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6W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

1934年初,身在北平的沈從文突然接到從家鄉傳來的母親生病的消息,馬上冒着嚴寒踏上了回鄉探母的路程。1月12日,他輾轉乘車到達湖南桃源,在那兒租了一條小船,隨即溯沅水而上,頂風冒雪,經過十天舟行,於1月22日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家鄉——湘西鳳凰。過後,他根據在船上度過的十天裏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少年時代的記憶,寫出了十二篇散文,彙集成一本名叫《湘行散記》的書。從此,那條縱貫湖南西部的河流以及兩岸的風光民俗人情,就被用清新優美的文字展現在世人面前。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沅水發源於貴州省都勻縣的雲霧山雞冠嶺,全長1033公里,自西南往東北穿行於湖南省西部的武陵山脈和雪峯山脈之間,於常德市德山匯入洞庭湖。沈從文乘船經過的是桃源與麻陽之間的一段,屬於沅水的中下游,兩岸風光秀美,但由於重巒疊嶂,交通極爲不便,因而自古以來就養在深閨人不識,充滿了神祕性。沈從文的老家鳳凰位於沅水中游,他在這兒長大,而從十六歲起他就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這裏的山川景色早已印在了他的腦海裏。因而,他一提起筆,美麗壯觀的景象就躍然紙上:山峯夾江而峙,雖是冬天仍翠色逼人;河水隨地勢變化出現落差,形成一個又一個下行容易上行難的急灘,水花飛濺,其聲轟鳴,蔚爲壯觀;而過了急灘,水勢就變得平緩,還常常出現靜謐的深潭;有的地方,“全河都是大石頭,水卻平平的,深不可測,石頭上全是細草,綠得如翠玉,上面蓋了雪”,而小船就“在這左右是石頭的河中行走”,實在讓人感到妙不可言;岸邊偶爾出現以吊腳樓和石板街組成的村墟市鎮,高矗兩岸,巍然壯觀,使從小在湘西長大的他也不由得睹之驚訝,嘆爲奇蹟……沈從文的文筆勝於丹青,畫出了一幅幅沅水兩岸的秀美圖景。他的文字是平實的,毫無刻意誇飾之處,往往寥寥幾句就讓人如聞如見。而比風景更動人的,是那字裏行間流露出的藏於心底融入血脈的對於家鄉山水的傾迷愛戀之情。

然而,如果沈從文僅僅是描繪沅水兩岸的自然風光,那麼他與那些縱情于山林的文人雅士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沈從文並不是爲了描寫風景而寫風景。他的風景,往往是做爲沅水沿岸“人事”的背景而出現的。他的筆墨更多地落在了在這條河上謀生、在河兩岸生活的人的身上。在沈從文筆下,那些有了酒喝就興高采烈、行船如飛的純樸的船伕,那些住在吊腳樓裏敢愛敢恨、情意綿綿的女人,那些看到龍船比賽就高興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在礦山挖煤的“黑臉黑手腳”的漢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氣的兵士,乃至於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組成了沅水兩岸特有的鄉野人文景象。有關他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的故事,是那麼平常,卻又那麼撼人心魄。沈從文對這些世代生活在高山峻嶺之中、河流峽谷之間的人們是不乏深摯的同情之心的。他爲他們的“生活皆很悲慘”而難受,爲“地方經濟”的“一天比一天壞”而感到擔心。然而,讀《湘行散記》,我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沈從文對這些人發自內心的感動:感動於“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負擔自己那份命運,爲自己、爲兒女而活下去”,感動於他們“不管怎麼活,卻從不逃避爲了活而應有的一切努力”,感動於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裏、命運裏,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從他們身上,沈從文感悟到了“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於人生,對於愛憎,彷彿全然與人不同了”。他感悟到了什麼?沈從文並沒有具體說明。但從他那平實而蘊涵激情的文字中,我們分明能聽到他的心聲:歷史是一條河,它是由一代又一代像生活在沅水兩岸的地位“低微”的山民那樣的人羣匯成的;也許他們一輩子都默默無聞,與豪華和輝煌無緣,但他們的爲生存而生存的樸拙的人生同樣是莊嚴美麗的。

壯美的風光和樸拙的人事交織輝映,貫穿於《湘行散記》全書的始終。從那一篇篇文字裏,我分明感到,雖然他已經遠遠離開了家鄉,雖然他早已不是住在河邊的頑童和輾轉流動的土著部隊的士兵,而成了一位頗有名望的著名作家,但他似乎還常常生活在沅水流域過去的夢裏。他用文字把湘西沅水流域構建成一個想像中的王國。《湘行散記》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沅水流域的一部短短的生動的歷史。因了他的這些文字,湘西沅水流域過去某個時代的面貌與聲音、恐懼和希望就永遠保存了下來,並在一代代讀者心中迴盪。而沅水,這個奔流於湖南西部崇山峻嶺之中的普通河流也就和沈從文緊緊聯繫在一起了。人們談到沈從文,自然會談到他的有關湘西的文字,談到風光壯美的沅水;而只要說到沅水,人們恐怕也不能不聯想到《湘行散記》中的優美的文字和它的作者沈從文。

我常常想,沅水作爲一條河,不僅帶給沈從文經驗、靈感和智慧,更帶來了面對人生的勇氣。1949年後,沈從文因政治環境所迫,放下了手中寫作的筆。在以後的數十年裏,他沒有像許多文壇大師一樣變成附庸於政治的文臣,而是默默地轉而從事文物研究,並在這個新的領域裏取得了超邁前人的成果。那條河和河兩岸的人事經歷,我想,使他能夠面對磨難堅韌不拔。沅水,一條普通的河流,不就是沈從文的河流嗎?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想讀《湘行散記》,是從逐漸瞭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心生厭倦後,即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可以說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國小,但卻憑着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可是他從來都自稱是是一個“鄉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個羣體裏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於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裏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爲了受難者了。”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現,她名雖似遊行志記,卻並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後因探病母重返故鄉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本回鄉散記,倒不於說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衆的忠實敘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初讀《湘》你會發現,那裏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在那個戰亂且無序的年代裏,只在沈的視角範圍裏,就有那麼多轉徙漂泊,有那麼多普通人在戰亂裏平靜的死去,卻不爲親人知曉,有那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後平凡的老去,有那麼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裏平凡的生,然後在十六年後某個平凡的日子裏不期而遇,卻不再相識。初讀,以爲是在讀小說,仔細斟酌,才發現是沈人生經歷裏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後,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幹着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爲這個社會的黑暗,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3

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恰是一個陰雨濛濛的下午,手邊盡是雲氣,起初倒的熱水已經涼了,而我,好似做了一場黃粱夢。

沈從文老先生,別人言說他是赤子其人,星斗其文。誠如是。看完這本《湘行散記》已然是循着沈先生的腳步,細細賞過他的故鄉。艄公的櫓歌還在湘西霧濛濛的水面上迴響,吊腳樓上隱隱約約有姑娘清脆的笑聲,太陽落盡,暈出半邊夕燒的天,我行過山,行過水,去偷窺了一場夢。

說來有趣,沈從文,一個當過土匪的苗疆漢子,在這本書裏倒是對湘西的山水傾盡了一切溫柔,他從新婚燕爾中抽身,大抵是把眼前的黛山碧水都當做了張兆和的黛眉,杏目,於是這山這水,都成了他的情書,或許是給他的小妻子三三,又或許是給養育他的秀美湘西。身心都懷着愛意的男人,對於一切都包含着溫柔和孩子的天真。

他寫_,_,船手,沒有貶低沒有陌生。好的故事都是從生活裏來,每一個人是都鮮活的,真實輕快的鮮活。像周圍的姑姑,叔伯,姊妹,兄弟。翻過紙張,還能看到他們和你輕快地打招呼,隔壁阿姊要下河浣衣,前院的小哥要跟船遠航。

世務艱難,歌聲未歇,從《湘行散記》中,我能看到最爲真實的中國人形象,在砥礪前行中輕快地活着。而我始終堅信,能從如此溫柔的人文角度來寫人的,其內心一定是慈悲的。湘西的粗魯野蠻他看見,但卻並非鄙夷,他用苗疆特有的爽朗和赤子般的溫厚尊重這些的存在,尊重每一個認真活着的生命。他從船上下來,走到土埂上,同湘西妹子唱着山歌,和年輕的縴夫親親熱熱地哼着粗蠻的小調,亦或是像豹子似的去找婦人。呵呦,多歡樂!

一河一船一書生。他行在湘西山水裏,路過別人的故事,呵手提筆,寫給情人。古人說詩詞上乘講究的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沈從文的文字三分隨意三分靈氣,其餘下的盡是對故鄉山水色的傾懷柔情,而作起文章來,反倒像在作畫,所有遺憾都在輕描中繪上了憐憫和惋惜。他是通透的清楚的,也是樸實的溫厚的,人行走在這大千世界,總有着無數招搖,無數光怪陸離,在寧靜裏取熱鬧,想來也是先生赤子之心的原因。

《湘行散記》字裏行間都透露着這個中國文人的人性關懷,在漿聲櫓影裏,他聽着艄公煎魚的聲響,爲我們構造了一個有唐以來都欣然往之的桃花源。

史鐵生說過,寫作,就是爲了生命的重量不被輕輕抹去。而沈先生筆下清淺的湘西,隨着社會改變已然星移物換,但文章永恆,或許某一天,你內心滂沱大雨,無處躲避,可以去看看沈先生走過的山水,聽聽船艙下潺潺流水,和我一樣去偷窺一場夢吧。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在“辰溪的煤”中沈講了一個簡單的故事,簡單敘述,毫無修飾,像那苦命人的生命如草芥一般糟蹋在社會的現實裏。

故事講完後沈說讀書人不配說“同情”而應當“自愧”。因爲這些人生命的莊嚴,讀書人是毫不明白的。

讀了這我想了好久,在那個社會背景下,我同意沈的說法。即便是在現在我依然與沈有所契。

是的,一個人的經歷給一個人感受,經歷之外的人唯有一聲感嘆,僅此而已,別無其他。沈從文與張兆和爲夫妻五十多年,張後來感嘆自己不全然理解沈,這不能不是個很好的佐證。張出身名門,從小按部就班的上學,生活。不曾爲生計奔波,也不曾與下層人民親密接觸過等等,都註定她感受範圍是無法與沈達到同一個高度的。

沈曾在“湘行書簡”,給張兆和寫的信裏裏寫道:“因這些曲子我還記起了我獨自到錦州,住在一個人的旅館中的情形,在那旅館中我聽到一個女人唱大鼓書,給趕騾子的客人過夜,唱了半夜。我也一人便躺在一個大炕上聽窗外唱曲子的聲音,同別人笑語聲。這也是二哥!那時節你大概在暨南讀書,每天早上還得起牀來做晨操!命運真使人惘然。”兩種命運就連沈自己也感覺不可思議。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沈從文其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便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品《邊城》,《湘西》,《長河》等使其躋身中國最優秀作家之列。人生閱歷豐富,經歷坎坷,早年投身行伍,後又執教於青島大學、西南聯大以及清華大學等知名學府。同時,他在歷史考古領域中頗有建樹,晚年完成的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在中國物質文化世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沈從文其情:想必讀者對沈從文先生的情感經歷比較瞭解,其感情故事也頗爲引人關注。從執教吳淞中國公學開始,便愛上自己的學生張兆和女士。張家四小姐可謂出身名門,大家閨秀,修養學養甚高。沈先生完全沉浸在對張兆和的愛慕之中,用情不可謂不深,用心不可謂不誠。最終在沈的執着追求的過程中,張被打動,終成就了一段佳話。

《湘行散記》其書:前面是對沈先生基本情況的介紹,網絡上隨處可見,並不十分難得到。我素來敬仰沈先生,也讀到過不少他的文字。其中也包括這本著作,有些感悟,寫上幾百字作爲自己的讀後感與推薦的理由。沈先生是湘西鳳凰人,湘西對我其實是個神祕之地。這本書就是他回到湘西一路的見聞感觸,以及觸發的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這本書中用詞誠懇簡潔,很多詞語的使用貼近生活,有非常強烈的代入感。對人物的刻畫仔細深刻,人物的形象突出,寥寥幾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便躍然紙上。對沿途景色的描寫更是清新別緻,彷彿置身其中。整部作品鄉土氣息濃厚,不但展示了湘西的人文地理特色,同時也寫出了對自己故鄉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理解、感慨和憂慮。沈給了我們一張由雲彩做成的飛毯,帶着我們領略至美湘西。

“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地方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人。”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讓閱讀成爲習慣有一種習慣,穿越歷史,歷經滄桑,因爲終有所成,所以永不褪色。題記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短短几十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當垂暮之年,回憶過去種種作爲,不禁潸然淚下,後悔當初的年少輕狂,但爲時已晚。對於我們來說,唯一的幸運便是我們手中還擁有一份相對其而言比較充足的時間。眼下,我們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珍惜時間,好好讀書。

千古詞人蘇東坡有詩曰: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由此可見,書的好處有多大。多讀書,不僅可以拓寬視野,還可以修身養性。書讀得多了,自然就會領悟人生的真諦,懂得品味生活的美好。沉浸在淡淡的墨香中,去享受陶潛採菊東籬下的悠閒自在,去領略李太白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豪邁清高,去欣賞李易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純潔爛漫,去學習陸放翁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的愛國情懷。沉浸在歷史的清香中,流連

高爾基曾經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確實不錯,但書籍也有好壞之分。樂讀好書,會受益匪淺,甚至會一生受益;偏愛不好的書,會影響人生的航向,甚至會誤入歧途。所以說,不僅要好讀書,還要讀好書。讀文學書,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打造文學功底;讀科學書,可以活躍思維,培養創新意識;讀旅行遊記,可以開闊視野,增廣見聞。這三類書,皆有益處。

據說偉大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仲尼晚年酷愛閱讀《周易》,他愛不釋手,總是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筒的皮條斷了好幾次。可以見得,孔子讀書多麼勤奮,多麼深入,並不是囫圇吞棗。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孔子大概就是在對書的精品細思中得到了啓迪,然後創建了偉大的儒家學派,被後人尊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吧。鑿壁偷光的匡衡應是家喻戶曉的了。在那種艱苦的年代,匡衡都能有如此興趣和志向,那在現代美好的生活裏,何不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用知識來武裝頭腦呢?作爲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有着雄心壯志,卻不失豪邁灑脫,也不忘體恤民情。如此周密的心思、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難能可貴的高尚品質是怎樣養成的呢?毛澤東在轉戰全國期間,雖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但只要一有空閒時間,他就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書來讀上幾篇,體味人生百態,學習軍事方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吃飯的時候,毛澤東也會一邊吃着乾糧一邊看書,通常夜晚在煤油燈下要讀到深夜。

讀書的時間,就是這樣一點點擠出來的。面對現實繁複的世界,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好的辦法應該就是讀書。從書中,隱約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陶潛滿目憂傷的樣子站在菊花叢中,一襲青衫,一壺濁酒。無限惆悵,借酒消愁後皆雲飛霧散。讀史以明志。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點點星辰,朵朵奇葩,座座城堡,無不散發出迷人的光芒。四大名着無疑是中國古代文壇上最亮麗的一朵奇葩。三國亂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代梟雄曹操,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他胸懷大志,從容不迫,卻飛揚跋扈,縱橫恣肆。仁者劉備,寄人籬下,一味謙恭,但他知人善任,用人唯才。千古良相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空城妙計、巧借東風,無不彰顯他的亙世才能。紛爭戰亂,爾虞我詐之間,尋找爲人治世之道,安邦治國之理。浪漫西遊,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纔取得真經。

人生就像西遊,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苦難的磨礪是不能看到天邊絢爛的彩虹的。悽美紅樓,寶黛的愛情悲劇正因封建社會的落後所釀成的,無奈讓黛玉抱憾終生。所以,社會在進步,思想也要緊跟時代潮流。仗義水滸,一百零單八將齊聚梁山,奸臣當道,他們無懼無畏,爲兄弟而戰,爲正義而戰。即使結局悲慘,可過程不也轟轟烈烈嗎?兄弟與正義不可拋棄,不可放棄,更不可背叛。陽光肆意地灑向大地的每個角落,和煦的春風颳過,帶走了冬日的寒冷,帶來了希望。柔美的小花,在嫩綠的小草的襯托下,五顏六色,分外妖嬈。

捧一本好書,靜坐窗邊。窗外河裏的冰,好似被一縷陽光腐蝕得解凍了。潺潺的溪水劃過心房,不僅吟道: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多麼美好的意境啊!陽光炙烤着炎熱的大地,蟬鳴穿過蔫頭耷腦的綠葉,劃過耳畔。在夏天這種快節奏、亂旋律的生活裏,尋一棵古柳,靜坐柳蔭下,默讀一本好書,即使再熱的天氣,心也會平靜水。秋風席捲,吹落了枯萎的落葉。看那蝶舞秋風,別具韻味。黃昏時分,坐在草地上,品味唐詩宋詞的韻味,任憑夕陽無限好,卻已近黃昏。暮色蒼涼,心如止水。冬天在落葉的呼喚下,終於邁着優雅的舞步款款走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開。一夜之間,滿樹枝頭已經盛開了一簇簇潔白的花朵。白色。冷漠。淒涼。不禁想起花落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你是否後悔過你的癡情柔腸呢?穿越五千年的悠悠歲月,回到現代紛繁複雜的的世界。黎明,車水馬龍。夜晚,燈紅酒綠。尋找一份心靈上的淨土,可謂難得。此時此刻,如果去野外,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聽那潺潺流水,嗅那淡淡花香,黃昏時分,看百鳥歸巢。這應該是一種心靈上的享受吧。當職場失意,跌落在人生最低谷時,找尋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伴着陣陣鳥語,閱讀勵志的書籍,看那細水長流,會覺得人生雖曲折變化,但只要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總會成功的。從此,在工作上兢兢業業,領導和同事好評如潮,事業蒸蒸日上。只緣於那本書的精心開導。

當很長一段時間,總是三點一線地來回,重複地做着一件事情,感到厭煩的時候,不如停下來休息一下。心平氣和地捧着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閱讀,當你在這本書中迷失自我時,你便會忘記工作的煩惱,腦海中只有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扣人心絃,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美好,所有煩惱,通通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當好奇心不期而至,面對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無以作答,這時,如果有一本關於科學的書籍,便會如飢似渴地讀起來。遨遊科學的海洋,強烈的好奇心終於得到了滿足。當感到累,想一個人去長途旅行,行李已經收拾好,但卻無從選擇目的地的時候,會覺得自己這些年雖然一直在辛苦工作着,但除了對工作的事情瞭如指掌外,似乎,一無所知。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這時,不妨找一本旅行遊記或風景指南一類的書來讀,當閱讀得知某地的名勝吸引的遊客以億計數時,絕對會歎爲觀止的。就這樣,訂上了機票。一個人的旅途中,有書爲伴,不覺寂寞。當因爲一點小事生氣時,便會突然想起書中的一句話:生氣時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頓時會覺得生氣是毫無意義的,是沒有絲毫積極作用的。然後心頭的濃煙繚霧就會散去。

不管是在混亂的戰爭歲月,在貧苦的封建社會,在繁華的開元盛世,還是在紛繁複雜的21世紀,始終有人不離不棄地以書爲友,與書同行。古有孫康囊螢映雪,他家境貧苦,卻勤於讀書。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孫康就是一個樂於讀書的人。東漢時期,孫敬懸樑刺股,以警醒自己。天道酬勤,他終於成爲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近代有林海音,着有《竊讀記》,她少時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會衝進書店,不,是衝向書店,然後偷偷進入書店,並躲在人羣裏看書,還得時刻關心着書店老闆是否注意到自己。有時也會感到飢餓,但她把書籍作爲精神食糧,如飢似渴地讀書。這也是後來她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受愛戴的領袖,也是至今美國人仍然念念不忘引以爲榮的偉大人物。林肯有年家境淒涼,到學校受的教育加起來不到一年。他的仁慈、智慧和卓越的能力基本上是自學成才。小時候,林肯沒機會上學,每天跟着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裏也總揣着一本書。當他得知鄰居家有許多藏書之後便去鄰居家借來了一本《華盛頓傳》,休息的時候,一邊啃着粗硬冰涼的麪包,一邊津津有味地讀書。晚上,他在油燈下常常讀書讀到深夜。少年的勤學苦讀,是後來他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基礎。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書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實現了一位又一位有志者的夢想。書籍使人類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好知,從好知到樂知。書籍培養了各行各業的有用之才,推動了人類思想的快速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者。不必驚歎於他人的出色才能,不必厭惡自己的過分愚笨,因爲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與衆不同的,獨一無二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善讀,可以,醫愚。如果你還有一顆上進的心,如果你還想超越某人,如果你還希望變得智慧,如果你還想保持一顆平靜的心,那就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現在,你可以選擇贊成閱讀,抑或是反對。但在絕版的青春裏,不能猶豫,更不能選擇一個錯誤的選項。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7

一位身材纖弱的小姑娘,身穿紅格裙子,兩條粗粗的、淡黃色的辮子垂在身後,頭戴一頂草帽,草帽下是一張天真的,長滿雀斑的小臉。她—就是波麗安娜。這個暑假,我走進了她的生活,讀了這本非常有意義的小說《波麗安娜》。

波麗安娜是個不幸的孩子,她經歷了父母早早離開的悲慘遭遇,經歷了唯一的親人不近人情的百般責難,後來又經歷了突如其來的車禍的無情打擊,然而這個小女孩卻能始終保持樂觀,用父親身前教她的“快樂遊戲“來忘卻煩惱,把痛苦化爲快樂――那就是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要找出能讓你高興的理由。當波麗安娜再也無法用雙腿行走時,她對姨媽說:“我找到可以讓自己高興的事了,我應該爲自己曾經有腿而高興,不然我幫助不了那麼多人。”她的話語讓我感到有一股暖流從心靈深處不斷涌出,要想在巨大的困難和痛苦面前保持樂觀真不是容易的事,可波麗安娜做到了,她用樂觀這個魔力詞改變了自己,改變了南希,改變了波麗姨媽,改變了小鎮上許許多多的人。她就像冬日裏的一縷陽光,帶給那些卑觀的不幸的人以溫暖,她就像快樂的精靈帶給你我快樂。

想想自己每次遇到困難或不順的時候,只會抱怨連連,從不樂觀對待。記得有一次,我專心致志,花費了好長時間終於完成了美術作業,我滿意地欣賞着這幅畫,心裏美滋滋地想:太棒了,這幅畫一定能得優秀的!“呀”我一時得意忘形,根本沒注意到我淘氣的膀子不小心碰翻了顏料板,裏面殘留的顏料全灑在了我心愛的作業上,“唉”我難過地看着花貓臉一樣的作業,心情瞬間跌落谷底,一切又得從頭來了,我唉聲嘆氣了好半天,接下來的幾天一想到這件事就悶悶不樂的。讀了《波麗安娜》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這點小困難就把自己打倒了嗎?比起波麗安娜的困難不知要好了多少倍呢!我應該樂觀地告訴自己:“我已經畫得這麼好了,重畫一幅一定會比這幅更棒的。”

樂觀,雖是兩個普通的字眼,但它的背後卻並不普通。它能改變痛苦,能讓人堅持,能讓人快樂,它還能讓身邊的人也變得快樂堅強。我希望大家都能有樂觀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自信前進。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Franz·Kafka,1833~1924)是20世紀德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鼻祖,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後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美國劇作家W·H·奧登以前說:“就作家與其所處時代的關係而論,當代能與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相提並論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對於我們至關重要,因爲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

創作於1920xx年發表於1920xx年的短篇小說《變形記》是卡夫卡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小說講述了一個小職員一覺醒來變成甲蟲的故事,卡夫卡用冷冷的筆調將一個駭人聽聞的事件描述得如同再平常但是的發生,“現實”與“荒誕”的界限在《變形記》中奇異地隱去了痕跡。

追隨着荒誕大師令人心悸的筆觸,我真切地感受着主人公格里高爾變形後的焦灼與恐懼,體味着被人情荒漠重重包圍的窒息與孤獨。與此同時,反芻《變形記》又叫我在字裏行間嗅出作者對於真善美的熱切期盼和對於自由自尊的不捨呼喚。這一切迫使我在震撼之餘,不得不正視荒誕,求索荒誕背後的人性真相。是什麼讓生性本善追求完美的自然人變成甲蟲是什麼讓和諧有序的世界變得扭曲和不可理喻是什麼讓這一切陰鬱怪誕的情節變得如此真實先從人性觀的定義說起——

1.淺談“人性觀”

不言而喻,人與動物的區別問題是探討人性觀的關鍵問題,是定位和闡釋“人性”一詞務必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有神論思想認爲:人性是神特殊造化的人類本性。人性最突出的特徵是對神的信仰和堅持穩定的社會規則。簡言之,人性就是人類所特殊具有的不同於其它一切生物的道德和職責。

近代無神論者的研究理論則說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人類最近的親緣是靈長類動物。馬克思主義人性觀更是明確地指出,“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是人類的根本屬性。全面的需求是人類存在與發展的最終目的和根本動力。人性的表現形態是包括人的自然屬性在內的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人性觀”就是人們對於人性的認識,對於社會和整個外部世界的理解與立場,以及由此而發生的動機和行爲決策。

在卡夫卡的作品《變形記》中,主人公格里高爾一覺醒來異化爲非人的甲蟲,變形後被世界遺棄使他的心境極度悲涼,三次試圖與親人及外界交流失敗後,最終悄然死亡。

《變形記》折射了當時西方人真實的生存狀態,小說用近乎荒誕的表現手法描述了人類社會的競爭激化、感情淡化、壓力惡化和個性消亡化。一個本應享有人性尊嚴和秉持人性特徵的個體人,在社會上求生存舉步維艱,在家庭中求溫暖心寒絕望。在小說的背景環境裏,個體靈魂的無力遭逢羣體信仰的破碎,社會主角跟家庭主角的雙重異化使得人性被逼到了扭曲的死角。能夠說在卡夫卡爲數不多的文學作品裏,《變形記》是作者對於其本人人性觀的最集中映照和最深刻表達。2.社會主角——人性的全面異化

《變形記》之所在德語文學史上擁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爲它第一次深刻地描述了資本主義社會普遍存在的“異化”現象。值得着重一提的是,作者卡夫卡之所以將人在一夜之間異化成甲蟲——這本應是荒誕至極的事情處理得好像是一種必然的,極普遍的,不足爲奇的事情,除了文學語言上的技巧外,最關鍵的還是因爲他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死穴,緊緊地抓住了社會現象的本質。

20世紀以來,隨着大工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資本主義世界裏人們之間的生存競爭日趨白熱化。然而正是在這種狹窄的生存空間裏,過細的社會分工、高強度高重複的工作又使許多勞動者的精神畸形乃至崩潰。由金錢、機器、生產方式等構成的“物”逐漸操縱了“人”,把“人”變成了“物”的奴隸,使“人”最終也變成了“物”,或者說使人性最終異化成物性。一個不能支配自己的“非人”和其他動物有什麼兩樣變成甲蟲不也很自然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這種異化的現象歸結成是“物對人的統治,死的勞動對活的勞動的統治,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

2.沒有永恆的人性,只有永恆的利益

從社會學角度看,《變形記》揭示的是異化的社會現實。人變爲甲蟲自然是異化,但更可怕更深層的異化是由此而發生的家庭關係以及其它各種社會關係的畸變。

格里高爾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一家人全要靠他的收入維持生計,他也視此爲自己的職責。他努力工作,拼命掙錢,使得一家人能夠生活得安寧、滿足。總之,在他變形之前他的家庭像一般的家庭一樣不失親情。然而當他變成甲蟲,不能再去上班掙錢,不能再爲家庭帶給經濟來源,無法再與家庭持續以往的那種經濟聯繫以後,溫情脈脈的家庭倫理之愛不復存在了,所謂的親情顯露出了虛假性:一看到他的“蟲”模樣,他的母親驚得昏厥倒地;他的父親則對他暴跳如雷,甚至用蘋果砸他。而妹妹,雖然在開始時還對哥哥抱有同情和憐憫之心,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漸漸地嫌惡了他。到最後,全家人都把變成甲蟲的格里高爾當作包袱。當“它”在孤獨寂寞中悽然死去以後,全家人如釋重負,作了一次簡單的郊遊,並談起了新的夢想和完美的前途。8

卡夫卡曾說:“人們互相間都有繩索連之後。如果哪個人身上的繩子鬆了,他就會懸吊在空中,比別人低一段,那就夠糟;如果哪個人身上的繩索全斷了,他跌落下去,那就可怕極了。所以務必和其他人捆在一齊。”

卡夫卡在那裏表達了一個十分殘酷的真理:維繫着人與人之間溫情的傳統宗法在現代社會已被異化爲主要靠經濟的聯繫,這正是格里高爾變形後可怕經歷的註腳。金錢是維繫格里高爾與家庭的繩索和紐帶,這條繩索斷了,家庭倫常、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也就發生了裂變。作者在那裏揭示了西方社會中近乎殘酷的倫理關係狀況和社會關係實質,而這些恰恰是制約人性的瓶頸因素。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我和媽媽剛剛親子共讀完了《山海經》青少版,這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名著,有些地方誇張的手法,讓我想起了《吹牛大王歷險記》,但風格截然不同。

《山海經》從女媧補天、神農氏炎帝、精衛填海、軒轅氏黃帝、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等神話故事一直講到啓建立夏朝,故事一個比一個神奇,一個比一個精彩。書中還描寫了分佈於東西南北中的名山大川和名山大川中的奇異動植物以及當時被稱爲海內、海外的許多周邊古國或部落的奇特風土人情。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當黃帝勢力日漸強大超過炎帝,炎帝戰敗,他的部下蚩尤要找黃帝報仇時,炎帝說:“我出生入死就是爲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而不是在戰爭中讓百姓犧牲。”這充分說明炎帝是個很關愛百姓的好首領。

讓我感到奇特的是: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長了一個頭,八個身子,真奇怪;還有一種鳥,長了一個頭,三隻眼,四隻翅膀,三隻尾巴,稀奇吧!

讓我感到好笑的是: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身體象蛇一樣,腦袋卻象人,吃了它的肉人可以長命百歲。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對“鳳凰涅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書中說鳳凰是南方羣山中的一種象徵吉祥的鳥,鳳凰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的生命力,這就是“鳳凰涅槃”。鳳凰只有在天下太平時纔會出現,並且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怪不得生活中人們常說“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呢。

《山海經》是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建議大家有時間都來讀讀,一定會有收穫。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首先向偉大的作者狄更斯致敬,我之前一直都沒有看過他的著作,也許是生活太匆忙,人總是不經意間錯過很多,有幸在這個寒假拜讀了這樣一位曠世奇才的作品,讓人歎服。狄更斯以前在我心裏一直都僅僅是個很有分量的名字而已,沒有接觸過也從來談不上感受。直到今天讀完了《匹克威克外傳》,才深深的爲他的才情所折服。他不再僅僅是我頭腦中一個空洞的符號,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理想主義者,一個不算革命者但一定是改革者的英雄。在他心裏愛憎分明,充滿着對於這個世界的憐愛和慈悲之心。他大膽的宣揚善良終歸戰勝邪惡的道德理念,看不到抽象的說教,他的道德理念滲透到天才的多姿多彩的藝術世界,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高度的統一。他纔是真正真理的探尋者。

匹克威克先生,胖胖的身子,小巧的眼鏡,那笑容可掬的面孔,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實在、直心腸、有時顯得傻傻的,但這絲毫也不影響他的品格,他依然是那麼善良、那麼和氣。《匹克威克外傳》是狄更斯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的傑出代表作之一。它有力地諷刺了法庭、監獄、等法律機構,利益核心的腐敗思想,法官律師的可惡舉動,都被狄更斯的批判所壓倒了。經過狄更斯天才的幽默和深刻的修飾將一些列嚴肅的社會現實生動的做了展示或者說剖析變得不再單調,不再那麼讓人覺得尖銳難堪。你幾乎無論從哪一頁翻閱起,總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不自覺地看了下去,而時間就悄悄地溜過去了。

《匹克威克外傳》引領我們真正的感受到了文學的力量,也留下了太多的問題給我們思考。但最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誠實,留給我們善良,留給我們忠誠,還留給我們做人的基本道德標準。

18世紀——19世紀前期,在英國活躍着一位有名的作家,他就是狄更斯。他寫的作品《匹克威克外傳》使我印象深刻。

《匹克威克外傳》講的是英國在資本主義時期,關於紳士、小人、太太、僕人等等的一些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的和荒唐至極的事情。它有力地諷刺了法庭、監獄、等法律機構,利益核心的腐敗思想,法官律師的可惡舉動,都被狄更斯的批判所壓倒了。   這個大人物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世界最繁華的地方——倫敦。在一個小街道內,一個房間里正在舉行一個重要的會議,這個會議是關於刺魚學說的討論會,大大小小的紳士都來參加了,塞繆爾·匹克威克先生對科學社有着巨大的貢獻,所以匹克威克先生搖身一變,變成了匹克威克社的社長。

起初匹克威克先生十分專心地執行工作,可在後來的一天,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這一天,匹克威克先生和同伴們,正在搖搖擺擺地在街上散步,看見什麼他記什麼,聽見什麼他也記,幾個車伕看見了,以爲匹克威克先生是密探,大聲叫着:“車伕們,抓住這個密探!”便打了起來。

這幾個車伕把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朋友打了一頓後,另一個重要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內心狹隘又卑鄙的小人——金格爾。但是,在幾個車伕毆打匹克威克先生時,要不是他當和事佬,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朋友,也許就會命歸西天了。然後匹克威克先生就開始了他那奇妙而有趣的旅程。   後來,匹克威克先生有了一位絕對忠誠的僕人——薩姆·維勒。這位先生,可真是忠心耿耿呀!他幫助匹克威克先生渡過難關,在我的回憶中,他在法庭上的精彩發言,實在是令人讚歎。他在匹克威克先生不高興時安慰他、鼓勵他,還有許多故事出現在他身上,正因如此,才讓我們看到了他那智慧、友善的一面。   當然,對於《匹克威克外傳》我也想到了很多、很多……。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埃米爾是倫納貝亞村一個小男孩的名字,他有一雙圓圓的藍眼睛,紅撲撲的圓臉蛋,捲曲的頭髮。他的脾氣很擰,當他不吵鬧的時候也顯得很乖。

雖然埃米爾整天都淘氣闖禍,但周圍的人都很喜歡他,因爲他有一顆善良的心。

曾經有一次,他爲了讓濟貧院的老人們在平安夜吃上一頓豐盛美味的晚餐,費盡心思把他們接到家裏盛情款待,把媽媽做的用來招待客人的食物都吃光了。

阿爾弗雷德是他們家的長工,得了血中毒,必需馬上開刀。雖然這是一個冬天的夜晚,外面下着鵝毛大雪,路上很危險,但是埃米爾還是偷偷地獨自駕車送阿爾弗雷德去醫生那兒。阿爾弗雷德最終得救了。

埃米爾還很有經濟頭腦。有一次農場主們趕集,要經過他家的農場,他就通過替農場主們開門來賺得小費。在集市上,埃米爾通過自己的智慧,不花一分錢就得到了一匹馬和一隻很會下蛋的瘸腿母雞。

我很喜歡埃米爾。因爲在他身上找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我也常常調皮搗蛋,惹得大人頭疼不已;我也象他一樣有經濟頭腦,在寒暑假裏經常打掃衛生掙錢,把錢存起來用來買書。我相信每一個讀過埃米爾故事的人都會喜歡這個淘氣包。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對於這篇文章,說實話,我沒看懂,主要是不懂得它所表達的中心是什麼。魯迅先生的文章一向十分有內涵,好處深刻。我想這篇也必須如此,但我說不清,這篇文章是想諷刺範愛農,還是讚揚?它的中心是什麼?

《範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如果上述材料準確的話,那麼,我按照這個思路再讀《範愛農》,纔有了一些感想。我想:一開始,正如作者所說:“從此我總覺得範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作者是真的厭惡範愛農。“天下最可惡的人,當初以爲是滿人,這時才知道還在其次;第一倒是範愛農。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務必將範愛農除去。”犀利的語言,一番激昂的言辭,可謂快人快語,性格立見吧。之後,(lz13)作者與範愛農一同喝酒,說瘋話,講笑話,漸漸一些事也談開,了,彼此更加了解,慢慢成爲朋友。但是,對於範愛農這個人也好,這篇文章也好,耐人尋味的地方和情節簡直太多了。我想還有待我細細想一想,細細品味一下。

但我還想憑目前粗淺的認識,再說點感想,整篇文章,無論示範愛農也好,“我”也罷,都給我一種很真實的感覺。不是說這事,這人必須完全是真的,但那種感情,直白的情感流露,我卻有意無意的都能感到,並體會得真真切切。我記不清是那篇文章了,但記得其中的一句話:寫文章要真誠。此刻,我也體會了爲什麼寫文章真誠,纔能有真實感,才能感人肺腑;纔是好文章,纔是好作家!魯迅就是魯迅。

回到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因此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也疑心他就是自殺的,正因從另一角度想,自殺對於他這種人來說,或許是一種解脫。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書是一個營養品,也是生活中的寶貝。

書,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有漫畫書、有故事書,還有科技書等等。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慧,書可以陶冶情操,名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詩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有人說;“書是知識的海洋,力量的翅膀,智慧的源泉和生活的方向盤。”在書的世界裏演繹着大千世界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正與邪,書寄託着前輩們對下一代的希望。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也是一件傷心的事。如果晚上睡不着覺了,就會拿出來、津津有味的看書。如果看見了一出特別感人的故事,我便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會想起傷心的事。讀書使我們得到不同的知識,讀一遍有一遍的知識,讀一百遍有一百遍的知識。

在我眼裏,每一本書都是一件藝術品,在這裏我會把一句名言送給大家:“愛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中國自古以來評價一位文人,首先看的並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壞,也就是他的人格。一個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所以,一個人的人格可以說是他的名氣的骨幹。

蘇東坡所處的時代與現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歷代爲人們所稱頌,可謂家喻戶曉。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與他的人格魅力不無關係。

蘇東坡的人格雖然複雜多面,然而我認爲也可以用“浩然之氣”四個字來概括。所謂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之氣,也就是人世間的正氣。蘇東坡即具有此種“浩然之氣”,它致大致剛,激烈衝動,不可抑制,這種力量若輔以正義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

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天飯後,蘇東坡捧着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裏藏些什麼?”侍兒們分別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雲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聲稱是。

“不合時宜”正是蘇東坡那堅執性格的體現。

蘇東坡堅執的性格集中表現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堅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昂的怒吼,高傲地飛翔。

湘行散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閱讀了《裝在口袋裏的爸爸》後,我知道楊歌非常想成爲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竟招來了一把神祕的金鑰匙,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絕對的正確。楊歌成了一個聰明絕頂的小天才成了國小生的榜樣,他非常高興,裝在口袋裏的爸爸卻不以爲然在金鑰匙的幫助下,楊歌成了無敵英雄,卻遭到了別人的痛罵,原來金鑰匙裏有一個王子,王子深有感觸的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巫婆卻爭辯說:永遠正確纔好。巫婆無法與他爭辯出結果,於是就把王子鎖到鑰匙裏。

《裝在口袋裏的爸爸》之魔力金鑰匙告訴我們人不能只追求正確,只有有了愛,一切纔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爲有了愛才會懂得關心別人,尊重別人,不能輕易冒犯別人,這樣別人才能尊重你。

我真佩服楊鵬叔叔,因爲楊鵬叔叔寫出了一本本的小說,深受我們的喜愛,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我從新報裏知道他上學的時候父親給了他一千元的人生啓動資金,創造了智慧的結晶,這些年他的一些作品正在呈現良好的普及效應,大小讀者,學校都自發推薦他們。這些作品的重印率、銷量,在不斷的猛增,他曾體驗過一個收入低微,但全家和睦的工友家裏生活。他曾有寫含着淚笑這篇童話小說的衝動,他的作文,必須達到三個審美標準:不可思議的想象、不同凡響的誇張、不可複製的喜劇,而這:你希望自己的心理年齡是幾歲?楊鵬說:永遠十四歲!

我最喜歡《裝在口袋裏的爸爸》,因爲他的開頭總是說一些或做一些不對的事情,可通過他們父子倆的精心思考下找到了一些我們領悟不出的道理,並加以改正,比如說這一冊告訴我們,無論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其中包括着,對朋友的關心,對小孩的愛護,對不同家庭的愛心都讓我感同身受,他還教會我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有愛心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記住,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