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精選2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3W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

在書店,無意間看到一本叫《青銅葵花》的書。於是,我懷着複雜的心情看完了這本書。從故事的開始到故事的結束,每一章都讓我心潮起伏!每一章都充滿愛的力量!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精選29篇)

這是一個鄉村男孩與城市女孩之間的故事。一個意外的機遇,讓兩個人成了兄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但女孩葵花12歲那年又被接回了城市。從此男孩青銅便遙望着葵花走的方向。直到有一天,這個不會說話的男孩喊出了女孩的名字。

青銅爲了讓葵花上學,把自己上學的機會給了葵花;爲了讓葵花不受別人的欺負,每天讓葵花坐在牛背上,自己牽着牛把葵花送到學校晚上接回家;爲了讓葵花有燈光寫作業,他一口氣做了十盞南瓜燈;爲了讓葵花看馬戲,他讓葵花坐在自己的肩膀上;爲了讓葵花報幕時更加美麗耀眼,他用嘴巴一刻也不停的吹了一條獨一無二的冰項鍊;爲了讓葵花回家時不怕路黑,他在河邊上等了好幾夜。

青銅爲葵花做的很多事,他與葵花之間已經產生了一種純潔的愛,這種愛需要兩個人來共同維持,共同感動着對方。青銅爲葵花做的很多事感動了大麥村的每一個人。而葵花爲青銅一家人也做了很多感人的事兒。

葵花爲了讓家裏省錢,沒有參加學校的拍照;爲了讓家裏人自豪,每次都把成績考到第一名;爲了不費家裏的燈油,受着同學的嘲笑在同學家裏寫作業;爲了賺錢給奶奶治病,獨自一人跑到江南撿銀杏賣錢;爲了讓哥哥學到知識,她想盡辦法教青銅寫字。

青銅的家人再苦再累也不願讓女孩兒受苦受累。他們爲了讓葵花能拍一張相,全家人一起編蘆花鞋賣錢;爸爸爲了讓葵花能在冬天住上房子,把能賣的都賣了,然後去租地割金茅草;媽媽爲了讓葵花過年能有新衣服穿,把自己出嫁時的衣服改了,然後讓葵花穿。奶奶爲了讓葵花穿上新棉襖,瞞着一家人去摘棉花,結果累倒了。

這就是愛的力量,一家人用愛的力量感動着每一個人。他們用心靈“編織”出了一條“愛的項鍊”!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是任何人都抵擋不住的!所以葵花的爸爸媽媽爲了讓葵花接受良好的教育,還是忍着內心的疼痛讓葵花到城裏讀書了。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

《小兵張嘎》讀書心得《小兵張嘎》這部紅書我看過幾遍了,張嘎的機智聰明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張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中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澱邊上的一個叫鬼不靈的村子裏,有個叫嘎子的小哥哥,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和奶奶相依爲命。他聰明頑皮又懂事。在鬼不靈村養傷的老鍾叔送給他一把木頭,他特別喜愛。一天,老鍾叔被捕,疼愛他的奶奶也被壞蛋打死了,張嘎懷恨在心,決心要爲老鍾叔和奶奶報仇。他一直渴望有一把屬於自己的真。在他的強烈要求下,區隊長允許他當了小八路。他很勇敢,第一次遇到“敵人”(其實是自己人),就用棗樹上的刺扎破那個人的自行車帶,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空手去奪那個人的;他爭強好勝,爲了拿到小胖墩的“柳條鞭”,用爬樹摔跤來賭輸贏,要輸的時候,竟然咬人,受到批評後不服氣,居然用草團堵住小胖墩兒家的煙囪,看到人家被煙嗆,他在房頂上樂得前仰後合,後來知道錯了,就誠心地去給老滿叔和小胖墩道歉。張嘎機智勇敢,受到大家的喜愛,在與鬼子交戰的緊急關頭,他把一掛鞭炮掛在狗尾巴上,引來了敵人的主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敵人消滅了。在慶祝鬼不靈一戰的勝利大會上,嘎子終於得到了一把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槍。從此,他也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人民小戰士。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3

在暑假裏,我在書的長河中遨遊着。書帶給我的快樂數不勝數,漸漸地我愛上了讀書……

昏黃的燈光依舊亮着,房間裏氤氳着書卷的淡淡馨香。幾隻飛蟲圍繞着燈光,對於它們來說,明亮的燈光就是它們的理想樂園,是它們最終的休憩地。爲了那片明亮,奮不顧生。而我寧願成爲一隻小小的飛蛾,爲了那份簡單的崇拜,飛向吸引我的某個光源,一切安寧。

從幻想的世界裏抽身出來,面前還是堆積如山的書本、參輔書,我常常在思考,何時才能從書海中抽離,讓呆滯的大腦得到片刻的休息。我明白爸爸媽媽在暑假裏,給我報補習班,但是讀書不是強制的,是自發的,是喜歡,所以愛讀書。

讀書不是爲了追名逐利,讀書是藝術。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枯燥煩悶時,讀書能使我心情愉悅;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我的心,讓我看清前路;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我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我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我堅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職場的腐朽,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我喜歡在一個晴朗的午後,端上一杯香茗,在縷縷輕霧中捧起一本書,品着茶香,嗅着書香,反覆咀嚼,品味着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陽光溫柔又鈍重地灑下,透過皮膚一絲絲進入血液。伴隨着書本里文字的起伏跌宕,我的心暖暖的,暖暖的。陽光把我的輪廓曬成金黃,混合着這慵懶的時光,釀成記憶。

與書爲伴,我徜徉在文字的樂園裏,翻看,也傾聽,傾聽文人墨客的淺吟,傾聽崇高靈魂的低唱。

我熄滅昏黃的燈光,在一片黑夜裏尋不到飛蟲的身影。在一團黑色的迷霧中,我看到自己蛻變成一隻小小的飛蛾,飛向那片明亮的書海……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4

暑假中,我讀了《哈佛家訓》和《做的班主任》,讓我收穫頗多,可以說既是一次心靈的洗滌,也是一次成長的過程。老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開卷有益,每一次閱讀的過程,就是一次個人內在的提升。

就說《哈佛家訓》吧,這本書讓我感受頗深,假期中我讀了不止一次,每次閱讀都會得到不同的心裏體會與心得。《哈佛家訓》讓我震撼,很少有一本書像它那樣,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將人生豐富的哲理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可以說""不同於衆多說教式的書籍,《哈佛家訓》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

對於每一位閱讀《哈佛家訓》的讀者來說,"你可以從這本書的任何一頁開始閱讀,你可以懷着任何一種心情開始閱讀,即使只用幾分鐘,你也能夠從中深獲教益。如果你希望過上成功快樂的生活--不僅是你自己,還有你的子女,我堅信,這本書會告訴你其中的奧祕。"

第一次將書拿到手中,信手翻到《幸運的煙火》,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場海難中,他是的倖存者,不幸的是,他被海水衝到了一個無人的小島。每天他除了祈禱就是四處張望,看是否有船經過,但是他總是失望,海上什麼也沒有。無奈中,他用海上的浮板造了一所小房子,用來遮風擋雨以及存放他僅有的一些物品。一天,他尋找食物歸來,發現小屋着火了,他所有的財產付之一炬。他悲痛欲絕,跪在地上大聲叫喚:“上帝呀,你爲啥這樣對待我!”

發泄過後,他便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第二天一早,他被嘈雜聲音驚醒,原來一條小船靠在小島旁來營救他,因爲小船上的人看到了煙火。是那場意外的大火救了他。

讀過故事,我久久不能平靜。是的,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其實希望常常在絕望中誕生——不管情況變得多麼糟糕,多麼絕望,我們一定要堅信一點,不管怎樣都不失去我們的信心,因爲希望往往會伴隨着絕望會出現,信心是我們大,最美麗的武器。就像人們說的:冬日來臨了,春天的腳步還遠嗎?

睿智的小故事讓我迫不及待的從頭讀起,雖然我沒有機會坐在哈佛神聖的教室中聆聽教誨,但是我可以通過閱讀書本來縮進和哈佛的距離。當我徹夜不眠、津津有味的讀完了這本書後,我心緒起浮澎湃,感慨萬千。這本書記載了很多關於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意志教育、成功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小故事,這些故事背後那一個個簡短的哈佛箴言,又讓人十分認同。這些小故事,有的情感噴薄讓人不禁落淚,有的智慧流淌敲擊心扉,有的勵志綿綿催人奮進,有的精彩紛呈改變心靈……這裏沒有枯燥的理論說教,只有生動的故事,只有榜樣的力量,書中的一個故事或是一句話都讓人受到啓迪,可以讓人從灰暗走向燦爛,從受挫走向進步,從失敗走向成功。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5

暑期捧讀了華老師的《我就是數學》,如同自己就坐在華老師的課堂裏,聽他上着與衆不同的數學課。這本書主要撰寫了許多篇華老師的教育隨筆,每篇教育故事中,華老師都在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還引用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這與華老師慎思、“懶讀”脫不了關係。

開書第一篇是《腦殼磕破後的笑聲》,不得不說華老師就是華老師,他竟然能將磕破的腦殼和一頂帽子合成一件難得的教具,由帽子各種各樣的功能過渡到中括號的功能上,與教學內容銜接的天衣無縫。我想,華老師磕破腦殼是無心的,但是他能把自己的這種尷尬巧妙地利用起來,能把突發的、不期而遇、不利的事件,轉化爲難得的、恰到好處的、有用的教學資源,確實難得的,這也正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所苦苦追尋的。

爲何華老師的數學課,有獨特的色彩和光亮,有豐富而深層的內涵?通過對本書的閱讀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以下兩點,第一,華老師是真正的熱愛閱讀,並且樂享其中。即使工作再忙他也會讀書,閱讀已經成爲他的一種生活習慣。他讀來了技巧、讀來了觀點、讀來了方法讀來了思想,更讀來了自己的進步。第二,華老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課堂,一遍又一遍問自己,這樣處理是不是會更恰當些?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有名的教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爲有名的教師”。華老師對於一盤沒下完的棋,一位女生的一句話都會讓他思考良久。更是在“有獎摸球”一課中,就因爲學生的一聲“坑人”,讓華老師作了三次的反思和再實踐。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實踐、反思、學習應當是不斷循環的,只有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中,我們的專業素養纔可以不斷的提升。

如果說,華老師精彩的課堂讓你流連,溫暖的故事讓你讚歎,真實的感悟讓你共鳴……或許,只是因爲——

他爲數學而來!他就是數學!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6

在暑假所讀的着作裏,發現很多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書中所講的每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那些不足。讀後我思緒萬千,同時,爲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要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第一個感受:愛學生

我曾經爲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迷茫過,也爲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泄氣過,還爲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並面對幾十個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不寫作業,後天家長說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漸漸地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當我通過閱讀名着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通過閱讀名着使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

第二個感受:教師的心胸要寬廣

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有很大的啓發,我帶着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第三個感受: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在書中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實,在我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類的學生。如:我任的八年級(1)班的凌闖同學,在學習上我用盡各種辦法,其效果不佳。很是懊惱,但是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爲班級爭的榮譽,卻讓我感受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他不是那麼討厭,相反,我每天看見他有一中親切感。這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同時也發現他的優點。他是我班最熱愛勞動的學生,學習上她沒有什麼造就,但她將來準會是個優秀的保潔員。如果教師和學校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因爲上課、掌握知識、分數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局部,只是許多領域的一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結構的發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於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或劣的判定。考試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試結果分數也並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爲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第四個感受:多讀書

我經常對家人說,當老師的我很忙,沒有時間幹家務活。對朋友說,當老師很累,沒有意思。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備課輔導、談話開會理論學習等等,連一分鐘空閒的時間都沒有。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通過讀書我的感受很多,要與現實的緊密聯繫,要有問題意識,憂患意識,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教師、稱職的教師、理性的教師、自由的教師教師職業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7

一看到楊秀清老師的書名《有溫度的數學》,我就想立刻讀讀這本書。一直以來,數學給人的感覺是理性的,1就是1,2就是2,不帶通融,有些冷冰冰的感覺。但是,實際呢?數學它是有溫度的,它是來源於我們生活並運用於我們生活的,怎麼能是冷冰冰的呢?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的溫度呢,楊老師分別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打造有溫度的數學:數學文本、數學課堂、數學教師和數學小主人。下面摘取印象深刻的部分與大家分享。

在有溫度的數學課堂這一部分裏,楊老師指出了理念與模式的矛盾。有些老師糾結於到底是要思想還是要模式。楊老師認爲:那就是既不要思想又不要模式,我們要努力創造適合於自己的東西,“穿着自己的鞋子走路才舒服”。

楊老師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模式,用自己的思想支持自己的教學模式,那麼自己的課堂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時間。適應纔是硬道理,否則搞不好就是東施效顰,鬧笑話。我覺得楊老師的這個觀點值得很多老師思考,當遇見矛盾,不知如何去走時,不如順着自己的本心走下去,無須糾結那麼多。

還有一個地方也值得說一說。楊老師認爲對話的最終目的是喚醒,只有喚醒學生的原有的數學思想與數學生活經驗,我們的課堂師生對話纔是真正意義的對話。是這樣地,只有做到當學生感受到了,他纔會參與,積極地參與,有效地參與。那麼,如何喚醒?我想喚醒的內容和方法也相當重要,需要我們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不斷積累、思考、總結,纔會讓學生覺得溫暖,感受數學的溫度。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8

有幸拜讀安德烈·焦爾當《學習的本質》,初次閱讀便如獲至寶,一口氣看了數小時,停不下來。作者根據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將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怎麼學習?爲什麼學習?第二部分、關於學習的新研究;第三部分、學習和文化機構的轉變。這三個部分相互滲透又彼此獨立,使讀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首先,作者強調了“學習者”這一概念,並強調了“學習是學習者在學習”這一理念。通常作爲教師而言,我們認爲要想學生好好學習,就應該先好好教課,甚至理解爲只有好好教課,學生才能好好學習。然而,這一點是不準確的,因爲我們忽略的學習這一主觀行爲的執行者——學習者,只有學習者個人才能學習,別人不能取而代之。而作爲大家共識的一點——教和學之間並無直接關係,也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觀點。

學生不可能完全吸收老師所教授的所有東西,換句話說,即教不是學。而當教學如果僅僅被當作一種簡單的知識傳遞時,它便不能引發學習,甚至還會妨礙學習。一系列關於學習的錯誤想法限制、束縛了教學實踐和文化實踐,它們使人們走上了歪路,甚至教師自身也未能避免,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和“告訴”混爲一談。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學生脫節的問題,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把他認爲過難的知識砍掉,把能夠證明他所要傳達的信息的論據收集起來,從而完成意義的煉製。爲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在無意中讓學習者失去了學習中有教學意義的方面之一。此外,隨傳遞模式的嚴格執行使學習者逐漸失去了批判思維,而批判思維是學習的動力,而且這種模式還會扼殺想象力、創造力和適應能力。學習者最後會變得滿足於被動接受,不再對任何事負責。

因此,對學習者的先有概念的考慮必須稱爲一切教育計劃的出發點。

其次,本書在介紹了要學習的重要性後,又進而提出應該怎樣學。三種傳統主流思想認爲:第一種是把學習描述爲一種簡單、機械的記錄,知識的獲取通過一個隨時待命的、空白的、始終專注的大腦來進行,學習被看做知識傳遞的直接結果;第二種是建立在訓練的基礎上,進而形成一種原則——學習者在這一傳統下所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形成條件反射;第三種是所謂的“建構”教學法。它從個體自發的需求和“天然”的興趣出發,提倡思想的自由表達、應變、自主發現和探索。個體不再滿足於接受原始信息,要對其進行研究和選擇。

從此,“傳統”教育進入了一條始終沒有改變過的軌道,只要是學習者的感官處於接收狀態,他就可以學習。教師的職責被定位爲儘可能清晰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講述。如果學習者理解不了,那就是他不用心甚至是他“懶惰”的表現。因此,所謂的接受者不僅沒有學到東西,而且感到灰心喪氣,和知識背道而馳在歐洲和美國進行的所有評估都證實了這一點。又一個過去存在且現在仍在繼續的錯誤,是認爲學習者思維結構的運件和磁帶是一樣的。然而學習者永遠不可能記住刺激物本身,被記錄的刺激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思想。學習者對於自己要做什麼有自己的想法,在他聽到的話裏,他只會記住對他而言有意義的東西。

再者,本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部分——學校和文化機構的轉變,未來的教師職業應該是怎樣的?怎樣的教育方法纔是最適合的?顯然,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於散播知識,我們已經看到授遞模式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必須創造教學情境,促進對質和意義獲取。但是,正如之前所說,學習者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進行學習,沒有人能替另一個人完成學習,只有學習者自己才能賦予學習以意義。不過如果沒有他者的參與,學習者也無法學習,即使自學者也是如此。人們必須藉助他者——或是因爲他者——才能學習,有時則是爲了反對他者而學習。這裏的他者是各式各樣的:可能是偶然遇到的一個人,一個不經意間啓發了你的陌生人;或者是一個專業人士,給學習者創造了一整套促進其學習的機制。在上述情景中,教師都可以有一席之位。

在我們對學習的認識中,教師的職業性質改變了。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掌握者,根據事先計劃好的進度傳授知識的某些方面,而是變成了知識和學生之間的“中間人”,但這並不意味着教師的作用被貶低了。相反,“中間人”促進、豐富、創造者學習的條件。知識從來不是即使獲得的,它是長期的文化煉製的產物,人們爲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最棘手的任務是要成爲學習的啓動者,教師要通過自己提出的問題、做出的反應或是提議的活動,引起學生的好奇和驚訝。老師講了多少話不重要,他的傾聽和在場激勵、促進着學生的表達,他的干預幫助學生髮現錯誤和侷限。因此教師是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操控着,他不應該只顧着把學生引向自己的教學計劃、闡釋或教學進程,而是必須尊重學生的自由,然他們找到自己的道路和自主權。教師扮演着喚醒者的角色,不應等待學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後再促進他們學習。教師可以確保提問、煉製、參與和意識覺醒的時間。他是可以確保一個共學習者與環境、教育情境互動的空間,促進交流與對質。

最後,我們要考慮的是一種整合教育。學習應該成爲不同媒介整合的場所。它應該優先在學習過程的上游發揮作用。在整合教育中,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者維持他的學習動機,讓他的計劃更加成熟。在知識煉製過程中,教師團隊可以提供工具和組織性概念以聚合各類信息。各類媒介可使信息的獲取更加便利,教師可以從中汲取材料用於教學,擺脫重複性任務,學生可以從中找到更豐富的材料。在學習的後續階段,學校也可以發揮作用,它可以變成學生進行摸索的地方——學生可以在這裏犯錯,這裏沒有社會風險,因爲人們安排了各種條件用以促進學習,這對摸索至關重要。

學校甚至可以成爲研究有益於社會的問題或者解釋公民問題的場所。學校仍然是人們爲人生做準備的場所,今天的“做好準備”意味着不再害怕改變,甚至是對改變有所預期。當今世界,變化已成爲一種常態,學校尤其應該是一個人們發現、探討世界變化的地方,學生可以自己想象各種解決途徑。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9

《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描述了主人公魯濱遜漂流海島,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沒有食物,沒有房子,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條,不是被野獸吃掉,就是被野人所嚼……

但是,慢慢的,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不再整天唉聲嘆氣了,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了自己的生活,他建起了房子;做了小桌子、小匣子;用從船上找到的槍來捕捉了山羊;在房子周圍種了小麥、稻子;魯濱遜還獲得了一隻小狗和一隻鸚鵡,做他的夥伴……就這樣,魯濱遜用自己智慧的腦子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王國。

魯濱遜不僅是一個智慧,勤勞的人,他更是一位有堅強毅力的人。他曾經說過:“我的脾氣是要決定做一件事,不成功絕不放手”因爲他沒有助手,缺乏做事經驗,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力量,很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板都要四十幾天。並且,他做的許多東西都不成樣子,但他從來都沒有灰心過,而是總結失敗的經驗又從新開始做。

魯濱遜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他欣慰的回報。最後,他變得非常“富有”:有小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使用,還有植物園、牧場、兩處“豪華”小屋,並且還有了一個忠誠的奴隸----星期五。這些都是魯濱遜不知花了多少力氣,克服了多少困難才得來的!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認真的讀完最後一個字時,我的心被震撼了,一個個問號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0

在學校的“青年教師大比武”的活動後,學校給我們每個青年教師發了一本書。在這個假期,終於靜下心細細地拜讀了王曉春《給青年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那真摯、樸實無華的文字所蘊含的如涓涓細流般的教育理念,讓我受益匪淺。其中,對於我們這些新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對我啓發很大,讀後的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態度。要讓自己變得光明一些,試問如果一位教師每天給人一種陰雲密佈的感覺,對誰都不笑,都是特別嚴肅的感覺的話,我想別人一定會對你敬而遠之。同樣的,如果一位老師一直對他的學生非常嚴肅,一直都是以訓導爲主,那麼這位老師一定與他的學生有着非常遙遠的距離,他的學生一定對老師不會非常親近。所以,我們一定要用一顆愛心去面對我們的學生,學會欣賞學生,善於挖掘學生的優點,並且適時誇獎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纔會有動力,而且我們還要適當的寬容我們的學生,畢竟孩子還小,難免會犯些錯誤,如果有些錯誤無傷大雅的話,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寬容他們,給他們一些機會,可能他們會因此而敦促自己,從而取得一些進步。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同樣需要擁有責任心、上進心,認真努力地對待工作。剛剛開始工作,首先要學會備課。要想備好課,首先我們要熟讀課標,還要吃透教材與教參,摸清重難點,根據自己班裏的學情並且按照學校的要求寫好我們的教案,同時也可向老教師請教批改我們的教案。上課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突出教學重難點,還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做一些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到知識,還要注意不要總是提問成績好的學生,還要提問一些學困生,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剛剛上任,肯定缺乏一些經驗,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幹工作,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作爲一名新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雖然我們都是大學畢業,但是讀過的教育理論專業書籍寥寥無幾,所以我們要加強教育理論素養,必須要不斷學習,多讀專業書籍,並且做好筆記,多多聽老教師的課,吸收經驗,並且還要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增強我們的見識,並且吸取經驗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做好總結。

《給青年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的確教給我們很多方法,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路上會有很多荊棘,我們只能向前走,至於如何克服道路上的困難,需要我們自己努力嘗試,自己尋找一些合適的方法。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1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成千上萬座村落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路遙爲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人的一生就像這本書一樣,不在於結局如何而在於過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該象主人公孫少平那樣對生活從來不低頭,不斷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運的道路上走出一種讓所有人都爲之嘆服的人生之路。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現今的社會是一個喧囂浮躁,充滿引誘力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也都懷揣着夢想追求着自己的快樂生活,而快樂與否往往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人應該活得樂觀,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要用更廣闊的眼界去審視我們周圍的世界,這樣才能不至於將自己囚於一個狹小的範圍,人生纔是更加充實的。這樣對人生才能更有獨特的理解,也才能豁出自己的個性來。也許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會遇到許多瑣碎的事,不公平的事,可是隻要我們學會適應,學會改變,學會選擇與放棄,學會善待自己,那麼我們就會從中體會到快樂,所謂日升日落,愁也一天,樂也一天,爲何不歡歡喜喜地去面對每一天呢!希望我對《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能讓大家以一種愉快地心情去面對今後的生活,即使有苦難來臨,我們也要支撐起自己弱小的雙臂去迎接,即使跌倒了,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後悔,畢竟這就是人生,畢竟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我們都在期盼一個美好的明天。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2

《稻草人》這本書是葉聖陶創作的。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稻草人》那篇。文章寫了稻草人看到漁婦帶着一個小孩,她們住在船上,冬天沒有被子蓋,沒有乾淨的水喝,沒有足夠的食物。稻草人看了很心疼,他想:如果我能動,我會把自己變成一條被子給她們蓋;如果我能動,我會給她們煮粥;如果我能動,我會給她們乾淨的水喝……這一幕幕的場景一直感動着我。原來稻草人也有愛心。我們人人都要學習稻草人,懷有一顆愛心,愛身邊的人。

《稻草人》這本書裏還寫了一篇讓人深受啓迪的文章——《瞎子和聾子》。有一個瞎子和一個聾子,他們都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瞎子想看見光亮,不要聽到聲音;聾子呢,卻想聽聲音,不見光亮。他們倆下了決心,把殘疾對調一下。他們找了老人、醫生、老和尚,都沒法把他們的殘疾對調過來。之後,遇到一位騎風車的老人,老人滿足了他們的願望。可對調後他們倆覺得生活還不如原來的好,他們又後悔了。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別人擁有的,放在自己身上並不一定舒服,別人擁有的不一定就比自己的要好,不要只羨慕他人的生活。

文中那個稻草人很善良、富有同情心,當它看到老婦人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稻子又大又飽滿,可是一隻小飛蛾破壞了老婦人好不容易種的稻子時,它着急地拼命扇扇子,可是老婦人卻沒有發覺;當它看到那個漁婦爲了捉到魚做明天的粥而硬下心不管渴極了的病孩子,捉到的魚向他求助而自己無能爲力時,它難過的一邊嘆氣一邊哭;當它聽到一個要被別人賣掉的女人要尋死,去找自己已死去的孩子而跳下河去時,稻草人禁不住暈倒了。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3

讀到《有溫度的數學》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產生了幾點疑惑:難道還有冰冷的數學?我們平時在教學時,數學有沒有溫度呢?學生感受到的數學到底是冰冷的還是有溫度的呢?帶着這些疑問,我翻開書的目錄,作者楊老師從四個方面談起了有溫度的數學。看了之後深有感觸,原來都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四個方面了,結果感覺到既陌生又疏遠。

一、陌生的教科書

我從未考慮過數學教材中的例題還會有問題(這裏的問題不是知識點上的錯誤,而是結構和安排上的問題),總是在想例題是編者經過精挑細選得到的,都是精華,而楊老師針對我們教材中出現的不合理的地方,說出了自己的觀點,講出了自己的想法,並通過其他教學大師的說法、查閱相關資料來證明和驗證自己的想法。印象最深的就是對書本插圖(數對)以及經線和緯線的說明,在上課教學時,我曾經也提問過相同的想法,就是小亮左邊同學用數對錶示。這個左邊到底是觀察者的左邊還是小亮本人的左邊。我是想到了這個問題,但一直也沒有大膽的提出來,對楊老師的批判精神感到佩服。

結合我們現有的教材,我們的教材是否可以在低年級多一點圖畫、多一點遊戲以及多一點歌謠性質的文本;而到了我們高年級是否可以多一點生活化、多一點人性化以及多一點動漫,從而激發學生更大程度的興趣愛好。

二、陌生的課堂

課堂是我們在熟悉不過的,我們天天都要與之打交道,但我們的課堂真的有溫度嗎?真的是學生喜歡的課堂嗎?數學的公式、性質、符號,給孩子們的感覺是冷峻的、嚴肅的,如果數學課堂在給孩子們這樣的感覺,學生就會厭煩,從而不想學習數學。楊老師提出了當今數學課堂中的矛盾,其中圈養和放養的矛盾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我也陷入了沉思中。就如現如今的生活一樣,雞蛋要吃土雞蛋;母雞要吃散養的老母雞,感覺散養的都要比圈養的好。這裏,楊老師也指出了我國的教育方式與西方的教育方式的比較。但這裏我想說明一下,就是我國的人口太多,如果像西方國家那樣十幾個人一個班,我們國家不知道又要多出多少所學校,多少位老師,這裏財政支出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雖然圈養有礙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但是目前爲止,這是符合我國的實際國情的。

三、陌生的自己

我們瞭解自己嗎?我們知道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老師嗎?很多時候我們確實存在着許多矛盾,這些矛盾制約着我們的發展,正如楊老師說的主體與主導的矛盾。教師是引導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們纔是教育的主體,需要我們教師有藝術的去引導。歡迎的老師也是我看的最認真的地方,自己想成爲楊老師說的或者說學生眼中的幽默的老師、抒情的老師、廢話少的老師、技藝精的老師、講故事和變花樣的老師,在這其中我都想做到,但最想的是抒情的老師,和孩子們談談心,聊聊天,暢想未來,抒發感情,讓孩子們從心底裏去喜歡數學,自己去鑽研,去實踐。

四、陌生的學生

你瞭解你的學生嗎?他們心裏天天在想什麼你知道嗎?他們想成爲什麼樣的你瞭解嗎?現在的孩子都想好,只不過表現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曾幾何時,我記得有位學生就是爲了吸引我的注意力而在課堂上故意搗亂。楊老師提出了培養各類的數學小主人,其中我最喜歡是善於反思的學生。每個人每件事,我們很多時候都需要反思,有了反思我們的認識境界就會上一個層次,從而讓下次或者下下次不會再犯錯。學生也是這樣,一道題錯了不要緊,反思之後分析原因,下次不錯就是錯題的價值;一件事做錯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思之後分析利弊,下次遇到能夠冷靜處理就是收穫。

讀了楊老師的《有溫度的數學》讓我對於我們的教材、課堂、教師和學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讓我感覺到它們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我要不斷的研讀思考學習,把它們由陌生變熟悉。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4

暑假到了,我們可以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在放鬆的同時,有一個良好的作息時間纔是最重要的。讀幾本好書,我想這一定是首選。

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也許會認爲,書裏盡是寫打打殺殺的,爲了城池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而戰鬥。其實不然,如果細細品味,也可以品出另一番味道。

大家都知道曹操,都知道小說中的曹操是一個壞人,但是在歷,他是一個有着雄心壯志,愛惜人才,才華橫溢,卻又不失計謀的人物。曾經有一個人,他得罪過曹操。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曹操,曹操也看到了他,於是曹操想要邀請他到府上一聚。他的心中忐忑不安,唯恐曹操要找他算賬,心中的不安與害怕讓他選擇了逃跑。其實曹操並沒有想過要他的命,只是看在他是個人才,想要他爲自己所用。曹操可以甘心得罪過自己的人在手下做事,可見其心胸,及他多麼重視人才。

還有一件事也同樣可以證明曹操的珍惜人才:在一次戰役中曹操捉住了關羽,並要求關羽爲自己所用。但是,關羽的忠心耿耿是出了名的,他絕對不會出賣劉備,無論曹操怎樣規勸,關於始終不肯,曹操卻放了關羽。曹操是不會殺一個人才的。

《三國演義》詮釋的是忠義、雄心,還有許多關於這類的故事。

我想無論是哪本書只要細細品味,一定會有另一番味道。也許很多人都不喜歡名著,因爲有些名著都太枯燥乏味了,其實並沒有必要去特意的讀一些自己不喜歡而又看不懂的書。也許看到最後,啊~~總算一口氣看完了,但是最後,看了一些什麼呢?可能你會說出個大概,但你並不知道其中的精髓。因此這樣讀書是沒有效果的。

我在暑假中讀書時,即使要看名著,也會看個大概,並將其中最感興趣的或最重要的細看,這樣才能記得牢。

其實讀課外書,最重要的是選中讀的對象,按照自己的讀書興趣,又能學到自己想要學的知識,而且記得牢,不是兩全其美嗎?

在暑假的讀書計劃中我學到了很多,希望在學習上能夠再接再厲!~~~~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5

暑假裏,學校向我們推薦了王老師著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一書,很快我就被這本書吸引。這本書不是純理論的書籍,而是一個個真實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熱門的教育案例。給我以深深的啓迪,也給我指明瞭工作的方向。

教師有一個通病,我們總以爲愛可以解決一切,有了愛學生就會聽話,有了愛學生的成績就會提高,而我們身邊也不乏一些感人的故事、經驗介紹,讓我們這些年輕教師看到愛的力量,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因爲愛而越位,因爲愛反而讓孩子受到了傷害。我也常把“愛”和“教育”等同起來,認爲有了愛,就有了教育,就有了一切,只要對學生付出愛,就會有“回報”。王老師的書讓我明白,愛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光有愛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教育智慧,愛≠專業水平。

王老師的觀點新穎,他認爲:“愛能解決很多問題,但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正像科學能解決很多問題,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一樣。”我們教師所應該擁有,而且必須擁有的不光是愛,更重要的是要有王老師所說的專業水平。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僅教育好學生,而且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成爲一個深入學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化的“研究者”。老師的愛心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的專業能力,就如同醫生要能對症下藥。老師的真心如果沒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則真心換回來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

閱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使我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與動力,在閱讀的同時自己也享受着良好的教育。讓我明白了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的成功!同時也勉勵自己朝着那個方向努力。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6

世上的浪漫,莫過於某種童年的記憶;記憶中最結實的存在,就是那叫故鄉的地方。甚至那些記憶,未免做作,可卻隨着歲月的老化,它反而越發的醒目和年嫩。——閻連科

“我們小時候……”

起先,我並不對姥姥的小時候感興趣,覺得他們那年代是枯燥的,什麼都沒有,只是打仗、革命;父母會經常通過他們小時候有多麼貧困,上學有多麼的不容易,來教育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他們對我們的希望。或許在這個年紀的我太過自大,自以爲是,便對這些美好的過去不以爲然,甚至有些排斥;或許也正因如此纔會讓我對以前的生活有所牴觸。可讀完《我們小時候——從田湖出發去找李白》後,我對他們的童年時代有了前所未有的興趣,甚至會幻想着自己穿越到過去,看到姥姥的童年,看到爸媽的童年,看到爺爺奶奶的童年。

打開這本書,如同翻看一張張珍貴的童年照片。老照片雖已泛黃,或者折了角,但每一張照片講述一個故事,折射一個時代。此書是著名作家閻連科回憶自己童年和家鄉的作品,50多歲的他,在20__年完成了整本書的創作。他沒有美化自己的童年,也沒有渲染貧困,而是從童年記憶中汲取養分,把童年時的心靈感受訴諸筆端。全書語言質樸,但不乏各種優美的語句,讓我不禁放聲朗讀。透過自己的聲音感受作者童年最真實、最純美的內心。作者生長於田湖,而書中也正是以孩子的眼光寫了在田湖發生的種.種記憶故事——“__”中的往事,與小夥伴見娜的離別,自己離家出走去尋找李白的冒險,回家看到家鄉變化的感觸……當自己在高聲誦讀時,這些畫面總會在我眼前不斷浮現,同時伴着一種靈氣——跟着比自己年長的哥哥姐姐們去革命的稚氣,與夥伴見娜感情的懵懂,尋找李白時的年輕,重回故鄉的成熟……

讀完全書,回想作者的童年,對比自己的童年,越發認爲現在的生活是多麼乏味。如今我們使用數碼相機、iPad、智能手機等,不假思索地拍下每一處風景,每一個瞬間,每一個表情,每一個角落,每一道佳餚,然後輕輕一點,毫無感情地再把它們刪除,扔進垃圾檔。我們的記憶在泛濫,在掉價。其實,精湛的文本勝過圖片,因爲你可以知道照片背後的故事。因此我便找到了姥姥讓她更加具體地講述她的童年。

“我們小時候……還不像你們現在有這麼多好玩的玩具,更多的是自然的東西,我們從大自然中尋找自己的樂趣……”這次我聽得十分認真。聽完姥姥的講述,再回看整本書,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自己童年生活、家鄉親人的懷念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在課本中我也讀到過很多大作家的往事回憶——朱自清父親的背影,魯迅童年的夥伴閏土,冰心的那盞小橘燈……這些雖引起了我想對過去有所瞭解的衝動,卻是一瞬間的。等到學了這篇課文,這份本就僅有的一絲衝動也慢慢消退。或許是因爲更深的瞭解讓它失去了初讀的韻味,或許文中的描述讓我感到有些遙遠,或許還有別的理由。此書卻不然,它不僅吸引着我走近它,朗讀它,感悟它,更催促着我去臨其境,去穿越,去享受,夢迴童年。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7

盛夏的夜晚,寧靜而又愜意,我擺脫了白天的煩忙和嘈雜,泡上一杯綠茶,拿上《一生用來做教師》,端坐在書桌前,靜靜地品讀,感受20位當代教育名家的故事,震撼於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和付出。從他們的身上,我領略到了他們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視野開闊教育、用行動改變教育的理念,同時,也看到他們的努力給當下教育的影響和力量。

該書是由朱寅年、曾國華編著的,選取了20位當代教育名家的故事。這20位名家中,有備受我們關注的斯霞、霍懋徵、於漪、錢夢龍、李吉林、魏書生、吳非、李鎮西和孫維剛等一線老師,也有知長如楊福家、楊瑞清和俞敏洪,更有進行教育改革和實驗的教育名家,如劉道玉、呂型偉、李希貴、葉瀾和朱永新等。該書對每位名家都用五個部分進行介紹。一、名家的事蹟介紹。通過名家的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名家的執着、奉獻的精神,和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可以啓迪我們的心靈;二、名家小故事。通過一個個獨特的小故事,再現名家的高風亮節,讓我們看到教育家的爲人處世之道;三、名家文選。選取名家們自己的文章,讓我們看到他們工作中的點滴,告訴我們他們成功的祕訣。四、名家語錄。選取每位名家最經典的教育名言。五、名家簡介。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各位名家的人生履歷。

整本書,我在閱讀裏,始終被一種濃濃的愛包圍着。一種對學生的愛。比如霍懋徵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是這種理念,霍老師從教60年從未丟下一個孩子;葉瀾老師對教師的“十二問”,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她對於學生的關愛。葉老師尊重學生、研究學生。她常說“不研究學生,教師就會變成留聲機。”;還有李鎮西老師提出的“我們的教育不能以傷害學生的心靈爲代價。剝奪學生的尊嚴,這不是真正的教育。”;李希貴老師的“學校是應爲學生而存在的,沒有了學生就不需要學校,更不需要教師和校長”……等等,無不體現教師對於學生的愛。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被稱爲“國小教育界的梅蘭芳”的斯霞老師,她提出教師要有“童心母愛”並一直踐行着。就1964年她被戴上“修正主義黑樣板”“反動學術”等政治帽子,被拉去揪鬥,甚至連上講臺教學的權利也被剝奪了,她仍將自己的母愛撒向每一位孩子——爲家庭貧困的近視兒童配眼鏡,送摔傷了的孩子去醫院治療……她爲了孩子,辭去了一切職務,只願做一名國小教師,年近70歲還仍堅持上課。可以說斯霞老師的一生都在踐行愛的教育。教師的“愛”不同於溺愛,不同於寵愛,是一種用心地愛,他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能力,懂得道理,做一個明理的人,還要和學生打成一片,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這對於今天的我,這很教育意義的。當了十幾年的教師,剛畢業時,意氣奮發,立志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可漸漸地發現自己在改變,對成績好的同學是“如沐春光”,對成績差的就是“冷如冰窖”。即使同樣一件事情,責罰起來,成績好的和差的就不一樣。今天從這些名家身上,我懂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如果我的課上得好,就不會有差生;如果我能把愛真正撒向每一位學生,孩子就不會差。“親其師,信其教”。同時,我也懂得了堅持,堅持用自己的一生去愛護每一個孩子。

還有一種就是對教師職業的愛。比如充滿傳奇色彩的孫維剛老師工作40年,帶出來許多北大、清華的學生;十二年與癌症抗爭,九死一生,但他始終堅持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工作,這是何等的偉大。這背後一定是強烈的愛崗敬業精神在支撐着他。從教60年的霍懋徵老師說“我愛我的學生,學生們也愛我。每個孩子,我都認真去教,沒有對不起任何一個。如果說有什麼遺憾,就是我教了一輩子國小生,還沒教夠。”這深深體現了霍老師對職業的熱愛和無限的眷念。我要向這些名家學習,甘受清貧,不計得失,努力工作,認真備好每節課,上好每節課,爲祖國的教育事業增添綿薄之力。

人生的不幸是“幹着一個事業,卻不愛這個事業。”我要做位幸福的教師,做一位具有“童心母愛”的國小教師,做一位公正的教師。在教育這片沃土上,守住平常心,守住心靈的一方淨土,淡泊寧靜,且行且快樂!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8

恬靜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灑落在屋內的鋼琴上。鋼琴前靜靜地坐着一個人,他閉上雙眼,身體隨着手指在琴鍵上的舞動微微傾側。隨着手指撫過,跳躍的音階組成了一首美妙的曲子——《月光》。

彈奏的人便是貝多芬。他在一生中經歷了許多磨難。他的童年十分艱苦,一開始,人生對於他來說就像是一場悲慘而殘忍的鬥爭。17歲的他,早早的當上一家之主,負責教育他的兩個兄弟……儘管,貝多芬的童年生活如此悲慘,但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着一種溫柔而淒涼的回憶。1796年不幸又降臨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耳朵日夜作響,像蝗蟲侵犯着莊稼地,他的內臟也受劇烈的痛楚折磨。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聽覺也越來越差。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他仍能創作出輕鬆歡快的歌曲,讓人無不敬佩。

1801年,他愛上了朱麗埃塔·圭恰迪尼,《月光》便是他在愛情中創造出來送給朱麗埃塔·圭恰迪尼的曲子。

然而,對於他而言,幸福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或許是上天的不公,在幸福光芒將他包圍不久就消失的`無影無蹤。36歲那年,他找到了幸福,在40歲那年,幸福卻重新將他遺棄,就像從天堂被死神重重的摔在了冰冷的地獄。1813年他獲得了獎項與榮譽在此後的兩年他獲得了無數的大獎,這段時間是他最光榮的年月。

可又有誰得知,接踵而來的卻是他最悲慘的時期,痛苦包圍着他。隨後那份小小的快樂也算是一種慰藉吧。

貝多芬是寬容的,原諒了那個侄子;貝多芬是不幸的,耳鳴的打擊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麼殘酷;而貝多芬又是幸運的,畢竟他曾今擁有過那份幸福。最後的幾年,他的作品中時而是嬉笑怒罵,時而又是戰勝些許痛苦背後動人的微笑。

在第三次手術過後,在等待第四次手術的時候,在大風雨裏,大風雪裏,一聲響雷中,他嚥了最後一口氣。在那場大雨中,他丟下了他的曲子,留給了世人無限的遺憾。最後,一個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依稀記得,那個夜晚,那個皎潔月光下,那架鋼琴前,那個彈奏《月光》的背影。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19

《藍色通天塔》中最引我矚目的或許是結尾的那場恐龍大戰了,在這樣一個領地意識極強但不會使用工具的恐龍國度,面對一羣手持武器殺氣騰騰的恐龍無疑送死,但這場戰爭卻因一個謊言而扭轉乾坤,可見在戰爭這盤生死棋中謊言的重要性。

這個謊言實質上是一個戰略性欺騙計劃,當我看到這段時,不免有些興奮,因爲現代化的戰爭模式已經很難再看到這種軍事性戰略欺騙了。像美國對伊拉克、阿富汗所發動的戰爭,都是以優勢兵力,精良裝備來恃強凌弱,這樣的戰爭是毫無懸念的。假如把這比喻成一場足球賽,那就像一流球隊打三流球隊,結果不言而喻。如果如此戰爭,歷史早就不是如今的模樣了。

人類最後一次成功的戰略欺騙恐怕得追溯到二戰了。盟軍當時破譯了德軍的恩尼格瑪(Enigma)密碼,得知了德軍的機密,於是釀下一個驚天大騙局:法國諾曼底登陸。爲了保證登陸成功,盟軍在登陸前故意泄露出要在加萊登陸的假情報;蘇聯方面又佯攻挪威、瑞典,使德軍急調法國的四個師去抵抗;盟軍又在加萊附近建造大量逼真的假坦克、假飛機;甚至拋下兩具攜帶諾曼底登陸真實文件的上校屍體,德軍卻認爲盟軍又在玩西西里登陸的把戲,從而更確定了盟軍從加萊登陸……這一切的一切騙得德國兵力分散,六神無主,雖然風險極大,但好在德軍這條大魚在如此撲朔迷離的騙局下,上鉤了。於是,盟軍用此欺騙在歐洲開闢了新戰場,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

說起二戰時的戰略欺騙,不得不說偷襲珍珠港。日軍在此之前,爲了麻痹美軍,先派高官前往美國,假意同美國和好,美國上下一片歡騰。誰知這時,大批日艦已經出動,美國政府卻毫無察覺。直到那個陽光明媚的上午,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被密密麻麻的日本飛機覆蓋,俯衝,投彈,俯衝,投彈……肆無忌憚地狂轟濫炸,重創美國海軍,使美國海上力量一時陷入窘境。可以說,提出此計劃的日本指揮官,不僅要有過人的膽量,更要有氣吞宇宙的卓識謀略。這次宏偉的欺騙偷襲讓日本可謂收穫頗豐,在逼迫美國參戰的同時,又在太平洋海戰初期一直佔據着主動權。

由這些戰例再回到本質上來——戰爭——戰爭是什麼?克勞塞維茨在他的《戰爭論》一書中寫道,“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謀求利益的繼續”。他是一個國家外交上的最後一道防線,但一旦打起仗來,單靠蠻幹是不行的。於是戰略就應運而生了,戰略欺騙也成爲了以弱勝強的關鍵因素。夜襲,火燒,迂迴,包抄,誘敵……都是不按常規出牌,出其不意而擊之,用欺騙性戰略使敵人猝不及防,從而一招致勝。戰爭是殘酷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任何“人文主義”、“仁義之道”帶到戰爭中來,結果必是災難性的。既然政治家選擇了此路,就要以勝爲目的,堅定不移,甚至用欺騙性戰略“不擇手段”地走下去,之後再施“仁政”。

既然欺騙不可避免,與其躲閃,不如直面。不能在高科技時代就喪失了欺騙的戰略意識。當然,地球上的人類是一家人,人們不喜歡戰火紛飛,那就應該聯起手來,在或許真的面對恐龍世界中一樣遠強於我們的時候,就一起用“欺騙”的智慧抵禦外敵,共建和平。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過,“戰爭中真理是如此寶貴,我們要用謊言來保衛”,是啊,戰爭無情,欺騙無情,但人心有情,足矣。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0

這個暑假,我讀了很多書,比如《傻狗溫迪克》、《冒險小王子》1至8集、《三國演義》、《精靈女生》等等,其中,《冒險小王子》的1至8集,對我啓迪很大。

這套書主要講了生活在大方塊的包小龍,在9歲時被黃金龍選成第2代精靈師,來到了納尤古的齊格威學校——一個精靈和精靈師生活的地方。包小龍很同情弱小,爲了不讓一隻很可憐的小精靈麪條繼續流浪,寧願不要校長的七級知星小精靈,選擇了低級的麪條。後來,他與於萌萌、湯諾,一起突破重重難關∶爲了阻止烈火之鷹的重生,冒着被開除的危險,拔掉了火炬臺的閥門。爲了挽救湯諾的小精靈米霜,不顧生命危險,拿到了幸運的兔子腳。爲了不讓小米再繼續改變未來,他和麪條等人打敗了惡魔足球隊……他們三個人,團結一致,目標專一,所以,最終,讓自己的小精靈變強了,也可以對付更強大的壞人了。

包小龍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種動物———螞蟻。

螞蟻遇到食物時,總是叫同伴一起來幫忙,他們把食物切碎,或者一起擡到背上,然後,一起七手八腳的擡到洞裏。準備飽餐一頓。

螞蟻和包小龍他們一樣,都會團結一致,共同度過難關。

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團結一致,對嗎?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1

暑假裏,我讀了《新時期怎樣做好班主任》給了我極大的感觸,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作爲高年段的國小班主任,我承擔着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承擔着升學的壓力,這讓我很累,但同時也讓我很快樂,而《新時期怎樣做好班主任》更是在喚醒我,滋潤我,牽引着我前進。

一、觀念更新,給予思想的指引

新時期賦予班主任更新的概念,更廣的空間,更高的要求。新時期下,班主任不僅僅是協調師生之間的關係,更是溝通學校、社會與家庭教育之間的橋樑,是協調學校各種教育因素的紐帶。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分數與品質的範疇,啓迪心靈,開發智慧,激勵創造,平等待人等等,都是我們班主任要及時更新的新時期教育理念。書中有一句話特別讓我震撼:“因材施教,是讓小草成爲勃勃生機的小草,喬木成爲茁壯成長的喬木,金子成爲金光閃閃的金子。”一直以來,我認爲“因材施教”是如同在奔跑途中,面對進程不同的學生,努力採用不同的方法,致力讓他們一起站在終點。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一直想讓“小草”變成“喬木”,想讓“喬木”變成“金子”。這不亞於揠苗助長的做法使得我工作勞累而煩心,更重要的是無效。讀了《新時期怎樣做好班主任》,我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陳舊的教育觀、人才觀,不僅使自己在工作中勞累而又無效,更是傷害了一棵又一棵本質不同的“幼苗”。因爲這樣落後的觀念,使得以往的自己和學生“兩敗俱傷”。《新時期怎樣做好班主任》中《當前班主任素養存在的主要問題》、《新時期對班主任素養的要求》等文章詳細地闡釋了新時期下班主任的要更新的理念,給了我一個全新有效的前進方向和指針,使我的工作鎖定了明確的目的地。在《新時期怎樣做好班主任》理念的指引下,我的班主任工作得以揚帆遠航,纔有資格做一名“播種者”!

二、策略有效,寄予行爲的指導

我們的教育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包,或賞心悅目,或回味無窮,或動人心魄,或刻骨銘心,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養審美情趣,可啓迪人生智慧,可豐富文化底蘊。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一種蘊藏着精神的無限和生命的無量的教學。學生倘徉其間、浸潤其中,汲取精神的滋養,享受生命的愉悅。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在這些教育中“遊刃有餘”呢?《新時期怎樣做好班主任》傳遞了了豐富的經驗法寶,展示了敦厚的經驗積。其中的《新時期提煉班主任素養的有效策略》、《優秀班主任應具備的素質》等真實的案例,詳細地介紹了開展“值日班長制”、“每月之星”的評比,如何開展有效的日常管理等等寶貴的經驗,讓我清晰地感受到班主任工作不僅是一份責任、一份職責,更是一門藝術、一種技巧。在我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唯有不斷加強自己的教學修養,盤活自己的教育技巧,才能確保在不同的土質、不同環境中播種成功,做一名成功的“播種者”。

三、用“心”導航,詮釋教育的真諦

教育的領域中,愛是永恆的主題曲,愛是不變的主旋律。只有愛的播種者,纔是真正的教育者。“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們該怎樣來澆灌出充滿精神滋養的“花朵”,我們用什麼來喚醒“花朵”來享受生命的愉悅,怎樣把理想播種在“花朵”的心中?《新時期怎樣做好班主任》》用“心”來詮釋。是的,愛的教育需要教師用自己的心去薰染,以情悟情,將心契心,用愛去打開一扇扇心靈之門。是啊,正視我們的教師生涯,有人用“兩點一線”來形容,永遠是家校之間的來來去去,不同於其他職業工作隨着下班而結束。如果沒有用心,沒有熱情,沒有夢想,日復一日的生活很容易陷入單調,猶如鬧鐘停止搖擺,失去生活的意義,又怎麼能夠將我們的教育進行到底呢?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會用“心”來設計自己的工作,用“心”來演繹自己的教學,用“心”來實施自己的藍圖。我們需要心中有愛,心存熱情,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撞擊成功,才能賦予教育的意義!正如《新時期怎樣做好班主任》中的一篇文章《新時期怎樣當好班主任》所說:對待自己的事業要有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要有敬心、鑽心、進心、恆心;對待學生要有愛心、嚴心、耐心、細心。在《班主任的‘五心’素養》也提到:責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寬容心是給後進生的一劑良藥;公平心能得到全班同學的愛;愛心是班主任走進學生的法寶;細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

如書所言,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愛裝扮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用愛築就孩子們的成功,用愛使他們的童年充滿七彩陽光,用愛讓他們的生活呈現五彩斑斕。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2

前段時間讀了李希貴老師的《做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收穫頗多,最近在讀鄭傑老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書,讓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其中有兩點讓我感悟很深,一是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書中說,一個享受現世幸福的人,就要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這樣你纔會發自內心地愛孩子,並因爲愛而滿心歡喜。不是缺乏美好的事物,也許缺乏的只是我們的心境和胸懷。

確實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有時候可能會因爲學生的表現不好,成績不好而對這個學生的評價不太好,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只是看到了事情的其中一面,而沒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沒有發現那些“美好的事物”。我們應該敞開胸懷去看我們的學生,接納我們學生的一切,畢竟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他自己獨特的一面,優秀的一面,我們應該敏感地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加以“利用”,使其更好的適用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應該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敞開胸懷,讓我們置身於一個充滿美好事物的世界中。

二是要繼續學習。書中說,學習可能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使學生親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最終,因爲學習,你擁有你的工作,你將學習與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實現了。能勝任你現在的工作,是你繼續學習的重要的理由。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普通人都明白要一直學習的重要性,更何況是我們教師,曾經在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這句話就是讓我們繼續學習的解釋。在信息高速發達,社會快速進步的今天,這句話更加適用。

如果老師沒有足夠豐富的經驗,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學生。教師經過長時間的專業學習,應該說,都已經把自己的一桶水裝滿了,裝滿了這桶水並不表示萬事大吉,新時期的教師更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隨時“添水”、“換水”,不要使自己的一桶水成爲“陳年老水”。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迅速的今天,老師僅僅滿足於原有的一桶“陳年老水”,不及時的對自己的一桶水更換更有營養價值的“優質礦泉水”和“活水”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努力繼續學習,更好地勝任我們現有的工作。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人的精神財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從這本書中,一名普通教師的我,讀出了很多人生哲理,教育智慧,也讓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這本書,作爲教師,你是快樂的,作爲你的學生,他們的生命也會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爲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3

長達兩個月的假期中,百無聊賴的我想起了以爲對我有着重要意義的好友推薦的一本書,於是我開始用閱讀來充實自己。就是這本《每個心願,都會實現》則令我感受頗深。

《每個心願,都會實現》通過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展現了一個個不同類型人羣他們有着不同的心願。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中心思想正如題目所說“每個心願,都會實現”。

是的,每個心願,都會實現。對此,我別有一番體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願,或大或小。無論是或生日吹蠟燭前,還是流星降落時,懂得浪漫的人也都會默默許下自己的心願。

而我也不例外,尤其是正處於年少輕狂的時期,總是有幻想稱霸天下的“中二病”,或者能接受萬衆矚目的虛榮心。

然而人生之路充滿了坎坷和荊棘,挫折會從四面八方席捲而來。

正是那一次,我學會了如何面對失敗,面對自己的夢想與現實。

當時,我正在上國小五年級。那個悶熱的下午我永遠也忘不了。記得那天是發數學試卷的日子,也是我刻苦銘心的日子。

原本滿心歡喜的我正憧憬着自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可是這美夢還是被那無情的分數所打破,全部化爲泡影。

十一歲,正是所有青少年天真好玩的年紀,所有好學生心高氣傲的年紀,所有調皮學生無所畏懼的年紀。

當試卷發下來時,那鮮紅的分數無情的嘲笑着我,我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暗無天日,烏雲密佈。這個世界不會再好了。

萬念俱空是什麼感覺?

心跳停止是什麼感覺?

夢想破滅是什麼感覺?

我那是就是什麼感覺。

終於下雨了。那無情的雨滴澆滅了我所有的想象,那冰涼的雨絲敲打着我的心,讓我難以平靜。

在這之前,我的心願就是能取得好成績,力爭班級上游。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當一盆冷水嘩嘩的潑在我的身上時,一顆充滿信心的熾熱的心就此變得暗淡無光。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從沒有受過打擊的我意志消沉、情緒低迷,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中無法自拔。結果只有一個: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漸漸地,老師不再看重我,父母也對我的成績失去了信心,甚至還遭到了一些同學的嘲笑。

難道我的成績就永遠這麼差了嗎?

就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我最好的朋友對我說了一句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每個心願,都會實現。”

衆人對我的態度刺激到了我,而這句話的力量則激勵着我。

終於,我意識到心願實現的前提是可行,於是,我又許下了另一個心願:時時刻刻在進步。

而現實和心願的溝壑就是付出的努力。堅持與奮鬥才能使自己到達心願的彼岸。爲了一雪前恥,我憤然拿起了書本,從基礎開始複習,又開始啃起了習題。

一天.

二天.

三天.

······

終於,在我不懈努力下,我的成績又提高了。

而我,也離心願越來越近了。

仍是那位好友告訴我“那天我告訴你的‘每個心願,都會實現’出自一本書,它的名字就是《每個心願,都會實現》,這本書的核心也是這句話,閱讀完這本書,你會有很大的收穫。

也許,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們可以把握自己。

記得曾經看過一句話:有時候。你對人生的所有規劃都抵不過命運一次不懷好意的安排。

但是,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就會發現別樣的精彩。只要有心願,心就不會迷茫。

因爲每個心願,都會實現。

《每個心願,都會實現》的確使我受益匪淺,我相信,它也會使我受益終生,因爲它帶給我很大的影響,讓我對人生有了全新的認識與體會。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4

假期裏,我看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着的《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書中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我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在愛中受到教育。《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而教師給學生的愛更是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師愛是一種依戀的心情,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

愛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愛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愛,那他就是一個可悲的人,他並不真正明白愛。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學習那種愛呢。我認爲這本書雖然講的是情感教育,卻洋溢着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閱讀時好似把我帶入了廣闊的社會中去,它真是讓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每個故事都講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誼和寧肯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愛可以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世上有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書,那便是愛。是呀,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享受愛。“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讀完了《愛的教育》後給我的第一感觸,就是——愛。《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爲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這多可悲呀!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自從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其中,有一位大姐姐寫的溫馨的愛——《牽手》,更讓我明白了愛的偉大。愛是和生活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這故事讓我非常感動。

大姐姐從小就牽着她媽媽的手。有一次,同學看到了笑她,於是她就問媽媽:“媽媽,你爲什老牽着我的手呢?”媽媽回答道:“以前你外婆老是牽着我的手,可是,現在你的外婆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又牽誰的手呢?”看了這個故事,我很感動,因爲我知道,長大是一步步放手的過程,但在放手之前,必須學會牽手。我想到了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每成長一步都離不開媽媽的辛勞。對呀!世上的一切都會變,只有親情、母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它永遠都是那麼永恆、純真。

愛是一種我們摸不到的東西,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只要我們用心感受,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它來的是那麼靜悄悄,一會兒就來到了整個世界,愛它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尋找,用心感受,它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作品,它用愛心爲孩子創造了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我們大家一看。更讓我欣喜的是:這本書在我們的童年中,起到了指導作用,從《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我找到了教育。

也許有人會問:“是不是隻要需要愛,愛就會來到?”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們在擁有愛的同時,一定要去創造愛,讓需要愛的人得到愛,讓整個世界充滿愛。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吧!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5

今年暑假,我擠時間讀完了《做傳遞正能量的教師》這本書,寫了一些讀書筆記,並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認真反思,感觸頗深。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篇章是:《爲人師表是永遠的正能量》,《做個能力高超的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激發學生自身的正能量》。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我的心得體會。

一、爲人師表,做學生的榜樣,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注重細節。所謂“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時時事事做好學生的行爲榜樣。對於學生的行爲習慣、紀律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如果只是單純講大道理,提要求,學生都懂,那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那麼他的板書也應字跡工整,美觀大方;讓學生注意教室內外衛生,那麼老師只需一個小動作“彎腰撿起字紙扔進垃圾桶”,就會使學生看在眼裏,並主動撿起身邊垃圾。再比如,做班主任時,要求學生早進班,不遲到,我就將自己的表調快5分鐘,不論早操早讀上課,都提前進班,而且無論颳風下雨。學生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也大都能早到班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久天長,學生們自覺形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做一名快樂的教師,讓學生“樂學”。作爲一名教師,應當對生活、工作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並用“自信和樂觀”去感染你的學生。教師這份工作,幹了幾年十幾年後,會覺得枯燥乏味,彷彿苦行僧的生活。每天,除了教、改、批、輔外,還要和學生談心,和家長溝通,學校還安排了開會學習等等許多工作,而且大家還面臨考試成績評比的壓力。久而久之,失去了對教學工作的熱情。而我認爲,凡事如果我們多從正面去考慮,多從好處去想,那麼你將變得陽光樂觀。比如,有的老師認爲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狀態不好容易瞌睡,所以去上課前自己情緒也不好。那麼,爲什麼不這樣想:學生中午吃飽了,也午休過了,精神狀態也應很好,我應該想法調動起學習積極性。比如讓學生課前唱歌,喊口號,還可以男女同學拉歌,學生的笑容出來了,精神狀態自然好了。我的數學課上連排時,如果學的內容難度較大,綜合性強,學完後需要轉入下一個問題時,學生會有些疲憊,我就穿插進一個腦筋急轉彎,或數學趣事等,讓學生再次活躍起來。在考試過程中,當面臨考試難題時,我還教給學生們要用“阿Q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這道題我一下子想不出來,估計有好多同學也不會做,但我要沉着冷靜,我就能想出來。”有的同學一看到鄰座的同學翻卷子了,就覺得別人比他做得快了,就會慌張,我告訴他要這樣想:“他寫得快,不一定比我認真,他馬虎,我細心,我沉住氣,我認真審題,我準確率高,爭取做一道對一道”。這樣逐步增強學生自信心。有自信心了,學生就有了快樂,就會愛上你的課堂。所謂“好學之不如樂學之”。

三、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魏書生老師曾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他們的內心有真善美,有假惡醜,有懶散拖拉,也有勤奮惜時。我們作爲老師,要幫助他們發現那些自強自信、熱情上進的部分,幫助學生把內心世界治理得更文明。每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有的學生活躍調皮,但思考問題腦子靈活,那麼應引導他多動腦思考新題,上課發言慢半拍,不搶老師的話;有的學生基礎弱,但和同學關係很好,對老師也很有禮貌,應引導他多參與班級管理,並在學習上多向同學、老師求助;有的同學文化課不太好,但音體美方面很活躍,應鼓勵他多參與學校班級課外活動,發揮才能。

總之,教育就是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正能量。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做好傳遞正能量的使者。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6

讀了十幾處的書,漸漸地對讀書有了一點切身的體會。書是浩瀚的大海,我們是大海上的一葉小舟。儘管我終日在大海的懷抱中遨遊,卻讀不完大海的博大、深沉……

“讀書如交友”,我想。生活中,我們很容易交上朋友,但真正算得上知己的都甚少,真可謂神交之友難求啊!難怪人們會感嘆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讀書卻不一樣,

記得有句話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是啊,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忠實的朋友。尤其是那些影響你的人生,影響你的未來的書,更是值得你尊敬、值得你愛戴的知己諍友。說起書,我一定會想起大學者錢鍾書先生,他坐書城,手不釋卷,直至朱墨爛然,方譙周獨笑。我想鍾書先生一定是鍾情於讀書,才成爲如今知名的大學者吧。“讀書如吃飯”,想。吃飯是人能生存的根本保證。人不吃飯,就會餓死,這是衆所周知的。人不讀書,同樣如此。世上懂得吃喝的大有人在,但真正能解得讀書三味的人並不多。最近我又想起一句話,頗受啓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揣摩此句,其中就暗示着讀書是能使人的心靈寧靜舒暢,陶冶性情的。這與宋代大文豪黃庭堅所說的“三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有異曲同工之妙。

“讀書如吃藥”,我想。人在生病的時候須吃藥,因爲藥可以

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但是,有一種病是世上任何靈丹妙藥也治不好的,那不是癌症,那是——愚蠢。也許人們常說的“蠢人沒藥醫”就是這個道理吧。其實要治好它,用不上什麼世界名醫,用不上什麼靈丹妙藥,你只要服上一劑心靈之藥——書,你的病自然就會痊癒。古人說讀書可以醫愚就是這個道理。想當年魯訊先生棄醫從文,不就是想醫治“麻木不仁”、“愚昧無知”的國民的劣根性嗎?說讀書如吃藥,讀書可醫愚,可這藥是不可以亂吃的,否則只會加重病情,越醫越愚。

“讀書如享受”,我想。一般人認爲享受就是吃喝玩樂,從不把讀書看成是一種享受。其實當我們每次拿起書,靜靜地品味書中人生百態時,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體會到生之喜悅。曾聽說有這麼一段話:“活着並非只是維持一口氣,而是要行動;善加利用我們所有的器官、感覺、機能,這些都是爲了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活得年歲最長的人不一定能享受最豐富的人生。不懂得享受人,即使壽比南山,其實出生時即已等於死。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即使英年早逝,卻還起碼真正活過幾年。”我想,既然要利用們所有的器官,那麼讀書也可算是手、腦、並用的一項活動了,從中我們也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停下手邊的事,翻開手中的書,看看書中的世界是多麼的美麗,享受着書帶給你的生命的感覺吧。“讀書如登山”,我想。兒時不知天高地厚,讀了幾本書就自

稱“國小者”,後來讀到更好的書才自覺羞愧,後來閱讀量漸漸擴大,又有“一覽衆山小”的體會。這是我很希望體會的感覺,可每次自以爲是“一覽衆山小”,其實是“自認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由此也深深地感受到知識的無止境,體會到“一山還有一山高”的真諦所在。

以上只是我對讀書的點滴體會。讀書如什麼,還有待衆進一步的認識。書如大海,真正要求得其中奧妙的需要自己去探索,去感悟。

空氣中飄蕩着一首旋律,是大地之歌,我敢確定……歌頌着地老天荒,永恆不渝。只有在摯友的心中,我才得以重新認識,而這位摯友,恰是一本能與我相伴終生的好書。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7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叫《天才少年維克多》的一本書,維克多他十分努力的學習,自信使他變成了名揚天下的天才。

這本書講了一個叫維克多的人,是一個早產兒,說話晚,吐字也不清楚,六歲時被認爲知識能力低下,爸爸媽媽在爲他加油打氣,讓他成爲有自信的孩子,可是他在學校裏得到了大家“重點照顧對象”他糾正出模型的缺陷,同學全當沒聽見,還說他是傻子,維克多還被學校勸退綴學雖然經歷了不少的排擠和嘲弄,但是自信心的他最終成爲了世界智商俱樂部的主席。

這本書讓我瞭解了自信是強大的,李嘉誠曾經說過:“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正應對了這句古話,有一次爬山,我在中途就已經不行了,正想回去,爸爸卻嚴厲地對我說:“困難都不能對抗,你還有沒有自信啊?”這句話在我心中激盪,於是我用盡最後一口氣,爬上了山頂,雖然很累,但是看到山中的景色,我不由的想:如果剛剛在中途半途而廢,我就會和這良陳美金失之交臂,真是不和算啊,看來我以後做事要有自信,因爲苦在前頭,甜在後頭嗎!

讀了《天才少年維克多》,讓我瞭解到,自信是強大的!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8

在學校的組織的讀書漂流的活動中,我讀了一本美國幽默作家馬克·吐溫的一本作品——《百萬英鎊》故事的精彩深深地吸引了我。

故事講述了窮小子亨利身無分文,兩個富有的兄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並以他在三十天內憑這張鈔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賭。結果亨利不僅活了下去,並且利用這張百元英鎊發了一筆財,還找到了一位漂亮的女朋友。

讀這篇文章時,我幾次差點笑出了眼淚。馬克·吐溫用他諷刺幽默的筆,解釋了人性的弱點勾畫了人們在金錢面前種種醜態。最初看到衣衫襤褸,窮酸落魄的亨利身邊的人都對他不屑一顧。

當發現他有錢是又表現出了點頭哈腰,巴結奉承的狀態,深刻地諷刺了那些金錢至上的小人物。回想現實生活,這樣的現象仍然存在以貌取人。金錢第一的事仍有發生。例如:兩個小偷偷到了一輛“寶馬汽車”開到小區門口,保安看也沒看就放行了。小偷笑着說:“你爲什麼不檢查?開寶馬的就一定是好人嗎?”說完揚長而去。

《百萬英鎊》諷刺了金錢在資本主義社會呼風喚雨的作用,揭示了一個需要人們探討的問題,值得大家讀一讀。

暑假讀書心得,告訴您原來暑假還能這麼過! 篇29

又是一年暑假。在這雪花飄飄的一天又一天裏,我細細地翻閱了四大名著。這經典的古代名著讓我深深陶醉,從中流出那歷經百年也不腐朽的濃墨古香,時時縈繞在我的心頭。

《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這些經典的古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在我大腦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諸葛孔明的才智多謀,林黛玉的溫柔掛斷,魯智深的粗獷剛強。這一個又一個鮮明耀眼的人物,不時跳動在我的眼前,啓迪我的心靈,讓我受益無窮。也許有人認爲這四本讀物過於咬文嚼字,一個個古文令人眼花繚亂,但只要用心去閱覽,一個個經典的故事,令人賞心悅目。

以前讀書只是粗略地看一看,書中的重點,書中的精髓根本察覺不到。現在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就讀出了書中的思想,讀出了書中作者給予我們的暗示。與作者同一種心態,同一種思想去看待一件事,好似在與書本做着交流,不亦樂乎!平時與朋友聊天,會話不投機,雙方都很尷尬。而書是傾聽者,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導師。

記得在秋天,我曾把一片樹葉夾在了《紅樓夢》這本書中,暑假裏翻閱時看到了那片葉子,竟然依舊是綠的。不知是它離不開這本墨香純厚的書,還是貪夢地讀了《紅樓夢》,吸吮了書本的精華,擁抱了屬於春天的綠色,或許是書和它交了朋友,它正用豐滿的綠色與書交談。今天,我也想做那片葉子,永遠受着書的薰陶,永遠讀着永青的書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