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學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7W

幼兒教學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義。要求選擇符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衆所周知,對幼兒來說,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着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爲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

幼兒教學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爲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通過調動幼兒積極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積極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形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讀後感:一節成功的活動設計,不僅能教會幼兒許多本領,對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成功,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是我們老師值得思考的,在我們選擇一節活動時,選材很重要,同時也需要教者有過硬的教學能力

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幼兒教師讀書心得因爲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爲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

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爲教室的主人。

作爲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爲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纔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爲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幼兒教學讀書心得體會 篇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通過語言獲取信息,幼兒的學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可以語言領域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本次縣優質課評選,就以語言領域爲主。我有幸參加12月21日-23日爲期三天的“20xx年縣幼兒園青年教師教學觀摩評優活動”,完整觀摩了18節優秀的語言活動,觀看了各類語言活動的獨特設計,欣賞到組織者教學風采,感受了新的教育理念。

本次語言活動類型豐富,涉及文學活動、看圖講述、故事、早期閱讀等,各活動執教者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內容,進行了別具一格的活動設計,如情景創設、遊戲體驗、交流分享等,不管哪種活動類型,語言活動的特點沒有變,就是每個活動都離不開幼兒的傾聽與表達。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現就結合部分活動在幼兒的傾聽與表達方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故事《和甘伯伯去遊河》

該活動以繪本《甘伯伯去遊河》爲載體進行故事教學,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頭到尾圍繞“感受請求語言的多樣性”“指導遵守規則重要性”這兩點設計了“談話回顧,激發興趣”——“分段欣賞,感受語言多言表達”——“猜測思考,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故事表演,遷移提升相關經驗”等四大環節來開展活動。

活動要求幼兒有較好的傾聽習慣才能發現請求語言的多樣性,教師通過耐心引導、重複傾聽、提出要求等方法來解決。整個活動教師能以引導爲主,激發幼兒認真傾聽,主動表達的慾望。如第一環節:幼兒熟悉的紙船導入,引導幼兒回憶遊河的時需注意什麼安全事項?幼兒在自我經驗的基礎上紛紛表達看法,如“就像坐輪船一樣要做好,不能搖來搖去”“不能身體和頭一直往外探”……在大家的表述中理解了遊河的含義,很好的引出了故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對幼兒講話時,注意結合情境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於幼兒理解。在活動第二環節分段欣賞、理解故事中,教師提供的繪本圖片並不是色彩鮮亮的圖,不注意觀察容易容易忽略細節,此時,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配音,教師的角色語言模仿,在吸引幼兒認真傾聽的同時,很好的幫助理解圖片內容。而在整個故事理解中,教師總是引導幼兒學會認真傾聽,並使用啓發性提問: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你還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如果你是小豬你會說什麼?……。這些問題充分激發幼兒回答慾望,拓展幼兒思路,幼兒享受着暢所欲言的快樂氛圍,有的說“甘伯伯,甘伯伯,我能一起坐船嗎?求求你了”“甘伯伯,我也想一起去遊河,可以去嗎?拜託拜託”。在幼兒聽——說——聽——說的過程中,很好的完成活動主要目標。在最後的遊戲體驗環節,幼兒將總結的新知識學以致用,在傾聽規則,表述遊戲中進行遊戲,語言能力進一步提升鞏固。真正做到了《指南》所說的:爲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並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

二、看圖講述《虎口脫險》

在這個大班活動中,目標之一爲:能清楚、連貫完整地講述圖片內容;能大膽想象角色間的對話、心理活動,豐富故事內容。教師能把握看圖講述要點,通過對圖的觀察、理解、想象、表述,獲得知識經驗,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教師逐層提升講述難度、逐步突破講述重點。如引導幼兒創編角色對話,問“大象聽到了小兔們的求救聲,會怎麼回答”“三隻獲救的小兔會說什麼呢?”……讓幼兒繼續完整講述與傾聽、評價,幫助幼兒總結經驗:講述時加入小動物的對話,故事變得更有趣了。再如學習描述角色的表情:從哪裏看出這是一隻兇猛的老虎?兇猛的老虎看到三隻小兔心裏會怎麼想?……幼兒嘗試用恰當的詞語描述表情。在一次次的提升中,最終幼兒能用學會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加上角色心裏話、表情等來完整講述,講述能力得到了質的提高,從根本上幫助了幼兒總結講述經驗,爲以後更好的運用於生活奠定了基礎。

以上是我在幼兒的傾聽與表達方面所結合的兩個教學活動談的一點看法。可見,要上好一節語言活動,離不開幼兒的傾聽與表達的培養。在這次現場觀摩的教學活動,每個活動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與設計,都有我們學習借鑑之處。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參與到這種學習與交流中,在先進的教育理念中不斷碰撞,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提高聽課評課能力及教學活動指導能力,從而促進幼兒園教學質量水平的全面提高,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幼兒教學讀書心得體會 篇3

11月2日在高區一小參加了一小片區數學連片教研活動,活動中通過聽課、評課和於老師的評課總結給我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的思想的提升,下面就重點針對《等量代換》一課談談我的收穫。

《等量代換》一課是教研當天老師們比較關注的一節課,首先由於本節課的難度比較大,在授課中出現了很多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其次,通過本節課,也使我也發現了自己在數學知識傳授方面的.很多平時沒有關注到的問題。

在初聽本節課時,個人感覺就是:似乎很簡單的內容,教師也按照教學流程由淺入深進行了比較清晰的引導。但是學生似乎並不明白,呈現出一種似是而非、難以跟隨的感覺。爲什麼這節課這麼難?怎樣解決這些難點呢?根據教研中老師們的討論和於老師的評課,我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收穫。

一、讓學生充分進入代換的情境中。

在《等量與代換》的課一開始,教師就從生活中引入了代換問題,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可以換一換的?由於學生對於“換”的生活經驗不豐富,很難想到什麼可以換,造成換的方法過少,沒有激發出學生換的熱情,在課的一開始,學生的情緒就沒有被調動起來,造成後面整個課堂節奏緩慢、被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如果沒有換的經驗,老師

數學連片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

可以給學生幾個提示:

“一支鉛筆可以換兩個橡皮,2只鉛筆可以換幾個橡皮?”“一支圓珠筆可以換3支筆芯,6個筆芯可以換幾支圓珠筆?”

誰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

利用這樣貼近學生生活與經驗的代換例子,讓學生感受“代換的意義”和“等量代換的內涵”。

二、讓語言和操作參與代換的過程。

在《等量代換》的第一環節中,出示數學信息:1只鵝=2只鴨

一隻鴨=3只雞後:教師進行了下列教學:

師:請用數學算式表示出數學信息生:鵝=鴨+鴨

鴨=雞+雞+雞

師:鵝=?雞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採用了師生對話的方法來進行難點的突破,個人認爲這樣做有兩個問題1:這個問題是本節課中的一個重點問題,如果師生一對一交流,很難讓多數的學生參與到交流中,對這個重點問題的討論與學習就成了幾個人說,多數人看,效果肯定不會好。問題2:這樣的交流方法不僅參與人數少,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有“聽”這一種感官參與學習,信息量少,效果差。

我覺得這個環節這個設計比較好:

數學連片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

在教師提出問題後,安排以下三個環節:

1.自己利用學具擺一擺,得出:鵝=?雞(獨立思考,動手操作)。

動手操作是學生數學學習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操作,可以使數學問題情境化,幫助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並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容易的進入到數學學習中。在本環節中對於學生來說,困難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學生反應比較慢,可能在問題提出後還沒有明確問題是什麼,操作的過程就能給這部分學生以緩衝;另外,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發展中,而直觀操作就是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柺杖。

2.將自己的操作結果與同桌互相交流,。(合作交流,發展語言,思維碰撞)

將兩個觀點互相交換,在語言的交流與思維的碰撞中調整自己思路,產生方法的共鳴。

3.集體交流。(語言進一步規範化)

在這三步的進程中,其關鍵讓操作和語言參與了整個代換的過程。語言是思想的反應,並能夠幫助思想的構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知識學生似乎能明白,但是不能很好的表達,這恰恰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處於比較低的階段。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所以,訓練學

數學連片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

生學會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數學問題、講述數學思維的過程,是數學教學的一種追求。沒有有條理的、清楚的、準確的數學表達,學生的思維和探究就只能停留在一種無序的、模糊的、簡單的狀態。數學表達和數學思維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不能僅僅關注數學思維的培養,而忽視數學表達的重要性。

就像於老師在評課中說到的那樣:演示要配合表達,合適時機的表達才能起到關鍵的作用。以上是我《等量代換》這節課一點不成熟的思考,沒有經過實踐驗證,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