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精選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5W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 篇1

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星星引導你去前進,而讓我轉變的就是一顆星,那個照亮了我生命的啓明星—《論語》。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精選9篇)

《論語》是孔子所說的話,每短短的一句話都有着很深刻的道理。有天地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等。

我還是一名中學生,最社會,對世界,對現實之中的事情,還處於懵懂的時期。我正處於人生的路口,不知從何處出發,也許,踏錯一步就會進入那無底的深淵無法自拔,在當今社會中,有很多的誘惑,電腦、遊戲、賭博、毒品……都在危害着我們成長的環境。但從《論語》中我找到了方向,就像魚蛋阿姨說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在我來說,學習第一,我們正式學習的年齡,在正確的時間要做正確的事。

張若虛在《春江花日夜》裏樹皮:“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生命是渺小的在茫茫人海中,人如一滴水。生命雖然很小,但我們還是需要規劃的要有方向的。我也有了我的方向:學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你會嗎?我想說是了學習的時候了,學習是很重要的,學而第一,爲自己的將來而打拼!爲政第二,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做人要正直,要有道德,講道德,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也是需要道德的。講話爲名,有禮貌。促進到的法治社會的發展。

在《論語》中的不斷探索,我發現我的心靈成長了很多。當然,在《論語》中不只是我說的這些,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 篇2

于丹《論語心得》就是要揭示《論語》在今天的廣泛意義,是《論語》的古意今解,古語今用,透析《論語》的泛化價值和教育意義。《論語心得》在於“心”,心靈感悟,這種心靈感悟來自於丹自身對《論語》的品讀和對人生的感受,而心靈感悟,是需要用心來讀來解的,也需要用心與人對話的。于丹教授講《論語》,不在 《論語》的每一個字每一句的解釋作文章,而在《論語》的整體性,直指當今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心靈,通過詮釋經典中的智慧,找到解決當代人生存和心靈問題的鑰 匙。從人生之道、處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靈之道等七個方面總結《論語》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啓示。語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詩的特點,流暢 親切,娓娓動聽,感性自然,頗多警句,深入透闢,哲理雋永,耐人尋味。于丹用她女性獨特的魅力和方式向我們講述《論語》的柔柔之美,恬恬之性,拳拳之情, 深深之意,跨越時空,與古聖人直面對話,傾談處世之道、交友之道,字字句句,發人深省,沁人心脾,變深奧而淺出,化腐朽爲神奇。《論語》的深奧難懂,在於丹《論語心得》,則以淺顯動人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妙語連珠,通俗易懂。而且少了許多女性的花拳繡腿,多了許多直言告白,于丹一曲《論語》心得,唱得人心舒暢;一番《論語》感悟,解讀的眼明耳順。于丹《論語》“論劍”,激盪着學者的情真意切,盪漾着女性的細膩溫馨。

于丹《論語心得》故事連綿,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有理有據。于丹所述故事,不囿於《論語》和孔子,而多哲理故事,老和尚背姑娘過河的故事道出了“仁者不憂”的境界;國王尋找哲學問題答案的故事詮釋了“仁愛之人”的氣度……每一個故事就是一章《論語》,就是爲人的啓示,就是處世的經典,讀之受益終身。

于丹向我們展示了聖賢的仁愛,透視了君子的道德,崇尚一種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浮躁而閒情逸致,少爭鬥而寬容和諧;知滿足而 淡私慾,曉道德而遠邪惡。于丹話《論語》心得,不僅闡釋古人的仁德風範,而且穿透今人的心靈世界。于丹《論語》心得,春風化雨,卻又震撼人心。于丹《論 語》心得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于丹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告訴了我們一個宏大的宇宙觀,全方 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向我們傳遞着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啓迪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安寧的生活態度。

品味《論語》,是一種享受,品味于丹,是一種情趣。讀懂古文《論語》顯現的是知識的淵博,而讀懂于丹《論語》心得則是一次人生的昇華。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這是于丹在她的《論語心得》一開始就告訴大家的。讀《論語》不必要字字有解,句句有義,不要把古人的思想想的太複雜,我們可以把艱澀的古語簡潔化,把複雜的思想單純化,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

于丹說:“中國人的學習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注《六經》,另外一種是《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方式讀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窮經呢,把頭髮都讀白了,把所有的書讀完了,可以去批註了。瞭解了這一切。但是更高的一種境界叫做《六經》注我,就是真正 好的學習是融會了所有的典籍以後,用它來詮釋自己的生命。”這也就是于丹要告訴我們她的《論語心得》的目的意義就是“《論語》注我”——借《論語》來詮釋 自己的生命。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 篇3

于丹《論語心得》就是要揭示《論語》在今天的廣泛意義,是《論語》的古意今解,古語今用,透析《論語》的泛化價值和教育意義。《論語心得》在於“心”,心靈感悟,這種心靈感悟來自於丹自身對《論語》的品讀和對人生的感受,而心靈感悟,是需要用心來讀來解的,也需要用心與人對話的。于丹教授講《論語》,不在 《論語》的每一個字每一句的解釋作文章,而在《論語》的整體性,直指當今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心靈,通過詮釋經典中的智慧,找到解決當代人生存和心靈問題的鑰 匙。從人生之道、處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靈之道等七個方面總結《論語》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啓示。語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詩的特點,流暢 親切,娓娓動聽,感性自然,頗多警句,深入透闢,哲理雋永,耐人尋味。于丹用她女性獨特的魅力和方式向我們講述《論語》的柔柔之美,恬恬之性,拳拳之情, 深深之意,跨越時空,與古聖人直面對話,傾談處世之道、交友之道,字字句句,發人深省,沁人心脾,變深奧而淺出,化腐朽爲神奇。《論語》的深奧難懂,在於丹《論語心得》,則以淺顯動人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妙語連珠,通俗易懂。而且少了許多女性的花拳繡腿,多了許多直言告白,于丹一曲《論語》心得,唱得人心舒暢;一番《論語》感悟,解讀的眼明耳順。于丹《論語》“論劍”,激盪着學者的情真意切,盪漾着女性的細膩溫馨。

于丹《論語心得》故事連綿,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有理有據。于丹所述故事,不囿於《論語》和孔子,而多哲理故事,老和尚背姑娘過河的故事道出了“仁者不憂”的境界;國王尋找哲學問題答案的故事詮釋了“仁愛之人”的氣度……每一個故事就是一章《論語》,就是爲人的啓示,就是處世的經典,讀之受益終身。

于丹向我們展示了聖賢的仁愛,透視了君子的道德,崇尚一種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浮躁而閒情逸致,少爭鬥而寬容和諧;知滿足而 淡私慾,曉道德而遠邪惡。于丹話《論語》心得,不僅闡釋古人的仁德風範,而且穿透今人的心靈世界。于丹《論語》心得,春風化雨,卻又震撼人心。于丹《論 語》心得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于丹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告訴了我們一個宏大的宇宙觀,全方 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向我們傳遞着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啓迪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安寧的生活態度。

品味《論語》,是一種享受,品味于丹,是一種情趣。讀懂古文《論語》顯現的是知識的淵博,而讀懂于丹《論語》心得則是一次人生的昇華。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這是于丹在她的《論語心得》一開始就告訴大家的。讀《論語》不必要字字有解,句句有義,不要把古人的思想想的太複雜,我們可以把艱澀的古語簡潔化,把複雜的思想單純化,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

于丹說:“中國人的學習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注《六經》,另外一種是《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方式讀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窮經呢,把頭髮都讀白了,把所有的書讀完了,可以去批註了。瞭解了這一切。但是更高的一種境界叫做《六經》注我,就是真正 好的學習是融會了所有的典籍以後,用它來詮釋自己的生命。”這也就是于丹要告訴我們她的《論語心得》的目的意義就是“《論語》注我”——借《論語》來詮釋 自己的生命。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 篇4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在《論語》中,我明白了人要孝敬父母,凡是以孝爲先。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子夏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做子女的要盡到孝道,光讓父母有吃有喝還不夠,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讓我們看看今天的所謂孝道,在物質條件已經很豐富的年代,讓長輩有吃有喝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又有幾個讓能真正做到對父母和顏悅色呢?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快樂,可是一旦走向社會,卻爲什麼要到最後才能想到要對父母盡孝呢?這就是“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作爲一名中學生對父母的孝道可能就是在生活上和學業上不讓父母操心,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秀,讓他們容顏有光,我想這也算是盡孝了吧!

我還從《論語》中明白了仁愛的意義。我們經常說,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的英雄,他平時一定是有儲備的。英雄的行爲有時候只在一個瞬間,但是考驗的卻是他平時的人格。仁愛就是這樣一種日常的涵養,在生死危難關頭,使人可以有如此無謂的表現。

《論語》裏始終貫穿的“仁、義、禮、智、信”讓我明白了做人的基本道理、讓我明白了做事的基本原則、讓我明白了大愛、小愛、博愛、讓我明白了……

兩千多年來,《論語》因爲她的博大精深,她的深刻內涵,一直被人們所敬仰,而我卻只能瞭解其皮毛,我想我將窮畢生之精力去解讀她、感悟她,我相信她一定還會讓我們明白更多……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 篇5

我愛看書,我有一本好書,這本課外閱讀——《論語》,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好書。這本《論語》書裏記載着古時候魯國最有名的孔子的名言名句。剛開始我讀起來並不理解,可是當我靜下心來認真讀了幾篇後,就越來越喜歡這本《論語》了。

《論語》這本書中有精美的插圖,豐富的知識,趣味的故事,十分適合我們少年兒童閱讀,爸媽讓我背誦原文,開始我背不熟,可是原文下頭有註釋,告訴我們怎樣來理解這個詞,註釋旁還有詳細的精彩解說,最終是故事鏈接,這樣清楚、明白的解釋,我很快就背的滾瓜爛熟。我們不但要學會背裏面的資料,還要按照書上的去做,養成書中所說的那些學習生活的好習慣。

《論語》第一篇給我的印象最深刻,文中的一句“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不亦悅乎?”意思是說:學了知識以後,按必須的時間去溫習它,不是很愉快的嗎?這正是我們在學習上應當做到的,無論是教師在學校裏教我們的知識,還是在家中父母傳授給我們的知識,我們都應當去反覆的去複習,做到溫故而知新。

《論語》還有一則給我的感觸最深,文中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意思是:把所見到的,所聽到的知識,都默默的記在心裏,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不感到厭倦,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事情對我有什麼困難呢?這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深遠。

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書是人類的好朋友,書裏有學不完的知識,書中自有黃金屋,開卷有益,所以我們應當多讀像《論語》這樣的好書,用知識來武裝自我,豐富自我的閱歷。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 篇6

少年時開始讀論語,開始的時候情趣也比較高,喜歡像電視裏演的那樣,搖頭晃腦,先把腦袋使勁的拗過去,再像模像樣的拗過來,雖然讀了若許年,畢竟年少理解力是跟不上的。由於肚子裏有那麼幾句孔夫子的教誨,閒暇的時候自己便反芻、琢磨。我把那幾句耳熟能詳的金科玉律推敲了又推敲,琢磨了又琢磨,發現了些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發現了問題,就對《論語》起了興趣,琢磨《論語》便成了一大愛好。爲了更好的體驗古聖先賢的智慧,每每有閒暇的時間我便拿起筆,在本子上工工整整的抄寫那些名言警句,前前後後竟也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當然,單純的抄寫是不費事的,也花費不了那麼多時間,況且對像我這樣一個沒有那麼多閒暇的人來說空餘時間尤爲難得,我是一邊抄寫一邊琢磨一邊體會,另外,我在抄寫的時候是懷着一個無比崇敬的心的。生怕自己的不用心把字體寫的太醜以至於玷污了聖賢。那樣,我會悔恨不已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我有了自己的心的體會,而且這是一種前人重來沒有提及的體會。老子在《道德經》裏說“善爲人者,不善人之師”,當然,現在關於這句話的理解是有不同的版本的,在這裏不做討論,我姑且戰戰兢兢的把它翻譯爲“做得好的人,行爲高尚的人,應該作爲那些做得不好的人,行爲不高尚的人的老師”,希望大家能夠見諒,不要過分的苛責我的粗鄙和見識短淺。

《論語》說到底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孔子的言行記錄,來至於孔子的言傳身教,換句話說,《論語》來至於社會生活,來至於俗世。《論語》是俗世的論語,是大衆化的《論語》,要在生活中體會,在生活中感悟孔子的智慧。

現在,我們都是把《論語》拿到課堂上,把《論語》擺在大學者、大專家的案頭,這是不科學的,《論語》它離不開生活,離不開俗世。我想,假如《論語》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或者是“陽春白雪”,那麼它也不會流傳至今,畢竟“陽春白雪”雖好,還是“下里巴人”更有生命力。

不能不說,我是十分的尊敬孔老夫子的。假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裏面的“女子”確確實實是指廣大婦女的話,我絕不會認爲孔子是聖人;假如“賢賢易色”翻譯爲“尊重有賢德的人,而看輕貌美女子”的話,我甚至會第一個站出來罵老夫子是欺世盜名之徒。

然而,問題可能出現在我們自己身上,離經叛道不是現在纔有的事情,背叛祖宗、曲解經義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自己的原因,我是不願說也不敢說的,我只能把問題歸罪於外。姑且認爲罪魁禍首是達爾文吧,反正他是個外國人,更是個死了的人。我怕活着的人,可不怕死去的人。我不知道他爲什麼在中國那麼有市場,爲什麼那麼多的人都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請問,這麼赤裸裸的、冰涼的話語,要把道德置於何地。有人說我幼稚,說我單純,達爾文的粉絲們理所當然的認爲,人要遵從“自然法則”的,沒有什麼不道德的,是你自己是個“弱者”,活該受到凌辱,活該受到欺凌。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假如一個社會忘記了道德,到處都是達爾文的擁護者,就不得不用刑罰來治理國家,然而,路上摔倒的老太太不會再有人去扶了,行乞的人也只能可憐憐巴巴的瑟縮在垃圾堆裏刨食,人與人木然以視,個人個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犯法的人越來越少了,表面上看來社會越來越和諧了,其實不然,人與人隔着的不僅僅是肚皮,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看着對方,都怕暗算,都怕受傷。道德爲基準的社會,知恥而有所不爲,人與人相親相愛,每個人都認爲自己有責任讓這個社會更和諧,那麼這個社會豈不是到處都是真善美。

時常聽人們說,《論語》是腐朽的封建文化的代表,自然不僅僅是《論語》,還有《道德經》,《易經》等等,這些代表着人類最高智慧的書被貼上了封條打入冷宮轉移出人們的視線,彷彿做了冒天下之大不韙錯事的後宮嬪妃。

《易經》當然也不是迷信,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人歸爲了“三才”,人當與天地比肩!這個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從來沒有哪一本書比它的作用更大。之所以古人那麼重視禮義廉恥就是這個原因。人,頂天立地,爲萬物之靈,所以我們總要自覺地拉開與動物的區別,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便是禽獸的進化法則,中華民族最痛恨的就是禽獸…

可現在不行了,我們視乎在亦步亦趨的朝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靠近。

這時候,從新讀《論語》就顯得有必要了。《論語》是老夫子對於全體人類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這個要求也是給人類的一個定位,“天、地、人”,三才比肩!作爲一個人總要努力的拉開自己與動物的距離。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 篇7

假期閒暇時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一書,使我對《論語》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箇中國人耳熟能詳。近幾十年我國的教育忽視了對國學的學習,《論語》的學習情況也不容樂觀。就拿我自己來說吧,雖然從事教學工作,對於《論語》也只是看過,卻並不理解其意,平時的生活學習也不涉獵。現在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國學的學習重視起來,學校也開始學國學,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更應該先行,於是我又再次開始讀《論語》,可是卻覺得《論語》讀起來並不輕鬆,於是採取走捷徑讀于丹教授所著的《論語》心得一書,讀來對《論語》的學習輕鬆了許多,《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于丹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成功地讓我們普通人對《論語》都能有一種感知的認識。

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夫子對弟子說過的最簡單的道理。人一輩子做到一點就夠了,那就是“恕”。“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儘量寬容。其實,《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在我們的工作中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更要調整好與他人的關係,遇事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關愛同事,關愛自己的學生,就是仁慈;瞭解自己,瞭解別人,就是智慧。

于丹教授在書中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著作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全部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下子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演變而出的是一種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論語》裏面教給我們要有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對於我來說就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用寬容去原諒學生犯得種種錯誤,和學生共同改正錯誤,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用徵求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各種問題和知識的學習中,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最正確的解決方法。遇事多思考,多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的爲學生考慮,不可武斷的作出判斷。正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

讀于丹說論語,讓人領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正確對待的認知。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理念,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 篇8

少年時開始讀論語,開始的時候情趣也比較高,喜歡像電視裏演的那樣,搖頭晃腦,先把腦袋使勁的拗過去,再像模像樣的拗過來,雖然讀了若許年,畢竟年少理解力是跟不上的。由於肚子裏有那麼幾句孔夫子的教誨,閒暇的時候自己便反芻、琢磨。我把那幾句耳熟能詳的金科玉律推敲了又推敲,琢磨了又琢磨,發現了些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發現了問題,就對《論語》起了興趣,琢磨《論語》便成了一大愛好。爲了更好的體驗古聖先賢的智慧,每每有閒暇的時間我便拿起筆,在本子上工工整整的抄寫那些名言警句,前前後後竟也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當然,單純的抄寫是不費事的,也花費不了那麼多時間,況且對像我這樣一個沒有那麼多閒暇的人來說空餘時間尤爲難得,我是一邊抄寫一邊琢磨一邊體會,另外,我在抄寫的時候是懷着一個無比崇敬的心的。生怕自己的不用心把字體寫的太醜以至於玷污了聖賢。那樣,我會悔恨不已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我有了自己的心的體會,而且這是一種前人重來沒有提及的體會。老子在《道德經》裏說“善爲人者,不善人之師”,當然,現在關於這句話的理解是有不同的版本的,在這裏不做討論,我姑且戰戰兢兢的把它翻譯爲“做得好的人,行爲高尚的人,應該作爲那些做得不好的人,行爲不高尚的人的老師”,希望大家能夠見諒,不要過分的苛責我的粗鄙和見識短淺。

《論語》說到底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孔子的言行記錄,來至於孔子的言傳身教,換句話說,《論語》來至於社會生活,來至於俗世。《論語》是俗世的論語,是大衆化的《論語》,要在生活中體會,在生活中感悟孔子的智慧。

現在,我們都是把《論語》拿到課堂上,把《論語》擺在大學者、大專家的案頭,這是不科學的,《論語》它離不開生活,離不開俗世。我想,假如《論語》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或者是“陽春白雪”,那麼它也不會流傳至今,畢竟“陽春白雪”雖好,還是“下里巴人”更有生命力。

不能不說,我是十分的尊敬孔老夫子的。假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裏面的“女子”確確實實是指廣大婦女的話,我絕不會認爲孔子是聖人;假如“賢賢易色”翻譯爲“尊重有賢德的人,而看輕貌美女子”的話,我甚至會第一個站出來罵老夫子是欺世盜名之徒。

然而,問題可能出現在我們自己身上,離經叛道不是現在纔有的事情,背叛祖宗、曲解經義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自己的原因,我是不願說也不敢說的,我只能把問題歸罪於外。姑且認爲罪魁禍首是達爾文吧,反正他是個外國人,更是個死了的人。我怕活着的人,可不怕死去的人。我不知道他爲什麼在中國那麼有市場,爲什麼那麼多的人都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請問,這麼赤裸裸的、冰涼的話語,要把道德置於何地。有人說我幼稚,說我單純,達爾文的粉絲們理所當然的認爲,人要遵從“自然法則”的,沒有什麼不道德的,是你自己是個“弱者”,活該受到凌辱,活該受到欺凌。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假如一個社會忘記了道德,到處都是達爾文的擁護者,就不得不用刑罰來治理國家,然而,路上摔倒的老太太不會再有人去扶了,行乞的人也只能可憐憐巴巴的瑟縮在垃圾堆裏刨食,人與人木然以視,個人個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犯法的人越來越少了,表面上看來社會越來越和諧了,其實不然,人與人隔着的不僅僅是肚皮,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看着對方,都怕暗算,都怕受傷。道德爲基準的社會,知恥而有所不爲,人與人相親相愛,每個人都認爲自己有責任讓這個社會更和諧,那麼這個社會豈不是到處都是真善美。

時常聽人們說,《論語》是腐朽的封建文化的代表,自然不僅僅是《論語》,還有《道德經》,《易經》等等,這些代表着人類最高智慧的書被貼上了封條打入冷宮轉移出人們的視線,彷彿做了冒天下之大不韙錯事的後宮嬪妃。

《易經》當然也不是迷信,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人歸爲了“三才”,人當與天地比肩!這個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從來沒有哪一本書比它的作用更大。之所以古人那麼重視禮義廉恥就是這個原因。人,頂天立地,爲萬物之靈,所以我們總要自覺地拉開與動物的區別,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便是禽獸的進化法則,中華民族最痛恨的就是禽獸…

可現在不行了,我們視乎在亦步亦趨的朝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靠近。

這時候,從新讀《論語》就顯得有必要了。《論語》是老夫子對於全體人類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這個要求也是給人類的一個定位,“天、地、人”,三才比肩!作爲一個人總要努力的拉開自己與動物的距離。

讀論語篇章閱讀心得有感 篇9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禮貌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託了我們先輩對於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嚮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日,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爲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說,自我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作爲一個仁德的人,自我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我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我,不管別人。凡事多爲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爲: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必須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爲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裏才能平衡,事業纔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能夠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