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書心得作文(精選2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9W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

在暑假裏,我讀完了俄國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着作——《復活》。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精選27篇)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後,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爲,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爲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爲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爲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未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我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然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腐敗。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着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於大家理解。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2

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托爾斯泰晚年的一本着作《復活》。似乎很深奧,卻又像讀懂了什麼,精神上的復活,比現有擁有優越的物質生活顯得更加珍貴,更有意義。

一個曾經有着純真美好的童年,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卻在魚龍混雜的上層社會中過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一個美麗純樸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也許會這麼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但因一次法庭上的偶遇,使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這一次,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來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被告就是他年輕時傷害過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又聽到她被冤枉時的慘叫,或許是靈魂的反省吧,他在瑪絲洛娃入獄後奔波在社會的高層,希望替他減刑,可都沒成功,一次次探獄,聶赫留朵夫看見瑪絲洛娃奄奄一息的樣子,覺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都不算什麼,於是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將她保釋出來。

他又一次向她求婚,她卻拒絕了,因爲她不想連累聶赫留朵夫……

這裏,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真正意義上的復活了,這並不是死而復生的復活,而是一種心靈反省和淨化,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反映了人性的醜陋與純潔。《復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大家有機會可以讀讀他。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3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復活》概要: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姦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爲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

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爲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爲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4

《復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爲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峯"。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騷動--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當我從學校的圖書館看到這本書時,我不禁感受到有一種心靈的復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即使是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這些美好的感情卻毫無所覺。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復活》這樣的作品來喚醒沉睡的心嗎? 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長出新綠,人類需要博愛與同情才能繼續不息、日進無疆。抑或這就是使《復活》不朽的原因。

讀罷這本《復活》,我的感覺就是聶赫留朵夫能洗心革面,變回他原來的自己實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個善良的貴族青年,過着屬於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生活,與卡秋莎也只是單純的喜愛。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認可他,反而覺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漸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經過三年的軍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並決定做“跟大家一樣的人”。這使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利益主義者”,迷戀酒色,享樂成癖。他把女人當作玩樂的工具,於是便在回來後誘姦了那個曾經單純可愛的卡秋莎。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爲他敲響了警鐘。他不敢直視馬斯洛娃那雙斜睨的眼睛。他感覺是自己曾經的舉動迫使卡秋莎墮落成現在的馬斯洛娃,一個妓女,囚犯。於是經過多日的思想鬥爭,他找回了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馬斯洛娃,並要徹底拯救她,與她結婚。這就是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這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它有許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清理。然而,我認爲聶赫留朵夫能做到這一點的確是很不容易,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在周遭可以說是十分惡劣的環境中,他墮落了。可他能被與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並決定重新做人,這說明了他的心還是善良的。他重新開始記日記,“同自己談話”,“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正的聖潔的自己談話”,這是他人生的轉變。試想,在一個人人都享樂的貴族環境中,一個公爵,只因一個妓女、囚犯的一個眼神就改變了自己,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然而聶赫留朵夫卻做到了,而且是在那個妓女、囚犯近乎於玩弄的態度下做到的。這不得不讓人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不僅“救助”了馬斯洛娃,讓她明白世上不知是黑暗,還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

他幫助被誣陷的囚犯,去找典獄長、副省長,那些它並不想見的人。復活的聶赫留朵夫成爲了黑暗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至於他與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亞,並不顧馬斯洛娃已不再需要他,仍舊希望馬斯洛娃能寬恕他,並想繼續幫助馬斯洛娃,這也就是聶赫留朵夫真正的復活了,他已經徹底從一個貴族公爵便回一個善良的人了。

想想聶赫留朵夫,再想想我們自己。他在一個不甚明朗的環境中復活,找回自己,而我們在一個十分光明的環境中就應該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在報紙上曾刊過有個見義勇爲的人總是不遺餘力對不正確的事做出糾正。有次他看見卡車司機亂吐檳榔汁,好心的勸他,卻因而被打了幾乎送了半條命!真是諷刺,報上這活生生的案例使的原本熱心的人不由得猶豫起來,最後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勸阻,變成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這是一個好人的“墮落”。而且如今有許多學生不好好學習,天天往遊戲廳、網吧跑,家長、老師教育了半天,可惜學生不僅“堅決不改”,還“變本加厲”。學生不學習,也可以適當休息。但是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只顧“休息”就是“自甘墮落”了。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中不知道珍惜,倒顯得不如到差的環境中體會一下再回來的好。可是又有誰會到差的環境中去體會呢?既然沒有人想去,那麼就是人們不知珍惜了。

《復活》裏告訴了我們人都有神性和獸性。當人放縱了自己,就可能墮落;而當人自覺,就可能"復活"。所以托爾斯泰主張以"道德的自我完成"來改變社會的不平等和罪惡。在社會革命激烈的時代,他提倡“勿以暴力抗惡”,是反對階級鬥爭的。但是,作爲人類尋求解放的一種文獻,在我們這個把道德的自我完善當成笑話的時代,讀這樣的書,也許會引起某種慚愧的感覺。可是起碼《復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是多麼重要。珍惜現在良好的環境,真正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讓一絲一毫的不良因素動搖自己,這纔是生活的真諦。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5

《復活》是托爾斯泰經典的代表作之一。我在國中的時候就讀過這部小說。當時由於書中反應出了大量的黑暗面,給我的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度暫停了閱讀,到了高中才又重新把這本鉅著讀完。復活帶給我的不是像《罪與罰》那般的壓抑,那是一種思辨式的痛苦,更多的是心靈的震撼和感動。因爲在《復活》中,托爾斯泰不僅對非正義的社會現象進行了無情批判,他還探尋造成社會罪惡背後深層的人性與倫理學原因,即引導我們去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關係與人性所發揮的作用。

這本書的構思起源於托爾斯泰的一位法官朋友柯尼給他講述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妓女因爲被指控偷竊一個醉酒的嫖客100盧布被判處了4個月的監禁。就在法庭上,一個年輕的陪審團成員發現這個妓女是他親戚收養的曾經被他誘姦過的女孩。他良心發現,到法院懇求檢柯尼,告訴他自己想與這個妓女結婚以贖罪。柯尼非常同情這個年輕人,但勸他不要走這一步。年輕人很執着,不肯放棄自己的想法。但沒想到是婚禮前不久,那妓女竟得傷寒去世了。這名男子也不知去向了。

復活這本書耗費了托爾斯泰大量的心血,歷時20--年才於他71歲高齡之時完成了這部恢宏的鉅作。說這部小說是托爾斯泰一生創作和思想的總結的話,一點兒也不爲過。

他爲了更好的寫這部小說特地參觀了莫斯科和外省的許多監獄,去法庭旁聽審判,接觸法官、獄吏、囚犯、律師等各種人物,深入農村調查農民生活,還查閱了大量檔案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托爾斯泰對本書的創作充滿了激情,在前六年裏,他先後寫出了三份草稿。可是後來他覺得寫不下去,而對已經寫出的草稿又感到極其不滿,他十分苦惱。柯尼講的故事經過托爾斯泰的“變形”,結局成爲男女主人公捐棄前嫌,終成眷屬,雖被流放西伯利亞,但男的著書立說,教育孩子,女的讀書進修,幫助丈夫,依然兩口子過着安寧的生活。然而托爾斯泰覺得這樣描寫男女主人公的命運純屬個人的願望不能反映現實。托爾斯泰目睹億萬人民的苦難,當時步入了老年的他世界觀發生很大的變化,站到了廣大人民的陣線上,因此覺得光寫兩個人的個人命運是遠遠不夠的,他要深刻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國,真實反映被壓迫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的命運。因此,以懺悔貴族這一男主人公作爲主線的寫法必須改變,而應該以平民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生活遭遇作爲主線,並通過這條主線來描繪出人民的苦難。

其實托爾斯泰到定稿時也沒有放棄男女主人公最終在一起的想法。這種想法一開始就在托爾斯泰的頭腦裏生了根,他希望兩個不幸的主人公最終能獲得幸福。但這樣的幸福是脫離現實的,托爾斯泰心裏產生了懷疑,最後他得出結論:男主人公既不可能使女主人公在精神上覆活,而精神上覆活了的女主人公也不可能跟他結婚,共同生活。這纔是真實的生活。托爾斯泰明確這一點時,離最初動筆已有九年了。由此可見,托爾斯泰對待創作是何等嚴肅認真,精益求精,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把“自己的一塊肉放進墨水缸裏”。

全書的依據了現實的素材定了基本的情節。在一步步展開情節的過程中,作者以深刻的文筆揭露了法庭,監獄和政府機關的黑暗,揭露了官吏的昏庸,殘暴的行徑。在審判卡秋莎的法庭上本該是嚴肅的,但一羣執法者卻各懷心思。一名法官因和妻子吵架心情不佳。另一名叫瑪特維伊的法官擔心的是自己的疾病。副檢察官還沒從酒宴中清醒過來就開始宣讀對卡秋莎的審判。法庭的庭長爲了能準時趕去和一個姑娘幽會想要審判早點結束。在整個的審訊過程中,法官們滿腦子都是自己私事,對案件完全不上心。也正因爲這些官府的昏庸的執法者的隨隨便便將一位被誣陷的少女卡秋莎判了刑。在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上述的過程中,又進一步的暴露了沙皇政府機構從上自下都以腐敗不堪。國務大臣是貪婪成性的吸血鬼,樞密官是鎮壓波蘭人民起義的儈子手,掌管煩人的將軍殘忍無比,副省長以鞭打犯人爲樂,獄吏也常折磨犯人。反映了當時俄羅斯的統治階級已經無藥可救了。

男主角聶赫留朵夫爲解救瑪絲洛娃不得不奔走於高高在上主宰平民百姓命運的大官之間,遇到的都是些假仁假義的僞君子,沒有一個有良心的人。奔走於城市與鄉村間的聶赫留朵夫看到的是法律的不公正和社會的底層人民是如何受到迫害的。整個社會已經沒有什麼真理可言了。在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上述的過程中暴露了沙皇政府機構從上自下都以腐敗不堪。國務大臣是貪婪成性的吸血鬼,樞密官是鎮壓波蘭人民起義的儈子手,掌管煩人的將軍殘忍無比,副省長以鞭打犯人爲樂,獄吏也常折磨犯人。反映了當時俄羅斯的統治階級已經無藥可救了。

在法庭上聶赫留朵夫完成的僅僅是良心的覺醒,而在爲卡秋莎奔走的過程,聶赫留朵夫纔是真正在當時那個紛雜的社會中找到了他的道德的標準。他愛過,悔恨過,反思過,他下定了決心,在良心的的作用下,他復活了。在這過程中,我覺得聶赫留朵夫追求的不僅是卡秋莎,在這條精神復活,尋求從生的道路上,不斷地積極改變自己。那夜,聶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讀福音書,那是以前的他不會看也看不懂的教訓。現在從中他看懂了聖經的教訓,並發現了一些能讓他覺悟,喜悅的東西。他不僅僅實現了自己的復活,同時聶赫留朵夫的一系列行爲也感動了卡秋莎,使卡秋莎也覺悟了,醒悟了過來。最後男女主人公都實現了精神上的復活。

這種復活同時也代表了托爾斯泰的復活,托爾斯泰在寫《復活》的時候已經拋棄了貴族階級的傳統觀念,用宗法農民的眼光來重新審視當時種.種不公的社會現象,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蕪破敗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揭示了沙皇專制和官方教會是完全建築在對人民的壓迫和欺騙之上的。他們虐待人,折磨人,審判人,懲辦人,殺害人。無辜的人民遭殃,他們無動於衷,一心要清除他們心目中的危險分子。他們不但不會寬恕他們認爲有罪的人,而且不惜冤枉大量無辜的人。事實上,他們寧可懲罰千百個沒有危險的人,也要除掉一個他們心目中的危險分子。這是一種多麼殘酷的統治方式!

身爲貴族的托爾斯泰在資本主義勢力的衝擊下, 看到了國家機器—暴力的加強,社會道德的淪落和農村的破敗後,用作品以清醒的現實主義撕下了一切假面具,批判了整個官僚機構及各級官吏的醜惡嘴臉, 揭露了官方教會的虛僞和欺騙性,表達了農民的抗議和革命要求。從而深刻地反映出世紀初這一時期俄國社會複雜的社會矛盾, 他是“ 俄國千百萬農民在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快到來的時候的思想和情緒的表達者”。它撕去了當時貴族資產階級的一切虛假面具, 情地批判了俄國社會的虛僞本質。盧那察爾斯基也指出, 這不僅是托爾斯泰個人探索的結果,也是從赫爾岑到民粹派走過的道路, 而托爾斯泰在這方面更是特別富於典型性。因爲他客觀上反映了俄國農民資產階級革命的特性。對於托爾斯泰的思想,列寧這樣剖析到“托爾斯泰富於獨創性的全部觀點, 恰恰表現了俄國革命是農民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他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俄國革命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暮年的托爾斯泰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我已歸結到一個偉大的思想, 在實現這思想上,我感到可以把我整個的生涯奉獻給它。這思想, 是創立一種新宗教, 基督的宗教, 但其教義與神祕愚昧是經過澄清的,用極明白的意識來行動, 以便把宗教來結合人類。”由信仰而達至理想,這不僅是對小說名爲“復活”的點睛之筆,亦是其全部思想的制高點。這正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托爾斯泰獨特的宗教哲學,即認爲是宗教導致道德。這或許也是晚年托爾斯泰的無奈,只能從宗教裏獲取慰藉。但這無法影響這部作品的偉大。

《復活》揭露了資本主義在俄國迅猛發展,政府的腐敗,世風日下給農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深刻的剖析了時代和人性,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弘揚人性,歌頌人性都是時代的主旋律。聯想到當今社會,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精神卻徘徊不定。人性者更顯可貴,也更爲我們所重視和提倡。書中聶赫留朵夫一次又一次戰勝人性的弱點,喚醒起精神的人,就是在讓人性復活。而所謂精神之人就是有良知、有正義感的有人性的人。

我覺得擁有人性是作爲一個人最低的底線,最基本的原則。也只有做到了這點,才能“行得正,坐得直”,纔能有自己的主見,謙虛的心和自我審閱、檢討的勇氣。假如我們每個人在行事之前都捫心自問自己的良心,那世上許多錯誤和不幸都不會發生了。人人能做到這點的話,那麼我們的社會離“復活”也不遠了。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6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爲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託翁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爲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爲"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聶赫留道夫爲什麼會從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成爲以後不思進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學時最好的朋友—曾經善良、講義氣的謝列寧最後都變成了惟利是圖的、庸俗的、不思進取的人。這不能不承認他們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真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處在一個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層社會,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漸漸的原來在他門身上的美好品質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們自己卻全然不知!

有句話說: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我並不認爲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因爲人是主觀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雖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覺得一個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不得不重視環境在一個人的成長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幼兒成長階段,環境的影響十分明顯: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千差萬別。假如一個孩子所處家庭環境,父母經常發生爭吵,常常充斥着緊張與對抗,這樣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鎖起來,慢慢變得不愛與人交流,對任何人都缺乏足夠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個別時候遇到某些敏感問題時會採取對抗的心理,情感變化無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擊傾向,這是幼時情感受到壓抑的結果。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但這裏我沒有一點誇大其詞的說法。這是有關專家研究的結果。

由此看來,一個良好的環境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處於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間互相關心,平等相待。這種待人處事的態度會很自然的影響到你在學校與同學的交往中,將來走向社會對待他人的態度中,這樣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產生良好的關係,有一個融洽的人際關係。久而久之會養成好的性格。

後天的環境和條件對人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少的。對於個人而言,複雜一些的環境對人的鍛鍊可能會更大一些,我們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身,睏乏其身"也可以看出艱苦環境對有大成人的磨練。然而有時自己周圍的環境自己是無法選擇的,一個優越的環境如果利用好了,是一個人發展的優勢,若只是安逸於裏面,不思進取,那麼就會不知不覺地喪失自己的鬥志與追求,迷失自己。

人生常常是苦和樂同行,悲和喜攜手,挫折和順利與我們的相伴。環境鍛鍊人,環境塑造人。讓我們以微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以微笑面對挫折。嚴酷的自然環境鍛鍊人的意志,增強人的體質。艱苦的環境鍛鍊人,它使人發憤,使人振奮,使人不得不調動起全部精力爲生存和發展而鬥爭。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千萬別讓安逸的環境寵壞!舒適良好的環境應該成爲我們成長進步的基石,在這樣的路上我們應該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於路邊的風景,忘記自己前進的路還很長很遠。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7

對於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在學生時代有粗略的讀過,卻沒有耐心的去將它看完,至今仍是一個遺憾。工作後,藉着學校所舉行的讀書活動的良好契機,我決定再一次領悟《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一位著名的小說家。從近代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範圍的文學來看,能與托爾斯泰比肩同聲者,實無幾人。《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嘔心瀝血十餘載的鉅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結晶。《復活》的簡要內容是:一次,法院審理一個妓女葉卡捷琳娜?瑪絲洛娃被控偷竊嫖客二十五百盧布的案子,陪審團中有一青年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公爵,發現被告竟是他多年以前在他姑姑家客居時誘姦的養女。於是他良心發現,設法同她在獄中相見,並表示願意和她結婚。後來,聶赫留朵夫和瑪絲絡娃的道德都“復活”了。有個好的結局。

小說名曰《復活》顧名思義,其中必有人“復活”。那幺“復活”的人究竟是誰呢?是聶赫留朵夫?還是瑪絲洛娃?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對此,評家衆說紛紜,不過,細品全書後,就會有所知曉。

聶赫留朵夫品性善良,且有抱負。他對自己所擁有的貴族特權極爲不滿,把名下的那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起初,他對姑母家的養女卡秋莎?瑪絲洛娃的愛是真誠的。後來,他參軍當了軍官,軍營生活卻使他墮落成爲一個吃喝玩樂的花花公子。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誘姦了自己當初曾熱戀過的姑娘。此後,他在罪惡的泥潭裏越陷越深。法庭上遇見卡秋莎之前,他正與一個有夫之婦私通,同時又有一個貴族小姐求婚;此外,他已放棄否定土地私有的理論,準備接受母親的大家遺產。在法庭上和卡秋莎的不期而遇,極大地震撼了他的心靈,尤其是她被判苦役後發出的哭聲,更是觸動了他那似乎並未完全泯滅的良知。他痛悔過去的劣行,開始走上精神“復活”的道路。

爲了贖罪,聶赫留朵夫多方替瑪絲洛娃奔走上訴,並打算同他結婚。比如,他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感到不滿並持批評態度;對他曾想與之結婚的貴族小姐及其一家人的庸俗和虛僞心生厭惡。對他探監時耳聞目睹的專制制度的黑暗更是深惡痛絕。於是,他的精神“復活”進入了第二階段,即從對自己的罪惡的認識上升到對整個統治階級的認識,從對瑪絲洛娃一人的同情轉到對整個勞動階級的同情。這時,他頭腦中的貴族階級思想逐漸爲宗教制農民思想所代替。他認識到,農民貧困的根源就在於土地被地主階級所霸佔。於是,他身體力行,把自己的土地分給了農民。應當說,在這一點上,“懺悔”的貴族聶赫留朵夫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輩——《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瑪絲洛娃的上訴被駁回,聶赫留朵夫對統治階級及其法律的本質的認識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他的精神逐漸“復活”,伴隨瑪絲洛娃踏上了去往西伯利亞流放地的遙遠路程。

在西伯利亞的三個月,是聶赫留朵夫徹底醒悟的三個月。他最終認清了統治階級吃人的本質,然而令他苦惱的是,他非但看不出任何可以戰勝它的方法,甚至連該怎樣做纔可以戰勝它也不能理解。無奈之中,他拿起了《福音書》,不料卻從中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爲了擺脫苦難,惟一可行的方法便是在上帝面前永遠承認自己有罪,因而既不可懲罰他人,也不可糾正他人。聶赫留朵夫從此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他的精神和道德“復活”了。

同樣,女主人瑪絲洛娃也有她自己的“復活”歷程。不過,她的“復活”卻完全沒有聶赫留朵夫的那種贖罪的味道。當聶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監時,她所“復活”的僅僅是她當初的那個清清白白的自我而已,她那時仍處於“墮落”之中。她習慣性地衝他媚笑,還索要盧布。聶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監時,特意向她表示懺悔,並提出同她結婚的要求,這一切引起瑪絲洛娃對往事的回憶和對他的仇恨;回憶的大門一經打開,瑪絲洛娃便逐漸從渾渾噩噩的生活中甦醒過來。聶赫留朵夫第三次見她時,她同以前相比已經判若兩人。聶赫留朵夫在日記中說她正在“復活”,的確不無道理。不過,瑪絲洛娜的“復活”雖始自聶赫留朵夫的“懺悔”所引起的對美好往事的回憶,但她的最終完成卻是在她流放地的政治犯接觸之後。她受到這些品德高尚的人的影響,學到了他們敢於爲理想獻身的精神,尤其是西蒙鬆對她的發自內心的愛情,更使她意識到了人的尊嚴和自身的價值。她重新愛上了聶赫留夫,卻不願因此耽誤他的前程而甘願同西蒙鬆結合。少女時代的卡秋莎終於迴歸。她的純潔的道德也失而復得。瑪絲洛娃在精神上徹底“復活”了,或者說她得到了完全的新生。

讀完《復活》之後,我終於有所瞭解,終於明白了爲什幺命名爲《復活》。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有罪嗎?其實,他們並沒有什幺錯,關鍵在於這個社會,當時的社會是一個濃厚的利已主義社會,土地私有制的階級社會。這個社會造就了他們的命運,他們爲了生活,不得不適應於這個社會,不得不屈服於這個社會,聶赫留朵夫本來是一個善良的人,起初他認爲精神的生命是真正的自我,而這卻不被周圍人認可,反而遭到嘲諷。比如,每當聶赫留朵夫思考、閱讀、談論上帝、真理、財富、貧困的時候,他周圍所有的人都認爲這是不合時宜的,而且是有點兒可笑的,母親和姑姑會以一種溫和的嘲諷的口吻稱他爲我們最可愛的哲學家;可是當他讀長篇小說,說淫穢的話語,上法劇院看輕鬆喜劇並開心地講劇中的情節的時候,大家反而稱讚和鼓勵他。當他認爲必須節省開銷,穿舊大衣,不喝酒的時候,大家認爲這是一種怪癖和標新立異,而當他把大筆的錢用於打獵,或者用於佈置一間與衆不同的奢華書房的時候,大家卻稱讚他的鑑賞力,送給他許多荒.唐的東西。當他是個童男,並想將童貞一直保持到結婚的時候,他的親人擔心他的身體是否有毛病,當他的母親知道他從同事手裏奪過來一個法國女人,成了真正的男人,她甚至並不感到傷心,反而高興。可是公爵夫人一想到兒子和卡秋莎的事,想到他可能打算和她結婚,心裏卻感到恐懼。聶赫留朵夫起初作過抗爭,但抗爭起來煞費力氣,結果,聶赫留朵夫屈服了,不再相信自己了,而去相信別人。不可否認,瑪絲洛娃的命運也是由社會背景造成的,本來一個純情的少女卻淪落爲一個妓女。因此,我們讀文章時,特別是小說,不要隨意地去否定主人公,要把他們的命運和社會背景聯繫在一起。

《復活》不失爲歌頌人類同情心的最華美的詩章之一,值得我們品味。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8

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後感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在寒假裏,我讀完了俄國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着作——《復活》。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文章第一句就這樣說:“儘管出土的小草一概清除乾淨,儘管他們把石頭扔進地裏去,不讓任何植物在地上長出來,儘管樹木伐光,鳥獸趕盡,可是在這樣的城市裏,春天也是春天。”描述了一片萬物生機勃勃的情景。可是第二句“唯獨人,成年的大人,卻無休止地欺騙自己而且欺騙別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爲馬斯洛娃將受的苦難作了鋪墊。

本文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一開始是個是非分明的人,後來變成一個冷漠麻木的人,致使馬斯洛娃走上了一條她不應該走的路,後來被別人陷害,男主人公開始良心發現,經過重重挫折,終於把馬斯洛娃從那艱苦的生活中救了出來,女主人公爲了不使男主人公再奔波,同時,男主人公也做起了有意義的事。

讀完後,才知道“復活”是一個人的靈魂從污濁變清,良心從丟失到找回,所以男主人公“復活”了,變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他曾經在污濁的生活中卑污染過,但我仍認爲他是一株蓮,因爲他改過了,成爲像蓮一樣沒有在世俗中失去自我的人。這是一個人靈魂心靈的復活,但那些仍在欺騙自己良心的人,他們也許已經被污染得面目全非,他們也許被污染的程度連血也變黑了,他們也許已經無法自拔了……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這樣,本來純潔的心靈變得污濁黑暗,但有誰能像聶赫留朵夫一樣復活呢?我們現在做的事,抄襲作文,考試作弊,欺騙得了父母、老師,也不能欺騙自己,也許需要多一點時間,希望那些同學能從此復活,去過自己的新生活,用全新的態度去學習。

我想聶赫留朵夫已經去過新的生活,去讓更多人復活,爲“大同”社會而努力。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9

我所閱讀的書籍是世界文學名著《復活》,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高中,當時還沒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深意,最近因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課的機緣重讀了這部偉大的作品,時隔短短几年,感觸已大不一樣。這次重讀,如果說高中時的感覺是感動,那麼這一次感受到的則是震撼。被作者對人靈魂與現實的思考所深深打動。

托爾斯泰一生創作了很多作品,大都是對人性和社會發展的深刻思考。復活作爲他的晚期作品,這時作家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托爾斯泰以最清醒的態度對當時的社會制度進行了激烈的抨擊。《復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爲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峯"。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首先,作家以人民的名義審判了“審判者”,撕下了那些高坐在審判席上的沙皇官 僚、官方教士、貴旅代表們的假面具,剖析他們的骯髒靈魂。而更爲深刻的審判則在聶 赫留道夫的心靈中進行。書中通篇貫穿對的心理描寫,他是造成卡秋莎不幸的第一個罪人。在法庭上認出卡秋莎後,“他靈魂的深處不得不感到那一次行爲的殘酷、懦怯、卑鄙,還感到他那閒散的、墮落的、殘忍的、怠惰的全部生活也是那樣。”從此開始了他的思想和生活的轉折,他努力從“動物的人”向“精神的人”轉化,竭力用受害者、普通老百姓的眼光重新審視他周圍的一切事物。他逐步成爲本階級的審判者。作者通過他的主人公周旋於統治階級最上層,發現原來掌握生殺大權、制定法律的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他醒悟到“人吃人不是從森林裏開始的,而是從各部、各委員會、各政府衙門裏開始的”。聶赫留道夫奔 走在貧苦人民最低層,看到農民掙扎在飢餓線上,他認識到“農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和 白晝一樣的明顯,也就是唯一能夠養活他們的土地,都被地主從他們手裏奪去了”。聶赫留道夫是托爾斯泰式的主人公,他表達了作品的主要思想。然而,如果沒有卡秋莎這個形象,人民的生活就不能充分展示,《復活》也就不會有如此深沉的感人力量。

作家寫到卡秋莎時,流露出那麼真摯的同情和愛。少女時代,她身爲地主家的養女兼使女,但卻沒有絲毫奴顏婢膝。她天真無邪,但幼稚無知,憑着一顆單純的心靈,設想着美麗的世界,沉浸在歡樂的生活中。被姦污後的卡秋莎還曾有過幻想,直到風雨交加的秋夜,聶赫留道夫坐在舒適明亮的頭等車廂裏玩牌、談笑,而卡秋莎在火車旁奔跑、呼喊,卻得不到

迴音。這時,她纔開始意識到他們之間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是屬於兩個世界的人。她真想縱身跳到車輪下,了此一生。胎兒的蠕動,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但從此,她眼前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掙扎,“她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認識到“所有關於上帝和關於善的那些話,全是欺人之談”。

卡秋莎·瑪絲洛娃形象豐滿、真實,其典型意義也是深刻的。如果說,在托爾斯泰的構思中,復活節之夜聶赫留道夫的情慾

是他墮落的開端,那麼,悽風苦雨的車站一幕卡秋莎對善和上帝的懷疑與否定就是她淪

落的內因。他們生活的轉折都取決於對待永恆法則──上帝的真理的態度。因此,他們後來的精神復活,首先是皈依上帝,恢復對善和愛的信念。聶赫留道夫通過懺悔和贖罪,卡秋莎通過寬恕對方,恢復愛的途徑。同時,現實主義大師托爾斯泰也寫出了男女主人公關係中的社會因素、階級對立,使社會的主題與倫理道德的主題緊密結合,融爲一體。

聶赫留朵夫作爲貴族,托爾斯泰在資本主義勢力的衝擊下,看到的只是國家機器──暴力的加強、社會道德的淪落和農村的破產。爲了和資本主義世界抗衡,他自然求助於農民。托爾斯泰通過這樣的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的階級立場,對當時的社會現狀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法國著名評論家 羅曼·羅蘭 曾說道:“《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

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這本書給我的心靈震撼,正是這樣的。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0

近期,我讀完了俄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

“復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其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後,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爲,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爲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爲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爲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末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從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腐敗。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著之前,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於大家理解。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1

當我第一次看到“復活”這個書名時,我心裏就產生了疑問:誰,怎樣就復活了?然而當我把這本沉甸甸的大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時,我知道了答案就在這一片片的白紙黑字裏,只有用心去讀,才能體會到作者叫它“復活”的用意。

看完了書,合上書頁後,聶赫留朵夫成了一個思考的對象。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他。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家中的女僕卡秋莎產生了愛情,但沒有過多的表露。當他做了幾年的軍官回來後,原本善良的他變成了一頭野獸,他玷污了卡秋莎,給了她一筆錢後就拋棄了她。在一次法庭審理案件時,聶赫留朵夫作爲陪審員,目睹了審理馬斯洛娃(卡秋莎)毒死人命案的經過,當馬斯洛娃的眼睛掃過他時,他心裏極度恐慌,併產生了自己無法控制的悔恨情緒。隨後的幾天裏經過思想的鬥爭,決定“救助”馬斯洛娃,及其他一些受苦的人並與馬斯洛娃一同流放到西伯利亞。

讀罷這本《復活》,我的感覺就是聶赫留朵夫能洗心革面,便會他原來的自己實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個善良的貴族青年,過着屬於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生活,與卡秋莎也只是單純的喜愛。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認可他,反而覺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漸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經過三年的軍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並決定做“跟大家一樣的人”。

這使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利益主義者”,迷戀酒色,享樂成癖。他把女人當作玩樂的工具,於是便在回來後誘_了那個曾經單純可愛的卡秋莎。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爲他敲響了警鐘。他不敢直視馬斯洛娃那雙斜睨的眼睛。他感覺是自己曾經的舉動迫使卡秋莎墮落成現在的馬斯洛娃,一個妓女,囚犯。於是經過多日的思想鬥爭,他找回了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馬斯洛娃,並要徹底拯救她,與她結婚。這就是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這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它有許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清理。

然而,我認爲聶赫留朵夫能做到這一點的確是很不容易,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在周遭可以說是十分惡劣的環境中,他墮落了。可他能被與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並決定重新做人,這說明了他的本質還是善良的。他重新開始記日記,“同自己談話”,“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正的聖潔的自己談話”,這是他人生的轉變。試想,在一個人人都享樂的貴族環境中,一個公爵,只因一個妓女、囚犯的一個眼神就改變了自己,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然而聶赫留朵夫卻做到了,而且是在那個妓女、囚犯近乎於玩弄的態度下做到的。這不得不讓人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不僅“救助”了馬斯洛娃,讓她明白世上不知是黑暗,還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他幫助被誣陷的囚犯,去找典獄長、副省長,那些它並不想見的人。復活的聶赫留朵夫成爲了黑暗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至於他與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亞,並不顧馬斯洛娃已不再需要他,仍舊希望馬斯洛娃能寬恕他,並想繼續幫助馬斯洛娃,這也就是聶赫留朵夫真正的復活了,他已經徹底從一個貴族公爵便回一個善良的人了。

想想聶赫留朵夫,再想想我們自己。他在一個不甚明朗的環境中復活,找回自己,而我們在一個十分光明的環境中就應該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在報紙上曾刊過有個見義勇爲的人總是不遺餘力對不正確的事做出糾正。有次他看見卡車司機亂吐檳榔汁,好心的勸他,卻因而被打了幾乎送了半條命!真是諷刺,報上這活生生的案例使的原本熱心的人不由得猶豫起來,最後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勸阻,變成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這是一個好人的“墮落”。

再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如今有許多學生不好好學習,天天往遊戲廳、網吧跑,家長、老師教育了半天,可惜學生不僅“堅決不改”,還“變本加厲”。學生不學習,也可以適當休息。但是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只顧“休息”就是“自甘墮落”了。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中不知道珍惜,倒顯得不如到差的環境中體會一下再回來的好。可是又有誰會到差的環境中去體會呢?既然沒有人想去,那麼就是人們不知珍惜了。

《復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又多麼重要。珍惜現在良好的環境,真正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讓一絲一毫的不良因素動搖自己,這纔是生活的真諦。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2

列夫·托爾斯泰生於1828年,到1880年以後,他的世界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放棄了他的貴族階級立場,站在俄國廣大民衆的一邊。他的一生寫過許多作品,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就是他在1889年至1899年間,共耗費10年,先後六易其稿的《復活》。

作品一開始,便展開了對沙皇俄國是非顛倒的司法制度的漠然的揭露。別告席上站着被侮辱別損害的卡秋莎·瑪絲洛娃,而當年raped她,使她最終淪爲娼妓的貴族老年聶赫留朵夫,卻端坐在陪審席上,有權決點她的刑期和命運。而負責起訴卡秋莎的檢察官上了法庭採匆匆翻閱案卷,因爲他頭天夜晚就在卡秋莎·瑪絲洛娃坐牢前所在的那家妓院鬼混。儘管如此,在法庭上,他還是滔滔不絕地放大厥詞,極力要給卡秋莎判一個重刑,因爲由他控訴的案子判了重刑,便能表現出來他的才能,有利於他的功名利祿。

整個法庭審判是一場鬧劇,陪審團們做出的是錯誤的決定,而法官明知如此,卻不予糾正,因爲他們都希望趕快結束審判。當作品描寫轉移關押犯人的監獄時,作家在對那羣被無辜判刑的勞苦大衆做了淋漓盡到的刻畫。

《復活》對俄國政府的官僚機構的批判和揭露也是十分尖銳的。小說中描寫了許許多多荒淫無恥的俄國官僚,我們可以順手拈來,舉兩個例子。那一個舉止文雅,相貌堂堂的大人物馬斯連尼科夫“雖然擔任着在道德方面上最無恥的職務,卻自以爲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一邊在監獄裏殘酷的虐待犯人,一邊極力的討好他的上級,每當他得到上級的賞識的時候,他便花心怒放。另一個大人物查爾斯伯爵,他豐衣美食,養尊處優,而對他自己的所作所爲“對於俄羅斯帝國乃至全世界究竟會造成極大的好處還是極大的壞處,他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正是這樣的一羣“人物”統治者一個龐大的國家,掌握着億萬俄國的命運。

整個《復活》的故事發展過程,就是對當時俄國社會的種.種醜惡進行揭發的過程,聶赫留朵夫爲了個卡秋莎伸冤,走遍了彼得堡,大大小小的衙門他做後得出的結論是:“吃人的事情原來不是發生在森林中,而是發生在辦公室裏。”那個無辜的關押在監牢中的老婦人從她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悟到一個道理“在她的國家裏,真理已經被豬吃了!”

作品中所描寫的女主角卡秋莎·瑪絲洛娃,從一個天真純潔的姑娘到一個行屍走肉的whore的墮落過程,就是對這個吃人的黑暗社會的機器有力的揭露。作品中對廣大農民羣衆的悲慘生活的揭露,結局有極大的批判力量。聶赫留朵夫在他的領地上看見的每一個農民,都是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不如那個叫瑪爾法的農婦,她的丈夫因爲偷砍了兩株小樹被關進了監獄,他就只能去討飯,還要養活一個生病的婆婆和三個孩子。他們過着如豬狗一般的骯髒生活,他們的住屋眼看就要坍塌,但是又有誰來爲他們着想?

其實從《復活》的第一章第一段開始,便充滿這揭露的氣氛。作家那一段對春天的描寫中,已經感覺到他對整個俄國社會和沙皇統治度的批判態度。

聶赫留朵夫本是一個“十分純潔的青年”,他一心追求人生的完美,認爲“爲道德要求所做的犧牲是最高的精神快樂”。他身爲貴族地主,卻因爲自己是一個用土地爲手段剝削窮人的人而慚愧。初次和卡秋莎見面,他愛慕她的天真美麗,心中產生了青年健康而自然的感情,對她念念不忘。但是他的階級地位爲他所規定的社會壞境和教養使他逐漸墮落。三年以後,他再次來到姑母家,便懷着一個自己也不敢說出來的目的,那就是,想要在卡秋莎身上滿足自己的天性。當他達到這個目的以後,他給了卡秋莎一百個盧布便心安理得地走掉,而且從此忘掉了卡秋莎的存在。

《復活》中寫得最美、最富有詩情畫意的情節,是描寫早年的卡秋莎的第一部第十二章。托爾斯泰給我們表現了一個從外表到靈魂都是無比純潔美麗的少女形象,每一個在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人,都會像年輕的聶赫留朵夫一樣,對她一見鍾情。這正是的一個美妙的造物,被那個山頭摧殘到賣自爲娼,並且坐牢流放的那個地步。《復活》中如果沒有其它任何情節描寫,僅僅是它所敘述的卡秋莎的經歷和命運,就已經是對那個社會和制度的極其有利的揭露。

爲了表現聶赫留朵夫這個人物的懺悔和轉變過程,這些內容從文字的形象、心理、環境、社會態度等等不可缺少的成份。由於這些文字的交代才顯得聶赫留朵夫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改變真是可信

聶赫留朵夫是因爲卡秋莎才找到自己的“復活”,而卡秋莎那種自我覺醒,寬恕別人,愛一切人的“復活”方式和意義,纔是作家通過作品所要首先宣揚的思想。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3

週六,我信手翻開《復活》一書,很快就被小說裏熟悉的章節和人物所吸引,一口氣讀了大半。撫卷沉思,不由得浮想聯翩。

小說名曰《復活》,它隱喻一個人泯滅的良知在某種精神力量的感化下可以獲得重生。男女主人公通過各自的懺悔和寬恕,雙雙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復活”,使其人性得以復歸,這一切帶有濃厚的“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的味道。他藉此從社會和個人的道德角度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也讓每一個讀者思考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之間的關係,思索怎樣來進行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

我們知道,由於種種原因,現在的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已經到了一種瀕臨危機的狀態:自私自利,物慾膨脹,貪污受賄,腐化墮落……幾百人圍觀落水者卻無人前去相救,肇事司機將傷者在送醫院的途中將其扔下任其死亡自己卻逃之夭夭……我想這些人連十八世紀托爾斯泰筆下的涅郝柳多夫都不如。爲什麼現在很多人感嘆好人難做?難做好人?就因爲有人做了好事沒有被肯定相反被誤解。“槍打出頭鳥”,久而久之就讓人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你不去做好事你會沒事,你做了好事搞不好你就有事。這樣的共識不能不說是我們道德水準的一個悲哀。相反,如果我們能夠讓好人不再吃虧或被誤解,讓更多的人都能夠見義勇爲或者多做好事,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和媒體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來維護道德的規範,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社會風氣有所好轉,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溫馨無比。

《復活》之所以能夠感動人,這是因爲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誠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言,《復活》較之其它作品,更能讓人清楚地看到托爾斯泰那雙直達心靈的眼睛。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4

列夫·托爾斯泰是一位耳熟能詳的俄國作家,我們在課本中學過他的文章,我在寒假中去了解了他的另外一部作品——《復活》。

看着復古式的書面,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書本。讀着《復活》,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僅是爲了男女主人公,特別是男主人公靈魂迴歸的可歌可泣,更是因爲自己內心與之產生的共鳴。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次徹徹底底的復活。

《復活》講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復活,尤其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他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在姑母家度假時,於美麗純潔的少女卡秋莎戀愛。等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後,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並誘姦了卡秋莎。這也是卡秋莎後來墮落,成爲妓女的主要原因。直到在法庭上相遇,聶赫留朵夫良心發現,在爲瑪絲洛娃(卡秋莎)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後就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聶赫留朵夫的行爲感動了瑪絲洛娃,她重新愛上了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地位,瑪絲洛娃拒絕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合。兩個主人公都達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在我讀這本書時,一位律師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見他們不能不感激涕零,因爲我沒有坐牢,您也沒有坐牢,我們大家都沒有坐牢,那就的感謝他們的恩德。至於要唬奪我們每人的特權,流放到不很遠的地方,那是在容易不過的事了。”其中的“他們”就是檢查官和有權引用或不引用法律的人。這話真是讓我深思,如果“他們”可以爲所欲爲,那還要法院幹什麼呢?這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藝術性,高度的真實性,深厚的人性。反映了沙皇俄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要克服使人們飽受的駭人聽聞的罪惡,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總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該懲罰別人,也無法糾正別人。當我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情況。那就是我起初覺得古怪、荒誕甚至可笑的思想,卻不斷被生活所證實,有朝一日我會忽然發覺這原是及其平凡的無可懷疑的真理。

聶赫留朵夫的復活源於一次意外相見對他內心造成的震撼,能使他不斷反省自己,剖析自己,從而走上一條相反的人生之路。而我們的’復活’僅僅是缺少這樣一次意外嗎?不是,肯定不是,我們缺少的最重要的是敢於復活的勇氣和信念,沒有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不可能驅使我們與自身的惰性作長期的鬥爭。要想有所作爲,就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敢於突破自己,敢於讓自己不斷地復活。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5

《復活》概要: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姦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爲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爲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體現了一位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世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俄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作。《復活》是俄國有名作家托爾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曾閱讀過這本書。在我國自20世紀初至今已出版過6種譯本,三四十年代先後有戲劇家田漢和夏衍改編的同名劇本的發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爲我國讀者和觀衆極爲熟悉和喜愛的人物形象。《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爲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託翁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爲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爲"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聰明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它高於《悲慘世界》,因爲這裏沒有一點幻想的、虛構的、編造的東西,全都是生活本身。在這裏,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內容的嚴厲性是相符合的。在這裏,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爲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裏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說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可作爲一面"鏡子"的程度。偉大的真實!正因爲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如同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一般。然而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偉的紀念碑。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面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學生……裏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無恥、欺詐、放蕩……這裏,作者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爲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 當我們打開這本書,我們不禁感受到有一種心靈的復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即使是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這些美好的感情卻毫無所覺。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復活》這樣的作品來喚醒沉睡的心嗎?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長出新綠,人類需要博愛與同情才能繼續不息、日進無疆。抑或這就是使《復活》不朽的原因。

《復活》裏寫的雖然是貴族的懺悔,但是托爾斯泰並不是把這個母題當做貴族,他是把懺悔放在人的心靈的內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開的。人都有神性和獸性。當人放縱了自己,就可能墮落;而當人自覺,就可能"復活"。所以托爾斯泰主張以"道德的自我完成"來改變社會的不平等和罪惡。在社會革命激烈的時代,他提倡"勿以暴力抗惡",是反對階級鬥爭的。但是,作爲人類尋求精神解放的一種文獻,在我們這個把道德的自我完善當成笑話的時代,讀這樣的書,也許會引起某種慚愧的感覺。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6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最後一片長篇小說,也是他一生藝術創作和思想探索的結晶。本書是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風景畫,在這個世界裏沒有天堂的幸福和純潔,觸目驚心的是在沙俄官僚制度下的悽苦人生,比如馬斯洛娃曾有花一樣的年華,但是在被聶赫柳多夫誘姦之後,那花一樣的年華霎時間無影無蹤了,此後她便終日過着飢寒交迫的日子,在這個世界裏沒有歡樂和祥福的生活,在俄羅斯的廣闊富饒的土地上,農奴主的剝削,農奴何止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他們的生活甚至是到了慘絕人寰的可怕境地了,然而與之天壤之別的是莫斯科彼得堡上層貴族的荒淫無恥,奢侈驕橫的的生活,托爾斯泰敢於面對社會的罪惡,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全套國家機器進行猛烈的抨擊,指出貴族們揮金如土的日子全部建立在對農奴的殘酷剝削上面。

復活?是哪種性質的復活,是生命,即肉體的復活!還是……?是精神,靈魂的復活!小說講的是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和農奴私生女卡秋莎·瑪絲洛娃這兩位曾經心靈純潔的青年,由於家庭背景,社會現實,個人的遭遇,精神,思想的潰爛,在這兩種對立思想的激烈鬥爭下,“精神”復活了的這樣一個過程。

女主人公的遭遇是當時社會的代表,被人拋棄,失去親子之後被主人攆走。走出那個“家”後,正如書中所說:“她遇到的一切人,凡是女人都把她當作搖錢樹;凡是男人,從上了年紀的警察局長到監獄男看守,個個都把她看作玩樂的對象。對於任何人來說,除了尋歡作樂,除了肉體上的淫慾,世上其它一切都是無關緊要的。”她在這樣的社會壓迫下,自暴自棄,吸菸喝酒,從中可看出,當時社會作風的糜爛,似乎當時的女人充當的角色就是玩物,階級分層是那麼的明顯,低層的女人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脆弱!

看了這本小說,結合其背景,讓我覺得當時俄國的沙皇專制與我國的封建制度有幾分相似之處。生活在這樣制度下的人變得冷酷無情,階級性強,面對他人悲慘的遭遇無動於衷,或是應該的。

《復活》書裏所提到的牢獄裏的許多人,都是被那些權勢的人隨便安個罪名,就要忍受身心的折磨,浪費光陰甚至是生命。在官場上,人人趨炎附勢,戴上極其虛僞的面具;而低層的窮苦人民只能更加貧苦,社會如此的不公平,又有多少人能站起來反抗?沒有,大多數人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他們認爲他們應有的宿命,甚至失去性命也只能默認。其中,小說裏提到的一個人克雷裏卓夫----南方一個富有地主的兒子,讓我欽佩。他成績優異,本是一位科學家,偶然的他接觸了革命宣傳,目睹革命者受殘酷刑法,他因此參加了民意黨,四處奔波,被捕做牢後還患上了肺癆病。

在生命即將結束,他不後悔,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爲的是儘自己的一份力,毀滅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制度,他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背景,受家庭思想的薰陶,還有如此正義,明智,勇敢的行爲!試問:在當時又有幾人能做到?我想托爾斯泰創作《復活》也許就是希望我們讀過之後,更加真實地去了解社會,同時,對生活有所感悟,能夠更加理智地生活。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7

復活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作品,而且它也是我最喜愛的作家托爾斯泰的著作。

復活這部小說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芫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突出托爾斯泰雖然對現實社會做了激烈的抨擊,揭露了社會制度的本質。

復活的主人公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公爵本來是一個單純,熱情的少年,愛上了姑媽家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並與其發生了關係。但後來他背叛兩人的,而懷孕的卡秋莎被趕出家門。

由於社會的現實,把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變成一個跟其他貴族一樣的人,而把卡秋莎逼良爲娼。由於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偶然的機會作爲陪審員參加審理一個毒死人的命案。而被告者是卡秋莎,看到瑪絲洛娃被宣判後失聲痛哭、大呼冤枉的慘狀,他決心找庭長、律師設法補救。他開始反省,進行“靈魂淨化”,發現他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是“又可恥,又可憎”。

最後經過他的幫助,卡秋莎沉冤得雪,對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的怨恨也消失了。

看完這篇小說再看看題目,我覺得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

這部小說讓我知道人性的本質,但是它也是暗示真托爾斯泰的經歷,他本來也是一個貴族人士,也是過着蹂躪奴隸的生活,但他後來慢慢思考,發現這樣自己並不快樂,最後他放棄一切,解放奴隸,尋求真正的快樂。他這樣的行爲卻被別人認爲他瘋了,甚至是家裏人也覺得他瘋了。

這體現的是當時的以貴族爲首的社會,但現在不一樣了。雖然現在不算是大同社會,但有很人不管是有錢還是貧窮,他們都願意幫助別人。作者應該是希望這樣一個社會吧。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8

《復活》這個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描述了原本心靈純潔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誘姦了瑪絲洛娃以後拋棄了她。後來他們又相遇在法庭上,由於瑪絲洛娃被誣陷爲殺人犯,引起了聶赫留朵夫心靈中善良的一面開始復活。覺醒的聶赫留朵夫爲了彌補他所犯下的錯誤,幫助瑪絲洛娃洗脫她的罪名。而在這個過程中,聶赫留朵夫接觸了許多他平時都瞧不起的低下階級的人和奴隸,發現了許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更發現了自己在墮落的期間是那麼虛僞與令人討厭。而且也發現瑪絲洛娃因爲自己當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淪爲妓女卻不知羞恥。通過聶赫留朵夫的努力,他不但讓自己心靈美好的一面復活了,也幫助瑪絲洛娃改過自新。

雖然說整個故事時間發展並不長,作家只是寫了聶赫留朵夫幫助瑪絲洛娃撕脫罪名這一件事。但是這短短的一個故事裏穿插了許多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反映當時在沙皇統治時期人們的生活在不同的階級有着天淵之別。小說可以成爲一本名著且深受大衆的喜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並使列夫?托爾斯泰成爲名作家,我認爲在於她所描述的故事,還有要表達的主題。書中所描述的內容決不是作者自己憑空的想象,他通過描述這樣一個故事使我們看出在當時階級觀念是如此的可怕。從書中的人對待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聶赫留朵夫公爵的態度以及對待農民、犯人、傭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這個階級關念。

有錢並不代表一切,靠自己雙手爭取回來的東西雖然你是有權活或富有的,說就是衣食無憂,但是或許你心裏是空虛的,因爲你所做的事都是違背自己的良心的,這種行爲在潛意識中便成爲了一種惡習。心中所追求的不再是正義和大衆的利益,所需的只是金錢而已,所以誰也不會關心事情的真相。所有的行動都是按照上級的指令,爲的只是想保住自己的烏紗,原因僅此而已。

在故事的最後,聶赫留朵夫成功地爲瑪絲洛娃洗脫了罪名,並使其所受的懲罰改判成流放。第三部很短,但是蘊含的哲理是最多的,聶赫留朵夫也開始了他的新生活。他從幫助那些可憐的人洗脫罪名的期間終於明白到了,社會和社會秩序大體上能夠存在並不是因爲有這樣一些合法的罪犯在審判和懲罰別人,而是因爲儘管敗壞到如此地步人與人還是互相憐惜、互相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護的。  “我們抱着一種荒謬的信念在生活,認爲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生活主人,人生在世就是爲了享樂。可是,要知道既然我們被派到世上來,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爲而來的。”對於這句話,對於信奉上帝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解釋。在現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着某種關係,看上去我們每一個人是一個個體,但是事實上我們卻又是一個整體。很簡單的解釋就是我們都是人類而不是別的。一種互助互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就連動物也能夠理解和去執行,爲什麼我們擁有高智商的人類卻無法做得到呢?恐怕世間上很難分辨人的善與惡,因爲沒有一個定義去劃分出這兩種不同的人,即使有,也是自己對事物的不同認識和理解而造成的。世間上的事物都會有正負兩面,而且人也不會有完美的人。上帝說人有罪惡,那麼說我們都應該從善。時間的流逝使我們的觀念都改變了,善與惡已經無法再以從前的標準來區分。隨着社會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是這樣越拉越遠。由一個總體而分成了一個個小的單位,就是這樣,人之間的關係只建立在以一個人爲中心向外擴張的狀態上了。

復活,人性的復活指的是對自己進行反思後改過自新。有了新的思想就會有新的看法,對於善與惡的區分自然也不同。真正高尚的心靈恐怕是需要多次的復活才能換來的。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19

《復活》寫的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故事,小說的情節發展是這樣的:聶赫留朵夫大學期間在大學期間是一個熱誠、純潔、朝氣蓬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去拜訪親戚家遇見瑪絲洛娃並在相處中愛上她。但在不久之後男主人公便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從此以後他過上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在這期間誘姦了瑪絲洛娃並將她拋棄,從而使她淪落到後來的悲慘生活。直到一次在法庭上,他遇到被告上法庭的瑪絲洛娃,回想當年,良心發現,並漸漸從往日的墮落生活中走出來,擺脫陳舊的思想,使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的復活的這樣一個事件,恢復了精神的人的主導與復活。

聶赫留朵夫應該屬於思想覺悟較高的一類人了,在面對瑪絲洛娃的悲慘生活,他敢於面對並承擔自己犯下的錯誤,願意奔走於洗刷瑪絲洛娃的罪名的同時,還樂於給予其他人幫助,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整個社會的社會制度、法律和宗教的嚴重不公平、不人道的本質。深刻理解到農民的悲慘命運是收到貴族階級的壓迫造成的,他的精神上的復活也是跟隨着自己對現實社會的深刻認識而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一開始的把自己部分財產分給農民到後來把自己所有的土地歸還農民,從自身做起,反抗社會的不公平與不人道的行爲。

《復活》一書在人物形象的描寫上下了很大功夫,栩栩如生的描寫,使人物形象趨於飽滿,給讀者很大的視覺衝擊,讓我們不得不迴歸歷史、正視歷史,並結合歷史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反饋現今社會,讓我們正視社會的本質,找到正確的社會發展規律並遵循規律發展社會,不然將會使歷史悲劇重演。同時也不斷提醒着我們,社會現存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它有它存在的必要歷史條件,當這個必要條件不復存在時,它的正確性、真理性也將不復存在。因此我們必須不斷與時俱進,不能固守舊思想,真理的絕對性這個觀點是相對的,我們只有不斷在精神上有追求,追求在精神上的復活,才能克服社會現存的矛盾,循序漸進推動社會的進步。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20

人類最初沒有太多複雜的情感,可隨着時間的變化,隨着人類大腦的進化,人類的思想變得複雜,產生了封建統治的思想,並出現了貴族壓迫農民的種種卑劣行爲。

而《復活》這本書便是一本痛斥人類黑暗的一面的書,同時又是一首歌頌人類的同情的詩。

全書以兩位主人公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之間的愛爲線索,講述了在沙皇的統治下,社會的黑暗貴族的惡行人民的痛苦……而兩位主人公之間的愛卻不是所謂的“愛情”,而是人類最珍貴的“同情”。

聶赫留朵夫,全名德米特里·伊凡內奇·聶赫留朵夫。是一位典型的在黑暗社會中成長的貴族,曾經變得花錢十分大手大腳,無恥,還破壞了馬絲洛娃的一生。直到後來看清了自己的醜陋,惡習,才明白了社會的黑暗,農民的辛苦。他爲傷害了馬絲洛娃感到罪惡感,爲了能夠消除這罪惡感,他不辭辛苦幫助了一個又一個被冤枉的囚犯。併爲了陪伴馬絲洛娃度過餘生,將自己的大量財產留給姐姐,把土地分給農民,毅然前往西伯利亞。在他贖罪的這個過程中,他的心靈得到了解脫,在精神上成功的復活,不再是一個卑微的罪人。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異常沉重,一直在強調貴族們天性驕傲,內心的黑暗,令大量讀者包括我都感到心中難受壓抑,這樣的風格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書中通過語氣,外貌,形態,生動地將法官律師包括監獄長等人心中的黑暗描寫得無比生動,徹底揭露了沙皇統治時的黑暗腐敗。

其實,全書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並非聶赫留朵夫的正直善良,而是農民的反應。當他們聽到聶赫留朵夫決定將土地劃分給他們時,他們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歡呼,感謝。而出現的是種種猜疑,憤怒,到底爲什麼會這樣呢?我思索了很久才明白:這是長期以來貴族對農民壓榨的結果。他們當了一輩子的農民,連續幾代人都被欺騙,使喚。這是他們不敢去相信這世界還有這樣的人,眼前的這一片利益在他們眼中也變成了陷阱。這樣出人意料的行爲更令我領悟到社會的黑暗。

這本書在讓我明白了人類最黑暗的一幕的同時,也讓我看到了人們同情的高貴,偉大。

願現在的社會的人們能夠都明白:富貴,權力,並不是一切。只有擁有愛心,博愛他人的人,纔是真正活着的人,成功復活的人。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21

第一次看到“復活”這個書名時,心裏就產生了疑問:怎樣就復活了?然而當我把這本沉甸甸的大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時,我知道了答案就在這一片片的白紙黑字裏,只有用心去讀,才能體會到作者叫它“復活”的用意。

看完了書,合上書頁後,聶赫留朵夫成了一個思考的對象。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他。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家中的女僕卡秋莎產生了愛情,但沒有過多的表露。當他做了幾年的軍官回來後,原本善良的他變成了一頭野獸,他玷污了卡秋莎,給了她一筆錢後就拋棄了她。在一次法庭審理案件時,聶赫留朵夫作爲陪審員,目睹了審理瑪斯洛娃(卡秋莎)毒死人命案的經過,當瑪斯洛娃的眼睛掃過他時,他心裏極度恐慌,併產生了自己無法控制的悔恨情緒。隨後的幾天裏經過思想的鬥爭,決定“救助”瑪斯洛娃,及其他一些受苦的人並與瑪斯洛娃一同流放到西伯利亞。

讀罷這本《復活》,我的感覺就是聶赫留朵夫能洗心革面,便會他原來的自己實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個善良的貴族青年,過着屬於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生活,與卡秋莎也只是單純的喜愛。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認可他,反而覺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漸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經過三年的軍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並決定做“跟大家一樣的人”。這使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利益主義者”,迷戀酒色,享樂成癖。他把女人當作玩樂的工具,於是便在回來後誘姦了那個曾經單純可愛的卡秋莎。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爲他敲響了警鐘。他不敢直視瑪斯洛娃那雙斜睨的眼睛。他感覺是自己曾經的舉動迫使卡秋莎墮落成現在的瑪斯洛娃,一個妓女,囚犯。於是經過多日的思想鬥爭,他找回了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瑪斯洛娃,並要徹底拯救她,與她結婚。這就是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這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它有許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清理。然而,我認爲聶赫留朵夫能做到這一點的確是很不容易,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在周遭可以說是十分惡劣的環境中,他墮落了。可他能被與瑪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並決定重新做人,這說明了他的本質還是善良的。他重新開始記日記,“同自己談話”,“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正的聖潔的自己談話”,這是他人生的轉變。試想,在一個人人都享樂的貴族環境中,一個公爵,只因一個妓女、囚犯的一個眼神就改變了自己,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然而聶赫留朵夫卻做到了,而且是在那個妓女、囚犯近乎於玩弄的態度下做到的。這不得不讓人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不僅“救助”了瑪斯洛娃,讓她明白世上不知是黑暗,還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他幫助被誣陷的囚犯,去找典獄長、副省長,那些它並不想見的人。復活的聶赫留朵夫成爲了黑暗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22

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鉅著,似乎很深奧。又卻讀懂了什麼。精神的復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義。

一個純真美好,曾經對生活和生命充滿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會中墮落於花天酒地。一個美麗純潔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似乎是可以就這樣生活下去的,他們也許可以滿足生活中自己那種.種簡單的快樂。但當兩人在審判瑪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時,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夠心安理得地面對他曾經傷害過的瑪斯洛娃直視他的眼神。似乎是靈魂的反省,兩個人在重逢時,眼神中充滿了疑惑。那個少年,成爲了一個漂浮在上流社會中的“老爺”,那個姑娘,成了一個出處賣弄風情的“窯兒姐”。涅赫留朵夫此時感受到了他曾經給予他多麼大的傷害,他的靈魂揹負了沉重的罪惡感。在一次次探訪監獄的過程中,他見證了太多的不公平。當他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分給了農民的時候,他收穫的是農民懷疑的眼神,貴族們疑惑的言語;當他決定與瑪斯洛娃結婚以洗清自己罪惡的時候,他的得到的是親友們鄙夷的眼神,衆人以爲不可理喻的迴應。他面對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裏認爲正確的事務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貴族社會所推崇的卻只是花天酒地與吃喝嫖賭。一百多個年輕力壯的青年人只因爲把身份證弄錯了就被關押到臭蟲漫天,疾病四溢的牢中。

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瑪斯洛娃的改變。讓他足以拋棄官場的地位與金錢的誘惑,他的精神復活了。瑪斯洛娃也改變了,她爲了不連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愛。

愛過,懊悔過,反思過,最終,他決定,他復活,他重生,他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準則。也許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僅僅是瑪斯洛娃,在這條尋求重生,精神復活的道路上,他見到了,他做了,他去積極的改變了。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讀福音書,那曾經是他看不懂的教訓。經歷了這一切,他這次突然看懂了聖經的教訓,並且發現在其中有他必須的、重要的、且是喜悅的東西。

去追尋,也許受用的不知是追尋最終得到的。還有這一路上看到的。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23

近期,我讀完了俄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

“復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其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後,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爲,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爲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爲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爲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末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才漸有所悟:

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從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腐敗。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著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於大家理解。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24

寫於19世紀末的長篇小說《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爲是其創作的“最高一峯”。他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弘氣魄和明亮的詩意,也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和不安的騷動。《復活》完全是體現了一位詩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無畏的大氣!

《復活》是以一個農民的眼光描寫俄國社會地主資產階級社會和國家,是托爾斯泰與當時社會徹底的決裂,對其完全的否定的宣言。

小說的男主人公是上流社會的聶赫留朵夫,他是一位有名望的法庭陪審員,在審理一件殺人案中,在法庭上見到一位被指控爲“殺人犯”的女子,而這個女子正是曾經被他侮辱和踐踏過後而又糟蹋她拋棄她爲妓女的瑪絲洛娃。他的內心受到譴責,開始懺悔自己,想方設法彌補自己的過去。由於瑪絲洛娃被陷害,聶赫留朵夫申冤,奔走,上述,甚至在判決後,聶赫留朵夫放棄了家庭和財產,隨她一起去了西伯利亞。另一方面,通過妓院老鴇在法庭上的供詞,對在法庭上的法官,院長,律師以及那些冠冕堂皇的大人物的會議,說明這些大人物纔是逼良爲娼的罪人,同時這個冤案雖然因證據不足一直上述到皇上,但是卻一一被駁回,仍判瑪絲洛娃流放到西伯利亞,當聶赫留朵夫表示願意和瑪絲洛娃結婚時,被她拒絕了。原因是爲了不損害他的前程,後來她在流放中與一位革命者建立了愛情。

作爲故事的女主人公瑪絲洛娃,她的遭遇和不幸讓人憐憫,更加讓我們對俄國當時的社會風氣厭惡和痛恨。瑪絲洛娃是一個農民的女兒,母親在女地主索菲亞姐妹的牛場上工作,父親是流浪的吉卜賽人。她3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女地主看她長得清秀,便把她收養下來。因此,她過着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她做女工,收拾房間,還洗些不費力的東西,有時讀書給女主人聽。16歲時愛上了女地主的侄兒聶赫留朵夫。那時,他是個大學生,到姑姑家來度暑假。兩年後服兵役,因順路經過姑姑家,索性就住了4天,在一個復活節的晚上,他和瑪絲洛娃發生了肉體關係。臨別,他塞給她一百盧布,便到部隊去了。此後,聶赫留朵夫連封信也沒有捎給她,可是瑪絲洛娃卻懷孕了。

她是那樣愛着聶赫留朵夫,卻被這位貴族青年一次又一次的欺騙。她不再相信人,認爲一切都是欺騙與謊言。當聶赫留朵夫的姑姑發現她懷孕後,便把她從家裏趕了出去。她爲了生活,受盡了凌辱和調戲,生下的孩子也死了,淪落到基達葉娃妓院,成了妓女。

讀到這裏,我從內心憎恨這位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但是《復活》中的“復活”卻無處不在的衝擊着我的心靈。聶赫留朵夫爲了贖罪,多次爲瑪絲洛娃奔走上訴,並打算和她結婚,於是他的精神“復活”進入到更深的階段。這時他認識到農民的貧困是由於地主的剝削和壓迫。於是他把自己大部分的土地給了當地的農民,後來瑪絲洛娃去了西伯利亞,在那裏的三個月,是聶赫留朵夫徹底醒悟的時刻。他最終認清了階級壓迫的統治,無奈他無法改變它。於是他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有罪,從此他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他的精神道德復活了。

從他誘姦瑪絲洛娃,後來的不期而遇,看到了一個被他欺騙的瑪絲洛娃,看到了一個妓女瑪絲洛娃,看到了一個淪爲“殺人犯”的瑪絲洛娃。他的內心捲起狂瀾,從此他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救她,這是聶赫留朵夫的良知,心靈以及人性的復活,而我們所同情的女主人公獲釋後,拒絕了聶赫留朵夫的求婚,嫁給一個地位不高的革命者。這是她生命,心靈的復活,也是整個俄國社會的復活。

作爲世界經典名著《復活》,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也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體現了一位偉大詩人暮年的心靈穩健,《復活》是托爾斯泰歌頌人類同情最美的詩,是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的德行,鎮靜的智慧和博愛的憐憫,去觀察他沒有一點幻想的、虛構的、編造的東西,全部是生活的本身。它把人心裏骯髒的東西拿出來了,人內心很複雜,好人和壞人,善惡都很複雜,而《復活》詮釋了他們.

《復活》是作者整個文學生涯的總結性作品,通過對瑪絲洛娃的悲慘遭遇和聶赫留朵夫爲她上訴請願的過程,對沙皇專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質進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25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的作品,是在看盡了沙皇統治時期俄國的世態炎涼、思考了世間悲劇的根本原因之後,在他的世界觀發生劇變後,嘔心瀝血寫出的最後一部長篇鉅著,被公認爲是托爾斯泰創作的頂峯,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總結。文字洗盡鉛華,境界卻相當高尚。

《復活》寫的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瑪絲洛娃道德和心靈的復活,主要是聶赫留朵夫道德和心靈的復活過程。小說中多次寫到,在聶赫留朵夫身上,道德與慾望經常在較量。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期是一個純潔、正直、熱誠、朝氣勃勃,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後,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各種貪慾統治了他,精神、道德、心靈被壓制了,被扭曲了,墮落了。他第二次見到瑪絲洛娃,以及後來的七八年,他已被慾望腐蝕。他誘姦了瑪絲洛娃,並將她拋棄,可憐的瑪絲洛娃被主人趕出門來,在走投無路的境況下淪爲妓女,渾諢噩噩,也過起醉生夢死的生活。就這樣一個原本純潔美麗善良的少女變成了一個對世事心灰意冷、失望透頂、幾乎麻木的人。

作者以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的故事爲全書之紐帶,而將大量筆墨用於描寫聶赫留朵夫對社會、人生的觀察和見解之中。於是,我們一次次讀到聶赫留朵夫在人性之間如何艱難抉擇的片段。

與瑪絲洛娃的巧遇,可謂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再次打開了聶赫留朵夫心中的閥門,封沉其中的善良,羞恥心,同情心…一併涌出,匯聚成了一股熱血,與慾望進行對抗。於是,眼前那層灰暗老化的角膜脫落了,使他對社會與生活的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對待整個貴族階級、對待封建官僚制度、對待宗教、對待法律和監獄以及對待革命者都有了自己的新看法。在他心中,革命者是極好的人,精神道德面貌高於一般水平。他對於他們充滿了敬意,對於勞動人民充滿同情和愛護之心,而對於貪官污吏深惡痛絕,對於貴族充滿厭惡。他“復活”了,之後他不斷地幫助瑪絲洛娃,雖然最後瑪絲洛娃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但她得到了救贖,她也“復活”了。

在《復活》第二部中寫到:"看着這些人那乾瘦而強壯的四肢,那粗糙的土布衣服,那黑黑的、親切的、風塵僕僕的臉,感到自己置身於這些全新的人以及他們那種真正的人類勞動生活的正當情趣和苦中作樂”,他感到自己進入了一個美好的新世界,認爲“這纔是真正的上等社會。”而“想起了柯察金之流那個遊手好閒、窮奢極侈的世界以及他們那種低下卑微的生活情趣”,就感到厭惡。

《復活》一書如實地描繪了人民的悲慘境況;描繪了形形色色官僚的醜惡嘴臉,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會欺騙的實質。表現出深厚的人性,宣揚了人性。

弘揚人性,歌頌人性,不管是過去的人,還是現在的人都需要人性的關懷。在當今社會,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精神卻徘徊不定,道德水平趨於滑落。因此可貴的人性和高尚的道德,更爲我們所重視關注。如書中聶赫留朵夫一般一次又一次戰勝人性的弱點,喚醒心靈,喚醒道德,讓人性復活。

我認爲擁有人性是人之所以爲人而不是牲畜的一個基本特徵。要讓精神的自我和道德感永存,就要“行得正,坐得直”,有自己的主見與謙虛的心和勇於自我審視、檢討的勇氣。如果我們每個人在行事之前都捫心自問自己的良心,那世上許多錯誤和不幸都不會發生了。

善與惡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間。此書給了我強烈的震撼,它讓我感受到了失去本性的可怕與人性的光輝、美好。希望更多人能找回自己的本性,發揚自己的善心,多做善事,使自己變得更加人性化,讓整個世界充滿正直與善良!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26

突然的心血來潮,讀了一本厚厚的名著,也懂得了爲什麼它能成爲名著。

黑幕重重的政府機構,腐朽的上流社會造就了荒唐的法庭、黑暗的監獄、苦難的農村。人性:上流社會的人性。在這環境下,墮落,昏睡。

聶赫留朵夫作爲一名公爵窮奢極侈,荒淫無恥的生活再正常不過了。精神的空虛使他無所作爲。也許在他心底的深處有着一顆被深深隱藏的追求正義的種子。

年輕的時候他抱着“正義不允許土地私有”的觀點把一塊自己從長輩那裏繼承下來的土地分給了農民。如今繼承了大量土地的他,既不能放棄產業,又不願否定自己年輕時的觀點。

年輕的時候他玩弄和拋棄了喀秋莎之後,對自己的行爲產生了內疚。爲了使自己快樂,他迫使自己不去想她,努力忘卻。表面上他成功了,但內心深處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哪怕是他知道了喀秋莎生性放蕩,自甘墮落之後。正是因爲如此他纔會在陪審席上認出喀秋莎後如坐鍼氈,內心展開一場複雜而痛苦的鬥爭。

聶赫留朵夫精神上儘管還有健康的因素,“精神的人”與“獸性的人”常在他內心發生衝突,他還幾次進行“靈魂的淨化”。他在法庭上認出瑪絲洛娃後,主動上監獄去求她寬恕,並願意與其結婚,以此來贖罪,可他正真地覺醒了嗎?

沒有!在法庭上他心驚肉跳,並非因爲譴責自己的可恥行爲,而是擔憂自己名譽掃地,“目前他說考慮的只是這事不能讓人家知道,她或者她的辯護人不要把這事和盤托出。”

但他又邁出了一大步,因爲他鼓起了勇氣去監獄裏探望喀秋莎。這個充滿空想的精神探索者終於採取了切實的行動……

就在他見到多年未見的喀秋莎時,他還沒有在內心承認自己的殘酷卑鄙,而是居高臨下地審視被他蹂躪的不幸女子。只有在瑪絲洛娃的精神完全覺醒下,他的心靈才受到正真地觸動。“直到現在,他才瞭解自己的全部罪孽……發覺自己罪孽深重……感覺到他害了她到什麼地步。……以前聶赫留朵夫一直孤芳自賞,連自己的懺悔都感到很得意,如今他覺得這一切簡直很可怕。”

聶赫留朵夫自此纔開始正真覺醒,背離了上流社會:否定了貴族(包括自己),分送了土地,爲平民奔波。

復活讀書心得作文 篇27

人爲誰而活?爲自己?爲親人?爲朋友?爲同事?爲領導?

如果我們認真而又細緻地思考這麼一個問題,你或許會發現,還真得需要仔細地想上一想!而想一想的結果,你就會發現,其實,人是自私的!

古人就說:“養兒防老”。當我們在熱情謳歌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之時,我們的父親、母親也許正看着孩子可愛的笑臉,爲自己完成傳宗接代之任務,也爲自己能夠老而有所養、無後顧之憂而正自鳴得意、沾沾自喜呢。是的,悠悠說得可能是太現實了一點,講出了一句大白話,朋友們看着也許不舒服。然而,現實又是如此地不容置疑。

其實,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則任何事物都有其雙面性。我們不能否認人有敢於犧牲、無私奉獻的陽光一面,同樣也不能否認人有自私自利、慾壑難填的陰暗一面。

用《復活》作者托爾斯泰的話說,所有的人都是“由兩個人合成。一個是精神的人,自己追求的只是也能使別人幸福的幸福。另一個是天性的人,所追求的僅僅是自己的幸福,而且爲了自己的幸福不惜犧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第一部,第十四章)所謂天性的人,在悠悠看來,更廣義地說應該稱之爲自私的人。悠悠認爲,托爾斯泰對人的雙面性分析是很透徹的,也是相當到位的。

《復活》中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自私的人。他毫無顧及地利用瑪絲洛娃對他朦朧而又純潔的愛意,無情無義地raped並隨即拋棄了她。聶赫留朵夫滿足了自己的天性的慾望,卻將終身的痛苦留給了年輕而又無助的瑪絲洛娃。最終,瑪絲洛娃因不幸懷孕而被聶赫留朵夫的兩個姑媽趕了出去,從此,走上了出賣肉體的悲慘的人生之路。

其實,對於過着荒淫無恥的生活的貴族來說,像聶赫留朵夫這種天性的行爲是“常有這種事嘛。申包克跟家庭女教師有過這種事,是他自己說的。格里沙叔叔有過這種事,父親也有過這種事,……既然大家都這樣做,那麼,可見這也是必要的”。(第一部,第十八章)一旦天性的人佔了上風,人的思想就會被無恥的陰暗所矇蔽着,靈活也就會被私慾所籠罩。

好在聶赫留朵夫心靈中還保留着那片聖潔的家園,精神的人還能甦醒於他的心間,使他的人性得到“復活”。他開始用他的行動爲他的“天性的人”贖罪。他拋棄了衣食無憂的貴族生活,將自己所繼承的土地分給了農民,他爲無辜服刑的人奔走呼號,想方設法爲瑪絲洛娃爭取無罪釋放。雖然,他爲瑪絲洛娃所作出的努力沒有得到圓滿成功,瑪絲洛娃最終還是被判苦役,後改成流放。但他的努力顯然贏得了瑪絲洛娃的原諒與認可。也正是對他這種行爲的認可,使瑪絲洛娃沒有接受聶赫留夫的愛,因爲“她愛他,認爲如果同他結合,就會毀掉他的一生,而她跟西蒙鬆一起走了,就使他完全解脫了。”(第三部,第二十五章)

無疑,《復活》讓我們讀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更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活”是如此之不易。

“人性復活”的過程中痛苦的!爲了讓人性復活,聶赫留朵夫經常進行“靈魂大清掃”。“往往過了一大段時間之後,他忽然覺得內心活動不通暢,有時甚至完全停頓,他就開始清除堆積在靈魂中的而成爲停頓的原因的種.種污垢。”(第一部,第二十八章)然而,即便如此,聶赫留朵夫也時常經受不住各種誘惑的考驗,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就陶醉於醉生夢死的貴族生活,並以此爲樂。

由此可見,要真正能經受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人必須要經常進行“靈魂大清掃”,讓“精神的人”時刻保持着活躍的精神。

世界充滿誘惑。面對誘惑,我們也許真得應該做一個“精神的人”,而將“天性的人”囚牢在人心的深處,永遠不將之釋放。儘管,這或許是一種長期的痛苦!然而,我們應該有這種作出犧牲的勇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