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9W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讀完這本杜甫傳才知道杜甫和我通過以前學習瞭解的他並不完全相同,在我的認識裏,杜甫似乎沒有年輕過,永遠都是四五十歲甚至更大,爲生活發愁,爲國家命運發愁,爲百姓發愁。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他也是年輕過的,也曾滿懷壯志,意氣風發。但仕途的的不得志,生活的艱難,國家的動盪使他的詩歌內容風格發生了巨大改變,成爲了那個我的認識中沒有年輕過的詩人。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8篇)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這是杜甫《贈李白》中的詩句,此時的他和李白同樣有着豪放、熱烈、向上的精神。

杜甫始終希望能夠出世做官,在長安時,他廣泛結交名流,擴大自己的名聲,奔走於權貴之門,還經常向達官顯貴們投贈詩稿,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援引,爲了獲得一官半職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去討好奉承達官貴人,此時的他絲毫看不出有成爲那個憂國憂民的詩聖的.潛質,如果他得到了官職會怎麼樣呢,也許歷史上會出現一位平庸的官員和詩人。如果他在向皇帝敬獻三大賦後得皇帝賞識而平步青雲,成爲寵臣,住在華麗的庭院,衣食無憂,也許他的詩作就只有《天狗賦》《雕賦》這些阿諛奉承,粉飾太平的詩了吧。而反映人民疾苦的詩也就不會出現了。那個無時無刻不在爲人民着想,無時無刻不在爲人民擔憂的人就會消失,也許正是他的不得志,窮困潦倒成就了他。

安史之亂的開始,也標誌着杜甫流亡生活的開始。他自己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看到國家滿目瘡痍,百姓民不聊生,官吏兇殘可憎,他的詩歌內容產生巨大變化。他同人民一起感受着失去國土家園的痛苦。他積極號召人們奮力進行征戰,以保衛國家民族的安全。他寫詩悼念爲國捐軀的士兵。他同情人民,大力揭露濱役給社會造成的黑暗景象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組詩六首。

在寫三吏這組詩,杜甫的心情十分複雜。對於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他堅決擁護。百姓爲支持這場戰爭作出了慘重犧牲,他又極爲同情。正是因爲杜甫是一個愛國又憂民的詩人他纔會有矛盾複雜的心情。

接近晚年的杜甫在孤苦伶仃,窮困潦倒,甚至自己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仍想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仍爲“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而哀嘆“天地終無情”,仍爲“積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肝”。一個自身難保、未老先衰的人卻總是關懷着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將自己完全融入到百姓之中。

從這本杜甫傳中可以看出杜甫爲國家憂愁,爲人民憂愁,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他一開始考慮的是自己的仕途,甚至不惜爲此阿諛奉承,但即便如此他依舊沒能如自己所願的成爲一名官員。可也是因爲這樣他纔有更多的機會和百姓接觸,瞭解老百姓的疾苦,從而寫下那些憂國憂民的詩篇。可以說杜甫是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在苦難中他的善良、忠誠、關懷天下的心態被激發出來,他的眼界開闊起來,不再是隻盯着自己的仕途,他渴望國家統一,他同情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百姓,他痛恨不管百姓死活的統治者,他用詩歌來記錄當時的實情,表達自己的感情。

我認爲不能說是苦難成就了杜甫,而是他在苦難中成長起來。因爲只有內心善良的人在看到國家破碎,人民流離失所時纔會去關心,去爲他們吶喊,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當看到人民生活悽慘時只會保持冷漠,更何況杜甫當時自己的生活也很艱難。

杜甫在自身狀況十分糟糕時依舊不忘國家人民,是因爲他將關懷國家人民作爲自己的責任,他認爲那是他理應做的事,早期他希望做官是爲了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後來他的詩是另一種方式的心繫天下。不論成功與失敗,始終抱着早年立下的志向,用生命去做最值得的事,我想這就是杜甫的詩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馮至的《杜甫傳》一書,是在準備開課時偶然尋得。開課的課題是杜甫的《石壕吏》,詩中的杜甫猶豫、徘徊,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記錄下了石壕村中發生的抓壯丁一事。不瞭解杜甫的一生,何以讀懂“三吏”中的這一首,又何以走進杜甫的情感深處呢?於是,這本《杜甫傳》便成了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講到杜甫,總要同時想起李白。李杜二位大詩人之間的區別,《滄浪詩話》中已一言以蔽之——“子美不能爲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爲子美之沉鬱”。從我的`主觀角度看來:於人,更認同青蓮的飄逸豪放,於詩,則更欣賞少陵的沉鬱頓挫。

“沉鬱頓挫”這四字評語,正是杜甫一生的艱難苦恨在詩句上的投影。從外部環境來看,杜甫生不逢時,中國正從歷史的最高潮滑向低谷。但國家不幸詩人幸,亂世中的顛沛流離,讓杜甫吃盡了苦頭,卻給中國文學史獻出一位詩聖。

然而從更深層次可以看到,杜甫的人生悲劇和藝術成就來自於文人生存的依附性與詩人思想的獨立性之間的互相擠壓。這不僅是杜甫,也是中國古代大多數文人苦苦掙扎的根源。

長安十年,杜甫是矛盾的,既羨慕自由,又渴望官職。在唐代政治日漸走下坡路,人民不斷被剝削的時候,杜甫開始關注民生。安史之亂讓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的被迫流亡讓他擁有了接觸民衆的機會。然而,等他又回到皇帝身邊時,他的詩變得“充滿了初唐以來應制詩、奉和詩一向慣用的詞藻,缺乏充實的內容”。

但事實上,杜甫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後來杜甫被派到華州,他才“從一個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詩人的崗位上”。從此,他開始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揭露朝廷的缺陷。不過,杜甫終究是“封建社會裏一個愛人民、愛祖國的詩人”,人民因爲國家連綿不斷的兵役而痛苦不堪,但爲了保衛國家卻不得不這樣,杜甫此時的矛盾已經不是關於個人,而是對於國家對於人民的無限憂慮。《石壕吏》正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杜甫傳》的作者馮至既是一位詩人,同時又是一位研究德語文學的學者。因此,從《杜甫傳》中,不難從字裏行間看出作者的深情和嚴謹。全書篇幅不長,就十幾萬字,卻是高度濃縮,決不摻水。

國家不幸詩家幸。杜甫幸好沒有做上大官,沒有做久官,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雄壯的詩篇。這從他秉持的理想來說也算是得其所哉吧?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非常佩服唐僧四人,因爲他們具有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四人在取經的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到了真經,趕回了大

唐僧四人在去西天取經路上遭遇了許多妖魔鬼怪的追殺,例如:三打白骨精,首先白骨精變成了一個送飯的女子,想靠近唐僧,只可惜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看破了,孫悟空一棒打得白骨精變成了屍體,白骨精卻化成一道仙氣溜了,唐僧卻在那責怪孫悟空隨意殺人,唐僧便念起了金箍咒來教訓孫悟空。然後白骨精又變成了一個老太婆,孫悟空又看破了,二話不說又一棍把白骨精打成了屍體,可惜白骨精又跑掉了。唐僧並不知道,一怒之下讓孫悟空不要跟隨唐僧,在孫悟空的一些哀求之下又饒了孫悟空一次。最後白骨精便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老頭來糊弄唐僧,孫悟空又一棒把白骨精打成了屍體。這次孫悟空真的被趕出來了,他無奈回到了花果山。結果唐僧被大妖怪抓走了,孫悟空想盡了辦法把唐僧救了出來。

《西遊記》告訴我們,不要被表面的假象給迷惑了。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爲了以後,爲了將來,爲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手指》一文,反覆讀來,耐人尋味,啓的匪淺。小小五指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突然變得高大而光彩奪目。小小五指雖然形象各異,胖瘦高矮不同,但他們卻不分強弱,互相尊重,互相支援,他們只是默默的‘耕耘’,無私奉獻,卻從不誇耀自己和索取什麼。他們是一個團結戰鬥的集體,無論粗活細活髒活累活或大事小事,都能高質量地完成。手指的精神,向我們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這一永不變的真理。

春節前,在我國南方發生了特大雪災,其程度之嚴重,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是歷罕見的。

我還想起了以前參加拔河比賽時,由於幾個同學觀點不一致,比賽開始了,前一個同學賣力的拉着,可是後面的同學一個往左拉,一個往右拉,不能形成合力,結果輸了。這一事例也從反面告訴了我們不團結必然會失敗的道理。人羣的全體同人指的全體一樣,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一切困難,辦好一切事,我們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學習手指們的精神,激勵自己健康成長,不斷進步!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大家知道,恐龍是一種早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的一種生物。一提到恐龍,我不由得想起了暑假裏讀過的一本書——《查理九世黑霧侏羅紀》。這本書是一個關於冒險小隊的故事,主要講了那個冒險小隊在潛水時無意捲入一個奇怪地方的事情。

冒險小隊名叫“DODO冒險隊”,隊裏有四個人和一條狗,一個叫墨多多,一個叫扶幽,一個叫胡鯊,還有一個堯婷婷。對了,還有那隻會說話的狗,叫查理九世(不過大家都叫它查理)。他們被捲進去以後,發現那裏沒有太陽,沒有月亮,人更是沒有一個。突然一隻霸王龍大吼着跑了出來,大家逃到了一個山洞裏去,在那裏救了一隻受傷的小齒龍,小齒龍爲了答謝他們,帶他們找到了出口,可是又遇到了異特龍,這時小龍站了出來,異特龍就像逃兵一樣跑走了。這時大家心中非常困惑:這到底是那裏,爲什麼會有恐龍?爲什麼異特龍會聽小龍的話?最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些瘋狂的科學家乾的,他們提取了恐龍的基因造出了恐龍,而且還試圖研究出高智商恐龍。終於有一隻叫塔娜的恐龍被科學家改造成功了,但沒多久它突然死亡了,科學家們徹底絕望了,於是他們要毀滅恐龍島。就在他們毀滅小島的時候,科學家們突然發現塔娜的兒子凱撒竟造出了恐龍帝國並君臨天下。於是科學家們決定在觀察觀察。最後他們發現凱撒和它的弟弟蘇格拉底似乎具備了比它們母親還高的思考能力,它們可能會帶動所有恐龍進行反抗,屆時就會像電影侏羅紀公園一樣失控。於是他們提前撤離恐龍島,並啓動了火山爆發,到時候所有東西都會消失。在恐龍島毀滅之前蘇格拉底讓其它恐龍把冒險小隊帶回現實世界。脫險後,大家抱成一團哭了起來,因爲他們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朋友—蘇格拉底。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人類屬於地球,但地球並不只屬於人類,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的主宰,除了人類還有許許多多的生物生活在地球上。每當我看到新聞上說有人亂屠殺動物時,我就會想起蘇格拉底,他時刻提醒我,不要傷害動物。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7

近日,我仔細閱讀了《新世紀新師德》(20__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那精湛的論斷、縝密的推理、獨到的見解和與時俱進的視野,讓人愛不釋手,我用了三天的時間終於讀完,讓人受益匪淺。在下認爲這確實是一本好書,爲教育行政部門、特別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師提供了審視師德、評價師德和強化師德的參考,也讓我對於自己所從事的教師崗位所需要的師德規範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

時下,教育主管部門一年一度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旨在端正師風,強化師德,言外之意就是師德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世人也對當前的師德提出了種種質疑。師德規範的高低決定着教育效益的根本問題,要加強師德建設,不僅僅是靠社會輿論和教育活動,而更主要的是教師要依法治教,師德規範的內容和評價機制要能夠與時俱進。

一、審視師德規範需要與時俱進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早已由計劃經濟走上了市場經濟的快車道,知識經濟的也初見端倪。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式,如果我們再用過去那種傳統的師德規範去審視和看待今天的師德狀況,未免過時已久。正所謂“時已世移,變法宜矣”。

正如《新世紀新師德》上說的一樣:“衡量一個社會的教師道德水準,不是看這個社會所倡導的教師道德規範體系,而是看真實的教師教育行爲。如果社會所倡導的教師道德規範不被教師認可、採納,或者說現實的教師行爲與道德規範的要求不一致,那麼,一方面我們要反思教師的道德素質,通過教育的方式使其提高素質;另一方面我們要反思教師道德規範的合理性,使道德規範更適合真實的教師生活。”在以往的教師道德規範中,我們過於重視了前者而忽視了後者,從而使教師道德建設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審視我們過去所期望和要求的師德,很多方面都還沒有與時俱進。

一是苛求教師清貧。在人們的心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是生命不止、吐絲不盡的“春蠶”;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而人們要求教師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甚至有人期望,如果當了教師,就應該獻身於教育事業,就應該捨己爲人,就因該是一個以苦爲樂的“道德人”。在這種“獻身”觀念的支配下,教師的真實生活受到了忽視,教師的個人需求受到了排斥,從而出現了選擇了教師就意味着選擇了清貧的事實。因而,教師這個“高尚”的職業不僅沒有給教師帶來相應的社會地位,相反他們卻因從教而貧窮。

在這種“獻身”觀念的支配下,當有教師難耐貧窮或爲生活所迫而另謀生路時,當有教師在工作之餘開闢了第二職業時,人們便不約而同的驚呼:教師敬業精神不足,師德嚴重滑坡了!人們只看到有教師另謀生計,卻沒有弄清楚教師爲什麼要這樣做。教師的投入與受益不成比例,在教師存在生存危機的情況下,教師還能夠安心從事教學工作嗎?不能看到這一點,仍然要求教師敬業奉獻、捨己爲人,這種師德規範能夠說是人道的嗎?是以人爲本的嗎?是符合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的規律和要求的嗎?

二是排斥教師的自身利益。“道德和利益不是對立的,同樣,教師的道德不能排斥教師的利益”。我們不能說一個人一進入教師這個職業就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怪物”。教師作爲一種職業,因而具備職業的一般特性,教師在工作時必然要考慮投入與受益的最大化問題。教師這個職業同其他職業一樣,不僅滿足了社會需要,而且也應該滿足這一職業的勞動者安身立命的需要,否則,這個職業不可能長期存在。教師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有人的現實需要與追求,有人的現實幸福與痛苦。我們談論教師的幸福不能止於“桃李滿天下”的精神幸福,那種認爲教師的幸福只能存在於精神上的而非物質的幸福是自欺欺人的,只能讓教師在困頓的現實生活中尋求到一點點心理安慰。教師精神上的愉悅不能代替教師在生活窘迫的痛苦,因而真正的教師道德規範不應該讓教師去犧牲物質利益而去忍受痛苦,教師道德規範不應該是對教師的剝削,而應該是教師生活的保障。

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人們從事的生產、產品交換的直接目的就是滿足個人需要、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人們不再把追求個人利益看成是不道德的事,教師的個人利益意識也覺醒了,他們開始自覺的反思並有意識的反抗以“奉獻”和“犧牲”爲指導思想的傳統的道德規範。這種意識與反抗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而不能看作是違背了教師的道德規範。

教師不應該與清貧同日而語,排斥教師利益的道德是一種反自然的道德。我們限制或者是反對教師追求個人利益是一種與現實市場經濟規律相違背的。假如我們用市場經濟的規律和關於對個人利益保護的法律來重新審視我們目前的師德狀況,也許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糟糕,我們對教師的期望也會不再是違背教師的利益,違背以人爲本的思想。

例如,我們有人目前極力反對教師進行有償家教,並且將教師有沒有從事過有償家教作爲晉升、晉級、評優、表模的必要條件,實行一票否決。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教師利用休息時間,在學生及其家長自願的前提下進行一點有償家教難道真的像有關人士說的那樣是洪水猛獸嗎?

我的兒子上八年級時,學校安排了臨時聘請的一個代課教師帶他們的英語課,由於業務不精,加上沒有教學經驗,兒子連同他們整個班的學生英語成績滑坡嚴重。眼看就要上九年級了,我非常擔心兒子的英語成績。正當我和兒子無助的時候,聽說一個英語教師利用暑假時間在給他的外甥和侄女補習英語知識,我聽說時他已經補習了20天了,兒子也要求參加補習,我找到這個老師,他欣然同意了,後來他生病了,本來只能堅持10天,但是爲了我兒子,他堅持了15天。通過這個暑假15天的補習,我兒子的英語成績終於趕上來了,儘管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考試成績已經能夠達到中等以上水平,關鍵是培養了他學習英語的興趣,當然兒子也順利的考上了竹山一中。兒子深有感觸的說:“如果沒有那次補習,我是絕對沒有機會考取竹山一中的,這個老師是我終生難忘的好老師。”爲了表達對英語老師的感謝,我提議給他一定的報酬,他堅決拒絕。他說:“我補習的一個是外甥、一個是侄女,我能收錢嗎?你是我的同行,如果你非要給錢,就是玷污了我們之間的感情。”我無奈,只好作罷。試問,一個身患重病的教師,在依法休假的炎熱夏天給後進生補習功課,他到底該不該收取一定的報酬?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要求,有投入就應該有收益,他應該收取相應的報酬纔是對的,他不要是他放棄了他應得的利益,難道我們能夠說凡是有償家教都是違背師德規範的嗎?

到目前爲止,我國還沒有哪一部法律、法規規定教師不許從事有償家教,我國教師法也沒有禁止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教育活動這一項,我國勞動法也沒有限制和禁止兼職。所以,我們將教師進行有償家教視同違背師德規範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也是缺乏依據的。當然,不好好工作,專門以有償家教謀取暴利是錯誤的。

所以,我們在看待教師利益與師德規範的關係時也要用一分爲二的辯證的觀點。我們應該認識到:教師利益的維護和保障是教師道德維持和發展的前提與基礎,盲目的排斥教師利益的做法是錯誤的;同樣認爲教師道德水平會隨着教師利益的提高而提高的觀點也是天真和幼稚的。因爲利益是道德的前提和基礎,是道德維護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並非充分條件。

二、審視目前師德狀況需要與時俱進

在我們竹山縣這樣一個相對偏僻和封閉的區域內,每年都要進行廉政建設,號召教師廉潔從教,我們有的教師有些反感,認爲作爲一個手中無職無權的教師,除了教書還是教書,有誰來賄賂教師?我們本人不廉潔了嗎?我們有機會有市場不廉潔嗎?但是作爲教師隊伍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隊伍,遍及全國各地,我們不能鼠目寸光,井底之蛙,只看在腳下和眼前,要放眼全國。

正如《新世紀新師德》中列舉的一樣,有教師不安心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專心經營家教,謀取暴利;有教師假借教師節慶賀和春節家訪之名,向學生及其家長索要錢物,接受家長吃請;有教師隨心所欲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造成學生人身的傷害……這些有悖師德的狀況令人觸目驚心,我們不得不全面的審視目前的師德狀況。

例如我的一個好友在深圳民辦學校任教,20__年教師節來臨之際,他在QQ中問我,你接受了多少學生給你送的禮物?我非常愕然,我們這裏哪有這種現象發生啊?!教師不會要,學生也不會送。但是他說,他們那裏的學生紛紛向教師贈送禮物,並且還要相互攀比,所以他也收到了全班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贈送的禮物。收受了學生的禮物後,對待送與沒送的學生,送多與送少的學生的看待會一樣嗎?今後對待學生評價還會是公平的嗎?隨意收受學生、家長的禮品還是廉潔從教嗎?

因此,我們不能只顧自掃門前雪,休問他人瓦上霜。也需要與時俱進的看到當前師德滑坡的種種跡象,積極地參加師德教育活動,防微杜漸,時時築牢廉潔從教的防線,確保高尚的師德風範不受不良社會風氣的侵擾。

三、師德建設的構建需要與時俱進

社會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維繫人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相關法律法規也相應發生了變革。並且,教育的責任主體也由過去的學生家長變成了政府和國家。責任主體發生了改變,如果我們還像過去一樣要求家長負擔教師的待遇,或者要求家長對教師的工作情況進行必要的報酬那就錯了。在新時期師德規範就必須與時俱進,合理建構。

一是堅持以人爲本的價值取向。今天,以人爲本已經成爲時代文明的根本標誌。以人爲本首先是以人的權利爲本,這就意味着每個人都享有普遍的平等的權利,都應該成爲社會發展的“目的”。教師道德建設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就必須堅持“以人爲本”的指導思想。“以人爲本”在師德建設中具體體現爲以滿足教師的需要爲本。在思想上,我們既要看到教師勞動的特殊性,又要看到教師職業的一般性,從而使教師道德符合教師實際;在實踐中,師德建設要把教師的需要看作起點和歸宿,創造條件解決教師工作環境和個人待遇。

二是確立權利和義務對等的教師道德觀。道德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革,道德也在發生變化。教師道德變化要求確立正確的義利觀,要把教師的權利與義務統一起來,使教師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義務人”,而是擁有相應權益的主體。正確的義利觀是義與利的統一,不能把利看作是惡的東西加以排斥。教師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是一種正當行爲,並不是一個道德問題。

三是要確立正確的師生觀。在國家實行義務教育的今天,義務是國家的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行爲,不再是家長請教師教育學生的行爲。因此,學生與教師之間應該是平等互助的關係,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應該相互尊重,相互關懷,既要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又要建立師生民主平等的互助關係。一切傳統的“師道尊嚴”和“嚴師出高徒”,以及“棍子頭上出孝子”的教育理念都是過時的,也是違背新時期教師道德規範的。

四是建立良好的教師生態環境。教育教學是一個典型的人與人、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的生態環境是由教師羣體,教師所在的學校,教師的教育對象,教師的上級主管部門,以及教師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所構成的。要建立良好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培養教師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校長“負責制”,校長尊重教師個體和羣體,拋棄等級觀念,帶頭引領教師及其羣體走自我發展、健康發展、實現人生價值的管理體制。改善教師收入狀況,提高教師的工作地位,達到改善教師生態環境的目的。

總之,教師的道德素質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改變教師的生態環境,也需要教師自身道德意識的覺醒,更需要自上而下的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隨着師德規範建設的與時俱進,教師整體道德素質的提升將會指日可待。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8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本書很有教育意義,裏面的主人有勇敢的狐狸先生,美麗的狐狸太太,可愛活潑玩皮的小狐狸們。還有友好的獾先生,還有一大羣可愛小兔子們和可惡的大壞蛋比界博吉斯,高個子比恩,小矮子邦斯。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故事是這樣的:山谷中有三個飼養場,三個飼養場的場主經營的很好。不過他們都是大壞蛋,他們都很卑鄙,很小氣的壞蛋。有一個夜晚,狐狸先生抓了幾隻雞,博吉斯,比恩,邦斯知道後,決定三人一起去抓住狐狸先生。但是,狐狸先生是很聰明的,他與三個壞蛋鬥智鬥勇,每一次都戰勝壞蛋。

看了這本書,我體會到,我在學習上也要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要不斷地鼓勵自己:要多動腦筋,碰到困難不灰心!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最近有幸讀了《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初看題目總覺得是位教育學者在那說些教育大道理,大有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感覺,再看作者羅恩。克拉克: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人,1995年起執教,28歲時獲20xx年年度迪斯尼美國優秀教師獎,沒想到寫這本書的作者和我們一樣是一線的教師,這不禁使我增加了興趣,認真閱讀了此書,作者從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了55個細節,涵蓋了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他告訴我們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這本書中一個個鮮活的實例讓我感到:優秀是教出來的,教育的成敗最主要的就是是否重視細節。因爲作者抓住教育過程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在對孩子嚴格施教同時,又用愛心和熱忱贏得他們的愛戴和尊敬。

書中的每一個內容其實都是在談要重視細節,這樣才能體現尊重,不僅只要求到了待人接物,“開開心心收禮物”當收到禮物無論喜歡與否都要欣然接愛,以免使送禮人情感受傷。讓學生學習爲人處事,這也許就是教育的真諦,這也是我們很多老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其實也就是要求我們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從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而不是像有些家長動不動就居高臨下地訓斥孩子:“你怎麼搞的,連這都不會?”“怎麼考成這樣”、“該幹什麼幹什麼去!”注重細節的教育能使我們和孩子時間相互尊重、相互欣賞。

讀這本書,我覺得,克拉克先生最大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55個細節的多,細節對孩子全方面的關注,而且更應該是他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一個點一件事的做起,如果沒有從第一個細節開始的小小規矩,那就不可能最後的順理成章。如果沒有從說話、鼓掌、問候、謝謝這樣小小細節開始,就不可能實現看電影時別說話,解決糾紛要冷靜等令我們頭痛的癥結。給了學生規矩,並不一定能真正實現,如果沒有克拉克先生克服一切阻力,孜孜不倦的堅持,儘管再不情願也堅持,儘管再困難也堅持,甚至爲了學生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那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成功。

如果我們仔細地去分析每一個理念及其產生的原因,你會發現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爲人之道,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尊重、禮貌、貼心、公德心、惜福、誠實、樂觀等等,其內容不但可適用於任何人,也可以應用於任何職業。透過書中真實的陳述,你可以感受到這些爲人之道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如果你試着去體驗並實踐這些內容之後,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更懂得生活了、更懂得與人溝通、也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因此,對一般教師而言,這是一本關於教學法的書;但對一般的大衆而言更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指導書:值得品味再三。

克拉克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我認爲: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他全身心的投入。他可能不是最聰明的人,但他是最聰明的教師,他把對學生的“愛”從技巧上升到了理念,從職業上升到了事業,從技術上升到了藝術。他用自己健全、高尚、充滿魅力的人格,塑造了學生未來的人生形象,他是教育領域裏的藝術家,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小嘎子不但有機靈、勇敢的一面,也有調皮、貪玩的一面。在他和小胖墩在比賽摔跤的時候,想仗着自己靈活猴兒似的圍着小胖墩轉來轉去,但最終還是被小胖墩摔倒在地,嘎子卻一點兒不服輸,小夥伴們的笑聲使他的臉一下子紅了。

看着嘎子,我聯想到了自己。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富裕,有着美好的明天,不會和抗日戰爭的人們連在一起,而且不用過着提心吊膽的生活。還有許多人飽受着飢餓和貧窮的折磨。我們可以過着幸福美滿的的生活。可以得到老師、爸爸媽媽對我關懷備至,我們應該學習小兵張嘎這種精神。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假期裏,我讀了《居里夫人》這本書,走進了她的生活,並瞭解了這位不同尋常的居里夫人。

瑪麗·居里(1867—1934)世稱“居里夫人”,波蘭裔法國科學家,她是專門研究放射性現象和丈夫比埃爾居里一起發現5釙和鐳兩鍾放射性元素,並且她是第一個一生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1867年,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一個普通教師家庭,當時的波蘭正被俄國佔領,居里夫人靠自己的努力到巴黎大學學習,認識了當時已經很有名氣的法國物理學家以埃爾居里。後來,他們志趣相投結爲夫妻。可是好日子不久,比埃爾居里出了車禍,這讓居里夫人痛不欲生。可是她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越來越刻苦,但是居里夫人因爲接觸了過多放射性元素而得了血癌過世,她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她的實驗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上居里夫人還通過X光幫助了無數的人。

她正直、善良、堅定、剛毅,刻苦學習的精神讓我敬佩。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下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跟居里夫人相比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所以我應該要更加發憤圖強努力學習,更加珍惜一下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堅持不懈。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居里夫人那樣上進,堅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學習。她的精神也像今年抗疫一線的白醫天使一樣,顧大家舍小家。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們擁戴清官、熱愛清官。黑臉的包龍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是一片懲奷除惡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罵,遺臭萬年,皆因人們憎恨奷臣、厭惡奷臣。殘害忠良的秦檜,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永遠是跪在岳飛墓前的(前些時候,看到網上傳言,秦檜在家鄉已站起來了,此刻的社會價值取向真得讓人迷惘和心寒)。

劉鶚的《老殘遊記》中寫了二個清官,讀後,卻讓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第一個“清官”是玉賢。該人是因爲“辦強盜辦的好”而“補曹州府”(見第三回)。他辦強盜究竟辦得怎樣樣好呢?書中寫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 

在《資治通鑑》中有一個描述李世民的故事,也說到“路不拾遺”。故事名稱是《上與羣臣論止盜》,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年代,經過是這樣的:

上(指李世民)與羣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曬之,曰:“民之所以爲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爲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貞觀之治”時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遺了,我們姑且不論。可是,李世民對“止盜”採用“疏”的方法,讓百姓富起來,“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爲盜”。李世民的觀點顯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聽起來太過於夢想化而已。“窮人”是任何社會都期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會都難以有效消失的。即便歷史發展到此刻,經濟發達,物質豐富,“窮人”的故事卻仍然時有耳聞,此仍由於合理的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備孔子所倡導“天下大同、天下歸一”,社會還能否發展,卻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慮!我們所要做的是讓“窮人”成爲“相對窮”,而不是“絕對窮”!

玉賢大人對於“止盜”採用卻是與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門口有十二架站籠,天天不得空”(見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見第三回)。就曹州府這麼一個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時間,就被玉賢拿住並站死的所謂強盜有兩千多人。這麼一個地方哪裏來的這麼多強盜,全都是由於“他(指玉賢大人)隨便見着什麼人,只要不順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籠站死;或者說話說的不得法,犯到他手裏,也是一個死。”(見第五回)以至於老百姓十分怕他,大家如細心謹慎、噤若寒蟬,不敢有絲毫差錯。然而,即使這樣,還是有衆多的良民百姓被錯當作強盜而被怨站死。對此,老殘深有感慨,對曹州府百姓深爲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鳥兒無以覓食,“躲在屋檐下,也把頭縮着怕冷,其飢寒之狀殊覺可憫。”然而,他認爲“這些鳥雀躍然凍餓,卻沒有人放槍傷害他……撐到明年開春,便快活不盡了。若象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幾年的年歲也就很不好,又有這們一個酷虐的父母官,動不動就捉了去當強盜,用站籠站殺,嚇得很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於飢寒之外,又多一層懼怕,豈不比這鳥雀還要苦嗎?(見第六回)”玉賢雖然做到了“路不拾遺”,在上級眼中能幹的,在百姓眼中卻是殘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實則卻是一個不折不

扣的酷吏,爲了讓自我升官,竟然不顧百姓死活,不問青紅皁白,用百姓之血染紅自我官帽上的頂珠。老殘在客店的牆上寫下一首詩,對此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得失淪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處處鵂鶹雨,山山虎豹風。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

第二個“清官”是剛弼。此人不一樣於玉賢,玉賢是一心爲升官,急於幹出一番政績來,以博取上級歡心,所以以殘酷治民,是一個實足的“酷吏”。而剛弼卻不爲升官,以“清廉自命(見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確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卻是剛愎自用,卻又昏庸無能之輩。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由於賈家的親家魏家傭人急於想救出自我東家,就對剛弼進行鉅額賄賂,剛弼憑此就主觀臆斷,判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他的邏輯是“這魏家既無短處,爲什麼肯花錢呢?卑職一生就沒有送過一個人錢。”(見第十八回)幸虧此案被老殘知曉,就寫信向撫臺反映情景,撫臺派出白太尊白子壽來主審此案,才讓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終又救了賈家十三條人命(這十三人是被一種類似蒙汗藥之類的“千日醉”所害,經過雪得解藥“返魂香”而救活)。

對於剛弼這種所謂“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闢,也很是一針見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僅有一個脾氣不好,他總覺得天下都是小人,僅有他一個人是君子。這個念頭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對這些昏庸、殘暴之輩,老殘認爲:“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傷,宰天下則天下死!(見第六回)”在那樣的年代,能說出如此之話,實爲不易,真可謂是震聾發饋之聲也!

《老殘遊記》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作者劉鶚學識淵博,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所以,就小說資料而言,涉及各種自然科學範圍頗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當不錯,異常是對山東濟南一帶的風情描述,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讀後收穫頗豐。當然,劉鶚對於所謂“清官”的諷刺,悠悠以爲,多少有些過了。清官畢竟是人人誦之,人人贊之。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淵源歷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當代社會中的珍稀動物。劉鶚所寫的“清官”實非“清官”也,這些人充其量可是是沽名釣魚之輩而已。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不跪着教書》是教師吳非的一篇教育隨筆。這本書很長,分爲六個部分,介紹了教育的不同方面。

這本書收錄了近年來關於教育問題的雜感隨筆,有的記錄了對教育的思考,有的記錄了教學思想,有的則是與同行或同學的對話。

一看書名,我很驚訝,很困惑,但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揭開它的真面目。

“如果老師想讓學生站直,就不能跪着教。如果一個老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將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兩個字深深地打動了我。

吳非老師一字一句裏透露的思想和智慧,給我很多啓發。在《母親教我的歌》中,他寫道:在面對最早接觸生活的矛盾,孩子總是從父母的態度中學習。

這讓我很有感觸,家庭教育在兒童的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血親關係使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孩子們常常能聽父母的話做事。

如果父母缺乏理智,脾氣暴躁,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當父母在處理緊急情況時,他們表現出恐慌,沒有準備,對孩子影響也不好。如果父母是穩定和冷靜的,也會使孩子冷靜面對,對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父母和孩子彼此日夜相處,可以說是最熟悉的人,即使一個小的舉動,就能使父母心領神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教育改正,不讓問題過夜,讓不良行爲扼殺在萌芽狀態。

在學校,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只能共性教育,因爲時間和精力的限制,不能體貼照顧到每個孩子,容易產生顧此失彼的現象。當然,這本書只講述了一點點,但也讓我受益匪淺,比如,讓我明白:老師不僅僅是園丁,老師自己更應該是美麗的的花朵,來吸引學生;教師也不僅是春蠶,其生命在每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就應該站着教書。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羊被人認爲是一種怯懦的動物,在人們心目中是善良、溫順的代名詞,無論是自然界中的羊,還是文學作品中的羊,羊總是扮演被捕食的角色,似乎天生就是弱勢羣體。讀了沈石溪的作品,我對它們又有了進一步瞭解,看到了在它們身上演繹的許多動人的故事,改變了對它們的看法,羊也是一種聰明、勇敢、有情有義的動物。

《斑羚飛渡》中描寫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爲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斑羚在危難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讓我受到精神的震撼。七八十隻斑羚被狩獵隊逼到戛洛山的傷心崖上,走上了絕路。後有獵狗、火槍,前臨深崖絕壁,距對面的山峯最窄處也有六米遠。一隻老斑羚竟想奮力跳過六米寬的山澗,結果,“像顆流星似的筆直墜落下去”。爲了拯救羊羣,“隨着鐮刀頭羊的吼叫,整個斑羚羣迅速分成兩撥,老年斑羚爲一撥,年輕斑羚爲一撥”。“老年斑羚的數量比年輕的那撥少,鐮刀頭羊邁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羊那一撥去了,有幾隻中年公斑羚跟隨着鐮刀頭羊,也自動從年輕斑羚那撥裏走出來,進入老年斑羚的隊伍”。沒有要求、強迫,也沒有討價還價,好像犧牲是天經地義的事。

斑羚羣憑藉嫺熟的跳躍技巧,以犧牲老斑羚的生命爲代價,成功地完成了山澗上的飛渡,贏得了種羣的生存機會。斑羚在飛渡中所表現出的勇於犧牲、視死如歸的精神,令我震驚。“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着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老年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橋墩”,爲年輕一代架起了生命的橋樑。作者用人之常情揣摩老斑羚的行爲,特意描寫了面對死亡的老年斑羚的從容表現:“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這在人類社會是難以想像的事情。在最危急的時候,鐮刀頭羊沉穩、果斷、臨危不亂,讓種羣的一半選擇死,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而它做到了。最後“鐮刀頭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峯上,既沒有年輕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的墊腳石飛渡到對岸去,也沒有誰來飛渡它。”“只見它邁着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鐮刀頭羊悲壯的身影,留給人們的是什麼?

《紅奶羊》中描寫的是母狼死了,自己的狼崽沒有奶喝,餓的快要死了,公狼黑寶只好去找只母羊給它餵奶。它躲到一棵被燒焦的樹下,抓住一隻母羊。黑寶把它拖到洞裏,讓它給自己的小狼崽餵奶。母羊只得委曲求全給小狼餵奶。後來,它看見小狼崽在它的餵養下茁壯成長,讓它有些動心了,甚至在黑寶不在時舔小狼崽,這連它自己也不敢相信!小狼崽也非常喜歡母羊,整天跟母羊呆在一起。公狼黑寶爲了拯救自己的兒子,冒死引開追蹤而來的獵狗,紅奶羊茜露兒帶着孤立無援的小狼黑球離開了狼洞。

茜露兒選擇留下來照顧小狼黑球,一直到黑球斷奶纔回到了羊羣。當羊羣受到一對狼夫婦的攻擊時,紅奶羊茜露兒並沒有被嚇傻嚇呆,“尖咩一聲,向身後的羊羣報警”。羊羣趁機撤出峽谷,逃進茫茫草原。爲了拯救自己的兒子淪戛,“紅奶羊孤注一擲朝黃母狼竄去”。狼本是羊的天敵,爲了避免自己的兒子羊入狼口,紅奶羊茜露兒寧肯捨棄自己,也要讓兒子先穿過峽谷的隘口。紅奶羊的這種慈母心腸令我肅然起敬,同時也讓我真正領略了母愛的偉大。即使是兇殘的公狼黑球也被紅奶羊感動了,在它認出紅奶羊茜露兒時,領着它的妻子默默地離開了。有情有義的茜露兒,拯救了整個羊羣,拯救了它的兒子,也拯救了自己。茜露兒自由了,兒子的舉動卻令它傷透了心,壯碩的兒子在危險來臨時,急於逃生,不但置自己的母親不顧,還卑鄙地擠開自己的母親,鑽出隘口,頭也不回地奔進了神羊峯。茜露兒“決定爬上神羊峯,去找傳說中的紅崖羊,繁殖出既脈脈溫情又具有猛獸膽識的羊種。”一隻差點的兒子送入狼口的母奶羊,在鍥而不捨地尋找着自己的夢想,它能實現嗎。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不上學,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書名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三天假期的空餘時間正好看完了。

這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講述了狐狸爸爸爲了維持生活,每天傍晚去雞場、鴨鵝飼養場和蘋果園偷取食物。而三位場主博吉斯、邦斯、比恩都是摳門而卑鄙的農場主。因此,這三位“小氣”的農場主早就恨透了這個老來偷東西的狐狸爸爸。一天,農場主比恩發現了狐狸爸爸的家,就把其餘兩位農場主聯合起來,一起找狐狸報仇。就這樣,一場激烈的人狐大戰開始了。可是,不幸的事發生了:半夜,狐狸爸爸出來找食物,卻被三位農場主把尾巴打斷了。狐狸爸爸想了一個辦法,決定挖洞。狐狸爸爸忍着疼痛向博吉斯的雞窩挖去。然後又召集了其他狐狸夥伴一起往鴨鵝飼養場挖去,最後挖到了蘋果園。而三位農場主卻毫不知情,還在山上呆呆地等着。

現實生活中,也有像狐狸爸爸這樣用自己的聰明、機智、勇敢、堅持不懈救活了所有動物。

刑X就是這樣的人。再有人遭遇到搶劫的時候,刑X就悄悄地走到劫匪背後,然後突然猛撲過去,將劫匪撲倒在地,戰勝劫匪。或者是悄悄的溜到旁邊的樓頂上拿出槍向着劫匪開一槍,使劫匪麻醉,在麻醉起效的時候將劫匪帶回X察局。或許是說一些可以讓劫匪鎮定、反悔的話,讓劫匪不繼續做下面的事情,並將劫匪帶回X局。難道刑X不也就像文中的狐狸爸爸用自己的智慧和堅持救了大家麼?

看了這本書,我深刻的體會到,我在學習上也要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心裏要記住這兩句名言:“堅持就是勝利”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是多麼好的兩句話呀,它如同太陽照亮了我們。大家如果可以讓這兩句話銘記心中,一定可以獲得更大的成功。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通過兩週時間,我讀完了《鼴鼠的月亮河》,深有感觸。這本書的作者是王一梅,她的代表作有《野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等,《鼴鼠的月亮河》是長篇童話,有散文的優美,又有童話的純真與乾淨。

書中講述了一隻鼴鼠米加和他去城市的有趣經歷。米加是一隻奇特的鼴鼠,他的皮毛都是黑色的,不像他的家人,皮毛都是棕色發亮的。他不喜歡挖掘,所以家人們都覺得太怪。他喜歡樂於助人,喜歡想象、設計。以前的他只是貪睡,就像田鼠一樣,後來他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所以家人們都都愛上了他。

其中我最喜歡的五個人物是鼴鼠米加、刺蝟先生、黃狗司機、魔法師咕哩咕和鼴鼠尼裏。鼴鼠米加的性格是樂於助人的。尼裏的性格溫和,對人友好。刺蝟先生勤勞,愛交朋友。黃狗司機忠厚守信。魔法師咕哩咕機智勇敢。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鼴鼠米加。生活中,我也要像鼴鼠一樣樂於助人,有一顆善良的心。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第三章“鼴鼠變成了烏鴉,但他仍然是鼴鼠”。這一章主要寫米加變成烏鴉後的故事。後來,又和老鷹鐵嘴戰鬥,米加讓大家挖了個地洞,讓孩子們都躲進去。烏鴉黑炭在戰鬥中不幸受傷,最後還是咕哩咕出手相助,用魔法把老鷹鐵嘴變成了小雞鐵嘴,拯救了所有的烏鴉。我喜歡這一章,是因爲故事中的黑炭,勇敢無畏,有堅強的意志。

我很敬佩米加,想對他說:你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樂於助人。這讓我想到我的一位同學,他也跟你一樣,小時候也很貪睡,上課時經常會不由自主的睡着,但後來他改掉了這個貪睡的壞習慣,成爲一個勤奮學習、樂於助人的好孩子。你的勇敢、機智、善良深深打動了我,你是我的榜樣,也是大家的榜樣。

我的分享完畢,謝謝大家!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提起卡夫卡的短篇小說,人們就會立即想到《變形記》。

小說的主人公格雷高爾是一家的旅行推銷員。在一個普通的早晨,他從不安的睡眠中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的父母和妹妹看到他在早晨7點之後還沒有走出自己的房間,都感到極度驚訝。隨後,公司裏的經理親自登門詢問他沒到的原因。在家人和公司經理的催促下,他掙扎着起牀去開門。可是他的變化越來越大,徹底變成了一隻甲蟲。他的新形象嚇跑了經理,幾乎嚇暈了母親。於是,格雷高爾被關在自己的房間裏,因爲家人看到他的感覺只有恐懼和厭惡,他成爲家中的醜聞,成爲親人的累贅。最終家人不能再容忍他了,而他也由於長期不吃東西,最後悄然死去。

格雷高爾的變形僅僅是表面上的,他真正的內心仍然執著於以往的一切。例如:他早晨醒來後,腦子裏仍然考慮的是他的差事,除了飲食上愛好的變化外,他幾乎保留了以往的一切習慣,包括對牆上那幅畫像的喜愛,爲了阻止房中傢俱被搬走,他招來了父親那隻幾乎令自己喪命的蘋果。換言之,格雷高爾並沒有發生本質上的“異心”。

“變形”了又如何?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生活依舊很美好,而心中的的理想也不會隨之動搖,仍要執著的追求,但是,仍要認清現實的狀態,搞不清楚狀況的人,不容易獲得成功與尊重。

杜甫傳的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一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故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十分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子來,叫孔融先拿。而孔融拿了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爲什麼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當給他吃。”

讀完之後,一種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麼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巧妙的回答深深迷住了我,實在令人印象深刻。簡樸的語句中,洋溢着可貴的尊老愛幼品質,蘊藏着那種謙讓的美德,孔融與童年的我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一件令人慚愧的事又在腦海中飄蕩着。那事發生在我五歲的時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動畫片,我看了看鐘,糟糕!電視劇大結局呀。我立即拿起遙控器換了臺。弟弟一下子變了眼色,跑過來與我爭吵。聞聲驚動了奶奶,奶奶從一樓上來,瞭解了情景後,就說:“傑仔,做哥哥的讓下弟弟,並且是弟弟先看的,你還能夠下一樓看啊,幹嘛必須要在這看。”我說:“就不!”“聽話!”奶奶說道。我瞪了奶奶一眼,就氣沖沖地回房間了。晚上,趁奶奶在看電視,我刻意在電視機前左擺右擺,拳打腳踢,奶奶叫我別擋着,我假裝沒聽見。最終奶奶也沒說什麼,就出去了。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小故事後,我明白了做人要尊老愛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