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書筆記(精選2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2W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

我是一個即將升入五年級的女孩,上學期語文第四單元中曾特寫過戰爭,而我暑假讀完的第二本書——《安妮日記》也是有關戰爭的。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精選26篇)

它是由一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寫的。這本書記載着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7月21日之間的66件事,從安妮13歲生日後不久便收到了蓋世太保給瑪戈特(安妮姐姐)的傳票,這使安妮一家不得不開始密室生活……安妮曾多次在日記中提到她渴望的藍圖:“很久都沒看到這麼明媚的陽光了,湛藍色的天空是那麼寧靜,迎面吹來的微風是多麼涼爽宜人,就連窗臺前的小樹也努力地伸展着枝丫……”和“我渴望放學後迎着風,在草地上飛快地騎車;我渴望舞池裏有靈活優雅的舞步,每個人都陶醉的表情;我渴望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安妮一家爲了生存在密室裏生活,躲避戰爭。現在地球上許多地區仍瀰漫着硝煙的戰爭,子彈這不速之客仍催毀着人類的家園。我渴望世界能和平,希望戰爭一去不復返,盼望戰火中的孩子能像和諧地區的孩子一樣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感受和平與愛,也希望在這個文明社會中不存着對某一種族特有的限制。與此同時,我希望無論是山區還是城市的孩子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教育,快樂的生活,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行使祖國的花朵欣然怒放,使孩子們擁有一個快樂、難忘、美好、充實的童年!國家應該重視起山村教育,例如讓山村兒童有信息課上,讓大山裏的孩子瞭解電腦,瞭解科技,瞭解現代社會。讓他們通過電腦,通過網絡走出大山,認識外面雄偉的大樓、豪華的公寓、好玩的遊樂設施以及他們夢中全新的世界。讓山村的兒童有一間間雪白的,堅固的教室,給他們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專心學習。再如要讓孩子們上音樂課,使他們在悶悶不樂時能用音樂來陶冶情操,讓孩子們沉浸在美妙音樂的旋律中細細咀嚼音樂之美,用音樂去滋潤一個個稚嫩的心扉,使他們能像花兒喝露似的吮吸着音樂甘甜的蜜露。又如讓他們擁有一個寬大的操場,好讓他們飛似地奔跑,踢動着歡樂的足球,用手揮動着球拍,拍出第一個飛向太陽的羽毛球,也許它飛得並不遠……

這都是我的一個個夢,一個個中國夢,一個個值得大家關心的中國夢!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2

你大概也有寫日記的習慣吧?少女的日記本該是記載日常的奇思妙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快樂的“流水帳”是青春期的文筆產品。卻同樣是日記,她的便多了一分沉痛的悲哀,但蘊涵其中更多的是令人憐惜與尊重的情感。

初讀[安妮日記],便覺得安妮是一個天生的作家,她的日記中並沒有任何華彩藻飾,摯撲的言語中透露出早熟的氣息,她在用一種勾魂攝魄的力量感染着讀者,這便是青春的魅力。她在日記中描寫的生活彷彿是我親身經歷的一般,感同身受,我觸到了戰爭的可怕,生活的艱辛,同類的悽慘……這不是真的,很難想象,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怎能承受的住這種撕心裂肺的痛苦。書一頁一頁的翻過,心中的痛不斷牽扯——安妮的堅強,安妮的樂觀,安妮的活力撫平了我心中沉積的痛。我看到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幼芽在密室中茁壯成長。

生活在與世隔絕,不見天日的密室中,處處不盡人意。因爲戰爭的脅迫,在斷糧的日子中,只能吃着土豆,而最不能忍受的是行動受阻,總要小心翼翼,生怕發出響聲被打掃辦公舊樓的清潔工發現——這樣提心吊膽的生活,對一個生機勃勃的小姑娘來說,比在白天逼着她上牀睡覺更無法忍耐。但安妮似乎隨時都能找到樂趣,在不能隨意活動的日子中,她沉迷於書中。書籍讓她得以喘息,忘記戰爭帶來的痛苦。迴歸現實中去,性格怪僻的牙醫杜塞爾先生,她那說話帶刺,沒有耐心的母親,好激動易生氣的凡達恩夫婦挑剔着她的不是,她只想從父親的眼中找到一絲心靈的安慰,卻發現他更愛的是姐姐。這裏似乎沒有人能理解她的感受。不過很幸運,還有彼得——那個在她孩提時代就心生愛意的男孩。她夢見了他,這意味着她對另一個叫彼得的男孩滋生的特別情誼。一段時間的相處,兩個孤單的少年,帶着羞怯,走得更近了。在閒暇時,安妮總會走上閣樓,向他傾訴苦水。在日記中,安妮會寫下彼得對她說的每一句讚美,並因此喜不自禁。青春中的一切都顯得自然。

失去了自由的安妮,猶如折翼的小鳥,透過窗簾後的玻璃張望着藍天和陽光。她渴望再過一次無拘無束的生活,哪怕只有一個星期,只有幾天,只有一個晚上——那卻只是奢望。面對種.種不幸,安妮失望過,但這並不意味着絕望,她總能樂觀地想:我們是幸運的,比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幸運,在別人生活在死亡的恐懼中時,我們甚至自私地聊着“戰後”。戰爭是如此殘酷,當時仰望幸福都變成了一種“自私”的資本。在不幸中,安妮已經發現總還會剩下的美——在陽光中,在自然中,在自己的心裏。她用這去尋找快樂的自己,還有上帝,去找回那些早已失去的平衡。“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從遙遠的國度跋涉而來,爲了看看世間的陽光降臨到這裏——雖然現實是殘酷的;她從死氣的天堂飛身而來,爲了聞聞世間的氣息降臨到這裏——即使生活是悲慘的。她不會一天到晚總吟苦難的詩,來尋找夢中遙遠的安慰。她深信日益臨近她的是美好,是快樂,是繼續幸福和學習的生活。“我很想幫幫你。”她總對彼得說。“可你一直在幫我。”他告訴她,“用你的快樂。”不管是誰,只要她幸福,她也能令別人幸福。擁有勇氣和真誠信念的人是永遠不會在不幸中消亡的。安妮用她的快樂傳遞着幸福。

她說她要做一個強硬的人,我想她已經成功了,多舛的命運早以壓不垮她的肩膀,她用堅強負擔起幸福的責任,以蓬勃朝陽的青春扼制命運的喉嚨,她用她的笑容向一切的苦難挑戰,向全世界宣示着自己的強大。密室中的青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我祈禱和平,願戰爭不再,願苦難不再,願天下的孩子可以幸福成長。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3

小巷中,走過的人們相視一笑,互問你好;涼蔭底下,互相依偎着的老人嘴上掛着一絲笑意;和平廣場上,和平鴿擁攬着一縷金色的陽光……這些安然的場景卻不能讓我忘記了《安妮日記》……

初涉《安妮日記》在上個學期,我花了很長時間在這本書上。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上的溝通。

正式這番不尋常的溝通是我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撼與觸動……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安妮從小就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這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小女孩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有那麼悲慘的遭遇。二戰爆發後,布拉特便對波蘭突襲,便對猶太人進行大肆屠殺……安妮一家人躲到一個密室裏,但是這有用嗎?敵人發現他們後便把他們關進令人窒息的集中營。但小安妮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每天她都在發黃的牀榻上悄悄記錄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堅信,這麼一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小女孩有理由活下去,並且活得更出色。無奈的她還是喊着熱淚倒在血泊中。但她的精神並沒有倒塌,直到法西斯倒臺了,他們才獲得了重生……

讀完這本書,我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敬佩,有爲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更多的是對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恨,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爲什麼人要製造那麼多不必要的不幸,難道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百般不解、惆悵……

爲什麼文明不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像蒙大奇一樣,像烏托邦也罷,至少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其樂融融,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裏,怎們就不能呢?是的,或許我覺得可能。因此,我希望,希望時間停止戰爭,希望白色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放下橄欖枝,希望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

知道今日,我仍不願去回想20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惡戰,一場可怕的戰爭,一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屍首和撕心裂肺的痛苦呻吟,不要讓我想起那些人們不幸的眼淚,不要看到他們絕望無助的眼神,不要看到他們孤苦無依的身影。我要聽到全世界人們高聲朗誦和平的讚美詩,要看到渴望和平放飛和平鴿,而不是呻吟無助的詠歎調……

看看周圍人,一切都是多麼的祥和,盲童也不焦躁了,老人他們嘴上也洋溢着彩虹弧度的微笑。每一樣事物,每一個人,甚至每個微生物都是那麼自在,看起來是那麼幸福。

讓我們停止戰爭,愛護生命吧,讓和平永遠伴隨我們左右,讓世間沒有那麼多痛苦與不幸,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吧!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4

看着醒目的書名、可愛的肖像,翻開嶄新的封面,品讀着裏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起初我以一顆平常心去閱讀這一本書,接着繼續讀下去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同情、難過、憤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安妮日記》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錄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爲了躲避納粹黨的追殺,一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本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從此開始用日記記錄生活,就這樣她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她在密室裏白天不可以拉開窗簾,晚上不可以開燈;可以說她的生活是暗無天日又痛苦,她是失去自由的,只能在密室裏活動,只能靠聊天、閱讀、寫日記打發時間。安妮,一位成長中的少女,花一樣的年紀,但她卻承受了她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壓力,如果沒有殺戮,她可以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可以與同學朋友快樂地玩耍,可以享受生活的歡樂。然而現實沒有如果,她生活在恐怖的密室之中,整天提心吊膽活着;即使過着如此恐懼的生活,她也沒有放棄生活、放棄自己,做一個開朗樂觀、理性的女孩。比起安妮,我們非常幸運,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中國,不用擔驚受怕,物質豐裕,生活快樂。可是一些同學經常抱怨學習太累,不按時完成作業。因此我經常告誡學生: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的富強就要靠你們這一代,要清楚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從歷史我們知道《安妮日記》是希特勒領導的法西斯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種族滅絕政策的最有力的見證,納粹黨是冷血無情的,由於種族歧視,納粹黨硬生生殺害了600萬猶太人,這慘絕人寰的殺戮讓我想起了日本侵華的南京大屠殺,整整30萬人啊,我們的同胞成爲日本人比賽的載體,取樂的對象,奪去同胞們寶貴的生命;這手段極其殘忍,極其野蠻,真是喪心病狂、令人髮指;這是對生命的踐踏、不尊重,日本人爲何要瘋狂地屠殺?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清楚:落後就要捱打呀,只有中國富強,纔不被欺負。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安妮,讓我們明白: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她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就像她所說:“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歷史不能被改變,但可以被牢記。我們要吸取教訓,友善待人,與人和諧、平等相處。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5

《安妮日記》是一部在逆境中寫就的成長日記,帶着暖意和堅強。這本被轉譯成幾十種語言的日記讓作者的名字深深烙在了人們的心中,她就是安妮·弗蘭克(Anne·Frank)。

這本書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壓迫日益加劇。爲了躲避一張突如其來的傳票,安妮隨家人躲藏到了父親公司的祕密小屋,同在的還有父親的朋友溫達安一家和猶太醫生杜瑟爾。

當時是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一家人就開始了藏匿生活。安妮用過生日時收到的日記本記錄了她長達25個月的密室生活。她給日記本取名叫“基蒂”,把它當作自己的好友,常以書信的形式,向它講述自己的生活狀況和心情感悟。那時豆蔻青春的安妮宛若一朵盛開的花蕾,卻長期呆在沒有陽光、沒有音樂、沒有洋娃娃的幽暗密室。她像所有的少女一樣,有着深藏在心底的祕密,有着細膩的感情世界,有着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只是,她在如此花樣的年華,卻沒有本該屬於她的正常生活。他們必須天天提心吊膽,不能有半點響動,否則就有被發現的危險。他們只能通過朋友供給日常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以及獲知外界的信息。偶爾糧食、生活用品配給短缺,就得節衣縮食,吃爛掉的食物,穿破舊的衣服。但安妮並不抱怨,她一直對生活充滿希望,只是悲傷、痛苦、別離讓她過早地體會到了人生的苦與悲。她的文字,讓我看到了她的堅強和自信……

“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會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裏的生活看成是一場有趣的探險,並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日記更豐富的素材。”

這是多麼樂觀的態度,多麼堅定的信念!安妮身處困境卻樂觀向上的精神,正是驅使她頑強地與窮苦、疾病、飢餓做鬥爭的動力,促使她在祕密小屋的艱苦環境下仍然充滿着希望,期待着戰爭的儘快結束,嚮往着正常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想想現在的我們,有着優越的生活條件,卻什麼苦都吃不了,一碰上困難就打退堂鼓,受到一點點磨鍊就連連抱怨,真令人慚愧。我們或多或少都曾這樣做過,作業遇到難題不願動腦筋,天冷不願早起、上學遲到,生日沒收到禮物就發脾氣,一受到別人的指責和批評就憤憤不平,想想真是很不應該。我們要學習安妮的堅強不屈、積極樂觀,做一個不被艱辛嚇倒、不向困難屈服的人。

安妮在困境中寫下成長日記,我也在安妮的日記中學會堅強。有什麼能比讀到如此樂觀向上的文字更令人感動呢?我讀着安妮的日記,體會着她的苦悶與堅強,感受着她的樂觀與成長。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6

寒假裏,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作《安妮日記》。我一聽書名,就覺得這本書一定沒意思,於是我就擱在一旁不管它了。可事實上這本書不是我想的'那樣。

一天下午,我覺得很無聊,想看會兒書。我來到書櫥旁,用眼睛一掃,發現了我前幾天擱在一旁的書——《安妮日記》。我即興翻了幾頁,覺得這本書還不錯;我又翻了幾頁,我便後悔當時我沒先看這本書,因爲這本書很吸引人;我又翻了幾頁,那時的我已經放不下這本書了,我被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書名中的“安妮”,不過她的全名叫安妮·弗萊克,她是一個猶太女孩。《安妮日記》這本書重要講:安妮在13歲時,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裏生活了二十五個月之久。因爲那時希特勒上臺後不久,就大量的追殺猶太人,因爲他認爲猶太民族是個極爲劣等的民族。在逃亡的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窄的空間裏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爲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但是最後,在那密室裏生活的8個人都被抓走了,最後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這本書讓人們全新認識了戰爭,讓我十分震撼。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讀完後,我心裏想:戰爭真是太恐怖了!爲什麼要有戰爭?難道各國之間就不能和平相處嗎?同時,我也對安妮的命運而惋惜。我有一個問題:如果安妮活下去了,她長大後會是什麼職業?著名的作家?著名的文學家?著名的科學家?不過,她已經去另一個世界了,但願她在那會很幸福。

大家爲了紀念這位永遠的天使——安妮·弗蘭克,特地出了《安妮日記》這本書,特地拍了關於安妮·弗萊克的電影,特地造建了安妮·弗蘭克的紀念館。

這本書不僅讓我愛不釋手,還讓我有了對生命的感悟。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7

在學校組織的親子閱讀活動中,我和女兒將《安妮日記》重溫了一遍,主人公安妮·弗蘭克是一位可愛的猶太少女,剛過了13歲生日的她爲了躲避德國納粹的迫害和家人躲在了狹小的密室裏。在暗無天日的25個月裏,她用手中的筆在心愛的日記本上記錄了成長經歷,並對戰爭、宗教、人際關係等問題進行了反思。安妮在日記中寫到“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開端。當我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併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當我和孩子讀到這一段時深深地被安妮的樂觀和善良所打動,常年被黑暗和恐懼籠罩着的密室,依然阻擋不了少女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女兒紅着眼眶對我說:“安妮如果和我生活在一個時代多好啊!她一定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實現她的夢想。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像安妮一樣用樂觀向上的精神去面對困難。”我很欣慰孩子有一顆善良和感恩的心。

我覺得學校組織的親子閱讀活動很有意義,我身邊不少家長總抱怨孩子長大了反而跟父母關係疏遠了,我覺得陪孩子讀書是拉近親子關係很好的途徑,陪孩子讀完一本書後可以跟他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及時的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加以正面的引導,陪伴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護和重視。書籍不僅僅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孩子認識世界最好的窗口,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給她講一些生動易懂的小故事,有時鼓勵她往下編,雖然只是簡單的三言兩語,但是我發現孩子的想象力真的讓我們這些家長自嘆不如。等孩子上了國小後,除了讀學校推薦的經典書籍,我不強迫她必須讀什麼書,反而鼓勵她到書店買一些她感興趣的書籍。我會抽時間把她的書看一遍,我會和孩子講,一件事情的是非對錯不能一概而論,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做一個寬容的人。好的書籍不僅能讓我們豐富思想,開拓視野,還能從書中吸取人類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經驗,效果遠遠勝於父母苦口婆心的說教。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孩子從被動讀書到愛上讀書後,你會發現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再也不是苦思冥想的湊字數了,我在讀小孩作文時就經常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成事在勤,謀事忌惰”讀書也是一樣貴在持之以恆,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和書籍一起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8

1942年—1944年,這是一段多麼黑暗的日子呀!特別是對於猶太人來說,更是一場空前絕後的災難。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雲佈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1942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爲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爲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麼脆弱,像閃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着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着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爲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

但是,這樣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終沒有逃過被納粹殘害的命運。當她在貝根貝爾森集中營永遠地閉上雙眼時,她距自己16歲生日尚差3個月。

安妮生前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她的願望終能得償。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啓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9

《安妮日記》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是一位女孩寫的。這讓我更好奇了,便繼續看了下去。

這本日記記敘了在種族迫害下的八個猶太人躲進了“祕密小屋”。開始了他們28個月的藏匿生活。這28可月有數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懼的時候,安妮也仍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她在日記中寫道“人性本善,混戰和苦難終將結束。”就是這種樂觀的心態支撐着安妮面對一切困難,讓她從孤獨、恐懼中慢慢走出。安妮還熱愛寫作,夢想成爲一名科學家。她總是認真地檢討每件事情,找出原因。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去學習。

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比較難的思考題。剛看完一遍題目,我完全蒙了!這是什麼意思啊?我又看了一遍,還是沒有任何頭緒。我有些沒耐心了:下一次再不會,我就不想了!我有馬馬虎虎地掃了幾眼題目。哼!又不會!我不寫了!可剛要放下筆的我轉念一想:安妮生活在艱辛困難的環境中,她還仍然不忘寫作,不玩學習,不忘讀書。我怎麼能不好好上學呢?我拿起筆,仔仔細細地看了即便題,認認真真地思考了一會兒……哦!我知道了!原來只有像安妮那樣專心致志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這本書,我學會了認真思考。也讓我明白了學會善於思考的重要性。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0

如果,你是一名猶太人,是德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你會怎麼辦?是不甘於現狀,殊死搏鬥;還是無奈地被德國人抓走,去集中營?猶太女孩安妮一家,選擇了一個特別的方式——藏匿在一座大樓裏,善良的他們還接納了範丹一家人以及牙醫杜塞爾。於是,安妮用每日一記的方式記錄下了八個人在“後屋”的藏匿生活。

安妮是一個開朗的女孩,她那古靈精怪的文字常常令我忍俊不禁;而安妮的姐姐瑪格特安靜溫和,她從容不迫的處世態度則讓我十分佩服……後屋的男藏匿者們各有各的長處,可是幾個生xing暴躁的女士就不那麼友好了。安妮以自己活潑的性格受人喜愛,但是她那倔強、鑽牛角尖的壞毛病可讓人討厭了。安妮在後屋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糟糕:人造肉汁成了寶貝,黑市上的食物配給證開出了天價,每天只有褐豆和土豆充飢……可是爲了生存,他們都咬牙忍下來去了。直至有一天,幾名便衣蓋世太保衝進“後屋”,抓走了包括安妮在內的.八名藏匿着,一直以來掩護他們的朋友也同時被捕。不久以後看,除了安妮父親,其他氣味藏匿着全部死亡,給這個陰暗的世界留下了一抹血紅的記憶。倖存的安妮父親,將安妮的日記出版,這個花季少女的日記感動了全世界。這首如血的泣歌也久久在人世間流傳,讓人們流淚,讓人們醒悟。

安妮彷彿在書中悲鳴:如果沒有那場殘暴的戰爭,是否我能活下去?如果沒有那無情的蓋世太保,是否我還能活下去?如果沒有痛恨猶太人,是否這場血腥的戰爭能消失?爲何要有這樣的戰爭,爲何要欺凌無辜的猶太人?爲何要在歷史上用力抹下鮮紅的一筆?爲何要讓世間有這樣一首哀鳴的悲歌……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1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着歐佩培克公司,還有母親艾蒂斯和姐姐瑪戈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1933年希特勒開始對猶太人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安妮一家在這裏開始了新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就是她的生日禮物之一。安妮還給日記本起了個名字——吉蒂。從她生日那天起,她就開始寫日記。由於納粹的迫害更殘酷。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被迫躲進父親辦公的大樓後面一些隱蔽的房屋裏面,這一躲就是兩年,至1944年8月4日遭人舉報而被納粹逮捕,把他們關進集中營。只有安妮的父親生還,其餘人無一倖免,安妮的父親決定將女兒的日記出版。

安妮在日記中直言不諱,把吉蒂當成她最信任的人,最可靠的朋友,時不時地與它談心。她在隱蔽的房間中,只有日記相伴的情況下,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她沒有享受到一點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納粹黨的醜惡在時刻刺激她緊張的神經。在這樣的條件下,她依然在自學知識,內心沒有沉淪,而是依然向着陽光。但是我們今天身處這樣好的環境之下,居然還有人不願讀書,與勤奮的安妮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於爲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爲什麼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2

同一個安妮怎麼會有兩種不同的人生結局呢?現實中是不可能的,這樣的事情只有在文學作品創作中才會發生。我所讀到的安妮,恰巧就被安排進了兩種不同文學作品中,一個是日記體的《安妮日記》,一個是小說體的《樓上的房間》。

說來確實巧合,我竟然能在前後兩個毫無關聯的活動中,遇到描寫同一個人(安妮)的兩部作品,並同時引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最先接觸到的是《安妮日記》,那是我幾周前在校園小蜜蜂讀書活動節上買到的一本書,封面上那個坐在窗前的女孩看起來和我差不多大,一身淡藍典雅的長裙,一席烏黑光亮的長髮,單手託着腮,凝望着窗外,那憂鬱而期待的眼神一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斷定這是一本值得品味的好書。可是,恰逢期會考試,我剛看了個開頭,還沒來得及仔細閱讀,就只好暫時將它束之高閣了。

近日,南京市國小生“找尋我愛的書”主題徵文活動如火如荼得開始了,瞭解完徵文信息後,就津津有味地收看起先鋒中國小生網上作文平臺裏的“好書導讀微視頻”,在277集好書推薦的視頻短片中,我隨手點開了第P089集視頻,南京市致遠外國語國小姚鑫老師在短片中向我們推薦了小說《樓上的房間》。隨着她將故事梗概一層層鋪展開來,我眼前再次浮現出窗前那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安妮!故事情節如此相似,竟然有如此巧合的兩本書嗎?帶着這個疑問,我迅速跑進書房,從書架中翻出了那本剛買不久的《安妮日記》,我捧着書,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讀完這本書用去我整整三個下午的閒暇時光,我終於弄明白了。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13歲時所寫,採用日記體形式,詳細記錄了她在兩年多時間裏躲避德國納粹搜捕的生活經歷,她終日躲在狹小的密室中,充滿恐懼、痛苦和煎熬,就連最基本的溫飽和自由都得不到保障,就連去窗口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變得那麼奢侈,一旦被納粹發現,如花的生命就隨時可能被終結,但她始終保持着一顆樂觀的心,她把密室的生活變成了一場有趣的探險,危險變成了浪漫,恐懼變成了新奇,這裏發生的一切都成爲她筆下的日記素材。不幸地是,最終納粹還是發現並抓捕了她,這位猶太女孩16歲時死於納粹的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她的日記,後來成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歷史證據。

看完《安妮日記》,我對安妮的結局感到萬分的悲傷,雖然這是歷史事實,但我還是不忍心相信這樣一個年輕少女的生命被敵人無情地扼殺。我立刻讓媽媽幫我從網上預訂了新書《樓上的房間》,作者約翰娜·賴斯根據《安妮日記》寫就了這部小說,大概是出於美好的願望吧,他爲安妮重新塑造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雖然由於長期困頓於狹小的空間,導致她肌肉萎縮,行動艱難,但在小說的最後,安妮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她終於等到了盼望已久的和平與自由。我很喜歡小說的這個結局,它讓我深刻地理解了戰爭的殘酷和自由的可貴。

能夠對照着閱讀同一個故事不同體裁的作品,這實在是個巧合,留給我更多的則是收穫。通過這樣的兩本書,我既讀出了真實的歷史,也讀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希冀。閱讀,讓歷史上的人變得更顯得有血有肉,豐富感人,也讓現實中的我更懂得有情有義,珍愛生活。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3

也許大家都讀過《安妮日記》,我也早已看過,只是因爲被主人公安妮寫作的熱情和生活的 信心所折服,再一次捧起了這本書……

主人公安妮原本和我們一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可是一場戰爭使她不得不隨父母一起逃命;隨後,他們在父親公司大樓的密室裏安下了身。在密室度過的日子裏,安妮只能靠寫日記的方式打發時間,隨着時間的消逝,每天一記已經成爲了必不可少的任務。漸漸的她喜 歡上了寫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經過她的筆下,就變的充滿了奇趣。

不幸的是,在1944年8月,納粹警官抓走了藏在密室的他們;幾個月後,安妮和姐姐都染上了“風寒”,這是一種可怕的病,沒過多久,姐姐去世了,由於失去了身邊唯一的精 神支柱,安妮在幾天後,也靜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憐的安妮!如此不公的離開了這個喧鬧雜亂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確是最美好的心聲。記得她曾說過一句話:“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還留下了我們琢磨不透哲理與未來的守望,和她對日記的戀 戀不捨……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4

最近讀了一本書,《安妮日記》,它是一本世界名着。雖然作者只是和我年紀差不了多少的女孩,但我讀過之後,思緒萬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裏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爲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讓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們都表現出畏懼的情感。而她,卻依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愛情充滿了嚮往。書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樣的環境下,學習是最好的狀態。啊,我們真的應該效仿她思想。

想一想,被困在灰暗、狹窄的小屋裏,看不到光明、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你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呢?能做到安妮那樣嗎?

1944年8月,因爲有人告密,隱匿的8個人被捕並關進了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費蘭克一人得以還生。爲此,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裏,費蘭克先生曾經十分消沉。後在周圍友人的幫助下,他最終鼓起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他後半生致力於宣傳安妮的日記,希望能完成女兒“成爲一個有用的人,一個對世界作出貢獻的人”的願望。也就是現在我看到的這本書。

因爲這本書,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戰爭的殘酷,它簡直是一輪太陽,燦爛千陽,照耀我們的成長。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5

安妮,她用了25個月去躲藏,卻還是沒能逃開被蓋世太保抓進集中營的命運。安妮她不過13歲,卻要放棄屬於小孩子的天真和自由這些權利,轉而揹負起千萬種不幸和對命運的恐懼。而這一切都只因爲安妮是猶太人。

在書中,安妮寫道:“紙比人更有耐心”。在那漫長的25個月中,她用她的筆,她用她的夢想,刻錄下了她在密室躲藏時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

安妮是不幸的,而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爲她的願望——我希望我死後仍會活着。她才如此幸運。

安妮13歲開始寫日記,到她死於集中營還不到16歲。安妮從上帝那得來了寫作的天賦,她有着她自己的夢想——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在兩年多的時間裏,在那種惡劣的條件下,她一直在堅持寫日記。在日記中,她記下了她自己的孤獨,對戰爭的恐懼,對生的追求和熱愛,以及自由生活的嚮往和期盼。她寫下了原來不屬於她這個年齡所應經歷的命運。

如果安妮沒有遭難,如果她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那麼,她長大以後,或許不用長大以後,她就會成爲一個出色的作家——但這一切,誰又知道呢?

安妮在密室裏呆了25個月,她在密室錯過了原本屬於她豆蔻年華的自由和快樂。

安妮在密室裏能認識的人是那麼有限,安妮是一個正在成長期的少女,這樣的她,正是愛結交,好動,對世界,生活充滿了憧憬的年齡。在她所能活動的狹小空間裏,而她幾乎是沒有同齡人相伴,也享受不到同齡人的樂趣。

那愚蠢的戰爭猶如一個沉重的桎梏,把我們幸苦建設的家園就這樣囚禁於硝煙炮火中,毀於一旦。那不近人情的種族歧視,剝奪了不計其數的人的自由。

野蠻的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摧毀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彷彿看見了安妮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微笑着說,“我相信善良。”安妮一直在用着她的善良去看待這個世界,帶着她對生的渴望。

安妮的願望實現了,用令一種方式。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6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世界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本私人日記,真實記錄了安妮與家人等八個人躲避

納粹迫害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歲生日,她收到一個日記本,從此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1944年8月,他們的密室被德國衛軍查抄。不久,這個不滿十六歲的女孩便被傷寒

奪去了生命。這本日記成爲人們對那場殘酷的戰爭進行深刻

的反思的珍貴資料。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7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是讓我們互相關愛,可我卻從《安妮日記》中讀出了痛苦,但又發現了痛苦中的一絲微笑。雖然那微笑多麼渺小,但卻給猶太人帶來希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侵略了荷蘭,對猶太人實行了“種族”清洗。當安妮的姐姐瑪格特收到了通知單,大家爲了安全,躲到了公司的小屋裏。在屋子裏,同爲猶太人的達思一家也躲了進來,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

在祕密的小屋裏,大家都無時無刻的擔心着,可是安妮卻總是用微笑面以戰爭,面對痛苦,面對全世界。雖然她也是個猶太人,但她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讀書。她在日記中說到:我常常問自己,要是沒躲進來,要是我們都遇難了,那就不會受那麼多苦,不會連累那些保護我們的朋友,不也挺好嗎?不,不對。我們還想活下去,還想自由、幸福的活下去!看啊,安妮是多麼替人着想啊,但又多麼渴望活下去,不過,作爲猶太人,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在此,我深深地感到了希特勒犯下的罪惡和猶太人的無辜。安妮躲在祕密小屋時,她也會害怕,但她卻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和平的,只是她等不到這一天來到了……

所以說,我們是幸福的,是幸運的,可是當今世界上,能像安妮一樣樂觀的人又會有幾個呢?可是我就比較樂觀,爲什麼呢?事情是這樣的:

新學期新氣象,我們班來了一個轉學生,名叫來孔寧。我早就跟她打過交道了,發現此人“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算得上“女強人”。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我們幾個好學生被“冷落”了,大家都有點不服氣。可是我轉念一想:既然多了一個對手,就又可以學“知識”了。所以我相信,也許我們不會成爲好朋友,但我們卻可以把優點放大,把缺點拋棄,成爲學習上的對手,充當別人的吸塵器,把好處“吸”過來

總之,《安妮日記》裏的安妮是個永不放棄的女孩,她堅定的微笑讓我明白了生命的含義,就是:痛苦像雪球,你越想遠離它,它就越滾越大,把你壓迫。只有陽光能融化它,這道陽光就是——微笑。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8

我讀過許多書,但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是描述二戰時期安妮和她的一家人被納粹黨追捕而被迫藏在荷蘭的一個密室裏的生活實錄.那段時日是猶太人最黑暗的日子,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而安妮這樣一個花季少女,卻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密室中度過了她最活潑、最美好的那段光陰.

在密室生活剛開始的時候,13歲的安妮差一點就被逼瘋了。幾乎不見天日的生活,嚴格的生活制度,這都是一個花季少女不應該承受的。這樣一個花一般的年紀,她不能和我們一樣自由、自在,而是天天躲在密室裏探照燈照不到的死角里,被逼迫着習慣陰暗以及白晝如同黑夜的生活。我甚至能夠體會安妮寫日記時的絕望與無奈的心情,但安妮的樂觀還是使我感到一絲欣慰的。我常常想,如果安妮在二戰結束前夕幸運地活下來,那麼歷史上是不是又會多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文字以及她筆下的生活都讓我深感震撼、悲憤。

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裏度過了她兩年花季少女最重要的時光,而這兩年只有日記本陪伴她。在黑暗即將過去的時候,安妮卻離開了這個紛爭的世界,安妮一家只有她的父親一人生還,其他人都慘遭不幸。看到這裏,我對納粹黨十分憤恨。他們剝奪了安妮美好的童年,安妮她甚至沒有過感情的經歷和花季的幸福、快樂以及友情。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中不只是對安妮一個人的惋惜,而是對所有猶太人的同情。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19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爲這樣一個年僅十四五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鐵證。特別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醜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嗎?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20

我把《安妮日記》讀完了,我今天不寫希特勒和猶太人,而來寫寫裏面的快樂小天使――安妮。她實在令我無法忘懷,她那燦爛的笑讓我難忘,她與母親的吵鬧令我難忘,她悲傷時的痛哭更加令我難忘......

我總覺得她跟我的脾氣一摸一樣,)都喜歡大吵大鬧,(當然也跟我一樣喜歡和爸爸媽媽頂嘴,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每天快快樂樂的生活心情都能那麼好。而她卻每天都愁眉苦臉的一點也不快樂,我讀書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她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的話那會不會是另一個我呢?這個問題我始終想不明白。可是我知道我就是我沒有一個人可以代替。當然我不會爲了這個問題而每天愁眉苦臉,你肯定仍然是會看到每天快樂的我哦!

每個人都是個天使只要做好真正的自己,不去爲了學習而痛苦、不去爲了問題而悲傷、不去爲了親人而長吁短嘆,記住只有做好真正的自己,生命纔會更加精彩!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21

“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你能相信這是出於以爲13歲女孩之手的文字麼?如果是現在當然不相信,但請把時間調到二戰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寫出這樣既憂鬱又向上的文字應該是合乎情理的吧。

這就是安妮?弗蘭克,德籍猶太人.她留下來的日記使她名聞遐邇.15歲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她的日記成爲二次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日記中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是的,安妮在她的日記裏傾訴這一切:對母親的不滿,對父親的敬佩,對彼得的愛意,對勝利的希望。有消極也有積極,有恐懼也有歡樂。日記裏呈現的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安妮。常有人說小孩子怎麼會有消極的一面,我們是--點鐘的太陽。所以常有人將自己的文章寫的很假,並沒有"我筆寫我心”.而安妮的日記將一個少女的煩惱都實話說了出來,這讓我不禁又許多共鳴之處,即使我們並不生活在一個年代裏.

本書大致講了安妮一家爲了逃避德國人把猶太人送往集中營的慘劇,逃到了她父親公司樓頂的密室裏,在那裏度過了2年多的時間.與他們住在一起的還有凡達一家和一位牙醫.在那個密室裏,白天不能說話因爲下面是在工作的德國人,而且始終不能拉窗簾.晚上只能靠聽收音機來了解外面的情況.炮聲不斷,隨時都可能被德軍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卻在日記裏仍表現出對戰勝的希望,這是我所敬佩的!

同時安妮在日記裏闡述着自己對彼得的愛意,這是每個少女都會有的青春期的懵懂.彼得是凡達夫婦的兒子,一個英俊的小夥子.在安妮受不了母親的封建思想是就會去找彼得獲得思想上的寬慰.

在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充滿可怕的,因爲日記擱筆的那一天就是安妮一家被發現送往集中營的那一天.不知道安妮在那裏受了多少的虐待……總之從她在密室的日記中也大可看出戰爭的殘忍.從此我比從前更迫切的渴望世界和平!哼,可惡的希特勒,那個連一隻老鼠死了都會掉眼淚的人竟對自己對猶太人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感覺的人也配在這世界上存活過嗎?如果當初隆美爾暗殺死了希特勒,那麼百姓的苦難也會提前收尾!

“密室裏一陣強烈的騷動,大家苦盼已久、談了又談但似乎美好得太像童話的解放,真的變成現實了嗎?今年,1944年,會給我們帶來勝利嗎?我們還不知道。不過,希望已經在我們心中復活了,這股希望給了我們新的勇氣,使我們再一次堅強起來。我們必須勇敢地忍受這所有的恐懼、窮困和苦難,現在我們關鍵是要保持鎮靜和堅定。現在比以往更需要咬緊牙關不叫苦。”這是安妮日記裏的一小篇,讓我看了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力量.我想正如安妮面對困難那樣,再壞的事情,再不安的過程也總有結束的時候.

安妮 弗蘭克,她給了我充滿信心活下去的動力,給了我陽光,給了我少女的共鳴!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22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裏,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爲什麼要殺猶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爲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低劣卻掌更多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裏,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爲什麼要殺猶太人?

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爲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低劣卻掌握了太多的財富。我認爲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世界應該是和平的,沒有戰爭的,請不要傷害自己的同類。

日記中的小女孩是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個性率直,同時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見,愛思考,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她堅強,有毅力,在受到責備和委屈後,仍以微笑面對生活。她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應該向她學習。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23

薄薄的紙張終結了安妮的篇章,卻燃起了我的無限憤怒與悲哀!

德軍竟這樣壓迫、剝奪猶太人的一切,要至他們於死地。

德軍與戰爭無法想象魚兒離開水面的痛苦,鳥兒折了翅膀的無助。就在小小的閣樓裏有一股力量在垂死掙扎,但面對冰冷的槍口,她怎能奈何得了呢?

這本日記本是安妮生日時得到的一個禮物,安妮很喜歡,給它取名爲基蒂。呵!一本白白的本子,成了安妮兩年多的精神伴侶,而正是這位伴侶,將安妮的一切永恆的留下!

安妮每天都會寫日記,記下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身邊的事。基蒂的每一處無不凸顯出德軍的殘忍與惡毒,日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個接一個的專制法律出臺,對猶太人尤爲不利。猶太人必須佩戴有一顆星星的標誌,必須交出自行車,不許再使用電動交通工具,汽車就更不用說了。猶太人只許在三點到五點之間——而且在猶太商店——買東西。晚上八點後不許再在街上行走,在這以後也不許出現在花園裏或陽臺上。猶太人既不許進戲院也不許進電影院,其他的娛樂場所也不許涉足。也不被允許游泳、打網球和曲棍球,一概不許再做體育運動猶太人不許在進入--,猶太孩子必須上猶太學校。如今我們就是在這麼一大堆的禁令下生活。約皮總是說:‘我幹什麼都沒有信心了,因爲我總是害怕,那是被禁止的……’”

不許不許,這麼多的不許,讓猶太人怎麼活,德軍啊德軍,你們好好想想,如果囚禁的是你們,你們會怎麼做,激烈反抗?人人都是平等的,爲什麼你們要給猶太人設下這麼多規定,難道猶太人是奴隸嗎,難道他們就不是人了麼,人人都要生存,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人能限制他人的權利,ok?

當我平復心態,回到第一頁仔細去想想安妮的時候,我真的挺佩服她的,她的這股力量、勇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也許嘴上說說很容易,但要是我們真的碰到了,就不會有當初的“霸氣”了。

1942年7月8日安妮對基蒂說:“從星期日到今天短短的幾天之間就好像過了好幾年。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彷彿天塌地陷了!但是基蒂,我還活着,父親說,這是最重要的。”一句“我還活着,這是最重要的。”讓我的心不禁一顫,活着原來是那麼的幸福——對於當時的猶太人來說。而現在的我們卻不斷的宣泄心中對物質上的不滿,抱怨學校的種.種,當看了《安妮日記》後,才知道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下完成家庭作業,甚至有一些孩子不敢去讀書,在家看着“世界名着”“數學公式”“科學道理”“英語單詞”這些沒有擺在他們面前的食糧,他們願伸手去奮力地抓,而我們呢?這些難道沒有明明白白的擺在我們面前嗎?而我們又是用什麼態度去對待?

1942年7月8日到當月的9日,安妮一家一直在奔赴他們認爲安全躲藏的地方直至當月10日趕到,是安妮父親公司的倉庫裏,簡陋的住宅讓安妮覺得無聊,可是就是在這無聊的倉庫裏畫下了基蒂的“樣子”,寫下了《安妮日記》兩年多的這場完美的戲!

安妮把這兩年多的倉庫生活當做一場驚險、有趣的探險,她天真的想象沒有預料到這場探險的惡毒,1944年8月4日,警察進了後屋,逮捕了所有藏匿着,並把他們送進德國和荷蘭的集中營。

“‘後屋’被敵人洗劫一空。米普和艾莉在留下的一些書籍、雜誌和報紙中發現了《安妮日記》,並將原文印刷”

在“隱匿者”中,只有安妮的父親得以生還。克拉勒和科弗斯經歷了苦難,在荷蘭集中營僥倖存活,又回到家中。安妮於1945年3月——解放前兩個月,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去世。

安妮雖死,但她的日記活着,會一直活到——世界末日!

魚兒離開水面,是多麼想念水中的快樂

鳥兒折斷翅膀,是多麼想念天空的自由

風箏斷了繩線,是多麼想念主人的牽絆

而人們被“囚禁”時,是多麼渴望得到釋放

然而只是掙扎,僅僅只是掙扎

漸漸的,慢慢的……

人們只是順從,僅僅只是、只是順從……

是因爲習慣了麼?

某一種東西使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說不清是物質上還是心理上的

慢慢的他們感到勞累了

就微笑着看見遠方

遠方架起了一座炫麗的彩虹

他們仔細想了想

……

……

天依舊藍,水依舊清,雲依舊白,人依舊有情,日子依舊這樣過着,一天一天的過着

它們,不曾爲誰改變過,不曾傷心過……

我想在這之後猶太人會更好的享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一切安詳,就這樣過着幸福的生活!

“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動,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風風雨雨都接受,我一直會在你的左右

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動,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24

《安妮的日記》這本書是猶太人安妮十三歲到十六歲的日記,它記載了安妮一家等八在祕密小屋裏提心吊膽的生活:

安妮十三歲生日的那天得到了一本日記本,於是從那時候她就開始寫日記。安妮原本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可是因爲遭到法西斯的迫害,就與家人制造出逃離的假象,躲在了祕密小屋裏。在祕密小屋裏,安妮不能上學,不能與朋友在一起玩,不能讀書、學習,整天過着提心吊膽的生活,生活條件也很差。她沒有知心的朋友,只有向“綺帝”(安妮的日記本)傾吐心事。她是個善於鍛鍊自己的坦率的女孩,她還是一個早熟的女孩,她把當天發生的事情,對身邊每一個人的評價,對每一件事情的看法,發自心裏的渴望、憤恨和想法都寫在日記本上面。可在她十六歲的那一年,躲在祕密小屋裏的八個人最終還是被發現了。躲在祕密小屋的八個人除了法蘭克(安妮的父親)倖存以外,其他人都沒能活下。

安妮曾經在日記上寫到,她所在的祕密小屋對於其他遭到迫害的猶太人來說這已經是人間天堂,而對與法西斯卻是地獄。我可以體會到她對法西斯的憤恨。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覺得安妮實在是太可憐了。爲什麼希特勒這麼殘忍呢?爲什麼她不能放過小小的安妮呢?我在心裏默默地祈禱,祈禱在這個世界上不會再有種族歧視,各民族永遠和平友好相處。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25

安妮·弗蘭克本是一名普通的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一家四口過着富裕的生活。但這寧靜的一切很快就被一場戰爭打破。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後,開始了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迫害。爲了家人的安全,安妮的父親不得不帶着家人來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躲避危險。在這裏的生活雖然不如從前自在,但在這裏,安妮仍然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學校生活。

1942年7月,情況更糟了,在德國納粹的迫害下,爲了避免遭受納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殺,安妮一家與同是猶太人的凡·丹一家以及一名猶太醫生杜瑟爾,躲進了書中被稱作“密室”的地方。開始了長達二十五個月的“祕密”生活。直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檢舉被送進集 中營。

這本書以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期間密室中的人們的生活實錄。在白天,爲了不被別人發現,他們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大聲說話,甚至不能上廁所。每天,安妮都 會擔驚受怕,密室外戰火不斷,炸彈就在他們身旁炸開,死亡的威脅,被發現的恐懼。因爲戰爭,因爲人性的醜惡,安妮這個應該在陽光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不得不蜷縮在密室的一角瑟瑟發抖。因爲戰爭,讓昔日美好的世界變得滿目瘡痍。死亡的陰雲籠罩在密室中的每個人身上。在這裏,人性被壓抑,甚至開始扭曲。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是不斷,每天能活着醒來 就是最大的幸運,就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也奢侈至極。

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安妮的內心深處仍保留着人性中最美好最柔軟的一面。“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 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美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

雖然命運帶給了安妮許多苦難,但是依然歷練了安妮的品格,她學會了去直面自己的缺點。在密室生活的兩年多的時間裏安妮逐漸成長爲一個心裏十分成熟,對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人。她豐富而美好的內心世界就像是綻放在戰火中的花朵,儘管眼前是黑暗,但從來 沒有放棄對光明的期盼。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篇26

你一定可以想像,我們經常滿懷絕望地問:戰爭有什麼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是爲了什麼?會問這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爲止沒有人拿得出滿意的答案。爲什麼英國人的飛機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時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爲什麼每天花幾百萬打仗,卻拿不出一分錢給醫學研究,藝術家或窮人?爲什麼有些人捱餓,世界其他地方卻有堆積如山的食物在腐爛?哦!人爲什麼這麼瘋?

——《安妮日記》

散發着單純和安靜氣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樸實的方式在我們面前解剖了戰爭,沒有所謂的正義,沒有所謂的利益,沒有所謂的分歧,只有人性中深深的瘋狂……讓文字,圖片,錄象帶我們回到寂靜中。

荒風從沙漠躍起,伴隨着裝甲履帶的轟鳴聲,是一陣陣婦女兒童的哭泣,是一次次士兵冷漠的臉,一顆顆難名破碎的心。從非洲的熱帶雨林到中東貧瘠的沙漠之地,從極北荒地的苔原到哥倫比亞荒蕪的山地,戰火不熄,烽煙難滅。

從遙遠的時代,人們就不斷的發動戰爭。但人們爲什麼而戰?膨脹的權力慾?極端的霸權?還是爲了追求財富和土地?爲什麼?要以他人生命爲代價?

爲什麼要破壞別國幸福的家園,爲什麼讓男人嘆息,讓女人哭泣…

--年西班牙一次知名的攝影展上,一張照片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照片是一個女孩,十二三歲,身上穿着補丁的衣服,戴着翠綠的頭巾,手中捧着一隻和平鴿,可眼神卻一片迷茫,一片彷徨,那是對生命的無奈,還是對和平的渴望?

照片下有標題:攝於巴基斯坦加沙地區。

這幅照片我端詳了一遍又一遍,我忽然感到自己的心彷彿糾結起來。她同安妮一樣,無辜地被捲入戰火,驚懼每天折磨着他們脆弱的神經,而世界上,仍有許多人,在承受着戰火的煎熬,而我們卻無能爲力。

--年,烽火在巴比倫上空燃燒,敢於挑戰美國權威的伊拉克很快被擊敗。但戰爭的災難並非只青睞戰敗--x的反抗與襲擊,依然迫使美國駐軍於此,時至今日,有多少美國大兵血撒異域!三年戰爭,兩個輸家!

死去的士兵們,他們之前可能是跳街物的嘻哈男孩,有的有了心愛的女孩,有的已經結婚,他們本該在家鄉的酒吧與朋友喝着啤酒聊天,牽着愛人的手漫步於林蔭小道。可是,命運卻被定格在了瞬間,僵硬的身軀,彷徨的眼神,迷離的淚水,衝突的雙方,血與淚的過揚,你既無怨,我亦無悔,當伊拉克人用生命捍衛尊嚴時,美國士兵也在用生命捍衛着大國的霸權。

何時,何地,你我的眼中能沒有仇恨,手執橄欖枝屹立夕陽下,讓夕陽將彼此身影拉長,讓微風拂亂彼此的頭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