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精選2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W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

我在想,我的童年有沒有百草園、三味書屋、山海經呢?有沒有過那種與大自然毫無間隙的接觸呢?是的,沒有。但我卻可以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那簡潔細膩的文筆中,細細品味着那獨特而又充滿樂趣的童年生活,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精選26篇)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優美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追憶往昔時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我們所瞭解到的魯迅先生似乎是倔強而又剛直,爲天下所擔心的偉大作家,但他的童年卻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純真時光。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童年在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有可供回憶的片段和永遠不會忘卻的情懷。看看《朝花夕拾》吧,去領略一下一代名家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與酸苦吧。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2

在開心、快樂、的寒假生活中,我閱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

《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記述了魯迅先生從童年的生活到青年時求學的不同階段的過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魯迅先生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

從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我彷彿覺得眼前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可以感受到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一份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在三味書屋中,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也有同學們心中的孩子氣。當壽先生在入神的讀書時,卻不知道同學們再幹着各式各樣的事,其中魯迅先生正在聚精會神的畫畫……

我覺得幼年的魯迅和平凡的孩子一樣,充滿了歡歌笑語,充滿了鳥語花香,可是童年已離他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回味無窮的記憶,所以我們要留住自己的童年,把留在心底,也變成我們那散瑣的記憶。

在我們的童年中,也有許多記憶猶新的事情:我再上五年級的時候,星期六、星期天經常在寫完作業後到河堤上的草地上,春天時,用柳條編柳帽;夏天時,躺在草坪上沐浴陽光;秋天時,到草坪上和夥伴們一起捉迷藏;冬天時,大家一起打雪仗……那片和地上的草地,是我最難忘,最回味無窮的地方。

讓我們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與我們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讓我們和魯迅一起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3

再一次提及這本散文集,書香彷彿縈繞在鼻尖。他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一個明媚的下午,和着蟬聲,給我們絮叨那些童年的趣事,也就是“朝花夕拾”吧。

魯迅是幸運卻又不幸運的。幸運的是,它可以在百草園裏與大自然融爲一體: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的低唱;可以在書房裏誦讀經典:《三字經》《千字文》《山海經》。但是,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封建社會腐敗與黑暗對人們的思想影響也是巨大的。年幼的魯迅,要承擔父親的重病,家道中落,受盡人情冷暖,然而卻擊不倒他。

歷史老師曾給我們講過,現在的中國人的思維與創新比不上國外——就是因爲幾百年來的封建社會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潛滋暗長。

魯迅明白,封建社會的固步自封是無法用力量來改變的,所以,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他要用文學的力量來改變這個黑暗的社會。

他筆下的“長媽媽”與“範愛農”這兩位經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會所毒害的人物的縮影。長媽媽的性格與思想上都有太多消極與落後的東西,體現了革命前的黑暗社會的渾濁與昏暗。而範愛農則是一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亦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思維的束縛的反抗,嚮往自由、嚮往安樂的心。

當時的人們,受盡了黑暗與壓迫,一日終明悟,起身反抗,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艱難的戰爭;爲了幸福,不知揮灑了多少位烈士的鮮血——眼前的生活,我們需要珍惜。

俗話說:好的文章不在於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情感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魯迅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徹底解放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他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醇香的老酒,讀來醍醐灌頂,發人深醒。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4

自從買到魯迅的這本《朝花夕拾?吶喊》之後,我不知道已經把它看了多少遍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時候,魯迅一定接觸了太多太多飽嘗人間冷暖的人物吧,不然,怎麼能寫出如此生動、真實的形象呢?”在讀這本書時,我常常這樣想。

讀它時,我的心裏總有一種苦澀,就像吞了一根苦瓜。最令我感慨、同情甚至是令我感到不寒而慄的,大概就是《故鄉》裏的閏土了吧。

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勁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看到這裏,我不禁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天真無邪、聰明懂事的鄉下兒童的形象。閏土的到來,彷彿使魯迅走進了另外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使他體驗到了鄉下兒童無窮無盡的快樂。就連我,也能感受到一行行文字間傳來的喜悅之情。閏土講述的捕鳥、拾貝殼、看西瓜、看跳魚這幾件事,真是充滿了樂趣,但是這都不是最使我高興的。在我心中,閏土與魯迅的友誼,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朋友,他們兒時天真的笑聲,彷彿永遠都會在一起。可是,我錯了。

我是多麼想避開這些令人絕望的時刻啊!我不明白,爲什麼兒時的好朋友,長大後他們卻分開呢?生活的勞累,早已改變了閏土的外貌,也許還有,他的內心“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沒錯,這層厚障壁斷開了閏土與魯迅兒時的情誼,使他們從一對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變爲了地位相差巨大的主人與僕人。那一刻,我真的不願面對這一現實。我很害怕,我怕在我長大後朋友也會這樣一個一個地離我而去。社會的黑暗,家境的貧苦,已經把閏土變成了一個心如鐵石、冷漠無情的人,把他變成了一個處事圓滑、一心爲利的人。再看看閏土的第五個孩子水生與魯迅的侄兒宏兒,他們不正是兒時的閏土與魯迅嗎?難道,真正的友情只能存在於天真的兒童時代嗎?難道,他倆長大後也會成爲像現在的魯迅與閏土這樣嗎?想到這裏,我的心裏不由得涌現出無盡的傷感之情。

魯迅筆下的閏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可是,在這黑暗的時代,又有多少像他與魯迅一樣的好朋友被硬生生地拆散了呢?有的,因爲貧富分化而互相仇恨;有的,爲了某些事情而產生矛盾。這是爲什麼呢?那一刻,就連我也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產生了無限的厭惡與反感。這正是魯迅寫文章的本義。真的,一切人物都被魯迅描寫得栩栩如生,不是嗎?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5

在以前雖然看過一些回憶錄,但是幾乎都是透露着閒情逸致的氣息與韻味。而這本《朝花夕拾》卻是通過作者童年的生活與求學的歷程來反映作者對往日的人和事的深切懷念,同時對於那些反動勢力和守舊的操守也表明了自己堅決反對的立場。

《狗貓鼠》是一篇由這三種動物之間的關係而引出對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的批判。文章中對於他們的譏諷與嘲笑,說明了在看見某些人在一些問題上屈服於比自己強的人,並且隨聲附和,自己會不自禁地流露出心中對那些人的憎惡。接下來的救養可愛的隱鼠和隱鼠被貓吃更體現出了他的憐憫之心。如此之小的年紀便懂得了做人之道,的確很了不得。

《藤野先生》寫的是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了在仙台學醫受到了日本學生的歧視與侮辱,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通讀全文可以看出作爲日本老師的藤野先生有着嚴謹、正直、熱誠,沒有一絲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文中有一句話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人所知道。”可以說這是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但這也是作者對於藤野先生崇高品格的讚揚。我的心中又不免產生了一個疑惑:這是否對魯迅的成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呢?可能吧!記得魯迅曾說過:“他對我的熱心的希望,小而言,是爲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醫學;大而言之,是爲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這先說出了藤野先生對科學持着嚴謹求是的態度,一絲不苟的精神,同時也讓我堅定了之前我所說的給魯迅帶來的一定的影響,讓魯迅有着嚴謹求是,一絲不苟的品質。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6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爲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

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頭上頂着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溼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爲落筆的資本。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爲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說,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纔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7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8

前幾天我買了一本魯迅先生所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對着這個題目沉思了好久。《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雖然我還年輕,只有十幾歲,可總喜歡回憶兒時的往事。對現實中的一切,我往往採取一種漠然置之的態度,沒有對理想的渴望,沒有感情的迸發……只有當我沉浸在對童年的回憶中時,我的全部熱情纔會真正甦醒,火一般地燃燒起來。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一動不動地凝視着天空,房頂,或隨便什麼地方,長久地踱着步……我的靈魂深處會突然爆發出一陣奇異的顫抖,血,涌上了我的臉,快樂,童年的快樂,那樣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暈眩之中,我彷彿又變成了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寬闊的訓練場上揮拍打球;盛夏,在游泳池上潑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場上“歡快起舞”……個個生動的畫面,一件件永難忘懷的事情,這一切構成了我整個童年時代的回憶。

小時侯,我會因爲撿到一枚硬幣而欣喜若狂,理由是終於當了一次兒歌中的那位撿到一分錢的小朋友;而今,長大的我也會撿起路上的硬幣,理由是——那上面有國徽。

小時侯,我會在課堂上因爲老師的一個錯別字而舉手,不到老師“投降”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寫了一黑板的錯別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決不會有其他動作。

在這漫長的14個年頭中,許多記憶已隨着歲月的侵蝕而悄然逝去,惟有成長的足跡——那記錄着你的所得和所失的足跡——永遠不會磨滅。我希望永遠不要失去童年時代的那種快樂、天真、朝氣蓬勃、不知疲倦……

童年像一杯濃郁可口的咖啡,當品味的時候很甜美,但甜美中帶有一點苦澀;而成長則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許很苦——因爲你失去了童稚的,失去了那份堅持“真理”的勇氣,失去了一份“崇拜”的心靈依託;但隨即你就會發現這茶的醇美、芳香、回味悠長——你的確的到了很多:民族的自尊心,恬靜而悠長自得的處事態度,決不盲目的理性(也許有點偏執),一顆日臻成熟的“仁愛之心”……當一個“冥然兀坐”時,不妨品品長這杯茶,你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得到了很多。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9

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記述了魯迅童年時期的生活和青年時期求學的歷程。書題中“朝花”是這些散文記述的對象“夕拾”是指記述者主體的寫作時間與方式。當我靜下來認真看這本書時,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了。

這本書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是“朝花夕拾”、“荒涼中的'自語”、“匕首與投槍”。“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最爲著名的散文集,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懷念。語言清新、樸實、親切感人,是現代回憶性散文的典範之作。

“荒涼中的自語”選自魯迅的散文讀集《野草》,篇章短小精悍,結構精巧,具有音樂般的節奏性和流動感。在“匕首與投槍”中,《紀念劉和珍君》、《爲了忘卻的紀念》、《拿來主義》等作品,都是魯迅最有分量的雜文代表作。

我希望本書能成爲大家開啓認識魯迅、瞭解魯迅的一扇窗,從而閱讀更多魯迅的著作,感受“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精神。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0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經典作品之一,我讀了這本書後,帶給我的感觸很大。剛開始讀時,感覺這本書怎麼也不像一本名著,只像是在講述他的故事一樣。但是魯迅先生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它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一直吸引着你。

魯迅先生的文章都有它的獨特之處,會不斷的吸引你的眼球。比如說裏面的《貓·狗·鼠》,魯迅先生的小老鼠,魯迅先生就把它寫的很細緻,主人公每天和小老鼠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可就是因爲“長媽媽”的不小心,把主人公的小老鼠給踩死了,使主人公萬分傷心,覺定要爲小老鼠報仇。可是因爲後面“長媽媽”的種.種表現,慢慢地感動了主人公,使他的心裏不再對“長媽媽”生氣了,而是充滿了愛。

還有,主人公去看“五猖會”,講述了當時的鬼傳說和一些民俗習慣,讓我們感受到了過去“五猖會”的熱鬧,還有那些“鬼”,讓我們更進一步的去了解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從百花園到三味書屋》寫出了主人公童年的貪玩,好動,並且寫出了當時主人公的課外生活是多麼得多姿多彩。

魯迅先生寫這本書,讓我領悟到了正是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鄉民,給了魯迅先生幼年時代的美好回憶和愛的啓蒙,使他擁有了一顆豐富細膩,嚮往美好的心。

現在的我們是新世紀的青少年,能在溫暖的教室中學習,而且再也不用受以前相互諷刺社會的影響,都能上學讀書,比起以前無家可歸,無法上學的人,現在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

我們更要互相關心,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歧視那些無家可歸,流浪在街頭的人,我們沒有資格看不起他們,他們和我們都是人,都是一樣平等的,我們不要像以前社會那樣,瞧不起那些貧困的人,而是要去幫助他們,去給他們溫暖和關愛!

所以,我們要在這大好時光,多讀書,多學習,長大以後,成爲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1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暑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濃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是藐視。又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毫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默默爲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他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2

《朝花夕拾》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散文集,作者魯迅通過對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回憶及對恩師和故友的深切懷念,真實地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心路歷程,也從一個個側面描繪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社會的現實——從農村到城鎮,從故鄉到他鄉,從祖國到異國。作者從自己親歷的生活感受中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封建舊俗及文化糟粕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對愛國知識分子收到的不公待遇給予深切同情並充滿憤慨;對胸懷博大的異國老師,則充滿敬愛之情……在《朝花夕拾》衆多的章節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狗·貓·鼠》和。

《狗·貓·鼠》是一篇雜文性的散文作品,魯迅先生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老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借對狗、貓、鼠三種小動物的描述引申,諷刺了時而“到處嗥叫”、時而“一副媚態”貓一樣的“正人君子”,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如果是我們面對別人的攻擊,很可能早就破口大罵,甚至拳腳相加了。而魯迅先生用諷刺貓狗的方法來間接的諷刺這些人,實在機智。

《二十四孝圖》我雖沒讀過,但從魯迅的文章中我也能看出來,這是一本具有頑固不化的封建思想、迫害人們的精神、宣揚所謂儒家“孝”道的兒童讀物。文章着重講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故事。這些事在當今看來,是再駭人聽聞不過的了。可這在魯迅的時代,卻被人們當成了給孩子看的孝道經典!想那天真的孩童就要被這種破書“洗腦”,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情!魯迅小時候也一定看過這樣的書,但是他不像其他的人一樣,他能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同時也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尖銳的抨擊。

《朝花夕拾》的各方面都令人歎爲觀止,難以言表。我在這裏就不再多說了。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3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4

《朝花夕拾》讀後感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爲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二十四孝圖》。

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讓人深有感觸的。雖是白話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七年級時學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那個本應該是個快樂的童年卻籠罩在那封建社會裏,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於是魯迅要罵,罵那個封建的社會。

再接觸《阿長與山海經》一文,讓我感到魯迅先生寫作手法的高超。長媽媽這個角色,需要分一爲二看待。因爲當時封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要在新年的早晨對她說恭喜,然後還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的對“長毛”的故事亂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最喜愛的隱鼠。因此,那時的魯迅對她懷恨在心。但這個粗俗、守舊的婦女卻做了些讓人對她要刮目相待的事——買《山海經》。在長媽媽知道“我”喜歡《山海經》後,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爲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在這,我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人格。對長媽媽,他說不出敬愛,也說不出仇恨。也許說這是他善良,抑或說這是他憂鬱。因爲,文字的創造者賦予了文字的內心一種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許是你看到的樣子,內在你卻是那麼難琢磨到的。

放開心去想,去看,去體會魯迅先生的世界。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5

毛澤東認爲,魯迅先生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林語堂說:“魯迅,與其稱爲文人,不如稱爲戰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後,萬分悲痛,評價他:“著作最嚴謹。”

許多大家都解讀過先生,讚美過先生。的確,若把歷代著作比作星空,那麼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大、最閃亮的星。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透過《朝花夕拾》,從一箇中學生的視角,隙中窺月讀魯迅。

最令我震撼的,是先生的幽默俏皮和不動聲色卻又尖刻的諷刺。

《無常》一文最可以體現。先生似是無意,極爲自然地引出,在舊中國,“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這是對封建制度的諷刺。但是陰間也有比陽間好的地方:“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雖說頌揚了陰間,但“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這裏筆鋒犀利,“順手”給了反動派們沉重的一擊,諷刺他們污衊革命者被蘇聯收買。《藤野先生》中,對於頭頂上盤着大辮子的留學生,先生這樣寫道:“頂得學生的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那些尋找升官發財終南捷徑而出洋鍍金的清朝留學生的醜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先生的語言令人回味,發人深思,諷刺不合時宜、退步的人和事,讀來真是快哉,快哉。

最觸動我的,是先生對童年時代的溫情回憶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

全書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社會,與我們熟識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截然不同。對保姆長媽媽的佩服,因二十四孝圖的故事而對老祖母產生的心理上的對立,還有對百草園的動植物朋友們的依戀。一個成年人能將孩子的心理如此準確地呈現出來,我認爲得益於他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然而魯迅先生的立意又絕不止於此,字裏行間是“救救孩子”的呼聲,是對弱小者的同情,還有對封建孝道的譴責。這或許纔是最爲出彩,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嚴密的分析和嚴謹的態度。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文後的《後記》中。對《二十四孝圖》故事的考證,對“無常”的形象進行討論,包括對於自己用錯了幾個字的糾正。還附有插圖,足可見先生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也足以體現他的嚴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由故宮博物院送出的一面錦旗上寫道:“撼京都泰安”。“撼”(實爲“捍”)字用錯。若爲先生所知,先生一定首先站出來嚴辭質問的。

以上只是略微表達一些自己淺薄的看法。相信以後,我會讀到更多先生的作品,會更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會更深入地實踐先生的教誨。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6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纔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

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爲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7

魯迅的文筆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和一位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於是,今天我向姐姐借來魯迅的《朝花夕拾》,悶了自己一天,品味了一番。

在此書中,當然也有魯迅先生一貫的諷刺辛辣,但更多的,卻是一位老年人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溫情。

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沒有來由地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爲何意。作者在此則中更着力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魯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爲中國的人們治療疾病。爲了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着實可敬!

《朝花夕拾》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有沁人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有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在魯迅筆下確實能真切的感受到。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8

暑假中,我讀了一本頗有趣味的散文――《朝花夕拾》,在不知不覺中,就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一個似曾相識的老友。

《朝花夕拾》,聽名字就有一種很深奧的感覺。“朝花”,“夕拾”,分開來讀,“朝”對“夕”,“花”需“拾”,早晨的花傍晚拾起來,又反覆的去讀,一遍又一遍,好像漸漸明白了,這寫的是作者年輕時候的一些事情。從“朝”到“夕”,寫出了時間的遷移。

初讀《朝花夕拾》,只是對其表面有所感觸,細讀品味,便覺得另有一番風味。這本書主要寫了作者魯迅的童年生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字面上就覺得有一股仙氣,能夠讓人浮想聯翩,有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深刻的。

百草園是作者魯迅家的一個園子,不過早已賣給朱文公的後代了,但這可是作者小時候的樂園,充滿了童趣,你看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紫紅的桑葚,無一不是鄉下的田園風光,這或許就是作者所羨慕的一種生活吧,就像閏土那樣可以捕鳥的生活。

三味書屋,聽名字讓我想起了三昧真火,可想而知是多麼的“兇猛”,它是作者學習的書塾。印象深刻的是那教書先生,嚴厲的好像隨時就要噴三昧真火一樣,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想必正是這樣,才成就了魯迅這個偉人吧。

三味書屋中的“仁遠乎哉我欲人斯仁至矣”“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上九潛龍勿用”“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芽橘柚”這些煩躁無味的古文使人感覺到了封建社會的那種私塾的嚴肅和教書先生對孩子們的嚴厲,在那裏似乎沒有一點樂趣,這完全是一個孩子所待不住的地方,沒人能想到像作者這麼一個讓人感到貪玩的孩子竟能承受得了,這也許就是毅力吧。

在百草園中還有一個人大家彷彿也會記得,誰呢?長媽媽。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說的美女蛇,那是一個神奇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葫蘆娃》中的蛇精,是不是和她一樣美呢?

說起長媽媽,又不得不提那本《山海經》了,它可是作者的寶書。你能想象的到一個不識字的人竟然能買來書?恐怕連記住名字都很困難!也難怪她把《山海經》記成了“三哼經”,這也可見長媽媽對作者真摯的愛。

讀了這本書,我才真正的明白了,爲什麼人們稱魯迅爲文學巨匠,爲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他的作品。就拿《朝花夕拾》這本書來說,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作者也暗寫了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這本書真實反映了作者在用筆和敵人作鬥爭的過程,在當時那樣的社會,能有這種勇氣的人也真是難得,他擁有大的力量――一種能夠傷人於無形的力量,他就是魯迅,人們心中永遠的文學巨匠。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19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20

當在第一纔看到這個題目時,我有很想看看這個二十四孝圖,我想看看這二十四個小子是怎樣實行自己的孝道,那場面一定很令人感動吧。真應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了,讀完《二十四孝圖》後我一點兒也沒覺得感動,取而代之的而是氣憤,難道這個就是所謂的孝道?從中我沒有看到“孝”這個字,這壓根兒就是摧殘,他們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這就是孝?錯,大錯特錯。這是他們藉着孝來實現自己的一己私念罷了。可見,這摧殘性命的“孝”是多麼可怕啊。一個個多麼無辜的性命就這麼的沒了。

我很慶幸沒有生活在那個社會裏,我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他們是寧可吃點苦也有讓我過得好點。我很感謝他們,我會多理解他們的辛苦,儘量不讓他們多爲我操心,這就是我對他們的孝,這孝是愛,而不是摧殘。

雖然那個時代殘酷,那也並不代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就是好的。那些幫助他人的人反而變成可傷害他人的人,這讓許多人熱愛幫助的這顆心都逐漸消失了。更可惡的是,有些人爲了錢,做一些傷害他人傷害社會的事。更有一些人,爲了自己的利益隨意把別人踩在腳下,任意的玩弄。每個社會都有不同的現狀,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是改變不了的,他們有他們的生存方式。種種與此,都表明了我們大家還需努力,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要努力爭取改變這不好的現狀。

作爲新一代青年,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爲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祖國更加美好而努力。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21

前些日子,我讀了魯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作者回憶少年時代,猶如清晨開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我看着,陷入了沉思……

我喜歡在有空時回憶往事,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在迷人和暈眩之中,我彷彿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個個生動的畫面,一件件永難忘懷的事情,一張張親切、熟悉的面孔,這一切構成了我整個童年時代的回憶。使我整個放鬆了下來,將現在的一切煩惱拋之腦後,沉浸與其中。

小時侯,我會在課堂上因爲老師的一個小錯誤而舉手指出,否則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一連幾個錯別字或小毛病,我除了查字典,翻資料外,就不會有其他動作。

小時候,我會因爲撿到一枚硬幣而欣喜若狂,並得到父母、老師的表揚;而如今的我,看到地上有一枚硬幣,看一眼就過去,對它置之不理。

小時侯,我會因爲晚上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感到恐懼因此大吵大鬧,現在,晚上獨自一人躺在牀上,在一片漆黑中,沒有恐懼,只是想一些瑣事。

在這漫長的個年頭中,許多記憶已隨着歲月的流逝而悄然無聲地逝去,唯有那記錄着你的所得所失的足跡永遠會駐留在記憶中,讓人難以忘懷。我真希望不要失去童年的那種快樂,天真┏氣蓬勃┪抻俏蘼……

童年就像一杯濃郁可口的咖啡,品味時很甜美,但甜美中帶有一點苦澀;而成長則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許很苦,那是因爲你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堅持的勇氣,失去了一份心靈依慰,但隨後你就能品出這茶的醇美、香甜,讓人回味無窮,你在成長道路中學到、懂得了許多。

童年的回憶就像一本令人難忘的日記,不經意一翻會讓你感到流連忘返,哭笑不得,但更多的還是歡愉與喜悅。當我們有空時,不妨品品成長這杯茶,翻翻這本“日記”你會發現:自己得到了許多。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22

在寒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內容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一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現在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呢?正是因爲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爲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說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現在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後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一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時的老師,他爲人非常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一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象,落後、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創造明天。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23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才能知作者心的書,我讀了很多遍,直到今天合上書本,才終於對其中幾篇有所領悟。《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爲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以看似溫情的語言,激烈地批判着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給我印象頗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文章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看到這句話,我的心像是被鋒利的刀子狠狠地刺了一下。那個年代是中國曆屈辱的歲月,皇權高度加強,國家日漸閉關鎖國,西方列強強迫中國打開大門並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國民在封建思想的束縛下已經沒有了分辨是非的判斷能力。戊戌變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被處死,周圍圍觀的人羣拍手叫好,殊不知這六個偉大的人正是爲了自己而死。書中魯迅提到看電影看到中國人見到自己的同胞被外國人處死竟和日本人一起歡呼,這些思想麻木的中國人令我們痛心。

爲了挽救中國人民,也爲了拯救祖國,魯迅毅然棄醫從文。1920年,魯迅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的歷史痛斥爲“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麼?”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魯迅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不顧外界打擊,爲了讓國民清醒過來,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流傳後世。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24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面。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書屋,當壽先生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遊戲,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

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爲將來努力着,老師和家長出於安全考慮而管束着我們,因此我們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25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山海經〉時,阿長爲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爲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近代名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感想 篇26

當我讀完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讓我百讀不厭。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草園》這一篇文章,文章把百草園的菜畦,石井欄,皁菜樹……描寫的十分逼真,我讀起來好像身臨其境,長媽媽給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使魯迅十分害怕,夏夜乘涼也不敢往牆上看。作者還描寫了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無味,但一下雪就有趣了。玩拍雪人的遊戲,捕鳥。捕鳥可得要技術,要等到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無處覓食的時候纔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個短棒支起竹篩,撒些穀子,繫上一條長繩,鳥下來啄食一拉繩子就把鳥罩住了。

文章的着墨不多,但寥寥數筆,卻刻畫出人物獨特的個性;如長媽媽的淳樸善良。辛亥革命失敗後範愛農的苦悶和放浪等,作者常插入與內容相關的典故傳說,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有說服力,這點值得我們在寫作上運用。

讀過《朝花夕拾》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