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件

來源:瑞文範文網 9.01K

一、說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件

(一)、教材簡介:《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並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着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後則說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簡介:

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

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瞭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B.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國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

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爲輔助教學手段。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

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