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精選2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28K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

《三國演義》是一部跨度近一個世紀,出場約400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說,以浩瀚篇章,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羣雄割據到三裏歸晉的歷史畫卷,其中,細緻生動地展現了魏蜀吳之間錯綜複雜軍事、政治鬥爭。而且,以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等爲藝術典型的這些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絕不相同的方式寫下了自己獨特的一頁,並由此將三國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精選22篇)

《三國演義》是有一位人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住在隆中臥龍崗,因此號稱臥龍先生。諸葛亮舌戰羣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智取漢中,七擒孟獲之另的事情表示他十分有計策,很聰明,遇到了困難採用智取,令我們學習。如果使用暴力的話不能解決問題的。

有一次,兩個小孩在吵架,一個強壯的小孩在一旁,突然那個小孩說如果那天兩個小孩再吵就打他們,那兩個小孩頓時哭了起來,那強壯的小孩靈機一動,想了一個辦法,最後那兩個小孩和好了。這件事說明什麼事都應該想辦法,想計策,而不是濫用暴力。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

首先,我對那些引起歷史動盪的奸雄恨之入骨!董卓,利用手中的兵權,當上了太師,廢掉了少帝,立陳留王當上了獻帝.最後還是王允獻連環計除掉了董卓.還有呂布,一介勇夫,背信棄義."黃巾之亂"是隨丁原.伐董卓時又跟了董卓,最後自立成國,死在曹操白門樓下.他們兩人都是罪有應得.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早世的英雄感到悲哀.關羽,三國大將,最後中了呂蒙之計,使自己敗走麥城.周喻,東吳大將,因爲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被諸葛亮三氣到死.諸葛亮稱臥龍時戰死棉竹城.龐統稱鳳雛,但還是被亂箭射死了.唉,這些英雄死的真可惜!

我對三國大將十分佩服我佩服趙雲在曹操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

我十分喜愛這一本書.

《三國演義》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是四大名著之一。這部名着由好多個故事情節組成,我最喜歡的是《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桃園三結義》主要講了劉備、關羽、張飛偶然碰面,三,人意氣相投,重情重義便結拜爲兄弟,共同謀劃恢復漢室,保衛國家的計劃。劉備、關羽、張飛結爲兄弟後,相互幫助,相互督促。他們一起從軍,各自施展自己的才華,去報孝國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提點,要敢於指出朋友的缺點,勸他改正。要包容朋友的過錯,不能因小事而爭吵。朋友之間的義氣固然重要,但是不能爲了義氣而做不法的事,而要爲朋友做好事,這纔是真正的義氣。我們同學之間,就是要相互幫助,相互包容,如果同學遇到什麼困難,比如是同學摔了一跤,我們就要趕忙扶起他,而不是在一旁嘲笑,我想這纔是真正的講義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如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講述了許多戰爭謀略的故事.其中的英雄更是多不勝數,就像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等。"既生瑜,何生亮?"這是東吳大將周瑜臨死前發出的感嘆.然而恰恰表現出他的小肚雞腸,嫉妒孔明之才,三番五次欲加害孔明,但都以失敗告終.還有一次,他爲取荊州,曾使美人計企圖加害劉備,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險些喪了自家性命,最後落得"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話.周瑜智不如孔明,心生嫉恨,年不到四旬便命喪黃泉。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智慧比我們高的人,我們應該虛心請教,不可生嫉妒之心,而應該將自己的無知化爲前進的動力,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從社會上脫穎而出!

這個學期,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把《三國演義》又看了一遍。

這本書主要講了蜀、魏、吳的百年政治鬥爭、思想鬥爭、武力鬥爭等千餘件事。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把故事中的人物寫得淋漓盡致,如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心胸狹窄,忌纔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等。

我讀了《三國演義》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文中的關羽(又名關雲長)。關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長鬚飄飄,臉色好象紅棗一樣,一雙丹風眼,兩條臥蠶眉,相貌非常威武。

我最佩服他的堅強。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有刀子劃開肉,把骨頭上的毒一刀一刀地刮下來。雖然這個手術會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邊強忍着劇痛,一邊專心致志地和謀士下圍棋。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佩服。

雖然關羽在麥城一戰中身餡埋伏,被敵軍殺害,但關羽忠義兩全的英雄形象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

我讀了《三國演義》之後,那是感嘆萬千啊!特別是對人物,各種人物有各種不同性格,有的會引人發笑,有的會讓人忍不住破口大罵,有的會讓人不得不打心底佩服。

好了,不多說了。我們就直接飛奔進入主題!看看,我對這些人物有什麼不同的感想吧!

首先,我就先講最喜歡的人吧,他是諸葛亮,字孔明,全稱諸葛孔明。是劉備的軍師,他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可算得上幫了劉備許多大忙,還把周瑜氣死了。可所謂真是神機妙算,人傑地靈!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其就是關羽,字雲長,全稱關雲長,也有人叫關公,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之一,他英勇善戰,是軍中猛虎,他手持青龍偃月刀,可謂是血性男兒,鐵血精英,義字當頭啊!

接下來,是我覺得最好玩的人物,他是張飛。說起長相也好玩,胖胖的,粗鬍子,大臉,居然還睜着眼睛睡覺。張飛他字翼德,全稱張翼德。

我要學習諸葛亮的聰明,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聰明的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着之一,其作者爲元末明初着名小說家、戲曲家羅貫中。這本小說非常吸引我,在假期裏,我一口氣把它讀完,並從中學到許多知識和智慧。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從“桃園三結義”開始到“天下大一統”結束,共有三十六章,敘述了東漢到晉朝的歷史。這本名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它以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描寫,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極具個性魅力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們。其字裏行間具有豐富而深刻的人文內涵何人生智慧,閱讀它,你可以獲益匪淺。

經典傳世,歷久彌新這本《三國演義》是一個文化寶庫,也是一個思想源泉。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將它讀下去,傳下去,並不斷從中獲取財富和智慧。

今後,我將堅持讀一些經典名着,從中汲取智慧和知識。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聽到這首著名的詩歌,人們都能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是一本讓人百看不厭,集兵法、智慧爲一體的小說書。

二年級看的時候,我看的是青年版。當時它對我來說不光是一本著作,還是一本我十分喜歡的小說。他將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其中,有軟弱無能的劉禪,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擡棺上戰龐統…...

五年級的時候再看,它就是一本富含着哲理的人生書籍了,給予我無限的啓發。亂世出英雄,在這個羣雄紛爭的年代,諸葛亮憑藉着他的智慧做出“火燒連環船”、“草船借箭”等驚人之舉;曹操的身世並不顯赫,卻能以他的謀略、胸懷,脫穎而出、統一天下……他們,是歷史長河中的星星,閃耀着不一樣的璀璨之光!

劉備讓我們看到,一個人要寬容、謙讓;而諸葛亮讓我們看到,一個人要忠於職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關羽讓我們看到,每個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忠義、勇敢、智慧、有禮…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他用成功告訴我們,爲人要有胸懷天下之志,有英勇深遠之謀,有禮賢下士之品,在殺伐果斷之中成就自我的夢想。

曹操身上雖然有很多缺點,但人物形象卻十分飽滿和豐富,他讓我看到了人的多面性,從中我懂得了,在看待事物和評價人物時要從多方面研究,要有包容之心,要有辯證之法,去理解事物的本源,將歷史人物當成一面鏡子,修正自我的錯誤,堅持自我的優點。

三國演義的確是一本小說,可是它是一本富有哲理、以史爲鑑、精通兵法的小說,它讓我們體會到了人間的冷暖、忠義、奸詐、狡猾、智慧,讓我們從中體會到無窮的啓發與樂趣!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4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亞說的一句話。《三國演義》可是書籍中的經典,這不,最近班裏涌起了三國熱,又讓我重新捧起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國的故事爭紛,從黃巾起義到三國統一。描繪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書中也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形象。

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他的沉穩、智慧無不讓世人爲他拍手叫好。草船借箭中,面對周瑜的刁難,他臨危不亂,夜觀天象,算準時機,謹慎多疑的曹操也中了他的計,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他的無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及智慧最後讓周瑜自嘆不如,死前也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喟然長嘆。

劉備多次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對他有知遇之恩,他記在心中,對劉備特別忠誠,多次爲劉備出謀劃策,也是劉備最信任的人。劉備一病不起之時將其兒子劉禪託於諸葛亮,諸葛亮哭着答應“臣怎麼敢不竭盡全力,輔佐幼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後來諸葛亮全心全意輔助劉禪,可惜那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最後死於軍中,年54歲。諸葛亮死前還不忘國家,料魏延會反傳了三個錦囊。

讀到這兒我不禁深感惋惜,也不禁想這般有能力的人,還要下那扶不起的阿斗稱臣,而且盡心盡力,真是絕對忠誠啊!就像諸葛亮所說,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5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着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講述了在三國時期發生的事,裏面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有三個實力最爲強大,分別是魏,蜀,吳。他們三國都有着深仇大恨。經常發動戰爭,爭奪城池,誰也不讓誰。

其中有忠勇雙全的關羽,忠厚老實的劉備,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神機妙算諸葛亮。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製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時,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諸葛亮便下令讓軍士擂鼓吶喊。曹操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船兩邊的草把子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十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自嘆不如。

接着說曹操,他在山國中被稱爲奸臣。他最重情義,最喜歡收納些有才華有武藝的人。雖然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但卻沒有殺,可見他的大度。和周瑜的目光短淺,氣量狹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成爲國家的棟樑。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6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7

三國演義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顯露無遺、活靈活現,也說明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每件事做的更好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寫的是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爲看不慣朝政腐敗,因此發動黃巾起義。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爲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也一天天強起來。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爲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爲拉攏人心,封袁紹爲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駒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抗董,雖敗軍了,但最後也給呂布所殺。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隱居山林諸葛孔明。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紮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衝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爲劉備出謀劃策,建功立業,使他獨據一方,不愧爲“臥龍”。可惜與諸葛亮平等的“鳳雛”龐統不幸遇難落鳳坡。

《三國演義》裏的《三顧茅廬》最令我記憶深刻。在這個故事中,我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想學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顧茅廬,只要用你的真誠打動對方,就一定能行。還有一個故事:在劉備起兵七十萬水陸並進攻吳爲關羽報仇時,張飛衝動鞭打兩個部將,在晚上兩個懷恨在心的部將因一怒之下殺死了酒醉未醒的張飛,一代虎將死於非命。也告誡了我不要魯莽行事,意氣用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是我讀三國演義後的感想。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膾炙人口的名句,誰沒聽過呢?三國裏的英雄,的確就像後浪推前浪,數也數不盡。不過,真正的大英雄是誰呢?人們時常會道出幾個響噹噹的大名:諸葛亮、趙雲、呂布、馬超,而我卻不以爲然,我則喜歡:劉備、關羽、張飛。

遙想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同死,多麼豪情!後來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打得呂布大敗而回。

關雲長過五布呂關斬六將,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無不一立功。

可憐,關雲長因性情傲慢,敗於麥城,被呂蒙斬了首級;可憐;劉玄德因聞雲長被斬,終於病死於白帝;可憐,張翼德因打罵軍士,被軍士所害,多麼慘烈。

從中,讓我明白了諸多道理:"做人,不能傲慢,更要有理智。不能像張翼德那樣,一生氣就毆打羣士。也不能像劉玄德那樣,一聽關雲長死了,把自己也弄病了,應該理清事實,重做打算。

《三國演義》能讓你明白很多道理,讓我們一起看三國吧!漫遊在三國之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9

今年暑假,我又在圖書館中借閱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後來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纔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後,一直爲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纔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爲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說: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後的戰鬥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着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起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後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勝一切的攔路虎!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0

讀完《三國演義》,心中激動不已,對於書中每個角色都充滿好奇,於是又去查尋了許多相關書籍,之後瞭解到書中每個人物都有其特點,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足智多謀、穩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猜疑心重、爲人機警又有謀略、雄且多疑;周瑜——擅長用兵、聰明絕頂、自視甚高。

我喜歡書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種充滿智慧的作戰方式,實在令人激賞,也讓我們學習到遇到緊急事件之時,不可驚慌,冷靜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義之心幫助劉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國日後大業。並於出師表一文中,道盡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國演義一書中讓我非常感動之處。

“熟能生巧”,是讀完三國演義後另一個啓發,那時期的諸侯們個個對於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練,並不是他們天生善戰,而是時代迫使他們將一代代的經驗慢慢累積與傳承,且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時間不斷努力練習就會慢慢熟練,再加上冷靜而明確的判斷,終會有成功之日。

《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兩千多年的歷史鉅著,看完《三國演義》之後可以從裏面學到不少歷史教訓,也從裏面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且書中所闡述的忠誠、禮義、仁德也是我們必須效法的。

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能夠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能夠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正因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

《三國演義》中對智慧和勇武精神做了十分詳盡的描寫。武有關羽“溫酒斬華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文有諸葛亮“巧布八陣圖”、陸遜“營燒七百里”。其中不少章節都寫得有聲有色,引人入勝。尤其是對各種大小戰爭場面的描寫,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千變萬化,各具特點,很少雷同。

《三國演義》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各種英雄人物的粉墨登場。作者對三國人物都有細膩的描寫,運用恰當的手法向我們展現了人物的性格、喜好、特點等各個方面。作者用藝術手法向世人描繪出一幅幅生動形象、惟妙惟肖的三國人物圖。

在無數英雄人物中,深受大家喜愛的想必一定有蜀國五虎上將之一的常勝將軍趙子龍罷。《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描述是:趙子龍,名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通讀此書,趙子龍的英勇形象便躍然紙上。身爲蜀國大將的他,武藝高強,膽識過人,手持一柄長槍名爲“龍膽”,率領手下白馬義從,馳騁沙場,所向披靡,爲主公匡扶漢室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一生戰場生涯裏,最令人欽佩和讚揚的便是爲營救少主,趙子龍單槍匹馬在曹操的勁旅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斬殺無數的將領和士兵,奪來了曹操的青釭寶劍,並最終成功地帶少主阿斗逃脫。從此不難看出,子龍乃真英雄也。

以劉備、曹操、孫權爲代表的羣雄割據、混戰,在經過近百年的戰火洗禮,在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傑相繼隕落之後,戰火紛爭的三國時代被西晉所結束,混亂的戰爭時代就此成爲了過去。但是,《三國演義》是永遠不會被遺忘,它將在世界的舞臺上不斷煥發新的光彩,它將世世代代向人們講述這個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1

趙雲長阪坡單騎救主,連戰幾十員曹將,救出糜竺等將。他武藝高強,在千軍萬馬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擋。張飛一喊,聲如巨雷,曹軍嚇得個個兩腿發軟,又一喊,嚇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又大喝一聲,竟把曹將夏侯傑嚇得膽肝破碎,一頭栽到在馬下。

而袁紹卻沒有一點主見,在官渡之戰中,竟然會聽郭圖的建議,去偷襲曹操的大本營,結果大敗而歸。從此一病不起。

在《三國演義》中,使我領悟到戰士並非要在戰場上廝殺,要以德服人。劉備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懷大志、關羽的智勇雙全、趙雲的重情重義、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學習。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2

三國演義是一部橫跨近一個世紀的小說,它是一篇章回體長篇小說,全書出場約四百多個人物,作者羅貫中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了他們的人物特點,還細緻的描繪了魏、蜀、吳之間複雜的軍事鬥爭。描繪出了有膽有識的曹操,忠貞不渝的關羽張飛、忠義雙全的劉備等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這本書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曹操將董卓除去後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了三國中國力最強盛的魏。劉備、關羽、張飛,都是以平民出身,但無論怎樣,他們憑藉着虛心求教結下了諸葛亮,也建立起了一個羣英薈萃的蜀國。再說孫權,他19歲時,接了哥哥孫策的王位,始稱東吳大帝。

曹操這個人可以說奸詐狡猾,但他的名氣卻永世流傳。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內心堅強,在赤壁收到重創,但是他沒有退宿,繼續強大兵力,準備下一次的決戰。

說完了曹操我再來講講關羽,他水淹七軍、刮骨療傷。都令我我們看到了一個忠勇的關雲長。對他來說,忠於劉備,是一件不可推卸的義務。麥城之戰的失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就會高官厚祿。但他沒有叛變,而是繼續向劉備靠攏。這個關羽令我們歎服。

這就是三國演義的亮點,堅持不懈,忠孝雙全,令我們每個讀者佩服。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3

今天,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從《三國演義》裏,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每一齣戲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個主角都有獨特的性格。比如: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劉備的愛民如子,曹操的敢作敢爲,司馬懿的陰險狡詐,趙雲的英勇善戰,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忠勇,魯肅的敦厚等等。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被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同一幅幅    動人的畫卷,令人讀後讚歎不已!

而今天,我要着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後,但結局卻大不相同。

曹操心胸狹窄,甚至於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裏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爲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

如果,曹操擁有劉備的胸懷,那麼三國的故事是不是會不一樣呢?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從曹操和劉備的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

在生活中,不要爲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爲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爲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部,不要爲了沒選上幹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裏能撐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4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一樣的時期讀它,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處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

凡言“三國”者,即便未曾看過此書者也必知悉“臥龍先生”諸葛孔明的大名。書中,他是一位羽扇綸巾、談吐高雅、自比管樂、有呼風喚雨之能、經天緯地之才的一代儒將。隆中定三分,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這一點。在無數人心中,諸葛亮的文才武略、戰術謀略,甚比“武聖”孫武而被頂禮膜拜。沒錯,孔明多謀而近妖,是個奇人;三國系一體,是個偉人;言歸子底,他嘔盡心和血,可惜卻是個苦人,一世爭戰卻未能打下那漢室江山。劉備嘗誇諸葛亮:“君才十倍於曹丕。”緣何其六出祁山終無功而返?只因他把自己一生命運捆綁於一個平庸王朝的戎馬戰車之上了。

知劉禪不可扶而扶,人格固然可敬,而現實終究是悲哀的:一代賢相南征北戰,心血嘔盡,戎馬倥傯,到頭來卻也不過是五丈原夕夕秋風,錦官城片片降幡。而書中倍受推崇,集大義於一身的劉備,雖爲漢室宗親,當世皇叔,盡人和之利,而論起英雄,便如當時青梅煮酒論英雄之時一般,此酒也得脫手,難入口。書中劉玄德大仁大義,至孝至親,滿面忠厚之相,又有識人用人之才能,真可謂系古今聖主之德行於一身而無半點瑕疵。可惜透書而觀,這卻只能說是貫中爲體貼顧念這位劉姓皇帝的面子而在其蒼白臉上抹上些許胭脂而已。李宗吾所書之《厚黑學》中罵劉玄德之臉皮之厚更甚城牆轉拐之處。劉備皮雖厚、心雖黑卻終是心中無謀,而其皮厚心黑卻實實在在地體現出了:劉備好哭,且會哭,哭得山崩地裂,日月無華。而其亦非乾嚎,亦非嘶喊,乃是真正泗淚齊流,惺惺作態之中又不得不使人心服口服,以至於低聲嗚咽幾聲,似魯肅這般忠厚之人便會跟着流下兩行老淚。劉備之哭,把人心收買,孔明被哭出隆中,趙雲被哭得死心塌地,左一聲“劉大哥”,右一聲“主公”,雖然沒有拜過把子。玄德之心黑,勝於濃墨啊!其黑在於利用人近乎殘忍卑鄙。白帝城託孤之時他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請自取。”這招欲擒故縱之技陰狠歹毒之至,好一聲“君可自取”聽得孔明汗流滿面,熱淚盈眶,手足無措,抽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劉備聽畢必是側臉嘆息,心中卻已笑足三萬六千五百次了,可見劉備確是一個皮厚心黑的“忠厚長者”。而回頭看看那些各路諸侯,呂布雖可獨戰三英,卻只是個背信棄義、沉迷聲色的三姓家奴,被歷史唾棄;周瑜,雖然是青年俊才,深謀遠慮,城府之深都和臥龍有得一拼,只可惜意氣用事,心胸狹小。孫權,只不過依父兄基業,雖有任人唯賢之能,知人而用之才,卻無爭世奪天下之大才,而無半點建樹;董卓亂政,擅自廢立皇帝,擅自戳殺羣臣,雖極大打擊了皇權,卻不過是在三分天下之路下扮演了一個清道夫的角色,爲旁人賣力做嫁衣耳……青梅煮酒,酒亦冷。亂世梟雄,令諸侯。可以說,那英雄之能飲者唯曹公耳,曹操年少時便被斷言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其城府年少時已然頗深。書中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逆不道,遭人非議。而我卻要說天下之大,能者居之,緣何唯有劉姓可稱帝?曹操作爲一位政治家,有遠見卓識,他抓住“天子”這個有利籌嗎,於亂世之中佔一席之地,有何不可?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5

公元20xx年,諸侯並起,天下紛爭。山清水秀的竹林間,茅舍內,一位中年男子頭戴綸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繫天下,看興亡成敗,胸中盡萬點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於是三顧茅廬的佳話造就了一代偉人,軍事家——諸葛亮。諸葛亮謙虛、謹慎、認真又盡職,或許談不上雄才大略,但在實務管理上幾乎是第一流的,人格、擔當、技巧也的確無懈可擊,也可稱得上是中國史上傑出的政治人物,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幹,建蜀國,興漢業,歷經圖治,嘔心瀝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義,展現了一代蜀相偉大的胸襟氣魄,令天下人爲之敬仰。

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有通天徹地的才幹,深謀遠慮,有扭轉乾坤的力量,呼風喚雨。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諸葛亮在益州從無到有,不但建立了整個法令制度,也能發揚賞善懲惡的正名上下的王道,使整個社會公平正直,明察秋毫。有益於國家,雖然是仇家,也會賞賜;違法犯紀,雖是至親,也會處罰。刑罰雖嚴峻,但是沒有人因此而埋怨,這種公平的統治,很難有人能相提並論。

草船借箭,三氣周漁,借東風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鎮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調兵遣將,知人善用。赤壁之戰中,明知關羽乃情義深重,知恩必報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結果華容道上關羽顧念舊恩,寧捨己而放走了勁敵曹操。有人說,此乃孔明之過也,錯失良機。然而卻不盡然。因爲劉備急切地加以阻止:“雲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賢相怎可讓其扼守要道?”時,孔明聽罷曰:“此乃天意,天不滅曹。若魏國亡,東吳勢必崛起,此乃一勁敵,又佔地利只勢,蜀國必難與其相抗衡,勢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勢,我等趁此良機,興農業,固糧倉,養精蓄銳,方可破敵。而云常經此一戰,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計也!”由此看來,放走曹操絕非偶然,亦非孔明之敗筆,實乃形勢所逼,無奈之舉也。是爲劉備的漢室興亡着想。

諸葛亮不但具有“大公無私,令人欽佩’的人格和政風,而且他謙虛下人,廣納各方意見,對人才的培養更實不遺餘力。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特別強調“斟酌損益,進盡忠言,裨補缺漏,有所廣益”。另一篇《視聽》中更表示:“爲政之道,務在多聞,是以聽察採納士下之言,謀及庶士則萬目當其目,衆音住其耳。”“故人君以多見爲智,多聞爲神。”是以“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爲國之害也。”

諸葛亮不但說,而且也徹底地去作。出任宰相後,他特別在丞相府中,成立“參署,’的機構,其目的在於“集思廣益”以採納更多人的意見。他客氣地表示,自己“資性鄙暗”,所以有時無法完全理解和採用,溫他和查和、徐庶、崔州平及胡濟四人的關係始終和好,因此相當鼓勵大家不疑於直言的精神。

最令人感動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在漢中前線向北徵軍團公佈的檄文,公開表示希望今後請將士能勤於攻擊諸葛亮的缺點,纔算忠於國家的人。他曾聽從楊洪的建議,急速派兵馳援在漢中和曹操陷人苦戰的劉備,以穩定北方防務;徵求鄧芝和孫權的策略;遵從馬稷“攻心爲上”戰略,以爲南征蠻夷的主要精神指導。或許這些也是他個人心中早作的決定,但他絕不居功,讓優秀的部屬不要被自己的光芒所掩蓋,使每個人才都能樂於發揮自己的智慧,用心於公事。三國鼎立中,蜀漢力量最小,但人才最多,所以纔有力量屢次向曹魏攻擊。這些優異的人才,的確都是因諸葛亮“不居功、不情才;虛心納諫.的作風.才能獲得。北宋大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在《諸葛亮詩》中便寫道:“區區庸蜀文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廣。”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評論道:“諸葛孔明之爲相,敏然虛己,以求問己之示,秦漢以下爲相者皆不及也。”

諸葛亮不僅在培養人才上有一套,在馭用人方面也是值得我們共同學習的。如用魏延。其時三足鼎立,蜀國力量較爲弱小,諸葛亮苦撐危局,自然注重網羅人才。蜀中名將除關張趙馬黃外,還有一位就是魏延。諸葛亮在對其的使用上可謂煞費苦心。魏延也算能夠驍勇善戰,屢建功勳。但此人頭後有“反骨”,不夠忠誠,諸葛亮料定他日後定會謀反,但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關張趙馬黃等人凋零之後。況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爲敵所用。諸葛亮一邊用他,一邊又防範着他。待到諸葛亮操勞過度,病危之際,密令魏延斷後。當夜魏延忽作一夢,夢見頭上長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謀反,果應孔明之言。還是諸葛亮早有安排,並留下錦囊妙計,纔有馬岱砍下魏延首級之舉。知道其有謀反之心,還要用之,如走鋼絲一般,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懼怕之心還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殺之,又讓將士們寒心。只有在其身邊埋下伏兵,待其反時一舉殺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勢下,如何變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實乃大智慧也。

魯迅在評價諸葛亮時認爲他太神而近乎於“妖”。對前人的評價,我不能深入領會。在我看來,即爲“妖”,那意味着貶義。我以爲不然,儘管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話,但稱其爲“妖”不免過於尖酸刻薄,他只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重情義的人。

街亭之戰中,馬謖爭先,一再狂言不休,沒有引起他的注意,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豈知馬謖怎肯聽王平之言,這是再度失察。結果失去戰機,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將得的勝利,失去了銳氣,失去了滅魏興漢的大業,失去了政治家、軍事家所應有的明智,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敗筆。這當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過,卻也不盡其然。看,馬謖請兵時,孔明雖有疑慮,但因素對其有好感,抹不開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後孔明揮淚曰“吾與汝義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囑。”這一哭,一揮手之間,深深的自責,貽誤戰機,用人不當,也害了馬謖,累及其全家,可見其“情”之深。對馬謖家屬的安置照顧,又可見其“義”之重。孔明二哭,當參軍蔣琬求情時,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合當斬之。“這一哭,又交織着多少情感。馬謖將斬,雖心中不忍,奈執法嚴明,爲不得不斬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戰局不能扭轉,興漢渺茫,於是悲從中來,怎不流涕?馬謖斬畢,孔明又大哭不已,蔣琬問曰”今幼常得罪,既正軍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爲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將士,無不流涕。這一哭,多少悲憤涌上心頭,眼前曾經的茅林溪水;沙場點秋兵;與先帝縱馬與廣袤的田天地之間,談古論今往事歷歷在目。思舊恩,悔自己不聽先帝之言,枉費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興漢大業,對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個“情”字。

說孔明不“明”,我認爲只有一點。先帝白帝城託孤之時曾說:“幼主劉禪昏庸無能,貪圖享樂,萬不得已之時,丞相可取而代之,興我漢室。”然儘管先帝如此之說,孔明決不違“情”犯上,依舊忠心耿耿,一生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怎可“情義”二字所能盡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6

三國時期,天下三分,魏蜀吳三國鼎力。到底誰能在亂世中脫穎而出呢?雖然劉備有諸多賢才相助,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心英勇的趙雲,魯莽勇敢的張飛......但由於他最後的意氣用事,也造成了他最後的失敗。而曹操雖然沒有什麼能人異士的相助,但他憑藉自己獨特的才華,他成爲了最後的一個贏家,因爲他成功擊敗了蜀和吳,重新統一了天下。

從中我也學到了許多,要成大事者,不能總依靠別的人的幫助,而自己卻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否則,我們就會和劉備最後的結局一樣,只能悲哀的將自己的願望寄託給下一代。即使身邊有許多人的支持與幫助,但最終也會因爲自身的原因,並不能做出什麼大的事情來,只能鬱鬱而終。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7

我到現在讀過很多本好書,有《論語》《三字經》還有《海底兩萬裏》和《八十天環遊地球》可是這些都不是我最喜歡的,我最喜歡的還是在中國暢銷了幾百年的中國四大名着之一——《三國演義》。

要提起《三國演義》這學名着就不得不提起寫他的着名小說家羅貫中了,羅貫中生於元末,卒於明初,據說在朝廷更替的變動中,它曾參加了張士誠的起義活動,在寫《三國演義》一書時,他一方面提出了司馬仲相陰斷獄,劉備太行山落草之類荒誕的情結,添加了一些正史和詩詞書表以加強歷史性,另一方面又對藝術進行了大量加工。使得文字流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上豐富多彩,他作爲一個傑出的小說家與戲劇家,羅貫中除了《三國演義》外,還着有歷史演義《隋唐兩朝職傳》《殘唐五代演義傳》及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的故事精彩紛呈,分一百二十回,優秀的片段很多,有連環計,一部分取於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風波亭”和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催聽賈詡”中選的,故事爲董卓進京後廢殺少帝,縱兵殺掠,無惡不作,越騎校尉伍孚與驍騎校尉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一死一逃;渤海太守袁紹聯絡17路諸侯討伐失敗,董卓更加驕橫殘暴寫起。司徒王允表面趨奉董卓,回到府中憂心如焚,仰天垂淚。府中歌妓貂嬋大義獻身,與王允共定“連環計”:先將貂嬋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貂嬋從中取便,離間董卓呂布父子反目。王允又多方結好友呂布,曉而大義,終於使呂布殺死了董卓,爲朝廷出掉了大惡。這一段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董卓的驕橫跋扈,王允的深謀不漏,呂布的反覆無常,均令人過目不忘,貂嬋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仍然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很能顯出作者的途述故事的能力和塑造人物的功力。

我覺得《三國演義》真如它的開篇詞說的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椎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8

兩年前媽媽送給我一本書,封面上,一排排氣勢恢弘的大船正被熊熊大火包圍、吞噬,天邊被烈火映紅,無畏的士兵正在奮勇廝殺。我被這生動壯觀的畫面吸引,興致勃勃地翻閱起來,它就是爲人傳誦的經典《三國演義》。

從此,這部經典走進了我的生活,令我愛不釋手。它陪伴着我成長,我也成了十足的三國迷。

看到蜀國被敵軍圍困,險象環生時,我替他們捏了把汗;讀到諸葛亮鎮定指揮、巧妙突圍、化險爲夷時,我一下子鬆了一口氣;讀到“關雲長溫酒斬華雄”時,我不由地對關羽的驍勇善戰嘖嘖讚歎;讀到曹操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時,我感到了他的豪情壯志……書中每一個場景都讓我心馳神往,令我的激情像滔滔黃河水一般洶涌澎湃。

多少次在夢中,我也悠悠然回到三國鼎立的時代,和英雄們相聚。夢中的我有劉備的謙虛禮讓、有張飛的勇敢無畏、有關雲長的赤膽忠心,還有老黃忠的俠義情懷。哦,我不就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嗎?夢醒時分,牀頭的《三國演義》依然靜靜地立在那裏,彷彿在召喚我爲新的一天而奮戰!

情牽三國,夢縈三國,沉醉於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叱吒的三國時代,中華經典書籍的魅力令我深深折服!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9

在歷史長河中,唯獨三國時是三個國家同時出現的,它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讀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述說了那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著作,講述的是蜀(漢)、魏、吳三國的形成及因爭奪權力、土地而互相爭鬥,最後三國歸晉,天下統一精彩的歷史故事,給讀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關羽字雲長,他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儘管曹操用盡方法討好他,希望關羽能投靠他,幫助其完成霸業,可關羽置之不理,誓死跟從劉備,爲他效力。

有一次他的臂膀受傷了,毒已經滲入骨頭,必須要把肉切開颳去骨頭上的毒液才能完成治好,那時沒有麻醉的藥,必須要忍受非常巨大的疼痛。手術開始了,可是關羽不僅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還和馬良談笑風生,被後人傳爲美談。關羽的這種堅韌的精神誰見了不欽佩呢?

最讓我驚訝的是赤壁之戰,這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上勝多的戰役,曹操有80萬大軍,而孫劉聯盟只不過十幾萬而已,雙方實力差距如此之大,怎麼可能戰勝曹操。

但是經過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草船借箭,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計謀,最後連老天都幫助了他們,原本刮西風的天氣突然轉變爲東風,使得諸葛亮和周瑜火攻的計謀成功,曹操80萬大軍傷的傷,亡的亡,最後曹操倉皇敗走華容道,元氣大傷。從此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0

驍勇善戰的軍隊,形象鮮明的人物,神出鬼沒的計策。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曹操、孫權、周瑜......,空城計、苦肉計、美人計、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刮骨療傷,《三國演義》中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把我帶進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場景之中,讓我欲罷不能。

《三國演義》是我看的最投入的一本書了。那驚心動魄的場景和扣人心絃的情節,調動了我的喜怒哀樂。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到諸葛亮下山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爲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我既感慨周瑜過人機智,又爲那一鞭鞭的抽打而忍不住心痛;當諸葛亮巧使空城計時,我出了一身冷汗,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當司馬懿退兵時,我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下來;關羽身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他知道劉備有難時,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的身邊。

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得了他們的勇敢,頑強的品質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1

懷着激動的情緒,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一樣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資料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但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能夠反映出國君的性格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2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詳細講了東漢末年的情形,裏面還有許多偉人,我從中還學會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裏主要講了從漢靈帝昏庸無能,黃巾起義隊伍龐大起,這才讓漢靈帝才醒來,發兵抵抗翼巾軍。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大國之間時不時就要打起仗來,每次到了打仗的時候不是刀光劍影,就是血肉橫飛,讓人讀起來就像自己在這個驚險的戰場上一樣。

我尤其敬仰這裏的一個人叫諸葛亮,劉備三次去隆中拜訪他,前兩次失敗了,第三次成功了。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後,劉備聽了很是驚訝。劉備的兄弟,關羽張飛不服諸葛亮,諸葛亮用了他聰明過人的頭腦和他一張能說會道的口才,最終還是把關羽、張飛說服了。劉備有個兒子,叫劉阿斗,又叫劉禪。劉禪很是貪玩,諸葛亮怎麼教他也教不會,劉禪的爸爸死了後劉禪更是無法無天,劉備臨死之前的遺言是:“諸葛亮一定要輔助好劉禪呀!”諸葛亮一口就答應了劉備,但是諸葛亮哪裏知道劉禪已經無法管教,諸葛亮替劉禪費神費腦,最後因積勞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

俗話說得好:扶不起的劉阿斗,每一個人都不要向劉禪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