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2W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中外名著。前不久,我讀了莎士比亞的諷刺喜劇《威尼斯商人》。它不但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問題,表現了人文主義和封建主義尖銳的矛盾衝突,而且塑造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典型:一個是吝嗇鬼形象夏洛克,一個是別具風采的女性形象鮑西亞。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的朋友巴薩尼奧愛着美麗的鮑西婭,卻苦於沒錢去求婚。夏洛克以前曾受過安東尼奧的污辱,他乘機報復,提出苛刻條件:假如安東尼奧到期還不出錢來,就要個他身上的1磅肉抵債。巴薩尼奧追求鮑西婭遇到了一個考驗,原來鮑西婭的父親留下了一個奇怪的遺囑:求婚者必須在金,銀,鉛的三個匣子中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才能取到鮑西婭。巴薩尼奧通過了考驗,與鮑西婭喜結連理。然而,安東尼奧的商船在海上遇險,他不能按期歸還夏洛克的錢,而夏洛克也步步緊逼,執意要割安東尼奧的1磅肉。聰明的鮑西婭得知此事後,化裝成律師來到威尼斯。她先假裝贊同夏洛克的要求,接着又宣佈夏洛克割肉時不能讓安東尼奧流下一滴血,因爲借約上只寫了割1磅肉而並沒有說要流一滴血。夏洛克無可奈何,狼狽地敗訴。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17篇)

讀了莎士比亞寫的名著《威尼斯商人》後,讓我感覺到友情的珍貴。主人公安東尼奧和貴族青年巴薩尼奧之間的真摯友誼,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們的友誼更顯得無私。《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亞其他的劇本一樣,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還有對青春的嚮往。我覺得這個劇本的情節曲折有趣,洋溢着十分濃厚的喜劇色彩,也體現了莎士比亞本人在生活中開朗樂觀的性格。他唯利是圖,貪得無厭,但是他也是一個受歧視的猶太人。劇中他代表受壓迫的猶太人說的一段話一直令我難忘:“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性?他不是吃着同樣的食物,能受同樣的武器傷害,同樣需要醫藥治療,冬天會覺得冷,夏天會覺得熱,跟--一樣嗎?”他爲一個受苦受難的民族發出了不平的呼聲。我比較喜歡那個鮑西亞,她優雅高貴、溫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於機智果斷地投身於行動,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婦女不比男子差。

《威尼斯商人》告訴我如何看世界,如何做事情,求真務實是我們堅持的原則。這本書寫出了當時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兒的真實故事,人間的親情和友情比什麼都重要,這本書寫出了我們對待朋友應有的態度。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事不要虛浮,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做人。我被莎士比亞小說裏的每一個情節所感動,也從中感悟到了很多人世間的道理。從安東尼奧、巴薩尼奧、鮑西婭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都有對朋友真誠、友好的一顆心。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

讀完《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後,我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

這篇課文通過向我們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模樣,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性,展示了着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特有的風光。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這本書講述着一隻雄鵝帶着只有大拇指這麼大的瑞典小男孩尼爾斯遨遊了他的祖國的故事。

小男孩尼爾斯只有十四歲,他的家住在瑞典的斯耐康省,他的父母都是善良、勤勞而又貧困的農民,但是他不愛讀書學習,經常作弄小動物,讓動物們很討厭他。在初春的一天,尼爾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因爲作弄一個小精靈而被精靈用魔法變成了大拇指一般大的小人兒。正在這時,一羣大雁在空中飛過,家中的一個雄鵝也想在空中遨遊,尼爾斯爲了不讓雄鵝飛走,緊緊地抱住鵝的脖子,結果不但鵝飛走了,還把尼爾斯帶上了天空。

從此尼爾斯就開始了自己的騎鵝旅行,他從南方一直飛到最北方的拉普蘭省,歷時八個月才返回家鄉,他在鵝背上看到了自己祖國的奇山異峯、秀麗的風光,學習了祖國的地理歷史知識,聽了許多祖國的傳說,也飽嘗了許多危險。在漫遊中,尼爾斯培養了機智勇敢、助人爲樂的優秀品德,當他重返家鄉時,不僅重新變成了一個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個溫柔、善良、樂於助人且又勤勞的好孩子。

讀了這本書使我認識到,要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要有刻苦學習知識的精神,虛心向別人學習,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本書對我很富有教育意義,它使我的心靈變得更純潔更善良,更富於同情心。與此同時,我從尼爾斯的漫遊中也飽覽了瑞典的美麗風光,學習了它的地理歷史知識和文化傳統,也熟悉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各種動物和植物,同時增進了我對偉大的祖國——中國的熱愛。我非常喜歡這本書,而且我也想變成大拇指般大的小人兒騎在鵝背上遨遊祖國。

今後,我要多多閱讀這樣的優秀童話作品。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3

夏洛克是全局的主要人物。他挑起了“割下一磅肉”的事端,但過於被仇恨衝昏頭腦得理不饒人最終被鮑西亞套進“不可流一滴血”的圈套。開始有多威風,結尾就有多狼狽。

他是一個集“貪慾(財)、仇恨(種族歧視)、心狠手辣(磨刀嚯嚯向尼奧)的典型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猶太人的偏見,社會地位極低的現狀,他的恨是有合理、正當的來源的。

他忍受孤獨戚寞,當女兒與人私奔,庭上獨自陳述,下庭時被人摘掉帽子、吐口水、陳述時被人“NO”下去。他都是獨自一人站在---的法庭上做的“反方”,他陳述的內容都具有一定的智慧、理由,不是無賴,只是他的要求過於苛刻,使人無法接受。他對“奴隸制”的陳述講出了大多人的真實生活,可他們毫不自責,夏洛克深受這種歧視的摧殘,他代表了被資產階級壓迫的人民。他是不平等社會的社會殘渣、代價。

他的猶太教的信仰反映了他的內心的善良遠比表面的兇殘真實。當安東尼奧依法令他信--時,他控制不住地哽咽,伏身以臉貼地,將十字架緊緊地握在胸前,“一切悲傷都沒有眼淚”巨大的悲痛感咽食了他,也傳染了在場的人,在場人並不同情他,他離場時也補了補少給他的一頓口水。他步履蹣跚,悲傷壓垮了他的身體。與安東尼奧相對的是主教,他說“信仰不同你不必向我施禮”,這顯出安東尼奧的不成熟與年輕幼稚。資產階級對猶太人的過多、過分的壓迫。夏洛克在改變信仰之時顯出的痛苦明顯比奪去財產顯出的痛苦深。財富是夏洛克的生命,而信仰則是隱藏更深的生命之源——靈魂。

夏洛克的靈魂在被社會一點點地侵蝕。權力、財富、社會地位的區分來自於“對比”。資產階級的貴族有多少“特權”,夏洛克們就需爲特權“付出多大代價(並且成果是給予貴族們的),人生來本是平等的,高低貴賤僅是對“身外之物”而言,無論是否是“猶太人”純淨的靈魂都是同樣高尚的。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4

書中講述了善良忠厚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替朋友巴薩尼奧向冷酷無情的猶太商人夏洛克借高利貸,並以自己的商船作爲抵押,夏洛克想乘機割取安東尼奧的肉便答應了。但安東尼奧的商船卻出事了,夏洛克把安東尼奧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聰明的鮑西亞答應夏洛克可以割取安東尼奧身上的任意一塊肉,只是若流下一滴血的話(合約上只寫了一磅肉,卻沒有答應給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和財產來抵換。最後安東尼奧獲救,除了夏洛克之外,每個人都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喜劇作品,安東尼奧和夏洛克是兩個對立的人物形象,他們對待金錢和人情的態度截然相反。安東尼奧是人們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謂“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債不取利息、珍重友誼,不惜爲之犧牲生命。而夏洛克卻愛錢如命,惟利是圖,受到損害就要加以滅絕人性的報復。對他貪婪的金錢欲和殘忍的報復心,莎士比亞顯然持否定的態度。從人文主義立場出發,莎士比亞認爲像安東尼奧那樣的商人可以消除資產階級的矛盾,建立人與人之間被金錢破壞的自然關係,實現美好的生活。而夏洛克那樣的高利貸資本商人,重利盤剝,損人利己,則是社會矛盾的根源,美好生活的破壞者。但在另一方面,莎士比亞對夏洛克作爲猶太人受到的歧視和欺辱又懷有同情。

鮑西亞是書中一個充滿智慧的女性,正是因爲她,安東尼奧才能倖免於難,她的父親曾留給她三個匣子,一個是金做的,一個是銀做的,還有一個是鉛做的,只有選中裝有鮑西亞照片的才能和聰明美貌的鮑西亞結婚,而鮑西亞的照片正是放在鉛匣子中。這個世上有着各種各樣的事物,很多事物雖然外表十分美麗,但實際上卻是很醜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燦爛,但實際上卻是不學無術。有一句話“會發亮不一定都是金子,但是金子總會發亮的。”我們要學會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許多事物的表面現象往往是虛假的,僅僅是爲了迷惑我們,我們應該要學會透過表面看本質。所以,在愛情和友情面前,金錢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跡了。

讀完了《威尼斯商人》,也讓我獲益匪淺,它教會了我,友情與親情的重要,讓我知道了,“情”一直陪伴着你,當你開心時,它會爲你鼓掌歡呼;當你憂愁,鬱悶時,它會爲你分擔憂愁。所以不要只爲了一時的滿足和快樂而背叛它,拋棄它。它,讓我感受到了“財”與“情”之間的交錯,不再爲此而徘徊其中了。記住吧,你永遠的朋友——情。

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事不要虛浮。一步一個腳印,實打實的才能成事,大躍進、浮誇風吃的就是這個苦頭,高產決不是吹出來的。學習工作也是一樣,投機取巧,做小動作,看起來風風火火的教學活動未必就是件好事。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礎,低層的鞏固才能使得項目更具有誘惑和成功力,就像老子《道德經》裏所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慢慢地向成功靠近,直到取得最後的成功。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5

以“夢”代這小城,實不爲過。

鳳凰涅磐,浴火重生,便給了這古老小城茶峒以無限之神思。

夢,既是美滿的,又是虛幻的。我想,沈從文老先生表現“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初衷,總不及料想換來“魔幻現實主義”的批判吧。

我有幸經歷過類似的生活,因此,《邊城》文字的讀來便水到渠成。

沈先生筆下的《邊城》,筆法之高深,繪色之傳神,以及追求唯美的意境,和它深遠的影響,可謂是膾炙人口的。

沈先生所描摹的邊城,註定是個帶有古老神祕色彩的地方。而在這塊古老而神祕的土地上,繁衍着一代又一代古樸淳厚的人。“夢”,就在這兒,從沈先生的思緒中起航。

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小城。

翠翠,爺爺,天保兄弟……正在這兒演繹着沈先生的“夢”。

最吸引人眼球的當然是翠翠了。純正的鄉土氣息始終縈繞着她,與爺爺相依爲命。但這個花季少女的命運似乎註定要與她殉情的母親一樣,過早地陷入了愛情的泥潭。

天保,儺送兄弟,鬼使神差地同時愛上了翠翠。這本身就是一個有些悖乎常理的安排,而這鑄就了天保兄弟的一錯再錯。

雖然這個“夢”的結局是個悲劇,但洋溢其間的人性之美,世事之滄桑,情節之撲朔迷離,是值得深思的。

“夢”帶我飛回了那個的古典小城。雖說不是江南,卻能找到與江南小鎮同樣的情調。社會安定,鄰里和睦,人性在這個時刻顯露出其最本善而光輝的一面。然而,相襯的是當今,確切說是沈先生的那個年代的動盪不安。每每讀到這一段文字,總願意以現實的角度去理解當時社會的種種,結局總是相同的,不是爲之一振,就是深感汗顏。這再一次增添了小城的神祕色彩。

神祕的小城同樣賦予了小城人們奇異曲折的神祕人生。當金錢取代真情,當權勢戰勝自由,這樣一個唯美的“夢”便趨於高潮。這些善良的人兒竟最終促成悲劇,這是於情理而不通的。

對小說本身來說,只得歸咎於小城人們的宿命,這又是小城的神祕所在。

天保的殉情,爺爺的溘然長逝,和儺送的音信杳無,既是巧合,巧在兄弟倆同時愛上了翠翠,更是定數,註定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拋開這怪圈,也許能夠更好地理解小城細微之處的美,與沈從文先生產生一次心靈的共鳴。

小城的和諧是基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的。山環水抱的地理優勢薰陶着小城人們的人生態度,改變着小城人們的處世觀念,小城人民與山水同在。爺爺也是以渡船老人的身份出場的,與山、水打交道,決定了爺爺必須是這樣一個憨厚本分的形象。

人與人的和睦相處更是給小城的和諧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人們淡泊金錢、名利,內心粗獷而不拘小節,正義凜然的勞動者形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邊城》又以其獨特的“牧歌氣息”,爲讀者帶來更加意味深長的茶峒風情畫。

走出文本,沈從文先生又何嘗不是以鳳凰爲自身的驕傲,以鳳凰人爲行爲之準則?是鳳凰,給了他創作的靈感;是鳳凰,給了他創作的動力。

不得避而不談的是,不禁慨嘆今不如昔。至少,我是很難感受到昔日的那一份溫存了。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正在人們心中氾濫,蔓延開來。金錢和權勢的黑暗勢力籠罩着人心,驅之不去,只有人們共同堅定的意念才能消散這片陰霾。

“夢”繼續飛,載着沈先生的憧憬與希望,飛入尋常百姓家,飛入每一個本善的人兒心中,讓希望之花爲之綻放,七里香……

夢裏,花香。

點評: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寫下來,這樣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的寫法是簡述原文有關內容。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自己的語言明確表述出來。這是一篇成功的讀後感,作者的感動與思考,會吸引更多的讀者欣賞這樣的經典着作。

《邊城》是我國文學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不得避而不談的是,不禁慨嘆今不如昔。至少,我是很難感受到昔日的那一份溫存了。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正在人們心中氾濫,蔓延開來。金錢和權勢的黑暗勢力籠罩着人心,驅之不去,只有人們共同堅定的意念才能消散這片陰霾”,反映作者對澄澈純淨生活的嚮往和現實生活的反思,祝進步!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6

似乎名字就暗示了一場悲劇的發生每當我讀到書的末尾時,突然間由心底涌出一股痠痛。有時候很迷茫,爲什麼上一輩的孽債總是報應在子女身上?這難道隊長子女來說公平嗎?

書的結尾講到了周萍(周樸園與魯侍萍之子)和魯四鳳(魯侍萍和魯貴之女)的死,以及無辜的周衝(周樸園與周蔡漪之子),原本我以爲沒有周蔡漪的阻擾,結尾應該可以說是圓滿結束了,但是我錯了。《雷雨》所描述的是一場悲劇,正因爲周蔡漪對周萍的那份愛,從而順理推章一步步引出了一個身世之謎,周萍和魯四鳳這對苦命鴛鴦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也許他們受不了這種結果,周萍在雷雨的天氣中衝到庭院外而觸電死亡,然而讓我很不值得的是,周衝這年僅才17歲的無辜男孩,居然會去拉觸電的魯四鳳白白喪命。瞬間我有股憐憫,爲什麼純真無邪的周衝在曹禺的筆下最終的命運會是觸電而死呢?而那個周萍卻舉槍自盡,弟弟魯大海在那個恐怖的雷雨天氣中從此失去蹤跡。似乎這一切都發生的有點倉促與可惜,只是我們都知道至便是悲劇的最終目的。

回過頭來講周蔡漪和周萍。作爲後母的周蔡漪居然會和丈夫的兒子周萍染上關係,從我們正常人的眼中可視之爲亂倫,但當我換個角度去想的時候,就會懂得原來這就是悲劇產生的一個過度!可見曹禺的策劃可謂是巧妙絕倫。從不該發生的事引出最終大家所不願意看見的一幕。

然而事實追究根底,這場悲劇的主導線還是在父親周樸園身上,這個玩世不恭的僞君子,若不是他爲了娶個有錢的周蔡漪又怎麼會丟下窮命的魯侍萍呢?魯侍萍又怎麼投河不死再嫁魯貴,因而生出魯四鳳呢?所以說爲什麼總是父母欠下的債會報應在子女身上,讓他們曾受不該有的罪惡呢?

依然一句話:“這對子女來講是否公平?”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7

去年在辦公室看見飛飛飛的桌子上有本圍城,跟她借了看。遊戲之餘翻倆頁,很久沒看完。寒假拿回家總想的能看完,不想還不如在學校看的多。這倆天終於零零散散看完。寫一篇讀後感。

第一次見《圍城》是高中的時候,宿長拿她姐姐的書看,深藍色封面,大大的寫了倆個字圍城。裏面那句經典“城裏的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去”也是早有耳聞。覺得這本書是講婚姻的利害性。去年,看書之前在木魚說聽木魚講了電視劇,覺得方鴻漸是一個慫文人,弄了張假文憑,還愛滿嘴諷刺別人,遇事又軟弱,覺得錢老拿他當主角簡直實在嘲笑。

當看完了書,又覺得我們哪裏又比得過方鴻漸。就像辛楣說的,方鴻漸是個好人,但毫無用處。從書的中間開始,鴻漸的人生好像就在走下坡路,從他和唐小姐斷了聯繫,到三閭大學,到輾轉回到上海,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很戲劇性但又那麼真實可信。他像一個明眼人一樣聰明,對於發生在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能夠或快或慢的洞察,但對於周圍發生的一切卻又無可奈何。這多像我們周圍的生活。看書的時候,一直在等鴻漸結婚,看了一半多了,還是沒有結婚,看完之後發覺,圍城不是講婚姻。

我很喜歡辛楣,從書中看來他應該是比鴻漸關係硬,能力強點。他喜歡蘇玟紈,開始以爲他是油膩的沒思想,被一腔熱血衝昏了頭腦的,只覺得蘇文紈好的人,後來才發現,原來他都懂,他知道蘇的嬌柔做作,知道她的所謂新詩可能狗屁不通,甚至可以在蘇和曹元朗結婚之後,坦蕩表達自己的喜歡進而對他倆進行諷刺。這是很高級的愛啊。

看完了,又查了查錢老,錢老家庭氛圍好,很聰明,性格可以說很孤傲,留下了不少段子,和楊絳的愛情故事也是一段佳話。可以說是聰明的看透了身邊的人和事,所以才能寫的如此真實。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有時候我覺得鴻漸是錢老想象的平行世界裏的自己。他寫書的時候,和楊絳倆人邊寫邊看邊笑,更是對世俗的嘲笑。所以,我覺得他沒有不喜歡方鴻漸也沒有嘲諷,只是無奈。

書裏有太多精妙的比喻,讓人不得不服。“可是因爲她是我們的恩人,我不忍細看她,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他是壞人,你要懲罰他。”“每逢鴻漸動了真氣,她就不再開口,彷彿和鴻漸搶一條繩子,盡力各拉一頭,繩子迸直欲斷的時候。他就湊上幾步,這繩子又鬆軟下來……”嘴太毒了,又很對。

錢老數學考了15分進清華的,其他方面都太優秀,我不得不懷疑他數學15分是裝的。大概如果好好學數學,分數不至於15,但語言方面天賦就會被剝奪,就是任性的不喜歡數學吧。

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8

看了《誰動了我的奶酪》後,我得到了很大啓示。最大的啓示是:變是永恆的,不變時暫時;能適應變化者繼續生存,不跟着變就會淘汰;善於把握機會者適時變化者獲得勝利,失去機會就會淘汰;面對錯誤勇於承認錯誤,並勇於改正錯誤者繼續生存,不敢面對錯誤、不願糾正錯誤者將被淘汰。簡單地說就是適者生存。這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也是符合生物進化論的觀點。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美國人斯賓塞·約翰遜寫的一篇寓言故事,這個故事其實也很簡單,並沒有什麼複雜的故事情節,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不簡單。表面上他寫的是兩個老鼠和個小矮人,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中,他們找到了奶酪又失去了奶酪,再尋找新的奶酪。實際上他講的就是人生中不斷追求新目標的故事。

兩隻小老鼠和兩小矮人是生活在迷宮中的,人生何嘗不是生活在迷宮中,生活時不時地給人一種前途不可測的感覺,也會遇到種.種意外的困難和挫折。一開始他們都是尋找一種叫奶酪的東西,奶酪代表的是什麼?這裏所謂的“奶酪”是一種比喻,它可以被當成我們生命中追求的目標、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人際關係、金錢、財產、健康、心靈的寧靜。可以是一份職業,也可以是一個工作崗位;可以是愛情,也可以是物質享受。書中所謂的“迷宮”,代表的是一個你花費時間與精力追尋你所欲求的東西的地方,它可以是你所服務的機構或你所居住的社區。

一開始他們是分成兩撥去尋找奶酪,兩隻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爲一撥,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爲一撥。兩隻小老鼠使用的一種笨辦法,但有效果,他們把迷宮所有的路按順序去找,凡找過的地方就做上記號,下次不再找,再尋找新的路,結果找到了奶酪。而兩個小矮人此時的表現顯然比小老鼠要聰明,他們利用了較爲複雜的方法比較快地找到了奶酪。兩個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在奶酪C站會合了,他們很高興,終於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在這一階段,小矮人的表現要比小老鼠來得好,他們使用的方法科學有效,這也可能是讓他們感到比小老鼠優越的地方,他們沉浸在優越中,他們爲自己的優秀表現感到驕傲。因此他們看不起小老鼠,就開始驕傲自滿起來,以致後來反而遠遠落後於小老鼠了。在這一個階段,說明不管是誰只有自己去努力才能實現自己所盼望、期待的目標。這是最簡單的事,難就難在當事情出現變化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正確的反應和行動。

奶酪C站的奶酪很多,着實讓老鼠和小矮人無憂無慮地生活了一段時間,每天早上按部就班地到奶酪C站去,盡情地吃着奶酪,然後到晚上回家睡覺。這難道不像我們有工作時,天天上班下班嗎?這樣的安逸生活誰不羨慕啊?他們面對奶酪時不知不覺地犯一個錯誤:這就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奶酪本身並不屬於他們,而他們把它心安理得地當作自己的東西啦。奶酪C站的奶酪一天天地減少,減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奶酪的主人把奶酪一點一點地運走,二是老鼠和小矮人的盡情享用,還有揮霍浪費。

奶酪每天在減少,情況一天天在悄悄變化着……

這個時候他們的表現就表現出不同了。他們分成了四種類型:嗅嗅代表是思想派,它能敏銳地感覺到周圍事物的變化,並對這種變化的產生極大的危機感。匆匆即代表了行動派,一旦知道了危機,馬上就行動。唧唧代表了糾錯派,犯錯誤而勇於改正錯誤的一類,他一旦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就改正了。而那個哼哼表現最差,是個保守派,犯了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還是堅持錯誤、死不改悔。

“嗅嗅”最先發現奶酪減少了。它善於觀察事物,觀察周圍發生的事,不斷地分析,所以它首先覺察到奶酪在天天減少,它感到擔憂,感到恐懼,奶酪一天天減少,儘管現在還有很多奶酪,坐吃山空,總有一天奶酪會被吃光的,吃光了怎麼辦?到那時奶酪沒有了,還能吃什麼?這時候,它憂鬱地“匆匆”朝看了一眼,給他一個提示。它要與匆匆商量一下,探討一下接下來該怎麼辦。當“匆匆”迅速行動時,“嗅嗅”自然也不甘落後,馬上追了上去。從這裏可以看出,嗅嗅具有極其敏銳的感覺,它能感受周圍環境的變化,這一點很難,能不能感到周圍的變化,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需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如果感覺不到周圍的變化,就會出現溫水煮青蛙的悲劇。嗅嗅絕不是杞人憂天,它有一種居安思危的意識。生於危難,死於安樂。

“匆匆”的表現最佳,剛收到嗅嗅傳遞過來的信息,馬上就明白了,他頓時感到了空前的危機,覺得奶酪雖然還有,但總有消失的一天,怎麼辦呢?匆匆的表現好極了,連話也不說一句,它轉身便走,離開了這個讓人看起來很舒適的安樂窩。他要去尋找新的奶酪,匆匆非常果斷,一旦感到危機馬上就行動。既然危機已經來臨,躺在安樂窩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心動不如行動,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放棄是一種勇氣,這種精神極其可嘉。但是匆匆做到了,做到非常到位。沒有半點的遲疑,沒有一點怨言和牢騷,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去尋找新的奶酪。

這個時候,小矮人的表現就讓人失望。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奶酪一天天減少的危機,仍然沉浸在甜蜜的生活中。他們對小老鼠的離開感到不以爲然,不僅如此還譏笑他們愚蠢,認爲明明有吃不完的奶酪還要離開,說他們太傻了,盡幹蠢事!奶酪一天天減少,而兩個小矮人渾然不知地每天趕去吃奶酪,完全是一副麻木不仁的樣子。

終於有一天,當兩個小矮人早上趕到奶酪C站的時候,愕然發現奶酪全部消失不見了!他們的第一感覺是我的奶酪不見了!是誰動了我的奶酪?他們一直把別人的奶酪當成了自己的奶酪,當奶酪不見的時候,他們怨天尤地咒罵偷走奶酪的人。面對空蕩蕩的奶酪C站,他們一時慌了神,這可怎麼辦呢?奶酪沒有了,他們就沒有食物來源,他們心想奶酪還會有的,奶酪還會回來的。他們一天天去等奶酪,一天天等到的是失望。在這個時候,兩人還是沒有覺悟。終於有一天唧唧覺醒了,再這樣下去非得餓死不可。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他要糾正自己的錯誤,去改正自己錯誤,約哼哼一起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但是遭到了堅決的拒絕,哼哼沉浸在幻想之中,他想象奶酪自己會回來。唧唧無奈之下,獨自一人去尋找新的奶酪站。尋找新的奶酪過程是艱難的,當他還在黑暗中摸索的時候,那兩隻小老鼠早已到達了奶酪N站,那是一個比奶酪C站還要大的奶酪站,它們美滋滋地享受着。一旦做出了決定,唧唧就只能往前走,在尋找過程中也出現過短暫的猶豫,但最終堅定了一個信念,不找到奶酪誓不罷休,一邊尋找還一邊在路上留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哼哼來時能得到自己的幫助。這體現了他的一種愛心。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回到了奶酪C站,這次不是退縮而逃回來的,是再次約哼哼一去尋找奶酪,要拉兄弟一把,充分體現了唧唧無私的愛心和友情。唧唧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到達了奶酪N站,與先行到達的兩隻小老鼠會合了。

哼哼是最差勁的一個了,當唧唧來約他去尋找新奶酪時,他拒絕了。他連承認錯誤的勇氣也沒有了,他不願離開,他要在這裏堅持等待奶酪的到來。他依然每天去等待奶酪,希望奇蹟隨時出現,再出現山一樣的奶酪。當哼哼返回來叫他一起去尋找奶酪的時候,哼哼居然冥頑不化,寧可餓死也不去。這太令人失望了。他沒有承認錯誤,更沒有承認錯誤的決心。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人,沒有人不犯錯誤,不管你是平凡的人,還是偉大的人,犯錯誤是難免的,但像哼哼這樣堅持錯誤就不行了。變是永恆的,不變是相對的,變就有機會,不變必然被淘汰。

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會出現不定的因素,經常出現變化,在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是麻木不仁地等待?還是隨着事物的變化也跟着變化?每個人都需要作出抉擇。面對變化和挫折,我們不能等待觀望,要勇於捨棄,要適應新的變化,努力去改變,不能滿腹牢騷怨天尤地,什麼事也不做。一旦犯了錯誤就要勇於承認,勇於糾正。不變就會被淘汰啊!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9

用了兩個下午,讀完了《許三觀賣血記》,沒有流淚,只覺得有幾次心口沉沉的,像堵了塊石頭,就像許三觀所說:“想來想去,只得去賣血了”。

餘華的文字,自然而不求精緻,乍看上去不像是文學,可是遠觀,卻是種樸素的壯觀,有埋在塵土裏,灌在江河中的愛和無奈和辛酸,這是他1995年的作品,序中說,這本書表達了作家對長度的迷戀,一條道路、一條河流、一條雨後的彩虹、一個綿延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被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盡頭。恰恰,在這繩子的拉扯中,竟也拉出了一個民族的記憶碎片,那段深刻歷史,那些人。

小說從許三觀20歲左右開始一直寫到他的兒子們差不多30歲亦即許三觀本人50多歲快60歲爲止,前後大概一共40年。

1958年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大鍊鋼鐵。第十八章,慣用“許三觀對許玉蘭說”這一句式,把這一歷史概括的淋漓盡致。許三觀對許玉蘭說:“我爺爺,我四叔彵們村裏的田地都被收回去了,從今往後誰也沒有自己的田地了,田地都歸國家了……我們絲廠也煉上鋼鐵了,我現在不是絲廠的送繭工許三觀,我現在是絲廠的鍊鋼工許三觀,他們都叫我許鍊鋼……”許三觀對許玉蘭說:“我今天到街上去走了走,看到很多戴紅袖章的人挨家挨戶地進進出出,把鍋收了,把碗收了,把米收了,把油鹽醬醋都收了去,說是從今往後誰家都不可以自己做飯了,要吃飯要去大食堂……”許三觀對許玉蘭說:“前天我帶你們去絲廠大食堂吃了飯,昨天我帶你們去天寧寺大食堂吃了飯,今天我帶你們去戲院大食堂吃了飯。明天我帶你們去市政府的大食堂吃飯,那裏的飯菜是全城最好吃的,我是聽方鐵匠說的,彵說那裏的大師傅全是勝利飯店過去的廚師,勝利飯店的廚師做出來的菜,肯定是全城最好的,你知道他們最拿手的菜是什麼?就是爆炒肝……”這樣一連串的排比和鋪陳,把曾經的傷痛用詼諧和荒誕一一化解,那麼輕鬆簡單,甚至給我們一種錯覺,許三觀嘮嘮叨叨道出的是幸福。

而接下來一兩年的天災人禍導致了全國性饑荒。一家人每日喝越來越稀的粥,餓得沒力氣就長時間躺在牀上以減少體力消耗。許三觀生日那天,他們喝到放了糖的玉米糊,孩子們卻吃不出甜味,許三觀說“這苦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完?小崽子們苦得忘記什麼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來這就是糖。”這樣一句感慨舉重若輕地道出了極度飢餓年代的人們,物質生活匱乏到忘記了甜的滋味。那天,許三觀給一樂,二樂,三樂“做”了紅燒肉,給許玉蘭“做”了清燉鯽魚,給自己“做”了炒豬肝。那天,對於這一家來說,像是一場夢,一場渴望的夢,而對於讀者來說,又恰恰有種莫名的衝動,像回到了那個時代,變成了許家的一員,在這種故事的高潮中開始忘了自己,不管他在批判些什麼,從許家的生活中走來,從許三觀的話語中出來,一切那麼真實。

---。城市青年去農村上山下鄉。“工廠停工了、商店關門了、學校不上課、許玉蘭也用不着去炸油條了。有人被吊在了樹上、有人被關進了牛棚、有人被活活打死。---一說話,就有人把他的話編成了歌,就有人把他的話刷到了牆上、刷到了地上、刷到了汽車上和輪船上、牀單上和枕巾上、杯子上和鍋上,連廁所的牆上和痰盂上都有。那個時候,偉大的領袖偉大的導師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共有三十個字,這些都要一口氣念下來,中間不能換氣。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因爲-來了。”這樣的一番闡釋從許三觀口中說出來,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層次,許三觀的邏輯和認識水平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但他是身處其中的人物。許三觀是真的,那個被批判成妓女的徐玉蘭也是真的。我們就不知不覺覺得,那就是一場災難,人類的災難,確確實實的發生過。

“後來,---說話了。---每天都在說話,他說:‘要文鬥,不要武鬥。’於是人們放下了手裏的刀,手裏的棍子;---接着說:‘要復課鬧革命。’於是一樂、二樂、三樂背上去學校了,學校重新開始上課。又過去了一些日子,---來到天安門城樓上,他舉起右手向西一揮,對千百萬的學生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輕輕鬆鬆的一句話就能讓許玉蘭們免於皮肉之苦;---的一個小指示,就能讓孩子們回到校園;---的再一個突發奇想,全國的城市青年就背井離鄉去了農村。這樣離奇荒誕的事情都真實地發生過了,歷史怎麼會、還會不會進入這種狀態呢?餘華給我們的問題藏在他的輕描淡寫之中。

最世俗的生活,最庸常的故事,最深刻的歷史,同時也有人說,這是一個關於溫情的故事,因爲他寫出了一個家庭最最尋常卻又最最偉大的愛。

在饑荒年份許三觀爲了能讓孩子和老婆吃上一碗陽春麪,就去賣了血,但是那種狹隘的愛又讓他不捨得用賣血錢買一碗陽春麪給一樂(一樂是許玉蘭與別人生的)吃,三觀覺得賣血錢給別人的孩子吃心疼得慌,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市民心理。但是當一樂離家出走,深夜不歸,他那樸實的愛又讓他去尋找一樂並用自己賣血的錢給他買了陽春麪。

書中的線索除了賣血還有一條就是許三觀對一樂愛的轉變。面對這個別人的孩子,許三觀一度不想要這個孩子,他覺得自己做了烏龜,這是人之常情。但當一樂怎麼也不肯給何小勇喊魂且只認自己爲爹時,他心中再也無法不把一樂當成自己的孩子了,愛在一步步昇華。對於兒子的愛是餘華用筆墨最多的地方,在當年下鄉的大潮中許三觀的兒子們都來到了鄉下,一樂因爲得了肝炎(當然沒去醫院之前大家是不知道的),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許三觀見兒子這樣就去醫院用血換了三十元,自己一分不留,甚至連一盤炒二兩肝兩黃酒都沒有吃,此時的父愛已經超越了那種狹隘的血緣之親。

--到來,許玉蘭被當成妓女批鬥,讀者在許玉蘭身上看到的是“不很把批鬥放在心上”,她不能很深的理解這種批鬥的意義,只是把批鬥的形式學會了,比如低着頭,一動不動的掛着牌子,----來的時候,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連批鬥的執行者們都不理解,因此他們經常把這個挨批斗的“妓女”給忘得一乾二淨。雖然許三觀曾因爲許玉蘭和別人睡了覺生了一樂,使得自己做了烏龜很生氣,但許玉蘭被批鬥時,他依然天天去給他送飯,還很細心的將肉放在米飯的下面。許三觀的這種淳樸的愛讓我感動,他不記前嫌。

可以說小說結尾是戲劇性的,有矛盾的,這一家的情況總算好轉,總算看見了陽光,可是老許的精神竟垮了,得知自己的血只能賣給油漆匠了,他想,以後家裏遇見什麼事可怎麼辦,不能賣血了,這血都老了,只有油漆匠會要。而他單單想的只是這個嗎?不是。他是想,自己的存在沒有什麼意義了,已經不需要他來賣血維持生計了,他自然嘗不出那爆炒豬肝,半兩黃酒的美味了。這無疑是個悲劇,可是悲劇背後,發人深省,那苦難的年代,苦難成了慣性,我們不禁想到,也許不止只會有一個許三觀,是無數個,這是社會的某些陰暗面,老許和許多像他這樣的人總是從中找出一個支點試圖解脫,吃苦的日子過的有味,都忘記了什麼是幸福,一輩子發過無數次狠,最後只被自己打到,倔強的有時候不像是人,卻總是在溫情背後低頭。

反觀現在,我們距離那個年代太遙遠了,我們甚至想象不出那是個什麼樣的境遇,那個境遇下有什麼樣的人,那些人有什麼樣的心理,生活又有多麼不堪,而這些也沒必要讓我們想象,因爲那些已經沉爲歷史。我們只需要面對我們的優渥,享受我們的富足,但是誰又說,我們應該忘記歷史呢?文學作品給我們的記憶是永恆的,空間是無限的,回想是豐富的,更是值得深思的。前人用無數次的帶血的錯誤編織了一個我們生活的夢,我們卻只用讀小說來回憶着那個曾經。我們總會說,最近很忙,很少回家,但是很少去想,忙,到底是怎樣一個詞,比起老許的那種親情,一切藉口那麼蒼白無力。我們只看到過壓在我們身上的無數大山,以虛榮爲代表的住房壓力,以空泛爲代表的現實和理想壓力,以暗算爲代表的人際關係壓力中叫喊着我們的不滿,比起那些樸素的,簡單的願望,顯得多麼輕浮和幼稚。

如果你從小生活在大城市,你會明顯感覺到,和許三觀不是一路人,按照80,90後的生活模式,我們該讀張愛玲,看弗洛伊德,讀安妮寶貝,讀韓寒,可是我想說,遠離我們的生活,這本書是偉大的,他使我們看懂了那些值得銘記的歷史,看懂了那些現在依然處處存在的溫暖和美好。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0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我卻要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中樂。”

從書裏,我學到了許許多多。書是知識的海洋,在書海中我長大了。我在書海中迷失了自我,把自己當成文章中的人物,會因主人公的高興而高興,爲科學家發現的東西而驚歎。合上書本,書裏的內容還會讓我回味無窮。書把我帶入了知識的世界,讓我參加《愛麗斯夢遊記》乘着輪船,唱着優美動聽婉轉的歌踏上了《海底兩萬裏》的路程,看珍珠在水底佔放光芒魚兒在海底嬉戲,我和這些書中的朋友走出船艙學魚兒游來游去,同海螺滿海共舞,每一個字母,每一個聲標,每一個音符都在那裏跳動,隨着海浪的拍打,我們改正着一次次的錯誤,當我們該離開海底時,又重新唱那《離別》贈歌,歌中有我們的收穫,喜悅,成功時的笑容……海螺又送給我一句話:我讀書,我自信,我成功。

一個個春夏,一個個秋冬,三百六十五個輪迴,讀遍了《唐詩三百首》,經過了高爾基的《童年》,越過了《孟姜女哭長城》。在這裏我從森林古猿一步步的演變成人用火,住房,我們千心萬苦心含成功的喜悅,來到了錦繡山川的《桃花源記》,心如小河歡躍流淌,纏纏綿綿的向前進,我們大家歡聚一堂,口中品嚐着月餅,擡頭觀看天上的月亮,夢想着《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爲我們開闢了一片嶄新的天地,進入神仙化境,過的瀟瀟灑灑。不知不覺中,我已經長大了,書成了我的生活不可缺少的夥伴,閒暇時總會遨遊在書海,豐富我的知識,增長了更多的見識,書的海洋深深地吸引着我,讓我在看書時就會非常快樂中。

高爾基曾經說過:人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書是精神的食糧是我們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多看書籍,豐富我們的知識,增長我們的見識,學會融入到書中,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一員,這樣我們就會從中感到快樂,不會再把看書當成一種負累,還能從中學道許多的許多東西。

讀書,讓我樂在其中。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1

不知道爲什麼,九年級了,反而更沒“正事兒”了,這篇文章,就是我“沒正事兒”的結果之一。

讀蘇北的文章,引出了他的老師汪曾祺先生,瞭解了汪曾祺先生的生活,又提到了他的老師——沈從文先生,由此,我翻開了《邊城》的第一頁。

翻開扉頁,就見到一座塔,一座孤房,一條渡河,一條渡船。冷清中夾雜這淳樸,寧靜中有略顯悲哀。那是一座邊城,見城如見人,那麼善良,那麼簡單。

擺渡的老者,七十多歲了,和他相依爲命的孫女不大,叫翠翠,父母早年因責任、使命不忍私奔,便雙雙殉情於這座小城,卻忍心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獨自生活。

老人兢兢業業地守着渡船,一生從未離開——那是國家的責任,民衆的信任。

日子雖苦,可卻有滋有味,我這身在福中亦知福的人也有點嚮往。

翠翠在聽爺爺唱曲兒的日子裏長大了,船總的哥倆兒都見了歡喜,那更出息的岳雲寧願爲“渡船”捨棄了“磨坊”,老人爲孫女的幸福想盡辦法,卻不經意間被二老家的岳雲誤會害死了失意而下江的天保大老,岳雲內心痛苦地也到下游打拼。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2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是偶然發現的,讀了幾頁以後便已愛不釋手,欲罷不能了。一口氣將一套七本全部買來,一一品完,直呼快哉。一遍讀完不算,再讀第二遍。滿腦子全是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兒。

我素來喜歡歷史。對於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喜歡查閱、比對,以求瞭解更全面、更連貫。大多史書記載史實的語言平直,無趣味,晦澀難懂。當年明月卻用詼諧、調侃,而又不失真的現代人眼光和現代筆調,將明朝三百年曆史寫得那麼好看,那麼流暢,那麼膾炙人口!這種行文方式將死寂的歷史躍然紙上,將已逝去的歷史人物拉回你的面前,與你對話,與你談心,讓你爲他想,爲他急,爲他不捨,爲他不值!真可謂感悟很多。寫出幾點,以共享。

一.封建王朝的更替只不過是不同地主的更替。

朱元璋可謂徹徹底底的貧農,一無所有,在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始起義,最終取得成功。當他一旦成功,將元朝的地主趕跑,他便成了新的地主,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地主是要收租的,每個地主都要實現自己土地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對於廣大窮苦老百姓,並沒有因爲新地主的上臺而得到多少好處,反而是無休止地爲各個朝代的更替和不同地主的上臺付出長年忍受戰爭之苦,流離失所,一日重似一日的賦稅、勞役和兵役。這一點,各位地主應當反省。

二、要想成功,要耐得住寂寞,要一根筋。

對於這一點,王賢人同志當仁不讓。想當年王賢人沒有悟道之前,被家人、鄰居、同僚視爲異端,怪人,傻子。看一棵竹子,他能看半天;看桌上的一茶杯,他能想三天;別人不願去的偏遠山區驛站,他一呆就是好幾年。他沒有因爲別人的不理解,沒有因爲環境的惡劣而放棄,依然寂寞地,一根筋地獨自前行,直到成功。一代聖賢就此誕生。他的堅持,耐得住寂寞,一根筋的行爲方式,值得借鑑。

三、朱棣同志是偉大的。

在衆人的印象當中,朱棣同志與篡位二字是分不開的。所謂篡位,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我以前對他的印象也大抵如此。《明朝那些事兒》卻讓我瞭解了真正的朱棣。當建文帝對他的各位叔叔下手的時候,朱棣同志是要反抗的,反抗的結果便是造反,造反成功便是當皇帝,這無關緊要。我們關心的是他是不是一個好皇帝。歷史證明,他是。在永樂大帝的統治下,修書——《永樂大典》這一偉大書籍編纂完成;遷都北京――爲國人的長治久安和免受蒙古鐵蹄的踐踏作出了明智的抉擇;遠航――派遣鄭和下西洋,爲中西文化的交流,爲和平與友好樹立了豐碑;親征——六次親征蒙古,最終死於征戰途中,對於侵略我們的敵人敢於亮劍,親自亮劍,強勢,不畏懼!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我們國人才能放心,才能不被欺負,才能揚眉吐氣。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國家何愁不強盛!

四、爲崇禎同志平反。

大多人對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印象便是:無能、膽小怕事之輩、亡國之君是也。瞭解了其在位期間前前後後的歷史情勢之後,結論是:一部國家機器,帶病運轉多年,國庫已空,財無所剩,人無所用,所謂氣數已盡。任崇禎同志如何節儉,如何勵精圖治,已無法扭轉那輛失控的破車。他只是不幸運地碰上了那個年代,風雨飄搖中,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他盡力了。他無愧於他的祖先,倒是他的那些不作爲的祖先們有愧於他。同情你,崇禎。我以我個人的名義爲你平反。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3

初識先生是高中節選的<<邊城>>,翠翠的故事讓我着迷,於是到了圖書館借來看,現在印象還很清晰,是本薄薄的集子<<邊成集>>,有<<邊城>.還有<<市集>>幾篇,書是嶽麓書社出的,封面以褪了色,紙也變的發黃,放在手掌裏有種很特別的感覺.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邊城>>,即便是現在我還記得當時的心情,一種很莫明的悲傷.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城裏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溼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像是觸及到什麼,是童年某個太陽溫暖的下午,還是現在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爲“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這就是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隱忍着什麼.翠翠就是這座成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可以讓她連做夢都能被他的歌帶的很遠的人開始,她就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祖父在雷雨夜裏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舊無法擺脫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讓先生將這麼一個善良的童話描畫的這麼悲傷,先生出生在19世紀初, 在當時,中國面臨着嚴重的民族危機,剛在西方列強虎視眈眈下結束了長達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統治,又正處於軍閥混戰的最黑暗的時期,一方面受長達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舉入侵,讓本來就飽經戰火的中華民族雪上加霜.在那的年代裏,中華大地烽火連天,人民羣衆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在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後,先生毅然選擇了湘西這片純樸美麗的土地,這些溫良率直的人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一片一片的輕聲述說着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爲愛得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我總在想,取名邊城,在先生心裏就這麼“遙遠”嗎,還是在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着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也許先生那座悲天憫人的城以隨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尋我的邊城,尋心靈的那份寧靜,我想我是會有一座邊城的.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4

在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愛麗絲喝一口水身材就會縮小,吃蛋糕就會變成巨人。她遇到的每一樣東西都很古怪。這裏有會說話的老鼠,鳥兒,毛毛蟲以及愛說教的公爵夫人,神祕莫測的柴郡貓和素甲魚,總是叫喊着要砍別人頭的撲克牌女王和一羣撲克牌小士兵。

她還莫名其妙的參加了瘋狂茶會,一場古怪的棒球賽和一場審判,甚至與女王發生衝突。在這個奇妙瘋狂的世界裏,似乎只有他一個人是清醒的。他不斷探險,同時又不斷追問“我是誰”。在這個世界裏不斷的認識自我,不斷的成長,最後成爲了一個“大”姑娘。最後爲了不當女王而忽然驚醒,才發現這些都是一個夢境。

這一部被公認爲世界兒童文學經典童話,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帶我們進行了一次奇妙之旅。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5

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吶喊》是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說集,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可以說它是中國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書中收集了許多我們所熟悉、津津樂道的文章,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即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所看到和聽到當時一幕幕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爲背景,文中較大篇幅敘寫了他的老師藤野先生如何的一絲不苟和對先生的欣賞,只是在魯迅先生看來:學醫只能醫治身體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醫學所能拯救的。文章從一個側面描述了魯迅先生強烈愛國意識的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文中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依舊振聾發聵。

《孔乙己》中那個因爲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爲職業,在最後因爲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這篇文章遺留給我們更多的是一個“精神勝利法”的淵源,讀者想必也能理解“自欺欺人”是如何的要不得!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爲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爲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脫離羣衆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爲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6

小時候總把《聊齋》定義爲鬼故事精編,對它常懷着敬畏之情,不敢近賞,尤其是看過電影《畫皮》後,更是因電影特效而對一切妖魔鬼怪產生了心理陰影。

直到後來,才知道那些花妖狐鬼並非歹徒,他們甚至有着人類不曾擁有的美貌和才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翻開了《聊齋》光滑的書頁,彷彿用盡力氣打開了那一扇祕境的大門。

蒲松齡無疑是那個世界的神明瞭,他創造了花妖狐鬼,編排了悲歡離合。所有的故事源自他的見聞,亦來自他生命中的滄桑,一幕幕喜劇鬧劇輪番上演,可誰知在背後操控木偶線的他付出了多少血淚?

神遊於這個充滿傳奇的世界,不難看出蒲松齡將他對生活的理想全部賦予了鬼怪,以浪漫瑰麗的手法,將美貌給了佳人,將智慧給了才子;他使死人年年可以歸家團圓,又使活人不用再受相思之苦。在這裏,一切都是完滿且好壞分明的。

作爲中國古代最優秀的小說之一,《聊齋》幾乎和《紅樓夢》承擔了相同的責任,細細品讀每一個環節,我彷彿看見了那瘦削的老人橫眉怒指這鋪滿陰瘴的山河,大罵所謂上位者的貪婪腐朽,痛批科舉的陰險不公。可當目光掠過那一個個性格鮮活的才子佳人,悟了這一段段傳奇故事,我又像是聽見了對真摯情感不加掩飾的讚美,對道德品格不吝言辭的稱頌。它就像一把利刃,在中國持續了兩千年的黑色夜空上劈下了光明的一刀。

《聊齋》中塑造了無數個經典的形象,可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特點。每位女子都有相同的美貌,同時又有不同的個性,剛強如俠女庚娘,嬌美如嬰寧小倩,都有着細緻入微的分別。又如陸判和嶗山道士,同樣能力非凡的他們又有着不同的外貌和性情。在蒲松齡神乎其神的雕琢之下,每個人物都是那樣的獨一無二,可見作者對人事的觀察之深刻,若無多年積澱,常人只怕是難以成就如此鉅作。

從這樣一片天地走出來,我的心中有敬佩,亦有心酸。聯想到蒲松齡一生鬱郁不得志,我想這厚重的紙張和一粒粒鉛字,大約是他唯一的精神寄託吧。他將這鉅著留在世間,是存下了一縷誠摯高貴的靈魂,或許也是想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警醒後世,發人深省。

那精靈與小妖嬉戲的幻想走遠了,像是清風,滌盪空谷山澗,可那位老者留下的洞察人世的滄桑卻已經融入民族的記憶,成爲我們不可忘卻的傳奇。即使過去千萬年,我相信,依然會有人從這浪漫旖旎的文字中,感悟人性的可珍與可敬。

威尼斯商人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7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爲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禮貌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感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那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前看到過,也早已明白!”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那裏,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爲這片土地帶來了禮貌併爲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隻是單純的無好處行爲,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着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但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F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着在禮貌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着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最後使F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但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垂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衛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最後他也陷入了循環燒製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着。每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涌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但是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最後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以前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以前見過,也早就明白”。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的真諦只有作者明白。

《百年孤獨》是一部搞笑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