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我們仨讀書心得(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2W

國中生我們仨讀書心得 篇1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一句平實的話語,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

國中生我們仨讀書心得(通用5篇)

楊絳先生的敘述,含蓄、節制、內斂、細膩,卻有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瀰漫在字裏行間,讀下來會覺得心裏有股暖暖的涓流在徐緩間流動,烘得全身都有說不出的共鳴感覺。平和自然的風格,行雲流水般的語句,一位失去老伴和女兒的老婦,在經歷了“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之後,將這淡淡的悲哀和懷念娓娓道來。平淡、平靜、平和的文字,卻如此深刻地震撼着我的心,讓我的心思跟隨楊先生的回憶一起走過了這個家庭已經經歷過的那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聚散離合。

鍾書彌留之際,“還問我做夢不做。我只是明白了。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的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兒的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他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絳,好好裏。”讀到這裏,我似乎感同身受,也淚如雨下。在古驛道上,他們三人往返奔波,格外的辛苦,格外的漫長。在這古往今來人人必經的人生的最後旅程中,他們三人相聚、相守、相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我們仨》,文字簡單平實,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如清風一樣,拂面而來的是一陣陣幽香。

國中生我們仨讀書心得 篇2

什麼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什麼是一個溫馨單純的學者家庭?什麼是相守相助,爲什麼最後又會相聚相失?這個假期,隨着一個簡單平凡的主題而又不平凡的生活,隨着《我們仨》的作者楊絳對親人的思念,隨着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作者一家三口幸福快樂,艱難痛苦的經歷,陪着我走過了這個暑假。這本書中,作者是用平淡的語氣來描述她的家庭,丈夫錢鍾書和兒女錢媛。

描述他們這幾十年來走過的人生道路。那些親身經歷的坎坷、磨難,也是給作者一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回憶的故事。錢媛在英國出生,小時候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也是從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成長,長大後自然而然的成爲了一名老師。書中大體也講過:錢媛細心,觀察力強,是一個“讀書種子”,這點像錢鍾書。並且錢鍾書也認爲女兒是一個“可塑之才”。說到錢鍾書,作者說他是潛力極低的“書呆子”,家中的一切都不會打理,他也常常自嘆“拙手笨腳”,但是寫文章卻如“一針見血”。

所以說錢鍾書是一個典型的“文癡”。但他也不失幽默,常常在家中逗女兒玩,在女兒肚子上畫花臉,在臉上畫鬍子。父女也常常聯合起來與作者開玩笑,這樣的錢鍾書也不顯得死板。也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圍城》這種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吧。楊絳和錢鍾書一齊,享過福,當然也吃過很多苦;雖然留過洋,但也經過戰亂,他們的生活也許是因品到人生的完美而平靜。直到阿媛來到這個世上,這才構成一個完整的家。而且一家人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個人。書中也有許多插圖,都是他們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照,其中有三張照片是他們三個人各自的照片,他們自我在各自的房間工作,各不相擾、溫馨和諧,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而幸福的家庭罷了。

但是,故事的結局並沒有我想象的多麼完美。錢媛於一九九七年早春去世,錢鍾書從一九九八年歲末去世。作者並沒有用多麼悲痛欲絕的詞來描述她當時的情緒,也許是作者經歷的太多的事情,看透了世間的悲歡離合,也早已看淡了生、老、病、死。也許在我們看來,錢鍾書是一位有名的作家,而在作者筆下但是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人,只是一個丈夫和爸爸的主角。最後他們三個人,還是失散了。如今只剩作者一人孤孤單單,但生活在回憶中,也算是幸福的吧。

故事的結尾是這樣寫道;“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明白。我還在尋覓歸途。”一家人在一齊六十多年,轉眼只剩下作者一個人,作者不免有些孤單,想起當年相聚相失過的地方,竟是一個很值得回憶的片段。作者將會帶着錢鍾書和阿媛的信念,攜帶着與他們的回憶,堅定的生活下去。其實剛開始讀的時候並不明白作者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意思,一開始只是在想,作者到底經歷了什麼,是完美的還是悲傷的?我開始一篇篇的仔細讀,直到整本書讀下來,讓我懂得了許多事情的道理,懂得了思念一個人的痛苦,懂得了失去一個人的悲傷。我也能理解想念一個人的感受,因假期中姥姥生病住院了,媽媽每一天都在醫院裏照顧姥姥,中午的時候才能和媽媽見上一面,大部分時光媽媽都在醫院忙上忙下。

而姥姥我只見過一兩回。之後姥姥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並且當地醫生無法醫治,只能去北京治療。媽媽坐上火車的時候而我正在補習班上課,媽媽也沒能打個招呼就匆匆忙忙的去了北京,在那安定下來後,我們每一天在網上聊天、談心。此刻幾個星期過去了,心中的想念也是越來越濃,所以作者的感受我是能體會的。其實和作者一同回憶她的過去,一同回憶作者家中那些快樂的點點滴滴,回憶作者一家人幸福而又溫馨的生活,回憶他們在一齊走過的那些蜿蜒起伏的道路,當然也會有一些快樂的片段,我彷彿就走進了作者的生活,走進了她的夢。直到最後,這本書最後讀完了,我們仨——錢鍾書,楊絳,錢媛。

我也能真正的理解那句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結局雖然是悲傷的但也能夠說是完美的。我們仨,這個看似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了作者許多感情在裏面,對女兒的思念,對錢鍾書的思念。但是歲月是慢慢消失的,同時也能夠說是無情地,最後還是把他們拆散了。我在作者這個長達萬里的夢中,我還是走出來了,我想在這個夢中,沒有人能夠走進去,這畢竟是他們三個人共同的夢……

國中生我們仨讀書心得 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觸,寫在這裏,是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回顧。

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裏,每句話,每個字,都透着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說。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楊絳的寫作風格和我以往見到的許多作家的風格不同,前一段時間我看餘秋雨的文章比較多,他的文章總是在表象中尋找內涵,尋找風景之後的文化,尋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還有許多作家羣起效之,結果卻都丟了自己的風格,又學不到他的“大”,所以餘秋雨得以聞名。而楊絳不一樣,她注重細節,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爲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鍊。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裏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緻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內容我也比較喜歡,字裏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別喜歡。

楊絳的書我還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確,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鍊卻是珍貴的。因爲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所以我正在學,學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鍊。

國中生我們仨讀書心得 篇4

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

寥寥數行,讀後淒涼感油然而生。

《我們仨》是錢鍾書和楊絳的女兒錢媛在病牀上開始的,她只草草列了個內容清單,寫了五篇,就再也無法寫下去了,去世時六十一歲。錢鍾書在女兒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九八年歲末,離開老伴駕鶴西行。在處理好一些後事之後,九十二歲的楊絳於2020__年底接過女兒的筆,記敘了他們仨相親相愛的一生。

平心而論,錢媛雖然是出身於書香門第,博覽羣書,卻大概因爲她是英語專業的緣故,中文文章寫得十分遜色,流水賬一般。作爲母親,楊絳對此也有遺憾,她在書中寫道: “阿媛是我生平傑作,鍾書認爲‘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她上高中背糞桶,大學下鄉下廠,畢業後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卻始終只是一粒種子,只發了一點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而同樣是平鋪直敘,楊絳文字的感染力要強得多,像一位老奶奶在歷數家珍,使讀者饒有興味,不嫌嘮叨。

國中生我們仨讀書心得 篇5

這個暑假,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觸,寫在那裏,是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回顧。

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裏,每句話,每個字,都透着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資料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說。但當我看到後面的資料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齊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楊絳的寫作風格和我以往見到的許多作家的風格不一樣,前一段時光我看餘秋雨的文章比較多,他的文章總是在表象中尋找內涵,尋找風景之後的文化,尋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還有許多作家羣起效之,結果卻都丟了自我的風格,又學不到他的“大”,所以餘秋雨得以聞名。而楊絳不一樣,她注重細節,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能夠成爲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能夠把它們串在一齊,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鍊。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裏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緻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資料我也比較喜歡,字裏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資料也算是配合了我的情緒,所以個性喜歡。

楊絳的書我還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確,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鍊卻是珍貴的。因爲許多人都對自我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所以我正在學,學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