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2W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英語是一門學語言的學科。通常情況下,剛開始,學生對這一學科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可隨着課程的不斷深入,要求記憶的詞彙量逐漸增大。大多學生在單詞的記憶上都感覺很難,而且,有的學生因此而產生厭學情緒。針對英語教材設置特點,如何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興趣?仔細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中的部分章節,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觸動。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4篇)

“興趣是的老師。”因此,在課堂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常遵循以下的教學方法,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第一時間教會學生一些日常用語。

初學英語時,學生都感到有一種神祕感,想盡快說一些英語。我選擇一些耳熟能詳的口語,儘快教會學生,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 k y Birthday.等一些在電視或日常生活中能聽到學到的英語。

2、以有趣的方式教學

在課堂英語教學,要使教學生動活潑,氣氛熱烈,就要形式多樣。例如:教動物單詞,可以通過動物的叫聲引出各個單詞,以孫悟空、唐老鴨、米老鼠等動畫鞏固單詞,再形象地利用動物的動作,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學習monkey,duck,mouse等單詞,滑稽的動作表演引來學生一陣陣笑聲。最後,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片把學生帶到動物園,複習鞏固單詞。

3、多創造表演的機會

在新教材裏,Let′s talk,Let′s do的內容非常適合學生表演,我就鼓勵學生到講臺上說英語,或分組表演,既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又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使學生產生了自信心,一個人有了自信心,就能使自己不屈不撓地繼續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4、儘量幫助學生減壓、多多創造成功機會

學習興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的效果,取決於學生能否獲得成就感。所以,利用多種方式,從多方面爲學生創造成功機會,才能誘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產生成功體驗,從而激發形成自我學習的內部動力機制。對學生的表現採取欣賞鼓勵的態度,對學生的錯誤採取寬鬆包容的態度,就不會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受到的壓力越小,學習的興趣就越高。比如,在提問學生時,當她/他不能回答問題時,建議她/他“撥打”求助“熱線”,請自己的好友幫助回答,也可以允許學生要求提示或去掉錯誤答案。只要回答正確,都給予他們熱情的鼓勵和誇張的語言表揚,讓他們充滿自信心,感覺英語沒有什麼了不起,自己一定能學好它,從而樹立起英語學習的心理優勢。

5、小組活動有利於學生掌握詞彙,使學生感覺英語學習不難。

英語的一大特點——詞彙量大,要求記憶的內容多。通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讀幾遍,然後讓學生讀來背。有的學生經過不斷的機械記憶,能夠記住幾個單詞;可有的甚至根本不會讀。照這樣下去,學生會感覺學英語很難,這導致了大多學生不喜歡英語。對此,我採取小組活動的形式,更有利於學生掌握。即把全部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組裏進行手拉手幫扶活動。首先,會讀的同學幫助不會讀的同學,讓不會讀的同學也變得會讀。因爲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好交流,所以,記單詞也有一定效果,而且還可用學過的單詞說話。這樣,不但使學生很快掌握枯燥的詞彙,還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有利於學生社會協作能力的培養。可是一星期三節英語課,學生上完課後根本沒時間進行小組活動,多數時間都是用在寫語文和數學作業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練是根本達不到學英語的目的的。這也是我們英語老師目前感到最頭痛的事。

6、鼓勵關照落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中我一方面指導和幫助較差學生,另一方面鼓勵和要求學困生盡努力去完成教學任務。利用課間午休和託管時間幫助後進生學習基礎知識,並協調好班主任和家長的工作,以利於自己工作的進行。

通過上課、輔導、觀察,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是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變換多種方式保持學生學習興趣,二是學生學習英語一定要有好的習慣。學習英語和學語文一樣,都是學語言的,要求語文大聲朗讀,因此英語更要朗讀,甚至比語文讀得還要多;課後及時複習相當重要,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快,忘得也快,如果不及時複習就無法跟上下節課的新授知識;掌握單詞的發音規則,自己能試着讀出並根據發音寫出單詞的拼寫。功夫用在平日,這點對自己和對學生都非常重要。

“興趣是的老師”,有興趣才能把課本教活、教好。有了愛好,學生才能想學、樂學。我認爲提趣是國小英語教學的根本。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愛好呢?

一、形式新奇,培養學生愛好

1、運用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培養愛好

豐富多彩,形象逼真的畫面,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激發學生們強烈的求知慾,提起學生們對英語的愛好,使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英語,練習了英語。

2、開展課外活動,培養愛好

開展多種有愛好的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愛好的有效途徑如開展簡單的英語會話,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How old are you?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用英語表演一些簡單的小節目或老師給學生講一些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天文地理等知識。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保持學習英語的持久愛好.而且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英語,增強實踐機會,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二、組織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愛好

國小英語教學以口語爲主。重在交際,在聽、說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課前,老師首先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吃透重點。在突破難點上下功夫,努力將每個步驟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創設語言學習情景。可採用時說、時笑、時唱、時跳、時畫的方式。表現出各種神態表情。引導學生投人角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真正使英語課堂成爲”寓教於樂的學習樂園。

三、培養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

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沒有了情感,就成了無源之水。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愛好。在課堂上,教師從自己的舉手投足向學生傳遞關愛、信任、期望等信息。以情激趣,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

這一年來,我在教學方面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多問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他們都熱心的幫助我,如果有需要我幫助的老師,我便義不容辭和同事們的相處讓我感到大家庭的溫暖,這更讓我信心百倍。

當一名國小教師,擔任課程多,作業多,上課時間長,好些時候,根本沒時間批改作業,只好在課間、晚上批改。自己剛接觸國小教學,課程不熟悉,沒有時間備課,只有佔有晚上的時間。由於國小生年齡小,班上的各種雜事都得老師處理,還有同學之間的事情,學校安排的各項任務都得完成,感覺做一名國小教師是有點累。但是每當看到同學們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雙眸,我的心裏就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我深知一個教師的責任,師者,傳到授業解惑也。如今語: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我總是主張,教育一個學生,先要教會他如何做人,然後再談到學習知識。一個人如果沒有健康向上的品性,沒有對他人的愛心,沒有對社會的責任心,那麼這不是一個健全的人。要想培養祖國未來的接班人,首先,教師自身要思想境界高尚。

教師是清貧的,但是清貧沒有戳傷我們奉獻的熱情,每天披星戴月,深夜的燭光執筆,如春蠶吐盡情絲,如耕牛耕耘於龔田,這是汗水的澆灌,這是心血付出的剪影。爲了我的學生,我甘願付出。沒有豐厚的物質回報,它的性質不是金錢交易的勞動,是愛的趨勢。金錢在這種高尚的行爲面前輕煙般失去它的厚重。

教師也是富有的,那是心靈的充實和甜美,看見一顆顆幼苗在自己的澆灌下茁壯成長,還有什麼比這更能感動人,吸引人呢?

每次遇他們幼小而純潔的心靈接觸,都讓我心中充滿着感動。我在對生命的感動中完成着我每一天的工作。

現在我的感受是,作爲一名國小老師真好,孩子們淨化着我的心靈,我塑造着孩子們純潔的心靈。

作爲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爲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啓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纔可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纔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爲一名名師。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讓閱讀成爲習慣有一種習慣,穿越歷史,歷經滄桑,因爲終有所成,所以永不褪色。題記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短短几十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當垂暮之年,回憶過去種種作爲,不禁潸然淚下,後悔當初的年少輕狂,但爲時已晚。對於我們來說,唯一的幸運便是我們手中還擁有一份相對其而言比較充足的時間。眼下,我們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珍惜時間,好好讀書。

千古詞人蘇東坡有詩曰: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由此可見,書的好處有多大。多讀書,不僅可以拓寬視野,還可以修身養性。書讀得多了,自然就會領悟人生的真諦,懂得品味生活的美好。沉浸在淡淡的墨香中,去享受陶潛採菊東籬下的悠閒自在,去領略李太白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豪邁清高,去欣賞李易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純潔爛漫,去學習陸放翁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的愛國情懷。沉浸在歷史的清香中,流連

高爾基曾經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確實不錯,但書籍也有好壞之分。樂讀好書,會受益匪淺,甚至會一生受益;偏愛不好的書,會影響人生的航向,甚至會誤入歧途。所以說,不僅要好讀書,還要讀好書。讀文學書,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打造文學功底;讀科學書,可以活躍思維,培養創新意識;讀旅行遊記,可以開闊視野,增廣見聞。這三類書,皆有益處。

據說偉大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仲尼晚年酷愛閱讀《周易》,他愛不釋手,總是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筒的皮條斷了好幾次。可以見得,孔子讀書多麼勤奮,多麼深入,並不是囫圇吞棗。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孔子大概就是在對書的精品細思中得到了啓迪,然後創建了偉大的儒家學派,被後人尊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吧。鑿壁偷光的匡衡應是家喻戶曉的了。在那種艱苦的年代,匡衡都能有如此興趣和志向,那在現代美好的生活裏,何不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用知識來武裝頭腦呢?作爲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有着雄心壯志,卻不失豪邁灑脫,也不忘體恤民情。如此周密的心思、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難能可貴的高尚品質是怎樣養成的呢?毛澤東在轉戰全國期間,雖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但只要一有空閒時間,他就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書來讀上幾篇,體味人生百態,學習軍事方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吃飯的時候,毛澤東也會一邊吃着乾糧一邊看書,通常夜晚在煤油燈下要讀到深夜。

讀書的時間,就是這樣一點點擠出來的。面對現實繁複的世界,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好的辦法應該就是讀書。從書中,隱約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陶潛滿目憂傷的樣子站在菊花叢中,一襲青衫,一壺濁酒。無限惆悵,借酒消愁後皆雲飛霧散。讀史以明志。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點點星辰,朵朵奇葩,座座城堡,無不散發出迷人的光芒。四大名着無疑是中國古代文壇上最亮麗的一朵奇葩。三國亂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代梟雄曹操,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他胸懷大志,從容不迫,卻飛揚跋扈,縱橫恣肆。仁者劉備,寄人籬下,一味謙恭,但他知人善任,用人唯才。千古良相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空城妙計、巧借東風,無不彰顯他的亙世才能。紛爭戰亂,爾虞我詐之間,尋找爲人治世之道,安邦治國之理。浪漫西遊,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纔取得真經。

人生就像西遊,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苦難的磨礪是不能看到天邊絢爛的彩虹的。悽美紅樓,寶黛的愛情悲劇正因封建社會的落後所釀成的,無奈讓黛玉抱憾終生。所以,社會在進步,思想也要緊跟時代潮流。仗義水滸,一百零單八將齊聚梁山,奸臣當道,他們無懼無畏,爲兄弟而戰,爲正義而戰。即使結局悲慘,可過程不也轟轟烈烈嗎?兄弟與正義不可拋棄,不可放棄,更不可背叛。陽光肆意地灑向大地的每個角落,和煦的春風颳過,帶走了冬日的寒冷,帶來了希望。柔美的小花,在嫩綠的小草的襯托下,五顏六色,分外妖嬈。

捧一本好書,靜坐窗邊。窗外河裏的冰,好似被一縷陽光腐蝕得解凍了。潺潺的溪水劃過心房,不僅吟道: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多麼美好的意境啊!陽光炙烤着炎熱的大地,蟬鳴穿過蔫頭耷腦的綠葉,劃過耳畔。在夏天這種快節奏、亂旋律的生活裏,尋一棵古柳,靜坐柳蔭下,默讀一本好書,即使再熱的天氣,心也會平靜水。秋風席捲,吹落了枯萎的落葉。看那蝶舞秋風,別具韻味。黃昏時分,坐在草地上,品味唐詩宋詞的韻味,任憑夕陽無限好,卻已近黃昏。暮色蒼涼,心如止水。冬天在落葉的呼喚下,終於邁着優雅的舞步款款走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開。一夜之間,滿樹枝頭已經盛開了一簇簇潔白的花朵。白色。冷漠。淒涼。不禁想起花落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你是否後悔過你的癡情柔腸呢?穿越五千年的悠悠歲月,回到現代紛繁複雜的的世界。黎明,車水馬龍。夜晚,燈紅酒綠。尋找一份心靈上的淨土,可謂難得。此時此刻,如果去野外,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聽那潺潺流水,嗅那淡淡花香,黃昏時分,看百鳥歸巢。這應該是一種心靈上的享受吧。當職場失意,跌落在人生最低谷時,找尋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伴着陣陣鳥語,閱讀勵志的書籍,看那細水長流,會覺得人生雖曲折變化,但只要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總會成功的。從此,在工作上兢兢業業,領導和同事好評如潮,事業蒸蒸日上。只緣於那本書的精心開導。

當很長一段時間,總是三點一線地來回,重複地做着一件事情,感到厭煩的時候,不如停下來休息一下。心平氣和地捧着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閱讀,當你在這本書中迷失自我時,你便會忘記工作的煩惱,腦海中只有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扣人心絃,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美好,所有煩惱,通通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當好奇心不期而至,面對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無以作答,這時,如果有一本關於科學的書籍,便會如飢似渴地讀起來。遨遊科學的海洋,強烈的好奇心終於得到了滿足。當感到累,想一個人去長途旅行,行李已經收拾好,但卻無從選擇目的地的時候,會覺得自己這些年雖然一直在辛苦工作着,但除了對工作的事情瞭如指掌外,似乎,一無所知。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這時,不妨找一本旅行遊記或風景指南一類的書來讀,當閱讀得知某地的名勝吸引的遊客以億計數時,絕對會歎爲觀止的。就這樣,訂上了機票。一個人的旅途中,有書爲伴,不覺寂寞。當因爲一點小事生氣時,便會突然想起書中的一句話:生氣時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頓時會覺得生氣是毫無意義的,是沒有絲毫積極作用的。然後心頭的濃煙繚霧就會散去。

不管是在混亂的戰爭歲月,在貧苦的封建社會,在繁華的開元盛世,還是在紛繁複雜的21世紀,始終有人不離不棄地以書爲友,與書同行。古有孫康囊螢映雪,他家境貧苦,卻勤於讀書。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孫康就是一個樂於讀書的人。東漢時期,孫敬懸樑刺股,以警醒自己。天道酬勤,他終於成爲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近代有林海音,着有《竊讀記》,她少時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會衝進書店,不,是衝向書店,然後偷偷進入書店,並躲在人羣裏看書,還得時刻關心着書店老闆是否注意到自己。有時也會感到飢餓,但她把書籍作爲精神食糧,如飢似渴地讀書。這也是後來她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受愛戴的領袖,也是至今美國人仍然念念不忘引以爲榮的偉大人物。林肯有年家境淒涼,到學校受的教育加起來不到一年。他的仁慈、智慧和卓越的能力基本上是自學成才。小時候,林肯沒機會上學,每天跟着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裏也總揣着一本書。當他得知鄰居家有許多藏書之後便去鄰居家借來了一本《華盛頓傳》,休息的時候,一邊啃着粗硬冰涼的麪包,一邊津津有味地讀書。晚上,他在油燈下常常讀書讀到深夜。少年的勤學苦讀,是後來他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基礎。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書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實現了一位又一位有志者的夢想。書籍使人類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好知,從好知到樂知。書籍培養了各行各業的有用之才,推動了人類思想的快速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者。不必驚歎於他人的出色才能,不必厭惡自己的過分愚笨,因爲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與衆不同的,獨一無二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善讀,可以,醫愚。如果你還有一顆上進的心,如果你還想超越某人,如果你還希望變得智慧,如果你還想保持一顆平靜的心,那就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現在,你可以選擇贊成閱讀,抑或是反對。但在絕版的青春裏,不能猶豫,更不能選擇一個錯誤的選項。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書,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它就像一雙雙翅膀,幫助鳥兒飛翔,我們學習離不開它,生活離不開它,處處離不開它回望巍巍中華五千年,有多少文人墨客對書籍情有獨鍾,對於讀書,他們又有多麼熱烈的情懷:還記得那一聲爲中華崛起而讀書嗎?這一聲呼喊留給後代幾多震撼,幾多警覺?!因此,無論從民族進步還是人人發展的角度來說,都應該提倡讀書。

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使我成長的更快。

我愛讀書,書可以開闊我的視野。俗話說: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讀書可以使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無限神奇。

我愛讀書,因爲書還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雷鋒日記》讓我明白奉獻的一生最美麗;《老人與海》中那位不屈服於風暴,勇於抗擊的老者讓我肅然起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使我明白人活着的真正的意義。讀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醜惡。當白雪公主逃脫了惡毒的皇后的詭計之後,我禁不住大聲叫好;當看到小獅子王辛巴通過自己勇敢的拼搏重獲王位的時候,我快樂無比;當福爾摩斯巧妙地揭穿騙局時,我懸着的心才漸漸平靜

我愛讀書,因爲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是啊,讀一本好書使我們可以從聖賢和智者的叮嚀中頓悟人生的真諦,從偉人的人生記錄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從科學家奮鬥的文字裏體會攀登的艱辛和執着,從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他們同命運搏擊的堅強意志。

一本好書總是把真善美放在最高的席位,以此端正讀者的人生態度,一本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經得起歲月的打磨;一本好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一本好書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我們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書是知識的寶庫,是她,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書,是人類的階梯,是她,幫助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書,是快樂的源泉,是她,帶給我幸福,帶給我滿足。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讀書,真好!

我不敢想象,如果沒有書,世界將會怎樣?如果沒有書,我們是否會欣賞到《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那些精彩奇妙的故事?如果沒有書,我們是否能夠吸取到《雷鋒日記》、《鋼鐵是怎樣煉成》中人生活的真諦?如果沒有書,人類會在原始社會裏止步;如果沒有書,人類將永遠矇昧無知;如果沒有書,我們將不能生活,不能進步,不能發展!高爾基曾說過:讀書,這個習以爲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偉大智慧的結合體。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們的精神食糧。

讀書能促使人更好的反思,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反思對於教師很重要,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反思,是一個自我總結、積累、提高的過程。

教師,作爲知識的播種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沒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靈,的確就失掉了教師的一切。但是這些的取得與廣泛的讀書是分不開的。讀書,會使人增加思考的深度,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讓自己的教學更有睿智和創造。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程度地閒下來,而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

人生活在社會中是離不開讀書的,人的發展也是離不開學習的,人生的任何階段,都要保持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更需要如此。時刻做到學生要一滴,教師要有一桶的準備,現實中讀書可以緩解教學中捉襟見肘、底氣不足、不能遊刃有餘的窘況。所以,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並自覺把讀書和教學結合起來,做到博覽、精思、熟讀,更好的指導自己的工作,讓自己不斷成長。

讀書就如漫步春天,感受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生機;讀書就如徘徊夏日,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瑰麗;讀書就如回味秋天,領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景;讀書就如追憶冬季,感嘆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精神。

人累了,喜歡獨坐窗邊,讓疲憊之身得以安寧。心累了,喜歡捧起一本書,讓浮躁的心得以清靜;書是奔騰的,書是跳動的生命,書是涌動的源泉,書是神祕的舞步,在書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釋放,是無限的寧靜,是澎湃的激情歲月如梭,轉眼它已走過三四十年,只要一觸摸充滿萬種風情的紙頁,觸摸書中所訴的故事的脈動,研讀書中人物的笑顏,品書中文章的內涵,頓時,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輸入心房,頃刻間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

擁有了書,實際上就是擁有了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那時候,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會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前蘇聯着名的大文豪說過: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鬆;它會友愛地幫助你瞭解紛繁複雜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會教你尊重別人和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和平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

讓研讀教育名着成爲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成爲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書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作爲給予尚未出生的後代的禮物,代代相傳,我們更要認真研讀,讓我們的生活再添幾縷書香吧!

啊,書,我的朋友,是你在我犯錯時,教我怎麼做人。啊,書,我的朋友,是你在我驕傲時,教我要謙虛。啊,書,我的朋友,是你在我喪氣時,給了我無限自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帶領我們遨遊瑰麗多姿的知識海洋。古今中外的許多偉人都將一本好書視爲無價珍寶。孔子讀書可三月不識肉味。魯迅說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高爾基說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飢餓的人撲面包上一樣。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與書爲友,以書爲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當一個嬰兒降臨到人間,讀書就是他的邏輯起點。讀書可以讓我們在知識中長大,搖身變成有文化之人,懂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讀書使我們成長,知識使我們豐富,它宛如麪包,需我們咬它,啃它,消化它!把它當作一件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一個讀者,把讀書定爲邏輯起點,只要努力積累知識,勤奮讀開慧益智的書,最終就會發現到書中的黃金屋與顏如玉,就會達到最高境界。則這最高境界也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重視和追求的終極目標。

我愛讀書,因爲它使我懂得世間的黑白是非,它教我做高尚正直的君子,它給了我生活,它給了我長大的感覺,現在它依舊伴着我成長。成長其實也很快樂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要有讀書相伴。我知道不頂千里浪,哪來萬斤魚。我要時時刻刻都讀書,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我知道學無止境,所以要讀書,要成長。我知道只有開好花,才能結好果,我還要見縫插針,分秒必奪,使自己能長大。如今,我仍舊在讀書,從中懂得了更多的知識,使它們成爲養分讓我快樂的成長。在我的努力奮鬥中,懂得了爲別人分擔不開心,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懂得了助人爲樂。我要成長,所以我要讀書,要讀萬卷書。人是鐵,書是剛,一天不讀書悶得慌。

讀書就是美容。喝完功夫茶後,喝一杯水,會覺得那水特別甜潤。熱鬧的聚會後,沉靜下來,會覺得那沉靜格外清澄。厭倦了案板之後,恍然回憶,會覺得那平和的歲月使人嚮往。平和的歲月是讀書的歲月,讀書的歲月也是改變自己的機會。其實每個人都是在讀書中慢慢成長,漸漸領悟人生的意義的。

讀書,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功課,只有多讀書,才能成爲真正有文化、有內涵的人。在讀書中成長。讀書,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生活樂趣;成長中的伴侶;生命中的一部分。讀書,一項快樂的行程,有開心,也有傷心。那是生活中的五味瓶也是掌控成長中讀書的方向盤。書似海洋,如星星,像天空,那樣浩瀚無邊,那樣數不勝數;那樣的多,讓大家總迷茫在知識的迷宮之中。所以總需要人們去發現,探索,明白,這便是在讀書中成長的一點一滴的汗水。讀書讓你更懂得關心別人,學會了助人爲樂,明白了讀書的來之不易。這便又是成長的第一步起跑線。

書是一個萬能的電腦,它雖沒有多媒體,不能聽mp3,看電視,唱卡拉ok但他具有一種萬能的工具,那就是迷惑,沉浸,他讓我們沉浸在書的海洋界中,迷惑在書的夢幻中?他也是個萬能的魔術師,總讓人毫不猶豫地喜歡上他。不知不覺地在讀書的快樂中漸漸成長,知識的累積越來越多。你是否也曾在讀書的成長中快樂呢

我喜歡潔白的書香,是因爲它永遠美麗。我總深情地告訴所有愛美的青春:世上再名貴的美容霜,只能給你一時的漂亮,而書香卻能爲你的美麗永遠保溼我喜歡潔白的書香,是因爲它永遠神奇。首先,它是時間長河中一脈最清澈的泉流,涓涓細流,潤物無聲,洗濯出一顆又一顆乾淨的心靈;其實,它又是真正的靈丹妙藥,可以療治憂傷的心,癒合破碎的魂;它還是人類一種既無形又無窮的力量。哦,只要時間不老,書香就會永遠永遠活到老學到老。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因爲讀書如同和無數的聖賢交談,因爲讀書能讓人分辨是非曲直,因爲讀書促使人們不斷成長,因爲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因爲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爲讀書是一件幸福的事,因爲讀書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因爲書是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爲只有讀書,人類社會纔有了文明,有了文明才能生存、發展,因爲讀書,所以成長,所以快樂。

書是我的好朋友,它帶給我知識,帶給我快樂,帶給我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走進書中,和裏面的主人公分享喜怒哀樂,向海的女兒學會了寬容,向埃里斯學會了善良,向打敗了巨人的小匠學會了機智,向把魔鬼關回了瓶子的漁夫學會了鎮定。看到惡毒的王后一次一次暗害白雪公主,我的心揪到了嗓子眼;讀到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痛哭流涕。讀書的時候,我忘記了外面的一切,所有的煩惱都一股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書,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天使;書,一盞照亮前方的燈;書,一棵幼小的樹苗。它曾經在我喜怒哀樂的時候,大顯神通,這使我感到有你這樣一個朋友而感到榮幸。

讀書,就像蜜蜂採蜜,只有採過許多種花蜜,才能釀出香甜可口的蜂蜜:如果只圍着一種花轉,得到的東西就十分單一,原料有限,釀出的花蜜也不會有獨特的味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博採衆家之長。因爲人讀書,知識才顯得豐富;因爲多讀書,人才變得美麗;因爲愛讀書,成績才那麼顯着。

我愛讀書,書像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不斷地啓迪着我,教育着我,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面對面交談。朋友,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付出,纔有收穫,如果你堅持不懈在書的海洋裏遨遊,就會嚐到更多閱讀的甜頭。讀書使我成長敞開窗戶,輕風吹起,整個房間都溢滿了書的香味。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啊,范仲淹曾經劃粥充飢來讀書,最終寫出了膾炙人口的一篇文章《岳陽樓記》,好奇妙。俄國作家別林斯基說的好:好的書籍是最寶貴的珍寶。對啊,文學家陶淵明最喜歡讀書,每次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時,就會高興的忘記吃飯,所以我們應該好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因爲書是最貴的珍寶。

錢泳也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確,古時候的文學家宋濂不畏嚴寒的借別人的書來讀,大冷天的手指都不能屈伸了還依然堅持用手把書抄下來。看來,讀書真的可以增長許多知識,讀過一本好書,就象交了一個益友,所以,我們一定要讀好書,多讀書。無論是世界名着還是現代小說都會使我們產生許多不同的感觸。我們都會同情高爾基令人髮指的童年生活和魯濱孫在荒島上的遭遇;還有羨慕孫悟空一個跟頭就翻了十萬八千里;還有祥子從一個親切、上進的車伕變成了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的經歷。每當夜晚,我懷裏都會揣着一本名着品讀。敞開窗戶,輕風吹起,整個房間都溢滿了書的香;月光如水,窗外潔白的夜來香隨之搖曳,香味禰謾了書房,書香摻拌着花香,讓這夜更幽雅了。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我的教學生涯》這是關於中國教壇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書。這本書我是向學校圖書管借閱的,說實話最初剛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十分感興趣,一方面作者從事的是國小語文基礎教育,這與我自身的情況大相徑庭;另一方面這本書已經出版二十多年了,那發黃的書頁裏的理論,我擔心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並沒太大幫助。但是隨着一天天的閱讀,當初的想法一點點的煙消雲散,讀過之後真是受益非淺。

在《我的教學生涯》一書的扉頁上,詩人臧克家爲斯霞題詩一首:“一個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靈永遠活潑像清泉。 一個熱情培育小苗的人,她會欣賞它生長風煙。一個忘我勞動的人,她的形象在別人的記憶中活鮮。一個用心溫暖別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溫暖。” 這是斯霞老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她“童心母愛”的真實寫照。

斯霞老師從事教學72載,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國後各個歷史時期,她所走過的是一條很不平坦的道路。在舊社會裏被人嘲笑、瞧不起,受盡貧苦的折磨,在新中國成立後又曾被打壓和評判,但即使是在這樣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國小老師。有人說過:“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裏閃閃發光。”那麼,究竟是怎樣的信念在支撐着她的行爲,又是什麼讓她身處逆境卻對教育事業義無反顧?在書中我找到了這樣的答案:“關於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說過的。‘當我在黨的教育下,逐步樹立了一切爲着孩子的成長,一切爲着祖國的未來這樣的信念時,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對所從事的工作執着的熱愛,再平凡的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的:“信念只有在積極的行動之中才能夠生存,才能夠得到加強和磨鍊。”斯霞老師正是如此,她沒有讓自己的信念成爲“花瓶”,而是用她的實際行動豐富了她的信念,讓它看起來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爲詮釋了愛崗敬業的真正含義。

對於一名教師來說什麼是愛崗敬業呢,在《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第二條是這樣說明的“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個標準更像是一個方向標。這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有人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做什麼呢?”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嘀咕:“你沒看見嗎,我正在砌牆啊。” 第二個工人有氣無力地說:“嗨,我正在做一項每小時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個工作文人哼着小調,歡快地說:“你問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訴你,我正在建造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這也許就是問題的癥結。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們把工作視作取得麪包、衣服、房子的一種討厭的“需要”,一種無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個人將他的工作視爲苦役與痛苦時,他是決不能在工作上竭盡所能的。愛眼下的工作吧,選擇了做教師,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樣的人民教師。也許不能像她一樣成功,但只要我們努力了就不愧教師這個稱謂了。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於我們的手中。人們常說:教師是紅燭,犧牲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教師是人梯,讓別人踩着自己的肩頭攀登輝煌;老師是艄公,把一電影批批的學生送達理想的彼岸。這些都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讚許,但同時也強調了教師的平凡。教師這個崗位是平凡的,一個人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同時也就選擇了平凡和奉獻,在芸芸衆生中,他平凡得像銀河裏的一顆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許不會幹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然而,只在真正做過教師的人,只有把自己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的幸福。

斯霞老師的教育理念是在漫長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澱下來的,她的教學思想、教學經驗是從一節節課中凝鍊出來的,她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既重視學習,又大膽創造,因此她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經驗,不僅是鮮活的,而且是先進的。這些理論和經驗已成爲中國基礎教育的寶貴財富。

《我的教學生涯》其中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二十多年,但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導性的意義。這不得不讓人感嘆。

書中提到“只要我們立足於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他們能積極地、愉快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給學生充分的機會,使他們無拘無束地、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麼我們的辦法也會多起來。如果我們教的學生是在他們積極的思維活動下掌握知識的。那麼,是否也可以這樣說,他們就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了;而我們培養的正應該是這樣的學生。”也許這些理論在現在看來不足爲奇,但在二、三十年前那就是難能可貴了,不由得要讚歎斯霞老師的創新精神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此同時,更令人感覺到現在的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育教學理念反倒更像是“返樸歸真”了。

斯霞老師面向全體、追求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在她在這本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她那時可能還不熟悉素質教育這個名詞,但她的教育、教學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她十分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對發表創見和大膽質疑的學生熱情鼓勵,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認識真正落實到教學之中。她的教育、教學始終面向全體學生,對調皮的孩子或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她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鼓勵。她始終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她一貫反對“負擔過重”“高分低能”,認爲每個孩子各有所長,既要承認差異,又要善於發現特長,使每個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特別是通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小打牢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基礎。

斯霞老師在教學中處處體現以人爲本的做法和理念,讓身處新課程改革浪潮中的我自愧不如。目前我們的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有聲有色地進行,正要求教師改變觀念,建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的理念。如今,我們再來學習斯霞老師的教學理念,便有一種新意,把斯霞老師的理念融入課改課堂中,會給我們更多的新的教學靈感。

無獨有偶,再看看蘇霍姆林斯《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的:“母親和父親打心眼裏關心兒童的成功和失敗,他們就逐漸懂得了尊重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這門很微妙的學問。同時,在學前進行一些教學,還可以防止家長們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即認爲‘只要逼得緊一些’,就能使兒童在學習上得‘五分’和‘四分’。我們力求使父母們懂得:對學業成績的評定,並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違背了這一點,會給兒童帶來很深的痛苦,有時候甚至摧殘他的心靈。把學科成績的評分跟道德面貌的評價等同起來,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績(分數)的結果。我們認爲,不能容忍把一切都歸結爲一條簡單化的結論——好分數就是好學生,沒有得到‘應得’的分數就意味着這個學生‘不夠格’。在這種奇怪的、缺乏教育學常識的觀點裏,沒有把人看成是多種特徵、品質、才能和愛好的和諧的統一體。”

蘇氏也早已作古,但現在有的家長、老師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是應該屏棄的。現在經常說以人爲本,但何嘗是真的“以人爲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爲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即便是在大力倡導新課程理念的今天,有些人的教育理念依舊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6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纔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從《我的教學生涯》這本書中感悟到的東西又何止這些,只是擇取其中的兩點來談談心得。隨着時間的流逝,希望泛黃的只是書頁,沉澱的真知不被埋沒。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我在閱讀海男的長篇小說《縣城》到一半的時候,在扉頁上寫下一句話:“這是一部體現了現實與理想之間巨大的、頑強的抗爭的小說。”然而,當你通讀了整部小說之後,你也許會用另一些比較簡單明瞭的內容來概括這部小說,即它只是描寫了與一個生活在縣城的普通家庭的成員有關的愛情和婚姻而已,從父親與張阿姨謎一樣的關係,到我與李路、咖啡商人和簡的愛情,當中發生的種種是與非、曲折與舒緩的情節變換,都是大部分在談論愛情和婚姻。這似乎會讓人感到灰心,因爲這情情愛愛的糾纏與紛擾,雖則是情世中不可避免的俗世生活,但是它顯然無法勾引起我們閱讀它的興趣,我們只把這些情愛關係當成庸俗的情愛關係。

但是在這部小說中,愛情與婚姻只是它的表面文章而已。這部小說的核心,在我閱讀完整篇小說之後看來,有三個組成部分。其一,是海男對人生中所有發生的意外的大徹大悟。在小說的首頁裏寫着一句關於托馬斯·品欽的話:“一個人一生中所遭遇到的意外超過他所能予以承認並保持神志正常的速度。”我覺得這句引言是支撐起小說中的故事源源不斷地向前發展的根基。順理成章、因果關係是事物發展的根源,是發展的本質。但是意外、巧合總是摻雜在根源與本質中而發揮作用,引導着事件向我們無法預知的,料想不到的方向推進,以一種環環相扣的形式展現跌宕起伏、平緩或湍急的事件。如海男在小說中寫下的:“所有猛然間向我們的肉身襲來的幸福的證據,悲哀的顫慄,災難的震撼,都是貫穿在我們生命中難以逃離的時間之鏡,它像一面鏡子在照着我們的卑微和我們佯裝在臉上的自尊。”我認爲這段話是小說的核心之一,是小說的主題思想,是海男要向讀者說明的事情,而且她認爲那是我們無法逃離的,因爲它是命運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我們的任何抗拒與反叛都將註定是卑微與徒勞的,我們的行爲似乎只能夠改變事件行進的方式,卻無法改變其結局。當我在閱讀過程中有時忽略了托馬斯·品欽的話在小說中的作用時,我一度以爲串起所有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線索是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引起故事騷動的縣城的流言和謠傳,那些關於哥哥羅華與心愛女人的流言,關於“我”與李路的流言,關於姐姐羅果與張羊的流言,關於弟弟羅果吸毒的流言,流言還繞着丁蘭、咖啡商人、簡、父親、張阿姨、小丫、桃子、楊瓊飛和副院長等等生活在縣城的人物而飛舞。所以可以說,流言製造了故事,而故事又反過來刺激了流言的產生與運轉。

其二,小說的第二個核心部分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抗爭。什麼是現實?什麼是理想?在這部小說中,一開始縣城就是現實,許多人生活在現實中的縣城,而八十年代的喇叭褲、收錄機、自行車、高跟鞋和電影院以及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出現的代表着時髦摩登的事物就是理想,因爲這些事物給予人美好的嚮往與情感,那也是理想帶給人的嚮往與理想。後來省城是理想,許多人物嚮往着省城,“我”與波蘭大貨車司機李路開赴理想所在地省城,省城生活着父親與張阿姨,簡與咖啡商人都生活在省城。而後,當姐姐與哥哥在縣城這個現實世界裏受到愛情與婚姻的挫敗之後,他們同樣嚮往省城生活,姐姐羅果轉讓了縣城的服裝鋪與醫院的外科醫生幽居在理想省城,弟弟羅敏與林莎也在省城開了茶館,哥哥羅華爲了拉近與楊瓊飛的距離於是在省城開了照相館。人在困境中,在悲傷時,在絕望裏總是容易產生希望,產生美好的理想,這是支撐人繼續生活下去的力量之源。但是,理想總是不盡人意的,在省城同樣有來自縣城的困擾與騷動,理想同樣不可能不受現實的影響與制約而存在,這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巨大的、頑強的抗爭,這其中需要人付出多大的決心與耐力,人可以忍耐理想一次一次覆滅與重建,可以心平氣靜地面對冷酷與冰涼的現實世界,這其中的精神考驗與磨練是巨大的,也是困難與艱鉅的。可以說,我們是這樣生活下來的,即一邊幻想着美好的星空,一邊腳踩着深陷的現實土壤。而當我們做夠了理想的夢後,我們又重回到縣城裏去了。

從縣城到省城,從現實到理想的穿越途徑,在小說中,存在兩種方法。其一是旅館,“一座小縣城太沉悶的原因,使我們的目光與旅館相遇,也許只有住旅館裏的男人對於我們來說是陌生的。”旅館在這裏成爲從現實通往理想的橋樑與紐帶,在旅館裏經常發生偷情,偷情是縣城式婚姻生活之外的一種理想愛情形式;在旅館裏發生豔遇,豔遇演繹了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橘紅色的夢幻般的愛情故事。其二是旅途,“旅途給人帶來的是一種陌生的情緒,所以,不能獲得自由的人通常會把雙臂伸向旅途,那個夠不到的地方,纔是舒展身體和自由的理想之所。”往返於縣城與省城之間的旅途就是一種穿越現實與理想的方法,小說的開始“我”陪同姐姐到張羊所在的小鎮偷拍姦情的旅途與最後簡在巴黎向“我”發出旅途之邀,分別是通向現實與走向理想的旅途。

其三,是關乎人性的探究與思考。這一核心部分探索得更深入、揭示得更徹底是出現在小說的中部部分,“我”作爲姐姐的同謀,陪同姐姐去過張羊所在的小鎮,並在後來目睹姐姐與張羊幸福的留影,也陪同姐姐去過縣城郊外舞廳與張羊所在的地區並躲在衣櫃裏,都是爲了撞破張羊與女人偷情的背叛,通過這些婚姻衝突與情史祕史的演繹,作爲人性研究的“我”洞破了張羊狡黠和好色的人性與姐姐長久的懷疑和動盪不安的人性。在經歷了愛情與婚姻的背叛之後,“我”又窺視到了姐姐報復形式的“無所謂”的人性,這種報復式的人性引導她與男人偷情並且洋洋自得;在弟弟羅敏的癮君子生涯裏面,通過捆綁弟弟的行爲,作爲人性研究的“我”,瞭解了弟弟罪惡的人性,因對丁蘭的語言保證與目睹肖瘦田的脫胎換骨,也喚起了“我”贖罪自己的人性。人性在罪惡與懺悔之間來回搖擺,動盪不安,經歷了一次次的衝擊與自贖,弟弟與林莎最終選擇了墜樓身亡爲人性作一次補償和了結;而“我”,仍然得在縣城與省城之間,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在面對丁蘭與肖瘦田之間經歷人性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考驗。

在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一直認爲海男具有一個詩人的才情與特質。小說中的一句比喻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明月就像一輪圓盤高高地懸掛在天空上。”自我開始認爲海男具備詩人的才情與特質之後,我就覺得她應該用非常煽情的文字來形容這個明月,因爲我認爲詩人都有這樣的才情,但是海男沒有這麼做,她是用平實樸素的文字比喻了明月,所以從這裏我改觀了,我認爲詩人只分兩種,矯情的和平實的。對於矯情,我認爲就是詩人的特質,因爲詩歌除了意象,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矯情的文字或者說矯情的詩人總是容易煽起讀者的情感。更能體現海男的詩人才情與特質的地方是文中兩次提到芒果,而且與芒果同時出現的總是激情。我認爲這就是詩人筆下的意象與所附予意象的情感;另外她關於“肉慾”的煽情的引人浮想翩翩的描述更是將人的情感推向極致,你的身體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經歷“肉慾”關係,但與赤裸的粗俗的色情小說描述又截然不同;再有,“我直奔我生命的縣城,只因爲在這個世界上,它既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成長地”,有人說:“詩人的使命就是還鄉。”海男關於毒品源頭與上述這段話的形而上的看法也證明了海男詩人的身份。海男的作品中流淌着詩歌的靈魂,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從中採摘出許多句子獨立出來成爲一首首好詩歌,比如:“我們離開時,彼此都帶着創傷,語言傷害了我們的身體,我那落入河底的溼溼的肉體。”有一點嘲諷或有趣的是,當我讀完《縣城》整部小說之後,我竟然在小說的開端頁面裏翻出一頁關於海男的簡介說明,其中說道:海男著有詩集《虛構的玫瑰》,而在這之前我從未曾瞭解過海男的作家身份背景,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頁,《縣城》是我閱讀的海男的第一部作品。

海男在《縣城》中流露出的思想是悲觀的。其中有關托馬斯·品欽的話的核心部分就是悲劇意識之一;關於情節安排比如弟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癮君子的生涯也是悲劇意識之一;“所有人世間的一切我都註定要去經歷,比如婚姻。”這是悲觀的宿命論。小說的最後與小說開始互相呼應,是一種感傷的呼應,“我”穿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期,再次穿起喇叭褲之時,發現時代不同了,已經是物是人非的世紀了,一種跨越世紀的悲涼不禁涌上心頭來了。我們經歷紛擾的諸多世事之後,會發現時間改變了所有的一切。縣城仍然是縣城,縣城仍然代表現實,我們又回到縣城來了。在小說中,海男的內心又變現得是矛盾的,她看起來是個理想主義者,她對愛情持有敬畏與崇拜的理想主義思想,她認爲婚姻之外的情史祕史,每一次豔遇與偷情帶來的愛情都是理想的,但最終我們又從其作品中讀到,能夠拯救愛情的不是理想,能拯救愛情的還是現實。

總之,《縣城》是一部體現了因緣註定的事物發展、體現了現實與理想之間恆久的抗爭主題和人性的罪惡的小說,正如海男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像“磁場”一樣,這部小說對讀者也產生了磁場效應。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故事從田間驚擾“我”睡夢的老人的吆喝聲開始,他正在開導一頭老牛:“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隻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而牛聽到老人的吆喝聲後,竟然“彷彿知錯般地擡起了頭,拉着犁往前走去。”彷彿人與牛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之間可以自在地交流。而老人再一次的吆喝更令人驚訝:“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而在看到老人的解釋後,我不禁笑了——“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它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這哪裏是在和牛說話呢,老人分明把牛當成一個孩子,需要人講道理,需要人哄着去幹活,而不是通過鞭打。爲什麼老人與牛會如此親近?他們之間有過什麼樣的故事,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 初讀到此只覺得老人可愛,而回過頭來看才醒悟老人的這種天真憨厚背後所沉澱的是什麼。用來騙老牛的二喜、有慶、家珍、鳳霞、苦根,竟都是老人死去的親人的名字,而老牛的名字,便是老人自己的名字,福貴。

“我”醒來上前搭話後,老人便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此後,“牛”又多次在文中出現,貫穿了整部小說。除了出現在老人的故事裏作爲自己生平的一部分來講述,它還出現在老人講述的間隙,“我”跳出來和老人面對面時。而這種時刻,往往就是讀者被悲傷襲擊得忍不住要落淚的時候。第一次是老人講到自己年輕時一夜之間輸光家產,爹被氣死,妻子也被丈人接走的時候。老牛以“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的姿態出現了,池水正拍擊着它的脊樑。這讓人不禁想到彼時幾爲苦痛所淹沒的一夜落魄的舊日公子哥,痛苦時時撞擊着他如水拍打着牛。所幸他沒有沉淪,牛那條露出水面的脊樑似乎預示了他後日的站起來。

第二次是老人講到自己被抓壯丁抓走,從戰場的生死線上撿回自己的命回到家卻發現娘已去世,而贏去了自己家產的龍二也因其財富被槍斃的時候。此刻牛正在悠然的啃着青草。跟着福貴一路走過死亡地帶的讀者,在突然看到這樣一幅寧靜的畫面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彷彿久久籠罩的陰霾悄然散去,我們發現陽光是那麼溫煦,眼前的池塘、柳枝、青草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飽經風霜的老牛是那麼寧靜安然,恰如老人的生存狀態。我頓有一種被生命緊緊擁住的暖然與踏實,而眼前的一切都那麼來之不易,值得珍惜。那些傷痛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他還活着,我們也都還活着。老人給牛套上了犁,生活還將繼續。

第三次出現是老人講述到有慶被抽血過度而死,自己揹着重病的妻子家珍來到兒子墳前的時候。這一次沒有對牛的正面描寫,牛正在犁地,它周圍是渾身散發着生命力的在田間勞作或休息的人們。福貴在向人們講說“做人的道理”的當兒向牛吆喝了一聲,他說:“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牀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就是他樸素卻深邃的人生哲學。與周圍熱鬧的人羣相比,牛顯得安分而踏實,浪子回頭後的福貴也正是如此,他沒有被困難壓垮,更沒有在自己遭不幸後向社會報復,他不偷不搶不怨天不尤人,他只是默默地承當生命所賦予他的一切,負重前行。

最後一次是在文章的末尾,親人一一離他而去,最後他剩下的唯一的親人,他的孫子,那個一心等着買牛的苦根,也死了。老人講述自己懷揣着錢,買下了一頭即將被宰的流着眼淚老牛。這不就再僅僅是生活的需要,也不僅僅是對死去的孫兒的承諾,更不是對“把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的家族復興的執着。牛的眼淚讓他看到了對生之眷戀,在死亡面前再無所求,只想簡簡單單地活着,無論那需要承擔的是什麼。我想正是這與自己毫無二致的生命意志,深深觸動了他,讓他把它牽回了家,並取名福貴。至此,故事結束,老人的講述與現實合而爲一。而從故事中走出來讀者,將以新的眼光審視眼前的世界和我們的生存狀態。

我們不難看到,作爲一個貫穿全文的意象,“牛”一方面在結構上起了結構全文的作用,每一次出現都是一定階段的結束,新一階段的開始,新的故事又即將展開;另一方面,從敘事上說,作者安排將鏡頭從故事中切換到有着安靜悠然的姿態的牛身上,能暫時切斷讀者的悲傷心緒,讓我們得以舒緩一口氣,而不至於在故事中沉湎太深而陷入絕望,將我們拉回現實,讓我們更加感受到現實生活真實的美好;此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牛”有着它深刻的象徵意義,每一次出現,都是這種象徵意味的凸顯。“牛”的意象在中國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內涵,比如勤勤懇懇,比如踏踏實實,比如默默無聞,比如忍辱負重。

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一部分。老牛第一次出現時暗示的生命的堅韌,以及後來讓我們感受到的對苦難的忍受與超脫,對生命的珍視,都在主人公身上得以體現,向我們傳達一種生命哲學。牛還與泥土緊密相連。福貴對牛的感情也暗含了對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大地的感情。比如文章開頭福貴趕着牛用粗啞的嗓音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這裏頭的自鳴得意,對榮華富貴最質樸的輕蔑,對當下生活的真誠的歡喜,與酸腐文人的自命清高是那麼不同,把中國人自古以來濃濃的鄉土情結僅以一個淺薄的“路遠迢迢”來解釋,這種樸實憨厚、生命的張力,讓人忍俊不禁卻又深深感動。 福貴如此愛着生命本身,我想也一定是由於這廣闊的溫柔的土地的召喚。

有批評者認爲,福貴的活着只是一種麻木的存在,沒有幸福,也沒有尊嚴,他讓老牛與自己同名正是將自己物化,將自己的生命狀態等同與動物的表現。作者的意圖在於“企盼自己乃至中國人皆能像福貴那樣 ‘溫情地受難’” 。這種說法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的。且不說那些被他點點滴滴銘刻在心的人間溫情,不說他對春生出於對來之不易的生命的珍重而選擇的不責怪,單就他對一頭垂死老牛的態度就能說明一切。如若麻木他又怎麼會救回一頭老牛呢?歷經苦難悲傷而依舊善待生命,這難道不是一種悲憫嗎?

他不是麻木,不是感覺不到痛苦與幸福,他只是把一切都沉澱,故而有了厚重的生命底色。我以爲,活着本身即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因爲不拋棄、不輕視、不虐待,而是拼盡全力去維護,去愛。而沒有幸福一說,只能是旁觀者置身事外,自視甚高的妄加揣度。餘華在小說前寫道:“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而以自己的名字給牛命名,我以爲恰恰體現了他對自己生命意識的自覺,他從牛身上看到了某種相似。古人說“萬物有靈”,爲什麼偏偏是福貴將自己物化而非將老牛人化?米蘭•昆德拉說:“沒有人能給其他人一種牧歌式的禮贈,只有動物能這樣做。動物不是從天堂裏放逐出來的。狗和人之間的愛是牧歌式的。”

福貴與牛之間,也可以說是這種牧歌式的感情。他與牛的充滿情趣的對話,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個體在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純粹的生命對話,這正源於福貴對不僅僅是人類生命的尊重。而他以親人的名字呼喚並不存在的牛,正是他對那些已逝的幸福的懷念,也是他而今生命的寄託之所在。而企圖讓人溫情的受難一說,餘華早已作出解釋:“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 不是控訴或者揭露, 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 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我們沒有資格去對這一形象作出道德評判,因爲我們對他的苦難並不能感同身受,我們誰也不能說自己面對如他所承受的苦難時能作出多麼“有價值”的抗爭,我們誰也不能肯定自己會不會墮入絕望的深淵甚至去傷害生命。

“死也要活着”是戰場上幾乎處於絕境的老全對大家,也對自己說的話,這句話伴隨着他一次又一次走過了槍林彈雨。看似悖論的五個字裏,生命的信念與堅韌,對“活着”的留戀與執着,卻散發出動人的光彩。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活法,這些活法並不一定就有高下之別。而當我們能以同情的目光去觸摸、去感受、去理解這個世界時,相信一切都會那麼不同。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課外閱讀作爲語文教學的第二課堂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國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實在令人擔憂。兩年前我曾經對自己學校的八年級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窄、時間短、量少、不得法。60%多學生喜歡看卡通、漫畫、言情、武俠小說,超過了其他類型的人數,其次爲文學名著,而閱讀科技類書籍及報刊雜誌的學生相對減少。中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少得可憐,42%的學生平均每週閱讀3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週閱讀2小時以上,28%的學生平均每週閱讀l-2小時,甚至還有15%的學生每週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對於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閱讀過的學生所佔的比例較高,但我們瞭解到,其實,對於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瞭解。此外,對於一些外國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閱讀過。可見,學生的閱讀面較爲狹窄,閱讀的深度也不夠。因此,如果語文教師在注重課內閱讀的同時還不加強課外閱讀的引導、督促、指導工作,那麼,語文教學只會走向死角,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只是一紙空文。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並形成學習能力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和教科書固然重要,但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內容上傳授的知識都是很有限的,它們的任務主要也只能是起示範和引導作用,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來自大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遊;它啓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國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可見,課外閱讀舉足輕重。

那麼,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呢?

一.保證閱讀時間 養成良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作過的一個估算:國中學生一個鐘頭可以閱讀一萬字,即使費點心思的,一個鐘頭也可以閱讀5000字,一本大約10萬字的書,每天只讀一個鐘頭,20天就可以讀完,一年可以讀18本,中學三年可以讀54本,再加上兩個假期,以八個星期算,每天讀三個鐘頭,三年又可以讀24本,總共78本,78000000字。這樣我們不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閱讀內容,還有時間反覆咀嚼精華,不斷深化。所以“只要堅持不懈,成績是很可觀的”。雖然我們沒有葉先生所講的那樣充足時間,但我們可以讓學生保證每天30分鐘讀書,爲了不讓這一點流於形式,要求學生們每天閱讀課外書不少於20xx字,作不少於200字的讀書筆記,摘錄你認爲寫得好的精彩語段、章節,並讓家長、同學監督簽字。“學生並非不願讀書,也並非真的沒有時間”。如果合理利用時間,確實對學生良好閱讀狀態的保證,閱讀氛圍的形成,對培養閱讀興趣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對課外閱讀的帶動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選擇適當讀物 提高閱讀質量

語文課外讀物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必須與學生的文化層次、思想水平相適應,必須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時代的發展。回首人類文壇,羣星閃耀,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審視當今出版物,魚目混雜,美醜同在。怎樣從這既多又雜的作品中,選出品位高、質量好的書,使學生獲得有益的知識營養和精神食糧呢?

我發現,剛剛由國小升入國中的學生仍愛幻想,這就意味着他們仍愛讀帶幻想的故事,如童話、科幻小說等,好奇又是他們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薦他們讀一些探險和探祕的故事;此階段,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因此,還可讀一些具體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八年級年級,學生們的思維已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想發展,特別是八年級年級下學期及九年級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已佔較大比例,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水準已有較大發展,對事物的認識水平也有較大提高。此階段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千古傳誦的經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

現將國中階段的課外閱讀內容指導列表作一參考:

年級 課內名著導讀 課外讀物推薦

七年級年級(上)《愛的教育》《伊索寓言》

《繁星》《春水》寓言、民間故事的閱讀

培養閱讀興趣與能力

七年級年級(下)《童年》《昆蟲記》

《魯濱遜漂流記》《哈利波特》等

激發豐富想象力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經常結合教學,向學生推薦與課文有關的文章或書籍,如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就讓學生看魯迅的《朝花夕拾》;上《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推薦他們閱讀《名人傳》,教《荒島餘生》時,讓他們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等等。這樣學生從這些書中擴大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嚐到了課外閱讀的甜頭,就主動找書閱讀了,有時候不要我去介紹,他們就能把有關課文的章節內容瞭解得清清楚楚。

爲了讓學生感受時代氣息,便於近距離賞析模仿,可以推薦他們閱讀的期刊雜誌,如:《讀者》、《青年文摘》、《小小說選刊》等。

不得不引起語文教師重視的是,以互聯網爲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文化作爲一種新興的文化形式,以豐富的內容體現出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爲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在緊跟時代腳步的同時,提高自身修養,在時尚開放的網絡文化中汲取營養,在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中健康成長。

三.指導閱讀方法 爭取最佳效果

讀思結合,特別是集體之間的交流探討,對於閱讀內容的深入,閱讀氛圍的營造,閱讀習慣的養成都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放聲讀,將書面語言轉化成口頭語言,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種組織形式。因其方便靈活,自主性強,深受師生歡迎。但國中學生(特別是七年級學生)自覺性不太高,如對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於形式,學生讀書只是應差事,導致學生對所讀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讀而不思則罔”。所以讀與思相結合,也就是能對所讀書的思想內容有所感悟。我們經常利用語文閱讀課或實踐活動課讓同學們把前一段時間閱讀完的作品就其“怎樣寫的”各抒己見,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遊記》的大膽想象,幽默的語言,對當時社會和人類自己的反諷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過比較《圍城》和《駱駝祥子》體會錢鍾書和老舍的不同語言風格;通過讀《名人傳》《童年》談談怎樣做人等。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作者、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着多種視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一批註摘抄。這基本是與閱讀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這些小筆墨,它往往是探尋某個關鍵問題的鑰匙,是發現知識寶藏的洞口,是大徹大悟的前奏。至於摘抄,可建議學生準備閱讀記錄本以便識記和整理,書讀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師可以每星期檢查一次,養成習慣就好了。二是寫讀後感。讀完一本書,總有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把這些想法及時地有意識地記下來,就是讀後感。這是批註摘抄的深入和細化,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三是對作品進行再創造:仿寫、續寫、改寫、擴寫、縮寫、故事新編……我們每學期利用作文課至少安排三到五次這種專項訓練,既可以展示閱讀效果,又能調動同學們進一步的閱讀積極性。如指導學生把《泰戈爾詩選》中的一些小詩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寫家鄉的風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說中的主人公,續寫一段故事,故事新編有《阿廖沙來到我們中間》、《新西遊記》、……在各種類型的寫作中,學生既豐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對原作的再創造使他們不自覺的模仿原作的語言風格、敘事技巧,潛移默化地領悟了閱讀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反過來由於親身體驗了寫作的甘苦,才更易於感悟語言大師們駕馭文字的高妙。

四.實施多元評價 促進閱讀理解

教師每週一次適當地檢查學生的閱讀記錄本,形成評優獎勵的制度。在課外閱讀組織指導中,也可嘗試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夥伴,並組建課外閱讀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閱讀或交流,並進行多種形式的評比,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這種以小組爲單位開展的競賽,不僅引發同學們的良性競爭,還有利於同組成員間的相互鼓勵,維持對課外閱讀的長久興趣。爲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我們知道,只有儘量爲學生提供展示他們閱讀成果的舞臺,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勵學生多讀書。因此,我們常常開展“手抄報比賽”“古詩朗誦擂臺賽”“優秀讀書筆記展評”“讀書徵文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活動中樹立自信,培養興趣。

兩年多堅持下來,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課外閱讀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比如有一些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一個片斷或故事,而其背景又是非常複雜的,如果閱讀了有關背景材料,則有助於對課文的理解。如《荒島餘生》、《智取生辰綱》、《楊修之死》等。可見,適當發散性閱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心理空間,爲學生解讀語言文字,領悟相關內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其次,課外閱讀在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培養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有同學在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就提出,既然作者說要耐心等待時機的成熟,爲什麼自己要在決鬥中喪生?……更令人欣慰的是,同學們對課外閱讀產生了濃厚興趣,文學的品味也提高了。課餘,同學們常常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地大談讀書的體會,有時還爭得面紅耳赤;同學們所讀作品也漸漸遠離武俠、言情之類,閱讀的範圍更廣泛,品味更高雅了。不少同學一有空就逛書店,選名著,甚至已有學生開始涉獵托爾斯泰等世界級文豪的作品了,這對國中生來說,不能不說是可喜的現象。

再次,學生不斷形成鑑別批判能力,對於美醜的鑑別,對於民族文化、流行文化的分析等都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對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新的認識。比如學了《醜小鴨》之後,他們會聯繫作者安徒生的生平經歷,確定只有在努力奮鬥之後纔會贏來美好的未來的信念;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們思考人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最後,實踐證明,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第二課堂,是陶冶學生高尚情操的良好方法。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 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脫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纔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爲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爲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嫺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中職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3】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爲: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 “爲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爲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爲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爲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爲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爲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爲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爲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爲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一、師愛最爲公衆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爲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爲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爲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爲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爲,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爲,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爲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爲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爲“忠言悅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爲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爲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爲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爲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爲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羣衆,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纔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爲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爲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纔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爲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爲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爲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午後的陽光,像輕柔的絲帶,輕撫大地,賜予每個生命聖潔的力量,有如童話一般,夢幻美麗,空氣中充斥着一股純真,一股懵懂。

《草房子》——1997年曹文軒創作小說。

剛翻開書,就不禁被書中的人物與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住了,全書都洋溢着一種別樣的情懷,使人激情澎湃,思潮起伏。

本文敘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間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體驗死亡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裏。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啓蒙教育的六年。

讀完這篇文章,在我眼前立即勾畫出這樣一幅景象:瀰漫着幽香,懵懂純真,一個可望不可即,浪漫溫馨的童話世界。

在本篇文章中,我最喜歡一個叫‘桑桑’的男孩,他是油麻地國小的學生,好奇心極強想象力豐富,總喜歡做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他也是一個善良純真,講義氣,勇敢,樂於助人的好孩子,特別是幫助保護紙月不被壞學生欺負。

在諸多章節中,最令我心絃一震的是一篇關於‘禿鶴’的故事,敘述了:禿鶴因認爲禿子是一種恥辱,而帶着帽子上學。一次,桑桑和朋友們把禿鶴的帽子掛在了旗杆頂上,大家都在嘲笑他。之後禿鶴便不在戴帽子了,但在一次會操時老師要他戴帽子,可在途中他又忍不住扔掉了帽子……這一篇故事告訴我,不要因爲自身的缺陷而自卑,要向前看,時刻提醒自己是最好的,是最棒的,要自信,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曹文軒老師曾說過:“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爲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我十分認同這一觀點,但我更堅信’如果‘愛’是時間的話,那你就是‘永恆’!!!‘

追隨永恆,追隨童真。

讀了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其實這本書只是寫了一些農家小故事和幾個悲傷和值得高興的大事件,但卻透露出無價的情感……在那個時代基本上家家戶戶都住着草房子,雖然草做的房子住起來並不舒適,但那裏的生活卻有着獨特的幸福。

故事裏面的人物每個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故事,桑桑最有趣,桑喬榮譽感很強,紙月很聰明,禿鶴是個十足的小禿子,白雀很漂亮,秦大奶奶很有責任感,杜小康很有錢,蔣一輪很嚴厲還會吹笛子,其中我最敬佩的是溫幼菊的奶奶,雖然作者沒有寫多少關於她的故事,但從一件事中,我知道了她多麼堅定,溫幼菊的父母早年去世,是她把溫幼菊養大的,溫幼菊十二歲時得了一場大病,而且活不過半年,但溫幼菊的奶奶明知就是帶着溫幼菊四處求醫也不可能治好,但她還是賣掉了她的一切,帶着溫幼菊治病,最後溫幼菊竟然奇蹟般的活了下去。

桑桑也是一個堅強的孩子,誤得了一場絕症,但當時他沒有感到害怕。

油麻地這裏體現出了獨特的江南風景,有秋日的陽光,成羣的白鴿在空中瀟灑而優美地展翅、滑翔,蘆花的頂端銀澤閃閃,月亮像是靜止的,又像是飄動的,秦大奶奶的苦艾地,金色的草房子……

這本書是一本很好的小說,反映出了很真實的情感,希望我也能到親自到農村去體驗一番呀!

我的理想,幸福是什麼,給校長的一封建議書,紅領巾心小湯姆索亞歷險記讀後感白經這時候,夕陽已經銜着山巔了,西面的半邊天空,像起了大火球似的,燃燒着一片血紅的晚霞。湯姆索亞歷險記讀後感白經點點的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4嵌在天幕下,閃閃地發着光。青蛙碧綠的身體上佈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 功大紀元秋雨洗刷過的天空,像大海一樣湛藍碧透。朵朵白雲猶如揚帆起航的輕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飄浮着。看他年紀不過二十來歲,臉色蒼白,像沒有睡好覺似的皮泡臉腫。他老是皺着眉頭,不大說話。笑紋幾乎在他的臉上是絕了跡似的。他穿着一個褪了色的藍布大褂,好像永遠是穿着這麼一個一樣。清瘦的下巴殼,亮聳的肩膀,顯得很沒生氣。寫一封信,我心中的美好家園,月,透藍的天空,懸着火球似的太陽,雲彩好似被太陽燒化了,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爸爸長着濃濃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總是閃着嚴厲的目光。可能是因爲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原因,額頭上那深深的皺紋和他不到四十歲的年齡很相稱。星星充滿了感情,像頑皮的孩子,在稚氣、執著地注視着人間,彷彿用那明亮的眸子講述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

曹文軒曾說過:“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爲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而《草房子》的美,就好比這句話。

那裏有被水洗刷過的天空、綠油油的稻草、清新的空氣、金色的草房子、美麗的白鴿、小片夾雜着小花的草叢、充滿歡聲笑語的油麻地國小、純潔無瑕的童年……誰不想擁有呢?這一切我都曾有幻想過,如果我也生活在那兒該有多快樂呀!美麗的景色,給人無限的暇想,那是一種景色上美。

如果說一個人的人生只有開心的童年,那還有什麼意思呢?而且人不可能只有快樂的童年,桑桑也曾經痛苦過,他得過一種怪病,去過大大小小的診所、醫院,喝過無數次苦藥和偏方,我擔心得流下了眼淚,因爲像桑桑這樣擁有美好童年的孩子,以後的路還很長。溫幼菊老師也帶過桑桑去她的藥寮裏,爲他重新干起煎藥,給予他活下去的鼓勵。最終他頑強的生命力戰勝了病魔。在那黑暗的幾個月裏,他變得懂事了,不再像以前那樣頑皮了。桑桑的堅強是一種勝利的美。

給我最深印象的還是秦大奶奶奮不顧身地下去救喬喬,差一點就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不就是我們正所尋找的雷鋒精神嗎?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秦大奶奶在一次拉就快要落水的學校裏種的南瓜中,滑入了水中,被水淹死了。這次,我傷心得留下了眼淚,爲秦大奶奶的雷鋒精神,我想對秦大奶奶說:“秦大奶奶,好人有好報,你一路走好。”秦大奶奶的精神也是一種捨己救人的美。

作者筆下的《草房子》是虛幻的,但他卻在我身上蓋起了一個金光燦爛的草房子了。

我是城裏的孩子,整日在嬌生慣養中度過,不瞭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有一點小脾氣,總愛以自我爲中心。讀了曹文軒的《草房子》後,我才瞭解到鄉下孩子的生活和最純潔的友誼。

桑桑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個調皮、善良、具有同情心的一個小男孩,他叫了許多和他年齡相仿的好朋友:文靜聰明的紙月、想獲得別人尊重的陸鶴、家庭富有的杜小康、年事已高、善良的秦大奶奶、撐起家庭重擔的細馬,個個都是勇敢的。

鄉下的孩子們都很淘氣,動不動就要打架,來回拋磚頭,在我看來非常危險,特別隨便,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麼純真,那麼可愛。

用詩一般美麗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副百看不厭的江南水墨畫: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

純淨的美。文弱、恬靜、清純、柔和的紙月,不僅學習好,而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麼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蘊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變着周圍的每一個人,彷彿是真善美的化身。

陸鶴是個禿頂的孩子,常常被人戲弄,陸鶴十分苦惱,孤獨,常常坐在河邊偷偷的哭泣,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缺陷。但他從不放棄對自己尊嚴的守護,勇敢的承擔了學校參加匯演的禿頭角色,並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讓同學和老師對他刮目相看。

杜小康家曾經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活在高大闊氣的紅門裏,但是一夜之間,父親病了,爲了給父親治病,他的家裏變得一貧如洗,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輟學在家,和父親一起到離家很遠的大蘆蕩裏去放鴨。

杜小康,他沒有自己憐憫自己,更沒有讓別人來憐憫他。他用稚嫩的肩頭毅然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讓每個人都看到了他堅韌之後的美麗與優雅。杜小康的故事告訴我,富有的時候,不能浪費,不能高傲自大,貧窮的時候,也不要自卑,儘自己所能,克服種.種困難,想盡一切辦法渡過難關。

這就是人性之美散發出來的獨特力量,《草房子》用這些最純真的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了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着去面對。

草房子,洗滌人們身心的書本。

在本學期中,我讀了曹文軒寫的《草房子》一書,其主要內容是桑桑、禿鶴、紙月、細馬、杜小康等五個優秀少年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

在《草房子》這本書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人物是禿鶴。他本該是一個活潑可愛的男孩,但因爲他那顆與衆不同的腦袋,而被大家嘲笑。因此,禿鶴變的倔強,自尊心強。但在一次表演上,禿鶴不怕大家嘲笑,扮演了一個壞蛋的角色,爲學校增添了榮譽是他又一次融入了這個大集體。是的,禿鶴雖然有着醜陋的外表,但他卻有一顆熱愛集體的心。因此,曹文軒在描寫禿鶴的最後一段中寫道:“純淨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國小的師生們,也照着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

在《草房子》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桑桑,桑桑是這本書的小主人公。他調皮、搗蛋,但卻贏得了油麻地人上上下下的喜愛,這又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當紙月被別人欺負時,桑桑勇敢的站出來保護紙月,他的勇氣令我們欽佩;當秦大奶奶孤單的時候,也是他陪在秦大奶奶的身邊,是她不再孤單。桑桑幫助過的人數不勝數,看來,桑桑還是一個善良、勇敢、活潑、可愛的男孩子呀!所以,桑桑贏得了油麻地人上上下下的喜愛。

沒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在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爲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永久不衰,那就是美。

我喜歡這本書。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一、安全和變化

01除非感到安全,否則人們就不能去迎接變化。

02在所有成功的工程中(以及在絕大多數其他有價值的工作中),變化都是基本的要素之一。

03安全感的缺乏會讓人們反對變化。

04逃避風險是致命的,因爲這會讓你也得不到與風險同在的利益。

05人們可能會因爲來自客觀世界的直接恐嚇而覺得沒有安全感,但是如果察覺到管理者可能濫用權力來懲罰自己,他們也會覺得沒有安全感。

這裏說的變化,應該是指對計劃的修改。之所以人們不願意輕易修改計劃,是因爲當上級指定要完成這個計劃,而如果他們修改了這個計劃,就意味着他們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來,如果成功,未必有多大的功勞,如果失敗了,那麼責任毫無疑問就是他們造成的。如果他們按照原定計劃來執行,則功勞責任都在於計劃制定者身上,與他們干係不大。人有規避損失的天性,據心理學家的結論,要有三倍的利益才能讓我們願意承受一倍損失的風險,因此抗拒變化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是他們很少會想,計劃僅僅只是計劃而已,在現實世界中未知的因素太多,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如果不對計劃進行相應的修正,很可能所謂的計劃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紙面上了,好一點的話,會獲得一個很爛的結果。反對變化的結果不大可能會是一個好結果。一般來說,在現實世界中,管理者制定計劃,然後在執行過程會考慮一線工作的人們的反饋,修正計劃。但是很多時候,真正明白現實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的,只有在一線工作的人們,必須依賴於他們根據自身的判斷來對計劃的執行進行重要的修正。如何讓他們做到這一點呢?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將他們可能獲得的利益提高至他們可能的損失的三倍以上,另一種是承諾不因他們的修正方案失敗而怪責他們。相對而言,前者成本較高,但是能夠激發人們的積極性,讓人們能過做出更好的方案來,適合對喜歡應對挑戰,適合在壓力下工作的人使用,而後者更適合對那些喜歡平淡,工作狀態穩定的人使用。

二、負面效應

06威脅不是提高業績最好的方法。

07如果分配的時間一開始就不夠,不管威脅有多麼嚇人,工作也無法按時完成。

08更糟糕的是,如果目標沒有實現,你就必須兌現你的威脅。

很難想象管理的手段之一竟然有威脅。不過仔細想想,對於獨裁者而言,利用威脅的手段來管理再自然不過。但是在企業的管理中,由於員工擁有用腳投票的自由,使用威脅來進行管理,很顯然是行不通的。

我曾經聽同事說過,在遊戲公司維塔士中實行一種叫做Scrum的項目管理方法。這種項目管理方法中有一種很重要的預估時間的手段,這種手段使用得相當頻繁,短到以周計,其目的就在於更準確地估計出每個項目階段的所需時間,以便控制進度,可以重新安排更準確的進度日程。這樣預估時間的手段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承認我們預估的時間僅僅是預估而已,一切以實際進展爲基本考量,如果在我們預估的時間內做不完,那就是真的做不完——不要爲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威脅的弊端在於,威脅也是一種承諾,你向衆人承諾,當某人無法完成指定目標的時候,你會對他施加懲罰——這就陷入了兩難的困境,如果當他真的無法完成指定目標,而你真的對他施加懲罰了,那麼會對其他人造成震懾作用。對於一個獨裁的體制而言,震懾無疑是有用的,但在比較溫和的商業環境之中,這種做法等於將別人從你身邊趕走。如果你沒有兌現你的諾言,那麼你的威信就有可能會受到削減。無論你怎麼做,都有可能造成損失。因此,不要輕易威脅別人,如果你真的不小心發出了威脅,那麼與其成爲一個暴君,不如成爲一個從善如流,有錯能改的管理者,關鍵在於,要有知趣的人給你遞臺階下。

三、管理者必需的身體部位

09管理涉及到心、腸胃、靈魂和鼻子。

10因此……用心來領導,相信你的腸胃(相信你的預感),構築團隊的靈魂,訓練一個能嗅出謊言的鼻子。

很玄的說法,但我仍想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這段內容。

用心來領導。思考一下,人類各種各樣的組織中,最穩固的是哪種?我的結論是家庭。一個家庭,父母因相愛而結爲連理,生下子女,先是血緣後是相處的親情。讓一個家庭穩固的原因是感情。同樣,讓一個組織能夠穩固下來的,也應該是感情。當然,僅僅有感情是不夠的,還要讓組織內的個體能夠保持利益一致。用心來領導,那就意味着必須和你的團隊中人結爲好友,相互信任,併爲同樣的目標而一起努力。感情和利益一致,這是一個好的團隊的必需。

相信你的腸胃(相信你的預感)。預感是什麼?預感是你的情緒腦在處理了大量信息之後提供給你的一個模糊反饋。很多時候你並不能確定這樣的反饋代表了什麼意義,但是隻要你細細體會揣摩,你總能判斷出反饋給你的感覺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樣的反饋很多時候已經能夠讓你決定很多事情了,比如說是否要選擇某隻股票,或者是選擇某個人成爲你的團隊成員。

構築團隊的靈魂。有了感情和利益,還不足以讓一個組織成爲一個優秀的組織。要成爲一個優秀的組織,還需要這個組織擁有自己的靈魂。靈魂是什麼?很玄乎。但是所謂的有靈魂的組織,應該具備這樣一種特點:組織內的每個個體都擁有自主的判斷能力,他們的主要工作,不是服從上級的命令,而是要爲了組織的利益而服務,想組織所想,做組織需要做的事情。

訓練一個能嗅出謊言的鼻子。優秀的組織並非隨處皆是,優秀的個體也很罕見,可遇而不可求。因此管理者需要一個能夠嗅出謊言的鼻子,防止組織內的成員做出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損害組織的利益。

四、用指揮戰爭來作爲管理的一個比喻

11在戰役開始的時候,管理者真正的工作已經完成了。

管理者的智慧,分佈在他的下屬那兒。好的下屬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而如何挑選和培養這樣的下屬,正是管理者的責任。

我想起了NBA籃球比賽。教練是管理者,球員是下屬,但是打球的是球員,教練是不會上場的。教練要做的所有事情,早已經在平日的管理和訓練中做得七七八八了,當比賽的時候,教練能做的事情其實很少,他的主要工作,是注意管理球員的情緒和體力,適時調整戰術,以及激勵球員。這都是比賽暫停的時候才能做的事情,當哨聲響起,他也只能在場邊看着而已。

五、面試和招聘

12招聘涉及到所有與管理相關的身體部位:心、靈魂、鼻子和腸胃(但是主要是腸胃)。

13不要試圖單獨去招聘——兩副腸胃遠比一副腸胃的兩倍要好。

14對於新的僱員,讓他們承擔與以前曾經成功過的同樣難度的項目,把有挑戰性的目標推遲到下一次。

15徵求提示:你最希望僱的那個人可能還知道其他很好的人選。

16多聽,少說。

17如果先把材料整理好,那麼所有的事情會進行得更好。

我曾經當過幾次面試官,經驗並不多,但也有自己的祕訣。我主要是面試技術方面的應聘者,如果應聘者是有工作經驗的,那麼我會挖掘他過往的工作經驗,找出他做過的最得意的一個項目,然後和他詳細討論其間的細節。魔鬼在細節中。拙劣的應聘者很容易就被我抓住幾個技術的關鍵點,啞口無言。一般的應聘者能夠詳細地解釋技術細節,從中可以體現他的溝通交流能力。然後我會和他們談論一些關於遊戲方面的內容。過往項目的技術細節理解,對遊戲的喜好,以及加分點溝通能力,這是我判斷是否加入我們團隊的三個點。

但是我從未有過和別人一起面試別人的經歷。所以我不知道我喜歡的應聘者在其他人眼中是什麼樣的。但是我也覺得,也許有多一個人來面試,讓應聘者感受我們團隊的情況,他也可以感覺是否願意加入我們。

讓新的僱員去承擔與以前曾經成功過的同樣難度的項目,而把有挑戰性的目標推遲到下一次,原因在於,新僱員的第一個任務的主要目的,是給他時間,讓他融入團隊中,進行磨合。如果讓新僱員在進行團隊磨合的同時,還讓他擔任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他而言,壓力會比較大,另外,對於管理者來說,這也不利於管理風險。

人才總是扎堆的。讓你最喜歡僱傭的人推薦他認爲好的人選吧。

我們長了兩個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嘴巴還有吃飯和說話的作用,少說多聽罷。

大部分的有價值的簡歷,都可以通過第一次的篩選,如果你的簡歷被篩掉了,那麼要麼你的經歷不夠吸引人,要麼你的簡歷不夠吸引人。另一方面,進行第一次簡歷篩選的目的,在於節省我們寶貴的時間。

六、生產力的提高

18沒有“短期生產力提高”這樣的東西。

19生產力的提高是來自長期投資的。

20任何承諾立刻見效的東西都很可能是江湖遊醫所賣的萬靈油。

生產力是什麼?生產力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的產出。對於一個程序員來說,可以這麼定義他的生產力:一個模塊的功能點/(設計階段所需時間+編碼階段所需時間+測試階段所需時間)。很多人都忽視了設計階段和測試階段,以爲高效地把代碼寫完就算完事。但如果忽視了設計階段,就有可能因爲對需求理解不足而倉促編碼,寫完功能後客戶或主管一看不對,還得再改。忽視了測試階段,那麼程序中就有可能到處都是bug,必須花三到五倍的編碼時間來修正bug。

程序員的生產力 = 一個模塊的功能點/(設計階段所需時間+編碼階段所需時間+測試階段所需時間)

那麼提高生產力就有三個方法,那就是分別縮短三個階段所需的時間。設計階段涉及到的溝通能力,多方面思考能力,編碼階段涉及到的語言、工具、算法、數據結構的選擇,以及測試階段涉及到的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壓力測試等,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這世界上如果真有“短期生產力提高”的職業,那麼想必這個職業裏的人應該會人滿爲患吧,我也別當神馬程序員了,嘿嘿。道德經有云: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古人誠不欺我。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週日到今天爲止,連續四天利用空閒時間,纔讀完這本書《大敗局》,《大敗局》一書,作者吳曉波,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記者出身。讀上一本《激盪三十年》書,也是他寫的,這本書又被評爲“影響中國商界”二十本書之一。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在浙大讀研的好友劉志通,說吳曉波給他們上課,是本書的作者,感覺何時有幸也能現場聽一聽本書作者的授課,本書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尋著名企業“中國式失敗”的基因。詳細分析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失敗的著名企業的原因以及給後來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愛多、巨人、玫瑰園、飛龍、三株、太陽神、南德、亞細亞、健力寶、科隆、德隆、中科創業、華晨、順馳、鐵本、三九、託普中國新興企業盛極而衰的失敗基因。

當我準備寫讀後感的時候,感覺又是不知道如何寫,有一些壓力,雖然知道自己也寫不出什麼精彩的亮點,但我覺得每次寫一點東西的時候,養成自己思考的行爲習慣,也許後面很多情況下,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顧及閱讀,這樣就會讓自己越來越缺少讀書的思維,缺少思考問題的行爲,也擔心到時候自己不會寫東西,現在經常也面對很多話題,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討論說起。所以只想讓語言這種文字一直伴隨我們的生活與生命!希望身邊更多的朋友們,不論多忙碌的時候,在自己空閒的時候去寫一點讀書與生活的感想,讓自己的文字能力在生活中伴隨,這樣也能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對每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語權,雖然很多的時候我們評論並不是那麼完美,並不是那麼讓人信服,因爲我們年輕,還有很多不完整的世界觀,但我還是要說的,因爲如果你沒有說,那麼以後有可能自責會一直伴着你,一次一次沒有說,那麼我不知道自己以後還會不會“說”。所以我決定寫點什麼,不管每次寫的好與不好,盡成一家之言,難等大雅之堂,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聽之,沒看過這本書的可以看看,看過的大家一起說觀點。簡單有時候想,做企業和做一起人又有什麼分別呢?其實很多的問題,探究其本質,原理都是一樣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概就是八零後出生的時候,中國的社會正在進行着深層次的改革,這是怎樣的一場變革呢?我們沒有機會趕上,我想用一個“狂風驟雨”來形容。在經歷了動盪的十年之後,中國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進步了,太需要的能站在風口浪尖領導這場該改革的人物了,只能說我們太需要了,很大程度上我認爲他們這一羣人更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誰又能說我們不是呢?)他們更是那個時代的引領者,就像作者說的“我們應該給失敗者掌聲”也是因爲太需要了,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們又忽略了什麼,就如同我們如果太喜歡一個東西的話,總會不自覺地忽略它的某些缺點,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到了企業裏忽略了某些卻能造成永久的遺憾。那是一個瘋狂追求財富的年代,他們總是把企業的利益放到了高於一切的位置上,剛剛興起的廣告行業成了造就他們神話的利器,我想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廣告似乎對於剛剛從災難中出來的人們有着異乎尋常的魔力,人們太容易受廣告的影響了。當我們回過頭再看的時候,發現那時的廣告甚至比我們現在的許多廣告更加的瘋狂,誇大,處處體現了一種浮躁,一種自欺欺人的欺騙。憑藉這樣的利器雖然能獲得成功,卻並不能讓成功留住,正所謂“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我想也許那個年代的人們註定是很難“知難”的,因爲他們忽略了,他們的激情,熱情,瘋狂,那種爲挽救中國民族企業的豪情,讓他們不得不忽略某些東西,而這也註定了他們的悲劇命運。

有時候“做企業和做人的分別”。這裏面的深層次的本質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我們容易浮躁,容易瘋狂,容易受成功的影響,也許失敗了對我們是好的,而成功卻給了我們更深層的危害,一些小的,暫時的成功讓我們相信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似乎我們就是那華山之巔的英雄,正在“比武論劍,笑傲江湖”。浮躁的上升猛烈,一旦衰落,也是迅速的,甚至讓人來不及思量就轟然崩到了。我們做人是不是該思考一些讓自己更加沉靜的東西呢?但同時我還是非常欽佩他們的那股豪情壯志,激情滿懷的,我想在我們沉穩理性的背後更應該有激情的理性,我們是自豪的一代,我們有他們沒有的東西的但同時我們也缺少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們所擁有的東西----激情。

總結《大敗局》中企業失敗的原因基本如下:

1、企業戰略,跨界延伸

巨人、愛多在VCD領域成功後,瘋狂向地產領域擴張,造成主業精力不夠,造成了企業資源分散,而且不斷用主業利潤去彌補跨界延伸的行業。無論巨人、還是愛多,最終都是由於資金鍊斷裂,而讓企業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對於多元化跨界戰略,必須有幾個前提,首先不影響主業,其次資金佔用,可以自力更生,最後善於退出,而不是一味前進。 比我們的董事長俞敏洪老師,雖然他也投資很多,今年也創立投資公司,互聯網公司,但是他始終定位到他的核心戰略-教育培訓的核心主打產品。

2、產品戰略傷害品牌戰略,

每一個品牌都有一個特定形象,而產品則是形象載體,如果不分高、中、低全面擴張的話,短期看,銷量是提升不少,但是對品牌是巨大的傷害。 大敗局最爲典型案例就是孔府家,一句叫人想家的廣告語,喚起了國人無限的思鄉之情,但在成功後,孔府家從10元—300元產品,全線擴充,最後極大影響了其良好品牌形象,最終造成消費者的購買力底下。

3、以次充好,忽略產品質量

市場龐大需求,極大刺激了企業慾望,爲了快速滿足市場需求,這些往往是以次充好,嚴重忽略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最終在山東演繹了一場場假白酒、勾兌酒、喝死人等一系列風波。再強大品牌,如果沒有卓越產品支撐,那該品牌職能是空中樓閣,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

4、自大,忽略了媒體力量

曾經的三株帝國,因爲媒體誤導而損落,當時在湖南市場,一場三株喝死人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全國媒體對三株是口誅筆伐,而三株也沒有重視,造成倒三株現象越來越嚴重。從最終判決來看,三株根本沒有喝死人,但該判決顯然來的太遲,此時三株已經倒閉,判決只能還企業一個公道,但不能挽回三株的命運。

5、忽略了政府力量

企業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確實國家的,看來健力寶李經緯忽略了中國市場特徵。健力寶在自己最輝煌時刻,確因政府的介入而走下坡路,最後三水市政府寧願低價賣給新加坡企業,也不願高價賣個李經緯團隊,最終李經緯也鋃鐺入獄直至今天。如果當時李經緯團隊能有柳氏智慧,健力寶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柳傳志爲了能將聯想私營化,拐過了三次政策大彎,最終夢想成真。

6、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關懷意識。

這裏並不是指經營者本身的個人品質,而是指他們的市場行爲。他們對民衆智商極度地蔑視,在營銷和推廣上無不誇大其詞,隨心所欲(特別是在保健品行業)。同時,他們對市場遊戲規則十分漠然,對待競爭對手冷酷無情,兵行詭異,例如當年VCD行業老二的愛多不惜重金,大打行業價格戰,使中國的VCD行業從暴利的天堂進入微利時期,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在家電行業頻頻上演。

7、普遍缺乏對規律和秩序的尊重。

這些失敗的案例中,他們有相當一部分人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爲標榜,於是他們天馬行空,百無禁忌,他們所獲取的超額利潤,其實是以傷害大多數按牌理出牌的人的利益爲前提的,是通過以破壞市場秩序爲策略而亂中取勝的。可是這樣的後果就是,就在很多企業家兵敗落難之際,往往冷眼旁觀者、落井下石者、冷嘲熱諷者多,挺身救險、雪中送炭者少。

例如當年一夜之間聲名鵲起的標王秦池,那個要實現年營業額15億的秦池,就因爲一則關於“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新聞報道,引來了全國上下,各大媒體、行業同仁的一致嚴厲聲討,不到兩年時間,就一蹶不振,從傳媒視野中消逝。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看到其他企業的快速發展的同時,更應該思考我們本身,努力找到一個適合我們企業長期發展的道路,一步一步從內部打好堅實的基礎.更要注意的是,我們還必須學着警惕及防範純思維之外的種.種風險.這種環境分析能力及所需要的應對智慧,不是西方管理學或歐美大牌商學院教授所能傳授的.企業家馮侖甚至認爲:"面對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始終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代替、附屬而不超越的立場,才能進退自如,持續發展."雖然未必全面,但有其參考價值.

失敗是後來者的養料。企業的發展是複雜的、多種因素的綜合體,特別是在多元化的今天。書中介紹的那些草創的企業家們,用一個個鮮活的失敗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了後來者一個道理: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僅僅靠一個創意或一則神話取得長久的成功,我們應該吸取教訓,謹慎發展佈局。

8不信不立,不誠不行。

首先說說《大敗局1》,有兩個基本印象:白手起家、廣告宣傳(甚至是虛假廣告宣傳)。當看到史玉柱懷揣4000元準備進行一場豪賭的時候,就像那時候視他爲偶像的上萬年輕人一樣,我也很佩服他的勇氣。可是後來他把企業領域由電腦擴寬到保健品和藥品不由覺得他急功近利。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是那時候的企業家的共同手段,但是誇大功效的虛假廣告,讓他把社會責任拋諸腦後,最終喪失人心。在這點上,同樣是以保健品壯大的“三株”有着相似的經歷,最終這個“帝國”在創下80億的銷售記錄後轟然倒塌。吳曉波曾在書中這麼形容:“一家年銷售額曾經高達80億元——迄今中國尚無一家食品飲料或保健品企業超過這一記錄——累計上繳利稅18億元、擁有15萬員工的龐大“帝國”就這樣轟然倒塌,淡出舞臺,竟聽不到一聲惋惜和同情。”

以前大學時候記得老師曾在課堂上留下“泰諾危機”的案列。同樣是藥品出問題,強生集團用於承擔社會責任,及時的補救,最終換來了更多的消費者的信任。三株與強生的不同做法告訴我們,企業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只有誠信經營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9、管理是通過其他人來完成工作的藝術。

管理,是企業經營必不可缺的一個名詞。 吳曉波在寫鄭州亞細亞這一商界航母時說:“王遂舟在商場形象塑造及商業活動策劃方面堪稱高手,可是對於管理他卻始終提不起興趣。在華麗高貴的外衣下面,亞細亞的經營管理卻顯然頗無章法,缺乏監督約束機制。”然而,在我個人看來愛多VCD更是有許多荒謬之舉,第一批隨胡志標出徵的業務員可謂千奇百怪,其中有賣鹹魚的,有賣雪糕的,有賣假肢的,有賣水泥的,還有剛剛賣完三株口服液的,惟獨沒有賣過家電的。

或許,愛多危機的導火索是那份“律師聲明”,可是愛多不遵循管理學的基本規律早已爲愛多的衰敗埋下了種子。

10、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健力寶這一案例,是最令我惱火的一個案例,尤其是爲李經緯不平。怎麼也不能理解一個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就在三水政府的無理干預下日漸衰落。健力寶成爲人盡皆知的品牌,最大的功臣是李經緯,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健力寶日後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三水政府的大力扶植,但最後健力寶最後被兼併卻也同樣是因爲三水政府的“搞鬼”,最終,健力寶這一“東方魔水”成了宏觀調控的犧牲品。同樣,秦池,這一代“標王”的悲劇也有相似之處。秦池的興起是以最高價標下了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但也是因此,秦池成爲衆人焦點,被查出用川酒代替最終滅亡。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句話形容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走向相反的方向,沒有永恆的完美,同時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太驕傲,否則就會吃虧。孫宏斌本可能成爲聯想的接班人,卻因過於自滿想建立屬於自己王國而被最器重自己的人送入監獄。當看到柳傳志對孫宏斌說:“我從來沒對人說過誰是我的朋友,現在,你可以對別人說,柳傳志是你的朋友”的時候,不禁爲柳傳志的惜才而感動。但是,在離開聯想後,孫宏斌依然傲慢,大勢購入土地,和萬科作對,最終導致他的慘敗。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孫宏斌,最終敗在了自己的性格下。

邁克爾·舒馬赫是地球上開汽車最快的人。 這位“速度的寵兒”在F1 比賽中獲得過7 次年度總冠軍,舉世無人可及。有人問舒馬赫:“賽車最關鍵的技術是什麼?” 他說:“剎車。”同時,史玉柱、吳炳新等也因爲不懂得“剎車”,最終墜入懸崖。

11、只有遵循規律才能運用規律。

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一句話,運用規律的前提是認識規律遵循規律。企業的管理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也就是管理學的科學性,只要是違反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企業就會失敗,企業的失敗往往都是因爲違背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或幾條。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這些基本定律,企業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爲企業成功只有必要條件,沒有充分條件。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講,無論應用什麼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都必須首先遵循而不是違背這些基本定律,以它們爲戰略起點,只有這樣,企業才具備了基本的安全性。張海,一個28歲的小夥子,居然忽悠了三水,控制了紅極一時的健力寶,玩的是資本。託普的宋如華更無意做實業,在全國各地建高科技園,炒作高科技概念,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盲目心理,在全國建了12000畝的科技園,風光一時。但所有玩弄別人的人也必將被別人所拋棄,騎虎難下,不是每個人販了鴉片能金盆洗手的。

在《大敗局》中有不少案例是企業成爲國家宏觀調控或則國有企業改革的犧牲品,例如鐵本、健力寶等。“自古凡革命,無不流血犧牲者”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原話,看到這兩個案例時不禁有些憤怒,兩個還算“規矩”的企業就犧牲在了宏觀調控下。近10 多年來,中國商界風雲詭譎,每隔一兩年便有一些龐大而知名的企業轟然倒地。我們或許只看到了仍然傲立羣雄的企業的輝煌,遺忘了那些曾經璀璨的明珠。但是,不論是成事敗,每個企業經營管理都有值得我們借鑑和反思的地方。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20__年7月4日參加辰辰幼兒園的家長培訓學校時,幼兒園向各位家長推薦了五本關於蒙臺梭利的著作,建議各位家長仔細閱讀一下。這五本書分別是:《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童年的祕密》、《有吸收力的心靈》和《發現孩子》。這幾本書對於理解蒙氏教育理念和基本教育方法,有很大的益處,希望可以通過閱讀使得家長和幼兒園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互相理解和信任,並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取得大方向上的一致,這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這5本書在介紹蒙氏教育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我着重閱讀了《童年的祕密》這一本書。這本書主要是從理論層面上介紹了蒙氏教育具有革命性的理念。書中不乏有很多經典之語,其中對我印象最爲深刻的如下幾個方面:

一、不要讓我們成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障礙。

1、爲什麼兒童和成年人無法互相理解?

成人眼中的世界,是經過心理整合過的世界。在成人的眼中,事物之間往往是存在一定聯繫的,所以成人往往容易忽視一些微小細節的東西;

兒童眼中的世界,是不懂心理整合的。所以他們不會被"邏輯"和"聯繫"所幹擾,兒童往往更容易觀察到一些容易被大人忽視的細節,也通常會被這些細節而吸引。

所以在兒童的視角看,成人描述的世界是他們看到的世界是有區別的,因爲我們各自的思考方式對彼此而說,都是陌生的。

2、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是第二位的角色

成人習慣用自己的邏輯來要求孩子,殊不知,這其實是孩子正常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種阻礙。還美其名約"有責任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整個互動當中,地位是處於劣勢的,如果兒童的行爲不被成人理解,與成人的環境不協調,就會被阻止,有的時候還是非常"粗暴"的阻止,而這個阻止過程中,成人卻還會認爲自己是在對孩子"負責任".

所以最近纔會在網絡上流行一句話,叫"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除此之外,類似的實際還有很多,比如"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覺得你餓","有一種困,叫做媽媽覺得你困".成人總是不肯承認孩子有自己的身體機能,吃飯、穿衣、睡覺,都必須按照成人的標準來執行。如果不吃,不穿,不睡,輕則各種哄勸,重則拳腳相加。

書中也提到"成年人很容易說:‘孩子不應該到處亂走,不應該去動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應該大聲說話或叫喊。他應該多躺着,應該吃了就睡,他應該到屋子外面去玩。’即使這個人不是這個家庭中的成員,對孩子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愛,他也會這樣說。父母們完全出於惰性爲自己選擇了最輕鬆的道路,就是讓孩子去睡覺。"

如果把孩子換成一個成人,另一個成人出於"愛"強烈要求不困的你去睡覺,那麼是何種感受呢?怕是不會舒服吧。更何況是時時刻刻在各個方面都這樣要求你應該去做什麼了,並且絲毫不考慮你真是的感受,那該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

所以,真的能把孩子當作一個"正常的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我們應該停止把孩子看作一個寵物,或者一件物品,一件除了服從大人什麼也不能做的東西。

反過來說,我們應該努力站在孩子們的視角看這個世界,發現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通過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滿足孩子的真正的需求。同時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成年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是第二位的角色。

3、放慢腳步,跟隨孩子

孩子遠比成年人弱小,如果他要發展自己的個性,我們家長應該控制自己而跟隨孩子的引導,把理解和跟隨孩子當做一件有趣而又榮幸的事情。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叫做《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裏面的主人公,一開始嫌棄蝸牛走的太慢,越來越氣氛憤,甚至想去踢它,後來他索性放手了,任由蝸牛自己爬,在放慢了速度之後,主人公聞到了花香,享受到了花園的美景,最後發出了感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裏面的蝸牛就很像我們的孩子,牽着蝸牛在散步,就好像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走過他的孩提時光和青春歲月。有的時候會被氣瘋,會失去耐心,甚至忍不住"踢它",但是,孩子們卻不知不覺間,把父母帶進了花園,只要家長們放慢腳步,放下自己的主觀想法,就會發現,孩子的視角是那麼的獨特,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那麼的美麗。陪着孩子一起靜靜體味生活的味道,偶爾做一下小孩子又何妨?

文章的第13章節奏,也是闡述了類似的思想,

二、敏感期

書中描述了孩子的很多敏感期,有語言敏感期,行走和手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每一個敏感期都有孩子獨特的需求,面對這種需求,家長們只有知道了其所以然,才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

1、語言的敏感期

在芊卉園的培訓課中,家長們見到的第一次老師展示,就是在線上活動時的分享故事環節,當時大家都覺得老師的聲音"太溫柔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們會不會聽不清。讀完此書,我才發現內有乾坤。

語言的能力實際上是孩子們最難學會的技能之一,但孩子語言的敏感期往往比人們忽略,因爲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大家不知不覺中就給孩子創造了必要的元素。能夠捕捉到孩子對語言的反應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孩子們的微笑。"當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發音清晰的短語上時,他會表現出快樂。他能夠分辨不同的聲音,比如可以分辨出教學塔樓的鐘聲。"

孩子會在溫柔的言語中得到快樂,因此而平靜下來,這"就是我們要用溫柔的言語對孩子講話的原因,我們希望看到他們充滿活力的微笑迴應,這也是爲什麼古代的父母夜晚要陪伴在孩子身邊,滿足他們聽歌謠或聽故事的渴望的原因。"

2、秩序的敏感期

可能處於秩序的敏感期的孩子,是通常最讓家長們頭痛的了。孩子們腦子裏總會有在家長眼裏非常奇特的"秩序",一旦秩序被破壞,而家長又沒有深刻理解到孩子的用意,"任性"、"不懂事"之名就會被強加到孩子的身上。

通常的觀念裏面,孩子天生就是搗蛋鬼,是"不守秩序"的,這一點也是在家長培訓課之前,大部分家長的觀點。所以在老師用很溫柔的聲音展示"講故事"環節的時候,家長們都擔心孩子們會因爲吵吵鬧鬧而聽不清老師的話,所以在老師向家長展示"走線"活動的時候,家長們會擔心孩子們不會那麼"聽話"的按照固定的路線向前走。而另我比較驚訝的是,當我參加觀摩的那天時,孩子們的行爲卻證實了,這種擔心是毫無必要的。孩子們整個過程非常安靜,大部分孩子都會按照"秩序"行動,只有剛剛入園的小朋友還沒有弄明白"秩序",所以會"溜號",不過在被糾正了之後,就加入"秩序"的隊伍了。

事實上,孩子們的秩序感,遠遠超出了成人的認識。

秩序感,還表現在孩子們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度上面。比如家裏的東西的擺放位置,父母抱孩子的時候穿的衣服等等,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不喜歡這些設置被隨意改動,一旦被改動,就會表現出不安,甚至哭鬧。只要家長們找到了結症所在,就可以立刻緩解這種情況。相反的,如果盲目的把孩子的這種哭鬧認爲是"無理取鬧",甚至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來解決哭鬧的問題,這些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三、幼兒園的生活用具、教具以及教育方法的進一步感悟

在閱讀整篇文章的過程中,我在很多地方都發現了在蒙臺梭利的"兒童之家"裏面,關於孩子的生活用具、教具以及一些教育方法的描述。讓我知道,其實幼兒園的很多東西,都不是平白無故這樣設置的,都是有一定的道理和用意的。

1、孩子們的牀。

書中是這樣說的"能爲兒童心理髮展提供的最大幫助之一,就是給他一張適合他需要的牀,不要再讓他的睡眠超過必需的時間。成年人應該允許孩子在睏倦的時候去睡覺,在他休息好的時候醒來,並且在他想起牀的時候就起牀。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建議傳統的兒童牀應該被淘汰的原因。現在已經有許多家庭在這樣做了,取而代之的是給兒童一張低矮的、幾乎貼近地面的小牀,這樣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躺下或是起來。一張低矮的牀是很經濟合算的。兒童需要簡單的東西,複雜的東西對孩子的成長更多是一種妨礙,而不是幫助。許多家庭已經通過在地板上放置一個小牀墊,並覆蓋一張大毯子,實現了兒童睡眠習慣的變革。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晚上快樂地上牀睡覺,早上不需要打擾任何人就可以起牀。"

在我第一次看到芊卉園的牀的時候,也有一絲疑惑,因爲我記得我小時候幼兒園的牀是有柵欄的,但我當時並沒有多想,現在看到文章中這麼描述,方纔恍然大悟。

2、感觀區的圓柱體

在培訓學校的時候,園長和老師向我們展示的那個圓柱體,我至今還有印象。那是一種深淺不同,或者粗細不同的幾組圓柱體,每個圓柱體對應的放在木板上相應的圓孔裏面。

這種教具,在書中第12章也有提到。裏面主要是講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着迷於一些"基本"工作,比如拔出瓶塞子,在把它塞回去,"拔出瓶塞再塞回瓶塞的工作似乎是他們最喜愛的消遣之一".

但有的時候,家長經常會因爲某件東西,認爲東西本身很危險,或者擔心孩子碰壞,或者拿東西是媽媽或者爸爸的東西,而不讓孩子碰。但是,實際上孩子並不是真的想要那個生活中真正的東西,而是他需要從事同樣的活動就可以了,至於具體是什麼東西,都可以,但最好是屬於自己的,這樣家長就不會干預了。

"類似這樣一些沒有外在最終目標的基本活動,都可以看作人類勞動者最初的微薄努力。"

在芊卉園,我就看到了這種圓柱。到現在爲止我才明白這種教具設計的另一層含義,是爲了滿足了兒童這個時期的特殊需要。

從文章的這一段,也揭示了一件很無奈的事情,那就是"允許兒童自己活動的想法很容易理解,但是在成年人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想法使得這個理想難以實現。年長者即使想要滿足孩子的願望,允許他自由地接觸和移動物品,也會發現自己無法抗拒那種說不清的要去控制孩子的衝動。"

3、科學區老師的展示過程

還記得在家長培訓課程科學區展示的時候,老師當時展示的是花的解剖。其中有個細節我一直記得,就是當老師去取解剖過程需要用到的各種工具的時候,是一件一件去取的,而不是"順路"一併取回的。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第13章《節奏》爲這件事情做了一定的描述,讓我的體會有更深了一層。

書中說"成年人做事有一種很自然的原則,即‘付出最少的努力’,這一原則促使他採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

這就是我們成年人去取工具的過程中可能會採取的方法,我們會一次性把"順路"的所有工具都取回來,因爲這樣"付出最少的努力".而孩子們卻不是這樣的。孩子做這些事情,並不是爲了完成事情本身而去做的,孩子們更多的是想體驗能讓他們感覺到成功喜悅的行動。

這裏就提到了孩子們做事的"節奏".成年人和孩子做事的節奏是不同的,成年人如果沒有體會到孩子的"節奏",而是專注於事情的結果,或者成人本身給事情定義的標準是否達到這個問題,那麼就很容易去打斷孩子,孩子們的嘗試會被打斷。這其實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

書中舉了一個和偏癱的人一起走路的例子,因爲大家的做事的節奏不同,我們會覺得很痛苦,假設我們幫助了他,那麼就要力求用自己的節奏代替他的節奏,才能讓我們從內在衝突中解脫。但是這種對孩子的幫助,實際上是在無形間壓制了兒童的行動自由。而這種壓制將在兒童今後的生活中產生嚴重的後果。

"童年時期,兒童開始產生自我意識,他的心智處於富有創造性的狀態,特別容易受到暗示,在這段時間裏,成年人能夠潛入孩子意識之中,用自己的願望和動機激發和促進孩子。"

就花的解剖過程中,一件一件取工具這件事情,還有另外一層引申的含義。孩子對於成人的行爲是如飢似渴的觀察者,並渴望模仿成人,所以在這一點上,成人有一種責任,要成爲兒童的激勵着,成爲以身作則的"身教者",孩子可以從中學到如何管理自己的行爲和舉止。所以成年人要擔負正確指導的責任,在整個過程中保持心態平靜,動作緩慢,這樣孩子才能看清楚他動作的每一個細節。

相反的,如果成年人不是這麼做,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那就不能很好的激勵和指導孩子,而是會用強有力的暗示把自己的快節奏傳遞給孩子,從而代替孩子內心的節奏。

當孩子的節奏變得突然加快,而沒有仔細觀察和思考其中的細節,就會慢慢喪失自己的理性思考,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運動器官,只是不管不顧的任意遊蕩。

"三思而後行"這是書中提到的一個詞,所以說如果一個孩子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先是很平靜的觀察和思考,然後再採取行動,這纔是正常的。如果節奏被破壞,他的內在約束力就會被破壞,他的行爲就會掙脫自我控制,被另一個人的意志只配,成爲外接影響的犧牲品。

四、結語

這本書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把一些感覺好的地方,做了標註,當看完了全書以後,又反過頭來仔細閱讀了一下自己做標註的地方。發現有些地方真的是字字珠璣。讓人反覆回味。

從閱讀過程中,我反思了很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不耐煩,行使大人的權利去抑制孩子的活動等等。實際上都是我沒有真正的從孩子的視角去看世界,沒用用心去體會孩子當時的心情。

難怪有人會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也是大人自我修行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心態的平和,學會觀察,學會等待,學會引導。前面是心態調整,中間是情緒控制,後面是方法使用。這些無論是運用到教育孩子身上,還是大人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路還長,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可逆的,作爲父親,我希望能夠通過自我的修行,完善自己的人格,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靜待花開!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最近在看一本不平凡的書,與我們的職業關係甚密的書,名叫《幹法》,讀後受益頗豐。我能夠感受到作者稻盛和夫的心,它與我如此貼近,透過時空,一起跳動。

稻盛和夫,1959年27歲赤手空拳創辦“京瓷”(現名),52歲創辦原名“DDI”,現名“KDDI”,這兩家公司現都位列“世界500強”。他獲得了“新型陶瓷先驅者”的榮譽。被譽爲“當代松下幸之助”。他是一個卓越的經營之神、人類英雄和偉大的傳奇人物。近兩年,他在當地政府再三懇請之下,以78歲高齡在20xx年臨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帥印,世間一片驚歎。同時被首相任命爲內閣特別顧問。從而,在他傳奇的人生中又增添了兩筆濃重的傳奇色彩。

書中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就是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義。真正理解了工作的意義,也就掌握了理解整個人生意義的“金鑰匙”。“勞動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心靈”的觀點,平實、新穎。稻盛和夫總結了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熱情×能力。強調:必須具備正確的、正面的“思維方式”,滿懷“熱情”、“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加出色。“熱愛工作,投身事業,在這一過程中,抑制私心,陶冶人格,同時積累經驗,提高能力。這樣,才能獲得周圍人們的信任和尊敬”。不厭辛勞,願他人好,願爲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的幸福人生的觀點,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現實意義。

他說:“是出於對日本社會變質的深刻憂慮” ,指出:“日本這個國家迎來了一個‘沒有方向的時代’。對於人生中費時最多的‘勞動’觀念扭曲,以及對於‘工作’的認識改變,正是價值觀混亂的表現。在今天日本的年輕人中,有一種明顯的傾向在滋長,那就是不喜歡工作,厭惡勞動,並且還會盡可能地逃避工作的責任”“與此同時,社會上還出現了恐懼勞動的傾向”。因此,他針對時弊總結:“今天日本許多人已經喪失了對工作的根本意義的正確認識,不願好好地面對它”。“這樣下去,日本將會國將不國”。他強調:“‘工作’卻隱藏着一種偉大的力量,它能夠幫助我們戰勝命運中的苦難,給人生帶來光明和希望”。回顧他自己的人生,這個真理昭然若揭。

“今後中國要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要成爲全球第一經濟大國,那麼,如何在整個社會確立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將是一個不可等閒視之的巨大課題”。在我國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塊基石。要“嚴”,時刻保持一份責任心;要“實”,腳踏實地;要“快”,提高辦事效率,統籌利用時間,立即行動;要“新”,在尊重經驗的同時,敢於創新,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現在我把《幹法》讀後得到思想的啓迪、心靈的衝擊和精神的感動與大家分享如下:

一、 積極、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發揚主動工作精神

“工作造就人格”,“磨鍊靈魂,就會產生利他之心”。我們敬佩稻盛和夫,他從來不過多的表現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當下所從事的事業當中,心無旁騖,不計得失,直至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爲止。無論怎樣,他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竭盡全力地專注於完成自己的使命,直至當下的目標達成。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遊記》中,唐僧取經之所以取得成功,人們會說出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條,是因爲他始終不會忘記且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向西,向西,向西……”,所以,信念很簡單,堅持而已。如何做到不動搖自己的意志並堅定自己的信念呢?就是要有使命感。

同樣的一項工作,一個計劃甚至想法,對於不同態度的人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當下企業競爭激烈,被動的工作狀態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種損耗,是一種危機。我們要擺脫被催着的工作狀態,主動積極開展工作,將工作往深處、遠處延伸,將工作做到前面,把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從自己開始,從用心做起。IBM公司的副總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不是賣產品,我們賣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人格魅力很重要,確實站在客戶立場考慮、讓客戶的利益最大化,客戶慢慢就能體會到我們的用心。工作是做人的一部分,學會如何工作,首先要學會如何做人。畢競言行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思想。

二、 滿懷熱情、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不管是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不管自己處在何種境遇,都要抱着積極的心態朝前看,任何時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續努力,這纔是最重要的”。

“觀察一下自然界,無論何種動物、植物,都在拼命地求生存,從來沒有好逸惡勞的動植物能夠生存。城牆石縫中的嫩草,在石頭與石頭之間,哪怕僅有一點兒泥土,它就在那兒拚命吸收着陽光雨露,發出嫩芽”。

“爲了生存必須拚命努力,自然界的‘道’本來就如此,此乃宇宙的鐵則”。

當我們感覺生活太苦,遭遇太多曲折時,我們不妨想想巖縫裏不屈不撓的小草。記住,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能支配自己的命運。

他指出:“在認爲已經不行了的時候,纔是工作的開始”。

《幹法》書中狩獵民族的故事。啓示我們:不管碰到何種阻力,都要窮追不捨,堅持到底——狩獵民族取勝的這種韌性,在我們要成目標時必不可缺。

“連同身心一起,要全部投入工作、熱衷於工作,達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的程度。”“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產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愛情,事情就很難做得出色”。

當你竭盡全力時神靈將會現身。稻盛和夫說:“每天每日,在拚命思索的過程中,願望就會滲透到‘潛意識’中。”這樣一來,即使不特別留意,在意想不到場合,‘潛意識’也會發動,給你啓示。而且這種啓示往往觸及事物的核心,使問題一下子得到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只能用“神的啓示”才能解釋得通。

“縱使是自不量力的夢想,是看高似不可攀的目標,還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這個目標,並堅持不懈在同仁面前展示這個目標。這一點非常重要”。

爲什麼?

因爲人本來就具備使夢想成真的巨大的潛力。

即時保持頭腦和心靈的感應,讀懂客戶的行和魂,看到客戶在想什麼、說什麼,讓溝通進入到心靈的狀態,兩個人在心裏上做到同步。我們如果解讀不了客戶羣和周圍的人,就很難找到對方的觀點、邏輯和性格,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很難成爲一個高手。概括起來,就是八個字:“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換句話說,卓越的企業家或卓越的顧問,必須兼具“智、情、義、法”以此來服務客戶,凝聚人心。它要求的綜合素質是很高的。面對各種類型的準客戶,尤其是中、高端準客戶,我們能和他們良好的溝通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全力疾馳,提高效率。稻盛和夫解釋說:“用百米的速度跑馬拉松,這種以短跑的速度進行長跑比賽的無限度的努力,就叫做‘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我們的價值在於因自身的不容易使客戶變得相對容易。

“認真生活、踏實對待”,只有牢記這八個字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工作的狂熱。

只要我們體會到工作的價值,就能無怨無悔付出全部心力,把自己做到最好。當擁有了成功的心態,就會有繼續走下去的信心和熱情,最後結果肯定是成功。

“將今天作爲‘生活的單位’,天天精神抖擻,日復一日,拼命工作,用這種踏實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三、 大處着眼,小處着手

在很多時候,計劃比目標更重要。假如沒有計劃,目標只能是空中樓閣。不管我們想要達成什麼樣的工作目標,都必須有一份詳盡可行的計劃。我們的計劃越詳盡,達成目標的機率就越高。我們的計劃可能有很多種,但在達成目標以前,誰也不知道哪種最有效,所以我們需要從全局出發,爭取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好的結果,同時要在實踐中適度修正我們的計劃。他說:“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這裏的“悲觀計劃”我理解爲就是要詳盡可行的計劃。

稻盛和夫說:“‘完美主義不是“更好”,而是“至高無上”。這就是我在工作中不斷追求的目標’”。

他某一天從前輩技術員清洗罐磨機石塊的事得到啓發:事物的本質決定於細節,美好的事物產生於注重細節的認真態度。

他保持謙虛的態度,養成反省的習慣。他沒有好高騖遠,而是沉穩從一點一滴做起。大處找準位置,只要有機會他就激勵員工們:要做原町第一企業;接着瞄準中京區第一;然後達到本國第一;再然後要爭取世界第一。小處分清工作輕重緩急,從點滴做起,以小積大。他認爲:“不管多麼細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要投入100%的力量”。

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們一樣會在工作中做着微不起眼的小事。可是區別在於,他們從來不會認爲事情有大小之分。相反,他們把無限的精力和熱情都付諸踏實的工作,更關注怎樣做好工作,怎樣完成工作。

只有善於做小事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我想起了有一個這樣的故事:野田聖子是唯一的女性郵政大臣。她的工作經歷是從負責清潔廁所開始的。37歲的郵政大臣野田聖子,既是現內閣中最年輕的閣員,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大臣。然而有誰能想象得到,她的事業起點,卻是從喝廁所水開始的呢。

工作必須從小事做起,因爲工作中無小事,只有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另外,很多人認爲要幫客戶解決了大事情,客戶纔會信任自己,其實,只要幫客戶解決一些棘手的小事情,更容易讓客戶信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他指出:“無論多麼渺小的工作,都積極去做,抱着問題意識,對現狀動腦筋進行改良。能這麼做的人和缺乏這種精神的人,假以時日,兩者之間就會產生驚人的差距”。

四、 敢於創新、不斷改進工作方法

稻盛和夫說:“每天一點的鑽研創新,日積月累,今天比昨天進一步,希望做得更好,這種‘上進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進入真正的‘創造之門的祕訣’”。

同別人幹一樣的事,很難期待獲得出色的成果,因爲那麼多人走過的路上不會剩下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無人涉足的新路,儘管寸步難行卻可以有許多新的發現和巨大的成果,稻盛和夫一直這麼想,也就這樣一路走來。

實際上,那些沒人敢走的泥濘之路,行走雖然艱苦,但卻通向難以想象的光明燦爛的未來。

企業創新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但首先是思想創新和觀念創新。比如:創新思維主要體現在技術自主創新、市場對外開拓、員工素質的提升、管理方式的轉變,這些都是經理人和企業家必須綜合考慮的。

只有創新才能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爲美好的夢想插上翅膀。

很高興在書的海洋裏能撿到這麼一顆光彩奪目的珍珠,微言大義。願每個熱愛生活,努力工作的人都能讀到這本書,在人生的每個路口,我們都要向精神導師稻盛和夫學習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心性,拓展經營。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這就是卡夫卡。冷靜、深邃、迷人。

一個好作家知道怎麼寫開頭。

“一天清晨,格雷戈爾從一串不安的夢中醒來時,發現自己在牀上變成了一隻碩大的甲蟲。”

開頭第一句就設立衝突,這個開頭潛藏了多少即將爆發的能量?

他爲什麼變成了甲蟲?他以後怎麼生活?變成了蟲子他心裏怎麼想的?其他人變了沒變?這是個科幻故事?或者青蛙王子的童話故事?他在地球上還是某個蟲子星球?最重要的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卡夫卡開創了這麼吸引人的開頭。

既然開頭寫好了,也簡略介紹了蟲子的外形,就要開始規劃交代讀者心中這幾個問題了:爲什麼變成了甲蟲?他心裏怎麼想的?他以後要怎麼生活?這到底是科幻還是童話還是魔幻故事?來看卡夫卡是怎麼寫的。

“我出什麼事了?”他想。這裏開始寫他變成了蟲子,心裏是怎麼想的。如果我們變成了蟲子,第一反應是什麼呢?打量周圍環境,確定是不是在做夢,然後大叫一聲跑出去。

卡夫卡寫的這個蟲子,第一反應也是打量周圍環境,他的房間沒變,牆上也掛着他的美女圖片。確定了這不是夢,是不是應該大叫着跑出去看看了?

可是卡夫卡是這麼寫的——“如果我再繼續睡一會兒,將所有這些蠢事忘個乾淨,這樣會不會好一些呢?”然後格雷戈爾掙扎着想翻身繼續睡。結果他的蟲子腿太多了沒辦法翻身睡覺。

人物個性就是從這裏開始確立的。正常人都想趕快跑去出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卻滿不在乎,還想睡覺忘記這些不愉快。他活的很麻木,自己身上什麼變化都無所謂。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性格呢?

“天啊,我選了個多麼累人的職業啊!”——卡夫卡把他的麻木無所謂性格的原因介紹出來了。他躺在牀上竟然在想工作,後續開始很大篇幅的抱怨工作待遇差、老闆惡劣、快要遲到了、單位不輕易請假。這簡直和我每天朦朧睡醒想的一模一樣。從這裏可以說明作品風格不是科幻,也不是童話。

開始進入故事情節,第一節內容很簡單,發現自己變成蟲子——無法起牀——公司代理來找他——他掙扎起牀開門走出房間——嚇跑所有人——父親一腳把他踢回房間。

第二節故事,妹妹開始給他送吃的——妹妹打掃他房間——妹妹和母親一起搬走他房間的傢俱——他不能忍受搬家的亂糟糟狀況,跑出來嚇壞了媽媽——父親回來追打他,他被嚇暈送回房間。

第三節故事也簡單,他發現家裏的房間被租出去了——妹妹給租客拉小提琴——他跑出來想和妹妹說話——租客被他嚇壞要退租——妹妹建議他必須離開——他返回房間,死了——收拾他的屍體——全家展望新生活。

他三次跑出來嚇人,這三次故事情節分成三節來寫,結構工整,視點始終集中在格雷戈爾上,按照順時序逐步發展,沒有倒敘閃回等等技巧,言語非常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和渲染,這是卡夫卡的一個寫作特色,也是我喜歡的原因。

他三次跑出來嚇人是層層推進的,至於爲什麼要跑出來嚇人,每一節都用了不少心理描寫,這些心理描寫是格雷戈爾獨自在房間時的所思所想,用白描刻畫的比較詳細:

第一節心理描寫主要是關於他的工作。令人厭倦的工作,但是迫於生計和家庭,不得不跑出來繼續面對這份雞肋差事。

“如果不是爲了父母而強加剋制的話,我老早就辭職不幹了,我會到老闆那兒去把心底話一吐爲快。”

“怎麼我就這麼命定得到這家公司幹活,在這兒出了最小的差錯馬上就會遭受最大的懷疑。難道所有職員全都是無賴?難道在他們中間就沒有一個忠心耿耿的,早上幾小時沒有爲公司幹活就受盡良心的折磨,並真的是下不了牀?”

有了這些心理變化,他就跑出來準備去上班了,結果當然是嚇壞了所有人,並被趕回房間收場。第一節完。

因爲嚇跑了公司代理,已經丟了工作,他的所有想法就是現在丟了工作,他的家人該怎麼辦,家人怎麼生活?所以第二節主要描寫就是他的家庭。

“我們一家過的是多麼平靜的日子啊。”他打量着自己爲家人買的房子,思索着。

“可是,如果現在這一切的安靜、富足、滿意都可怕地結束了,那可怎麼辦呢?”

“總的結論是,目前他必須鎮定從事,要有耐心,要極端體貼家人,使他們比較容易忍受他在目前的狀況下不得已給他們造成的煩惱、難堪。”

“維持生活的錢得去掙,而父親雖還健康,但年齡已大,他有五年沒有上班了。”

“難道讓老母親去掙錢?她患有氣喘病,在屋裏轉一圈就累的不行。”

“難道讓妹妹去掙錢?她還只是個十七歲的孩子,至今爲止受着寵愛。”

因爲塌懂得這些生活的苦衷,他再次從房間裏跑出來想見見母親,並給母親一些安慰。可是母親被這隻蟲子嚇暈了,父親回來追着他滿房間跑,他也被父親嚇暈送進自己房間。第二節完。

第三節的心理描寫很少,側重在他觀察家人,在他喪失掙錢能力後都有了哪些變化:

“父親穿戴整齊地坐在他的位子上打瞌睡,好像隨時準備去上班,在家也在等着上司的吩咐似的。”

“父親爲銀行的小職員跑腿買早點,母親爲陌生人的內衣出命賣力,妹妹隨着顧客的命令在櫃檯後跑來跑去。”

他的心理描寫:“有時候他想,等下一次門開的時候,他要完全像以前一樣管起家中的事。”他依舊這樣願意承擔責任並愛着家人。

但是最終因爲妹妹拉小提琴激起了他心中對妹妹的思念,他第三次跑出去,嚇跑了租客,最讓他傷心的是,他聽見了妹妹對父母說的話:“它必須離開,這是唯一的法子,你只有設法不去想它是格雷戈爾,可我們一直相信它是,這纔是我們真正的不幸。但它怎麼會是格雷戈爾呢?如果它是格雷戈爾,他老早就會明白,人和動物是不可能共同生活的,他就會自動走掉,雖然我們會失去一位哥哥,但是我們可以繼續生活下去,並且會懷着敬意紀念他。”

他最愛的妹妹傷透了他的心,所以他這次主動返回了房間。

“他滿懷愛意和感動地回想着家人。他認爲自己應該消失,這想法可能比妹妹還堅決。”

他就這麼死了。情理之中,意料之中。

“那好,”他父親說,“現在我們可以感謝上帝了。”

“隨後家人一起坐上電車,到郊外去,他們舒適地靠着椅背談論着對未來的展望,他們發現,仔細想想事情並不算糟,因爲三個人的工作都相當不錯,特別是以後還會有發展。”

變形記的情節,不僅僅是主角變成了蟲子,其他人也在“變形”,他的公司代理同事,家人,對他最重要的這些東西,都隨着他的變形而一步步變化,直至他的死亡。

但是這樣的故事,源源不斷的文學創作裏,總會有人寫,某個人生活平靜,幹着微不足道的工作,掙錢養活全家老小,和家人其樂融融,忽然有一天得了場大病,下不了牀,他的家人原來依靠他掙錢生活,現在家人開始逐漸改變,對他整天躺在病牀上也慢慢有了看法,從最初希望他恢復,悉心照料起居飲食,到失去耐心敷衍義務,最後喪失任何希望,再也不管不顧他的死活,家人開始忙着各尋出路,這時他聽到家人希望他痛快死去。最終他被家人拋棄,躺在病牀上逐漸餓死。他死後家裏生活雖然不如意,但只要大家繼續努力工作,總還有希望把日子過好。

這樣簡單的故事很多作家都可以寫,而且肯定也出版過,但是爲什麼卡夫卡寫的最好呢?因爲卡夫卡把人寫成了蟲子,不是簡單的幾筆漫畫式的寫法,籠統地把人變成蟲子就完,而是工筆細描的寫蟲子的動作,蟲子想吃的腐爛食物,蟲子倒掛着爬牆的行爲習慣。

“他朝天仰臥,背如堅甲,稍一擡頭就見到自己隆起的褐色腹部分成一塊塊弧形硬片,他那許多與身軀比起來細得可憐的腿正在他眼前無助地晃動着。”

“他身軀的左側像是一條長長的、緊緊地繃得很不舒服的傷疤,他只能一瘸一拐的用那兩條細腿走路,此外有一條腿在上午的事故中受了重傷——只有一條腿受傷,簡直是個奇蹟——他毫無力氣地被拖着走。”

“他在牆上和天花板上縱橫交錯地爬來爬去,他特別喜歡倒掛在天花板上,這樣可以更輕鬆地呼吸。”

這些句子,字裏行間讀不出戲謔與黑色幽默,幾乎沒有修飾詞,筆觸嚴肅詳實,卡夫卡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寫蟲子的生活與煩惱——怕光、怕吵、倒掛着才舒服、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等等,使讀者不得不相信這不是玩笑,這是事實。想象奇特而能使想象讀起來變成嚴肅冷峻的事實,這是怎樣的功力!

讀者開始時只是抱着讀奇幻故事的心態在讀,並不真的相信人變成了蟲子,而讀到後來,卡夫卡對這隻蟲子的生活刻畫越來越詳盡,密不透風的描畫,細節越描越多,越來越立體,讀者甘拜下風,不得不心服口服的承認格雷戈爾真的是一隻蟲子!

荒誕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兩筆寫人變成了一隻蟲子,而是這隻蟲子逼真可見。想象獨特還需好筆力支撐,才能把這個無聊生厭的世界描繪的荒誕離奇又真實可見。

衝突式開頭、想象奇特、筆觸嚴肅樸實,這些特色使得卡夫卡已足夠流芳千古,然而要舉世無雙,這些還不夠。

假設我們要模仿卡夫卡寫一個故事。

開頭引爆衝突——警長觀察一個房間,正中躺着一具屍體,牆上鮮血四濺,保險櫃門開着,裏面空空如也。

情節是某個無惡不作的變態殺手,在夜晚會變成一隻蚊子靠動物血液維生,他沒有一點人性,因爲貪戀錢財,禁不住誘惑走進深淵,殺人無數,滿城謎案重重,最後警長終於破案,將他繩之以法。雖然作者恨透了這個殺手,下筆毫不留情,極力渲染他的嗜血、冷酷的性格,又向蚊子一樣來無影去無蹤,大家都厭惡此人,但要讓結局表現人間還有一絲溫暖與希望,在他下葬的時候,就不能寫大家都希望這個變態殺手死了也不得好死,詛咒他永世不得翻身之類的宣泄,或許可以寫在他的葬禮上聽到有人朗誦某句詩:

“我們絕不向惡投降,但斯人已逝,請寬恕他的罪過。”

但是這樣的寫作風格,整篇都在渲染變態殺手有多可恨,忽然結局加這一句詩,顯得很做作,那怎麼寫才能使結局厚重又不做作?

我看一部關於食人魔的電影,食人魔的兒子被殺了,他抱着屍體,對着鏡頭悲愴地仰天長嘯,觀衆就知道他要報復了,好戲即將上場,同時,觀衆也帶着一絲同情與理解看食人魔開始報復計劃。金庸寫四大惡人,臭名昭著,可是結局卻給四人機會自己解釋他們惡的根源,他們都曾被拋棄、被欺騙、被利用、被傷害。三國演義刻畫曹操,起始是個逆賊形象,直到他臨終交代後事,卻不忘吩咐女眷日後生計着落,一句脈脈溫情,使逆賊頃刻轉型成梟雄。

要給人物一個機會自己解釋他的苦衷和情非得已,留機會給他展示心底殘留的一絲溫柔。

所以上面的故事,不能讓別人在殺手死後讀一首詩就完,要讓警長髮現他的舊書信,在葬禮上念給大家聽:

“親愛的麗薩,我生於幽暗,從不曾看見光輝,世界遍地骯髒虛假,我活着卑微,唯有你給我安慰,你要儘快恢復健康。願你祥靜如昨。”

但是這樣的結局大逆轉,一個變態殺人狂升級成爲女友健康不惜盜竊殺人,赴湯蹈火無所畏懼的英雄,並不能使人徹底信服,怎麼辦?

下筆留一分。不要到結尾纔想起人物還有一分的善意。把這一分善意分成若干小份讓它貫穿文章始末。卡夫卡就是這麼寫的。格雷戈爾的家人雖然惡,然而惡也是迫於生計的無奈,從家人出場開始,卡夫卡就在寫惡的同時,混合着一點點善。

“妹妹輕輕的帶着擔心的聲音:“你是不是不舒服?需要什麼嗎?””

“母親聲淚俱下地喊起來了:“說不定他病的很厲害,而我們還在折磨他。””

一家人都是自私的,大家都在想格雷戈爾如果丟了工作,他們會沒辦法繼續生活,可是他們也真心實意的關心格雷戈爾,畢竟是家人。

妹妹和母親在格雷戈爾變成蟲子後,都保留着許多的善良,只有父親,一直是個冷酷的角色,然而冷酷裏,卡夫卡還寫出了一層悲哀:“他在沙發椅上越坐越往裏靠,看看母親,看看妹妹,說:“這是什麼生活呀,這就是我平靜的晚年呀。””

回到前面的變態殺人案,要寫的非常好,不僅僅需要高潮迭起,吸引讀者,還要讓那分善意貫穿全篇,從殺手殺第一個人開始,寫他雙手開槍時不經意的顫抖了一下,好過寫他看着那些錢瞪紅了雙眼咬牙切齒,到高潮,已經殺人如麻不再回頭,寫他換子彈的時候低聲祝福女朋友健康,好過大篇幅描寫子彈飛射鮮血淋漓。

如果只是描寫大場面大情節,人物扁平,惡的像魔鬼,善的像天使,這樣的故事,酣暢淋漓的讀完,過幾天就忘了,轉頭埋進下一本書,故事不同,但還是相似的人,善良的人沒有絲毫歹意,邪惡的人看不到一點善念,讀完了,又忘了。

即使寫一出簡單的家庭故事,也要寫出家人的善與惡。人無完人。好作家不以好人壞人貼標籤刻畫人物,他們寫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人,即使寫人變成了蟲子,還有人格存在。

一鳴驚人爆點十足的開頭,腦洞大開奇幻有趣的想象,樸實冷峻的筆觸與情節,下筆留一分善意,這些共同組成了卡夫卡,公子世無雙。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一、 班主任素質

班主任是班級文化的建構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主導者,是擁有實踐智慧的德育研究者,是主題班會的發起人和策劃者、引領者,活動有沒有現實意義,開展得是否生動、活潑,達到的效果如何等等,都和班主任自身的素質和修養有關,班主任的思想、素質有多高,學生就能走多遠。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通俗地說,什麼樣的班主任帶出什麼樣的學生。

主題班會的開展,需要班主任具有良好的素質。它涉及身體素質(體力、精力),心理素質(智力、非智力)和社會素質(文化、道德、經驗、機遇)等方面。

具體地講,班主任素質包括學習與研究能力,精神境界與心理健康,教育智慧和機智。學習與研究能力指深廣的知識修養和刻苦自勵,“一專多能”,以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和發展去指導學生實行全面發展。精神境界與心理健康指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豐富的感情,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包括敏銳的觀察力和合乎邏輯的分析判斷力。教育智慧和機智指班主任要淡化選拔意識,強化普及觀念,牢固確立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思想;要發揮班集體的作用,爲學生創造生動活潑、主動教育的教育氛圍;要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包括組織管理能力、創造能力、協調能力,要有良好的言語表達能力和善於溝通的能力。

另外,班主任要在平時生活、工作、學習中融入青少年元素,充分了解、體會、體驗、感悟學生的思想、愛好、情趣,從而真正走進學生,與學生融爲一體。

在主題班會的策劃和實施過程中,班主任要遵循活動的主體性原則,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心理氛圍,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要採用開放的活動控制方式,在活動過程中,引發和鼓勵學生自由展示他們的情感、體驗和觀點,使他們在活動中學會自主、學會選擇、學會創造;要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在活動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以真情感染和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注意適時、恰當的評價,發現並肯定學生的閃光點,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引導學生跨越思維障礙,提升精神境界。

二、 確立主題

主題班會是班集體建設的一項必要活動,它可討論思想品德問題,也可以討論班級工作,還可以讓學生談認識、交流思想、介紹經驗,開展表揚與批評。開好主題班會,首先要確立與策劃好主題。主題的策劃,具有導向性作用,它將確立班會的發展方向,並達到預期的目的。

(一)、確定主題之前要思考的問題。

1、符合學校、班級的當前實際和學生當前的心理需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時間性、針對性,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熱點和奮起點。

2、內容豐富,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自主性,適合學生用多種方式表達。

3、廣泛發動全體學生,在主題設計、活動開展、效果展示等階段都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達到培養學生幹部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5、達到羣體教育的目的。

(二)、具體可設置的主題。

1、明確常規管理:遵規守紀,做個守紀守法的學生

2、競選班幹部:今天我選我

3、學會交往:學會洞察他人,學會寬容他人,學會欣賞他人,學會與人合作。

4、學習經驗交流:

5、感恩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回報社會

6、習慣養成教育:習慣與人生

7、克服不良情緒,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8、成長的煩惱:把握青春,拒絕早戀

9、安全在我心中:

10、誠信、節儉教育:

11、理想與前途教育:成功觸手可及,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

12、肩負起人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自我責任——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理

角色責任——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

社會責任——立志做有益於社會的人;把握今天,努力學到真本領;開創明天,在時代偉業中展現人生的價值

13、過一個安全而有意義的假期:

……

(三)、主題的確立與策劃

主題的確立與策劃,主要把握好三個原則——教育性、針對性、計劃性。

1、確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

主題班會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終貫穿、滲透着極強的教育性。主題的確定與設計,必須具有鮮明的目的性,決不能只追求活動形式,走過場。例如,針對學生學習目的模糊或錯誤,可以組織“我的學習目的是什麼”、“以優異成績向祖國彙報”等主題班會;要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可以組織“我的人生我做主”、“生命的意義”、“讓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等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的教育目的大體可以分爲如下幾類:(1)思想觀點、政治立場、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如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2)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的教育,如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學法交流”、“學習讓人如此快樂”的教育;(3)“創三好、比貢獻”教育, “五講四美”教育,愛集體教育、愛勞動、比貢獻教育等。

在確立和策劃主題班會時,必須思想明確,知道主要是解決什麼思想問題,應該怎樣貫穿教育性,達到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的認識。只有這樣,主題班會纔有實效,纔不會流於形式。

2、結合學生實際,具有針對性。

主題班會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主題的確定必須尋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及身心特點,思想發展的脈絡,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實際,針對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方面出現的問題,廣泛選取題材,進行篩選、提練、策劃、組織,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七年級、高一開學時,學生因爲來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們大多數都希望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給學校中的新教師、新同學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因而表現就比較好。作爲班主任,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及時地對學生們進行點撥、引導,組織諸如“珍惜學習的好時光”、“告別過去,重新開始”、“我愛我的班集體”等主題班會,使學生的心頭升起理想的光華,使他們的求知慾望更加強烈。

要做到有針對性,班主任必須善於搞好調查研究。作爲班主任,對於本班學生的精神狀態、學習風氣、健康狀態、輿論、班風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瞭如指掌。只有這樣,才能摸清學生狀況,抓住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並能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促使學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發展。例如,針對部分學生成績突然下降的情況,班主任應該通過多方面的調查,分析原因,然後召開“改進學習方法,和時間賽跑”的主題班會,使同學們在講座和交流中明白苦學和巧學要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的道理。針對班級學生交往不當,影響思想、生活和學習的情況,可召開“我的青春我做主——愛情向左,我向右”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白當前的主要任務,珍惜青春大好時光,珍愛自己。針對學生進入高三時的迷茫和緊張,可進行“走進高三,超越夢想”的主題班會,解決學生當前的心理困惑,從而輕鬆應對高三及大學聯考。

3、認真確立主題,做到計劃性。

主題班會必須有計劃性,有嚴密的序列步驟,不能隨意而發。教育性、計劃性二者是統一的。首先,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出一個總體方案。其次,對所在學期的班會活動有一個總的計劃。第三,對組織的每一次班會要有一個具體的計劃,如選擇什麼樣的主題,採用哪些內容和形式,達到什麼教育目的等等。有了計劃,主題班會就會目標明確,進行順利,才能較好地達到預期目的。

三、 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適當的組織形式加以組織、實施

班會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點,要不拘一格、豐富多彩,要充分做好發動、準備工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班會的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統一起來,融爲一體。

1、主題班會要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寓思想教育於生動活潑的形式之中。

中學生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階段。他們思想活躍,樂於思考,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有強烈的求知慾望;他們喜歡參加新穎活潑、知識性強、富於幻想的活動,而對抽象的、空洞的說教不怎麼感興趣。因此主題班會必須適應中學生的這些特點,多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把思想教育滲透在活動之中。

例如:要進行“可愛的家鄉,我爲你歌唱”的主題班會時,我就在會前組織學生搞家鄉調查,查閱有關家鄉的歷史和現狀,訪問老人、採訪當地政府等,然後讓他們把調查所得拿到班會上交流,會上,有的同學改編唱出家鄉的風光和歷史,有的朗誦讚美家鄉的詩詞、美文;有的介紹家鄉偉人的藝術成就和地位;有的用小品形式來介紹家鄉的名稱由來和特產;還有的同學設想家鄉城市的建設規劃和進程……這樣,同學們面前就展現出一幅幅家鄉的美麗畫卷,同學們在活動中深受鼓舞,爲自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而自豪,也堅定了自己早日成才、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的信心和決心。

2、不拘一格,採取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

開好主題班會,除了要有好的主題之外,還必須注意形式的多樣和生動。主題班會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1)主題報告會;(2)演講和競賽;(3)座談和辯論;(4)野外活動;(5)社會調查成果彙報;(6)文藝表演;(7)技術操作,實物交流;(8)經驗介紹;(9)團隊心理輔導等

班會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不能搞一種死板的模式。只有多樣化,才能適應青少年學生的特點,爲他們所喜聞樂見,滿足他們求知、增長才幹、抒發思想感情、關心時事政治和走向社會等多方面的需要,從而調動其積極性,使他們受到教育和鍛鍊。

需要強調的是,應該根據主題班會內容的需要,選擇發揮最佳效果和最富教育意義的形式,以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智慧的啓迪、人生道路的選擇發生影響。

3、充分做好發動、準備工作。

凡事“不打無準備之戰”。充分的準備才能使班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準備的過程本身也是不斷教育、提高學生的過程。它主要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準備和物質方面的準備。每次活動都應由全班同學分工合作,各盡所能,讓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挖掘潛力。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主題班會的策劃與實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更重要的是發動學生,使學生成爲班會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班主任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出來的,因此,在準備、組織、召開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指導學生,讓學生既是主持者、組織者又是參與者,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由老師包辦代替。

四、要善於深化主題的鞏固成果

班主任除認真考慮主題班會的選題、組織形式外,還要認真考慮主題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鞏固,怎樣讓學生進入並保持最佳狀態。這就需要搞好主題班會的總結,並在總結中善於“借題發揮”,點到實質,“舉一反三”,以教育多數學生。同時還要搞好“追蹤教育”,以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

1、要善於總結、集中和提煉。

做好總結是主題班會中班主任的一項重要任務。在主題班會中,學生的認識有時並不是一致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時還有分歧,甚至有些發言還有片面性和侷限性。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和認識水平方面的原因,他們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而看不到本質;有些僅憑個人好惡來判別事物的善惡,美醜、尚缺乏客觀的標準;有些發言有明顯的個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斷。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就要利用總結來啓發、誘導和點撥,使同學們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認識到召開班會的目的,認識到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在總結中,要針對學生的認識給以集中、分辨、提煉和昇華,使學生的認識有提高,行動有準則,前進有方向。

2、要善於“借題發揮”。

“借題發揮”是班主任必須掌握和經常運用的手段。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當適時的抓住各種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他們的認識。有一次,我對兩個學生的座位作了調整,事後有不少同學提出了換座位的要求,而且多數是成績較好的同學。由此,我佈置了“由座位說開去”的主題班會,並列出一系列與此相關的問題,要求人人都要寫發言提綱。我提出的問題有:我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哪個更重要?歧視差生產生的後果會不會對你的學習帶來影響?你知道怎樣珍惜同學之間的緣份嗎?如果你來編排座位,你將怎樣滿足人人都渴望理想座位和理想的同桌的需要等等。班會以後,學生們統一了思想認識,明白了集體的興旺是每一個同學學習利益的保障,每一個同學是班級的一份子。事後不僅再沒有同學要求換座位,還有些學生積極要求和成績較差,紀律較差的同學同座,以幫助他們共同進步。

“借題發揮”還指在班會總結中,班主任要善於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由現象到本質,使主題班會發揮出多種教育作用。

3、要做好“追蹤教育”,鞏固班會成果。

要使主題班會真正起到教育作用,決不能忽略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也就是在班會後要進行“追蹤教育”。

一是在主題班會活動之後,要及時掌握來自學生中的信息反饋,抓住學生思想情感方面的變化,繼續加以引導,促其昇華。力爭在每次活動之後,讓學生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並使他們在行動上有所表現。

二是班會做出的決定,班委會要認真監督執行,並付諸行動,從現在做起。例如,在召開了“我爲集體做了些什麼”主題班會後,就要及時表揚那些關心集體利益,爲集體做了好事的同學,給全班同學樹立好榜樣,也爲他們更進一步提供動力;對於差的,要幫助其找到突破口,批評指正他們的不足之處,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改進、發展方向。只有這樣,主題班會的成果才能發揮出它的效用。

總之,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教會學生求知、做事、做人。我們學校的德育工作在“三實精神”的指引下,需要用心地思考、全面的管理、長期的堅持。任何一種班級管理理念和班級文化都應是循序漸進、逐步形成的,主題班會只是德育工作的一種重要形式,不要期望一次主題班會活動就能讓全班學生收穫很多,改變很多,但如果每一次主題班會活動都能讓學生得到真切的情感體驗,改善態度系統,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價值取向,能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那麼這就是成功的。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悅讀《成語故事》

【書籍簡介】《中華傳統經典之成語故事3》由金盾出版社出版。此書可以作爲啓蒙閱讀的典範,內含成語60條,每則成語故事都含有專家的詳盡解讀,釋義貼合語文新課程標準。爲了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每則故事還附有精美細膩的插畫,讓孩子百看不厭,更愛自主閱讀。成語故事後還有“引導式造句示例”以培養孩子活學活用的閱讀習慣。

【適用年級】國小三年級

【閱讀課型】鑑賞課、讀書方法指導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成語故事,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2、學會閱讀成語故事的方法,並能運用在以後的課外閱讀中。

3、通過交流閱讀成果,激發學生積累成語的濃厚興趣。

【設計理念】

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因而適合兒童閱讀。在教學的時候,通過加強朗讀訓練,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成語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學生在讀中悟,讀中積累,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提高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學準備】兩則成語故事的打印材料、成語故事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導入

在這陽光明媚的早晨,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希望課堂上的你們能聚精會神,不會的問題不恥下問,學習課文字斟句酌,這樣學過的內容才能融會貫通,學習成績才能步步高。

我說話中運用了很多的成語,如果說我們祖國的語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寶庫,成語就是這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珍珠。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成語故事。(板書)

2、學生說成語

同學們,我們頭腦裏已記下不少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3、學生猜成語

老師也蒐集了一些成語故事,不過只找到了它們的圖片,你能根據圖片猜一猜,它是哪個成語故事嗎?

交流:它們分別是什麼成語?

(拔苗助長、刻舟求劍、守株待兔、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狐假虎威、葉公好龍、精衛填海、坐井觀天、愚公移山)

4、什麼樣的成語稱爲成語?

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

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等,這些在成語中只佔絕對少數。

【設計意圖】導入中運用了成語,既能複習學過的成語,又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使求知的慾望愈發強烈,使學生帶着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

二、整體感知《精衛填海》

1、提出課內預習要求。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藉助字典解決。

(2)、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小組討論。

2、學生自學故事,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4、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此環節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合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邊讀邊思。

1、指名讀成語故事《精衛填海》

2、討論思考題:“精衛”是誰?“填”是什麼意思?“海”是哪裏的海?

師:有許多成語出自於一個神話故事,它包含着一定的意義,因此流傳至今。“精衛填海”是個成語,它包含的意義是我們今天學習課文要弄明白的。

3、默讀課文思考:

(1)精衛爲什麼要“填海”?她是怎樣“填海”的?畫出相關句子。

(2)根據學生交流歸納。

(3)生自讀體會,重點朗讀精衛填海的過程。

(4)討論:你覺得精衛是怎樣的人? 你從哪裏看出?

4、齊讀全文,進一步理解課題的意思。

師總結:《精衛填海》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要意志堅決、不畏艱難。神話故事總是以動人的故事,離奇的手法告訴我們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們更有愛心,更有恆心,更有毅力。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分析交流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去想、去說、去讀、去悟,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在討論的同時使學生明白做人要不怕困難。

四、總結讀成語故事的方法

1、初讀,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

2、再度:想想這個成語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3、精讀:知道成語的意思,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板書:讀想悟)

【設計意圖】

學會閱讀,終身受益,可以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大量閱讀。此環節教師真正做了一個課堂的引導者,教會學生閱讀成語故事的方法。

五、自學《懸樑刺股》

1、自由讀成語故事

2、小組討論:①“懸”、“樑”、“股”這幾個字的意思是什麼?②誰“懸樑”?誰“刺骨”?③爲什麼要“懸樑”?爲什麼要“刺骨”?

3、反饋糾正:說說成語的意思,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這種學習方式值得我們現在效仿嗎?

師歸納:成語“懸樑刺股”由“頭懸樑”和“錐刺股”兩個故事組成。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爲了學習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體,讀書也是需要適可而止的。相似的典故有“鑿壁借光”、“聞雞起舞”等。

4、用成語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把《懸樑刺股》當作一個窗口,讓學生透過這一窗口,走進“成語故事”的大世界,去閱讀,去感悟,教學目標至此也就水到渠成。

六、課外延伸

1、我們中華民族真是個充滿智慧的民族,他們把自己積累下來的經驗教訓都濃縮在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中。不僅如此,有些成語,從字面上,就已經直接告訴了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就讓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讀一讀:

百聞不如一見 驕兵必敗 防患未然 良藥苦口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課外讀《驕兵必敗》

總結:在我國語言的寶庫中,成語是一朵鮮豔的奇葩。有好多成語中包含着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瞭解這些成語故事,既能增長知識,又能積累語言。下一次咱們來召開一次成語故事會,你們可要好好做好準備哦!

【設計意圖】課後的延伸既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又起到提升學生認識的作用。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成語 方法

精衛填海 讀

懸樑刺股 想

驕兵必敗 悟

【教學反思】從學生上課時的反應程度看,學生比較喜歡聽成語故事。有些學生對成語相當有興趣。甚至有兩名同學在我講某個故事的時候,他都迫不及待地去看另一個故事了。當然這樣的信息從一個側面說,我講得不夠吸引人,還有就是學生的聽講習慣還沒有養成。由此看,教師仍舊需要改變教學方式。我想,進行《成語故事》教學,不僅是爲了讓學生記住幾個成語,理解它們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積累成語的興趣,熱愛閱讀,從而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而這需要的是教師要在課後幫助學生進行成語故事的閱讀積累,而且必須是從始至終的。

【附加材料】

1.精衛填海

傳說,很久以前,炎帝有個女兒叫女娃,炎帝很喜歡她,經常帶她到東海去游泳。女娃非常勇敢,大風大浪從不畏懼。女娃長大後,每天都要自己到東海去游泳。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後變成了一隻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好像在呼喚着自己。

精衛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頑強不息,堅持不懈,決心要把東海填平。

2.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說來慚愧,《萬曆十五年》這本寫於1978年、1982年即在大陸發行並引起強烈反響的書,我在93年、94年才知其名,95年才得於一觀。

記得在《書屋》雜誌上有一篇謝冕先生的文章,談到自己喜愛的書,其中就有《萬曆十五年》,並且他還強烈推薦大家一讀。當時年輕,讀書甚爲偏狹。雖然有先哲的教訓說:“讀史使人明智”,又有偉大領袖因爲通讀歷史而明瞭人事國情進而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終掌國柄的故事,但我早有成見,以爲歷史不過是零碎事件的堆積,是用來尋找論據的故紙堆,以爲研究歷史不過就是乾嘉之學,加上中學大學學習《中國革命史》帶來的後遺症,所以對歷史書望而卻步、敬謝不敏。

除了幾本我黨領袖發家史,爲了獵奇;范文瀾的幾本《中國通史》隨便翻翻;一本韋爾斯的《世界通史》,作爲培養大局觀而用;一本《史記》當作“無韻之離騷”的散文讀;一本《東周列國志》還只能稱爲歷史小說;幾本新舊《唐書》是爲了和《唐才子傳》、《唐詩故事》兩相參照。當時自己的感覺是:正史太凌亂瑣碎,而歷史小說又太淺顯無意味;將來也許會讀一些歷史書,但那也是爲了更好的尋找論據和利用論據;總之,歷史書給我的閱讀體驗是很差的。既然看到謝冕先生的推崇,自然心中多了一分留意。恰恰自己所在的學校圖書館小,裏面竟然找不到這本書,新華書店裏也未見到。大半年過去,遍覓不得,好奇心漸漸淡去。

95年一次千里訪友,途經一小鎮,適逢大集,隨眼一掃,竟然在一不起眼的舊書攤上發現此書,急忙買下,正是三聯書店的正版書。如此巧遇,實是有緣。那一次的閱讀體驗是強烈的衝擊:原來歷史書可以這麼寫,原來歷史可以是這個樣子。這種震驚和耳目一新的感受相信很多人有過。此後這本書便留於枕邊,時時閒翻,每每給人新的感觸,但因爲煩於冗務,對此未能深究。現在看來,感觸只是感觸,還是風吹即散的胡思亂想,真辜負了當時眼界爲之一開的欣喜若狂的感覺。

一、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歷史書對歷史的看法。

歷史是枯燥無味的,是隻需要背一背的課程,相信這是很多人從中學時代得來的印象。

翻翻二十四史,卷帙浩繁,帝王將相,如果不是看看故事,尋些典故,學點立身處世的狡黠,誰還會將它看作歷史專業書籍以外的讀物呢?通過淺翻,我對歷史的模糊印象一直是:歷史不過是一些事實的簡單堆積,是對歷史史實的冰冷客觀的描述,是陳腐的,無趣味的。

這種從受過的歷史教育、從國內歷史書籍中得出的印象,如果不是機緣巧合看到一些外國的新鮮的東西,很難想象歷史也可以寫心態、寫文化、寫地理並且寫得鮮活。

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需要歷史教育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麼歷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呢?僅僅是爲了讓我們知識結構不致欠缺,掌握一些應知的歷史史實?還是使我們明瞭老祖宗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強所謂的民族自豪感?

答案當不應如此,“讀史以明智”(李世民)、“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寧)、“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從歷史中尋求歷史之教訓”(陳寅恪)、“不瞭解一國之歷史則不配爲一國之國民”(錢穆),我們當應從歷史教育中鍛鍊我們的史識,明事理,切時用,而不是學些常識,記幾個知識點。

目的決定手段,我們應該進行怎樣的歷史教育?研究政治史,滿眼的帝王將相,充斥的是主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意義是耳熟能詳的陳詞濫調。這種乾癟枯燥的歷史教材又能夠讓我們提高多少洞察力呢?早在1920xx年美國曆史學家J·H·魯濱遜就提出:要衝破以政治史研究爲中心的傳統,擴大歷史認識的視野,“大到可以描述各民族的興亡,小到描寫一個最平凡的人物的習慣與感情”;法國的年鑑學派更是極大地擴大了歷史研究的領域。歷史人類學、人口史、社會史、生態文化地理史、心態史以及計量史學、比較史學等,在年鑑學派的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詳盡的探討起文明由生到亡的發展歷程;英國史學家G·巴勒克拉夫提出了“全球歷史觀”……

這些二十世紀初的史學革命在西方早已如火如荼,但似乎一點也沒有反映到我們的歷史教育上,依然巋然不動波瀾不驚的是僵化的八股,乾癟的教條,使人望而生煩。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也許在歷史專業裏面不算什麼,但是似乎對國內的普通讀者卻一直圈着高牆,沒有幾本普及讀物涉及這片萬紫千紅勃勃生機的花園,似乎歷史普及只限於“戲說”、“帝國”、“王朝”之類披着歷史外衣的現代劇。

僵化的思想侷限了人們的視野,這可以算作一個原因。高度的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消磨了歷史學者的個性和勇氣,是他們對歷史學方法缺乏反思和創新精神,因而造成歷史學著作的死氣沉沉。而另一方面,故作高深的理論和生硬搬用的各種術語,又刻意給學術著作和論文壘起高牆。

學術著作似乎和自由活潑的文風勢成水火,文字生動流暢受廣大讀者喜愛的就沒有學術價值,而那些佶屈聱牙只能由少數人看懂得纔是學術著作。這種刻意營造的涇渭分明的界限,似乎可以遍見於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各領域。

同時,作繭自縛故作清高的虛榮和自由思想揮灑文字能力的欠缺,使歷史學者們鄙視通俗寫作,因而也造成了高質量通俗歷史讀物的缺乏。我們能夠面對的要麼是乾癟乏味,要麼是胡編亂造,也就漸漸消淡了對歷史的興趣。讓“普通大衆”所接受與學者的學術志向就必然存在着價值取向上的不同嗎?歷史學一定要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嚴重脫節嗎?歷史學家可不可以具備一些在社會上傳播歷史真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呢?

同時我被《萬曆十五年》打動的還因爲作者的鮮明的時代感和強烈的現實關懷。歷史研究不僅僅是具體的史實考據,一個真正的歷史學家是不會僅僅滿足於鑽在故紙堆裏皓首窮經。意大利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真正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每一個時代的歷史學家,都註定會有其自身的價值判斷和對時代精神的理解。他必定會依據自己所認定的進步或腐朽的標準來看待歷史,並且按照他自己心中的某種他認爲對社會有利的圖式來選擇、安排和強調他研究的題材及其事實材料。

偉大的史家大都是基於現實關懷而思考,並研究和總結歷史的。司馬遷之所以能夠成就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鉅著《史記》,就在於他首先是極具思想性的社會人,對現實有着深切的體察和憂慮。司馬遷之“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原始察終,見盛觀衰”清楚地反映出其研究歷史的志向所在。

修昔底德之所以能寫出不朽名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也正在於他立志要“擎起歷史的火炬,引導人類在摸索中的腳步”,決心通過正確總結歷史,來創造正確預示未來的重要途徑。通過其在著作中對民主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公開頌揚,我們更能夠體會到他對現實社會的深刻關懷,和建立在這種關懷基礎上的思想的前瞻性。

通過《萬曆十五年》我們也同樣可以看到這一點。作者截取一個斷面,仔細析清當時社會脈絡,深刻剖析其經濟社會結構,所爲的不過就是爲了揭露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模糊管理、不着眼於提倡扶助先進的經濟反而保護落後經濟以維持王朝的安全……等種種體制上的弊端,其目的還在於通過“技術的角度”、“數目字管理”,爲中國發展尋出路。且不論他所提倡的“中國革命的的目的,無非跟隨着世界趨勢,以商業組織的辦法,代替昔日農業生產方式裏以多數小自耕農爲基幹組織的辦法,使整個國家能在數目字上管理……”是否絕對正確。爲什麼現代型的經濟體制不能從傳統社會的架構中脫胎出來?以現代商業組織代替傳統的農業組織其具體過程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些問題的剖析已經激發了我們的共同的思索。

《萬曆十五年》像一扇窗,打開了我的視野。通過《萬曆十五年》及隨後讀到的一些有關歷史的書籍,我明白了研究歷史有多種角度:不僅僅是那些帝王將相的歷史,也可以涉及平凡人物的心態和性格;對歷史事實,不僅僅是說明“是什麼”,也能夠通過分析和剔別,說出“爲什麼”;不僅可以是自上而下的個別人物的歷史,也可以是總體的社會的歷史,“從底層向上看的歷史”……我知道了歷史的另外一種寫法,可以寫的生動流暢活潑有趣。只是可惜,這種類型的書太少了。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初讀《邊城》,給我這樣的感覺。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美麗的小城裏的動人故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彷彿離開了城市,來到了一個幽靜悽美的小城,聽作者娓娓道來這樣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開始讀邊城,在讚歎茶峒淳樸的民風。那裏依山傍水。老船伕,翠翠,黃狗,三個人物過着安逸的生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老船伕堅持擺渡不要客人的錢,客人堅持要給,船伕也去城裏買上茶葉,煙送給那些過客。翠翠天真爛漫,幫爺爺擺渡,帶着那條黃狗。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儺送抓鴨子,種種的描寫,都看出茶峒這裏質樸的民風。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給人一種詩意。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讓我們看到一個美麗的邊城,一個純淨的邊城。這些就是拋開《邊城》的故事我所能看到的。

這本小說不僅僅是對茶峒小城的景色的描繪,同時也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偶遇了儺送,翠翠的心中就有了這麼一個人,儺送也記住了翠翠。看到這裏我覺得這件事情一定是美好的。但大佬和儺送同時喜歡翠翠,他們說好了輪流給翠翠唱歌,誰的歌聲能打動翠翠誰就娶翠翠。後來大佬的死,老船伕的死,儺送的走使這個故事變成了一個悲劇。翠翠和儺送的愛情並沒有太多的海誓山盟,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他們的愛情也像這本書一樣,平實,他們的愛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洋溢着含蓄之美。老船伕爲了翠翠的終身大事操盡了心,在一個風雨夜遺憾的死去了。他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活着就是爲了翠翠的終身大事,這個是支持老船伕活下來的精神支柱。老船伕的獨生女因爲一樁老船伕看起來很失敗的婚姻死去了。所以老船伕就尤其的關心翠翠的婚姻大事,他希望翠翠能找個好人家,不要像自己的女兒那樣。老船伕的後半生就是爲翠翠活着。大佬和儺送的競爭雖然是殘酷的,但是他們也有着邊城人們都有的質樸。他們用唱歌這種方式比試,追求翠翠。而翠翠對待感情的羞澀使得大佬溺水死去了,使儺送走了。儺送該不該回來呢?儺送他愛翠翠,可是他抹不去哥哥死去的傷痛。如果他回來了,他覺得自己對不起哥哥,哥哥死了,他卻娶了翠翠,這絕對不是儺送這個講義氣的人會做出的事情,也許經過時間的洗禮,儺送會回來的,也許不會。作者也沒有給我們這個答案,故事發展到了懸疑的頂端戛然而止。作者說:“也許他明天就會回來,也許他永遠也不會再回來。”只留下可憐的翠翠孤單的,淒涼的思念着,思念着儺送,爺爺。這部書的風情,故事,人物,景色都是美的,最美的我覺得還是它的結尾,因爲無論儺送回不回來這個故事都是那樣的悽美。試想:過了幾十年,已經人近中年的儺送終於出現同樣也變老了的翠翠的面前,多年的等待終於換來的結果,會給人怎樣的感動?如果過了幾十年,儺送始終也沒有回來,翠翠一直孤獨的等待着他,翠翠會永生不嫁,以祭奠她那死去的愛情和那墳墓中的心靈,這樣的結局依舊很美,因爲回憶纔是永恆。等的滋味,只有心中有期待的人才會體會。等到何時,又如何等待,忍受着自己執著的苦味,肆任時光流逝,倔強地不惜失去本應屬於自己的美好,只是默默等待那個或爛漫或無言的結局。等到海棠花落,共看日落月生、風起雲涌,是不惜等這一遭;等到事與願違,無奈滄桑已變、物是人非,是可惜荒廢這半生。願她等到的不是無言的悲哀,不是追悔不及的淚水,而是應屬她的那份幸福。

今天在圖書館裏讀完了沈從文的《邊城》,好久沒有象今天這樣沉浸在書中了。覺得上了大學以後就一直很忙,每天不是看電視就是上網,習慣於從網上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習慣於使用百度Google那種快捷的方式查找信息,每天看書的時間也的確少的很,即使看的也不過是英語或者專業知識相關的書籍,也少了那份看“閒書”的心情。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真的需要自己好好的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看一本書,好好的把自己心中的那份浮躁捋一下。

但是今天看了《邊城》以後真的被小城美麗而憂愁的故事感染了,《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爲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爲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爲“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作者沈從文所流露的這些思想,無意之中跟道家的思想又有巧合之處。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不是奢華浪漫的文字,卻深入人心;沒有鋪張煩瑣的描繪,卻淨化了萬千讀者的靈魂,關於簡愛的讀後感。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顆敏感戲迷的心塑造了一位堅強獨立的女子——簡·愛。儘管飽受命運的捉弄,嚐盡生活的煎熬,遭受同伴的誤解與凌辱,她卻能以她的堅貞不屈,寬容豁達接受這一切的嘲諷與冷眼。生活教會了她勇敢的戰鬥精神,獨立自主的思想,包容博愛的品質。這樣一位如水一般頑強激昂月又不失溫柔細膩的不凡女子讓無數人領會到了人性的光芒,生存的價值。

如水的堅強。曾見過洶涌澎湃的浪濤擊打海邊的礁石;曾聽過瀑布一瀉千里的宏音;也曾林會過“滴水穿石“的深刻精髓。而這一次,在一個單薄柔弱的女子眼中,我也體會到了這種牴觸內心的震撼力。面對舅母不懷好意的誣衊,老師的冷眼相對,同伴的避而遠之,簡·愛並沒有屈就於這個冰冷殘酷的世界。“當我們無緣無故捱打的時候,我們應該狠狠地回擊,我確定我們應該回擊——狠狠地回擊,教訓教訓打我們的那個人,叫他們永遠不敢再這樣打人。”如此尖銳的話語、如此堅強的性格,堅定了她燦爛的一生。生活是人生最得意的一本書,書中有無數未知的難題等着我們去挑戰。膽小怕事、優柔寡斷的人,終究只能遭受淘汰而空無所得。堅強不屈,勇敢面對的人必定會得到上天的恩賜,滿載而歸。就像簡,最後以外地獲得了叔叔留下的鉅額財產,也擁有了自己的完整愛情。不受命運左右的人,在能永遠掌控生命的方向盤,駛向永恆美好的人間天堂。不被困難囚禁的人,才能擁有穩健的步伐,邁向理想的彼岸。

如水的溫柔。常用“柔情似水”形容女子的賢良淑德。簡的剛烈背後也藏着一顆溫柔的心。作爲羅切斯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師,她對羅切斯特先生的愛是淡淡的關懷,深深的崇拜。最後那場火災奪去了羅切斯特的雙眼和手臂,卻成全了他們唯美的愛情。她放棄了表哥的求婚,與羅切斯特廝守一生,不離不棄。簡的溫柔是女子善良母性的表現,是犧牲與付出的昇華。我們生活在這個愛的世界,因此生活有了色彩,有了溫暖與笑聲。是愛點亮了生活,創造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意。沒有愛存在的灰色空間,找不到幸福的滋味,也體會不到情感的可貴。

如水的寬容。小小的一滴水,何以包容萬種物質?是何等的力量賦予它出衆的能力?讓它的存在有了更高的價值。當清澈閃亮,如同鑽石般謠言的水珠用自己的純潔去洗滌污垢灰塵時,我明白,那是水本身的寬容,才能他它用小小的心去包容大大的世界。簡的寬容是她在得知羅切斯特已婚後的成全,是她面對舅母懺悔時的理解。她的寬容讓她能夠在冰涼的世界得以取暖。使她的生命更添歡樂。寬容豁達的人永遠比較幸福,因爲他們選擇了模糊缺陷的方式去看待世界的不足。也許這種霧裏看花的方法才覺花紅。寬宏大量的人永遠受歡迎和尊重,在人與人正面碰觸的社會,如過能夠凡事禮讓三分,那必定會有不錯的口碑。簡的豁達讓她擁有了3個知己,也受到了親友的讚許。這是一個人生存的第一追求。寬容的人易成功,綜觀古今中外,不難發現,凡有傑出成績的志士名人,多有寬厚賢德的大將之風。寬以待人,揚長避短,使劉備廣攔賢才,奪取天下;剛腹自用,匹夫之勇,使項羽衆叛親離,自刎烏江。同樣,若沒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廣闊胸襟,曹操又何以成就霸業?沒有不拘小節,博大胸懷,呂不韋又何以有門客三千,完成後世傳奇《呂氏春秋》?而在現代,若沒有社會和朋友們的巨大的寬容和關心,數學大師霍金和納什也不可能登上科學的高峯,衆多的科學家、賢才也許就被埋沒於平凡之中。寬容使無數人走向成功,而成功也見證了寬容的價值和意義。寬容爲我們剷平了成功路上的種種阻礙、困頓,使我們走得更穩,看得更遠。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那麼着正的伯了就是你的寬容之心,那是你創造未來的砝碼。

老子曰:“上善乃水”。簡的一生,是滴滴清水串聯而成的,每一滴水都賜予了我們一個感悟,每一滴水都爲我們繪製出了人生的里程碑,簡這樣一位水樣女子如同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燦爛美好的所在。

我想,人的一生是在追逐所需,名利金錢……但是千萬別忘了,有些東西稍縱即逝,真正永恆存在的,是你的心!

夏洛蒂·勃朗特的長篇小說《簡·愛》由於書中熟練地使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由於它有一個比真人顯得更偉大的男主人公羅切斯特和一個“不美,窮,矮小”但仍充滿激情的女主人公,女家庭教師簡·愛的灰姑娘式的勝利式的吸引力,這本書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

簡·愛是一個孤兒,寄人籬下,靠親戚生活。她的親戚對她百般凌虐,但並不能使她在精神上屈服,卻引起了她在精神上的反叛,於是爲了懲罰她,或者說爲了擺脫她,把她送到一家慈善學校去。那兒惡劣的生活條件,苛刻的專橫制度,清教的矯揉造作和全套的僞善,都描繪得活靈活現,可以看出,這些都不是虛構,而是生活的實錄。

小說中充滿着對殘酷虛僞的資產階級貴族社會的有力批評。洛伍德孤兒院的景象確實駭人聽聞,那裏採用極不人道的方法來管教這些孤女。這種管教制度導致最孱弱的孩子們的夭折;溫順而有天賦的海倫·彭斯就是這樣死於非命的。對較有忍耐力的壯實的孩子則灌輸以順從和虛僞的容忍的思想。

對聰明高尚的坦普爾小姐的無能爲力的描寫是真實的,她雖然名爲孤兒院院長,但不得不容忍闊督學們對女生們的嘲笑。夏洛蒂就這樣揭示了知識分子的無權地位。

簡·愛的心裏蘊藏着對社會壓迫的自我反抗。早在童年,簡就公然起而反抗自己富有而虛僞的舅母及其粗暴而嬌慣的孩子。在孤兒院做學生時,她跟海倫·彭斯在一次談話中說出了必須反抗的想法。“當我們無緣無故捱打的時候,我們應該狠狠地回擊;我肯定我們應該回擊──教訓教訓打我們的那個人,叫他永遠不敢再這樣打人。”

當簡再也忍受不了在洛伍德的慢性折磨時,她尋找一個當家庭教師的工作,並在一位紳士家裏找到了這份工作。

但簡·愛從未放棄過這一反抗精神和獨立精神,這種精神給了她的形象以動人的魅力;它也決定她跟周圍環境發生大量的衝突。簡所作的愛情表白本身就具有大膽的平等宣言的性質:“你以爲我是一架自動機器嗎?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嗎?┅┅我的靈魂跟你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我現在跟你說話,並不是通過習俗,慣例,甚至不是通過凡人的肉體!”

處於最幸福的時候,作爲心愛的人的未婚妻時,簡·愛依然保持沉着和清醒。她不僅要維護自己的名譽,而且要維護自己的獨立。她擔心有變爲奴隸變爲丈夫的玩物的危險。簡·愛拒不接受未婚夫的奢侈禮品,固執地提醒他說,她是個窮姑娘,又無姿色,她要履行家庭教師的職責。她寓驕傲于謙遜,珍惜自己個人的人格尊嚴,渴望自食其力的誠實勞動和獨立,就是這位女主人公最迷人的特徵之一。

簡·愛, 羅切斯特和聖約翰·裏弗斯是三個取自人性的最宏偉表現的人物,他們不是蒼白的影子,是三個輪廓分明的典型。書中人物不多,刻畫得常異常精練,就連那些只描出一個輪廓的人物如布洛克赫斯特先生,坦福爾小姐,費爾法克斯太太,羅莎蒙德和白蘭奇,都勾勒得詡詡如生,顯示出手法的靈活巧妙:只需寥寥數筆,一個人物就躍然紙上。

簡·愛本人更是一個創造。單是這個人物的細緻處理,就暗示出一種非同一般的戲劇天才。我們總是看到她如何難看;作者沒有作過任何努力使她帶有浪漫氣質,她也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善良或聰明才引起你的愛慕;可是你欽佩她,愛她,愛她的堅強意志,愛她那顆誠實,善良的心,愛她那奇特的但富有魅力的本人。一個有血有肉的生靈,有着凡人的種種弱點和常人的優點。

羅切斯特先生的性格刻畫也很好。他有一個好思索的天性,一付非常易感的心腸,只是受到不良的教養被引入歧途,但他不放縱自己,能從教訓裏學到智慧,歲月使他改進,少年時代的浮渣漂走了,他內部真正善良的東西仍然存留下來。他的天性有如一罈佳釀:時光不會使他變酸,只會使他變得甘醇。

簡·愛和羅切斯特的言談舉止可能因魯莽而令人不悅,然而卻有個性,率直,擺脫了形形色色的虛僞和俗套。你一開始不喜歡他們,可是久而久之,你會愛上他們。他們身上那種力量長驅直入地闖進你的心。他們沒有合度的儀態,理想的體形,良好的態度,俊秀的容顏,常人的思想,常人的語言,卻是感情深沉,頭腦清晰,脾性乖張,不文雅然而可愛的人。簡·愛俘虜了我們所有人的心,不是她秀色可餐,雍容華貴,溫柔善良,而是因爲她坦率明朗正直,能有深厚的感情,而且能勇敢的忍受巨大的苦難。

傳教士中一代表人物聖約翰·裏弗斯,心地冷酷,並且極端虛僞,他向簡·愛提議締結沒有愛情的婚姻,共同去印度從事傳教活動,並以關於基督教的崇高義務這類高談闊論來掩飾自己。簡·愛不無理由地報之以憤怒的反駁,把羅切斯特的無私的熾熱感情同這個傳教士的虛僞的欺人之談加以對照,對聖約翰這一形象的愚蠢的狂信和冷酷無情的揭露,說明了夏洛蒂的大膽和耿直。但是,女作家無力徹底克服她的宗教幻想,並對傳教士的“使命”有所理想化。

女作家向自己的讀者和女主人公推薦的唯一道路,是個人爭取自我完善,爭取內心自由的鬥爭。女作家使小說的收場━━簡·愛回到雙目失明的羅切斯特身邊━━成爲女主人公的獨具一格的莊嚴結局。

儘管《簡·愛》的結局是老一套的,它在細節,對話,性格描繪方面卻有着意外的素質的永恆魔力,這種魔力能夠一瑜掩百瑕,使讀者的情緒保持愉快活躍。情節的安排也許會激怒或澆涼讀者的藝術感,然而講故事者的聲音,它那充滿激情或感情或夢幻的抑揚頓挫,卻幾乎從頭到尾都吸住了並且迷住了聽者的耳朵。總的佈局也許是平庸的,觀念也許不深刻,但這本書卻是新穎獨到的。堅強,自由,激越的個性━━乃是這本書中唯一的但足夠的魅力。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爲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峯。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讚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從本書反映的思想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思想和主張。

紅樓夢塑造了衆多的人物形象,成爲不朽的藝術典型,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永放奇光異彩。紅樓夢的語言藝術成就,更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的高峯。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兩語就可以勾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形象;作者筆下每一個典型形象的語言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從而使讀者僅僅憑藉這些語言就可以判別人物。

作者的敘述語言也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包括小說裏的詩詞曲賦,不僅能與小說的敘事融爲一體,而且這些詩詞的創作也能爲塑造典型性格服務,做到了詩如其人切合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口氣。

由於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紅樓夢無論是在思想內容上或是藝術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嶄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使它足以屹立於世界文學之林而毫不遜色。

紅樓夢是女人的世界,但通過女人的世界反映了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展現了那個朝代的發展的悲劇。中國詩詞有兩句詩有難以描摹的霸氣,一句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巧合的是,同是以“安”字開頭“顏”字結尾,它們卻各自代表了中國士人的兩種精神境界,出世則曠達不羈、入世則心懷天下。

李唐幾百年以後,在清初,有位偉大的作家用他細膩獨特的筆觸爲我們展現了他眼中的這兩種士人,同時渲染出那個君主專制達到鼎盛時期的大悲劇。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紅樓夢》敘說着那些癡人癡事,感嘆書中他們不老不死,不傷不滅,卻一遍一遍的上演着悲劇。讀盡紅樓,只得一世傷紅顏傷逝的背後,便是中國古代士人們悲劇的寫照。

《紅樓夢》總是用幾大段文字描寫着主角們的風姿神韻,如王熙鳳,賈寶玉,從容貌的美到繁飾的衣裝。而對於林黛玉卻只是描寫了她三分病態如西子的模樣。是否註定了她內心的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理,低調自卑到衣物可以樸素到忽略不計,生怕寫出來與鳳姐,寶玉對比起,讓別人笑話了。留筆三分給了人無盡的深思,或許結局在這裏悄悄種下了根。

不知林黛玉是何時喜歡上那不愛武槍愛顏色的少年。或是剎那的初見:賈寶玉因爲如天仙一樣的林妹妹沒有攜玉而要把他落草時含的寶玉扔碎,又或是賈寶玉總是寬容她的無理和冷笑。佛曰:“剎那者爲一念,二十念爲一瞬,二十瞬爲一彈指,二十彈指爲一羅預,二十羅預爲一須臾,一日一夜爲三十須臾。”雖不知她是否在一念之間戀上了如玉少年郎,卻知道在無數的須臾中他們將這份美好無盡的展現。

記得書中林黛玉經常以淚洗面,說話總是有那麼幾分刻薄。對於別人的話,總是多心留意,比起小心翼翼的露怯,她則總是喜歡冷笑回答,好像當代有些人仇恨社會,認爲世界上沒有好人。而寶玉是她的知己,明白她那身刺蝟裝下脆弱的心,所以他總是勸着她,讓着她,保護着她。愛之深,責之切。林妹妹卻像是不知道似的,也許是潛意識知道了他的包容,才總是常常將自己的醋意暴露:“你怎麼不去辭辭你寶姐姐呢?”“再你爲什麼又和雲兒使眼色?這安的是什麼心?”

每每讀到賈寶玉,林黛玉的言行時,我總是感嘆幸好他們命運算不錯,至少最初在賈氏家族中是少爺,小姐,不然讓他們這種性格生於現代,必是兩個嬌命之人。

黛玉在大觀園中格格不入,可沒有人否定她超凡脫俗的才華談吐和細膩優雅的生活態度;寶釵在大觀園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愛讚美,她有男子都少有的治家能力,她溫婉賢淑,她謙遜憐下,是那個時代女子的典範。如果說黛玉是小家碧玉柔娟風流,寶釵則是大家閨秀的冷豔風骨,一個細聲“嫁與東風春不管”,一個韻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無論是出世的黛玉還是入世的寶釵,在這麼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時代中,她們都無路可走,無處可逃。

黛玉隱寓着超凡脫俗的士人們,她代表的是奔波辛勞的徐霞客,是醫者仁心的李時珍,他們有不同於世俗之人的理想抱負,又或只爲自己而活,不理睬世人的目光,甚至不能被世人所容,但活出了自己的味道,他們的成就也被後世人肯定,可是他們所生之年,必定不會被大衆理解,必定有人笑他們癡傻,出世者,不被世所容,怎一個孤寂了得。

寶釵隱寓着兢兢業業的士人們,她代表的是鞠躬盡瘁的張居正,是心憂天下的王安石,他們把社稷乾坤當成自己的歸處,他們爲了這個時代,爲了這個天下而活,文死忠諫,武徵沙場,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是,樹大招風,那些嫉妒怨恨他們的人又怎麼會少呢,他們用一生之力守護的東西,最終也會破碎、消融在歷史中。紅樓夢以一種毀滅的絢麗在中國文學寫下了濃濃的一筆,悲劇不可怕,可怕的是,徹頭徹尾而無法避免的悲劇。

林黛玉是天上的飛鳥,命運卻把她牢牢鎖在海底,要她眼睜睜地被海底的暗波洶涌吞沒,生不逢時不自由,是千萬孤高者的寫照,他們明明比時代站得更高,卻不得不接受這時代的潮流;薛寶釵是海底的游魚,命運卻在她有生之年,一點一點的把她生命中的水抽走,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是千萬權謀者的悲哀,他們真摯的熱愛自己的時代,他們爲之努力過,卻無力改變,只得消融。

有人說林黛玉尖酸刻薄,有人說薛寶釵圓滑世故,卻忘了他們無法決定自己命運,卻忘了只要是人都會有弱點,人們只記得孤高者不與時同,是怪人,只記得權謀者殫精竭慮,是奇人,卻忘了他們也有弱點。

我們既不是怪人也不是奇人,我們只是常人,曹公用草蛇灰線溫雅絢爛的文字卻逼得我們一跳,紅樓夢十年而作字字是血,似乎在提醒我們做一個早就該做的選擇,人這一輩子,無論是出世還是入世,都該做一個非常人,做一個鳳顏龍骨的人,哪怕泯滅,也不該渾渾噩噩過一輩子。

紅樓夢中不僅隱含了士人們的抱負和追求,還凸顯了在那個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士人們所追求的愛情。林黛玉之所以在花團錦簇環肥燕瘦的大觀園中脫穎而出成爲紅樓夢的第一女主角,不是因爲她小家碧玉姿態傾城,不是因爲她才情天賦出口成章,甚至不是因爲她境界高遠令人敬悟,而是因爲她擁有,紅樓夢中真摯動人的愛情。而給她這份殊榮的,正是她的寶哥哥。因爲愛,所以結合,是士人們真摯的所求。

千萬人中讀紅樓夢,讀出千萬種心得體會,這纔是紅樓夢魅力所在。紅樓夢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它折射的是整個時代的興衰沉浮,你可以從紅樓夢中讀出人生百態,讀出世態炎涼,但不可遺忘的是,紅樓夢在本質上是一部唯美的愛情,所以,讀這樣的名作,必定要刻骨銘心深深沉思,但也未必不可以小兒女情態,默默淚流。

紅樓的淚,不僅僅是紅顏的淚,亦是士人的淚;紅樓的血,不僅僅是紅顏的血,亦是士人的血。大哉,紅樓。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1

美籍教授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通過紀傳體的方式,生動展示了一幅明王代萬曆年間的王朝畫卷。黃仁宇教授着重寫了萬曆皇帝、改革家張居正、調和者申時行、清流海瑞、武將戚繼光、哲學家李贄等六人的事蹟和思想,從正面或側面描繪了該王朝的面貌,讓今人讀來,能夠感知那個年代;也對明代的制度、文化、經濟、政治有一個較爲直觀的認識。從其他歷史書籍我們可知,明王朝從張居正時期(萬曆初期)的中興,逐漸淪落,最後受迫於外交內困,轟然倒塌。這其中,外因通過內因發揮作用,而內因組織的落後、制度的不切實際和僵化,以及由此演化出的嚴重腐敗都是內因的方方面面。由於這些弊端環環相扣,頑疾深遠,以張居正爲代表的改革派的所作所爲也只是逞一時之強,不可能從根本上撼動帝國建立時的錯誤,而另立新的帝國制度。

我就簡單談談對明王朝的道德、文化、經濟、政治下的制度的認識。

明王朝沒有西方一樣強大的宗教力量,如果說有,也只能是漢朝以來就被歷朝推上神壇的儒家文化。以四書五經爲代表的儒家文化,規範着帝國的道德,儒家文化時明王朝的根本,成爲指導人們的唯一的道德標準,進而成爲治國標準。道德倫常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約束着社會的各個方面,它們已經取代了“公正性”的法律,自身就是“道德性”的法律,規定着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的行爲和思想。地方鄉紳自治用傳統道德爲標準;官員判案以“四書”爲準繩;皇帝欲廢長立幼也要受到倫常的制約。道德倫常爲國之根本,它不僅可以指導判案,而且可以替代法律。

用傳統的儒家道德文化文化治國,缺乏“公正性”,而且等級制度森嚴,社會“公正”成爲維護固有制度下的犧牲品。“治理國家的官員(以下統稱爲文官)大多科舉出身,依靠一羣熟讀經史的人治理國家、把控政治的可行性,是由於帝國在體制上實行中央集權制,其精神上的支柱爲道德,管理的方法則依靠文牘。”道德至高無上,它不僅可以指導行政,而且可以替代行政。沒有了“公正”的法律,用人治的方式,社會的腐敗容易滋生,因爲腐敗者本人,多數爲人治的執行者。

制度的設定必須具有切實的可行性和應有的彈性。明代官員的俸祿極低,這是緣於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本朝時典型的“小農意識”,他的王朝能夠迴歸到樸素的農業社會,除了不遺餘力的打擊大地主和國家工商業外,他希望官員成爲人民的僕人,只發卑微的薪水。如:一個正二品尚書一年的俸祿才120兩,實在少得可憐。在建朝200多年的萬曆年間,這一僵化的制度並沒有太多的變化,但現實已經讓他名存實亡。沒有合理薪水收入的文官,通過各種變相的手段獲得處於合法和非法之間的收入,甚至腐敗叢生,以過上驕奢的生活,這成爲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而這些收入則壓迫在農民的身上,過度繁重的壓力,推動農民不斷走向貧窮的深淵,成爲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該制度的設計也就如果一紙空文。

財政稅收制度的效率低下成爲政治和軍事的累贅。稅制同樣發源於太祖,他規定,“人民納稅的實物不入府庫,直接供應軍士的家庭,軍士則不再發餉。”這樣的做法除了低效率外,極大的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黃教授指出:“如果軍需稅收總髮總收,國內交通通訊必然相應而有較大進步,次之則保險業、銀行業就會應客觀的需要而產生,商業組織和法律也會有所發展。”財政稅收以“樸素農業”的方式設置,讓明王朝的經濟發展被禁錮,而施政的方針和目的,也不是提倡發展先進經濟,而是維持穩定和平均的狀態。而軍事方面,財稅制度的落後,成爲限制區域軍事指揮的一大因素,也讓明王朝縱有當時世界上爲數最多的陸軍,軍事效率卻不高。這從江浙、福建沿海地區受到日本倭寇常年攻擊就可以看出。另外,文官集團對武官權利的限制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還有可行性,但當發展壯大的滿族成爲強大的外患時,就讓帝國變得沒有戰鬥力。

缺乏民間金融系統,導致高利貸橫行,大量民間土地被權貴兼併,農民流離失所,這成爲明王朝滅亡的經濟根源。及至萬曆一朝,太祖朱元璋時期設立的“土地均分”已經不復存在,大量土地爲少數權貴階層所有,農民中的自耕農數量不斷銳減,喪失土地的農民成爲佃農,因而備受盤剝,變得愈加貧困,這一經濟隱患就會演化成政治問題,無數農民就會揭竿而起。

一般在王朝建立之初,大地主、官僚階級在農民運動中受到極大打擊,而實行的恢復生產的政策,爲了鼓勵生產,也會讓農民佔有相當的土地。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多數農民會因各種原因變得手頭資金緊張,在沒有其他金融系統的時候,只能通過典當、高利貸等方式籌集零時短缺資金,但是這些籌資方式的成本奇高,無法還債的農家就只得將土地抵押還債,由此走向了貧困的深淵。再加上權貴階層的侵佔,大量農民相繼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而此時的官僚機構也變得異常腐敗。少數獲得土地的農民和權利相結合,形成壓在農民身上的食利集團。如果食利集團擴大,帝國總體人口增加再加上天災人禍,要麼餓死要麼戰死的農民會紛紛選擇起義,這成爲歷朝歷代滅亡的重要原因。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就是這一過程的不斷輪迴。

這其中,文官集團的腐敗和民間高利貸二者是重要的原因。我個人認爲,腐敗乃是根本原因,因爲腐敗榨乾了農民的剩餘,而高利貸則爲推動農民走向貧困的加速器,它讓農民更加迅速的失去土地。在中央集權的社會,權利來自於上方,民衆自身又沒有權利;在信息落後和等級森嚴的社會,地方權利受到的約束和監督少得可憐,嚴重腐敗變得不可避免。即使有張居正之類的改革家,或有皇帝整肅吏治的決心,都只是以一己之力對抗制度的徒勞。

進一步的說,王朝建立在禁錮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又受到權貴階層的奢侈巨耗,加上新增人口的巨大需求,才使得王朝覆滅不可避免。經濟學說推動經濟發展,民主學派的權利制衡,以及人口控制的實施可以讓社會長治久安。若再有“兩個公平”(生存公平、機會公平)和軍事保障,則可謂一個理想型的社會,但是人類至今能夠獲得這種制度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政治方面,儘管明王朝的皇權在歷朝中已經非常強大,但是黃仁宇教授則反覆強調文官集團和皇權的博弈,甚至文官集團擁有相當大的權力。萬曆皇帝坐姿不雅,他們會立馬批評;萬曆皇帝喜愛書法,它們會加以限制;萬曆皇帝欲立三皇子爲太子,他們則堅決反對。以至後來萬曆僅爲皇權的象徵,其權力的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官的制約。萬曆本人可以免去或者誅殺冒犯他的文官的職務,但卻對整個文官集團無能爲力。

首輔張居正執政時期,萬曆正處少年,爲了進行執政和推動改革,張居正以皇帝和太后給予的信任,直接或間接培養出很大的勢力集團,其中,擔任京城要職的官員大都爲他一手提拔,但縱使如此,文官中也有不少倒張勢力,不斷對其進行彈劾,而且好幾次都嚴重危及他的地位,必須得皇帝嚴厲懲罰相關官員,才能遏制進一步的彈劾。首輔申時行時期,他的作用更像是皇帝與文官之間的調和者,他會用委婉的手段讓萬曆皇帝順從文官的主張,同時又幫助萬曆皇帝實行皇權,但終於得罪了文官集團,被彈劾。在他被迫下臺之後,萬曆皇帝和文官集團因缺乏調和者而導致萬曆長達二十年的消極怠工。

皇權方面,萬曆相信自己的權利是受命於天,天意能否持久則在於人和,否則他就會被推翻。在明王朝初期,皇權有很大的權力,及至萬曆的叔祖正德皇帝,他可以爲所欲爲,不上早朝,在皇宮外居住並煉丹求仙,將文官集團的請求置之不理。萬曆當朝時年齡尚小,許多事情必須依賴老師張居正,大伴馮保以及太后的主持才能進行,他成爲了皇權的象徵(像皇帝出席各種儀式),而非皇權本身(自己施政很少)。萬曆作爲皇帝是有其行爲準則的少年時期,他成長極哭,學習、出席儀式、早朝、批閱奏摺等等,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皇帝的身份也讓他的情感無法交流,對待文官必須莊重,甚至對母后也只能通過信函以文字的方式交流。萬曆更加受到以“四書”爲代表的傳統道德文化的規範,這個規範也是文官集團對他的規範,文官集團希望萬曆皇帝成爲嚴格按照傳統道德倫理行事的皇帝,否則,他們則會不斷批評皇帝的行爲。

雖然共同約束着萬曆皇帝,文官集團內部卻不是一團和氣,他們之間自然形成各種小利益團體。同一個地方的文官成爲“鄉誼”,同年考取進士的爲“年誼”,還有師生關係,受同一人提拔的關係以及姻親而形成的裙帶關係等等各種利益團體。這些團體會相互競爭,已獲得更大的權力和地位。

另外一方面,他們又共同構成了文官整體,具有很大的共同性,一起制約着皇權。文官中大多數都是科舉出身,共同受到“四書”教導,而科舉制度則是按照朱熹註釋的“四書”機械的思考和回答。“四書”中的傳統和道德成爲文官中共同認可的,是帝國的基石;文官以“四書”爲準則,來要求萬曆皇帝。如果萬曆皇帝不符合他們的期望,對其責備就相當嚴厲,海瑞上書說萬曆皇帝虛榮、殘忍、自私;御史上書說萬曆皇帝收受賄賂,更有一批文官抱着必死的決心,指責萬曆皇帝,希望能夠受刑,成就他們揚名史冊的願望。在萬曆年間,由於皇權變弱,文官集團成爲了帝國的實際所有者。對上,政令的執行又必須依靠文官集團,他們可以制約皇權;對下,他們又佔有大部分的土地和財富,控制着地方鄉紳。

地方鄉紳也有較大的力量。明朝最低級政府爲縣制,而知縣(縣長)一人統管民、政、軍,由於官僚機構的範圍有限,地方官員不得不依賴地方鄉紳治理鄉一級別的地區。鄉紳多爲宗祠的族長、退位的文官都是讀過書的知識分子,他們的話就相當於法律,而他們斷定是非的標準就是“四書”,鄉紳自治保證了明王朝的穩定,也使得傳統道德的規範灌輸到帝國的最下層人民中。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2

在我的書架上,有一本散發着濃濃書墨香氣的書——《愛的教育》。一開始《愛的教育》的書名就讓我認真思考了一番。愛與教育究竟有什麼樣的聯繫?帶着這個問題,我翻開了這本讓夏丐尊先生感動得“流了淚三日夜讀畢”的書。

帶着疑問,我隨那個意大利國小生恩里科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書是以日記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窮人》、《佛羅倫薩小抄寫匠》、《尋母記》……每一篇日記都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但令我最感動的是《意外的事情》。文章講述了一個二年級的國小生羅貝蒂,早上上學時,看見一個低年級的國小生離開母親後,在街上奔跑時摔倒。這時,一輛馬車衝他駛過來,羅貝蒂勇敢地跳過去,把那個小孩拖到一邊。小孩得救了,羅貝蒂卻被馬車壓到了。他自己才二年級,還是個孩子,卻毫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多麼勇敢的羅貝蒂!想想自己,不要說救人,就是平時摔破點皮也會哭,真是太難爲情了。

說到救人,讓我又想起前年的一件事:一個年僅二十八歲的青年軍官孟祥斌,爲了搶救一名輕生女子,在寒風凜凜的冬日,來不及脫衣服就縱身跳入冰冷的江中,挽救了女子的生命,而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金華感動了浙江感動了每個中國人。我作爲一箇中國國小生我一定要向英雄學習,將道德印在心底,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定能做個勇敢的舵手。

《愛的教育》看完了,當我合上書時,再去思考那個問題——愛究竟是什麼?我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手足之情、親子之愛、朋友之誼、愛國之心……有首歌唱得真好: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奉獻,使我們心靈相通;愛,讓世界不在孤單。讓我們伸出溫暖的手,讓愛的鮮花四處開放。

《愛的教育》是一本寫愛的白皮書,他以日記的口吻寫下了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整個年級的生活面貌,裏面插着安利柯爸爸的有着教育意義小信箋,還有班主任佈置的每月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艾.亞米契斯,他耗費了十年完成,語言平實樸素,讓讀者知道外國小朋友是怎樣度過學習生活,讓我們結實了與自己同齡的小朋友: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助人爲樂的卡羅納;快樂的安東尼奧;善良的波列科西;殘疾但是勤奮的科羅西;誠實的小商人卡羅菲;可愛的沃提尼;懂事的柯萊蒂……他們之間充滿着最最質樸的愛意。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沉迷於網絡和行爲像“小大人”一樣的小朋友們失去了他們本有的天真無邪和坦率純真。

承擔教育責任的學校任重而道遠,可校園似乎也不再那麼純淨。但是我們堅信,黑暗的背後有光明,絕望的背後有希望,堅信總有支撐這個世界運轉的東西,比如愛……

《愛的教育》是一本寫愛的白皮書,他以日記的口吻寫下了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整個年級的生活面貌,裏面插着安利柯爸爸的有着教育意義小信箋,還有班主任佈置的每月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艾.亞米契斯,他耗費了十年完成,語言平實樸素,讓讀者知道外國小朋友是怎樣度過學習生活,讓我們結實了與自己同齡的小朋友: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助人爲樂的卡羅納;快樂的安東尼奧;善良的波列科西;殘疾但是勤奮的科羅西;誠實的小商人卡羅菲;可愛的沃提尼;懂事的柯萊蒂……他們之間充滿着最最質樸的愛意。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沉迷於網絡和行爲像“小大人”一樣的小朋友們失去了他們本有的天真無邪和坦率純真。

承擔教育責任的學校任重而道遠,可校園似乎也不再那麼純淨。但是我們堅信,黑暗的背後有光明,絕望的背後有希望,堅信總有支撐這個世界運轉的東西,比如愛……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

這本書中搜集了許許多多的德育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生動,那麼感人,那麼引人入勝。其中,我最喜歡的有《高尚的行爲》、《愛國少年》、《可愛的祖國》、《要知感恩》等故事。

這本書就像我的良師益友一樣,時時刻刻在教育着我,影響着我。以前,當媽媽做家務的時候,我總是覺得自己還小,不能做家務,自從讀了《愛的教育》中的《分憂》這個故事,早上我自己疊被子,晚上我自己洗襪子,有時還幫媽媽掃地洗碗,是爲了讓媽媽輕快一些。

由我自己,我還想到了我們的國家。20_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地震,大石頭從山上滾下來,公路中段,解放軍叔叔不顧塌方的險情,克服沒有公路的困難,一路急行軍到現場採取救援,全國人民有的捐錢,有的捐物,我們學校也給災區捐了錢。

愛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今天,我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一本書《愛的教育》。

在這本書裏,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安利柯的父親寫的一封信《要學會愛人》。主要的內容是安利柯的父親看到安利柯在走路時撞到了一位婦人,卻連一句“對不起”也沒說就走了,因此非常氣憤,並教育他今後要怎樣尊敬別人,培養好的品德。

說實話,其實我有時也同安利柯相似,每當父母在身邊時總是很聽話,家長們一不在,我就完全變了一個人,對別人愛理不理的樣子。

記得有一次,我在下樓時,正巧碰見住在三樓的阿姨。如果爸媽在的話,我總會點個頭,說句:“你好!”。而家長不在了,我只是瞄了她一眼,徑直的往前走了。現在想想,真不應該,也不知道那位阿姨會怎麼想,會不會把我看成一個不禮貌的壞孩子呢?總之,我現在非常後悔。

一個人如果要培養好的品德,就必須從小事做起。如果連小事也做不好,又如何談未來大事。

從今以後,我定要學會關愛他人,做一個真正的優秀少先隊員!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3

《魅力校長的修煉》讀書心得體會

今年,教育局實施了教育幹部教師提高工程,大力開展讀書活動,我所讀的是《魅力校長的修煉》一書。開始,我是帶着任務去讀,讀着讀着,竟不知不覺地用“心”來讀——激動、興奮、慚愧……

《魅力校長的修煉》共分爲7大部分:校長的人格魅力、領導魅力、學識魅力、思想魅力、形象魅力、語言魅力、反思魅力之修煉。100位校長從不同的角度詳細闡述了具備各種魅力校長是如何修煉的,以及各自修煉的結果,閱後讓人受益匪淺。掩卷沉思,幾點感悟拙筆如下:

一、“德”爲首

書中將校長人格魅力之修煉放在開篇第一章,足見校長個人的人格魅力是當好校長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教育是任何人的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校長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管理的無形資源,更是一面精神旗幟,浸染着師生們的心靈。這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聖言以及任何獎懲制度都無法替代的。所以我認爲個人的人格魅力是校長所有魅力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而“德”又是人格魅力的中心和重心。作爲一名校長,要以德樹人,以德聚人,以德服人,要努力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用德去影響、去帶動教職工彼此之間產生共鳴,形成合力,奏響學校工作最美妙動聽的樂章;用德去引導、去激發每一名教職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顯神通,讓校園成爲高雅的精神樂園。

“德”能聚人——做校長要品德高尚,無私心雜念,給人以榜樣,給人以力量,使人以模仿,給人以希望。毛主席曾說“只有落後的幹部,沒有落後的羣衆”。校長德才兼備,教師就尊重你佩服你,就願意追隨在你周圍學習你,協助你並任你差遣,久而久之則與你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爲你出謀獻策共繪藍圖。

“德”能立威——校長嚴於律己,寬容他人,品行端莊、處事公正,使人心悅誠服,即使有幾個落後分子,面對你一身正氣也難成氣候。否則,一事當先考慮個人得失,處事袒護朋友、親屬,就會在教工心中留下黑點,在工作中你就會直不起腰桿,計劃措施難以落實,影響工作質量。

“德”能增效——如果校長的德能以給人稱道,則給人以高尚,給人以膽識,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召喚,帶給教工的是孜孜不倦的追求。學校上下就會形成和諧、團結、向上的教師團隊,人心齊泰山移,任何困難也抵擋不了學校目標的如期實現。由此,校風好了,辦學質量高了,社會影響力大了,生源自然多了,這給學校帶來一派生機、一派盎然。

“德”能使校長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在校長的引領下全體教職員工積極投入改革的浪潮中,學校各項工作才能聚民心、樹信心、常創新。依我看校長之“德”是學校之基也。

二、“煉”爲實。

“魅力有一種能使人開顏、消怒,並且悅人和迷人的神祕品質。它不像水龍頭那樣隨開隨關,突然迸發。而像根絲巧妙地編織在性格里,閃閃發光,光明燦爛,經久不滅。”詩人普拉斯對於魅力的形象論述,非常有力地表明瞭一個人“魅力四射”對別人的影響。從一定意義上講,校長的魅力可以凝聚人心,成爲學校快速發展的動力之源。既然魅力如此之美,作用如此之大,校長們又何嘗不想做一個有魅力的校長呢?可現實中真正成爲魅力校長的又有多少呢?古語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校長的魅力學不來,書中讀不來,是校長在長期的實踐中一點點的修煉積累而成的。校長要堅持“讓自己成爲最好的自我”,堅持自我修煉。

1.校長要敢於擔當。因爲身上職責所繫,校長一定不能怕承擔責任,不能怕承擔壓力,尤其在和不良風氣做鬥爭的時候,尤其在事態不明朗的時候,校長要敢於講話。需要校長定奪時,敢於拍板,敢於承擔責任。正氣是學校發展的底色,必須使之成爲學校文化的主流,要讓所有的教師從校長身上看到這種正氣的存在和弘揚。

2.校長要明白捨得。有舍纔能有得,生活的確如此。校長要捨得一些機會,捨得一些權利,捨得一些榮譽。在該站出來的時候站出來,該退下去的時候退下去。捨去了個人的名和利,得到的必定是人心,是和諧,是集體發展的力量。

3.校長要學會等待。即少一點急功近利的思想。教育自身的規律,很多時候是需要時間來驗證,以時間爲代價的。而如果不遵循規律辦事,急功近利,其實表面的繁榮和暫時的成功可能將會帶來日後更大的問題。何況,作爲學校管理者每天面對的都是人的問題。所以,校長必須學會等待。尤其每出臺一個新的舉措,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大到課堂教學的改革,小到廁所文化的形成。而當校長堅信自己的認識的時候,必要的等待就是非常重要的了。很多美妙的奇蹟和結果就在這耐心的等待和持之以恆的堅持嘗試、努力中創造出來。在這是耐心等待還是急功近利的背後,可以看出校長是有一顆爲教育而生的心,還是一顆做官的心。

4.校長要苦練內功。包括親和、正直、敬業、信任、欣賞、讚美、包容、大氣、自責……我認爲,校長只有苦練內功,才能樹立外在的良好形象,而最重要的形象應該是“權威”。提到權威這個問題就像有些教師不敢批評學生一樣,認爲只有好言好語,才能獲得學生的喜愛。走上學校管理崗位的經歷告訴我,這是一個誤區。權威分爲地位的權威和個人的權威兩種,前者常以外在、霸道和剛性作爲特徵。而後者則是因爲其個人素質的優秀而帶來的權威,這種權威常以內在、民主和柔性爲特徵。魅力校長一定要有權威,沒有權威不服衆,也就無法領導一個團隊。但在倡導人文關懷、以人爲本的今天,權威應該是以“個人人格的權威”爲主,是一種內在的權威,一種知性的權威,一種體現親和特性的權威,內在權威,是以“理”服人,以“正氣”服人;知性權威,是以“思想”和“專業性”服人;體現親和特性的權威,是要善於與人溝通、傾聽意見,權威而不霸權。

5.校長要終身學習。學習!學習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坐在教室裏的學習,還有就是讀書。魅力校長要讀很多的書,除了教育類的圖書之外,還要讀管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的書。它們可以使人跳出教師的狹小圈子,從教育外部來看教育,從一些原來從未思考過的、全新的角度來思考教育,開闊了眼界,增強了認識,並重新激發出她不斷思考和追求發展的熱情。還有兩種學習非常有價值:一是交高人,向別人學;二是善反思,向自己學。其中,向自己學還包括反思之後的大膽實踐。因爲,只有實踐纔是檢驗反思結果的唯一標準,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推進反思的不斷深入。

三、“勤”于思

校長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職業,要形成自己的辦學思路,必須學會反思,勤於反思。“吾一日三省其身”說的就是這個理。

“勤”記能感恩——學校管理中的不斷反思,讓我形成一種記日記的習慣,每天用感恩的心去發現、去記錄老師們的點點滴滴優點,用感恩的心記錄老師們爲學校、爲我所做的一切。而有些事在老師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可我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表揚、宣傳,他們內心的那份喜悅是任何物質獎勵都不能換取的,對沒有太多奢求的老師們,在這種價值的認可中忘記了自己的苦和累。通過這一記,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又一個驚喜:學校在進步,老師在進步,學生在進步,而且那種變化是超乎想象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無求是真求,付出是真得”。

“勤”思促成長——學校工作能否正常運作,很大程度取決於校長的領導能力、領導方法、領導藝術。特別是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大力提倡專業引領、同伴互動……校長更應該“勤思”。

——是否攬權?交待屬下做的事就要相信他(她),讓他(她)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創造性,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讓下屬得到尊重的同時又得到鍛鍊。

——政令暢通否?在實際工作中,校長以及中層幹部稍有差錯或處事不公,就會喪失威信,造成令不行、禁不止、舉步維艱,無法開展工作。加強中層幹部形象管理,以“德”立威、以“廉”生威、以“才”增威。

——“以人爲本”了嗎?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人的發展,是教師和學生同步發展。學校組織的一切活動目的,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獲得更好的發展。常常自省:我走出的這一步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嗎?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嗎?實現了自我的進步嗎?不斷在反思中吸取經驗教訓,及時改進思考方式,調整計劃,完善自我,不斷成長,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辦學思路。

——離任時給學校留點什麼?做校長一定要經常考慮“我給學校留點什麼”這個問題。有形的看得見、摸得着的當然是個交代;關鍵是一些無形的東西,如辦學思想、教育理念、人文環境、學習氛圍,還有校風、教風、學風等,這些無形的東西非一日之功就能達到,需要一代人長期不懈努力才能形成。因此,校長要拋開眼前的榮辱得失,着眼於學生的常足發展,爲他們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當那一天你退下來的時候,才心中無愧。

以上所述,只是我的點滴體會,與書中100位校長相比我確實差遠了。爲此我爲自己確定的生活工作目標是“四多四少”,“多幹實事,少說空話,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對學校事務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腦勤、腿勤,腦子中時刻裝着教育,裝着學校,裝着教師,裝着學生,爲師生甘吃苦,甘跑腿受累。

3000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4

書,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它就像一雙雙翅膀,幫助鳥兒飛翔,我們學習離不開它,生活離不開它,處處離不開它……回望巍巍中華五千年,有多少文人墨客對書籍情有獨鍾,對於讀書,他們又有多麼熱烈的情懷:還記得那一聲“爲中華崛起而讀書”嗎?這一聲呼喊留給後代幾多震撼,幾多警覺?!因此,無論從民族進步還是人人發展的角度來說,都應該提倡讀書。

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使我成長的更快。

我愛讀書,書可以開闊我的視野。俗話說:“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讀書可以使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無限神奇。

我愛讀書,因爲書還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雷鋒日記》讓我明白奉獻的一生最美麗;《老人與海》中那位不屈服於風暴,勇於抗擊的老者讓我肅然起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使我明白人活着的真正的意義。讀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醜惡。當白雪公主逃脫了惡毒的皇后的詭計之後,我禁不住大聲叫好;當看到小獅子王辛巴通過自己勇敢的拼搏重獲王位的時候,我快樂無比;當福爾摩斯巧妙地揭穿騙局時,我懸着的心才漸漸平靜……

我愛讀書,因爲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是啊,讀一本好書使我們可以從聖賢和智者的叮嚀中頓悟人生的真諦,從偉人的人生記錄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從科學家奮鬥的文字裏體會攀登的艱辛和執着,從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他們同命運搏擊的堅強意志。

一本好書總是把真善美放在最高的席位,以此端正讀者的人生態度,一本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經得起歲月的打磨;一本好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一本好書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我們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書是知識的寶庫,是她,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書,是人類的階梯,是她,幫助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書,是快樂的源泉,是她,帶給我幸福,帶給我滿足。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讀書,真好!

我不敢想象,如果沒有書,世界將會怎樣?如果沒有書,我們是否會欣賞到《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那些精彩奇妙的故事?如果沒有書,我們是否能夠吸取到《雷鋒日記》、《鋼鐵是怎樣煉成》中人生活的真諦?如果沒有書,人類會在原始社會裏止步;如果沒有書,人類將永遠矇昧無知;如果沒有書,我們將不能生活,不能進步,不能發展!高爾基曾說過:“讀書,這個習以爲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偉大智慧的結合體。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們的精神食糧。

讀書能促使人更好的反思,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反思對於教師很重要,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反思,是一個自我總結、積累、提高的過程。

教師,作爲知識的播種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沒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靈,的確就失掉了“教師的一切”。但是這些的取得與廣泛的讀書是分不開的。讀書,會使人增加思考的深度,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讓自己的教學更有睿智和創造。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程度地閒下來,而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

人生活在社會中是離不開讀書的,人的發展也是離不開學習的,人生的任何階段,都要保持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更需要如此。時刻做到“學生要一滴,教師要有一桶”的準備,現實中讀書可以緩解教學中捉襟見肘、底氣不足、不能遊刃有餘的窘況。所以,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並自覺把讀書和教學結合起來,做到博覽、精思、熟讀,更好的指導自己的工作,讓自己不斷成長。

讀書就如漫步春天,感受“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生機;讀書就如徘徊夏日,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瑰麗;讀書就如回味秋天,領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景;讀書就如追憶冬季,感嘆“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精神。

人累了,喜歡獨坐窗邊,讓疲憊之身得以安寧。心累了,喜歡捧起一本書,讓浮躁的心得以清靜;書是奔騰的血液,書是跳動的生命,書是涌動的源泉,書是神祕的舞步,在書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釋放,是無限的寧靜,是澎湃的激情……歲月如梭,轉眼它已走過三四十年,只要一觸摸充滿萬種風情的紙頁,觸摸書中所訴的故事的脈動,研讀書中人物的笑顏,品書中文章的內涵,頓時,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輸入心房,頃刻間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

擁有了書,實際上就是擁有了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那時候,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會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前蘇聯着名的大文豪說過:“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鬆;它會友愛地幫助你瞭解紛繁複雜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會教你尊重別人和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和平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

讓研讀教育名着成爲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成爲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書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作爲給予尚未出生的後代的禮物,代代相傳,我們更要認真研讀,讓我們的生活再添幾縷書香吧!

啊,書,我的朋友,是你在我犯錯時,教我怎麼做人。啊,書,我的朋友,是你在我驕傲時,教我要謙虛。啊,書,我的朋友,是你在我喪氣時,給了我無限自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帶領我們遨遊瑰麗多姿的知識海洋。古今中外的許多偉人都將一本好書視爲無價珍寶。孔子讀書可“三月不識肉味”。魯迅說“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高爾基說“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飢餓的人撲面包上一樣”。“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與書爲友,以書爲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當一個嬰兒降臨到人間,讀書就是他的邏輯起點。讀書可以讓我們在知識中長大,搖身變成有文化之人,懂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讀書使我們成長,知識使我們豐富,它宛如麪包,需我們咬它,啃它,消化它!把它當作一件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一個讀者,把讀書定爲邏輯起點,只要努力積累知識,勤奮讀開慧益智的書,最終就會發現到書中的黃金屋與顏如玉,就會達到最高境界。則這最高境界也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重視和追求的終極目標。

我愛讀書,因爲它使我懂得世間的黑白是非,它教我做高尚正直的“君子”,它給了我生活,它給了我長大的感覺,現在它依舊伴着我成長。成長其實也很快樂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要有讀書相伴。我知道不頂千里浪,哪來萬斤魚。我要時時刻刻都讀書,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我知道學無止境,所以要讀書,要成長。我知道只有開好花,才能結好果,我還要見縫插針,分秒必奪,使自己能長大。如今,我仍舊在讀書,從中懂得了更多的知識,使它們成爲養分讓我快樂的成長。在我的努力奮鬥中,懂得了爲別人分擔不開心,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懂得了助人爲樂。我要成長,所以我要讀書,要讀萬卷書。人是鐵,書是剛,一天不讀書悶得慌。

讀書就是美容。喝完功夫茶後,喝一杯水,會覺得那水特別甜潤。熱鬧的聚會後,沉靜下來,會覺得那沉靜格外清澄。厭倦了案板之後,恍然回憶,會覺得那平和的歲月使人嚮往。平和的歲月是讀書的歲月,讀書的歲月也是改變自己的機會。其實每個人都是在讀書中慢慢成長,漸漸領悟人生的意義的。

讀書,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功課,只有多讀書,才能成爲真正有文化、有內涵的人。在讀書中成長。讀書,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生活樂趣;成長中的伴侶;生命中的一部分。讀書,一項快樂的行程,有開心,也有傷心。那是生活中的五味瓶也是掌控成長中讀書的方向盤。書似海洋,如星星,像天空,那樣浩瀚無邊,那樣數不勝數;那樣的多,讓大家總迷茫在知識的迷宮之中。所以總需要人們去發現,探索,明白,這便是在讀書中成長的一點一滴的汗水。讀書讓你更懂得關心別人,學會了助人爲樂,明白了讀書的來之不易。這便又是成長的第一步起跑線。

書是一個萬能的電腦,它雖沒有多媒體,不能聽mp3,看電視,唱卡拉ok……但他具有一種萬能的工具,那就是迷惑,沉浸,他讓我們沉浸在書的海洋界中,迷惑在書的夢幻中?他也是個萬能的魔術師,總讓人毫不猶豫地喜歡上他。不知不覺地在讀書的快樂中漸漸成長,知識的累積越來越多。你是否也曾在讀書的成長中快樂呢

我喜歡潔白的書香,是因爲它永遠美麗。我總深情地告訴所有愛美的青春:世上再名貴的美容霜,只能給你一時的漂亮,而書香卻能爲你的美麗永遠保溼……我喜歡潔白的書香,是因爲它永遠神奇。首先,它是時間長河中一脈最清澈的泉流,涓涓細流,潤物無聲,洗濯出一顆又一顆乾淨的心靈;其實,它又是真正的靈丹妙藥,可以療治憂傷的心,癒合破碎的魂;它還是人類一種既無形又無窮的力量。哦,只要時間不老,書香就會永遠永遠……活到老學到老。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因爲讀書如同和無數的聖賢交談,因爲讀書能讓人分辨是非曲直,因爲讀書促使人們不斷成長,因爲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因爲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爲讀書是一件幸福的事,因爲讀書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因爲書是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爲只有讀書,人類社會纔有了文明,有了文明才能生存、發展,因爲讀書,所以成長,所以快樂。

書是我的好朋友,它帶給我知識,帶給我快樂,帶給我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走進書中,和裏面的主人公分享喜怒哀樂,向海的女兒學會了寬容,向埃里斯學會了善良,向打敗了巨人的小匠學會了機智,向把魔鬼關回了瓶子的漁夫學會了鎮定。看到惡毒的王后一次一次暗害白雪公主,我的心揪到了嗓子眼;讀到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痛哭流涕。讀書的時候,我忘記了外面的一切,所有的煩惱都一股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書,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天使;書,一盞照亮前方的燈;書,一棵幼小的樹苗。它曾經在我喜怒哀樂的時候,大顯神通,這使我感到有你這樣一個朋友而感到榮幸。

讀書,就像蜜蜂採蜜,只有採過許多種花蜜,才能釀出香甜可口的蜂蜜:如果只圍着一種花轉,得到的東西就十分單一,原料有限,釀出的花蜜也不會有獨特的味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博採衆家之長”。因爲人讀書,知識才顯得豐富;因爲多讀書,人才變得美麗;因爲愛讀書,成績才那麼顯着。

我愛讀書,書像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不斷地啓迪着我,教育着我,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面對面交談。朋友,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付出,纔有收穫,如果你堅持不懈在書的海洋裏遨遊,就會嚐到更多閱讀的甜頭。讀書使我成長敞開窗戶,輕風吹起,整個房間都溢滿了書的香味。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啊,范仲淹曾經劃粥充飢來讀書,最終寫出了膾炙人口的一篇文章——《岳陽樓記》,好奇妙。俄國作家別林斯基說的好:“好的書籍是最寶貴的珍寶”。對啊,文學家陶淵明最喜歡讀書,每次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時,就會高興的忘記吃飯,所以我們應該好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因爲書是最貴的珍寶。

錢泳也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確,古時候的文學家宋濂不畏嚴寒的借別人的書來讀,大冷天的手指都不能屈伸了還依然堅持用手把書抄下來。看來,讀書真的可以增長許多知識,讀過一本好書,就象交了一個益友,所以,我們一定要讀好書,多讀書。無論是世界名着還是現代小說都會使我們產生許多不同的感觸。我們都會同情高爾基令人髮指的童年生活和魯濱孫在荒島上的遭遇;還有羨慕孫悟空一個跟頭就翻了十萬八千里;還有祥子從一個親切、上進的車伕變成了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的經歷。每當夜晚,我懷裏都會揣着一本名着品讀。敞開窗戶,輕風吹起,整個房間都溢滿了書的香;月光如水,窗外潔白的夜來香隨之搖曳,香味禰謾了書房,書香摻拌着花香,讓這夜更幽雅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