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8W

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 篇1

我是一個青年人,但我酷愛中國古典文化。

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精選4篇)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我一直強調自己的態度,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弘揚,這就是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認可。

作爲一個年青人,我覺得自己的生命裏承載着更多的是關於民族、關於社會、關於人生、關於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漸成熟中,我覺得熱愛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當今社會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社會上部分人漠視自己的信仰,踐踏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物慾橫流,金錢第一,這是社會羣體信仰的危機。我敢肯定這種危機既潛伏在意識形態,又反映在現實之中!總之,我能感覺到中國古典文化和傳統文化,正在面臨一場劫難,卻又無可奈何,我不知道是歷史的悲哀,還是我們現實的殘酷?

回過頭來看《陳情表》,這是一篇散發着傳統美德的古代散文,現在能真正讀懂的又有幾人,在這個金錢世界,誰還在乎忠,義、廉、孝,它的觀念,已經與我們這個社會格格不入,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認,當今社會不僅中國古文化離我們很遠,似乎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漢字也離我們很遠,說得嚴重一點,中華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沒落!

大學畢業已十年了,我覺得自己在畢業時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大學生,想起這些話,現在我都覺得臉紅。我在經歷了十年社會生活後,我明白自己已發生了蛻變,沒有了純潔,熄滅了熱情,磨去了棱角,隨波逐浪在這個金錢社會,已經變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內疚,甚至痛罵自己。一個忽視繼承的民族,發揚光大畢竟是一句口號,我個人的力量怎能與潮流抗爭,我又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呢?

中國古代有無數個例子說到忠孝不能兩全,而這些例子只是說明了這個歷史命題的正確性,而沒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兩全,必然要有取捨。傳統的封建禮教認爲,不能兩全時,必取其大者。以此作爲前提,應該說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會選擇忠,因爲忠是忠於國家,進而忠於黎民,忠於天下,此爲順應天意,弗敢違矣!

而《陳情表》似乎是個例外。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陳情表》核心價值理念就在這一句話中,我特別欣賞這句話,因爲它不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國古代治國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夠爲國盡忠的賢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國古代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甚至以孝順廉潔來舉薦官員,這也成爲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卻是立國之本。

李密以“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設定自己的推辭邏輯,以孝爲忠、爲大義,更以孝作爲仁君之仁,達到了自己巧辭而又不遷怒於君主的兩全目標。是孝在前而忠在後,一前一後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麼“忠孝不能兩全”應該指的是不能同時兩全,如果處理得當,先後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兩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歸結於處理二者關係的得當,更在於李密內在的孝廉之心。

孝順自己的祖母,不,別說是祖母了,就說是孝順母親,能在挺進仕途,成就大忠之間作出選擇的,又能有幾人?我不想以此來評論道德淪落或者是退化,但這個深刻的命題在現實社會中,其二難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不能兩全的範疇。

在現實社會,我們遺憾地只能看到,標榜自己忠於黨者、忠於國者、忠於人民者,多乃營營苟苟之輩,他們魚肉百性,傷天害理,豈敢指望他們大忠乎?這些道貌岸然的所謂正人君子,枉負大孝之名!

試問,一個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幾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來那麼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談忠黨、忠國、忠於人民之大事業了!

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 篇2

讀了《陳情表》這篇文章,我感慨萬千,爲李密的一片孝心和心存感恩所打動。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爲官做宰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苦讀不正爲一朝爲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時,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爲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在爲官和報答之間,他選擇了後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我們經常背誦的詩句,講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告訴我們的也是要感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恩惠;“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意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我們當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我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在一次回來探親時,不顧異味幫母親把髒了很久的襪子洗了,這更讓人們尊敬陳將軍的品德和爲人。

相比之下,劉邦就沒有感恩之心了。 漢高祖劉邦,在一次戰役中,父母被擒,將被處死,他非但不幫,還冷嘲熱諷。雖說漢高祖時中國歷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可他的不孝卻是令人唾棄。

在這個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世界裏,有多少人淡薄了親情、愛情、友情……又釀造了多少人間遺憾和悲劇!但是,大浪淘沙,人間必將迎來更加和諧而美好的明天!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恩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珍惜……”願這動人的歌聲永遠縈繞在你我耳畔,永遠流淌在你我心田……

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 篇3

《陳情表》講述的是一件忠孝兩難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撫養下漸漸長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纏身,常臥病在牀,李密一邊照顧祖母,一邊爲報國恩之事擔憂,最終造成“臣之進退,實爲狼狽”的結果。文章運用了大量的優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種悲愴、悽慘、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淚。作者在忠孝兩難全的境遇之下,最終選擇了先盡孝後盡忠。反觀現代,這種感人的盡孝的故事又何嘗不多呢?

現代的父母,經常爲了子女的幸福而勞碌奔波,但又有多少子女能領悟這份恩情,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呢?”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是我父母經常講的一句話,小時候我不懂得這句話的意思,但現在我懂了。

在數個月前,我家曾經因經濟問題,而一度陷入貧困。或許外人可能認爲我們家笨,但作爲一個有情義的人,朋友有難我們必須去幫。正所謂“患難見真情”,在那段日子裏,我體會最深的依舊是父母對我的愛。由於缺錢,我們的生活必須省吃儉用。每一頓飯雖然都比較豐盛,但這裏卻是父母省吃儉用省下來的。在一個星期五,晚餐桌上飯菜非常豐盛。一家人一邊說笑,一邊看新聞。突然,爸爸笑着對我說到:“兒子,你上學時,我和你媽媽過的是溫飽水平的生活,一條魚分兩頓吃;但你一回來,我和你媽媽都直奔小康了。”表面上這是一句說笑的話,但這裏面蘊含的辛酸,我又何嘗感受不到呢?想到這裏,我不禁心酸,心中的刺痛一次次觸動着我。

父母不僅給予了我們物質的支持,還給予了我們精神支持,激勵着我們前進。父親,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父愛如山,父親是我背後大的靠山。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痕跡漸漸浮現在他的臉上,父親老了。父親雖然老了,但他永不言棄的精神始終未曾消磨。他每天依舊堅持運動,擔負着家裏的重擔。每個週日,他總是想方設法的親自送我上學。上學的路上,他總不忘叮囑我要認真學習,不懂要多問老師。他相信付出了總會有回報的。父親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激勵着我前進,成爲生活、學習上的強者。雖然我不太好鬥,但不代表我不會進步。我在學習上依舊堅持着永不言棄的精神,培養一種刻苦鑽研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不斷追求進步,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對於困難總要想辦法去解決,永不言棄。

滴水之恩,本該涌泉相報,但父母的恩情,我們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無法報答。我們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順父母,給父母的關愛。我們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減輕父母對我們的擔憂,讓他們每天快樂地生活,盡力給他們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

《陳情表》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先例,在忠孝兩方面無法兼顧時,我們應該以孝爲先。親人只有一個,國家有很多人才支撐着,不會倒下;親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東西比一個國家更重要。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李密在悲慘命運的摧殘,依舊懷着感恩的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激勵着我們在殘酷的社會中堅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將愛傳遞下去。

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 篇4

歷史上對《陳情表》有這樣的評價: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剛上完陳情表,問我的學生:“你們感動了嗎?你們流淚了嗎?”學生們很熱鬧地回答“沒有”。他們反問我,我也是否定的回答。

下課後我就想,我們的學生,甚至是我自己和我的同事,讀《陳情表》這樣一篇文章,都沒有了下淚的感覺,一篇感動了一代帝王,感動了一批學士的《陳情表》卻感動不了現在的我們,這是爲什麼?這是我們現在人的情感比古代人要淡薄些麼?還是我們根本就已經喪失了“孝”這樣一種情感?還是有更多的原因呢?

每天坐單位的車子上班都會收聽有線廣播,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關愛家人,關注社會。我們教我們的孩子去關愛家人了嗎?我們給他們關愛家人的機會了嗎?

這個雙休我們放假,我們就把女兒帶回家自己帶,早上起來她爸爸帶她出去吃早餐,她跟她爸爸說:“爸爸,我喉嚨痛,我感冒了,你爸爸要批評你的,會說你的。”星期一我去幼兒園接她,發現她真的感冒了,就問:“你感冒了呀?”她馬上回答:“我沒有說你,我奶奶說你了。”我們聽一個五歲多的孩子說這樣的話只會覺得好笑、好玩,可好笑、好玩的背後是否有一些思考呢?爲什麼孩子感冒父母就要受批評了?他感冒他就認爲是父母沒有照顧好,他摔跤是照看的人沒有看好,那以後不讀書是不是就是老師不好,工作不認真就是領導不好,生活不幸福就是社會不好-------那小孩自己該承擔什麼呢?她自己有什麼不好呢?我們從小就幫孩子把他們自身的問題轉嫁給別人,一個從小就習慣了把自身問題都推給父母的人,那他長大後還會自覺地承擔自己的責任、承擔家庭的責任、承擔民族的責任嗎?我們還能想着“養兒防老”嗎?他會去品味父母對他的用心嗎?他會去感激父母對他的養育嗎?他會去關心父母的需求嗎?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培養他們也去學會關心父母和家人。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讓他們明白,爸爸媽媽也是需要關心的。

我們不空談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可他是我們父母的希望,他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我們希望他能成爲一個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人,我們希望他的一生都是平安幸福的,而這樣一個樸素的願望卻依賴於我們現在的教育。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關心父母,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