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讀後感(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1W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1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第二組課文。在第二組課文中,我最喜歡的課文是《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讀後感(精選12篇)

在這篇課文中,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將心比心,那在生活中就會減少很多摩擦和爭吵。

《將心比心》這篇課文中,我最喜歡的是文章的最後的一個自然段:是啊,如果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份寬容和理解。在這句話中,我知道了: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如果你想讓別人寬容、善待自己,那你就要先寬容、善待別人。

就拿我親身經歷的幾件事情來說吧。

那一次,我還在醫院輸液。我的病牀在5樓,我每次上樓都要坐電梯。正當我和爺爺奶奶準備關門時,看見一位年經的小夥子準備上電梯,本來我們可以再等一等,可我切按下了關門的按鈕。電梯開始上升。當時,我想着:他可以坐下一次的電梯嗎,反正沒有多長時間,下一次電梯就下來了。

還有一次,我在公園裏散步,看見一位阿姨的身後跟着一隻小狗,阿姨還不時地伸出手來拍拍小狗。這時,有一位叔叔從前面匆忙地走過,看上去有急事需要做。那位叔叔從阿姨對面走過時,不小心踩到了小狗,小狗“汪汪”地叫了起來。阿姨聽見了,便開始與那位叔叔爭吵起來。

現在,回想起等電梯的那件事,我還很後悔。當初,如果我讓那個小夥子進去的話,那他就可以早一點見到自己的親人了。

我以後也要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2

今天,我們學完了第二單元,其中我最喜歡《將心比心》這篇課文。學了這篇課文,我感受頗深。

文中的“阿姨”、“媽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他們身上,我懂得了只要寬容、善待別人,別人也會寬容、善待你,正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學完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那件事情:

那是暑假的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坐公交車去玩。車上人太多了,我和媽媽一直都站着。

到了百貨樓站,一位老奶奶拄着柺杖上了車。我本以爲馬上會有年輕人給老奶奶讓座的,可是那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有的玩着手機聽着音樂,有的在閒聊,有的似乎在睡覺,好像什麼都沒看見似的,根本沒把老奶奶放到眼裏,還是自己幹自己的事兒。看着這一幕,我很傷心,心想:常聽媽媽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爲什麼大家並不是這樣做的?如果我有一個座位多好,這樣就可以給老奶奶讓座,不讓老奶奶站着受累了。

就這樣又過了一站,好不容易有人站了起來,我趕快佔住,然後讓老奶奶坐了下來。當老奶奶誇我是個好孩子時,我的心裏像喝了蜜一樣甜。

在接下來的幾站,我看見了更多的人再給老人、孕婦讓座,心裏很驚訝:難道我的一個小小的動作竟然可以傳染給這麼多人?!我的心裏更甜蜜了!

是啊,我們在生活中如果能夠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些關愛,就會讓許多的人得到寬容和理解!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3

偶然一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將心比心》,文中講了兩個故事:第一件是作者的奶奶去商店時,一位好心的阿姨幫奶奶推開了沉重的大門,當奶奶感謝她時,她說她希望在她的媽媽遇到這樣的事時也有人爲她開門。第二件是作者的母親去打點滴,護士是個實習生,紮了兩針也沒扎進去,在母親的鼓勵下,第三針終於成功了。

我覺得文中年邁的奶奶希望有人爲他推門,阿姨也希望有人爲他的母親開門;作者的母親希望護士能把針一次扎進去,而護士也希望自己能快點扎進血管裏啊!我們何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一下,對別人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責怪,多一份寬容,少一些埋怨,也許我們就會從中悟出很多道理:將心比心,是多麼難能可貴,寬容謙讓,世界將會多麼美好!

在生活中,我也有深刻的體會,記得有一次,我禁不住電視節目的誘惑,趁媽媽不在家時,偷偷地打開了電視看了起來,由此耽誤了時間,作業沒有寫完,媽媽回家後問我爲什麼沒寫完,我還撒了謊,媽媽摸了很燙的電視屏後,教育起我來,可我就是不理解,現在我明白了:我想多看會電視,媽媽也想讓我多有一些自由的時間,可是我的眼睛不好,自制力又不是很好,看起來就上癮,耽誤了時間耽誤了學習,這樣下去就無法在社會立足,我的遠大理想又從何實現啊!換位思考,我理解了媽媽!

將心比心,能在自己與老師之間加深感情,能在自己與朋友之間加深友情,能在自己與父母之間加深親情!

將心比心,讓情誼變得更深更濃!讓生活變得更幸福更美好!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4

最近,我們學習了《將心比心》這篇課文,我被深深感動了,我感受到了理解和寬容別人所帶來的快樂。

課文主要講了兩件事,一件是有一次奶奶去商店,有一位阿姨幫她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鬆手。還有一件是作者陪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護士紮了兩次也沒紮上,經過母親的鼓勵後,護士終於在第三次成功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比如:我乘電梯時,中途會上來一些老人或孩子,因爲他們動作較慢,而電梯停留時間相對較短,所以有時他們會被電梯門擠着,從前我對這類事情沒有什麼感受,可是現在,每當遇到類似的情況,我總是主動地幫他們按着電梯門的按扭,讓他們不再有被擠着的疼痛感。

還有一次,弟弟去醫院輸液,護士連續幾次都沒紮上,而且弟弟的手上也出現了青包。這時,奶奶便抱怨了起來,最後護士反而更扎不上了,弟弟疼得哇哇直叫。如果當時奶奶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理解,也許事情會是另一種結果。

前段時間,我上學路過一家飯店,看到飯店門口站着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爺爺,他隔着窗戶不停地向飯店內張望,他那期待和無助的眼神讓我倍感同情。我正想上前詢問,從飯店內走出一位工作人員,他端着一盤熱氣騰騰的包子送到了老爺爺的手中,老爺爺用顫抖的手接過來連聲道謝,那位工作人員卻微笑着離去。

我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能將心比心,對老人多一份尊重,對孩子多一份關愛,人與人之間多一份寬容和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5

前幾天,我們學了《中彩那天》,《萬年牢》,《尊嚴》,《將心比心》,其中,我最喜歡《將心比心》這一課。這一課主要講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一天,奶奶去商店,走在他前面的一位阿姨幫他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鬆開手,當奶奶向她道謝的時候,那位阿姨卻沒有說不用謝,而是希望別人也能爲她的她的媽媽推開大門。第二件事是:有一天,我陪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年輕的護士連紮了兩針也沒扎進,我正要抱怨幾句,母親卻說:“不要緊,再扎一次。”第三針果然扎進了。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將心比心的事,現在,我給大家說兩個在我的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看見一位大哥哥給老人讓做,老人連聲說:“謝謝你呀小夥子!”而那位大哥哥卻說:“不用謝,但我希望別人也能這樣給我的爸爸媽媽讓座。”聽了他們的對話,我的心溫暖了許久。

還有一次,我去公園的時候,看見一個大哥哥正在扶着一個摔倒的小弟弟做起來,扶起來後,小弟弟連忙說:“謝謝你,大哥哥!”大哥哥卻說:“小朋友,你不用謝我,哥哥希望你以後也能這樣幫助別人。”小弟弟說:“好的,大哥哥,你放心吧,我一定會真心的去幫助別人的。”聽了他們兩個人的對話,我的心裏充滿了幸福與溫暖。

讀完這篇文章,我想送給大家兩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和“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是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少一些誤解。這樣,人間不就會充滿和平,充滿友誼,充滿愛了嗎?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6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將心比心》,我還記得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是呀,將心比心學會關心,我們都愛自己的親人,我們也希望親人在有困難時得到關愛,不止我們的親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一樣深厚的。他們也愛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可如果人人都只想着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有困難時得到幫助,而自己卻不在別人困難大的時候去幫助別人。只有我爲人人,纔有人人爲我。我們應該學會關愛,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我們的關懷像流水一樣經過他(她)的心田。我們都有美好的童年,也將會有白髮蒼蒼的暮年。難道你希望像小的時候一樣,跌倒了大哭也沒人理你嗎?難道你不希望過馬路的時候有人來幫助你嗎?文明是靠每個人來維護的,不是靠個人完成的。記得那是一個夏天,我和媽媽上了公共汽車,好不容易纔擠到一個座位,這時,一個年近九旬的老爺爺上了車,媽媽立刻站了起來,把坐讓給了老爺爺,回家後,媽媽對我說:生活中,如果能將心比心,就可以幫助別人。

是呀,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7

前天下午,我們把第二單元的課文全部學完了。今天,我才發現這個單元的課文是教我們怎麼做人的,不一會兒,我們就放學了。

放學之後,我回到了家裏,二話不說地開始寫作業,其實我中午寫了一半了,不久,我把全部的作業給寫完了,寫完作業後,我立即把語文書翻到第二單元,第二單元的課文講得道理都非常深刻,但是我覺得《將心比心》這篇課文講得道理比較多,更具有教育意義,所以,我選定它做爲讀後感的題材。《將心比心》這篇課文講了兩件事,第一件事講了:作者的奶奶去商店的時候,前面的阿姨推開門一直等她過去,才鬆了手,阿姨希望自己的母親去商店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第二件事講了:作者陪着患病的母親去輸液,可護士紮了兩針也沒扎進血管裏,經過母親的安慰,護士終於成功地把針孔扎進血管裏,護士趕緊賠禮道歉,母親希望自己的女兒給病人扎針時,也能得到寬容和諒解。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在公交車裏,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擁擠的車裏走來走去,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往下掉,我明白這位老人累到了極點,但是,坐在前面的年輕人絲毫沒有讓位的跡象,我毫不猶豫地站了起來,把座位讓給了老人,就下車了,在返程的公交車裏,我目睹了讓位的年輕人大大增多,他們忘了工作的勞累,也忘了冬日的寒冷。我真佩服他們。

通過這篇課文,我深感欣慰,同時也明白了:只有心中有他人幫助別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那麼我們的城市就會處處開滿文明花。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8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與顧城的相識,大約是從這首詩開始的。

當然顧城不認得我,但我很熟悉他。

記得大約六年前,課堂上老師偶然間說起了一首詩。我記不得老師怎樣描述顧城,只記得那簡單的兩句話“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無法形容一個孩子懵懵懂懂的震撼,只覺得這首詩與衆不同。“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類似的工整詩句是那個時期我接觸的全部。回了家,我照起自己的眼睛,不是黑色的,是深棕色的,可我相信我也在尋找光明。

仿若是在國中畢業那年的某天,我在《讀者》文摘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天真的創傷》,我驀然間看到了那首詩,《一代人》。我始終沒有忘了它,這一次,它又躍入眼簾的時候。我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我彷彿看到了一羣黑夜中的行者,執着的走向那虛幻的並不見得真實的光明。時代與環境的黑色給了人審視生命命運的能力,卻要用這樣的賦予完成對荒謬的戰勝。詩中有種力量,推動着我,我說不清是重還是輕。於是我來了興趣,漸漸的入了文章。沒有讓我想到的是,文章提到了顧城的死亡。它提到了顧城用斧頭先砍死了妻子,然後上吊自殺。文章接着分析了顧城的性格以及詩中透露的性格缺憾,可我再沒看下去。雖然我們現在知道顧城的死亡一團重重,可是當時的我至爲相信。那時正是我對於死亡的理解正要加深而未能深刻的時候,到現在我也不能確認是否當初瞭解顧城的死的震撼影響了我的人生觀世界觀。我也瞭解海子的墜落。那時我始終認爲兩個人自我犧牲式的毀滅難以理喻,是不能容忍的,是對於生命的褻瀆。讀《一代人》的時候,我不知道詩人是誰,我懷着神祕的崇敬;再讀《一代人》的時候,我認識了顧城,可我懷了偏頗的鄙夷。

後來上學,我問同桌,“你知道誰是顧城嗎?就是那個詩人,寫‘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那個人。”“你知道他是怎麼死的嗎?”顧城的死亡成了我炫耀“博學廣知”的手段……

時間的馬,累倒了。

後來大約就上了高三,就是不遠之前。我生日的時候,朋友送我一本書,《顧城的詩與顧城的畫》。她在封面上寫道:希望你能享受活在書中的片片刻刻。又是這個人,我心想。我打開書,讀詩,品畫,然後徹底沉淪。手不離這本書,就算去剪頭髮,吃飯的時候,我依然捧着。捧着看的時候,什麼都忘了。現在很多時候我想到那時景象都是感到幸福與恬靜。“我拿把舊鑰匙/敲着厚厚的牆”“我和無數/不能孵化的卵石/疊在一起”“我的心愛着世界”“夢太深了/你沒有羽毛/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等等的詩句縈繞在腦際。也許是高三忙碌的生活讓人喘不過氣,在顧城那些詩與畫毫無關係又深有關聯的藝術中,我的呼吸舒暢極了。久違的自然味道,久違的真實呈現。再想到他的死時,我已不想從前的那樣妄下推斷,我尊重他的選擇。我漸漸明白有些東西比生命要重要的多,當這些東西失去的時候,死又足兮呢?我也明白,一個8歲開始寫詩,十幾歲就讀完箇中國名著的天才而言,他自有他的理由。他的詩,雖然童真,夢幻,意識和印象,也許我看不明白,但確實是發自靈魂的作品。顧城,給了我在生活中停下來,慢下來的機會。

我不是一個多麼深刻的人,或者說,我是一個庸人,無知,淺白,沒什麼文藝的內涵,所以當我想寫寫關於現當代文學的一點感悟的時候,都不知道從何處着筆。我只能寫寫顧城,寫寫這個與我似乎頗有緣分的詩人。當如今的我再讀顧城的時候,我唏噓不已。不僅僅是關於所有顧城的詩和畫,所有他的經歷他的生活,也是關於我逝去的時光。那麼久了,我漸漸的瞭解了顧城,走進了顧城生命經歷,我的人生觀價值觀慢慢的變化,我已不像當年一樣天真。我每天爲了前程和外來奔波,爲了學分和績點奮鬥,我記得從前我還會靜靜地看看月亮看看天,還會走上高樓望望遠,可好久好久都只有低着頭,匆匆的趕路,踏着綽約的大地,向地平線看去。是否有一天,當我讀起“所有早起的小女孩/都會到田野上去/去採春天留下的/紅櫻桃/並且微笑”的時候,所有都看不到了呢?

最後的最後,我想的是,與顧城的相識是一場旅程,既是走向顧城,也是折返回自我。我難以評判他的詩作,還是用他自己的話作結,正如開篇一樣:

《我的詩》

我的詩

不曾寫在羊皮紙上

不曾侵蝕

碑石和青銅

更不曾

在沉鬱的金頁中

劃下一絲指痕

我的詩

只是風

一陣清澈的風

它從歸雁的翅羽下

升起

悄悄掠過患者

夢的帳頂

掠過高燒者的焰心

使之變幻

使之澄清

在西郊的綠野上

不斷沉降

像春雪一樣潔淨

消溶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9

當我看到《老虎哈雷》這個題目時,我就覺得寫的是一隻名叫哈雷的老虎的故事。當我看到目錄時,我有點失落。因爲有是有哈雷的故事,但還有其它動物的故事。但我感到更多的是好奇,想:這些動物身上還有那些有趣的故事呢?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六種動物的故事,這六個故事都很好看。我覺得最好看的故事是“板子猴”和“狼種”,這兩個故事特別好看。先說“板子猴”吧,顧名思義,其實就是用來打的,爲了讓一隻名叫雅娣的川金絲猴乖點,好好表演,馬戲團專門買回來用來打的,起到殺雞嚇猴的作用。漸漸地,管理員老費發現板子猴接受新節目的能力比雅娣還厲害,於是先讓板子猴給雅娣做示範,然後雅娣再練······最後表演時,雅娣竟然棄臺鬧臺了,老費讓板子猴上去演,雅娣卻用棍子打板子猴,老費搶過棍子,把雅娣鎖了起來,返回舞臺時,板子猴盯着棍子,哀叫一聲,忍痛繼續表演,最後終於成功了。我覺得那隻板子猴挺可憐的,捱了那麼多板子,還繼續表演,真的可憐。還有“狼種”,其實是一隻出現了返祖現象的狗,名叫大灰。有一次,大灰和一些演員、動物演員一起演出,路上突然遇上兩隻雲豹,大灰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與兩隻雲豹拼搏的舉動讓我太感動了,當時雲豹左右夾擊,以至大灰遍體鱗傷,身上到處都是血,但大灰頑強的拼搏,最後大灰給了雲豹最狠命的一擊,雲豹落荒而逃,我讀到這裏時,感動得想流淚。大灰對人這麼忠誠,真是一條好狗。

我覺得《老虎哈雷》這本書特別好看,希望大家都好好看一看。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10

寒假裏,我讀了一些楊紅櫻阿姨的書,每一本書都詼諧幽默,耐人尋味。在這本書裏,主要的人物有:笑貓、對對眼老頭兒和猴子。在其他的人物中,瘋丫頭杜真子、淘氣包馬小跳、廢話大王毛超、企鵝唐飛、河馬張達是“營救隊”的主要成員,從對對眼老頭的魔掌中救出猴子。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營救猴子那幾篇。和對對眼正面交鋒的那幾次,一次被對對眼騙了,第二次他們想騙對對眼,唐飛捱了一腳還不說,還白送給對對眼十元錢,他們爲了不讓祕密山洞暴露,決定讓杜真子去幫忙。他們先讓杜真子和猴子照相,然後讓杜真子跑到人少的地方,由張達把猴子帶到祕密山洞裏。

讀完這篇,我們不該學習對對眼的貪心,而要學習營救隊員們的善良。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11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世界是平的……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當世界成爲平的,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變成一個大舞臺,這種環境能夠迫使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到競爭中來。利用網絡的平臺,一切都將變得沒有距離,這個事實既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同時爲競爭的慘烈感到一絲恐懼。開放源代碼、外包、離岸經營、供應鏈和搜索技術等被描述成爲剷平世界的10大動力,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異常是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成爲了世界變平的重要力量,並充分享受着平坦化帶來的偉大變革。

正如作者所說,我們還在睡覺,工作已經外包出去了;當我們醒來時,郵箱裏已經會有我所需要的東西了,這便是時差帶給我們的好處。世界是平的,使得公司沒有了國界,跨國公司能夠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優勢,將最適宜的工作放到最適宜的地方,由最適宜的人去完成,實現企業最佳的優勢組合,最完美的人力資源配比。的發展消除了企業間的溝通障礙,使企業之間的聯絡變得更爲通暢……

作者用了很多的篇幅介紹了印度的服務業,異常是軟件業——不能不說印度創造了一個奇蹟。被稱爲“硅谷”的班加羅爾,那裏所發生的一切簡直不可思議。(是什麼原因讓印度一下子成爲軟件王國的巨人呢?在世紀之交的前夕,Y2K(千年蟲)的問題讓世人感到世界末日的來臨,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妥善的解決,那麼無疑帶給我們的將是一場災難。要明白對計算機系統進行調整是一項龐大而瑣碎的事情,世界哪個國家擁有能完成這項工程的專家呢?當然是印度!Y2K讓印度的腦力勞動者大受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青睞。

Y2K後是網絡經濟的繁榮時期,印度的軟件業也得到了空前蓬勃的發展。與其說印度是幸運的,倒不如說是印度政府的英明決策造就了今日的印度。而我們是否也能在其中得到一些啓示呢!

《將心比心》讀後感 篇12

其實之前我並不喜歡看書的,老覺得看電視比看書爽多了,可是漸漸的我發現,“書中自有書中樂”,在書的海洋裏,可以找到很多比較內化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是我們從電視劇中所無法得到的;而且在學校四六級也已宣戰成功,現在除了上課也沒什麼事,於是在同學和老師的推薦下我也加入了他們讀書的行列。

×過的名着不多,應該說很少,或許就象老師說的那樣,我是個草根命,根本就無法吸收名着中的精華。讀紅樓夢,你猜我怎麼讀的,我是選着跳讀過去的,只有黛玉和寶玉同時出場的章節我纔會停下來讀一下,雖然我也想仔細的去讀,可就是看不進去,所以到現在爲止,對紅樓夢瞭解甚少,不過通過紅樓夢大型選秀活動到是瞭解了不少東西。總的說來,電視也是可以傳播知識的,所以有時候我很反對一些家長的觀點——不讓孩子看電視,什麼東西也是怎麼,只要你利用好,廢品也會轉化爲資源的。話又說遠了,還是回來繼續說看書。

最近朋友推薦一本書第九個寡婦,它主要講述一個揹着巨大的、不可告人的祕密的寡婦,自幼在孫家做童養媳,土改時將被錯劃爲惡霸地主的公爹從死刑場上揹回,藏匿於紅薯窖幾十年。這段歲月正是中國農村發生了紛亂複雜的變化的歷史階段,幾千年的小農經濟模式被打碎,進而發生了烏托邦的大混亂。每一個人都經歷了嚴峻的人性人倫考驗,大多數人不得不多次蛻變以求苟活,而強悍樸拙、矇昧無邪的女主人公王葡萄則始終恪守其最樸素最基本的人倫準則,她憑着自己的勤勞和聰慧,使自己和公爹度過了一次次饑饉、一次次政治運動帶來的危機……

剛開始說實話,我真的接受不了葡萄的作爲,但是後來卻被她那人性之善之美之純而感動,她的無知無畏和寬厚包容都是源自於一種矇昧,但正是因爲這種矇昧讓這個對時事不聞不問以及永遠那種抱着“總有一天會躲過去的”生活態度的女人在這九個寡婦裏脫穎而出,成爲不斷更新的每個歷史時期的焦點。這本書不是歷史卻勝是歷史,在人物命運塑造的同時,將時代背景巧妙的結合了進去,通過小人物命運的變化去講述時代的變更,讓我們對當時的時代有了全新的認識。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80後來說,從國共兩黨戰爭到文化大革命那段歷史根本沒有一點的記憶,再加上國家對某些來歷史階段思想和文化的控制,到現在爲止,在市場上我從沒找到一本介紹關於文化大革命的書,可是從這本書裏,從那些小人物的命運裏我們看到了當時動亂的社會中生活在社會最低層人們的命運和在他們身上所顯現的最本質的人性。孫少勇可以爲了苟活,而將自己的親爹至於死地而對其不聞不問,而與之相對立的葡萄,則出於對人性的拷問,很毅然的將“二大”從死人堆裏將他背了回去,並匿藏在自家的紅薯窖內,一藏就是二十年,其間,多少次的饑荒,多少次的政治危機,都在她對生命的無限嚮往中而淡然離去,生活還是生活,我們必須活下去,無論有多難。她就是靠着這種堅強的毅力幫着“二大”躲過了一次又次的危機,並最終等到“生命得以解放的那一天”。

≡於葡萄的生活,或糜爛或其他,我無法評價,從某個角度講,那完全是由人的生理需求所決定,可是她身上卻散發着一種誘人的魅力——一個女人竟然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而這正是我們現代人尤其是女性所缺乏的。就象某個朋友所說的那樣,人要活下來其實很容易的,可是卻有很多人還是選擇了死亡,而且是那麼的義無返顧。你我同樣是人,在四、五十年代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不但葡萄生存了下來,而且是在自己揹負着一個讓整個時代無法置信的祕密的情況下很聰慧的生存了下來,而我們怎麼可以因爲意識的不順利而放棄整個生命呢?人活着總是比死了好,無論有多難,苦總有個盡頭,葡萄用自己的一輩子來證明這個道理,我們現代人在追求物質生活而爲名利爭奪的同時,也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我們的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