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書心得感受(通用2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1W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

初讀了《邊城》,讚歎於茶峒的淳樸的民風。堅持要給過渡錢的渡客,堅持不要過渡錢的、會去買菸草和茶葉送給渡客的老船伕。那裏的人如那裏的風景,純淨完美,質樸真誠。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通用29篇)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細細的淌着,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樣的文風,卻能夠深深的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襯托出一座純淨的邊城。

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經過媒人上門求親的方式——所謂的走車路,也有男子站在溪邊、山崖上唱歌給女子聽,一人獨唱或二人對唱,在唱歌中瞭解和認識對方,明白或分手或結親——所謂的走馬路。這後一種方式,表現了湘西民衆在婚姻問題上的寬容和自由,也反映了這塊地方人們善歌的才能。

《邊城》它不僅僅是一部描述民風、景色的小說,它更是一部堪稱絕美的感情杯具。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溫柔清純。他對天保兄弟的愛帶着少女的羞澀和幻想,或者說這種愛似乎一向是以夢幻的形式出現的。

在夢裏,她“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於是她“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在了一大把虎耳草”。她僅有在夢中才能品嚐到感情的甘露,而現實卻似乎離她很遠,於是,她只能“癡癡的坐在岸邊”,淒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

從翠翠身上,能夠看到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完美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因爲她的淳樸,他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但儺送駕船遠走後,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歸來,愛的那麼堅定執着。一個弱女子,滿心盛的都是“愛”。

作者說:“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給讀者留下了悠長的惋惜,無限的牽掛期盼。也許冥冥之中真的有歲月輪迴,母親的杯具在女兒身上再一次重演,但不管未來會怎樣,自我的未來終究要靠自我去爭取,但願她等到的不是無言的悲哀,不是追悔莫及的淚水,而是應屬於她的那份幸福。

我總在想,爲什麼這個小說叫做“邊城”?是不是沈先生在心中在守護着什麼?在懷念着什麼?但這恐怕僅有沈先生自我才明白了。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

短篇小說《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爲濃郁地飄繞着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擺渡的依然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着。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那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裏,於是她就有了祕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祕密。這個屬於她的祕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爲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然而在未知的生命裏,每個轉變都充滿着變數,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好似那屬於翠翠的愛情,最後還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這是上天對純真的她開的一玩笑,還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在平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侶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頭,一切瀰漫的霧氣皆以散去,遠去的某隻船隻,是他歸來的標誌,蹦跳,揮手,落淚,知道緊緊相擁。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過客,不是歸人,還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淚,傷感地低泣。但生活並不會因爲我們而停止不前,在經歷過青春這個“美麗的憂傷後”,生活仍要繼續。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3

早在高一的時候,就接觸過沈從文先生的《邊城》。那時的我只是覺得書中對環境的描寫挺不錯的,但還讀不出其中的韻味,更沒有對它產生什麼自己的想法,僅僅是把它當成是一個發生在鳳凰古城的故事。現在借這次讀書活動,我又重拾這本書,把它再讀了一遍。《邊城》寫得真的很美,字裏行間都流露着沈從文先生對湘西風情的鐘愛,以及當地百姓的淳樸,還有這個故事中表現出來的淡淡的憂傷。

這本書的故事是發生在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這個美麗的依山傍水的小山城中。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爲命的擺渡人翠翠和她的祖父。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爲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爲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嫺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誰又能想到,在這古樸而絢麗的湘西畫卷中,鋪衍的竟是一個美麗而淒涼的愛情故事。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誰知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爲了成全儺送與翠翠,天保外出闖灘,不幸遇難,儺送也因此離開翠翠駕舟出走。疼愛着翠翠並

爲她的未來擔憂的外公終於經不住如此打擊,在一個暴風雨之夜溘然長逝。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個用歌聲把她的靈魂載浮起來的年輕人,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翠翠也知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她也希冀,“也許明天回來!”,令人無限感慨。

都說《邊城》寄託着沈從文先生“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小說中刻畫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人性美,都有淳良的心靈。翠翠的爺爺老船伕是個淳樸厚道但倔強的老人,首先他撐船從不收人錢,反而經常請人喝酒,買東西時互相推錢,可見他是個多麼豪爽的老人呀!從文中人們對老人的熟悉和態度可以看出,人們對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買東西,“一定有許多鋪子上商人送他糉子與其他東西,作爲對這個忠於職守的划船人一點敬意”。然後,他很疼自己的孫女,一心想要她能找到一個好歸宿,也許是性格因素以及對順順的愧疚,在天保溺水身亡這一令人心碎的時刻,他在吃了掌水碼頭順順“一悶拳”的怨恨後,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終於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的老船伕在睡夢中帶着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書中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她則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在這個依山傍水的自然的氛圍中,孕育出了優美健康自然的“翠翠”。她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女,可能由於從未有過母愛以及從小聽父母之間的故事的緣故,心裏孤獨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在此處,沈從文先生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純情朦朧的心理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對於和儺送的一見鍾情,翠翠她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憂鬱等待,這是最後導致悲劇的一個原因吧。再說說書中其他的人物吧,比如說作爲前清解甲流落軍官“順順”憑着一些積蓄經營木船,事業興旺發達,又因大方灑脫,仗義慷慨,誠信公道,被衆舉爲“掌水碼頭”一方豪傑紳士。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受父親江湖風範教育薰陶,在浪裏行船摔打錘鍊,皆成爲江湖“岳雲”式聰明英俊少年。兩兄弟在對翠翠一見鍾情後,都決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着地毅然站在月夜山崖上爲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在他們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的貪婪與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陰險奸詐多了一副兩里人的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顆仗義疏財的仁義之心,多了一種鄉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這種美德影響着鄉鄰,從而在這塊不顯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裏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風,而且這種“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的淳樸民情在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船總順順更是不計前嫌,收留祖父去世、渡船沖走的翠翠。還有熱誠質樸的楊馬兵等等,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徵,都體現了理想人生的內涵。這裏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比起物慾橫流、紛繁複雜的社會,這裏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茶峒的美德在這些茶峒人中無不體現的淋漓盡致,無不發揚的光大,無不令人神往。沈從文先生正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的風土人情,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沈先生筆下描繪的這一副詩情畫意,又怎麼會不孕育出一輩輩純樸、誠實、勤勞的茶峒人呢?翠翠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人。但是,沈從文先生卻偏偏給這樣一個無邪的女孩一個悲慘的結局:天保大老這樣一隻“水鴨子”竟就那樣的淹死在了河裏,白塔坍塌、田地衝毀、祖父去世;就連翠翠最心愛的儺送二老也離她而去。然而她無助,她不知所措,她只能等待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作者在這看似美好中設置了這樣的悲劇,從另一方面看來,也是一種遺憾的美。翠翠如此純真善良的孩子,卻失去了自己所珍惜的東西,這不能不成爲遺憾,但這遺憾絲毫沒有損害她人性的完美,反而,失去的遺憾正好給人們留下了想象的餘地。“維納斯正是失去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的確,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就如《邊城》這個故事,因爲有遺憾才顯得豐富多彩,耐人尋味。平凡中往往因爲遺憾纔會喚醒珍惜;而人往往由於挫折的遺憾纔會變得更理智成熟。正如一位偉人講:遺憾不僅僅是一種缺陷,也是一種美!因爲一份遺憾的存在,便多了份懸而未決的門,也許門開了的同時,遺憾的美就不存在了。因此對

待生活,對待自己,我們也不要做急功近利的選擇,面對眼前的迷,保留一份遺憾,就擁有着遺憾美,何嘗不好呢?

《邊城》是一本短篇小說,像是在敘述一處被世界所遺忘的世外桃源,在那片與世隔絕的土地上很平凡的生活正在上演,親情、愛情及鄉民之間互相幫忙、互相關懷的情感,平凡到幾乎快令人遺忘這就是生活。故事的細膩感動超出我們的想像。沈從文先生的作品向來氤氳著一種與世隔絕的氛圍,像長長的詩篇,吸引人的不是華麗的外表,而是淳樸的靈魂。看多了現代都市小說,總是覺得少了些什麼、遺忘了些什麼,就在周遭很近很近的地方。在《邊城》一書中,我看見了鄉下人的質樸、勤奮、正直,還有他們的寬容,這使我倏然的心酸,這讓我不禁思考著:在這個紛紛擾擾的社會裏,人情變得淡薄如水。太多人戴着僞善的面具,太多人爲了追求利益不惜出賣自己的真心。人性該是世間最最甘美的東西。然而在物慾橫流的森林裏,我們還保留着多少真正純淨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絲纖塵。可是,在大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碌的人卻無力去呵護,只任由塵埃將它逐漸掩埋。太多的真性情被封鎖在心靈的一角。社會的進步一定會伴隨着人性的缺失嗎?難道隨着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會取代精神生活嗎?我認爲這是一個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反思的問題。就像以前出現的老人摔倒扶不扶和小悅悅等等的問題,都是一些讓人心寒的事。難道現在的社會都是世態炎涼,現在的人們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社會上發生的事嗎?我不願相信這是真的。我們擁有了追求的自由,卻不再擁有那片盛放心靈的淨土,我們也有一座城,卻是把自己內心封閉起來的圍城。打破堅冰擁抱陽光吧,爲心靈尋一片淨土,或許我們都可以活的更加輕鬆,觸碰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都有一座“邊城”,有一片淨土。那座悲天憫人的城以隨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所以我還是願意相信,即使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也改變不了人內心最美好感情和最樸實的感動。

再讀《邊城》,帶給我的是感動和心靈的觸動,讓我產生對人生的思考,更讓我放下物質世界的喧囂,感受着人類精神世界的豐富。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4

我把書小心地打開。對它溢美之詞,不言他說,如上面的介紹一般真實且不刻意。

事實上,對這個小鎮上並沒有太多的描述。小說的最後部分只出現了吊腳樓、賽龍舟、酒莊、船總順順的家、碾坊。

這是一件以河上渡船的起點和終點爲中心的作品。

沈從文的文章都是帶着謙卑的,帶着對湘西最真實的崇敬之情,字字句句小心翼翼地進入我的心田,如涓涓細流般平靜甜蜜。

爺爺和翠翠和小黃狗,來來往往的人整天渡船,活潑的節日,還會去嘈雜的茶峒湊熱鬧,喝一點酒是爺爺的最愛,他正直的熱情,受到十里八方的尊敬。

爺爺唯一的心結,就是當年的翠翠媽的事情,在翠翠的身上,他更想爲她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好家庭,

老鎮上做出息的是大佬和二佬,兩個人同樣喜歡翠翠當二老和翠翠都心有愛意的時候,卻發生的大佬的事故,產生了莫可名狀的心裏隔閡,這揮之不去的念頭佔據着船總順順、佔據着二老、更佔據着爺爺腦海,時不時要出來掙口氣。

這種隔閡也來自於兩家對親人最自然的愛:爺爺愛孫女,順順愛兒子,二佬愛他的哥哥。

這一代的變化似乎是在平靜的溪流中落下了石子,引起的漣漪,打破了彼此對過去的默契,除了爺爺厚着臉皮的爲翠翠,誰也不想提;

你可以說大佬的死是由於爺爺的拒絕;

你也可以說爺爺的死是順順家族和二佬的拒絕。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原罪很容易,但是解開這個結卻極其困難。

這確實是一個封閉和內向的鄉村世界,所以我們才能用靠近的心靈去體會他們的生活和情感。

渡船的人依舊在守候,溪水依舊平靜不起波瀾。心照不宣的四季過往。這也許纔是那普通而真誠的生活——她並不如意,她足夠美好。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故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5

最近,我讀了沈從文的《邊城》,雖說不是太懂,但我對於翠翠還是有些看法。

翠翠,一個小女孩,父母雙亡,和唯一的爺爺一起撐渡船生活,可也在翠翠16歲時去世了。翠翠又被船總順順家的老大天保和老二儺送都愛上了他,結果老大在河裏溺死了,老二也離開了鎮子。

翠翠她溫柔善良,美麗大方,一張小臉被太陽曬得黑黑的,而且也不怕生,一副狂野的性格,但是在某些時候,比如打雷,她又會害怕得掉眼淚。

總之,翠翠這個小女孩是很不錯的,溫柔又潑辣。

讀了《邊城》,使我感受到在小溪上乘船的悠閒,就像幻境一樣,使我陶醉在其中……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6

一夜的風雨,吹走了渡船,吹走了祖父,吹走了少女剛剛萌生卻又無果的愛情,吹走了年僅15歲的翠翠天真而又美好的希望……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就連那青澀而又純美的愛情也在萌芽時漸漸沒了影蹤。一切是那樣平淡,就在這平淡之中,沈從文先生爲我們展開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卷——小溪,渡船,溪邊的白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裏一位老人,一個女孩兒,一條黃狗。

太陽升起,小船開渡;太陽西沉,小船收渡。祖父守着翠翠,開着渡船駛過十五載春秋,笑看花開花落,風起蝶舞。不收船客的錢,卻時刻準備好熱茶供船客解渴,這樣的淳樸,這樣的善良,在溪水的柔波中漾開,緩緩地流進每個茶峒人的心裏。

故事就這樣展開了,近乎原始的單純生活,淳樸自然的民風,善良敦厚的本性,與那溫柔的溪水、清涼的山風,滿眼的翠竹、白日喧囂夜裏靜謐的渡船一起,構成一幅像詩、像畫、更像音樂的優美意境。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翠翠的單純活潑、天真善良,“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她在溪邊玩耍的身影,爽朗的如銀鈴般的笑聲,彷彿把人們帶進了她的世界。可“美麗總是令人憂愁”,祖父的離世,天保的殞命,儺送的出走……殘忍的現實迅速將翠翠朦朧的幸福夢幻擊碎,消失得乾乾淨淨,連一塊碎片也不曾留給她。這個可憐的少女,是否走了一條和她母親同樣的路呢?那凝視夜空的孤單的眸子,又像我們詮釋了怎樣的一份淒涼呢?

《邊城》有着一種深邃的品格和魅力。沈從文先生用他的思想,他的情感爲我們描繪出一幅恬淡的鄉村小景。這裏寄予了他的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在優美中流露出對生命的無奈和悲憫之情。他用一種敘述的語調,爲故事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引出了翠翠心中難言的“薄薄的淒涼”。

溪水依然靜靜地流淌着,只是沒有了渡船的行跡,顯得有些孤單;小屋依然靜靜地立着,只是沒有了白塔的依託,顯得有些零亂;翠翠依然靜靜地坐着,只是沒有了祖父的陪伴,顯得有些傷感……望着翠翠孤苦無依的身影,我們不禁爲她擔憂,命運的轉盤,能否爲她停留或是載着她的憂傷一去不復返?

“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回來”!讓我們陪着翠翠一起守望,守望着她遠方的幸福……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7

《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爲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爲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8

故事發生在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清澈的河溪,青翠山坡上坐落着美麗的白塔。終日擺渡於兩岸之間的年輕小夥子彷彿是青山綠水的鐘擺,在似水流年中日漸蒼老。在他笑容堆起來的皺紋裏,有着人類最深刻的悲哀:對幸福的渴望及對渴望落空的恐懼。翠翠,老船伕的孫女,她的幸福就是老船伕的幸福-找個好人家。船總順順有兩個優秀的兒子,大老天保,二老灘送。兩兄弟同時喜歡上了擺渡老人的孫女。

這幸福本來看得見也摸得着,可近在手邊的幸福卻突遭意外-天保大老死了。這件事的發生,讓老船伕都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他無法像從前那樣從容地而對大老的父親和二老灘送,他的舉止中多了一份不知所措造成的做作,他的笑容裏添了一份餡媚。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臨死之前爲翠翠幸福所做的最後的努力,在他撒手人間的剎那又一次落空了。址後的結局是,所有的幸福都不會回來了……

這本小說,哦,也許應該叫它故事。文中的用詞極簡練,每-個字都承擔着表達作者意圖的重任,人物間的對白含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不知不覺中,人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地方,一個與塵世隔絕的人間仙境,沒有塵世喧囂,沒有怨恨欺騙,每個人都那麼善良質樸。文中的翠翠、老船伕、大老、二老、順順……他們雖是虛構的人物,但各自都有鮮明的性格:翠翠的天真調皮,船伕的忠厚老實……

作者沈從文描繪出湘西質樸的風土人情,使我們這些習慣了喧器,曹雜,在冷漠的水泥森林中生活的都市人看到了人間真情:翠翠與祖父濃厚的親情,二老、大老對翠翠樸實的感情,翠翠對二老美好單純的愛情。

人間美好的真情,是人類精神的瑰寶。在竟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中,許多人迷失了自己,對社會,朋友、師長或許都存有戒心。過多的猜忌是阻止人們真情顯露的重要原因。同時,有的人爲了打例對手,面對別人的請教則盡最多留一手,生怕自己的祕方外泄。如果真的是這個樣子,人活在世上是不是有點太累了?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要的就是快樂。活得輕鬆一點吧,世間有許多值得人珍惜和留戀的東西,真情就是那最寶貴的財富。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9

中篇小說《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爲濃郁地飄繞着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爲背景,以“小溪”渡口爲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爲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爲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 。

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爲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爲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前清解甲流落軍官“順順”憑着一些積蓄經營木船,事業興旺發達,又因大方灑脫,仗義慷慨,誠信公道,被衆舉爲“掌水碼頭”一方豪傑紳士。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受父親江湖風範教育薰陶,在浪裏行船摔打錘鍊,皆成爲江湖“岳雲”式聰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鴨”的競技後,兄弟二人心中都是與翠翠一見鍾情,深深愛上了美麗的翠翠,“二老”儺送爲追求翠翠寧可要條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 。“大老”天保在與翠翠提親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馬路” ,“車路”推辭中,決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後,毅然甘願站在月夜山崖上爲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鬆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裏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由於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爲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於憂鬱等待竟是一場悲劇。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願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地方。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爺爺在吃了掌水碼頭“一悶拳”的怨恨後,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終於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的老船伕在睡夢中帶着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楊馬兵等人述說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那如歌的歲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

小說中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裏: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一部極力張揚人性美的小說卻以悲劇而告終,這不能不使讀者陷入無邊的悵惘。作者自己曾說:“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樸素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故事中5月中的斜風細雨,以及那6月中夏雨欲來時悶人的熱沐浴着溼潤與和諧的水邊小城,樸實、率真的人們在和諧的環境中自然地生活着。比如翠翠,思想是那樣的單純,沒有任何雜念,氣質中透着自然美。所以“文明”社會古舊的禮法與習俗在自然人性面前難以施威。然而,當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都順乎自然向前發展時,卻有着這樣那樣的陰差陽錯與偶然,彷彿一切的一切冥冥之中都是命運的安排。現在和過去的、生存和死亡、恆久與變動、天意與人爲等諸種命題,常人都是無法解釋而又無法擺脫。所以說籠罩在整部小說之上的是一種無奈的命運感。

處處閃耀人性光環的小說卻是個悲劇的結局,生活在純自然的狀態下的湘西人卻處處受命運的擺佈,快樂、自由生活的人們都有一種難解的淒涼……也許就是這一點對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才提升了這部小說的閱讀價值吧。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0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評價,《邊城》都堪稱沈從文的小說代表之作。

《邊城》所寫的故事雖簡單,但卻極美。在湘西邊境榮峒附近住有這樣一戶人家:爺爺,少女翠翠和一隻善解人意的狗。翠翠從小就和擺渡的爺爺相依爲命。長大後有一年的端午節,翠翠上街看湘西人比賽划龍舟,遇見了當地管碼頭船總的次子儺送,在少女純潔的心靈裏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然而後來託人說媒的是船總的大兒子天寶,兄弟倆同時愛上了翠翠。按照當地的習俗,兄弟倆人要在溪邊的山上唱山歌,讓翠翠從中選擇。但天寶自知不是弟弟儺送的對手,於是在失望之餘坐船遠行,不料葬身於漩流之中。儺送因父親一時不願把間接弄死長子的姑娘娶進家中爲媳也負氣出走。這一連串的事件讓爺爺很驚訝,他在爲翠翠的命運擔憂,他不希望翠翠有和她母親一樣的悲慘遭遇,但最終在一個雷電交加之夜死去。只剩下翠翠和黃狗孤獨的守着渡船,她還在等待着自己心中所思的人回來。然而“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也許明天回來!”整部小說就在這哀傷的氣氛中結束。

讀完《邊城》之後,讓人覺得它更像一首動人的愛情詩。語言具有一種自然,清新的風格。其次最重要的也是最令人吃驚的是作者沈從文對人物心理的揣摩十分透徹,以至於讓有的女性讀者感嘆說,沈從文是個男的,怎麼能夠把女孩子的心裏琢磨的那麼透呢?小說中有幾處都寫到了少女翠翠在初涉愛情時的猶豫,害羞而又心動的細微心裏。如文章中提到的第一個到她家來提親的天寶。“翠翠明白了人來做媒的是大佬,不曾把頭擡起,心咚咚的跳着,臉燒得厲害,仍然剝她的豌豆且隨手把空豆莢拋到水中,望着他們在流水中從從容容的流去,自己儼然了許多。”這裏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翠翠的驚慌和失望,掩飾的心裏過程,讓人難以忘懷。

在沈從文的筆下,這是一個和諧統一的世界。無論是翠翠,爺爺,天寶,儺送······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顯現的是一個與都市生活完全象對立的性格:自然,淳樸,強勁而又熱情。作者筆下描繪的湘西風情滲透了強烈的鄉土愛情。文章裏不僅有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絢麗的湘西民族風情與迷人的景色。在這裏,過端午節賽龍舟中富有激情的場面;男青年求婚時要向姑娘唱山歌的習俗,尤其描繪了這個深受古文化的影響的地方,把節日娛樂與當地古老的思想結合爲一體的傳統,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現代小說的表現內容。

可以說,沒有沈從文,就沒有那使人能融入其中的《邊城》。沒有《邊城》,也就沒有我們此時與翠翠的同思念,等待······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1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如水的平靜,沒有戰爭的那股硝煙。它描寫的是住在山區的一位老爺爺和他的孫女翠翠的平靜生活。在那個山村裏有的是山,有的是水,有的是那樸素的人的一張張面孔。

作者曾經講到:世間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規規整整地寫下“沈從文”三個字,我就立刻會想到水,汪汪洋洋的水,這倒不是因爲他的“沈”姓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而是因爲他如水的性情。他曾在寫於一九三一年的《自傳》中說:“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我受業的學校,可以說永遠設在水邊。我學會思索,認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我有極大關係。”

我是住在海邊城市的一位中學生,對於水我是不會陌生的,我能理解:水和沈從文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傾向不可分。

我明白了,也領悟到了水的德性爲兼容幷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範。其實則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流,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教給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並作橫海揚帆的美夢,刺激我對於工作永遠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個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熱情洋溢。足以啓發我們更精到地理解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和孔子所說的“智者樂水”所包含的深意。

“正因爲工作真正貼近土地人民,只承認爲人類多數而‘工作’,不爲某一種某一時的‘工具’,存在於現代政治所培養的窄狹病態自私殘忍習慣空氣中,或反而容易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強力壓迫與有意忽視。欲得一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並不容易。但這不妨事,倘若目的明確,信心堅固,真有成就,即在另外一時,將無疑依然會成爲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這段話極具預見性,隨後不久,他就因爲不肯做“工具”而“遭受各方面的強力壓迫和有意忽視”,連“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不可得了。這是作者的另一段描述,看出他當時達到處境是非常之艱難的。《邊城》就是從這樣一個人的筆下刻出來的,是多麼的生動傳神,文中的人物都是在這山水的哺育中長大的,這一點一滴是生就了多少美夢多少渴望。

沈從文墓石的正面鐫着他的十六字真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他是一個什麼類型的人 ,只有看了文章纔可以下定論。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2

念和譜諧,就像《邊城》中所描述的,甚至感受到的畫面——人與人的心靈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與發展的和諧……《邊城》讓我看到了人們的淳樸,勤儉,友善,和諧,那也許是我們在生活中難尋的美好,所以翠翠“天真活潑,從不發愁,從不動氣”,順順“大方灑脫,友善交友,正直和平”……那裏的人兒,美好到令人嚮往,和諧得讓人們感慨,有時也會讓人憂愁,思索。

念和譜諧,就像《邊城》觸動人心的,一個人要和諧,一個社會要和諧,一個國家要和諧,世界處處要和諧。人的和諧,就是冷靜與熱情同在,就是剛柔相濟,德威並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會的和諧,就是自由與正義同在,就是肝膽相照,苦樂同在,就是衆志成城,春意盎然……世界的和諧,就是善意與美德同在,發展與健康的統一。和諧,和的是心,諧的是情,和諧是真心真情的美。

《邊城》或許就是展現了那樣一幅人與自然相互接觸,美好和諧的畫面,但畢竟是故事,而故事往往又啓發着每一位讀者。到底是讓《邊城》告訴我們,還是我們告訴我們自己——轉念一想,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也該有所調整。和諧,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念和,譜諧,念每個人心,譜世界美好。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3

邊城,描繪在黃永玉的色彩裏;邊城,甜美在宋祖英的民謠裏;邊城,生動在沈從文的墨香裏。風景綺麗,美不勝收。

邊城,美在青山碧水的風景裏。蓬蓬鼓聲掠水越山到了渡船頭,到了清澈空靈的沱江河畔,到了我心中那心馳神往的地方。一座座土家吊腳樓在邊城煙雨中巍然而立,一首首月琴之曲在夜色笙歌張飄渺而出,一艘艘小船在祖父的漿聲裏遊蕩於青山碧水之間,朦朦朧朧的河面之上,還有幾隻潔白如雪的白鴨在水面上漂浮着,爲邊城的美增添了幾分動感的氣息。

邊城,美在古樸和樂的風俗裏。一個個民俗的節日風俗,皆在這遠離世俗喧囂的小城裏被完美的保留下來。這裏有與民同樂的戍軍長官,有善於泅水的人們,有在水面上肆意追趕鴨子的鄉親,有泅水划船的好選手天保、儺送。小山村河街間,凡逢節日時候,便變成了一片繁華熱鬧的海洋。明朗的天氣裏,鼓聲蓬蓬的響着。古樸和樂之美,大概皆凝聚在潭中划着的硃色長船裏,浮動在剛剛漲過的泛着翠綠色的龍船水面上,潛入到河邊人們認真凝視的眼眸裏。

邊城,美在淳樸善良的人情裏。有爲翠翠點燈引路的好心人,有拒絕多收擺渡錢的老爺爺,有“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爲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鄉親,還有爲愛堅持等待的翠翠,“生生等你,死死等你,等一城煙雨,只爲你;渡一世情緣,只和你。”千山萬水窮盡,萋萋芳草荒蕪,美麗而執着的等待,還在繼續。

美,在煙雨邊城中;美,在朦朧山水裏;美,在純美人情裏。邊城,美能入我夢;邊城,美能入我心。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4

我對課外書向來是敬而遠之的,所以,並不曾體會給課外書的美妙趣味。因此,我不曾瞭解過《邊城》這本書,也不知道沈從文是何許人也。但是,也許,是因爲同學的推薦下,也許,是因爲老師的建議,又也許,是冥冥之中的不可抗力,我閱讀了《邊城》這本小說。初讀時,只覺得平淡無奇,並沒有吸引眼球的情節,不過,我很快就被湘西人的樸實,茶峒的美景給迷醉了。

女主角翠翠,是一個無爹無娘無祖母的三無孤兒,唯獨有一個撐渡船的祖父相依爲命。天真、善良、勤勞,對美好回憶充滿嚮往,是翠翠的所有代名詞。在一席水中,在羣山環繞間。她撐着渡船,唱着小曲,時而還有幾聲大黃犬的輕吠,有雀翎婉轉的吟唱,儺送在月下“走馬路”、“唱情歌”,只爲博翠翠一笑。沉思靜想,只覺得恬靜、美好,書中有置身於世外的桃花源,便有了遠離紛爭的無憂無慮。

不僅如此,在我看來,這部小說的亮點,就是清淡、平凡。翠翠的故事,沒有像現在電視劇一樣的狗血劇情,動不動就一哭二鬧三上吊,動不動就生死大劫或秀恩愛,也沒有所謂的三角戀四角戀,更沒有我要拯救世界的偉大英雄形象。《邊城》寫的是一種真實,更貼近了我們的生活,它讓我們覺得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周圍。也許,翠翠的故事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然而,它展現給我們的是,對愛情的追求,對親情的執着,對生活的樂觀,《邊城》值得忙忙碌碌的我們去深思。

小說的結局,不是情人相擁而泣,從此幸福在一起的結局,而是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儺送是否會回來,又是否會娶翠翠,選擇渡船還是價值不菲的磨坊,值得讀者回味。於是,在這種猜測結局的伴隨中,無疑又增加了《邊城》的價值。

所以,如果現在的電視劇和電影過於浮誇的話,那麼《邊城》就是能讓人解放的一劑良藥。因爲我們的生活是那樣平凡,是真實的,是客觀的。對我們而言,只有在平凡中活得快樂,活得精彩,才能擁有人生的價值。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5

天氣已經轉涼,雖然沒看到滿地落葉,但是秋天好像已經來了。廣州漫長的夏天剛剛過去,晚上迫不及待到戶外歡送。風吹起來確實很舒服,乾燥而且溫度合適。但是待得久了,慢慢也有點冷了的感覺。再後來,捂着衣服也覺得冷了。

沈先生筆下的湘西是清爽的,所有的東西都是那麼的淳樸。在這種清爽的地方,有很多事情是現在人們難以想象的:坐船可以不給錢卻有人一定好給,而且還扔下就走;擺渡的有人給錢卻不收,人家硬給了還不好意思買點茶啊煙啊回饋坐船者。而關於愛情就更加不可思議了:唱兩首好聽的歌就可以讓姑娘跟你遠走高飛;水手和妓女的約定,居然也比現代的很多愛情可信。就是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讓生活在狂熱都市中的我們,感覺到了一絲接一絲的涼爽。

天保的死當然不應該算是老人的錯,只是湊巧老人暗示他應該怎麼去求婚,而得不到結果的情況下出船淹死。當然我們不能肯定天保就是有心尋死。但是中國人對愛情的含蓄,在極端壓抑的情況下,總是變現出極端的行爲。翠翠的父母更是一個例子,兩人相愛了卻不敢私奔,最後居然選擇殉情,一開始我真的有點想不明白爲什麼,後來想想,正是一種極端應對極端的表現。可見不管是轟轟烈烈,還是清新單純的愛情故事,都不是咱過小日子的老百姓玩得起的。

家是溫暖的港灣。如果沒有遼闊的大海,明亮晶瑩的水珠也很快會乾涸;如果沒有堅固的巢穴,羽毛再豐滿的鳥兒也會馬上死去。翠翠也有一個家,一個不同尋常的家。她的父母在她牙牙學語時便已經雙雙離她而去,她和她的具有鄉村人典型性格的老祖父帶着一條忠誠的大黃狗相依爲命。三年的端午佳節、中秋良宵,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慢慢成長着的翠翠,看到了一個告別童年、邁入青春的翠翠,看到了一個從無憂無慮到初涉煩惱的翠翠。在她的身邊,生活着一羣人們。天保、儺送、老船伕、楊馬兵……翠翠生活在茶峒,這是一個邊遠小鎮。似乎與世隔絕,翠翠與老祖父在茶峒,似乎還有了一個大家庭,這個家,就是茶峒,有着幾千家庭成員的茶峒。茶峒人是質樸敦厚的中國人的代表。在那個民風樸實的地方,生活着這樣一羣人。幾十年來,老船伕默默地爲東去西來,南來北往的人們用一根幾十年的光陰已把他的手磨破的竹纜,擺渡到溪東,擺渡到溪西,在小溪兩岸之間穿梭,在過渡人之間忙碌。這一條潺潺的小溪啊,見證了老船伕幾十年來的辛勞。

讓我們想象一下,在一處偏遠的地方,有着這樣一羣人們。他們每天都各行各業,忙碌中帶着勞動得到的喜悅;他們互不猜疑、妒忌,和睦相處;他們互相之間沒有祕密,一壺小酒,一碟花生米,談笑風生,分享生活的喜悅,共訴人生的煩惱;他們直率、坦誠,會大聲地訴說心中的不滿,大但地表達內心的愛慕;他們盡力地去幫助別人,別人也盡力地幫助他們,並不是爲了幫助後的報酬或者是一聲謝謝,只是在人與人互相幫助之中獲得的快樂。這樣的生活難道不好嗎?這樣的生活,應該就是陶淵明所說的世外桃源吧!邊城,這茶峒小鎮,不正是世外桃源嗎?甚至可以說是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吧。光陰飛逝,與小說中相比,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架架天橋高速縱橫交錯。街道繁華,高樓林立,鱗次櫛比,燈紅酒綠。現在當然不用再有一位老船伕拉着竹纜爲南來北往的人們擺渡了,也不用爲翻了船,死了牛而傷心了。平心而論,人們的生活水平是今非昔比了。但是,失去的僅僅是這些嗎?這繁榮昌盛的城市真的是人間天堂嗎?可是,更令人痛心的是失去了那質樸的民風,那美好的氛圍。在鋼筋水泥構建的城市中,已經沒有了那邊遠小鎮中那木質結構房屋的古樸典雅了。

城市裏的人們似乎變得像凝固的水泥一般一成不變,變得市儈。在城市生活中互相擠兌,人與人之間充斥着祕密。由於繁榮,所以有了利益衝突;由於繁榮,所以有了諂媚溜鬚。這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帶來了飛黃騰達,斬去了質樸和睦。我們在一艘艘疾馳的快艇上看到了錦衣玉食的人們,在一條條渡船上看到了勤勞坦誠的人們,我們更應該上哪一條船呢?其實讀到最後,我們不禁會嘆息,這樣的邊城,這樣的純潔小鎮,還是會有無人可救的悲劇發生。

正是這種坦誠和睦的心理,促使了悲劇的發生。在城裏,當兩個人爲共同的目標而奮鬥時,他們可以毫不顧忌地採取各種手段,各種策略取勝,結果自然是“成者王侯敗者寇”;但在邊城,因爲處處替他人着想,所以處處有顧慮,爲一個共同的目標奮鬥時,往往一讓再讓,一忍再忍,最終都爲失去理想而失望哀慟,則會產生兩個深深地恨着自己陷入無邊苦海中的失落者。正是邊城,促成了天保、儺送二兄弟的悲劇,促成了翠翠的悲劇,也促成了翠翠媽媽的悲劇。凡事都有兩面性。邊城,不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名詞了。也許,生活中處處存在邊城。也許,邊城只是一個浮雲一般的夢吧。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6

短篇小說《邊城》,是着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爲濃郁地飄繞着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爲背景,以“小溪”渡口爲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爲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爲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隨着故事的展開,《邊城》描述了河街繁華祥和的碼頭市井,湘西淳樸厚道,善良篤信的世道民風。河街雖有“一營士兵駐老參將衙門”,有地方的“厘金局(稅收徵稽)”,卻彷彿並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古樸的店鋪、悠閒的生活景緻。“船來時,遠遠的就從對河灘上看着無數的縴夫……帶了細點心洋糖之類,攏岸時卻拿進城中來換錢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雞,養兩隻豬,託下行船伕打副金耳環,帶兩丈官青布或一罈好醬油、一個雙料的美孚燈罩回來,便佔去了大部分作主婦的心了”。河街上,就連妓女也爲世風所感,“永遠那麼渾厚……盡把自己的心緊緊縛在遠遠的一個人身上,做夢時,就總常常夢船攏了岸,一個人搖搖蕩蕩的從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邊跑來”。這些客觀生動的描寫,反映了沈先生鳳凰縣生活的深厚基礎,當年對“河街”生活細膩的觀察,對湘西民俗風情的諳熟,直觀與遐想的特寫抓住精彩的瞬間,給人以鮮活的生活場景。“河街”上雖有三教九流,以及“縴夫”、“船伕”“妓女”等生活在最低層的民衆,但做爲當年“新文化”的傑出作家,也許是爲了愛情主題,未提及階級對立或社會矛盾。我們雖然僅僅是從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個遙遠的時代,未必真悟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但《邊城》卻是沈先生描述的類似於陶淵明筆下的現代“桃花源”,與當時“爭亂”的外世隔絕,從中不難看出沈從文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爲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爲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前清解甲流落軍官“順順”憑着一些積蓄經營木船,事業興旺發達,又因大方灑脫,仗義慷慨,誠信公道,被衆舉爲“掌水碼頭”一方豪傑紳士。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受父親江湖風範教育薰陶,在浪裏行船摔打錘鍊,皆成爲江湖“岳雲”式聰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鴨”的競技後,兄弟二人心中都是與翠翠一見鍾情,深深愛上了美麗的翠翠,“二老”儺送爲追求翠翠寧可要條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大老”天保在與翠翠提親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馬路”,“車路”推辭中,決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後,毅然甘願站在月夜山崖上爲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鬆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裏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由於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爲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於憂鬱等待竟是一場悲劇。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願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地方。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爺爺在吃了掌水碼頭“一悶拳”的怨恨後,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終於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的老船伕在睡夢中帶着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楊馬兵等人述說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那如歌的歲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

《邊城》的結尾也揮灑的十分悲壯幽深,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先生詩歌般精妙的幾筆點綴,給人留下了悠長的惋惜,無限的牽掛期盼!

讀一本書,一篇文章,得到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感染,文才上的提升,心理上也是一種薰陶。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7

溫情款款的小河,輕柔的一如夢境的水波,在山與天的映象中靜靜地流淌着,一切都是那麼地恬靜,空氣像經過過濾似的,不含一絲渣滓,安靜地如同某個遙遠的童話。閉上眼,彷彿還能聽到空氣中那悠長的歌聲,聲聲纏綿而又令人哀思。

河的對岸,一隻渡船,一條黃狗,年過半百的老人和一個女孩。

這個女孩,就是你,翠翠。

我想,大概是這粗獷的大自然孕育着你吧。你知道嗎?你如同那湘西古樸粗獷的自然一樣,使我一接觸你,就慢慢地入神盪漾,被你吸引。我一遍遍地呼喚着你的名字,翠翠,翠翠,你就是這樣,如同名字那樣,簡單而又單純,像一個快樂的天使,如同湘西的一彎碧水,寧靜而美麗。

水,大概是你成長曆程中最難以忘懷的東西吧!你孕育在水中,生長在水中,是水滋育了你美麗、善良的靈魂。也許正是這樣,決定了你如同湘西所有的人,永遠在水中守望,在水中孤獨,在水中終老。而你的希冀,你的

親情,你的快樂,甚至於你的愛情永遠地被埋藏在這水中。

.我想象着你,孤獨地坐在水邊,遙望着遠方,於是,一切水流經的,曾經被無數次回望的記憶,慢慢地,慢慢地,從水中浮起-

憶起那個夜晚,你大概永遠不會忘記吧!因爲那裏有你最牽掛的人,你最溫馨的回憶,還有似乎是一切的幸福或是痛苦的開端。你一定還在後悔那個晚上你對他的誤解,罵出的話吧,可是在我看來,那纔是你應有的純真與可愛,你的可愛讓我覺得笑意而又心疼。想起你的那句“狗,狗,你叫也得看人叫”。至今令我心神一動而又心生憐愛。

我喜愛你那一塵不染的善良與頑皮,想起你纏着爺爺要去看完賽龍船,想起你執拗着把錢還給那母子倆,想起你那晚聽歌后所描述的夢境,想起你的種種,我都忍不住用無比愛惜的目光看着你,我的翠翠。

我一點兒也不否定,你的堅定,你對愛情的執着而單純的夢想。你是那麼堅守着自己的愛情,你那簡單而又單純的心。你是那麼小心翼翼,仔細地將最後一點絲微的純淨的心埋藏,如同一個窮人守着最後一枚金幣。是的,你的心一直向着他,你生命深處的那個人,你小心翼翼地把屬於他的回憶疊起,默默地守望……

你,翠翠,是怎樣的一個人哪!像大地的女兒一般純淨、美麗,然而,就如同一切悲哀的童話故事般,善良的你,一次又一次地被命運捉弄。你總是寂寞地走世俗社會的洪流中,一不小心,就會被淹沒。我一遍遍地問自己,爲什麼命運總是如此地不公平,從父母的離世,愛情的遠去,到最後爺爺的離去,你幼小的心靈要承受怎樣的打擊啊!你的憂傷,你的眼淚聚成一汪碧水,在我的心頭流淌,匯奏成一首悽美的歌,久久,久久地縈繞在心頭,迴盪在湘西古樸的青山綠水間。

夢境中,你帶着黃狗,坐在渡船上,在平靜的流水中,在那水流經的記憶中,遙望着遠方,守望着他,他的愛情。

他會回來嗎?也許明天回來,也許再也不回來了……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19

人嚮往的是什麼?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爲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爲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爲"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作者沈從文所流露的這些思想,無意之中跟道家的思想又有巧合之處。

在這裏,也讓我想起兩句話,作爲結束:

"我們的心如不安息在你的懷中,便不會安寧。"--奧古斯丁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0

20__年完整讀完的第一本書《邊城》。《邊城》講述一對兄弟喜歡上同一個女孩,女孩不愛的死了,女孩愛的走了,女孩在等他回來。

每次看完書,一兩句話就能把故事梗概概括,但是隻是看概括,對文章完全沒有觸動,完全無法帶入。那麼作者又是如何講述這個故事的呢?讓人在1934年初次發表文章八十多年之後的今天,讀到文章還有種身臨其境,故事人物有血有肉,人物性格特徵鮮明,刻畫深刻。

小說開頭描寫【茶峒】地理位置,主人翁爺爺和孫女翠翠兩個,通過環境,事蹟,細節讓人物真實。不僅是現在還有過去事蹟,讓人物立體。隨着翠翠的活動小說地圖向山城擴展,環境活動描寫好似真的有種到水鄉碼頭小城的感覺不虛細節刻畫成功立體,形形色色的人,引出了另一對主角,先從其父親說起,再說兄弟兩天保和儺送的情況。描述背景,端午最熱鬧節日,船賽鋪墊。

回憶2年前,端午節事件衝突一,翠翠找不到爺爺,碰到儺送二老衝突認識。兩年過去依舊無法忘記,事件發展端午碰到大老天保。日常渡船回憶,提到十五嫁人。又一年端午,爺爺想翠翠嫁人的事情,大老表達好感。端午渡船翠翠碰到財主母女,鋪墊。爺爺進城,二老回送酒壺,渡船碰到翠翠邀請。中間人向爺爺表述大老情誼,翠翠聽傳言遇二老。

大老請媒人,翠翠無應答。兄弟知心意,公平競爭。翠翠心中有事,感傷哭泣埋伏筆。二老唱歌,大老放棄離開出事。爺爺期待遇變故,誤會疙瘩,爺爺知心意

日子照過心中有坎,二老父子衝突離家,爺爺碰壁。不詳,雷雨夜爺爺去世。處理後事。日子依舊,有人逝去,有人在等待。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1

《邊城》的藝術風格,是一首抒情的田園詩,一曲浪漫主義的牧歌。

沈從文執意要把《邊城》寫成“純粹的詩”,主要是出於“懷舊”的主觀抒情並要把它凝結成“詩”。正如他所說:“這一年,我的過去痛苦的掙扎,受壓抑無可安排的鄉下人對於愛情的憧憬,在這個不幸故事上,纔得到了排泄和彌補。”

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故事成爲作者這股內衷隱祕詩情的載體,抒情纔是小說的“本事”與目的。所以,作者敘事的筆端,傾瀉着、流動着作者對“愛”與“美”的詩性的謳歌與詠歎,使故事本身成爲對“愛”的剪不斷、理還亂的追覓與幻想。爲此,作者還在藝術上追求詩意化的表現。

人物描寫方面,以關於動作、對話的白描與韻味發掘翠翠內心豐富的“潛臺詞”。如,翠翠只愛儺送,因此明確地向爺爺表示拒絕天保的求親;儺送月夜上山爲她唱歌傳情,她在睡夢中身體隨着歌聲漂浮起來,“飛竄過懸崖半腰”,去摘象徵美好愛情的“虎耳草”,追覓着甜蜜幸福的愛情。

情節結構方面,以經緯交織、明暗結合的手法,衍生多變的波瀾,切合、烘托內在的情緒節奏;在鄉土風俗描寫方面,將人物的活動置於一幅幅風俗、風情畫面上,形成了詩情畫意的意境。

如,作者特意在故事中間穿插了對歌、提親、陪嫁、喪葬、賽龍舟等苗族風俗的描寫,構成一道鮮亮的風景線,使《邊城》具有獨異的鄉土文學色彩,再加上幾分童心話語的調色、敘述語言的抒情化等,構成了《邊城》詩一般清新俊逸的風格。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2

課堂上讀了幾遍節選,頗爲不過癮,便於暑假買此書重讀。

開篇,便被書中主要的故事發生地點的景色陶醉:“小溪流下去,繞山阻流,約三裏江入茶峒大河。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小溪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或靜靜地小溪或深致一篙不能露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計數。”山間小溪,清純可人,好一幅自然畫卷。如此美麗的景色當然培育着同樣自然無雕飾的翠翠:“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爲人天真活潑。”好山水養好人。在繁華嘈雜的都市中,此般人物,恐怕難覓其影吧!可惜,這樣清純動人的姑娘有着不該有的命運。

山間的偏僻與隔絕,至使她對一切外來事物充滿着極大的好奇,當她聽見未曾聽爺爺說過的事物時:“翠翠必爭着做渡船伕。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花轎到岸拉,又必跟着走,直到很遠,且獨自學習羊叫,採野花敷在頭上,肚子裝扮新娘。”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灣泊小小蓬船。”又有軍旅人士多駐紮於此,又使其城中人誠實勇敢,愛利仗義,不拘救人救物。書中男主人公亦有相同的性格。

每逢端午,就不同與往日,擂鼓打鑼,龍船競渡,岸上吶喊助威……翠翠也會與爺爺進城,看龍頭上好生俊朗的二巷。恰巧,兩兄弟同時愛上自然純樸的翠翠。

此後,便有二老月明之夜的歌詞,又軟又纏綿,把靈魂輕輕浮起,使翠翠舒適而睡。

一切都好似圓滿,媒人來往於兩家。而正當時大老溺水。家中逼迫二老洗禮碾坊的姑娘。翠翠又有什麼呢?

白髮蒼蒼的爺爺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翠翠的婚事。但二老杳無音訊,卻在雷雨交加的夜裏沒放下又走了。

繁瑣禮俗致使有情人沒能終成眷屬。爺爺的心願沒了就走了。不知翠翠獨守船至何時。

沈從文的家人大多是軍籍,躲在年年不變的無聊的工作崗位,所以就不再接觸文學。故寫了此篇。

該文有許過美麗的自然風光描寫,就如展現在眼前,身臨其境。對於小說,環境描寫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作者僅幾句,便可勾勒出。可見其文學功底的深厚。還有許多具有特色的語言描寫,致使人物更加生動,性格更爲鮮明。塑造許多令人難忘的角色,鮮活的走向腦海,記憶猶新。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3

翠綠的山,清澈的溪水。孕育着茶峒小鎮一班厚實而又樸素的人。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人……他們惺惺相惜,過着平淡而又閒適的生活。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擺渡的依然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着……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裏,於是她就有了祕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祕密。這個屬於她的祕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爲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

然而在未知的生命裏,每個轉變都充滿着變數,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好似那屬於翠翠的愛情,最後還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這是上天對純真的她開的一玩笑,還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在平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侶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頭,一切瀰漫的霧氣皆以散去,遠去的某隻船隻,是他歸來的標誌,蹦跳,揮手,落淚,知道緊緊相擁……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過客,不是歸人,還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淚,傷感地低泣……

但生活並不會因爲我們而停止不前,在經歷過青春這個“美麗的憂傷”後,生活還要繼續向前。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4

人生在世,總面臨許多選擇,選了這個,就必須放棄那個。這也造就了人生的幻滅和無常、矛盾與無奈。

如詩如畫般的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爲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給人以極美的享受。而即使是這無邊的美麗景色和醇厚古老的文化底蘊也抵不住歷史對於它的巨大沖擊。

翠翠的母親追求自己愛情而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留下了翠翠,獨自奔赴黃泉。

天保和弟弟儺送同時愛上了翠翠,老船伕爲了翠翠的幸福讓她自己做主。兄弟倆決定公平的一決勝負,但由於天保的賭氣而使故事發生逆轉,奠定的悲劇的基調。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生長在純樸的民風,翠色逼人的山澗,擁有大自然賜予的活力和一對清明如水晶的眸子,這樣一個在風日裏長養着,心靈晶瑩,爲人天真活潑,乖得像山頭黃麂一樣的女孩子,在我的想法裏,是應該有一個美好的人生的,可是卻也陰差陽錯的踏上了與她母親相似的道路。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爲翠翠的美麗而自信驕傲,爲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極力想避免翠翠重蹈母親的覆轍,然而,事事變幻無窮,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翠翠的理解,反而造成一些誤會,從側面斷送了翠翠和儺送的愛情。在儺送父子的冷淡,儺送決定要下碾坊,翠翠外柔內剛的脾性和當年女兒悲慘的死的命運打擊下帶着心中愛的矛盾和無奈的孤獨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伴隨着白塔的倒塌離開了人世。文章結尾說“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留下了無數可能的結局。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變幻莫測,充斥着無奈與嘆息,而正是這份無常,纔給人以無限的希望和力量去做生命的主人,探尋自己獨一無二的世界。儺送由於這份人生的幻滅和命運的無常而出走,去追尋人生的真善美,人生的真諦。

他選擇了放棄與翠翠的愛情,義無反顧的追尋人生的意義,留下了翠翠,苦苦守候於渡口;翠翠放棄了尋找新的人生而甘願守在渡口,等候一個未知的結果。這是他們愛情的無奈,也是他們人生的無奈。若是翠翠在爺爺試探她的感情時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爺爺,爺爺也採取果斷措施,或許故事就是另一番結局。翠翠與儺送這對有情人也會終成眷屬,可世上畢竟沒有時光機,沒有後悔藥,有何況是在小說虛構的情節中。但故事源於生活,我想信,在那時的湘西,或是相似於湘西的某個地方,一定有一個有或是幾個同翠翠一樣的女孩,經歷過這相同的人生。

人生的無奈終究是不可避免的,與其活在痛苦與嘆息中,不如像儺送那樣,去追尋新的世界,領悟人生在世的真諦,永遠有着希望和動力去追求永恆的真善美!

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5

沈從文是本世紀最爲優秀的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文化史專家。對於許多人來說他還是個謎:學歷高小,行伍出身,有着傳奇般的人生經歷。時間證明,他許多作品今天依然顯出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爲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爲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前清解甲流落軍官“順順”憑着一些積蓄經營木船,事業興旺發達,又因大方灑脫,仗義慷慨,誠信公道,被衆舉爲“掌水碼頭”一方豪傑紳士。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受父親江湖風範教育薰陶,在浪裏行船摔打錘鍊,皆成爲江湖“岳雲”式聰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鴨”的競技後,兄弟二人心中都是與翠翠一見鍾情,深深愛上了美麗的翠翠,“二老”儺送爲追求翠翠寧可要條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 。“大老”天保在與翠翠提親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馬路” ,“車路”推辭中,決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後,毅然甘願站在月夜山崖上爲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鬆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裏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由於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爲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於憂鬱等待竟是一場悲劇。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願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地方。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爺爺在吃了掌水碼頭“一悶拳”的怨恨後,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終於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的老船伕在睡夢中帶着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楊馬兵等人述說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那如歌的歲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一起去不返……

我們雖然僅僅是從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個遙遠的時代,未必真悟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但《邊城》卻是沈先生描述的類似於陶淵明筆下的現代“桃花源”,與當時“爭亂”的外世隔絕,從中不難看出沈從文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6

沈從文的《邊城》的確寫得很漂亮,把小說當散文來寫,意境非常美。

看過《邊城》的一些介紹,其中每個人、每件事物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把整個時代都寫出來。但作爲一般的讀者,我承認自己沒有辦法看得太透。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爲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爲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爲“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7

天高雲淡,白塔下,渡口邊,一對兄弟,一個女孩,一段說不清的戀情故事,這就是《邊城》。精美的風景,仁慈,純摯的人們,故事爲什麼會以悲劇結束?畢竟是誰的錯?其實,並沒有什麼“爲什麼”,悲劇的停止,也並不是誰的錯。

天保跟儺送,兩個人同時愛好上了翠翠,按規則要不兩個人真刀真槍的大幹一場,決出個誰勝誰負,勝的去尋求翠翠,而負的退出,大話西遊2新手序列號;要不兩個人晚上一起到翠翠家的對面唱山歌,翠翠回唱的那個人贏。兩個親兄弟不可能真刀真槍打一仗,所以只能抉擇後者。但不得不說遺憾的是天保唱歌不行,也就廢棄了,而儺送唱歌時翠翠卻由於睡着了,只把那歌聲當成了一個美妙的夢。

天保爲了忘記翠翠玉成儺送而隨船出商,卻因船失事而溺逝世河中;翠翠經由爺爺點撥後曉得了儺送對本人的愛,卻因女孩的羞怯不敢表白;儺送給翠翠唱了一晚的歌,卻因翠翠沒有給他回唱再加上哥哥天保的死讓他不知怎麼面對翠翠,所以也遠行了;爺爺爲了翠翠當前的幸福忙前忙後,卻因全部事情變成這樣又加上歲數大了,終極在暴雨將停的凌晨分開了人間。

最後,只有翠翠和她的黃狗,守着渡船,等着儺送的歸來。

想來想去,這所有的起因,並不是因爲誰的錯。老話有一句叫“這都是命。”是啊,翠翠的愛情變成這樣又何嘗不是一種命呢?她的愛情中,沒有明爭暗鬥,沒有一點昏暗的貨色,但終局卻是這樣,能說什麼呢?認命吧,順其做作就好。其實這未必是一件壞事,當儺送和翠翠的愛情經過期間的考驗,兩人再次相遇時,應是世間最幸福的事了吧。而如果因爲時光的推移,感情淡了,沒了,又是什麼壞事呢?這段感情的結束,不也是另一段感情的開端麼。

事實生涯中也是一樣,假如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閱歷了很多卻仍不產生搖動,很不錯;如果跟着種.種事件,情感散了,相互感到不合適了,離開,也挺好。

還記得《非誠勿擾Ⅱ》中芒果和李香山離婚儀式上的賀詞:散交易不散交情。兩個人分開後,之間就又是另一種感情,有什麼不好的。

實在,感情,沒有什麼是與非,沒有什麼對與錯。

其實,感情,真的順其天然就好。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8

這是一個夢,是沈從文在都市裏的夢,夢幻這邊城的寧靜,安詳。哪裏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沒有都市裏冰冷的現代科技的氣息,有的,只是一羣淳樸的人。

邊城淳樸,淳樸到不用日曆來記錄時間的流逝,而靠莊稼的成熟,民間的節日,人們的紀念日。而翠翠,就是隨着一年一度的端陽節成長,蛻變。她的感情隨着龍舟的飄蕩而成熟,在湘西的山水滋養下,她如山,堅強,如水,溫婉,在湘西的小城裏,她像一隻百靈鳥,穿梭在白河的水上,她的情竇也在這裏初開。她淳樸,然她的淳樸卻讓她膽小,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達愛慕。一切因善而起,因善而終,總也躲不過那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初讀時,我以爲這是一個完美的鄉野愛情故事,卻沒想到她的悽婉,沈從文殘忍的剝去了這份愛情裏的美,卻用這份不完美的愛情成就了《邊城》的完美。

一切的悽美讓人心痛,我不知二老的歌是怎樣的,但兩情相悅卻未能善終讓人不忍。我只記得儺送說的那句:我眼前有座碾坊,有條渡船,我本想要渡船,現在決定要碾坊吧。說的那麼淡,那麼冷。

不勇敢,是最大的遺憾,有些事,要說出纔會有結果。翠翠得愛情在百白河上生,在白河上滅,她的命運,就如同一片在波濤上的羽毛,本以爲靠岸時會有溫暖,但卻在到岸時零落,母親的悲慘命運烙印在了她的身上,這彷彿是一種必然。

我以爲,所謂的“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過是一句安慰罷了,若有情人不成眷屬,剩下的便不是情,是淚。

等待不是悲劇,翠翠至少還有期盼,這樣的結局,終究不是完全的破滅。

邊城讀書心得感受 篇29

翠翠的祖父一輩子辛辛苦苦擺渡,從二十歲擺到七十歲,渡了若干人然而唯一的女兒因和一位軍人相愛,經一番考慮,若逃走,一個違背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要離開孤獨的父親,一同去生既無法聚首,一同去死當無人阻攔。結果軍人服毒自殺,而祖父的女兒也就是翠翠的母親因牽掛腹中的一塊肉,忍守在父親身邊,當孩子出生時便自盡,留下孤獨的父親和可憐的翠翠。

爲了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老船伕便給這孤雛取名叫翠翠。在風和日麗裏養着的翠翠,皮膚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那單純無邪十分招人喜愛,這也便有了後來船總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天寶,二兒子儺送同時喜歡上了她,都願得到渡船而不願要碾坊。寧願在碧溪岨唱三年六個月的歌,贏得翠翠的一片芳心。

只可惜的是天寶爲成全弟弟外出闖灘,結果溺水而死,這正迎合了沈從文的一生讓人,正如其妻妹爲他所提的輓聯“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一慈一讓,赤子其人”,儺送滿心愧疚,而離家遠走留下翠翠一個人,隨着祖父的死去,可憐的翠翠更加可憐,只有祖父留下的黃狗陪伴她,一場大雨似乎來的很突然,沖刷了過往,沖走了渡船,沖走了白塔,同時也意味着沖走了祖父的生命。雨停了,祖父也死了,船沒了,只剩下翠翠和黃狗,老馬兵陪着翠翠料理祖父的後事。天真的翠翠甚至不相信祖父死了,還傻傻的想:這是真事嗎?爺爺真的死了?

當然邊城的結尾實在可悲,天寶死了,儺送走了,只剩翠翠一個人孤獨的等待:天保佑你,死了的人到西方去活着的人用保平安。故事到了這裏也算有了個結局,但就我個人而言,天寶不應該死,這樣儺送就不會遠走,他們之間就有人和翠翠結婚。老船伕看到唯一的孫女想好了個好人家,留着幸福的淚而去,試想突然而去的老船伕走得太匆忙,放不下孤獨落寞、無依無靠的孫女,放不下那陪伴自己那大半輩子的白塔和渡船,當然還有那船總順順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兩個兒子明明有着美好的前途,卻同時愛上了一個渡船人的孫女,結果呢?一個死亡,一個遠走。我想這樣的結局恐怕太可悲,讓人不由生出憐憫之心。

邊城中的感情似乎來得有點突然,幾年前的水中偶遇摩擦出翠翠與儺送的感情,後來又牽扯出天寶。其實這也印證了一句話:火是各處可燒的,水是各處可流的,日月是各處可照的,而愛情是各處可得到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