷增加,批評不斷減少。確實如此,我們大人都喜歡聽好話,更何況小孩子呢? 面對孩子幼稚可笑的行爲,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它,應發自內心地讚美孩子:“你真行!爸爸小時候可不如你。”隨着孩子的成長,我們對孩子的表揚鼓勵多於批評,孩子各方面的進步會越來越快,與家長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密切。如果一個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只是一味地批評、指責,甚至是惡狠狠的斥責,那麼必定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當然,說服孩子的方法遠遠不止這些。只要我們多加思索,從真正愛護、關心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想方設法教育孩子,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