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評課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5W

《趙州橋》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作者把說明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通過對趙州橋的設計特點的說明,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課文簡潔明瞭,用不同數據介紹了趙州橋的特點,是學生自讀、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課文,也是積累優美語言的好文章,更是認識趙州橋的建造特點,培養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的好文章。方倚芬老師兩方面做得不錯。

趙州橋評課稿

一方面:目標明確,設計巧妙

一節好的課只要看他的目標怎樣,就大致猜出整堂課的教學。教學目標是整堂課的大方向,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是支配教學全過程。

我們清晰地看到目標中有認識字詞,通過多樣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橫跨”,畫圖理解“橋墩”,通過拓展補充理解“創舉”,用動作演示理解“前爪抵着、回首遙望”等詞語。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合讀懂趙州橋的堅固。還初步體會過渡句的作用,進一步鞏固對總分段式的認識。這也是符合中段特點,過渡句是第一次出現的,自然是初步體會。課文的終極目標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三維目標中的最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達成,三維目標是融合在一起的,在設定中是有層次、先後的。在教學中,很多設計很新穎,很巧妙,教師引導得“踏雪無痕”,如理解“橫跨”,理解好橋墩後,教師引導: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用紅筆畫橋洞)——隨機出示詞卡:橫跨,這樣一來,很自然地理解好詞語,給人一種水到渠成之感。在教學中,讀與體悟相結合,如以讀促悟,體會“創舉”環節,引用三個名人的誇讚來促讀,促悟。這裏可能會思考,學生理解那些誇讚的語言嗎?不管唐朝張嘉貞稱爲:“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爲。”還是茅專家的稱讚,個人覺得不必要理解,教師心中的目標明確通過他們詩一般的語言,促學生讀文本的語言。用這些語言在學生心中埋下文化的種子,感悟精煉的語言,讓學生知道這是誇讚的話夠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再回首這些句子自然會體會。再者理解那些意思對加深文本理解沒多大作用。正正好比我們喝運動飲料,知道它好,是提高我們運動能力,加速運動後疲勞消除的作用。但我們會去求解什麼是碳水化合物?什麼是氨基酸?

總之,方老師正確處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緊緊抓住趙州橋的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目標明確,教師適時的引導與提示,巧妙中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中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理念。多媒體的運用恰到好處,也巧妙地解決了教材中的難點,更好地爲教學服務,爲學生服務。

另一方面:加強積累,滲透方法

方老師教學中,提取關鍵詞,利用每段關鍵詞,初讀環節,把關鍵詞串聯起來,概括文章內容。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段中分層標示:雄偉——堅固。還充分運用文本現有的資源,利用圖片,師生合作等手段練說欄板上龍的圖案,較好地利用了現代教學媒體,進一步優化了教學過程。圖文的相結合,給學生以多角度的美的感受,爲學生進一步感知趙州橋的堅固、雄偉、美觀提供了很好的視覺支持,還對學生進行背誦第三自然段的指導,初步認識過渡句。

教學中教師通過恰當的“導”、“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既給了學生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又使學生在賞析、感悟中不知不覺地達成學習目標。

最後想探討一下預設與生成的問題。

方老師提到課堂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我在想有時師生配合不默契,是不是預設與生成的問題我們可以多關注一下。預設也就是老師想的,生成就是不在老師預想中發生的意外,這好比化學反應中出現反應物中沒有的物質。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那如何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片斷一:

學生概括內容時,一女生說: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它非常雄偉,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教師打斷該女生,強調說不但雄偉、堅固,而且美觀。讓該女生重說)

片斷二: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從哪些看出趙州橋是雄偉?一學生說,二、三兩句。讀了第二句時,(教師問她這是第幾句?請坐,該生,坐着思考的樣子,可能鬱悶着。

片斷三:

理解過渡句,一生提到“不但……而且……”(教師讓學生說好處。)

當課堂上發生了不可避免地與預設目標相背離的情況時,教師怎麼做?

片斷一,教師仔細一聽,認真一想,該生說得很好。而且用上“不但……而且……”把課文說清。不必按照教師的說法。

片斷二,耐心聽她講完。雖然你的預設一句句講,聰明的孩子兩句說出,未嘗不可。

片斷三,學生這樣說,教師可順勢利導,“是的,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那說堅固指的是哪一自然段?美觀哪段?你看,用這麼一句話,把二、三兩段串聯起來,真像一座‘橋’,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過渡句,有承接着第二自然段,引出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我們可以簡單地說叫承上啓下的作用”。

教師預設了上完整篇課文,最後還有五、六分鐘時,可以不上第一、四自然段,改爲上寫字環節。等到下節課好好品讀一、四自然段,加一些拓展。是不是更好。

課堂,是雙向的溝通,教師作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引領者,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讓他們的思維如潮般涌動。面對種種意外生成,教師可以多等待一下,耐心傾聽一點,轉變“來不及”的觀念,珍視學生的回答,捕捉精彩生成的契機,讓生成在課堂上熠熠發光,亮麗動人;讓課堂少一份遺憾,多一份精彩;讓課堂因學生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有不當,盡請批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