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讀書心得感想(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6W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1

炮火、子彈,射穿了和平,打破了平靜,硝煙,擾亂了生活。廢墟上,唯有那紅得動人的野玫瑰撥開了愁苦的思緒,點點紅色,染紅了大地,斑駁了天際,觸動了心絃。

飄讀書心得感想(通用16篇)

那一本厚厚的《飄》,讀起來卻沒有一種疲憊和不耐煩的感覺,反而常常會會心一笑,不禁覺得這不愧是經過歷史檢驗的世界名著。沒有矯情的痕跡,沒有高大全的虛假,沒有誇張的情節,不知不覺,就已經叩開了自己的心靈。而這本小說裏面,最能打動的人的,莫過於女主角郝思嘉。

如果要我用一種花來形容這位女主角,我覺得沒有比野玫瑰更合適的了。她既有玫瑰的驚豔與芬芳,也有玫瑰傷人的刺,在亂世中,依舊高傲地擡起頭,怒放在一片劫後廢墟里。她不像嬌嫩的豌豆公主,因爲厚厚的牀墊下一顆小小的豌豆就徹夜難眠,她是一顆堅硬的咖啡豆,煮開了,就是一壺香濃的咖啡。

南北戰爭爆發之前,郝思嘉就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公主,她擁有了讓

生活在幾百年後的我依舊羨慕的一切,疼愛她的父母,闊綽的房子,時時

刻刻等着服侍她的黑奴,威武漂亮的馬,還有等着向她求婚的追求

者。但是,戰火把她所擁有的一切都燒燬了,或許就是因爲這樣,

在一片荒野裏面,那顆不斷成長的心才變得格外引人注目。

正是因爲她已經失去或拋棄從前的一切,她才成長爲一個

佳人,一個穿越時空,感動萬世的佳人。

關於生活

如果不是因爲戰爭,在郝思嘉的眼裏,生活一定是玫瑰色的。但是,那一場戰爭,殘酷地脫去了她生活中那一層玫瑰色的紗罩。

從前萬人矚目的郝小姐,彷彿就是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可以呼來喚去的黑奴,失去了癡迷的追求者,失去了疼愛她的母親。從前闊綽的莊園一下子就只剩下荒蕪的土地,從前調皮不諳世事的她,眸子裏一下有了威儀。從今以後,生活對於她而言,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每一天擔驚受怕,精疲力竭,不再是那個嬌貴的郝小姐。

這一個過程,感動我們的,是郝思嘉忍住淚水,深夜趕馬車回家的模糊身影;是她彎下腰一點點播種的單薄身影;是她殺死闖入家中的敵人時顫抖的身影。但是,支撐這個瘦弱身軀的堅強,或許是更能觸動靈魂的。

正是因爲堅強,郝思嘉才能忍受苦難,一路前行。對於一個千金小姐而言,一下子接受生活的磨難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是極難忍受的。但是,當她知道家裏已經是一片破敗的時候,悲痛卻是那麼的短暫,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那麼短暫。理智讓她忍住了淚水,不至於讓悲傷奪取自己與生活搏鬥的力量。她想到了責任,對家的那一份愛爾蘭式的感情和責任讓她扛了下來。她一心只想讓自家的莊園支撐下去,不管曾經怎麼樣,不管現在怎麼樣,只想着將來會是怎麼樣。於是,哪怕是黑奴都不願意乾的話,她都幹;哪怕是父親已經失了神,常常忘記母親逝世而給郝思嘉帶來痛苦,她也維持着那一份冷靜與堅毅。在生活的彎道上,她轉得是那麼順利,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驚慌,但是不經意間,她已經走出了從前的羅帳,看到了生活的本質,也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從一個女孩,成長爲一個幹練的女主人。

正是因爲堅強,郝思嘉才能挺住壓力,孤獨前行。這一段成長的路,是一段一個人的荊棘路。的確,偉大的靈魂,常常都是孤獨的,因爲它已經突破了現在,不是現在的人所能理解的了。在那個亂世裏,郝思嘉已經突破了過去平靜生活裏的種.種束縛,而周圍的人還是沒有從過去走出來。所以,在別人眼裏,她是個讓人難以理解甚至惱怒的異類。而這個異類,用她的不一樣,讓歷史銘記。我們看到了她當家時的強勢,但是正是因爲她的威儀,她才撐起了這個家;我們看到了她開店時的投機,但是正是因爲她的果敢,她才抓住了機遇;我們看到了她服喪時的放縱,但是正是因爲她的瀟灑,她才把握住了緣分,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在苦難來臨的時候,在承載着家庭重擔的小船快沉沒的時候,她果斷地拋棄了一切不合時宜的東西。小姐的架子、腐朽的禮教、回憶的痛苦,於是,她才能夠掌好這艘小船的舵。雖然,她智慧的選擇換回來的是別人鄙夷的眼光,她也毫不在乎,她堅強的內心足以將這些毫無價值的指責排擋在外,做好一個掌舵人。

正是因爲堅強,郝思嘉才能在上帝毀掉原有的一切之後,在荒原上重新播種。因爲她是野玫瑰,堅韌的枝幹讓她能夠在風雨中不卑不亢,絲毫不改怒放的容顏。這,就是對生活的勇氣。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2

我是在小蠻的“慫恿”下讀完《飄》的,她問我你讀過《飄》嗎?我說沒有啊,她說你讀讀吧很好的!我說:好吧。她爲了打消我敷衍的想法又說:你讀完後可一定要寫讀後感啊!

讀完全文,心潮澎湃,上帝拿斯嘉麗的命運開了個玩笑,像風一樣捉摸不定,捉摸不定的命運使她爲之追求的愛情隨風而逝,飄得無影無蹤。

人的一生是由命運主宰的,這是我人生經驗的總結。有人會說這是唯心主義的觀點。我告訴他:唯物論的最基本的原理是物質決定意識,人的主觀能動性要受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無法改變規律只有順從他,這就是命運。一次與山東大學哲學系劉大鈞教授同席,他與一位物理老師就風水學的真僞爭執不休。我說:物理學與哲學有一個斷層,你們永遠不能對接,這件事只有上帝知道。他們驚異地看着我不再爭執。

的確,從遠古至今人類無法“命運”之謎,哲學家們爲了混淆視聽,爲了矇混過關,就會給他披上一層迷信色彩;科學家無法解釋生活中的邂逅誤會和巧合,爲了自圓其說,爲了矇混過關,就把責任推給了哲學家。我說,命運是由邂逅、誤會和巧合構成的。《飄》中大量的篇幅描寫了美國南北戰爭,就是爲斯嘉麗的命運提供了一個堅實而廣闊的背景,沒有南北戰爭斯嘉麗就不會出現這些命運的波折,這意在告訴讀者:一個人的命運是與他的國家民族命運連在一起的。就如在近代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使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由此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戰火焚燒了無數人的美好理想,殺戮泯滅了無數人的人生選擇,子彈、刺刀、炮火瞬間就可以把一個命運糟糕的科學家、詩人、富翁。……變爲灰燼。

命運主宰者整個世界,一個人從一出生就決定了自己的命運,出身在高官,富翁家庭的孩子可以隨心所欲的演繹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人生;出身在貧困家庭的孩子假如沒有命運的眷顧即使努力一生也無法擺脫勞苦的生活。地震、車禍、大火、洪水、病魔無時不刻不在任意地踐踏着那些不幸的人們。

凡爾萊特曾是“泰坦尼克號”上的一名女乘務員,她在1912年那次震驚世界的沉沒事件中倖存。4年後,她在英國皇家醫療船“不列顛尼克號”上當護士,該船被水雷炸沉,凡爾萊特卻再次逃之夭夭。

20__年造成200餘人死亡的巴厘島大爆炸事件中,聯合國高級安全顧問羅德尼當時距離爆炸所在地僅數米遠;不到10個月後,他在聯合國駐巴格達辦公室再次遭遇自殺式炸彈襲擊,由於爆炸發生數秒前他離開了自己的辦公桌,結果沒有遭到致命損傷。

斯嘉麗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是幸運的,戰爭改變了她的命運給她造成了不幸,然而在整個人生中他卻是幸運的。在她逃離亞特蘭大的時候,瑞特不失時機的給她偷來一匹瘦馬,在她的生活極度困窘的時候,上帝不失時機的派了一個騎馬的小偷給她送來了鈔票和金幣,在向瑞特借錢受辱時弗蘭克又不失時機的出現在她的身邊……

由此想到了自己,我出生在大明湖畔的一個四合院內,但是由於“動員家屬回鄉”的運動,我與母親回到了故鄉。幾十年來,經歷了無數的生活變故,無一不是命運的安排:假如沒有,我過目不忘的腦瓜子有可能升入清華北大;假如沒有村裏老支書的一句話,我不可能當上民辦教師。

後來調回濟南市更是有戲劇色彩,當時的人事處長說我不符合政策拒不簽字,假如一年內不籤就意味着我會失去崗位。但是天無絕人之路,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下自然直,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新學期開始人事處長調走,新上任的處長一簽了事。假如沒有機會,我不可能一次次考學,一次次成功。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你的才智如何,其實就是機遇。

命運就是邂逅,我十分重視生活中的不期而遇,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既然無意碰在一起就是上天的安排,不可忽視。有一次外出,出租司機神差鬼使地把我拉到了奧體中心,司機恐慌地只道歉,我笑笑說:上天讓我到此一遊,天意不可違,這是我的福分,在我遊覽了“東柳西荷”之後,我會感激你的!司機笑着說:大叔你真豁達!生活就是如此,你必須面對這些邂逅。

對待命運的態度無非是兩種人:

一種就像是方丹老太太:那就是:“不要喊叫只要笑,時機自然會來到。”她的人生都是這樣渡過的,一面笑,一面等待機會,她成了渡過難關的專家了。她說“我們不是小麥,而是蕎麥。小麥熟了的時候,因爲是乾的,不能隨風彎曲,風暴一來,就都倒了。蕎麥熟了的時候,裏面還會有水分,可以彎曲。大風過後,幾乎可以和原來一樣挺拔。我們不是挺着脖子硬幹的那種人。颳大風的時候,我們是柔和順從的,因爲我們知道這樣最有利,遇到困難,我們向無法迴避的事情低頭,而不需要大吵大鬧,我們微笑,我們幹活,這樣來等待時機。等到我們有力量的時候,就把那些墊腳石踢開,這就是渡過難關的竅門。”

一類像思嘉,她說:“我覺得彷彿是在風暴中劃一只裝載很滿的船,勉強保持在水面上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哪裏還顧得上那些無關要緊的東西,那些放棄也並不可惜的東西,比如儀態端莊,以及----以及如此類型的東西,我非常害怕船會沉下去,就把看起來最不重要的東西——自尊心、體面、真誠、純潔、寬厚,全扔掉了。”

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可能造成不同的人生結局,當我們下山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收穫。平靜地對待生活最後收穫的就是自尊心、體面、真誠、純潔、寬厚這些人生的美德。而對生活迎風而上的人丟棄了這些東西,最後收穫的可能就是孤獨和寂寞。

我拿這種觀點與小蠻交流,她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堅決維護你發表自己的意見的權利,這是泰戈爾說的。她是一位小哲學家。

我想到了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作家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百年孤獨》風格獨特,既氣勢恢宏又奇幻詭麗。粗獷處寥寥數筆勾勒出數十年內戰的血腥冷酷;細膩處描寫熱戀中情慾煎熬如慕如訴;奇詭處人間鬼界過去未來變幻莫測。政客們的虛僞,統治者們的殘忍,民衆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衆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爲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

但是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她一生不停的勞作,充滿着善良的愛心,因此活了105歲。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的真諦?我從他身上看到了《百年孤獨》的主題:人生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是與生俱來的,要想戰勝它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勞動和愛!親愛的朋友,我堅信,辛勤地勞動和真誠地去愛,命運必定會眷顧你的!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3

讀罷此文很難讓人不思考什麼是愛情這一經久不衰的話題。米切爾夫人也對什麼是愛情做了極爲深刻的詮釋。文中的主人公用一生的時間去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讀這一厚厚的磚塊的時候相信你也在思考:

斯佳麗真的愛阿希禮嗎?

阿希禮愛玫蘭妮嗎?

阿希禮愛斯佳麗嗎?

巴特勒到底是不是愛斯佳麗呢?

三者之間的愛是不是無可挑剔的呢?

當肉體的愛與精神上的愛分離時,一種愛的出軌算不算背叛呢?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沒有愛的時候,兩人的結合算不算一種欺騙,兩人的分離算不算一種背叛?

一個人爲生活所迫嫁給一個她不愛的人,這種行爲是卑鄙呢還是高尚呢?

倘若她爲了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婚姻幸福,那她是高尚的還是卑鄙的?

如果她是高尚的,那這對他那無辜的丈夫是否公平呢?

這些問題一個個的跳出來,每一個看起來都是那麼簡單,可是真的要回答起來卻並不是那麼簡單。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這使得討論這些問題看起來毫無意義,但是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卻反應了人類不同的愛情觀,在現實生活中實踐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首先我們探討一下斯佳麗真的愛阿希禮嗎。這個問題貫穿這部小說的始終,推動故事的發展。女主人公畢竟只是一個普通的種植園主的女兒,她並不關心什麼國家大事,除非這些事情跟她切身相關。她的一生都圍繞着生活、愛情這些主題。她一生追求她所鍾愛的阿希禮,她一直都認爲自己深愛着阿希禮,我們也慢慢地被她矢志不渝的專一所打動,也認爲她真正愛的是阿希禮。可是最後的結局卻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她突然的意識到自己真正愛的是巴特勒。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什麼是愛情,反思着我們現實中種.種的所謂愛情。如果說愛情是一種感覺,斯佳麗確實對阿希禮有感覺,並且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阿希禮的妻子玫蘭妮去世。如果說愛情是一種責任,斯佳麗對阿希禮可謂是仁至義盡,她不僅把他的妻子和兒子從死神那裏奪回來,給她們提供一個像樣的家,而且還寧願賠本,也要把自己的鋸木廠交給阿希禮經營。如果說愛情是一種付出的,斯佳麗對阿希禮的付出肯定讓許多自詡爲情癡的女孩兒汗顏,她不僅放棄了自己驕傲的自尊,還出賣了自己幸福,並儘自己所能愛着阿希禮。如果這不能稱之爲愛情,還有什麼可以稱之爲愛情呢? 可是這不是愛情。她對阿希禮確是有感覺,可是這種感覺最初只不過是一種幻覺,只是因爲阿希禮並不跟其他帥男一樣圍着她轉,從而她對阿希禮產生了一種神祕感及要征服他的虛榮。而這種感覺又被現實的戰爭所造成的分離所強化,讓她更加強化了這種感覺,使她深信不疑的認爲這就是愛。正如所有異地戀能天長地久的機制一樣,距離產生了美,這種幻覺一旦形成,很難打破,因爲除了時間來沖淡她的感覺之外,沒有其他因素來破壞它,而時間卻沒有沖淡反而加深了她的思念。尤爲重要的是她自認爲深愛着阿希禮,可她又得不到他。得不到的東西往往給人產生美好的遐想,而這種遐想往往又是不切實際的。於是她就被自己精心編織的愛情謊言中欺騙着自己。正如作者所深入分析的那樣,她並不愛阿希禮,如果她剛開始就得到了阿希禮,她會像踢掉其他男孩那樣踢掉他。

斯佳麗在巴特勒的幫助下逃出將要被佔的亞特蘭大,並帶着玫蘭妮返回了塔拉莊園。戰爭結束後,昔日的南方莊園主過着的貧窮,捱餓的生活,斯佳麗也不例外。爲了償付高額的稅款,在尋求巴特勒的幫助無果之後,無奈之下斯佳麗嫁給了其妹妹的未婚夫弗蘭克?肯尼迪,開始了另一段沒有感情的婚姻生活。迫於生活的壓力和對更好生活的渴求,斯佳麗不顧丈夫的反對購買了鋸木廠,並跟其極爲厭惡的北佬做生意。

後來爲了給受驚嚇的斯佳麗報仇,加入3K黨的阿希禮和弗蘭克帶人襲擊了貧民區,落入北佬的圈套,結果弗蘭克被殺,斯佳麗再次守寡。一年後,斯佳麗同意巴特勒的求婚,兩人結爲連理。但是斯佳麗念念不忘阿希禮,無視所得的幸福。兩人感情幾經波折,尤其是兩人之女因騎馬夭折之後,巴特勒對他們的感情徹底失望,在玫蘭妮死後,毅然決定離開斯佳麗。斯佳麗方幡然醒悟,追悔莫及,最後決定回塔拉莊園尋求力量,再追幸福。

斯佳麗的愛情經歷確實是給我們熱戀中的帥哥靚女們很多啓迪和指導,愛還是不愛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4

餘華稱(活着)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這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這是餘華對他這部書的評價。

的確,我這個12歲的少年也深有體會。尤其是有慶,鳳霞,二喜和苦根接二連三的死,讓我感到了命運對福貴的不公,然而,命運又讓他從原來的闊少爺轉變爲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沒有成爲地主,免遭時期的一死。也許活着就首先要爲本身,在去考慮所謂的“身外之物”。

現在,我在想想那多少無知的青年,他們誤入歧途也許是以爲一個物質的享受,他們的人生沒有歷史,真是該好好讀讀這本書。生活會讓你覺得離不開它,除非你真的從根兒上就不想好好活着。

朋友們,醒來吧!尋求你生活的靈魂的天空。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5

有人說,如果你想了解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反覆閱讀《變形記》開始。在本書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職員格里高爾·薩姆沙突然變成一隻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最後在寂寞和孤獨中悲慘地死去的荒誕情節,藉以揭示人與人之間表面上親密,內心裏卻極爲孤獨和陌生的實質,生動而深刻地再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他的變形折射了西方人當時真實的生存狀態,這種生理上的變形也折射了心理上的變形;家人情感態度的變形;社會人際關係的變形等。閱讀《變形記》,有一種思維的樂趣,有一種睿智的感覺,思想上的所得顯然多於心靈的收穫,能從那極度的變形與誇張裏體會到生命的悸動與衝突。本書比較完整地代表了卡夫卡的思想深度與創造特點,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

《變形記》是一個關於隔閡與傷害的故事。卡夫卡大概想把他巨大的悲傷通過各種交錯的矛盾衝突潛在而又準確地描述出來。荒誕與不合理是《變形記》故事主線裏面最突出的特點,但在細節上的描寫卻又真實得甚至讓人感到觸手可及。如果把《變形記》中荒誕與不合理僅僅當作卡夫卡寫作的手段,那麼就會遺憾地錯過《變形記》的主旨和精髓。卡夫卡眼中的世界就是荒誕而不合理的,這不僅是卡夫卡的世界,而是現代人共同的困惑。我個人猜測,在卡夫卡的內心,這種荒誕與不合理的源頭來自於社會環境與個人的衝突,這種衝突的'存在本身是來自人與人之間的異化,並且卡夫卡個人默認了這種異化,也許因爲他的脆弱,他毫無反抗地接受了這種毫無原因存在的異化。善良的卡夫卡無法解釋這一切,但他極力要將這種摧殘通過各種現象表現出來。這就是卡夫卡作品的主旨,也是他所要傳達時代精神和歷史價值。

《變形記》運用了寓真實於荒誕的隱喻手法。它使讀者在看到格里高爾由人變成甲蟲的故事後,產生一種驚異心理,會受到深深的震撼,迫使自己深入思考,從而更加深刻地、強烈地感受到現代人的生存困境。

在這裏,格里高爾不僅是變成了甲蟲,而且他是被這個世界拋棄了。人變成甲蟲是人類精神世界遭致扭曲、異化的象徵,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狀態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獨、絕望情感的折射。卡夫卡正是想借此來揭示人與人之間表面上親親熱熱,內心裏卻是極爲孤獨和陌生的實質;通過格里高爾變形後的內心體驗,來表現現代資本主義中人的自我被“異化”,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擺脫恐懼感、孤獨感的悲哀。在現代的經濟社會,實際上我們同樣面臨着這樣的問題。雖然小說反映的時代離現在已經很遙遠了,但是在今天看來,仍是有着深遠的意義,這些也是我們作爲現代都市人的深深的悲哀。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6

從小到大,我讀過許多課外書。但使我感受最深、收穫的,還是我今年暑假剛剛讀完的一本新書——《小學生優秀新日記》。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寫日記的許多好處,還教會了我如何寫日記。

這本書共有日記200多篇,分寫人、敘事、觀察體會、狀物寫景、感悟抒情、名人日記摘選六個部分。而且每篇日記的後面,都有老師的精彩簡評。

剛開始讀這本書,我沒有從頭到尾一篇一篇的讀,而是先挑自己感興趣的去讀。但讀着讀着,我放不下了。我感到這每一篇日記,都是一篇十分優秀的小作文。於是,我一鼓作氣,一篇接一篇的往下讀,終於利用這個假期,讀完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第一個收穫,就是明白了寫日記的許多好處。以前,我只知道寫日記能提高寫作水平。但由於平時作業多,課外學習多,有時還想玩一會兒,看看電視,不寫日記老師也不會檢查,就把寫日記當成可做可不做的事。讀了這本書,我感到不寫日記確實是一大損失。因爲寫日記太重要了。它不但可以幫助我們記錄每天的真實生活,做到經常練筆,還能保存和積累許多自己比較熟悉的寫作素材。通過寫日記,能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我們選材料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爲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打下好的基礎。爸爸常給我說的:“芽而後莖,莖而後葉,葉而後花,花而後果”,“好記性不如賴筆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收穫是,讀了這本書,使我學會了如何寫日記。寫日記,要寫我們一天中最有意義,印象最深,體會最深,鮮的事情。它的內容來自豐富多彩的生活,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生活中的日記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它讓我明白了寫日記不能寫成流水賬,如果感到沒什麼可寫,就要注意平時多觀察,多思考。比如寫人,應當寫自己最熟悉的人,這樣容易仔細觀察,通過對人物外貌、性格、愛好、氣質、語言、行動的觀察和描寫,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寫事,不是信手拈來隨便寫一件就行,要寫新鮮、有深刻意義的。這樣寫出的日記,對自己、對別人都有教育意義。寫事的'日記,要條理清楚,有順序,有詳有略。

描寫景物,要抓住特點,寫的具體、形象,要按一定順序,由靜到動,由遠及近,由表及裏,由上到下,由點到面,要有條理。

寫動物時,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的具體。一般應從外形特點,活動情況、生活習性幾個方面來寫。

書中有一篇寫人的日記叫《啊,老倔》,說的是班上剛剛轉來一個外號叫“老倔”的新同學。開始,大家都不太注意他。但作者通過兩個事例的描寫,使我對“老倔”真的刮目相看了。第一件事:班上有個搗蛋鬼叫王寶,經常欺負同學,人稱“惹不起”。當一次他用毛筆在一位女同學的白襯衣上畫“烏龜”時,“老倔”仗義執言,降服了王寶,使他向這位女同學道了歉。第二件事:一次長跑比賽,“老倔”一直跑在前面。但由於一個小同學橫穿跑道,爲了躲避他,“老倔”摔倒了。他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強忍疼痛第一個跑到終點,爲班級爭得了榮譽。通過這兩件事的描寫,一個呼之欲出的“老倔”就站在了我們的面前。這就是能正確選材、典型描寫的結果。

總之,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不但使我懂得了寫日記的好處和怎樣寫日記,還使我通過讀日記,明白了不少生活常識,懂得了不少人生的道理、朋友之間的友情,以及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等。

這本書,我太喜歡它了!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7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好書,它的名字叫《綠山牆的安妮》,裏面的主人公安妮給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

披着紅頭髮的小姑娘安妮,本來是不會與馬修和瑪麗拉兩兄妹成爲一家人的,因爲年事已高的他們本想領一個男孩兒,可是由於孤兒院工作人員的陰差陽錯,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女孩安妮,但就是因爲她,爲這個綠山牆吹進了一股清新的風,給這個寂寞的農家增添了生活中的種.種樂趣。她憑着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夏洛科鎮“女王學院”,可是爲了照顧她的養母——失去了馬修、又瞎了眼的孤身的瑪麗拉,毅然放棄自己的大學夢。

我從安妮的身上讀出了許多讓我學習的地方:有自尊心,有責任感,不懈努力的勤奮,尤其是她那樂觀向上面對現實生活的精神,讓我感慨不已。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悲觀的,比如說碰到了一些困難、一些挫折,先是自己重複地弄幾遍,等還是得不出結論,就瀉氣了,就把這些困難、挫折忘掉或跳過,如果我們每次都這樣,那麼我們就會失去對自己的信心,甚至有人還會感嘆命運:“哎,我今天真倒黴啊,我運氣不好啊!”這樣,我們就會因悲觀而被一點點侵蝕自己,緩緩地倒下。

責任,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項不可推卸的義務,安妮是一個答應別人就一定會做到的人。更讓我感動的是她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沒想到安妮居然放棄了,因爲她要負起照顧爲自己付出許多心血而如今影隻形單的瑪麗拉的責任。

樂觀向上的精神讓每個人都充滿朝氣,而悲觀的人生卻是一潭死水。讓我們都像綠山牆中的安妮一樣,從她的身上吸收閃光點,在生活的每一處閃爍。讓我們都用美的眼睛看世界吧,這個世界將會處處充滿愛心、充滿歡笑、充滿鳥語花香。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8

這個暑假裏,一隻來自1961年的蟋蟀帶我領略了一段非凡的傳奇,傳奇中,有成功的愉悅,有離別的傷感,還有引人深思的種.種悖論,讓我在品味的過程中,回憶起了昨日溫暖的記憶以及對生活的無限感動。

這隻蟋蟀叫柴斯特,它原先只是鄉下默默無聞的土老帽,卻在陰差陽錯間被意外的帶進了紐約最繁華的地鐵站裏,在人情冷漠的紐約,他幸運地遇見了塔克老鼠和亨利貓這對好朋友以及愛它的主人瑪利歐。不知怎的,蟋蟀柴斯特靠着自己的天賦異稟和高超的演奏技巧,竟在一夜之間成了地鐵車站的演奏明星,併爲瑪利歐一家帶來不菲的收入。然而功成名就後的柴斯特卻開始思念起家鄉自由寧靜的生活來,在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下,它最終回到了自己牽腸掛肚的故鄉。

對於柴斯特來說功成名就並非他所願,純粹出於偶然,自由纔是它的選擇,如若換成現在?有一個不必煞費苦心而一舉成名的機會,又會有多少人選擇放棄呢?好不容易能夠紅的發紫,稍感疲倦,便選擇退隱大衆?這有那麼容易嗎?成名固然是件好事,但又同時使柴斯特感到特別疲倦,以致失去了快樂。“如果成名只是讓它覺得不快樂的話那成名又有什麼意義呢?”亨利貓的這句話將我夾在了矛盾裏,返璞歸真固然好,可卻無從認知自己的身份,價值和地位;大紅大紫固然好,可是自由,快樂和真摯卻由此埋沒.生於21世紀的我們,面對喧囂的社會,根本不能夠深入的理解”自由”的真正意義,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使人類在物質的壓榨下流失了那份真正的快樂,“自由”早已變得像生命一樣金貴。

蓋上書那一刻,這段心靈之旅隨着地鐵站的廣播一同結束了,柴斯特嘹亮而韻味的鳴叫縈繞在我耳邊,我彷彿停留在了1961年的溫暖回憶裏,聆聽着自然的樂音,享受着遠離喧囂社會的自由生活。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9

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他的傳奇一生給了我強烈的震撼。

學會堅強,無論你我,挺起胸膛,直面困難,向困難挑戰——這是《牛虻》給我的啓示!

主人公牛虻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英國富商勃爾頓家中,曾經天真地以爲這個世界是多麼地美好。名義上是富豪之子,但實則是受異母兄嫂的歧視的私生子的他,精神上很受挫傷,卻始終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把淵博學識蒙太尼裏神甫當作良師慈父,以一片赤誠之心回報他對自己的關懷。但是,當他接觸了青年意大利黨人,看到了自己懺悔神父的間諜行經、認清了教會和反動當局狼狽爲奸、鎮壓革命的殘酷現實之後,他大徹大悟,從而走上了與他們進行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鬥爭的道路。

我深深震撼於這驚心動魄的故事,《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爲主線。牛虻因誤會被認爲出賣朋友,出逃南美洲,改名爲裏瓦雷士。在那裏,牛虻成了殘疾人:跛腳,左臂扭曲,左手缺二指。牛虻參加了革命,在偷運軍火時由於疏忽被捕,最後被殺。大筆勾勒和細緻描繪了牛虻飽受壓抑和摧殘後,背叛了他曾篤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熱的革命鬥爭,錘鍊成一個爲統一和獨立的意大利而忘我戰鬥的革命者。

人的靈魂,系在那個扭曲的身軀裏,被迫爲它所奴役,想想它在衆人的面前瑟瑟發抖,羞辱和苦難使它透不過氣來當時的意大利正遭到奧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黨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吸引着熱血青年。牛虻決定獻身於這項事業。然而,在遭遇崇拜的父親的欺騙,心愛之人的誤解時,一連串的打擊使他陷入極度苦之中,幾乎要發狂。這次挫折對亞瑟來說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同時又是火中鳳凰的新生,從此之後,亞瑟再也不是舊“亞瑟”了,他變成了“牛虻”。

流浪生活磨鍊了亞瑟,回到意大利時,他已經是一個堅強、冷酷、老練的牛虻了。此時,他又遇見了瓊瑪,但瓊瑪已認不出他了。牛虻和他的戰友們積極準備着起義。在一次偷運軍火的行動中被敵人突然包圍,牛虻掩護其他人突圍,自己卻因爲蒙太尼裏的突然出現而垂下了手中的槍,不幸被捕。牛虻的戰友們設法營救他,但牛虻身負重傷,暈倒在越獄途中。敵人決定迅速將他處死。前來探望的蒙太尼裏企圖以父子之情和放棄主教的條件勸他歸降;而牛虻卻企圖打動蒙太尼裏,要他在宗教與兒子革命之間做出抉擇,但他們誰都不能放棄自己的信仰。蒙太尼裏在牛虻的死刑判決書上籤了字,自己也痛苦地發瘋致死。

刑場上,牛虻從容不迫,慷慨就義。在獄中給瓊瑪的一封信裏,他寫上了他們兒時熟稔的一首小詩: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至此,瓊瑪才豁然領悟:牛虻就是她曾經愛過而又冤屈過的亞瑟。他,牛虻——一個爲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願被命運折磨的人。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成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就好像大草原上的一羣小鹿,誰有勇氣,誰跑得快,誰就活下來;否則,就被淘汰。他深愛過兩個人——父親蒙坦里尼和高潔的女人瓊瑪,但後來的他一生都沒有再給機會讓他們來愛他。他的內心承受了非人的煉獄般的折磨。他給我們留下的思索是:人到底該爲什麼活着,該怎樣活着。挫折中是難免要流眼淚的,擦乾了,站起來,就長大了,堅強了。用牛虻自己的話說,他從死亡那裏走來,也就不怕死亡了,他對人民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對朋友的坦誠、對愛情的忠貞、對生活的投入、對死亡的蔑視,永遠是我們可以借鑑的一個楷模。雖然生命已盡,但愛與希望永存!對於牛虻來說,他所面臨問題的根本就是宗教,一些對權貴如飢似渴的人利用了宗教,而他應該破除這層羊皮,直刺狼的心臟。

牛虻是個強者,他意志堅強、機智勇敢,是真正的強者!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10

這個春節花了半天時間看《時間簡史》,實話說雖然這本書已然經過編撰,評述已經更加通俗易懂,可是從小物理成績就差的我讀起來依然稀裏糊塗,貿貿然寫下一點讀後感表示一下對自我的嘲諷。

看過《時》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整個物理學是人類在總結對宇宙和時間的一個漸進認識的過程,從哥白尼到伽利略,再到馬赫,牛頓,以及之後的愛因斯坦再到當代的霍金。都是後人在總結前人的研究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然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牛頓說他不是個偉人,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這個道理。伽利略經過研究哥白尼的地心說而提出日心說和地動說,牛頓在此基礎上研究出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再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再到此刻霍金的時間簡史,他們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加上自我的思考,總結提出了新的理論。可見沒有事物的發展是一觸而就的,人類社會的提高就是來源於人類對未知事物不斷地孜孜以求的思考,辯證和總結。

雖然從小物理很差,可是我一向以來對天文和地理很感興趣,會考時候地理甚至還拿過滿分,只是對理論物理這樣的抽象的純理論基礎學科理解起來很困難,肯能是抽象思維本事不足吧。所以看了《時間簡史》後對其中所闡述的理論還是有一些自我的看法。

《時間簡史》在我膚淺的認識看來是向讀者描述這樣一個世界:整個宇宙是一個服務器,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小行星,彗星,行星,恆星甚至星系都是跟這個服務器連接的一個節點,他們獨自運行又經過服務器相互關聯,依靠各種基本物理法則相互作用。服務器的運行是單向的不可逆的,不可存檔當然也不可能回檔。各個節點之間經過各種光波等來通訊,因爲相互之間的距離以及各種光波在傳播路徑上受到的各種影響等原因產生網絡延遲,導致節點之間的通訊並不一樣步。節點由於自身運行速度的質量等等原因導致相對於其他節點的運行時間是不確定的,可是每個節點相對於整個服務器的運行時間確是固定的。所以在A節點觀察B節點和C節點的狀態和在D節點觀察B節點和C節點的狀態可能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而在服務器觀察A,B,C,D節點狀態的結果是確定和一致的。這又讓我聯想到人類社會,人類社會也是一個服務器,每個人都是這個服務器的一個節點,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特點,各自生活的圈子。很多人看似遙不可及,卻在這個大的服務器下頭相互影響,哪怕是十分細微的。有一個社會學研究的理論認爲哪怕完全不可能認識的兩個人之間只要經過6箇中間人就能夠建立聯繫,這是經過很多統計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反過來

看這個宇宙,我認爲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節點能夠讓宇宙中遙不可及的兩個互不關聯的節點建立最短的聯繫路徑。這就像一些物理學家正在研究的蟲洞理論。

我相信按照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用不了多少代人就能夠讓我們人類走出太陽系,甚至走出銀河系,在宇宙這個服務器肆意漫遊。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11

前幾天爸爸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八十天環遊地球記》。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英國紳士費里亞·福克先生和朋友打了個賭,要在八十天環遊地球,而朋友們認爲不可能。要知道,當時飛機還沒被髮明,要在短短八十天環遊地球一週,幾乎是癡人說夢。

費里亞·福克先生是個生活很有規律的人,就像一部機器。上一個僕人就是因爲刮鬍子的熱水低了兩度,所以被辭退。然後一個新傭人來了,外號“路路通”。打賭之後他就帶着新傭人路路通踏上了旅途。路上他們經歷了很多事情,遇到了很多困難,每一次福克先生都能憑藉他的沉着與智慧化險爲夷。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救出艾娥達的事。福克先生他們到了印度,聽說一個女人要被燒死,就去救她,她是因爲嫁給了老土王,老土王死了,她就得陪葬。後來路路通假扮老土王把她救出來了,那些當地人知道自己上當了,就立刻追趕他們,但是沒有追上。那位夫人非常感謝他們,最後成了福克先生的終身伴侶。最後福克先生和路路通終於在第七十九天完成了環球旅行,回到了倫敦,贏得了這次打賭。

這本書通過環遊地球這件事,讚揚了福克先生聰明勇敢、沉着冷靜、樂於助人的好品質,我很喜歡這本書。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12

西班牙語爲世界奉獻了兩部偉大不朽的鉅著——塞萬提斯的《堂吉柯德》和這部《百年孤獨》,穿越三百五十年的光陰,隔着那曾被哥倫布征服過的茫茫大西洋遙遙對峙。作者虛構了一個叫做馬孔多的小鎮,描繪了在這個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蒂亞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正如最初楊修向我推薦這本書所言,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的,而書是本很具親和力的書。

一開始讀《百年孤獨》時,可能會被他龐雜的家族系統和讓人頭暈目眩的重名嚇倒,象許多人所說的那樣,覺得這是一本難懂難讀、非常混亂的書。但是,正如聖伯夫所說的,名著之所以成爲名著,是因爲“擁抱所有國家和所有時代”,它們不會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我相信,真正經過時間考驗的偉大作品,享受的時候就不必刻意求解,覺得滯澀的地方就暫時跳過,也就避免了整體上受薰陶的心理氛圍的消解。這部書的篇幅不長,可是我讀了很久,書中一直充斥着那種死亡的沉重壓抑得我無法自由自在的呼吸,一邊讀就一邊有許多許多的念頭紛至杳來,象冰雹一樣不停息的砸過來,卻覺得茫然沒有完整的思路。但或許也正是那種孤獨和宿命的感覺,讓我象着了魔一樣死死被縛住。

在我讀來,全書的脈絡非常的清晰。一口氣讀下去,讀到奧雷連諾上校冷靜對準備起義的自由黨人說“你們不是戰士,只是屠夫”,讀到憂鬱的意大利樂手克列斯比在瘋狂的彈了一夜的大提琴後割腕自殺,讀到阿瑪蘭塔變態無恥的苟且活着,只是爲了給自己的姐姐也是自己的情敵編織殮衣,讀到第十七個小奧雷連諾躲過數十年的追殺,卻被家人拒之門外,最終逃不掉額頭被釘死的宿命,讀到那裝滿了兩百節車廂的死屍被倒入大海……會悚然驚覺,經過了開頭幾節的艱深滯澀,寫到這裏已經是酣暢淋漓,彷彿馬爾克斯十八年的悄沒聲息的創作磨練將所有的情節渾然一體,所有的情感在這一瞬厚積薄發不可抑制。我感覺自己似乎身處一個黑暗的隧道,面前是一個似乎無所不知的老太婆,說着自己的往事,那麼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在平靜的語調中娓娓道來。你被每一個情節震撼,但是你能隱隱約約的清楚其實所有的事情都已註定,似乎每個人都被一個線牽引着無法偏離軌道。她偶爾會透露一些宿命的跡象,比如皮拉?苔列娜用來算命的紙牌,奧雷連諾上校對死亡的預感,羊皮紙上的梵語密文;但是,這些宿命的暗示卻被那些自認爲清醒的人們當作瘋子的澹語和夢囈,而那些真正清醒的人從中得到的卻是更加無邊無際的絕望和痛苦――發現自己的孤獨和苦難是不可避免,無論你是否努力去抗爭都擺脫不了的絕望和痛苦。讀着讀着,你會被這種悲觀的念頭擊潰,會傻傻的想人生就是這樣,一切的命運都沒法改變,難道這樣就不要活了嗎?人生的意義何在?如何才能擺脫這宿命的孤獨?當我終於讀完這本書,合上之後的念頭就是走出門外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我需要面對陽光來證明自己其實剛纔只是做了一場惡夢。雖然走出去之後,我看着屋外的天空,怎麼也想不起到底是上午還是下午,但仍然覺得很幸運,真的是一種解脫,從惡夢裏驚醒的感覺,一種逃離死境的慶幸,一種劫後餘生的喜悅。

《百年孤獨》裏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亞家族的孤獨者們。孤獨成了這個家族的徽記,如同他們血液中固有的冒險、衝動、勇敢和不屈,還有遺傳的高高的顴骨,以及骨子裏隱藏至深的亂倫渴望。這種孤獨不同於中世紀貴族的那種“高貴的憂鬱”,象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它不是在華麗的客廳裏,踱着方步慨嘆生命之短暫、薔薇之枯萎;也不是用天使的麗目俯察人世的風雲無常、世態炎涼。它是對世界本體的一種淒涼的絕望,是低賤的、卑微的,有一種濃灰色的壓抑感,有是一種慘淡的幽默。這是一種絕頂的憂鬱,無可逃遁甚至無法減輕。

烏蘇娜是第一種孤獨者——天使。她勤勞善良,是母親的化身。她的孤獨是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獨自寂寞。如果是《百年孤獨》這作品還有一絲亮色,讓我對世界不曾完全絕望的話,就是發現了這個老媽媽身上閃光的品質。她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但是卻有着質樸的本色,無論什麼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並且在暮年完全變瞎之後仍掩飾這一點,繼續自己的操勞和回憶。她可以用皮鞭抽打暴戾的孫子,打得他滿街亂竄;也能夠去牢獄中探望造反的兒子,雖然對他的革命毫不理解,卻毅然偷偷捎給他一把手槍。她招待兒子的死敵,一位政府的將軍在她家裏吃飯,因爲她覺得這將軍人品好,爲窮人做了許多好事;她痛罵奧雷連諾上校忘記了自己的,驕傲的宣稱只要他敢殺害自己的朋友,就把他拖出來親手打死。我非常喜歡這個總習慣於一個人獨處、一個人回憶的老人,因爲她真正充實獨立。她是偉大的母親,更是偉大的孤獨者。

烏蘇娜的大兒子霍。阿卡迪奧是第二種孤獨者——野獸。他的孤獨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和隔膜。他的身上野性表現得極爲明顯,感情也最爲熾熱。當他的弟弟奧雷連諾上校問他――當時他們都只有十來歲――愛情的奧妙到底是什麼,他毫不遲疑的回答:象地震!他得不到理解,在和父親的對抗中選擇了隨同吉普賽人的逃亡。然而,數年之後,他結束了流亡歲月,重新回到了家中,重新蟄伏在他憎恨的孤獨之中。當孤獨變成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時,當孤獨已經滲入他的血液時,他竟然無法離開這種孤獨了!

奧雷連諾上校是第三種孤獨者——哲學家。他的孤獨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具有的高潔峭拔。這個人幾乎可以算是這部書的一個主角了(如果允許這部作品存在一個主角的話),給過我最深的震撼。奧雷連諾天生帶有孤獨的氣質,從小就孤僻異常,成天從事枯燥的鍊金術,離羣索居,不問世事。然而事實上,他在這種孤獨中結識了先知梅爾加德斯,他的創造力意外地得到了極大發展的機會。

奧雷連諾上校血液中流淌着堅強不屈的因子,也許由於孤獨把他同紛繁的世俗生活拉開了距離,他獲得了一種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的、完全獨立的眼光。他的岳父是保守黨人,想拉攏完全不懂政治的他加入政府,但是奧雷連諾堅定的說:如果一定要選擇,他寧願選擇自由黨,因爲他發現保守黨人是騙子,操縱選舉;他的朋友是自由黨,爲了發動暴力革命決定採取暗殺行動,準備殺掉他身爲鎮長的岳父,奧雷連諾便天天拿着火槍守在岳父的門口保護,因爲他堅信“這是屠殺,不是革命”。在他看似簡單的行爲中蘊藏着巨大的力量和堅定的信仰。

奧雷連諾上校血液也流淌着桀驁不遜的因子。當政府軍開始殘殺無辜時,他主動糾集了21個年輕人發起了暴動。許多所謂的評論家評論說奧雷連諾是魯莽的發動了戰爭,但在我看來這樣的爆發絕對是必然。因爲孤獨的宿命只有三種,第一種是烏蘇娜那種在孤獨中自得其樂,對她而言孤獨是一種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體驗;第二種是象阿瑪蘭塔那樣生活在孤獨的陰影裏不能自拔,在鬱悶中可恥的墮落和變態;最後一種就是象奧雷連諾上校這樣充分的燃燒,爲了不變質而毅然燃燒。其實他何嘗不明白自己的宿命,何嘗不懂得人生的沒有意義,在他和朋友馬克斯上校交談時就悲嘆過自己在革命裏沒有信仰,但是他就是不能容忍一個沒有意義的人生,寧願去尋找一個假想來讓欺騙自己。這個假想,對尼采來說,是美學和藝術,是希臘悲劇裏的酒神,對奧雷連諾上校來說,是戰鬥,是_政府,是讓工人過上更好的日子。他非常清醒,在告別孤獨的時刻,他有過那麼精彩的對白:“這不是發瘋,這是戰爭。別再叫我奧雷連諾;從現在起,我是奧雷連諾上校。”

他的結局如同上天註定一樣走向毀滅。奧雷連諾上校最終遠離塵囂,又躲入了小屋,度過了後來無用的數年歲月。彷彿是經歷了一次否定之否定,他被一隻看不見的黑手又從偏離的軌道上強行拉了回來。然而,這個時候他的重新孤獨,和早年的孤獨卻有了極大的改變。早年的那份孤獨,有一種特別的力量,當一切喧囂靜息下來後,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見或不可見的間隔,直達人心的最深處;如今的這份孤獨,是絕望者最後的尊嚴,在最深重的苦難中沒有呻吟沒有哭泣,是復仇者的輕蔑,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沒有詛咒沒有嘆息。

但是我自己的閱讀時的樸素感受告訴我自己,有許多孤獨者,並不是不懂得愛情。那個意大利樂手,爲失去而孤獨,而自 殺,他難道是不懂得愛情嗎?在這個家族情慾淹沒一切的漩渦裏,他是一個異數。他的死那麼美,“手腕上的靜脈已給刀子割斷,兩隻手都放在盛滿安息樹膠的洗手盤”,連馬爾克斯都被他的自 殺而感動,寫下這麼美麗的自殺場景。其實奧雷連諾上校也不能說不懂得愛情,他對雷麥黛絲的愛,那麼深沉,“使他經常感到痛苦。這是肉體上的感覺,幾乎妨礙他走路,彷彿一塊石子掉進了他的鞋裏”。

在閱讀之後,我所能夠得到的印象仍然是片斷,依然不太清晰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得愛情如此偉大,最終戰勝了一個在家族中延續了百年的莫名的孤獨感。“一種休慼與共的感情”,這是作者留給我們的些微的一些線索。從這個意義上說,孤獨感原來產生於忘卻,如果我們忘卻了自己與他人共同的命運之後,我們就會感到孤獨。

從這個意義上說,孤獨感原來產生於忘卻,如果我們忘卻了自己與他人共同的命運之後,我們就會感到孤獨。從這個意義上,也僅僅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20世紀瀰漫着的孤獨感是可以戰勝的,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對記憶的忠誠來實現,記住我們大家生死與共的命運,記住這個世紀來無數加在我們和祖輩身上的災難,唯有記憶才能讓我們大家團結起來,因爲只有這樣,永不孤獨的傳說才成爲一種可能。

馬爾克斯是樂觀的,在刻骨銘心地寫就了布恩蒂亞這個百年孤獨的家族後,他仍舊滿懷信心地認定團結的可能性,愛情的可能性,他讓馬孔多這個孤獨的小鎮最終從地球上消失:“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往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後來馬爾克斯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了1982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成爲“拉美文學風暴”中的代表人物。魔幻現實主義也藉此書開山立派。

《百年孤獨》一部不可不讀的好書,我們打開它吧,讓它對我們訴說神奇的世界和人生的喜怒哀樂。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13

近幾日,我讀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綠山牆的安妮》,作者是加拿大的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名叫安妮雪莉的孤兒被住在綠山牆的馬修.瑪麗拉兄妹倆收養了。安妮是一個生來就愛幻想、很樂觀的小女孩,她也常常因爲自己的愛說話而被大人們討厭。但馬修卻特別喜歡這個小女孩。處處對她關懷備至。安妮在綠山牆生活得很快樂,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其中戴安娜.巴里是安妮最要好的朋友。書中最後還寫到了安妮長大後在女王學校獲得了艾佛裏獎學金,還得到了出國留學的機會,但是爲了照顧生病的瑪麗拉,安妮不得不放棄了學業,留在了綠山牆教書。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慨真的很深。安妮的樂觀精神非常值得我學習。媽媽總說小小年紀的我臉上怎麼那麼少笑容,我也承認我不是一個樂觀的人,常常會因爲一件小小的事而愁容滿面。比如有時考試時,等老師發下試卷,發現自己做錯的地方全是因爲粗心大意而丟分的,我就會埋怨自己爲什麼會那麼粗心,從而一整天都處在悶悶不樂的狀態中,做什麼事都無精打采。

但是現在,安妮教會了我要學會樂觀面對生活。書中安妮一直都在因爲自己的紅頭髮而不開心,她最受不了別人說她的紅頭髮。但是後來林德太太和安妮說,她的一個朋友小時候也是紅頭髮,後來長大了,頭髮也漸漸地變成了棕色,很漂亮。安妮聽了,可高興了,一瞬間就把紅頭髮給她帶來的煩惱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她的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染了我,我爲我以前的錯誤做法感到羞愧。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只有多讀經典名著,多接觸經典人物,我們的情操就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洗禮,我們就可以從中汲取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精髓,真正做一個樂觀、積極、奮進的生活強者!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14

暑假裏我變成了一條吃不飽的小魚,沐浴在書的海洋之中。近期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笑貓日記之幸福的鴨子》,它是由楊紅纓阿姨編寫的。我認爲這本書是一本很有趣的書,裏面的人物也很善良,他們時時刻刻在我腦袋裏跳躍着,展開一段段的奇妙之旅。

這本書裏面的主人公就是一隻又幸福又快樂的母鴨子,她的名字叫麻花兒,它也許並不算漂亮,但它心地善良。雖然它的嗓子並不好,卻天生有一種歌唱生活的激情,喜歡也敢於歌唱,它的歌聲中洋溢着對生活的熱愛、充滿着樂觀豁達,所以它的歌聲富有感染力;它從不對生活有太高的要求,不管生活有多麼艱辛,也總能從中找到樂趣,並把幸福感傳染給每一個人……

它就住在張達外婆村子裏河塘中央的一個小島上。麻花兒每天都要去張達外婆的村子裏,村子裏的村民們個個都把茉莉花環套在麻花兒的脖上,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因爲村民們個個兒都喜歡麻花兒,他們相信如果把花環套在了麻花兒的脖子上,就會給他們帶來好運氣!麻花經常會把村民們給的茉莉花環給張達患有老年癡呆症的外公,讓外公把茉莉花環拋出去,麻花接住了外公就會笑一笑。

還有一隻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他有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特異功能,他經常一路聞着馬小跳他們的孩子味兒找到笑貓的。對烏龜來說,這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且,他還有穿牆而過、穿山而過的本領,這樣,他就不用走那彎彎曲曲的山路了。他和麻花兒一樣,經常樂於助人,我好崇拜他,真想拜他爲師,來學一學本領呢!

其實只要我們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並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就會和書中的人物一樣發現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就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15

對於龍應臺的瞭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後來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裏,滿滿的都是作者對於人生的感悟。其中龍應臺將對親人真摯、又很複雜的情感表達得十分真實。

朱自清在《背影》中寫道,因看到父親爲自己擔心操勞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龍應臺則寫了兩種背影。一種是目送父親離開人世,另一種則是看着兒子慢慢長大。漸漸只能遠望兒子高大的背影。文章抒發的是一種不捨,卻又不得不捨的心情。作者身爲人子,身爲人母,經歷了大半輩子,回首往事,內心泛起點點漣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當作者倏地發現當年的小男孩已經長成大人、自己也無法隨時隨地的陪在兒子身邊了,心裏有幾分落寞。

全文的感情基調有些壓抑,語言卻十分真誠。如今我們也生活在父母庇護的翅膀下。卻未曾報答過什麼,小時候我們總自顧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險之路絲毫不艱險,我們去忘了回頭看看保護着我們的父母。我們快要在社會中變得獨立,在將來又會目送我們的孩子。或許真的像龍應臺所說的那樣,我們間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中行漸遠——記得回頭看看關心我們的人。

這本集子裏更有作者內心的獨白——由這個社會聯想到的。對於任何事情的相信與不相信,都沒有絕對的說法。說愛國、歷史、文明、正義、理想、愛情、海枯石爛的永恆都讓人不可相信,揭露出社會的黑暗面後話鋒一轉,提出:雖然我們改變不了過去,幹可以控制未來。哪些我們不相信的東西其實有他自己的定律。使得文章一下子明朗起來。作者經歷了許多、想要教會我們的是超脫的看待這個塵世。的確,有時候需要的是繼續往前走,而有時,需要停下來。正如“相信與不相信之間,彷彿還有令人沉吟的深度。”這便是我們的生活:相信了便是這樣,不相信便非得刨根問底,親身試驗。總之,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絕困難、甚至拒絕生活……

……

這本書自始而終,像是人生的一個輪迴。將人間酸甜苦辣一一嚐遍。

飄讀書心得感想 篇16

讀了弗朗西絲·伯內特的名着《小公主》,我認爲這是一部感人至甚的長篇小說。

集於一身寵愛的公主薩拉·庫爾,善良,頑強,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熱病如噩夢般殘酷地奪去了公主的父親的生命,奪去了她的幸福,使她從一位高貴的公主墜落成一個無人問津的小女傭,但她沒有屈服於命運的擺弄,在命運的捉弄前她並沒有低頭。

九歲的薩拉被富有的父親送到一所寄宿學校唸書。可薩拉並不以富貴自居,卻與受人欺負的孩子們成爲了好朋友,並去幫忙他們,保護他們,大家都很喜歡她。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噩夢來臨了,薩拉的父親去世了。

對薩拉頗有偏見的明奇教師開始認爲薩拉已不再是一大批財產的繼承人,於是把她趕進了殘破的閣樓,就如巫女把她從天堂趕入地獄一樣。她成爲了一名女傭。薩拉陽光的日子碎成了無盡的長夜。雖然,她心境悲痛,卻沒有掉一滴眼淚,她懷着一位公主應有的樂觀和堅強自我安慰,望梅止渴。她想象成自我是一位不向命運屈服的公主。最終,在朋友給予的安慰下,憑着自我的信念見到了期望——天意般的巧合,她遇上了父親生前的好友,薩拉因一場變故,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再次成爲了小公主。天使把是善良的天使又使公主的生活回到了從前那樣,幸福,歡樂,安詳。

薩拉的經歷讓所有的讀者驚歎和感動。是什麼幫忙薩拉度過這段最艱難的時光?其實是她把布娃娃想象成一個會傾聽的小夥伴,將冰冷破爛的牀單想象成天鵝絨,將少的可憐的小乾麪包想象成可口的飯菜的想象力。想象的翅膀帶她飛越了孤獨的陰影,是她把一切襤褸看作是富麗堂皇時那種望梅止渴的想象,這種堅強勇敢的精神鼓舞她走出了飢餓與疲勞陰霾;是她忍耐着明奇小姐嘲諷的清高……這種清高樹立了她不可侵犯的尊嚴;是她在得知父親去世後不掉一滴眼淚的堅強,堅強伴隨她看見了幸福的曙光;是她在受盡痛苦後還相信能迎來新生活時的樂觀,樂觀替她找到了通往歡樂大門的鑰匙……陽光的心態促使這個還沒有我們年紀大的小女孩挺了過來,薩拉說:“如果我是一位公主,即使我衣衫襤褸,我的內心也還是一個公主,在不爲人知時還能堅持一顆公主的心,那便是一種極大的成功。”薩拉的思想境界顯然,已到達了很高的境界,那她創造的奇蹟也是不容置疑的了。

薩拉的經歷使我十分地感動。故事的主人公從一朵萬人矚目的玫瑰變成一朵無人問津的野菊,命運挑戰了極大的轉變。年僅九歲,卻能坦然應對接踵而來的困難,尋找歡樂大門的“鑰匙。

我想,爲什麼我們不能克服的困難,薩拉們卻能克服呢?是因爲我們沒有薩拉的頑強精神與她超乎常人的勇氣與心中的堅韌不拔的信念。所以,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決定向故事裏的主人公學習,學習歌唱生活,熱愛生活,學習自立、勇敢、寬容、進取……

學習辯真假、是非、善惡、美醜……

因爲,朋友,止步不前會使你永遠墮落,別忘了,你還要歡快地歌唱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