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傳讀後感(精選3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9W

岳飛傳讀後感 篇1

暑假裏,我利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成了《岳飛傳》。書的內容十分精彩,主要講述了岳飛從軍到伐金的一生,展現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飛精忠報國、壯志未酬的英雄氣概。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民族英雄岳飛吧:

岳飛傳讀後感(精選31篇)

岳飛字鵬舉,南宋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他精通韜略,也精於騎射,也很擅長詩詞、書法,他高尚品格和愛國主義精神爲歷代的人民所傳誦。他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千百年來一直激勵着無數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爲“岳家軍”,人們流傳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岳飛廉潔奉公、行若明鏡、事母至孝、嚴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賞罰分明、身先士卒、驍勇善戰等優良品質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岳飛在治軍上,既能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連金軍也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宋金時期,金滅遼、滅北宋佔據中原,又頻繁發動南侵戰爭,所到之處燒殺淫擄,許多城市重鎮經金軍洗劫,幾乎成爲空城。給國家、民族帶來巨大災難和痛苦。岳飛帶領岳家軍抗擊金兵,收復中原,被人們千古稱頌,而趙構、秦檜、万俟卨等人也將永遠是千古之罪人。

看完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也對岳飛充滿了敬佩之情呢?

岳飛傳讀後感 篇2

因愛國而努力——讀《岳飛傳》有感

說起“岳飛”這兩個字在我們國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岳飛精忠報國、仁愛正義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前兩天,我有幸拜讀了《岳飛傳》這本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的岳飛給我的感覺就是兩個字——平凡。岳飛和我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整個岳家軍還有他的師傅周侗也都是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的人。但是,他們懷着一顆愛國的心、懷着自己的信仰闖出了一條不平凡的路。他們都是平凡的,但他們的人生絕不平凡。

岳飛給我的另一個印象就是愛國。這在他寫的詞——《滿江紅》中體現的尤爲突出。整首詞語調慷慨激昂,無時無刻不催人奮進。其中一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不知喚醒了那個社會時期的多少少年,也是他對自己壯志未酬的吶喊!這讓我想到了我們自己。我們是現在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成果。我們都沒有經歷過岳飛所經歷的那樣的坎坷,可是無論身處於什麼地方、什麼年代、什麼境況,我們都不能忘了自己身上流淌的血液,不能忘了自己世世代代相傳的中華民族的精魂,不能忘了是什麼哺育我們長大。有人說:“愛國不就是兩個字嗎?天天掛在嘴邊有什麼用?”這句話沒有說錯,但也絕對沒有說對。愛國不僅僅是兩個字而已,它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情懷,更是一個國家的人心所在。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我們的國家;而外國人也有他們所熱愛的祖國。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任何人留戀它,沒有任何人去爲它更繁榮而努力,那麼這個國家遲早會完全崩塌瓦解。愛國,只有在嘴上說說是不可能有用的。作爲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還沒有能力做多偉大的報效祖國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請讓我們從講文明禮儀做起吧!它代表着一個國家的形象。我們的祖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吸引着世界各國相交。但是,去年我卻經歷了一件既讓我感到憤慨又讓我感到羞恥的事。那是一個傍晚,我偶然看見了兩位在街邊散步的外國友人。當時風挺大,一隻塑料垃圾袋被捲到了天上。他們正在議論:“這裏怎麼有這麼多垃圾?”“這裏的人都把垃圾隨便扔大街上……”“中國人都這樣的嘛……”聽到這些話,我心裏氣得說不出話來:他們怎麼能把中國人想成這樣呢?但我轉念一想:他們這樣評價我們不就是因爲現在還有人亂扔垃圾嗎?如果我們沒有人亂扔垃圾,那我們在別的國家的眼裏的形象就不會是這樣了。是我們給了別人踐踏自己的國家的機會。同學們,我們是新時代的主人,我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更要講究文明——從現在開始不隨地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主動給人予善意的微笑、給需要的人伸出友誼之手,把路邊歪倒的小樹扶正……這些都是我們隨手可做的小事,它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明。一個人縱然有極高的智商與學歷,如果他不講文明禮儀,甚至於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那還算不上是“人”。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講文明禮貌只是愛國的體現之一,愛國還有別的表現——努力。我們作爲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是祖國新鮮的血液,所以我們必須努力發展自己,做“血液”應做的事。岳飛爲祖國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這是他能做的事。而我要做的不是去打仗,而是要發奮學習。“八國聯軍”入侵我國,“火燒圓明園”掠奪了無數珍寶;日寇侵華,燒殺掠奪;這都主要是因爲我們的祖國還太弱小,沒有反抗能力。而如今,我們的國家又開始繁榮昌盛,國力日漸強大了,但是我們還有很多高科技核心技術還沒有研發出來,所以很多方面常常受別國的牽制。我們就該從現在起奮發學習,爲將來能作爲青年一代爲祖國更日益強盛做準備,讓祖國的綜合實力更強,不受其它國家的欺負,永遠屹立於地球的東方。

同學們,我們都是新時代的主人,我們都像岳飛一樣,只是普通、平凡的人,但應有熾熱的愛國情懷,帶着一顆熾熱的中國心努力奮發,讓我們爲社會、爲祖國走出一條不平凡的路來!

岳飛傳讀後感 篇3

書籍就像一把金鑰匙,帶你打開知識的寶庫;書籍好比萬花筒,讓你看透大千世界的縮影;書籍好比一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你回味無窮……一本好書會使你有許多的感觸,使你受益終身。

小時候,聽媽媽講過岳飛的故事,知道他是一個大英雄。上了學,我愛上了閱讀,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岳飛傳》。這本書講述的就是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抗擊金人的故事。岳飛那種精忠報國、爲祖國奉獻的愛國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書中介紹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不必我一一說來,僅僅一首滿懷英雄情懷的壯歌《滿江紅》就讓我感觸頗深,爲之一振。當吟誦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時,內心的感慨更是如江水般不斷涌入。

當時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等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那時候的他懷着收復山河的夢想,卻被奸人秦檜等人所迫害,在鬱郁中寫下這首詩。

上闋,開篇五句氣勢恢宏,深深地揭示了他不忍心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佔,心中激怒,又寫了他對考取功名的藐視。下闋,表露了他擁有一腔民族義憤,語感強烈。“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更是寫出了他對金人的深深痛恨。

在讀這部作品時,我不禁感受到當初岳飛的鬱郁之情,體會到了他對敵人的憤恨,對人民不再飽受凌辱的精神嚮往。那是一種忠誠於祖國,爲祖國奉獻的愛作文國精神。正如20__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侵襲了武漢,蔓延全國。全國人民衆志成城,共同抗“疫”。什麼叫俠膽英雄千里走單騎,這個就是96年湖北女孩甘如意,爲了返崗參加疫情防控,找醫院開證明,村裏蓋章,在公共交通被停掉沒有私家車的情況下,騎自行車輾轉300多公里,花了四天三夜返回自己所在的衛生院。她說:“我是從基層來的,我瞭解基層衛生院醫務人員的缺乏,如果我不回去,其他同事就沒有人換班,爲了讓村民放心,我願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這份力量來報效祖國。”

一本書,一段歷史,一個英雄,一份感動;一種豪情,一種精神,一種崇拜,一種擁有。

讀完了這本書,就像走完了一段路,一段很長很長的路,就像人的一輩子,隨着手指慢慢翻動,一直到結束。

曾經司馬遷在《史記》中寫:“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岳飛重於泰山,當之無愧,而爲什麼又有很多人輕於鴻毛呢?如秦檜之流。

其實很簡單,一個爲公,一個爲己。

這是我讀了《岳飛傳》之後想到的,這也是我以前沒有想明白的。現在,我懂了,所以我的目標不再那麼簡單,不再因爲崇拜而崇拜,而是因爲我要爲了國家而奮鬥,我要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

雖然我沒有在背上刻字,可精忠報國這四個字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裏。可我現在還是一個學生,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才能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實現我的鴻鵠之志。

岳飛傳讀後感 篇4

我無意間讀了一本叫《岳飛傳》的書,使我受益匪淺。 岳飛不但是一個武將,還是一個詩人呢!他寫過許多詩,如,《滿江紅》《遙望中原》,《滿江紅》最爲,這首詩激勵着我們的愛國之情,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有骨氣,不能一遇困難就服輸,一遇危險就後退。上下五千年,不知有多少有骨氣的人,如文天祥,于謙都是有骨氣的英雄,一個人從生到死都要有骨氣。書中秦檜殺害岳飛,陷害忠良,都是爲了金銀財寶,而岳飛臨死前還爲了國家安危還求獄官讓他的戰士們不要以下犯上,引起內亂。

一本書能夠經典名著,一定包含了超高的藝術造詣和透徹的人生道理。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清朝作家錢彩寫的岳飛傳講的是:

岳飛是我國曆偉大的民族英雄、的軍事將領。岳母爲了激勵岳飛忠君報國,在他的背上刺傷“精忠報國”四個字。他一生戰功赫赫,但他最後卻被昏君和臣殘酷殺害了。

至今我們仍能體會到岳飛那氣壯山河的愛國情懷。雖然岳飛的生命不能永恆,但是他的光輝業績卻會在人間流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句話: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屹立與世界則中國屹立與世界。我們從小要好好學習,長大爲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岳飛傳讀後感 篇5

又一陣秋雨瀟瀟的下着,潤綠了竹;又一陣悽風颼颼地舞着,染黃了菊。一位英勇的將軍,頭戴金盔,身披戰袍,手握青劍,獨倚欄杆,仰天長嘯。合上手中的《岳飛傳》,一幅悽美悲壯的畫卷,長久地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自幼拜師學武,大鬧武科場,槍挑小樑王。金兵犯宋之際,他投軍報國,率領岳家軍抗擊金兵,威名遠震。正當他準備直搗黃龍府之際,朝廷卻連發十二道金牌調他回京,最後竟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岳飛一生精忠報國,不忘國恥、收復河山,指揮了無數戰役而無一敗績,被人稱作常勝將軍。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首氣貫長虹的《滿江紅》,正是岳飛忠勇一生的真實寫照。

岳飛是勇敢的。他一生出入疆場,對邪惡勢力做出英勇的抗爭,帶領岳家軍血戰沙場,拯救國家於危亡,拯救黎民於水火,表現出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大無畏的勇敢精神。

岳飛是忠義的。“精忠報國”四個字不僅刻在他的背上,更刻在他的心上。小時候的岳飛,孝敬母親,年紀雖幼卻已常懷報國之志。他不忘師恩,對師傅父親般尊重。在國家危難之際,他一心報國,爲國出力,誓死抗金,立下了赫赫戰功。忠義氣節在岳飛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就是這樣一個忠勇雙全的義士,卻飽含着他的豪情與鬥志,滿載着他的愛國情操和英雄氣魄,壯志未酬,不幸被朝廷小人殺害於風波亭。怎不令今人淚溼前襟,扼腕嘆息!

歷史自有公論。“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岳飛的忠勇流芳百世,奸佞小人爲後世所不齒。今天,西湖邊岳飛墓中,岳飛頭頂紅纓,身披戰袍,神情肅穆的坐在大堂之中,人們虔誠地供奉他,嫋嫋青煙,表達了後人的無比懷念和敬仰之情。

風再起,又是涼夜如水,寒風掠過,黃菊猶敖枝頭……

岳飛的死是一遺憾,但他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卻將永留中華大地,世代流傳。

岳飛傳讀後感 篇6

讀了《岳飛傳》這本書,使人明白了要像岳飛一樣愛祖國,孝順父母,做一個忠孝之人。《岳飛傳》有很多的經典的故事情節,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岳飛傳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站。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四年(1134)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飛爲清遠軍節度使。當旌節發到鄂州(今武昌)時,全軍將士歡欣鼓舞。一天,雨歇雲散,江山明麗,岳飛憑欄遠眺,感慨萬千,吟詠了這首詞。

看到岳飛的這首《滿江紅》不由的使我眼前浮現岳飛騎着戰馬拿着長槍上陣英勇殺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場景……

在宋朝一個洪水滔滔的季節,誕生了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盡忠報國的岳飛。這是一個勇猛殺敵,無數次打敗金兵的入侵的英雄;這是一位立志報國的熱血男兒,一個堂堂正正的大英雄。在戰場上他毫不退縮,而是英勇善戰,三番五次打破金兵,凱旋而歸。就是這樣一位民族英雄,不怕金人的金戈鐵馬,卻被奸臣當道,處心積慮所迫害,最終在大年夜在風波亭被害。大宋的安寧是岳飛和他的將士們、他的兄弟、他的家人不惜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真的爲這樣一位英雄的倒下而感到無比的痛心。

讀了這本書,有個人不得不說,那就是陷害忠良的秦檜,因你殺害忠臣,理應成了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被世世代代所唾棄,被遺臭萬年。還有你的妻子王氏,成了你的幫兇,犯下滔天大罪,因此你們將永遠跪在岳飛面前贖罪。

《岳飛傳》有很多的經典的故事情節,看的我如此如醉,如岳飛出世、組建岳家軍、槍挑小樑王、宗澤贈盔甲、羣英結義、岳母刺字、岳飛掛帥、被害風波亭、沉冤昭雪,一門忠烈……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這是一份罕見的遺書。因爲,它既是一份被逼迫下的供詞,又是臨死之前留給世人最後的八個大字。當初,岳飛被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治罪,臨行前,儈子手們再次提審岳飛,企圖逼迫他在提前炮製的“供狀”上簽字畫押。但是,岳飛視死如歸,他取過筆來,大義凜然地在供狀上寫下了這八個大字。這八個如椽大字,一個個頂天立地,力透紙背,昭示了岳飛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偉大高潔的人格,以及相信上蒼最終會做出最公正判決的堅定信念!這是岳飛面對奸臣迫害的最好回答,也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遺言和期盼。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岳飛受到了秦檜等人的不公正待遇,但是總算蒼天有眼,他被迫害致死不久,遺言便得以實現。

岳飛去世20年後的1162年,宋孝宗下令爲其平反,重新恢復他在世時的官位,不僅如此,岳飛還得到了後人至高無上的評價。記得國父孫中山評價如是說: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要像岳飛一樣愛祖國,孝順父母,做一個忠孝之人。一定要報效祖國,爲祖國的發展獻出一份力量。因此從小就要努力學習,永不鬆懈,分秒必爭。岳飛背上刺的“盡忠報國”也將成爲我人生的座右銘,相信自己也一定會做到的。

他雖然被迫害致死,但他“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卻高高地寫就在歷史的豐碑上,存活在人民的心目中。

岳飛傳讀後感 篇7

我喜歡看書,也讀過許多書,很多書讀過後漸漸的淡忘了,但那一年姨媽送我的《岳飛傳》使我如獲珍寶,雖然過去了很長時間,但岳飛的故事卻使我記憶猶新,岳飛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時刻激勵着我。

《岳飛傳》講述了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壯麗的一生,這位中國古代著名軍事統帥有膽有識、智勇雙全,訓練了一支紀律嚴明、作戰勇敢的抗金武裝隊伍——岳家軍,爲挽救民族危亡英勇殺敵,最終卻被奸臣秦檜害死在風波亭。

每次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就很沉重。岳飛驍勇善戰,對國家忠心耿耿,我被他高尚的品格和堅貞的氣節所打動,爲他的不幸遭遇而嘆息。岳飛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沉着冷靜,這樣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記得一次我做奧數題的時候,看着題目很“面熟”,卻又不記得簡便公式,奧數書上也找不到。我想了想,畫了畫,可怎麼也算不出來。我有些急躁,把卷紙扔到一邊,不做了!忽然,岳飛的形象在我腦子裏閃現出來,這時,“不怕挫折”岳飛傳讀後感600字四個大字浮現在眼前。對!不怕挫折,在困難面前不低頭,要堅強!在岳飛精神的鼓舞下,我重新拿起卷子,寫了又寫、畫了又畫,終於有了靈感,算了一遍,對了!

那一刻,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岳飛的英雄氣概,不怕挫折不但需要堅強不屈的精神,更需要永不放棄的毅力。

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被困難絆倒,但不同的人做法也不一樣,有些人毅力超羣,把困難當做平常事,知難而進,無論成功與否,最終收穫了閱歷;而有些人卻被困難嚇倒,知難而退,最終必然是失敗,甚至遺憾終生!

“不怕挫折、勇往直前,不在困難面前低頭”,我要牢記心中,它將永遠是我生命航線的指路明燈!

岳飛傳讀後感 篇8

今天上午,我向我們班的莊淇萱借了一本伍美珍姐姐寫的書——《我們班的狗仔隊》。當我讀到“我的友誼褪了色”這一章節時,我感觸頗深。

故事講的是:主人公江冰蟾和凌揚波小時候是一對很好的朋友,當快樂的童年過去之後,她們迎來學習上無情的競爭。班主任和家長無時無刻不在強調競爭的重要性,漂亮、聰明、好強的江冰蟾在這場競爭中戰勝了同樣好強的對手凌揚波。她在得意之餘,突然發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竟然沒有一個好朋友,她開始爲自己失去友誼這件寶貴的東西而難過……

江冰蟾是現在父母和老師所強調的“競爭比友誼重要”觀念的受害者,她因爲分數,丟失了朋友,她因爲分數,她的友誼完全褪了色。然而,她在父母和老師的影響下居然還認爲這是值得的。沒有朋友,這時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當你高興的時候,朋友會和你一起分享快樂;當你憂傷的時候,朋友會來安慰你,鼓勵你。如果你在世界上沒有一個朋友,分數考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呢?沒有朋友,你的內心世界是空虛的,孤獨的!朋友是什麼?他是你一生的知心夥伴!難道就像袁老師說的“當你立於競爭的不敗之地,自然會有很多人來和你談所謂的友誼;當你是個失敗者時,你會發現你根本沒有朋友。”嗎?不,我認爲不是的。人緣好不一定成績好,成績好不一定人緣好。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在乎你成績的好壞,而是在乎你與他的友誼,你對他的信任!難道二十一世紀的雛鷹就要這樣被教育成一臺臺只會競爭的機器嗎?

在學校裏,我不僅有驕人的成績,還有着美好的友誼。我和柯楠、海月是好朋友,我們之間曾發生過很多矛盾,甚至都絕交過一兩次。但後來,大家都意識到,友誼需要寬容和理解,更需要彼此的相互友愛!

友誼,是美好的,是寶貴的。不要讓成績驅趕了友誼,也不要讓友誼漸漸地褪色。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友誼都將是我們美好的支柱!

岳飛傳讀後感 篇9

《圍城》共分九章,大體可以劃做四個單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個單元,寫方鴻漸在上海和家鄉(江南某縣)的生活情景,以寫上海爲主。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個單元,是“過渡性”或“銜接性”的。第這篇關於讀書日記範文:《圍城》讀書筆記,是本站特地爲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六、七章是第三個單元,主要描寫三閭大學裏的明爭暗鬥。第八、九章是第四個單元。方鴻漸和孫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結了婚。以下是一篇圍城讀書筆記:

當、當、當……”已是深夜班10點了,輕輕合上《圍城》的最後一頁,內心很平靜,夜已悄悄地爬滿整個天空。遙望,不知哪兒還有光明。只有默默地等待,輕輕地守望,相信明天會是個好天氣。方鴻漸原來是有夢想的,正如我們的每一個人一般,年少輕狂的我們,按捺不住熱血的沸騰,無法向一切已墨守成規的事物妥協。我們總相信我們的人生只有我們能駕馭。於是鴻漸乘上開往法國的航班,開向自認爲的一片新天地。十四歲的時候,我信心滿滿的,只差沒有報告天下,憑海爲證,大言不慚地說有一天自己會如何如何。那時候總是很單純的,沒有意識地去做許多事。沒有責任的包袱,不懂世間的複雜,指天誇耀自己的偉大,卻在深夜獨自嚶嚶哭泣,很脆弱的。其實這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犯上一回的狂病,但這又何嘗不是一回人生的轟裂呢?幾年後,二十七歲的鴻漸踏上了他的返程之旅,帶着一張作假的文憑,心裏是滿滿的內疚。二十七歲的他仍會天真地想起嚴父,慈母的失望。彷彿當他多少年前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人生的鎖鏈斷了一般,幾年的巴黎生活只是一場華麗的美夢,終有醒來的那一刻。鴻漸意識到了,當他意識到紅海早過了時,他就覺悟的認識,他並不能夠完全掙脫那條無形的鏈子。只不過三年後,當我面對滿地的落葉,我再也沒有多少傷感之情;當我再也不會爲漫天的雪花而歡欣鼓舞時,我已記不清多少年前說過了什麼。不是因爲時間很久,只是發現那些誓言很飄渺。過去也試着去實踐,但當我發現要用一生去允諾時,我放棄了。少了年少時的傲氣和心無旁騖的毅力,取而代之的是種顧慮,一種對現實的認識,不知是那位學者曾說過,孩子出生時都有他的角,死去時卻是一枚鵝卵石。鴻漸的身邊曾留有過 鮑 小姐的鮑肆之臭,也曾吸引過 蘇 小姐的文質之香,鴻漸也曾爲搏 唐 小姐的回眸一笑而努力過,但無論是哪一種,他都未好好抓住,

岳飛傳讀後感 篇10

今日,我們上了一篇課文,令我難以忘懷。那就是趙麗宏寫的文章——《頂碗少年》。

這篇課文是作者二十年前的事,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少年在萬衆矚目的舞臺上表演頂碗雜技。在簡便優雅的樂曲聲裏,只見他頭上頂着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

在那裏我體會到了少年的努力,可是好景不長,少年出現了失誤,臺上沒有慌亂。再來一次,又掉了……

少年也準備放棄,一位老者走到了少年跟前對他說了一兩句話。我想這必須是對少年鼓勵的話。少年聽了,他又侑信心了,決定再博一下。果然他成功了,獲得了觀衆們暴風雨般的掌聲。

這也讓我看到了少年身上的百折不撓、迎難而上、敢於拼搏的精神。

他不畏懼自我的失敗有多麼尷尬。不喪失信心,只要在拼搏一下,面前的天空必須會出現彩虹。

晚上,我獨自在家做數學作業。前面的題目很簡單,我做起來十分簡便。可是到了最終一題,我做不來了。當我正準備放棄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了早上學的《頂碗少年》中那少年,在大庭廣衆之下,連續出現了兩次失誤。他也不放棄,到了最終,最終成功了。

我也應當學那位少年一樣,不放棄。我又拿起作業,冥思苦想,最終“柳暗花明又一村”。

沒有錯,失敗乃成功之母,見到了失敗也必然有成功!一句歌唱到:“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對,只要自我努力了,花費了心血,面前就必須會有彩虹!

岳飛傳讀後感 篇11

早就聽說“楊紅櫻”“馬小跳”,但真正閱讀楊紅櫻的作品,還是第一次。給兒子買了一套“笑貓日記”,看着花花綠綠的封面和那一個新奇的書名,也忍不住拿起一本《想變成人的猴子》翻閱起來。

圖書的開頭幾頁,是大幅的彩色圖畫,配上簡短的文字,提示了故事的幾個關鍵情節。通過“角色檔案”,我認識了書中的主要人物:會各式各樣的笑,能聽懂人說話的笑貓,有思想;長着貓臉的“小女巫”,備受男孩子們的崇拜的杜真子;異常執着地想變成人的猴子;虐待猴子、見錢眼開的對對眼兒老頭;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對朋友赤膽忠心的馬小跳;地包天、老老鼠、張達、唐飛、毛超……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一口氣看完了。

在楊紅櫻的筆下,上述人物的性格都比較鮮明。像那幾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敢愛敢恨、敢說敢做,有優點,但缺點也不少。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班的孩子們的影子。還有那隻笑貓,表情那麼可愛,與猴子、老老鼠以及老老鼠的子子孫孫們和睦共處。並且,爲了救猴子,它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機智勇敢,對着“對對眼兒老頭”又抓又咬,又追又叫,直到把壞人趕出公園,避免了壞人對猴子的傷害。

整個故事中,有一條主線貫穿全書——那就是對動物的愛護。猴子被“對對眼兒老頭”從大山裏拐帶到城裏,替“對對眼兒老頭”表揚掙錢,還經常被鞭打,備受虐待。當馬小跳他們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上前制止。雖然遭到了“對對眼兒老頭”的呵斥和腳踢,卻毫不畏懼。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議,積極出謀劃策,最後從“對對眼兒老頭”手裏就出了猴子。在猴子待在“夏宮”的日子裏,他們定期給猴子送吃的,對猴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在故事的結尾,在馬小跳爸爸的幫助下,他們把猴子安全地送回了大山,迴歸自由自在的生活。

故事中的馬小跳們,不管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我們對弱小動物的關心和愛護,讓我頗爲感動。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只會享受愛,而不善於、也不會給予愛。所以,他們變得冷漠。前段時間,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少男少女“虐貓”“虐狗”等事件,都充分說明了他們都缺乏溫暖的愛心。而故事中的馬小跳們,一個個大大咧咧,卻有着一顆溫暖柔軟的心。而這,正是現在的男孩子們所欠缺的。

故事中的那隻從“對對眼兒老頭”的魔爪下逃脫的猴子,也頗討人喜歡。它喜歡人,喜歡人的生活,也特別渴望自己能變成人。爲了變成人,它做出了許多努力:它來到臥室,戴上爸爸的眼鏡看書;它來到浴室,擰開水龍頭,抹上沐浴露自己洗澡,結果“水漫金山”……鬧出了一個個啼笑皆非的笑話。但直到被送回大山的那一刻,它都還未放棄自己的夢想。我們的孩子們,不正需要這樣不斷追尋夢想的精神嗎?現在的孩子,大多在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沒理想,沒追求。有夢想的日子是幸福的,充滿希翼;而沒有夢想,也就沒有了希望。在追夢的過程中,雖然有可能會像猴子那樣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困難,但行走在路途中,卻是那樣幸福與甜蜜。

愛心……追夢……掩上書本,馬小跳們一路歡鬧着,漸行漸遠。

岳飛傳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瘋娘》,從文章裏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感受到了一個瘋子母親單純的內心世界。這篇文章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瘋娘》講的是一個年輕瘋女子悲慘的一生,和她如何疼愛自己的孩子。作者的媽媽是一個瘋子,是一個人人討厭,被人遺棄的瘋子,她什麼都不明白。是一個連豬草和稻草都分不清的瘋子,但是,把作者生下來以後,她就不再是個瘋子,她更是個母親,一個深愛自己孩子的母親。在被奶奶趕出家門之後的 5 年裏,她始終沒忘記自己的孩子,沒忘記出生後只抱過三分鐘的孩子,更是在他受人欺負的時候,站出來保護他,哪怕得罪了別人,闖了大禍。

雖然她是個瘋子,跟正常人有些區別,爲讓作者喊她一聲娘,付出了許多代價。最讓我感動的是,她爲了給兒子送飯, 20 公里的羊腸山路她竟然牢牢記住了,她必竟是一個瘋子!尤其是最後一段,我忍不住哭了,只因爲兒子說桃子甜,她就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懸崖上摘桃,死後手裏還緊緊攥着一個,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黑色。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她心裏想着的只有她的孩子,她是多麼愛她的孩子,沒有怨言地愛着。

我想到了我的媽媽,我惹過媽媽無數次,跟她頂嘴,讓媽媽生氣,傷心,但媽媽還是每天陪伴着我,照顧我,分擔我的快樂,憂傷,無怨無悔。我現在最想說的是:“媽媽,我愛你,我懂得了你的愛,請原諒我的任性,我的無知。”

母愛是偉大的!偉大的讓我有些無法形容,它是每一位母親從內心深處流淌的,最純潔的,最無私,最真摯的愛!世界上沒有貧窮的母親,沒有醜陋的母親,沒有老邁的母親,只有一個願意用生命呵護你的母親!

岳飛傳讀後感 篇13

兒子與情人,英國作家勞倫斯的類似傳記作品,花了我好幾個星期看完了,本來是興起隨便買了看的,由的是自個兒的對名着的崇拜之情,也是對“外國作品看了有點彆扭,那長長的名字,加不準確的翻譯法”這種看法的驗證,我終於相信,好的作品只要意思達到了,同樣可以傳達作者心聲,同樣可以在內心深處引起波瀾。

最大的主題是:情與愛,簡稱“愛情”。可以說是四五個人物的關係上描述整個過程。莫萊爾先生、莫萊爾夫人、保羅、威廉、克萊拉、亞姆利亞(記得是)。

莫萊爾夫婦,他們從相知、相處、相戀、相離(這裏的離是心靈距離的擴大),因而移情別戀到大兒子身上,後來又因大兒子的早亡轉到保羅身上。但這種轉移也並非單向的,而是雙向的,說不定保羅對他母親更甚。以至於保羅即使有亞姆利亞和克萊拉的陪伴也感覺很孤獨,不自在,他需要的母親,以相依爲命爲原則,依賴着這位母親。

搞不懂爲什麼保羅那麼嬗變,變得一塌糊塗,剛說要跟亞姆利亞結婚的,沒過多久就跟人家分手。克萊拉也是,不管是拋棄他丈夫還是被他丈夫拋棄,跟保羅好上一段時間之後,又回到丈夫身邊。這麼離奇的事件,放到如今,誰能忍受呢。不錯,保羅,克萊拉是嬗變,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內心深處的自己沒有變,保羅對他母親的愛始終不變,克萊拉對他丈夫的那種依賴始終沒有變。

我因此感到,我這人生,剛出來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那麼的感覺。坐在公交車上不希望目的地一下子到達,因爲我很不希望我達到目的地,因爲那個地方不是我想去的。我很不喜歡我去面對那些空洞。因此希望公交車有某些停靠站點,但不希望有目的地,不希望我下車,就一直做在椅子上搖晃我的雙腿,盪漾的那種飄忽不定的心情,永遠下去。這是一種逃離,面對現實無法感到滿意的逃離。保羅也是這樣,對母親的死去,他久久不能承認,然後尋求的方式是借酒,像那次被克萊拉打到五體投地趴在地下時的情形一樣,懶得動彈,懶得面對這個事實。或是不願意承認他被打趴下這個事實。

保羅到最後的覓死覓活,就因爲搞不懂他活下來又是爲什麼?不明白他活下去還有什麼意義?人生,確實需要面對這麼個問題。可再想想,人,就那麼滄海一粟,考慮那麼多意義幹什麼呢?同學說活得沒勁兒,我怎麼覺得我還是很淡定的,但還是不能給予比較合理的答案消除那種沒勁兒的感受。

不敢奢談人生,暫且得過且過一回。

我將繼續思考人活着的意義,這個意義只是個人的,沒有全人類的應用廣度。

岳飛傳讀後感 篇14

今年放假,我讀了霍奇森·伯內特寫的《小公主》,我認爲這是一部很好小說。

書中的薩拉自幼母親便去世了,富有的爸爸爲了能把薩拉培養成才,就把七歲的薩拉送到貴族學校去讀書。由於她爸爸特別有錢,珍妮校長把她看成學校的榮耀,薩拉成爲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小公主”,但薩拉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大,她心底善良,富有愛心,經常幫助別人,受到大多數同學的喜愛。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薩拉十一歲時,爸爸因爲與朋友合夥投資失敗而破產,並且得重病死亡,一夜之間,薩拉就從一個尊貴的“小公主”變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小可憐”,珍妮校長馬上把失去財富的薩拉變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傭”。薩拉麪臨如此大的變化,並沒有一蹶不振。她雖然缺吃少穿,形貌日漸悽慘,但依然憑着自己生動的想象力,很樂觀面對一切,保持着一顆善良仁慈的公主之心。 後來在她爸爸朋友的幫助下, 薩拉最終繼承了爸爸鑽石礦的遺產, 終於又重新獲得了爸爸留下的一大筆遺產, 珍妮校長就像“變色龍”一樣立刻改變了對 薩拉 的態度, 薩拉再次擁有了小公主般的生活,但 薩拉 仍然像以前那樣樂於助人,從而使她成爲一個名不虛傳的小公主!

薩拉爲什麼能在面臨生活發生鉅變時,能順利的挺過來呢?其實就是人的一種 樂觀向上 的陽光心態,用薩拉的話來說就是:“如果我是一位公主,即使我衣衫襤褸,我的內心也還是一個公主,在不爲人知時還能保持一顆公主的心,那便是一種極大的成功。”

每個女孩都具備成爲公主的潛質,只要你像 薩拉一樣,在 困境中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優雅的心情,你就能成爲小公主。你能行!

岳飛傳讀後感 篇15

零零散散地開始接觸這本書,每次有興趣地讀那麼一小點, 有一種很親切樸實的美,文 字充滿了哲理和自然的純淨、安寧 。 ,睡前慢慢品讀,總是心神寧靜。喜歡這樣的文字 , 字字 句句沉穩地撞擊人胸腔中的柔軟。喜歡這樣的人,生活在那樣一個村莊裏的人。

在鋼鐵建築中生活久了,就忘記了土屋裏的純樸和快樂。淡淡的記憶,熟悉的風景,卻有着別樣的感情。其實不得不說作者是一個極其幸運的人,他的內心 對土地的感情絕對是真 誠的,然而也許正是這種對土地對鄉村的絕對真誠與信仰的原因,使他喪失了對土地對鄉村的批判性反思,沉湎於 “ 一個人的村莊 ” 裏不能自拔。他對一切生物與植物的想象性的讚美,讓人在感動之餘,也有一種懷疑:現實裏的鄉村也是這樣美麗嗎?但是像他一樣的還有多少 呢?在他的書中,我感受到的 是一股鄉村中的氣息隨着卷軸的開合撲面而來。在漫卷的黃土細細狗吠聲聲的背後,我還能聽到一個善於思考的靈魂在向我講述他對世間萬物的看法。在他的眼中,那狗、那牛、那馬、那驢,甚至是吸血的小蟲、一個直戳戳的榆木樁子也是有性有想的, 他不辭勞苦地爲黃沙樑裏的牲口們的一舉一動添上了註解, 也像是在爲自己的人生 記錄着些什麼、對讀者交代着些什麼。不老的黃沙樑裏記載着的不僅是一個人逝去的青春,也是一個人積累了許久的智慧。這一切,有的是作者這一輩子最難忘的記憶吧,那些最純真 的美好。

記得看寒風吹徹時,感觸挺深,總有一種心靈上受到很大震撼的感覺,觸動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寒風中有溫暖的氣息。他在用他的視角描寫一個鄉村,勾勒淳樸的鄉里氣息,刻畫樸 實的村裏生活,探索人、生命、自然之間的關係,用鄉里的人事物來映襯現實塵俗,諷刺人性的自大,批判人對其他生命的踐踏。看破紅塵對現實中熙攘人羣來去匆匆卻終究走不出一 輩子的悲憫。可能是我想的太多,可能這一切都不是這樣的吧……

是走或留、是喜或愁,一個人的村莊裏裝不下世界的全部。年復一年,落不盡的風沙殘酷的颳着,摸摸自己粗糙的臉龐,是這世界改變了我還是我改變了這世界?抑或是我們都在兜兜轉轉中忘了初衷,那麼大的一個圈子走下來仍舊停留在原地?沒有答案,本就不該有答 案,短暫的一生學不會世界上的一切道理。誰曾意氣風發地走出去,誰又曾猶猶豫豫的留了下來,誰曾想要擋住時間的流逝,誰的堅硬的心卻被鐮刀磨臼得長出了一道道柔軟的皺紋。

岳飛傳讀後感 篇16

讀了《難忘的一課》後,特別是讀了這篇文章裏面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難忘的一課》主要寫作者在中國臺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見到一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正在認真的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裏參觀中國曆代偉人形象的深切感受,表達了中國臺灣民族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強烈的民族精神,作者被深深的感動。

記得在書上講過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荷蘭殖民者曾侵佔過中國臺灣,是明朝將領鄭成功率領軍隊,千帆競發奔向中國臺灣,與中國臺灣民衆一道把荷蘭侵略者趕出中國臺灣,解救了這受苦受難的千萬名中國臺灣民衆。作文

不管是中國臺灣民衆,還是明朝將領鄭成功……他們都有着一顆熱愛祖國的心,都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以自己的行動去體現對“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人”的情感,爲祖國早日統一做出巨大的貢獻。

岳飛傳讀後感 篇17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爲自己終生爲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皁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臥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爲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涵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就是爲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爲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時,爲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及其在人們中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着寫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爲我們瞭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百科全書。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鍼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相隔四個世紀之後,仍感動着每一個讀者。《堂吉訶德》中出現了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岳飛傳讀後感 篇18

讀了冰波的《藍鯨的眼睛》,一時感慨萬分,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從中受益匪淺。

藍鯨,它是大海的神聖。它的一生始終在不知疲倦地調理它的眼睛。用海水清洗自己的眼睛,讓眼睛常常沐浴在橙色的太陽下、銀色的月光中;它只吃那些發着綠光的浮游生物。這一切,都是爲了讓那雙眼睛獲得純淨的藍光。

而那純淨的藍光又是那麼神祕、悠遠、靈異。因爲它是靈魂的光。盲人得到它就可以重見光明。有一個勇敢而又冒失的少年,爲了讓一個眼睛逐漸失去光明的女孩能重見光明,他把鉤刀插進了藍鯨的眼睛。

也許有些人會認爲少年不值得同情,因爲那都是他的錯,他是自作自受。但我並不覺得。因爲他是也是想讓那個女孩重獲光明,而他只取了藍鯨的左眼,他也是站在藍鯨的角度想過的。當藍鯨來報復漁船和漁民時,他可以逃走,但他卻沒有。

他以自己的鮮血洗淨了藍鯨的眼睛,來解除藍鯨的憤怒。這點值得讓我們來學習。但是,當我們面對錯誤而造成的後果,絕大數人都會選擇逃避,而很少人會去承擔。少年是勇敢的,因爲他知道藍鯨所做的一切憤怒,都因他而起。

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一個人需要的坦然面對,承擔錯誤,敢於面對。在這個地球上我們還要保護小動物,它們也是人類的朋友、善良的使者。

岳飛傳讀後感 篇19

英國曆史學家尼耶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未曾發生的歷史》(Visual History)一書中讓偶然性在歷史進程中翩翩起舞,他設想了一系列人類在某些重大時刻可能進入的歷史分叉小徑,比如沒有克倫威爾的英國,獨立戰爭遭遇失敗的美國和愛爾蘭,二戰中向希特勒投降的英國以及最終被納粹全盤納入統治範圍的歐洲等等,這類問題我們通常用一句諺語來引出:假如克婁帕特拉(Cleopatra)的鼻子短半寸... ...

但正如羅伯特.佛羅斯特(Robert Frost)在《林中路》(The Road Not Taken)中所說的,“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時涉足”,歷史也在這些無數個有着無數條分叉的路口單向度地延伸着。雖然所有這些我們沒有走的路,按照量子力學中的平行宇宙理論,其實已經在另外的一些宇宙中被人踏得寸草不生了,但我們所考慮的仍舊是那“唯一” 的、已經“發生過”的歷史。

《隨機致富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一書的作者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認爲,正是這種特點,讓人類幾乎天生就是概率盲。如果我們不參考那些“未曾發生的歷史”,那就無法真正看懂那些“已經實現的歷史”,藉助物理學家費曼的說法,塔勒布稱這種做法爲“在歷史之下求和”(summing under histories)。塔勒布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爲了給概率盲上點兒眼藥水。但即使是他本人也認爲不會收到太多效果,因爲概率法則與人們的直覺是相悖的,我們在面臨選擇時一般只在潛意識中構建兩種場景:A發生,或者A不發生,而沒有以73.45%的概率A發生這一選項,隨機性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說有些太過於抽象。更多的時候,我們對於未來只構造一種場景:最有可能實現的結果,或者最期待的結果,當人們闖紅燈穿過車流洶涌的馬路時,他們想到的是方便快捷地通過,當人們花錢購買彩票時,他們想到的是價值上千萬的大獎。

儘管對於隨機性的無視與誤解隨處可見,但證券市場是塔勒布觀察得最多、感觸也最深的地方——在紐約大學數學教授和暢銷書作者的身份之外,他更是一名混得不錯的交易員。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塔勒布看到那些他身邊的“明星交易員”們起起伏伏,總有一些人會因爲一段時間的不錯業績而認爲自己眼光過人,無往不勝,然後,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炸燬”(因爲鉅額虧損而被清算辭退)在某次黑天鵝的現身之中。

這裏的黑天鵝不是指巴塞羅那隊的主教練裏傑卡爾徳。根據塔勒布的梳理,概率論的哲學根源是懷疑學派。蘇格蘭哲學家休謨曾在他的《人性論》中以著名的“黑天鵝問題”表達了對於經驗主義者的懷疑:我們看到的白天鵝數目再多,也無法推論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因爲只要有一隻黑天鵝,就足以推翻這個猜想(後來,人們在澳大利亞真的發現了黑天鵝)。

時間會消除隨機性,黑天鵝終有一天會出現,這在概率論中被稱爲“遍歷性”(ergodicity)。“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就是人民羣衆對於這一原理樸素而準確的表達,一個聽上去更加玄乎的例子是,如果你讓一隻猴子在一臺打字機前無限期地敲打鍵盤,那麼總有一段時間內,這隻猴子能一字不差地敲出《奧德賽》。

一個交易員一生要做成千上萬次交易決策,所以證券市場是一個讓人們體驗“遍歷性”的好地方。在塔勒布的眼中,如果上帝一直是在擲骰子,那麼那些所謂的明星交易員跟亂敲出《奧德賽》的猴子並沒有什麼兩樣:如果你不會讓一隻偶然敲出了《奧德賽》的猴子繼續去敲《伊利亞特》,那麼爲什麼要把你的錢交給一個“歷史業績不錯”的明星交易員?

更重要的是,黑天鵝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與白天鵝的強烈不對稱性:一隻黑天鵝就能推翻成千上萬只白天鵝累成的證據大山。在概率論中,如果結果與概率強烈不對稱,這被稱爲分佈的偏態(skewness),它的意味很簡單:如果失敗的結果太過於慘重,那麼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有多高根本無關緊要,你的對策就是傳說中永不輸錢的賭博祕笈——“不賭”。

在蒙特卡洛轉盤和黑天鵝之上,塔勒布建立了自己的交易信念。他選擇了一種跟大多數交易員不一樣的方式進行投機:看分佈形態而不僅僅看概率,因此他會做出看好後市的同時卻大量放空這種令許多交易員不理解的事情,他的交易風格是不斷地賠小錢,以等待黑天鵝的出現而大賺一筆。在這本位列《財富》雜誌評選的75本商務人士必讀書之一的小書中,也許塔勒布能給現在的股民們帶來的最重要提醒是:不到胖女人唱歌時(歌劇往往以女高音飆高音結束),一切未定,投資其實只是在拋骰子,報酬也總有一天會來報仇。

凡是學過一些粗淺概率論的讀者,比如事前概率和條件概率,聯合概率和獨立分佈等等,都會發現《隨機致富的傻瓜》的內容很容易理解,但這並不會讓閱讀本書變得多餘。因爲即使是一位精通概率論的數學教授,也未必會在生活中真正用從概率論的觀點考慮事情,正如作者在他的觀察中發現,數學是後天學的,但懂數學卻是天生的。這讓我想起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徳.凱恩斯,他也曾寫過一本《概率論》(Treatise on Probability),顯示出對於這一數學領域的精深研究,可這也攔不住他在外匯市場上慘遭破產,顯然凱恩斯並沒有按照偏態原理去操作。後來凱恩斯又在股市上再次陷入了瀕臨破產的窘境,考慮到第二次破產可能會極大地損害他作爲世界上最著名經濟學家的聲譽(也許是世界上全體經濟學家的聲譽),這一次他終於吸取了教訓,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割肉止損。

除了能獲取一些有用的概率知識之外,也許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透露出的與概率法則非常一致的人生態度。塔勒布本人的人生經歷充滿了戲劇性,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曾擔任黎巴嫩的副,可謂官宦世家,但他卻遭遇了家族從鉅富到赤貧的鉅變。後來塔勒布成爲紐約大學的數學教授,在剛剛進入股票市場時他就成功地避免了一場股災,並因此而引起了一些華爾街操盤手的側目。經過半年的研究,塔勒布把這一切歸咎於運氣——他並不比別人高明,也不比別人愚蠢,只是和其他所有人一起在命運的轉盤上被隨意拋擲。

塔勒布信奉隨機性,但這世界卻喜歡非黑即白。在塔勒布創立投資基金和出版此書的過程中,他發現兩極分化無處不在:要麼是吸引所有的資金,要麼一分錢拿不到,或者要麼每家出版社都搶着要出版,要麼就沒有任何答覆。這種兩極化令塔勒布非常不安,“太成功容易樹敵,太失敗則叫人氣餒。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兩者我都不要”,他的感嘆讓人想起尼采的箴言:“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站在中間,風景最美”。塔勒布的人生觀並非是一種中庸之道,而是對於數學規律的一種篤信,甚至可以說,信仰。

岳飛傳讀後感 篇20

近來讀書頗多,主要以散文爲主,也兼讀些小說。因爲工作和家庭各方面的壓力漸長,即使小說也只看了些篇幅不長的。其中汪曾祺先生的《受戒》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受戒》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如同品了一杯淡淡的清茶,口有餘香。總體來說,無論文筆還是故事都寫得很美,有點沈從文小說《邊城》的感覺。小說裏世界彷彿夢裏桃源,只是裏面人並非爲了避世,而是本來就生長在那裏,俗世中人有的他們都有,甚至比俗世中人更自由,更快活。

文章採用的是回憶式開頭:“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他是十三歲來的。”這與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開頭“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頗爲神似。不知道汪曾祺先生創作此篇時是否受到了這位法國文豪的啓發。如果是,那麼此作可以說既有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中的詩情畫意,又有西方意識流的不拘一格,堪稱是一篇中西合璧的文學佳作。

在《受戒》中,明海的家鄉管“出家”叫“當和尚”,感覺就像我們今天去“當老師”、“當記者”、“當編輯”似的。只是一種可以賺錢的職業,並沒有太多神聖的味道。而且明海出家是早就計劃好了的,因爲他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夠種的了,他是老四。於是在他七歲那年,家裏人便決定讓他當和尚。當和尚也是靠他舅舅的關係。文中說道:“當和尚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吃現成飯,哪個廟裏都是管飯的。二是可以攢錢,只要學會了放瑜伽焰口,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錢。積攢起來,將來還俗娶親也可以;不想還俗,買幾畝田也可以。”換做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包吃包住,收入不菲,工作不累。”這樣好的工作,就連明海自己也覺得在情在理。這是小說的第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受戒”的緣起。

到了小說的第二部分,女主角登場了,文章寫道:“到了一個河邊,有一隻船在等着他們。船上有一個五十來歲的瘦長瘦長的大伯,船頭蹲着一個跟明子差不多的女孩子,在剝一個蓮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船裏,船就開了。”這個女孩子就是小說中的女主角,這一段描寫確實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邊城》中那隻渡船上的老爺爺與翠翠。也許這篇小說起初就是汪曾祺向其恩師沈從文的敬禮之作吧。

在船上,女孩問明海是要去當和尚嗎?明海點頭。女孩問明海當和尚要燒戒疤,怕不怕?明海含糊地搖了搖頭。女孩又問,你叫什麼?明海。在家呢?明子。小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着菩提庵。——給你!小英子就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小明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這就是小明子與小英子的第一次邂逅。一個小和尚和一個小女孩的懵懂愛情就此泛起了漣漪。

汪曾祺後來在關於《受戒》的感言中寫道:“因爲我的老師沈從文要編他的小說集,我又一次比較集中,比較系統的讀了他的小說。我認爲,他的小說,他的小說裏的人物,特別是他筆下的那些農村少女,三三、夭夭、翠翠。是推動我產生小英子這樣一個形象的一種很潛在的因素。這一點,是我後來才意識到的。在寫作過程中,一點也沒有察覺。大概是有關係的。我是沈先生的學生,我曾問過自己:這篇小說像什麼?我覺得,有點像《邊城》。”

但是我覺得,《受戒》雖然脫胎於《邊城》,但卻比《邊城》更貼近現實的生活,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邊城》裏的世界幾乎完全是如詩如畫的,是脫離了現實世界的另外一個世界,裏面無論人物還是景物都是那麼唯美。而《受戒》裏的人即使入了佛門,也根本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打紙牌、吃水煙,吃肉不瞞人,年下還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只是殺豬時多了一道儀式,要給即將的豬念一道“往生咒”,並且總是老師叔念,神情很莊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來從虛空來,還歸虛空去,往生再世,皆當歡喜。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當和尚嗎?拿着善男信女的錢,卻做着吃喝玩樂的事。難道是作者在小說中孕育着莫大的諷刺嗎?我不敢想,又不能不想,經歷不同則感受不同,也許每個讀過這篇小說的讀者心中都會有自己的一番認識吧。

小說的第三部分,明子要去“受戒”了,英子問他:“你真的要去燒戒疤呀?”“真的”“受了戒有啥好處?”“受了戒就可以到處雲遊,逢寺掛搭。”“什麼叫‘掛搭’?”“就是在廟裏住。有齋就吃。”“不把錢?”“不把錢。有法事,還得先盡外來的”“還要有一份戒牒。”“鬧半天,受戒就是領一張和尚的合格文憑呀!”當和尚也要文憑,有了這文憑,不僅在本寺,到外面寺廟混飯更容易,明子當然要去搏一搏,同時也爲了完成家裏人的期望。

小說的最後,小明子“受戒”歸來,小英子划船去接他,這一段寫得極美:他們一人一把槳。小英子在中艙,明子扳艄,在船尾……劃了一氣,小英子說:“你不要當方丈!”“好,不當”“你也不要當沙彌尾!”“好,不當。”又劃了一氣,看見那一片蘆葦蕩子了。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你說話呀!”明子說:“嗯。”“什麼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聲地說:“要!”“你喊什麼!”明子小小聲說:“要——!”“快點劃!”英子跳到中艙,兩隻槳飛快地划起來,划進了蘆花蕩。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着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野菱角開着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着蘆穗,撲嚕嚕飛遠了……”

小說的結尾,作者這樣寫道:“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原來這都是作者的一個夢啊,怪不得寫得那麼美,只是這夢後來怎樣了,明子會爲了娶英子,剛“受了戒”又馬上去“破戒”嗎?抑或這個結尾還蘊含着更深遠的寓意?作者沒有再寫下去,對比《邊城》的結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都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索空間。

岳飛傳讀後感 篇21

假期裏,我讀了一本內容精彩,而且很吸引人的一本書——《塔克的郊外》。

蟋蟀柴斯特放棄了在時代廣場聲名顯赫的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郊外的草原生活。可不久之後,郊外也要被人類開發建設起來,住在這裏的小動物們將失去它們的家園。於是柴斯特請見過世面的塔克鼠和亨利貓爲它們出謀劃策,拯救草原。和喧囂雜亂的城市相比,郊外的一切是那樣的清新和恬靜,怎樣才能拯救這個美好的自然美景呢?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塔克想出了一條妙計,拯救了整個草原。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還在爲塔克指揮動物們實施計劃的忙碌的景象所感染着。爲它們的這種不怕困難,團結友愛,哪怕有一絲希望都要堅持不懈的精神所吸引着。這不正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所需要的嗎?像我們在拔河比賽時,就是這種精神在推動着我們,使我們獲得了冠軍,爲班級爭了光。在學習中也正是這種力量激發着我們,讓我們解決困難,共同進步,獲得老師的表揚,家長的鼓勵。

看完這本書,我們不光被它們這種精神所感動,而且我們還要樹立起環保意識,保護大自然。看,多麼美麗的郊外草原呀!白樺樹上有黃鸝在歌唱。明亮的太陽透過搖曳的枝條和樹葉投射下來,斑駁的影子就在他們的周圍跳起舞來。小溪嘩啦啦地從他們身邊流過,彷彿一直在低語着祕密、當我們親近自然時,就能感受到它的美好和恰切,感受它生生不息的力量,我們才真正體會到,自然是所有生命的源泉,是所有快樂的根源。

讓我們珍惜熱愛大自然吧!讓我們感受它的美麗,讓我們團結一致的保護它!

岳飛傳讀後感 篇22

讀到一篇文章,文中將社會比作了一鍋沸水,將人比作了雞蛋、胡蘿蔔和茶葉,人在社會這鍋沸水中,或如雞蛋那般凝固,或如蘿蔔那般軟化,或如茶葉那般迴歸自我。人沒法改變水的沸點,卻可以改變水的味道,它鼓勵人們選擇茶葉,在沸水中舒展自己,讓水溢滿茗香,筆者佩服作者的膽識和魄力,卻不敢苟同,內心總覺得作者有點唯心或形而上學的味道。試想,個人之與社會的改變,無異於茫茫大海中的一葉孤舟,漫漫長夜中的一米螢光,大多數人內心裏感覺到的是孤立無援的無助,蚍蜉撼樹的無力,江水東逝的無奈。想來這也是“大海里撒把鹽”成爲俗語的原因之一吧?

人在社會中總在發生改變,社會在人的羣體效應下也不斷變化着。個人難以掌控社會變化的趨勢,卻可以選擇自己改變的方向。然而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濁氣充塞的社會裏,許多人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丟掉了真實的自我。所以我們心中應保持一份明鏡,在茫茫大海、漫漫長夜裏不要迷失自己。

迷茫中,彷徨中,無意中讀到了文天祥的《正氣歌》,自此在那佈滿塵埃的心境中出現了一絲明清。作此歌時,文天祥身陷囹圄,以孱弱之體寄居八尺土牢,身受水、土、日、火、米、人、穢七種濁氣的日夜侵襲,“當之者鮮有不爲厲”(聞到的很少有不害病的),然而文天祥卻可以“俯仰其間,於茲兩年矣”,何也,“是殆有養致然爾”(大約是因爲有修養才如此)。其善養天地間之浩然正氣,“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天地間浩然正氣以一敵七,力敵七種惡濁之氣。浩然塞天地,千秋獨凜然。

傳聞包拯無法力之長,無仙氣之強,然鬼魅魍魎遠避畏之,想來或許是一身正氣的緣故吧!

胸塞正氣,心駐清明,不求“一一垂丹青”那般兼濟天下,只求“窮節乃見”那般獨善其身,安足以!“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或許我們做不到富貴如浮雲,如雲煙那般淡泊,那般寧靜,或許我們沒有不淫於富貴,不移與貧賤的那般高風亮節,卻也至少應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芳香,至少應有“調素琴,閱金經”的淡雅。

浩然有正氣,凜然萬古存,唯有冰雪似地性格,松柏般的節操,方能貫穿日月,方能“道義爲之根”。“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攤開書籍,在書的海洋裏緬懷先哲,共鳴心靈,在美德的照耀下,認清自我,尋回自己,胸存一份正氣。

岳飛傳讀後感 篇23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爲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史記》約成書於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鉅著後曾給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後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一般稱爲“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從三國開始,“史記”逐漸成爲“太史公書”的專名。《史記》開創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編纂方法,它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貫通古今、內容廣博的百科全書式通史;還開創了我國史學家秉筆直書的治史傳統。

說到這本書一定要提的是書的作者司馬遷。以個人榮辱看歷史,固然易生偏見,但司馬遷講歷史,卻能保持清醒客觀,即使是寫當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膚之痛,也能控制情緒,頂多在讚語中發點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歷史,寫史和評史,絕不亂摻乎。他總是能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去評判歷史。爲大漢天子所不能容忍的韓信,司馬遷爲他記轉;牆倒衆人推的李廣,司馬遷仍從正面爲他寫下《李將軍列傳》。在他筆下,即使是“成者爲王”的漢高祖也大有流氓氣,即使是“敗者爲賊”的項羽也不失英雄相。就連當時的凶煞之人,他也會說“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就連李斯這樣的“大壞蛋”,他也會描寫其臨死之際,父子相哭,遙想當年,牽黃犬,逐狡兔的天倫之樂。歷史上的哪些呼風喚雨的大人物,都被他請下神壇,還原成一個又一個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這種寫法當然得罪了不少人,以至於後來“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補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連太史公也不知所蹤。但太史公的這份客觀,這份執着,以及這部史書所飽含的“不虛美不隱惡”精神從我一翻開它,就深深吸引了我。在《史記》裏,他介紹了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爲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等等。

但是最偉大的還是他在書裏所表達的最激動人心的思想。表達進步的民族觀。首先遷在《史記》中所表達的一個重要的民族思想便是“大一統”,並且還表述了主張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觀點。他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評價秦朝歷史地位時說:“秦取天下多暴,然世異變,成功大。”認爲秦朝統一中國事業雖然依靠了暴力手段,但時代不同了,形勢變了,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可見,司馬遷對秦統一中國事業的肯定態度。而且司馬遷對西漢興建以來國家統一爲社會帶來的繁榮景象極爲讚賞,在《太史公自序》中又說:“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這是對西漢盛世的歌頌。。而通觀這些民族史傳,可以發現其內容並非單純的夷夏分離的記述,它們相互之間有着緊密聯繫。給人以各民族從來都是雜處、融合的印象。表達進步的經濟思想。對於滿足人民物資生活需要這個問題,先秦思想家中,老子宣揚無慾、寡歡;孔子鼓吹“安貧”;墨子儘管關心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但對於滿足人民物質生活需要方面的主張也是比較保守的,特別強調“節用”。司馬遷則不然,認爲人類對衣食住行的物質需要是客觀存在、自然形成、長久起作用的。由於司馬遷認爲社會經濟活動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客觀過程,因此,他主張發展工商業,主張讓人們自由獲得財富,傾向於經濟的放任政策,不主張人爲的干涉。這種思想在《平準書》、《貨殖列傳》等篇中,都有較爲集中的反映。必須指出,司馬遷主張發展商品經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生產的分工。相反地,抑制商品經濟發展,長期保持自然經濟佔據統治地位,會使社會發展緩慢。表達了鮮明的反專制、反暴政的民主色彩。他重視下層人民的力量,歌頌下層人士的品質才幹,用了很多篇幅爲他們樹碑立傳,諸如《遊俠列傳》、《滑稽列傳》、《日者列傳》、《扁鵲倉公列傳》等都屬這一類。貫穿全書的是豪邁的人生觀,生死觀,價值觀。司馬遷在《史記》中所歌頌的幾乎都是一些勇於進取、勇於建功立業的英雄。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他們爲了某種信念、某種原則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都有一種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實際上《史記》真正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太史公那入木三分的筆法,歷史在他的筆下成爲一部鮮活的影像作品。《史記》語言的主要特色,就在於它充滿情感、富於生氣,從頭到尾都充斥着一種東方的人文主義氣息,它的語言平易近人,樸素充實,與主張辭藻瑰麗的漢代似乎格格不入。司馬遷重視人物的作用,善於抓住一些在我們看來非常小的細節用以對人物的刻畫。例如《李將軍列傳》中對李廣日常狩獵時的細節描寫,非常具體而深刻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徵,也暗示了李廣日後兵敗自殺的性格原因。這些細節對人物的刻畫,遠比抽象的人物評述更加能呈現人物的性格。《史記》的人物語言也是其文學性的體現。他的人物對話是緊緊地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例如《項羽本紀》與《高祖本紀》見到始皇二人的語言:項羽“彼可取而代也!”與劉邦的“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是一心取而代之,而劉邦只是羨慕皇帝的富貴生活,兩者性格差異立現。史記語言是在精妙,他將一個又一個的人物寫的是入木三分。

在司馬遷筆下,有多少英雄以他們的汗與血,情與志來盡忠書寫“精忠報國”這四個熠熠生輝的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荊軻受命大廈將傾時,壯志未酬咸陽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縱馬西風塞北,笑談渴飲匈奴血。這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史劇,已退色成書頁發黃的史書,窸窣作響。而就是這書頁輕微的翻動之間,那精神的鐘鳴綿延至今。聲聲清晰,聲聲震撼,餘音嫋嫋,激盪心間。錢學森糞土萬戶侯,棄洋歸根,獻身航天;鄧稼先隱姓戈壁灘,嘔心瀝血,新捐國防;袁隆平水稻伴青春,而使天下蒼生皆得飽。《史記》傳遞着那古老、悠揚的鐘聲——精忠報國,一首在中華歷史長河中蕩氣迴腸的英雄交響曲。它讓我領悟什麼叫做“精忠報國”豪情壯志。今天,這精神依然在弘揚。曾記得,在年初暴風雪肆虐的日子裏,正是全國上下萬衆一心讓我們挺過難關——武警戰士撲在高速公路上頂着寒風奮力除雪,疏導交通;電力職工在高空連夜搶修受損電網,甚至付出年輕的生命;出租車司機在油價高漲的日子裏,免費接送受困市民。古往今來,在困難挑戰面前,尤其是在事關民族利益的緊要關頭,衆志成城往往能成爲每個國人心中的一盞燈,指引我們跋山涉水,繞過道道彎,邁過道道坎,直至勝利的前方。

岳飛傳讀後感 篇24

書籍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它可以讓閱讀的人快樂,可以讓我們澄清在書本中,它更可以讓他們擁有智慧:像一盞明燈,照着我們走出黑暗的地方。

世界的經典作品,都是沉甸甸的,它們是經過 歲月磨礪而沉澱下來的作品,是經過時間檢驗而存留下來的作品,大浪淘沙,江水滔滔,留下來的就是閃閃發光的金子。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書山書海,當我們走進眼花繚亂而又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書店的時候,我們會有點迷茫,會有點憂傷。我們也許會有一點點驚訝:這個世界上的書真是太多太多了。但當我們冷靜下來的時候,另一個聲音會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好書真是太少太少了。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小公主》:小女孩薩拉,僅有八歲,但她聰明,漂亮。她的媽媽很早就去世了,原本,她是一個富人家的孩子,因爲她的爸爸是個軍官。但因爲投資失敗,他的爸爸去世了,還賠光了。本來,她在學校是最好的學生,但因爲事業失敗,她在學校當了小女傭,小教師……最後,一位先生找到了她,是他爸爸的朋友,她成了永遠的公主。

這本書告訴我,外在的東西真的不重要,小女孩薩拉曾經一次次的流落街頭,從光彩奪目的小公主變成小女傭,小教師,但是沒有什麼能奪走她內心的善良和希望,即使他比任何女孩兒經歷更多坎坷,她仍然有着更多的勇氣和希望去面對生活。一個有着公主夢想而心底又善良的女孩,也許不會成爲真正的公主,但她卻能讓人們刻骨銘心的記住。

岳飛傳讀後感 篇25

今天,我看了《狼和七隻小羊》。故事是這樣的:羊媽媽出去找食物,它讓小羊們在家玩,大灰狼知道了就趁機捉小羊,把其中的六隻吃了,幸好第七隻小羊很聰明躲到了鬧鐘盒裏,等羊媽媽回來後,它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羊媽媽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刀把大灰狼的肚子割開,把小羊救出來,然後往大灰狼的肚子裏裝石頭,用針縫上。狼醒後到河邊喝水,因爲石頭太重,掉進河裏淹死了。

讀了這則故事,我得到了一個啓示: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

岳飛傳讀後感 篇26

讀完憩園,留給我的是一種沉重的氣息。是一種對人生的惋惜,對生命的惋惜。事物的發展看似平凡,卻怎麼也脫不了命運的擺佈。憩園裏的兩家主人,在這裏上演的是一曲命運的悲歌。

小說憩園以第一人稱我進入憩園的所見所聞所感展開,描述了憩園裏前後兩家主人的命運,看似不同,卻也相同。被同一根命運的繩子所牽引,演繹一場人生的悲劇。是無法擺脫,還是根深蒂固?

楊三爺作爲憩園中前主人,幾乎已完全被封建社會自身的體制掏空了靈魂。他愛讀書,還能作些詩詞,但是,不勞而獲、衣食無虞的腐朽生活使他失去了對自身命運的審視能力。他一步步地走向墮落的深淵,既無力自撥,也不想自撥。最後只得賣掉憩園,被親人趕出家門。楊三爺是憩園原先的主人,靠着祖輩遺產過着安閒的日子,吃喝嫖賭,揮霍家產,使家裏一日日走入困境。爲了錢財,兄弟們商量着要把憩園賣掉,平分祖先遺留的最後家產。此刻的楊老三想要守護這份產業,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他的大兒子留學回來,代替了他在賣公館的合同上簽字。幾個月後,憩園便有了新主人。楊三爺的所作所爲引起了家裏人的不滿,大兒子恨他,並以極端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父親,言語逼人,處處充滿着恨意,最終把父親趕出家門。妻子恨他,無法原諒他背叛自己,縱容自己的兒子如此對待父親。唯有小兒子,時刻想着父親的好,時刻想着要照顧父親,然而他還小,沒有強大的力量去做成這件事,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一段悲情的結束。

實際上,《憩園》就是以楊三爺今天的命運隱喻着姚誦詩明天的結局。它讓我們看到是,封建社會的剝削體制不僅僅給廣大平民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樣也給它自身的利益繼承者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且,後來的災難更爲可怕,因爲它直接消解了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意志,瓦解了人對自身命運的最基本的審度能力,對自我生命的最原始的體察能力,使人的精神和心靈真正地變成了荒漠。這裏,巴金從人物命運入手,以一種互爲印證的敘事手段,使我們看到被奢靡的物質外表所擁裹的精神深處的頹敗情形,體現了作家對腐朽文化無法改變的悲憫。

憩園裏上演了兩家主人的不幸,享受榮華富貴,帶來的只是一次次悲慘的命運。貪圖安樂,是以生命付出代價。憩園裏籠罩着悲哀的氣氛。縱使有美麗的庭院,縱使有安寧的環境,也不能讓人走出悲哀的命運。

岳飛傳讀後感 篇27

《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其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不很好懂但是言簡意賅,很能傳達人人物特徵。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反映出有時如同口語,但是意味雋永物的個性特點。

善於抓住人物特徵。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時的描寫。

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戰時謝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們的驚慌。還有,桓溫伏甲設宴,廣請朝士,想借機除去謝安、王坦之。王坦之驚恐萬分,謝安卻“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岳飛傳讀後感 篇28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以前,我一定不覺得的,可是,當我讀這篇《秋天的懷念》,以前的想法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淚水和悲傷。

文章中的母親可以說是個非常偉大的母親,她處處勸慰着暴努怒無常的生病的兒子,處處勸他不要憤恨和悲傷,處處勸他去看菊花,想借菊花的五彩繽紛使兒子有勇氣和信心。她真是一位好得不得再好的母親。因爲有她在,她打消了之前的想法。

看到最後幾段,我差不多想哭了,喉嚨想有什麼在裏面,說不出話來,她真是個好母親,自己在大口大口地吐鮮血,在臨昏迷前,在艱難在呼吸着,腦子居然滿腦子在想女兒。這位母親真愧是無私的,偉大的。

假如,我是她的兒子,我一定會聽她的勸慰,不讓好擔心;假如,我是她的兒子,我會聽她的勸,不在憤怒和悲傷,假如,我是她的兒子,我會陪她看菊花,讓自己猶如菊花那樣燦爛。假如……

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每位母親愛都是無私的和偉大的,好得不能再好的,我的母親何嘗不是?

母親爲了我會走路,腰都酸了;母親爲了我會說話,嘴都幹了;母親爲了我學到知識,操碎了心……母親爲了我學到知識、生活得居心快樂……處處爲我好,從不顧自己,這真是偉大呀!

其實,我有母親並不低於作者的母親,母親也可以爲我付出一切,你說爲什麼,母愛是那麼的偉大、無私?我真是不懂,我想,我會明白的。

啊,天下的偉大的母親,我向你們說聲謝謝!

岳飛傳讀後感 篇29

我想小兵張嘎這個電視劇或書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看見過。

我特別羨慕裏面的小嘎子,他爲了救奶奶和老鍾叔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險去救老鍾叔,他特別喜歡老鍾叔給他做的那把木頭手槍,可是現在老鍾叔受難了,你說小嘎子能袖手旁觀嗎?當老鍾叔被槍斃的那一刻,小嘎子的心不知已經自責了多長時間。但是再自責也沒用,從此小嘎子爲了給奶奶和老鍾叔報仇,他不知進行了多大的努力,終於有一天,小嘎子告別了隊長,自己提着心,抱着膽走進了鬼子的司令部,我想他當時就在想,我一定要給奶奶和老鍾叔報仇。

記得一次在剿滅敵人的戰爭上小嘎子奪下了一支手槍,他很喜歡這隻手槍,可是在繳槍的時候,他故意的把手槍留下了,可是到最後他還是戀戀不捨的把手槍交給了隊長,仁慈的隊長決定把手槍送給他,當小嘎子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裏好像都樂開了花,最後隊長決定讓小嘎子成爲正式的八路通信員。

在戰勝日本人的時候小嘎子在奶奶和老鍾叔的墳前說了這樣一句話:“奶奶,老鍾叔,我給你們報仇了!

看着小嘎子遠去的背影,我由衷的要向他說一句,嘎子你最棒!

岳飛傳讀後感 篇30

我讀了許多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這篇小說《狼種》了。

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大灰,是一條在警犬學校畢業的高材生,可是因爲長得像狼而被馬戲團團長帶走了。我每次讀到這兒,常會很氣憤,只是長得像狼,就不能入伍,這也太不公平了!難道一隻不會救人的哈士奇就比一隻精英狼狗強?那可不見得。大灰在馬戲團過得很不好,先是經常在演出中被咬,後來給一位小女孩鮮花還被打,最後連小巧玲瓏的哈巴狗都敢來對它無禮。大灰忍無可忍,咬了哈巴狗,可馴獸員川妮還罵它、打它,最後封住它的嘴,磨光它的爪子。敢問世界上有尊嚴的人,哪一個贊同這樣做?

大灰不但不記恨馴獸員川妮,還忠義勇敢地趕走了兩隻雲豹,可是大灰卻全身鮮血淋漓,成了一隻血狗,川妮被大灰感動了,我也被感動了,這樣的好狗哪裏找得到?那些哈巴狗走過來,想讓川妮愛它們,可川妮知道,這些狗看起來忠誠,一有危險,它們就會逃走。川妮一把推開它們,要是我就罵它們,罵完再打它們,它們和大灰相比,只剩下三個字:弱爆了!

忠誠的大灰,我希望i快點好起來!川妮再也不會光打你,你也不會再被哈巴狗咬了!還會有很多人讚美你!喜歡你!你也不用戴口罩了,因爲你是一條有尊嚴的警犬。如果可以,我也會去看你的!雖然你只是一條小狗,雖然你只保護了一個人,但你已經遠遠勝過了那些爲了個人利益而傷天害理的漢奸,我們所有讀者都爲你驕傲!

岳飛傳讀後感 篇31

沒看這本書之前一直認爲愛是人的一種本能,從無條件的母愛中知道付出與奉獻,從父親的嚴厲與寵愛中學到堅強與責任,這都是我們潛意識中愛的本質。在讀完《愛的藝術》之後才知道原來愛也是一門學問也有理論也需要實踐。雖然艾裏希——弗洛姆生活的時代和背景已經跟我們大相徑庭,但是他對愛的理解並沒有隨着時間的變遷而產生很大的分歧。書中引用了一些心理學的術語但是都不是很艱澀難懂,雖然不是完全贊同他的見解,但是他不同於一般人的對愛的詮釋也使我感覺對愛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愛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知識和努力。弗洛姆認爲造成“愛不用學習的態度”的原因是:大多數人把愛只是簡單地看成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去愛,所以他們使用各種途徑贏得人心、具有吸引力;還有人認爲愛的問題就是愛的對象的問題,而不是愛的能力的問題,人們認爲愛本身十分簡單,但是要得到一個合適的愛的對象則難的多;人們不瞭解“墜入情網”和“持久的愛”這兩者的區別。在人類社會中幾乎沒有哪一種活動、哪一項事業像愛那樣,開始時充滿期待和希望,而結果又常常以失敗而告終。因此,他主張愛也需要學習。在他論述的過程中我覺得有一段話說的特別好,至少我覺得很真實,“兩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當他們突然拆掉使他們倆分隔的那堵高牆時,他們感覺彼此的距離越來越近,最後融爲一體。但是這種類型的愛情就其本質來說是不可能持久的,它只是曇花一現。這兩個人漸漸熟悉,而親密體驗的奇妙光環卻日漸消退,直到最後他們的衝突、失望及彼此之間的厭煩,把當初僅存的美好感覺完全破壞掉。然而,在一開始他們根本不會想到將是這樣的結果,實際上,他們並不懂什麼是愛,他們只是把彼此之間如癡如醉的迷戀與瘋狂當成了雙方強烈愛情的表現,但其實,最初那種彼此之間的迷戀也許只說明瞭他們以前是多麼的孤單。”確實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愛情就如曇花般稍縱即逝,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爲他們沒有認識到什麼是愛,而只知道自己很孤單。爲了逃避這種孤單的感覺而選擇暫時的麻痹。

愛的對象。“愛並不是某個具體人的一種關係,而更多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上的傾向。這種態度決定的是一個人與整個世界的關係,而不僅僅是決定與自己愛的對象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只愛自己的對象,而對其它人漠不關心,那麼他的愛就不是真正的愛,只不過是一種共生體的依戀,或者是一種更高的意義上的自私。然而,絕大多數的人相信愛的問題就是愛的對象的問題,而不是愛的能力的問題。他們甚至認爲只愛一個人不顧其他恰恰是自己強烈的愛的證明。其實這種想法十分荒謬。就像一個人想畫畫但又不想學習繪畫這門藝術,他只關心能不能發現可以激發創作靈感的模特,自認爲一旦找到就會畫出美麗的作品來,這自然是荒謬可笑的。”其實我並不贊同他這種說法,對於戀愛中的人來說彼此眼中只有對方,這在我們看來在正常不過的了。他們只顧及到自己愛的人而忽略了其他人,是因爲愛情本身就具有排它性。他們忽略其他人也並不能說明對其他人就沒有愛,而是不同性質的愛。這在他看來是荒謬可笑的讓我感覺十分不解。

不同形式的愛。弗洛姆在書中列舉了一些不同形式的愛如:博愛、母親的愛、性愛、自愛和上帝的愛,在這幾種愛中我認爲梅斯特——艾克哈特對自愛的一段論述很特別:“如果你愛自己,你就會像愛自己一樣愛所有人。如果你對別人的愛少於對自己的愛,你在愛自己的時候也不會成功。如果你愛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那麼你就是把他們當作一個人來愛,就是一個偉大而公正的人。”在我看來現在的社會中愛自己可能就是一種很常見的自私的行爲,但是弗洛姆認爲自私和自愛不是一回事,而且是背道而馳的。他認爲自私的人並不是太愛自己而是根本不愛自己。他對自己的利益過分的關注正是他缺乏對自身的愛和關心的表現。缺乏自愛表明他缺少內在的創造性,使他感到沮喪、空虛和孤獨。所以他會通過其它的滿足來彌補自己是去的幸福。看上去他好像對自己非常關心,但實際上只是在掩飾自己在愛的能力方面的欠缺。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觀點“自私的人就是自戀的人,他們把對別人的愛投射到自己身上。”他認爲自私的人的確不愛別人,但這不僅是因爲他沒有能力去愛別人,而且因爲他也沒有能力去愛自己。我覺得這個觀點很特別,確實能做到愛自己又愛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做到這一點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偉大而公正的人,至少我是這麼認爲的。

下面我說一下我對愛的理解,隨着社會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也像上了發條的時鐘一刻都不敢怠慢。這就使得人們的生活充滿了無形的壓力,愛可能是緩解這種壓力最好的祕方,當然我說的愛不僅僅是愛情也包括友愛和親情。暫且不說這愛到底用不用理論性的學習,先感覺一下自己有沒有感覺到孤獨,如果有的話不妨找自己的朋友、家人好好聊聊,雖然不會有很明顯的改觀,但至少會感覺身邊還有人關心、關懷着自己。至於愛情我認爲可遇而不可求,沒有愛情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爲沒有愛而去愛,與其有三兩次的being in love 不如有一次的falling in love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