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66週年主題徵文:永遠的記憶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2W

時光轉瞬即逝,我已走過80年歲月。從醫50多年,讓我享受了人生最美的盛宴,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成長的一場一幕。

建國66週年主題徵文:永遠的記憶

我的童年,是在舊社會度過的,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國家衰亡,民族受壓迫,人民受苦難的陰影。記得1944年,在國小教室裏同陳族汗同學一起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這是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抗日的心聲。

1949年英雄的中國人民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解放了的人民,震天響的歌聲,革命英雄的傳記像劉胡蘭,黃繼光,保爾.柯察金等的光輝形象,充滿了我的腦海。在黨團組織的幫助下,我懂得了國家興旺匹夫有責、學好本領建設祖國的道理,並光榮的加入了共青團。1954年高中畢業,組織選派我赴蘇聯學習,由於中蘇關係的變化,1955年我被分配到xx醫學院醫療系本科學習。

學生活豐富多彩,學習理論,參加社會實踐,到工廠學工,下農村學農,老師教書育人,堅定了爲人民健康事業獻身的意志。在畢業分配的志願書上,我鄭重寫下了:“哪裏需要就到哪裏去”!幸運的是,我被分配到xxxx醫院創傷骨科,這是一所建國後xx市委市政府爲滿足首都人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以創傷骨科爲建設重點的綜合性醫院。

從xx醫學院附屬醫院、xx協和醫院等調來國內知名專家xx教授任院長兼骨科主任,xx爲副主任,英國專家xx爲顧問,xx爲護理指導以及協和醫院和北大醫院等的8名主治醫生和6名住院醫生組成了創傷骨科框架。爲充實創傷骨科的發展,把xx醫學院1959年和1960年分配來的30餘名畢業生,分別充實到創傷骨科:矯形,創傷,燒傷,手外科,小兒骨科,體療理療六個分專科。同時醫院還制定了紅、專培養規劃,有計劃有重點的培養年輕醫生,以任務帶技術,樹立“愛黨兢業,待病人如親人”的服務觀以及“肯於刻苦鑽研,勇於攻克醫學難關”的科學精神。戎自清書記、張彤書記、郭子恆副院長親臨一線,和年輕醫生打成一片,一起學習實踐論和矛盾論,將哲學思想融於醫學實踐,指導攻堅克難。

當年燒傷專科是個新專業,病員多工作累,成功治療效果差,傷員多是因工遍體鱗傷,他們開口的第一句話是問“工廠怎麼樣了?某某同伴傷的如何?”看到爲搶救國家財產和戰友九次出入火場的傷員的高大形象,看到不幸失去雙手,又重返工作崗位奮鬥不熄的革命精神,我含着熱淚發誓,一定要救活他們!

在醫療工作中,我們遇到了困難,張彤書記鼓勵我們並給我們創造條件克服困難。她親自和工廠聯繫在醫療工作中所急需的醫療設備,用行動回答“你們上天,我們給你們搭梯子”的諾言。在院黨委的領導下,1961年,燒傷專業組由5名平均年齡27歲的年輕醫生連續搶救成功了燒傷面積達80%以上的4名嚴重燒傷的工人,在搶救中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1965年,我被派到xx市與當地醫生救治一名燒傷面積達90%以上的患兒,救治成功後,患兒改名爲黨生,其意是感謝黨,感謝黨派來的好醫生。也在這一年,在張彤書記的培養和教育下,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立下了“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宏志。

張彤書記是我的入黨介紹人,更是革命的領路人。1966年,黨委派我到xq核基地參加核試驗的救護研究工作,臨行前,張書記告訴我了加強國防建設的偉大意義,要求注意保密,並親自帶我到商場購置行裝。每逢過年,張書記都邀請年輕醫生到她家裏做客,談工作,談發展,談更遠大的理想。我們沒有辜負她的培養,經過努力,xx醫院大面燒傷的救治水平已經達到國際領先地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燒傷科獲國家、衛生部和xx市各級科技獎勵40餘項;燒傷科1984年和1994年2次被評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1998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名醫生被評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爲醫生被評爲xx市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鑑於他們爲我國燒傷事業作出重大貢獻,XX年孫永華,張明良和沈祖堯被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授予終身成就獎。

現今張彤書記已是90歲高齡,但依然身體健康,思路清晰敏捷,和藹可親。XX年初,xx醫院的20多位老同志爲她祝賀90歲華誕,回憶了我們成長的歷程,暢談了建國65週年來祖國發展的新氣象。大家表示了,要爲實現中國夢繼續貢獻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