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29K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假期的一個晴午,我把《女兒大學聯考》這篇感人肺腑的美文反覆地咀嚼。書扉早於被淚水打溼,我卻仍沉浸在對父愛的感動與遐想中——一位父親在女兒大學聯考時的心理活動,讓我們看到了所有在愛的考試中取得滿分的父母對孩子那深深的愛!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7篇)

我想,本文最令人歎爲觀止的還是那貫穿全文的自語式獨白。它生動細膩地描寫出了這位父親在大學聯考進行時想象女兒答題的情景與自己對女兒說的話。字裏行間,無處不體現着父親對女兒那深沉、細緻的愛。

當我讀到:“怎麼,看不懂?你鼻尖上冒出細細的汗星子。別急,女兒,看看題,再想想,實在不行就跳過去……”的時候;當我讀到:“早點吃的很少,我嚐了嚐,鹽巴似乎放多了,你口乾嗎?”的時候;當我讀到:“唉,女兒我沒有心腸做飯。這段時間我還是來陪着你吧。如果真有所謂特異功能該多好,我能傳達給你力量,信心,以至於智慧……”的時候,心好像被一種平凡卻偉大的力量撞了一下——難道不是嗎?在這看似隨意的三言兩語間,都能發現父愛閃亮的影子:想擁有特異功能,這是個如此天真的想法!但它寄託了父親此時緊張與焦慮的心情呀,瞧!父親多麼深沉!

其實,我最欣賞的是這位父親除了“深沉”,也給這份愛賦予了一個詩一般的代名詞。在“這是,你只注意考卷,只忙着答題。你不知道父母也和你一樣在考試,在爲你加油,在祝福你!”這個句子中,父親把關愛子女比作成了一場考試!呵,真是妙喻!

難道不是嗎?你得了重病,需要住院。父母將怎樣做?這就是考試嘛,在考父母對兒女的愛!那麼,在做作業時、吃飯時、玩耍時,這場考試也會開始,它是隨時隨地的。但令人驚奇的是,父母們甚至不用上一天的課,總能在這些“愛的考試”中取得滿分!

我讀過許多讚美父母的文章,可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動。或許,我們已把父母的“考卷”刻在心上,勉勵自己在真正的考試中——還有生活中、細節處,用切身行動來回報父母、孝敬父母!

多麼精彩的一篇文章!多麼偉大的一位父親!感受它,透過它,我受益匪淺;我看到了所有在愛的考試中取得滿分的父母對孩子那深深的愛,我懂得了感恩……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在這個假期,我閱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儘管每個人讀完之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都會認爲這部鉅著是十分具有價值的,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被作者吳承恩刻劃得淋漓盡致。

《西遊記》是一部極具代表性的名著,故事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形象人人皆知。

在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的途中,遇到火焰山的阻擋,孫悟空戰勝了牛魔王、鐵扇公主,取得了芭蕉扇,才煽滅了火焰山的熊熊烈火,繼續踏上征途。

在故事中,白骨精使用陰謀詭計,要吃唐僧肉。爲了保護唐僧,徒兒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流血負傷倒也無妨,只要傷得其所。這些描寫都是令人猶如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孫悟空身上有猴子得靈活好動和性情急躁的特點,又有神仙般的七十二變和騰雲駕霧的本領。豬八戒貪吃貪睡,但是有十分淳樸。作者把人身上的特點運用在了這些動物身上,有時還有一些戲劇色彩,讓人神遊其中。因此使這部鉅著的內容變得不再枯燥無味。

通過閱讀這部文學鉅著,我發現這其中也蘊涵着很多的人生道理。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不斷進行中遭遇挫折,有挫折時,就得搬掉絆腳石;一帆風順時,當然就要積極地面對它。

有人喜歡順利,希望一生都不被絆倒,不流淚,不疼痛,不危險,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這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挫折不是魔鬼,順利並不是天使,它們都是我們的朋友,要陪伴我們走完一生。

挫折其實就是一個人在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的絆腳石,致使願望不能實現而出現的不快的情緒。挫折能夠改變人的情緒,也能鍛鍊人的心理承受的能力,還能激發人的潛力。所以挫折不僅僅只是魔鬼,它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通過閱讀《西遊記》這部文學鉅著,我受益匪淺,精彩生動的故事情節使我開闊視野,增長了知識,充實了生活;而它其中蘊涵着的人生道理使我深有感觸,懂得了許多,也使我對人生了解了更多。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一首歌。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雷鋒的故事》,雷鋒叔叔是大家都認識的,他從一位普通的士兵轉變成一個不平凡的人,人們經常說:“雷鋒行路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書中介紹說:雷鋒是個孤兒,在黨的關心下參加瞭解放軍,成爲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那時他有兩百元的積蓄,入伍後他把一百元捐給了公社;當遼陽發水災時,他又把剩下的一百元捐給了災區。平時自己省吃儉用,襪子壞了也捨不得買新的,補了又補再穿。我不由地想到我平時看到同學帶來了漂亮的文具,帶着新穎的手錶,我會羨慕不已,回家後總要纏着媽媽幫我買。可是明明我的活動筆和手錶還好好的。和雷鋒叔叔比起來,我真的好慚愧。他把省下的錢都幫助其他人,我卻在亂花錢。以後我要向雷鋒學習,勤儉節約,省下零花錢,爲那些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雷鋒叔叔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但他就把書裝在挎包裏,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裏看書.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爲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爲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而我們有非常好的教師和非常優美的環境。我們更要好好來學習,才能用學來的知識爲社會多做貢獻。雷鋒叔叔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是永生的。他短促的一生,閃爍着奪目的共產主義光芒。在他日常生活中,處處表現了高貴品質。他把“專門利人,毫不利已“看作是一個人的幸福和快樂。在平凡的勞動中,處處表現了英雄本色。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初識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在十二歲那年的夏天,那是一本破舊泛黃卻依然散發着歲月光輝的厚重的書。依稀記得讀完整本書整個腦海都是鋪天蓋地的黃土地的顏色,那是孕育出農耕民族生命的顏色!如今二十歲的年紀再一次讀它有了更刻骨的感受,與其說是感受,其實更多的是反省——關於生活,關於夢想,關於愛情。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所謂‘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那個年代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吧,樸實的人們對生活的期盼是吃上飽飯,是從黑麪饃變到白麪饃,甚至黃面饃也行。這是多麼卑微的願望!可就是這麼一個卑微的願望耗費了幾代人的青春才得以實現。立足今天,歷史距離我們並不遙遠,距離我們吃不飽飯的日子也不過三四十年光陰。三四十年前人們對生活的奢求在今天已是尋常,所以大部分人不知珍惜,聽來沉重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再次吟誦,心裏的波瀾已喚不醒行動。捫心自問,對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確實應心懷感恩,我門所擁有的一切是上一代人的青春努力得來的,對於他們的勞動成果,我們理應珍惜,對於他們的付出,我們理應感激。他們爲我們奠定了基礎,我們亦是他們的接班人,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接過接力棒,把生活過得更美好。這是每一代人的使命,更是對生活的熱愛與最基本的尊重。

關於夢想,田曉霞說"只有永不遏止的奮鬥,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使是凋謝也是壯麗的凋謝"!是的,青春,不,人生,人生就是用來奮鬥的,只有奮鬥,心臟才能跳動得更劇烈,更有溫度。處在模糊卻風雲變幻的年代,田福軍沒有在_的迷霧中迷失自己,孫少安沒有在生活的苦難中迷失自己,孫少平沒有在夢想與現實的差距中迷失自己,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堅持,始終保持善良與正義,最終將夢想與現實慢慢接軌。他們對自己夢想的堅持也是對所有中國人夢想的堅持!這一代人的脈搏就這樣強烈地跳動,中國的脈搏也這樣強烈地跳動着。人生難免迷茫,時代也尋不到方向,但無論在多麼漆黑的夜,正義的.方向永遠不會改變。

關於愛情,難免有遺憾,遺憾當初沒有愛的能力,遺憾當初不夠勇敢,遺憾當初沒有多堅持一點,遺憾沒有多一點點待……等到有能力愛的時候卻回不去了,就像孫少安說的"過去的愛情就像牙齒,掉了就是掉了,即使安上也是假的".沒有遺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吧,那麼,就讓遺憾隨着歲月老去吧,生活總要繼續,不要把回憶弄得如此冗長,沒有遺憾,擁有再多的幸福也不會體會到快樂。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再衍生出新的遺憾。

平凡人演繹的年代,在這樣深沉而又平凡的故事裏,茫茫黃土地發出的幽幽嘆息無形地鞭策着每一個時代的靈魂。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中國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把它傳承下去,把它發揚光大。

我讀了《孟子》中的《寡人之於國也》這一篇文章後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孟子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仁政”學說和“性善論”的觀點。他的思想對後代的影響很大。

文中,孟子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規律。“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告訴我們只要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完;“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只要按照時間砍伐樹木,材木就會用不盡。是呀!順應農時,就能使民生得到保障。如果人們忤逆大自然,人們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假如人們不按照時間進樹林砍伐,而是亂砍亂伐,就會造成樹木死亡,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就會荒漠化,最終造成耕地總面積減少。人們一切美好的願望都會被摧毀。有電視新聞中報道某一地區,在海邊衝上來一條12米的鯨魚,這條鯨魚已經奄奄一息了,就在工作人員檢查它的身體時,它突然吐出了很多垃圾。這就是人們不愛護環境,把許多垃圾扔進河裏造成的。如果再這樣下去,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造成的後果是食物鏈被破壞,我們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我們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發展,這樣才能讓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

反觀現代社會污水橫流,土地沙漠化嚴重,霧霾籠罩着都城,這是我們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帶來的嚴重後果,是我們國家遺忘祖宗的祖訓遭受的懲罰。我們堅決對以破壞環境爲代價來發展經濟的執政理念說不。我們需要的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竹之屬,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理想的生活狀態。

文中,孟子還告訴我們要孝敬長輩。“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他告訴我們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之後,要興辦學校,教會人們孝順長輩,尊敬兄長的道理,只要人們有孝心,頭髮花白的人就不用再勞作了,社會也就安寧,和諧了。可是,今天許多人早把我們的“孝順”這個優良傳統拋到腦後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爲了一件小事而和長輩頂嘴,吵架,甚至毆打父母和長輩。新聞報道說,有一位國中生在學校裏看到同學們都在玩手機,而且都是手機,他覺得自己的不是手機,拿不出手。他就回家叫他母親幫他買一臺手機,他母親沒錢給他買。因此他很生氣,對他母親進行毆打,_額頭都出血了。他母親不給他買手機也是有原因的,因爲他家是單親家庭,而且生活不是很富裕。我覺得他的做法是不對的,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我們應該孝敬他們。俗話說:烏鴉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更何況我們是人類,所以我們更加應該孝敬父母。孝敬父母這一傳統文化一直從古代流傳到現在,我們更應該把它發揚光大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品讀經典著作,吸取其中文化精髓,讓我們把其中的精髓傳統發揚下去。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6

閒暇之餘,我有幸閱讀了19世紀偉大作家巴爾扎克的優秀作品之一《高老頭》,讀後感觸頗深,思緒萬千。它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資本主義世界裏,人與人之間__的金錢關係。

高老頭有兩個女兒,在高老頭的養育下,一貫過着奢侈的生活,她們一個高攀貴族,進入了上流社會,成了新貴雷斯托伯爵太太;一個喜歡金錢,嫁給了銀行家,成了紐沁根夫人。她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爲她們出嫁時,每人得到80萬法郎的陪嫁,因此對父親百般奉承體貼,但不久,父親老了,不會掙錢了,也沒有積蓄了,這時女兒雙雙將父親趕出大門,讓他過着寒酸的生活。高老頭在臨死之前哭天喊地的想見她們一面,但是這深深的思念,無盡的牽掛絲毫感動不了女兒們的冰冷心腸,這使他悟出了金錢社會的殘酷無情:金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可以買到女兒。

在現今人員濟濟,繁亂紛雜的大千世界裏,一些人把親情、友情、愛情視爲一張普通的網絡。爲了自己的私慾,爲了自己的目的,爲了滿足自己的意願,可以不擇手段,肆意地去割裂。一些父母爲了把自己的兒女養大成人,吃盡了人間的苦頭。從牙縫裏省下一粒米,從指頭縫裏省下一分錢,從身上節約一件衣服,田野裏,大街上,小巷中,工廠裏留下了他們奔波、操勞、晃動的身影,終於孩子們一天天地長大了,翅膀硬了,長了家立了業,只剩下年邁的雙親,不能再爲子女出力掙錢了,他們就視其爲負擔、累贅,乾脆就棄他們於陰暗潮溼的小屋,而自己卻住在豪華闊氣的高樓別墅;棄他們於街頭流浪乞討,而自己卻山珍海味大吃大喝;棄他們於病牀上,而自己卻在舞廳開心瀟灑。請問這些人呀,你們的良心哪裏去了?至高無上的親情又何在?這就是你們對父母的回報嗎?這真是天理難容呀!

一些夫妻,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曾多少次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可謂海枯石爛心不變。可婚後不久,由於地位、身份、學歷、性格等導致了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到後來拳腳相見,頭破血流,甚至你死我活,鋃鐺入獄,只留下了無助的孩子,可憐的孩子,家庭變得支離破碎。這些人呀,你們有腦子嗎?有思維嗎?凡事能不能讓一下,忍一會兒呢?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就這麼難嗎?請風兒吹醒他們那顆混沌的頭顱,不要再莽撞,不要把人間最美好最純真的感情砸碎,還世間一個寧靜、和諧的氛圍吧!讓愛情之花永遠美麗的綻放吧!

還有一些人,爲了個人的利益,狠心地撕毀了友情這維繫人間最美麗的網線,甚至朋友成仇人,彷彿有不共戴天之勢。這些人們呀,也請你們收斂一下_吧,停住狂野的邪念吧,讓友情之天永遠湛藍!

相反的,人間的親情、友情、愛情,自古以來,不少善良,有感情有高風亮節的人,視它們爲至美至真至善的東西,爲了它們可以擯棄自己的前程;可以擯棄發財晉爵的機會;可以擯棄圓夢的希望。我們說他們纔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7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裏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裏的孩子也被孃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後帶着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爲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人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後來也因爲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後福貴經歷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後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餘暉裏,已然垂暮的老人駕着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溼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爲如此,生者纔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爲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從小是一個少爺,一個無知的小孩,到一個爲了一百畝田而瘋狂賭博的年輕人,以致賭光了家產,被國民黨抓去拉大炮,到了人生的末端,親人紛紛先他而去,只留他苟活着。這麼一個苦命的人兒呀,就是餘華作品《活着》的主人公——福貴。他早年喪父母,中年又喪了一對兒女,那可憐的妻子和女婿呀,死神也不放過,還有他那唯一的外孫兒苦根,因吃多了豆,也被活活撐死了。

福貴,他一生不福不貴。作者的“假惺惺”有點讓人反感,他經常會在你被悲慘的情節弄得快窒息時,加入一絲淡淡的喜悅,如同在黑暗的世界中給了你一絲絲的光明。而當你剛剛鬆了口氣時,你卻發現這只是個巨大的陷阱:就像有慶長跑得了第一,緊接着就面臨死亡;鳳霞懷孕了,一家人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顏,不久,她又因難產而死了。

作者的手法真是太殘忍了。他讓我驚愕地站在那裏,站在他描繪的世界裏。我彷彿看到一棵快枯萎的樹,剛抽出一點讓人喜悅的丫枝,他便無情地舉起斧子,攔腰斬斷,斬斷了這讓人期待的美好。

我想福貴活下來又有什麼意義呢?這太可怕了,死了一堆人,都是他的親人,全是他的血和肉呀!最後只留一頭老了的牛和他相依爲命。他留在世間還有什麼意思,他的靈魂是不全的。我曾以爲失去自己喜歡的東西是痛苦的,可是福貴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那僅僅是痛苦嗎,那是絕望。當絕望在你心中時,你雖然活着,但已經是死人了,所以福貴沒有真正痛苦過,他是萬念俱灰,是行屍走肉。

我想餘華寫作的目的是讓我們感悟人生的沉重吧,直到看到他說的寫作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位老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這樣的一篇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人在活着的過程中免不了苦難,但你必須去忍受。這也許就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吧。但是我的感受完全不止這些,它引起了我對人生的思考。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9

認真讀了大文學家魯迅的《少年閏土》之後,我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魯迅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色彩,眼前不由得出現了一幅幅令人怡神的自然美畫。

我讀魯迅的這篇充滿童年回憶的散文時,如同身在臨其境,彷彿正在讀着魯迅爺爺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他,正在與閏土在廚房裏談天說地,聊個不停呢!那是魯迅與閏土相遇的第一天。

閏土是個健康的少年,爲什麼呢?文中說“紫色的圓臉”是暗指閏土健康的膚色,經常勞作的象徵。不僅如此,閏土還是一個見多識廣的少年。他不停的把自己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看跳魚兒的事告訴魯迅。魯迅也十分渴望有閏土那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閏土知識豐富,我和他一比,真是羞愧,我整天呆在家中,對外邊的事瞭解甚少。可見,我的知識很貧乏。魯迅先生寫的《少年閏土》使我收益非淺,他使我知道了自己的知識很淺薄,從現在開始,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爲一個愛國的祖國棟樑。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吶喊》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小說,也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因爲裏面描寫的人物形象都是那麼的生動,用的語音,詞彙都很形象。同時,我也很敬佩魯迅先生那爲國爲民的做法,放棄去日本留學的機會,決定回到祖國喚醒中國人那頹廢的靈魂!

《吶喊》裏的許多篇文章都很獨特,也很有代表性。裏面的“藥”,寫的是一個老翁爲了救兒子的命用錢來交換血肉饅頭這份“良藥”。裏面的人,個個都是愚昧無知,一心只爲自己,自私自利的。血肉饅頭可以治病,這簡直就是胡扯!

還有那可笑的阿Q。阿Q的這一生,我表示同情,也表示無奈。阿Q這個人是個樸實但也是個愚蠢的人。魯迅先生用他當做當時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代表,是很形象的了。他專做短工,窮的只有一條萬不可脫的褲子。他屬於弱者,經常被別人欺負,但是他並沒有反抗的心理,而是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己,來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他也很欺軟怕硬,被打之後還去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小D。他參加過革命。總之,他的一生很悲慘!

那令人不能忘懷孔乙己。他滿口的知乎者也,沒錢卻穿着那破舊的長棉衫站在人羣裏,向別人展示自己文化。還經常賒賬,最後,還是死於他那虛僞的內心下。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八個字概括了當時的中國人民。《吶喊》是在批判和反應當時舊社會的黑暗和腐朽!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讀完《平凡的世界》,心中有種火辣辣的感覺,有時禁不住熱淚盈眶,我沒有資格對他評訴,只有對他感動。

縱觀全書,我覺得可以用四個詞概括,苦難、奮鬥、平凡和偉大。而貫穿其中的的是親情、友情、愛情。講述了一個平凡的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一個農民的生命同偉人的生命有同樣的價值,普通人的勞動業績同偉人的業績一樣偉大。

我能夠認識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生活是最偉大的,能夠讓我在努力奮鬥的同事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平凡的心,全書字裏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愛意,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親情。

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其惡劣的農村少年,一個忍辱負重,不卑不亢的學子,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於農田、城市工地,還有煤煙四起的地下通道中……

在這些平凡的故事中,作者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樣去生活,和我們對於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人生的贛臺,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生活讓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我讀了《少年閏土》這篇文章,我知道它是選自魯迅的《故鄉》,讀後感觸很深。我對魯迅和閏土都產生了崇敬的心情,爲他們的深厚感情而感動。

文章主要講了當時的魯迅是一位富家少爺,住在城市裏,過的是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爲大祭祀值年而認識了一個窮苦農民的兒子——閏土。他們在交往中成爲了好朋友。通過雪地捉鳥、拾貝殼、看瓜刺猹等活動,玩得開心。但正月一過,閏土要走了,可是閏土走了以後,就沒了音訊,只寄來過一包貝殼……

讀完這篇課文,我覺得魯迅儘管是富家子弟,但是他一點也不認爲閏土的“土”,反而在不斷的交往中加深了友誼。這是一種高貴的品質,特別是魯迅成了偉大的文學家,仍舊沒有忘記閏土,他,這種品德真的是樸實無華。值得後人學習!

我也有好多親戚在農村鄉下,我也經常利用節假日到那裏去,那裏的生活的確值的回味,而且農村孩子有很多的優秀品質值的我們學習。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到此刻爲止,算是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不過依舊做不到很清楚,好歹是個大衆評價極其高的名著,總該需要留給自己一點此刻的感受方好。

也是因爲機緣吧,前幾天看德川家康的空隙間隨意翻找,找到這本書,不是有人說什麼一輩子只讀一本書還是書架上只放一本書,不管他是怎麼說的吧,我也懶得去查,不就是一個人說的話嘛,沒必要讓我如此執着!就是這本百年孤獨了。既然有緣,我也接受,這本書起初其實並不令我喜歡,沒什麼感覺,人名字老長,感覺遠古開荒一樣,直到快到中程時方進入狀態,才知道他寫了個啥,這老馬也怪有意思的啊!

總體感受是這個人真的如同哪個書友說的,真的是被閃電劈到了才能如此文思如泉涌,不,不是泉涌,是洪流奔涌!他的形容詞用法,比喻,比擬,通感等等大量描述方法,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酣暢淋漓!他通過這種方式把普通人難以描述的東西給你描述得真實立體,栩栩如生,似乎我感覺這個世上沒有什麼事物,感覺是他不能給你描述出來的,當然我可能我讀書少!也有別的比這牛逼的?

對於什麼百年,孤獨啥的評價,書友們一針見血,長篇大論的多了去了,我沒那個才能,也就懶得說這個了!說點別的感覺,讀這本書,在這裏讀,的就是有這麼多書友,大家都相互幫助,扶持,解惑,真的蠻有意思!大家都在讀,有讀得快的,信手寫下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後來讀者看到了去回答,討論,他們又會看見了反過來回答,討論!這是我自己的實體書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進益收穫良多,在此感謝書友們!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爲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啓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爲,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爲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爲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我們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爲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爲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因爲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爲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爲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爲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我身感汗顏。對於那些學困生,我爲他們又做了些什麼呢?今後一定要對他們格外關注,因爲他們同樣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天使,我們沒有理由忽略他們的存在。造成他們不“可愛”的原因是因爲我缺少教育素養的過錯。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閱讀呢?所以今後,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講述一生的故事,有點悽慘,人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中國人兩千年的封建傳統是爲別人而活,父母爲孩子而活,孩子爲親人而活。當就剩下自己時,我們又爲誰而活呢?

《活着》發生在哪裏,作者沒有交代,但是從文中的細節和作者的背景可以推斷是在浙北農村,那是中國封建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國的魚米之鄉,魚米之鄉的生活一定很愜意嗎?

福貴,小說的主人公,一個很“舊社會”的名字,大福大貴,人們的願望總是那麼美好,而現實總是喜歡和我們開玩笑。從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土改到改革開放之初,主人公的一生就是濃縮的中國現代史。

年輕時候的福貴有着封建闊少的一切品性,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根本不是我們六十分萬歲的標準,如果大學開這些課程的話前三項福貴一定可以拿滿分,最後一項天生的白癡吧。家珍,小說的女主人公,具有中國封建社會婦女的一切美德,賢良、隱忍、任勞任怨。福貴的家珍的結合,用我們的話就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抗日戰爭時期,浙北很安靜,日本兵沒有打到這裏,福貴和他的爹,一對的敗家子,依然過着悠閒的生活,老袓宗二百多畝的家產到福貴他爹這裏就只有一百多畝了,抗戰結束,終究由於福貴的賭而住茅草屋了。福貴的闊少生涯結束。人生一劫。

國共內戰時期,徹底悔悟,一家五口,隨苦,也其樂融融,剛看到點生活的曙光,卻被人抓了壯丁,九死一生,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女兒鳳霞卻因病成了啞巴。人生二劫。

土改因爲輸掉家產而沒有被劃成地主,因禍得福?分的五畝好田,一家四口,日子安定。

浮躁的年代,人民公社,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全民大鍊鋼,超英趕美,三年自然、人爲的災害,險些餓死。人失去理性,是多麼的可怕。家珍落下病根,人生三劫。

摧殘人性的年代,變態的社會,扭曲了的靈魂,永載史冊的悲哀,可怕的歲月啊!兒子有慶人爲夭折,人生四劫。

鳳霞產後大出血不治身亡,醫德的喪失是人類最大的悲哀,是對靈魂的褻瀆。人生五劫。

一生的好女人家珍病逝,傳統女性在中國大地逐漸消失,女強人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社會進步的表現。人生六劫。

女婿意外死亡,全家只剩福貴和外孫苦根兩人,一老一少的背影,有點苦澀。人生七劫。

外孫苦根早夭,福貴啊,福貴,一個人的福貴。人生八劫。

改革開放之初,福貴一個人活在樂觀的世界裏。

人,最重要的是活着。人生百態,各得其所。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活着,真好

——讀餘華《活着》有感

人生難以一帆風順,定會跌宕起伏。這起伏,可能對生命的旅途無關痛癢,諸如作業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諸如大學聯考、從業……

但是,無論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這一切,纔有機會去細品人間甘甜,才能去遍嘗人間疾苦。

書中,春生,書裏一個自殺而不是爲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當兵,他沒想過自殺;爲了搶一兩個大餅而鼻青臉腫,他沒想過自殺;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沒想過自殺。他知道,戰爭終究會結束,即便周圍一片黑暗,在那遙遠的地方,仍有一絲微茫光明。他熬過了戰爭,終選擇了自殺。或許,是從縣長位置跌落又爲萬人所指,身心飽受摧殘,或許,是十年_,心中的光明比戰爭的結束來得更遙遙無期,無論怎樣,他都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會看到、勝利降臨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所說“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是的,一切好的、壞的、樂的、悲的,只要我們都還活着,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的長河,衝散到天涯。

本書的主人公,福貴,給人的,則是一種渡盡劫波仍積極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個地主家的公子哥兒淪爲無家可歸,親人都離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爲命的外孫苦根也死了。前路悽苦,他爲什麼要活着?人生黯淡,爲什麼還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爲什麼還要苟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後,這個問題曾一直一直在困擾着我,無解。苦根死後,他,沒有隨着已故的親人,一起奔赴那虛妄遠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獨嘗世態炎涼。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福貴嚮往着以後的日子,對將來的未知充滿憧憬,經歷諸多磨難,不屈不撓,即便在他親人都離他遠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頭和他一樣蒼老的牛。他堅定地、堅定地要活下去,希望這頭牛會成爲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後一位伴侶,在他心裏,還有一片沒有被那種磨難所塗黑的大光明。福貴渡盡劫波依然仰起頭來微笑的頑強,永遠不會被困難_的堅韌,對生存對生命的難以描述的的渴求,給我心靈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纔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着,纔有資格評點成敗;只有活着,纔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着,纔有精力參悟生死……

有生命,才能享受這一切。活着,真好。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剛讀《弟子規》我就被它所震撼,原來中國有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認真研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弟子規總序開篇的“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說的“道德”。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道德傳統從古至今都爲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彷彿置身於文明當中,置身於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百善孝爲先”,行孝是爲人子的本分,“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家人、對同事、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爲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爲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會做出“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爲常或自己認爲對的言行,原來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事勿忙,忙錯多,勿畏難,勿輕略”這一句令我感觸最深。它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則容易出錯,不要怕困難,也不能隨便敷衍了事。心亡爲忙,我們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經把這個字的意思說得極明白了。當我們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時,會說“用心去做”。當我們已經心不在焉之時,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正所謂“欲速則不達”,“事勿忙,忙多錯”就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心裏都要先有一個計劃,循序漸進,最後纔有可能成功做好這件事。什麼是優先次序?我們都要明瞭,哪一個應該先做,哪些比較重要我們應該要先做。千萬不可以等到時間非常緊迫的時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緊張的來把它完成。結果事與願違,往往會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錯,而且也會影響工作團體和身邊的人。我是個急脾氣,平時常常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很忙的時候,就會愈來愈緊張,緊張到最後變得幾乎完全沒有頭緒,導致錯誤百出。我以後做任何事情,內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亂得沒有頭緒。

“勿畏難,勿輕略”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懼困難而猶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堅持就是勝利。但凡經歷過失敗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對這句話都會有更深刻的領悟,正因爲失敗後的堅持,因爲懂得自己總結經驗教訓,並接受別人有益的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再經過自己冷靜思考,所以他們最終克服了困難,獲得成功。“態度決定命運”,無論是工作或者學習,我們要有不畏困難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前工作中有時會想要挑容易做的去做,碰到困難的大部分都會畏縮,不敢前進,或者乾脆抱着僥倖心理等待事情的轉機。現在我知道要想成功,就要有超越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要有勇於面對困難,努力戰勝困難的決心,並且持之以恆,直到成功。

還有在工作中與同事相處時,有時因工作一忙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說話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往往由於意見不統一,而急於表白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使聲調不知不覺的提高了。

像這樣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感謝《弟子規》,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爲養成和道德品質。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爲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啓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9

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們便要每個同學都能養成一個“好讀書”的好習慣。大量的閱讀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爲,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爲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近段時間我認真地閱讀了葉聖陶、蘇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頗多。

“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讚譽。“以天心點燃燭光,引導人類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作文

爲人師表的神聖和職責。怎樣做才無愧於這些稱呼和讚揚呢?

熱愛學生。教育學生是個艱鉅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爲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也應該像斯大林所說:“要小心翼翼地培養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曾經有一位學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無暇照顧他,他便自我放縱,學習不認真,作業不做,和同學打架。當了解到這情況後,我立即向他伸出關愛之手,找機會與他談心,時常撫摸着他的小腦袋問寒問暖,鼓勵他學習。慢慢的,他對學習不再馬馬虎虎了,一天天進步起來。作文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藤野先生那嚴謹的治學態度,公正無私的師德深深地影響着魯迅先生,時刻激勵着他去英勇鬥爭;陶行知先生一生爲師,注意表率,良好的師德風範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們譽爲“萬世師表”,成爲世人學習的典範。我們要以前輩爲楷模,並向身邊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學習,建立起以教爲榮,以教爲樂的專業思想情感。面對着不成熟的少年兒童,面對着正處於動態發展中的他們,我們要注意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爲人師表,身教重於言傳。我們要以《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規範自己的言行,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爲;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爲師之責。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0

凡卡的悲慘遭遇,令人憐意頓生;凡卡的絕望傾訴,令我心陣陣悸動;凡卡的痛苦失意,更引人陷入深思……

——題記

凡卡,一個年僅九歲的男孩。在我們看來,九歲,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正是無憂無慮而又自由自在的年紀,也正是放飛歡聲笑語與幸福快樂的時期。然而,這一切,對於凡卡而言,都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凡卡,一個只夢想生活安寧的孩子。在他的心中,幸福,只是能和爺爺在鄉下過那雖不富裕但食不果腹的平淡生活,只是可以遠離老闆一家的惡意打罵的安寧生活。他要的幸福,而已……然而,就是這在我們看來平淡無奇、觸手可及的事,在那時黑暗的社會制度下,殘酷的現實將凡卡僅存的一絲希冀無情吞噬。凡卡的夢想,就此支離破碎……

當看到文中的凡卡懷着最後的無限憧憬,將信放入郵筒中時,我淚眼朦朧,好想大聲告訴他:“凡卡,寫不清地址的信,是寄不出去的呀……”;當看到文中的凡卡懷着甜蜜的希望,夢到爺爺在看他的信時,我卻又希望,文中的一切都未曾改變,讓凡卡能在美夢中感受到片刻的歡愉與幸福,讓他能在美夢中找到這黑暗中的一絲曙光,多麼希望這夢,永遠不要醒來!

然而,是夢,便必會醒來。夢醒時分,凡卡心中的一切希望與美好也隨之煙消雲散,化爲泡影……

凡卡的最後希望會隨美夢的逝去,如流星般隕落,被現實的黑暗掩埋。然而,我們的思維不會就此停歇——如果當時的俄國沙皇勵精圖治,凡卡怎會有那樣的悲慘境遇?如果當時社會前景一片光明,凡卡怎會寫信向爺爺絕望傾訴?如果當時社會制度完善,人們可以安居樂業,凡卡怎會如此痛苦失意?

當凡卡的美夢化爲泡影,我們明白了很多,很多……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1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爲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爲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20xx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20xx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爲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爲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2

當我第三次讀完這本重重的《西遊記》時,心裏有了不少的感觸。 第一次時,我覺得孫悟空很厲害,很會打架,會變許多樣子;唐僧很無能;豬八戒像一隻懶“蟲”;而沙和尚則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第二次,我就覺得孫悟空很可愛;唐僧非常的傻;豬八戒是一隻傻呆呆的東西;而沙和尚則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徒弟吧。 而這一次,覺得孫悟空非常的機靈,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別是對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樸實而又顯得仁慈;豬八戒傻得可愛;沙和尚則給人一種忠誠而又老實的印象。 在《西遊記》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驗,最後,他們師徒四人經歷了千辛萬苦取得了真經。 當然,在故事中訴說了許許多多的磨難,我就不多說了。

《西遊記》的故事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任何事一開始總是非常艱難的,但只要能樹立信心和勇氣,經過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證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 一開始只要堅持住了,經過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後,成功一定是歸你所有的! 當我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故事時,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強正直、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單純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畫得栩栩如生。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

這一路上,他們翻火焰山、打白骨精,歷經了千難萬險,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妖魔鬼怪的阻撓,終於取到了真經成了仙。這本書通過這些故事,體現出孫悟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追求精神。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了我們正義是一定會戰勝邪惡的,因爲真理永遠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達目的不罷休,絕對不能氣餒,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懶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機智靈敏、英勇果斷才能事半功倍。

我們在學習時,或者在生活中不應該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放棄,挫折和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動動腦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過去了嗎?一旦戰勝了困難和挫折,那勝利還會遠嗎?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3

童年,嚮往着快樂,嚮往着喜悅。我就擁有一個這樣的童年。而凡卡呢?那個九歲就到鞋匠那兒做學徒的凡卡?他和我的童年比起來簡直差遠了。他每天都要在提心吊心掉膽,他的學徒生活實在過得太可憐了:捱餓、捱打、挨凍,已經成爲了家常便飯我和凡卡的童年相比,要比他好幾萬倍想到這裏,我愧疚不已凡卡的童年是那麼悲慘,而我們卻是那麼幸福。

凡卡,你童年的遭遇做學徒窮苦的悲慘命運我彷彿看到了凡卡他那骨瘦如柴的身體,一雙又小又細的赤腳都凍得紅彤彤的,在想很心老闆就是因爲凡卡給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睡着了,老闆就用皮帶抽打他。

在想想我們做錯了一件事家長也不打我們,在往下讀我彷彿看到了小凡卡的老闆娘,也不給凡卡吃一點東西,可憐的凡卡白天只吃一點兒麪包,中午一碗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麪包,還要幹繁雜笨重的活。聽到聲聲呼喊:“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在也受不住了!……我給你跪下了,我會永遠爲你禱告上帝。”這一幕幕悲慘的情景,那一聲聲哀傷呼喚我不禁想到了和自己同齡的孩子都在家裏享受這快樂的日子;而凡卡呢,本該和我們一樣,他卻在做苦工,我讀到最後一節時,又陷入了沉思,受盡了很多折磨,過着痛苦的生活。

他寫信給爺爺,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告訴爺爺,希望爺爺帶他回去,反映了他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有些情節令我心酸,凡卡雖然寄出了信,但是地址不詳細,爺爺是收不到的,凡卡仍然是逃脫不掉孤獨、悽慘的生活。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4

看任何小說都是在其中尋找與自己的契合點。某句話和某個詞在小說特定的場景下引起我們思想上的共鳴,或者是安自己的思維聯想到和小說毫無關係但自己感處很深的遙遠的地方。我的讀後感都是“自我式”的註解,不是對小說本身的解讀,而是由小說聯繫到我自己和小說本身並無關係。我的思維面很窄,每本小說的讀後感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我的理想和處事原則及一些很常識的小想法。很幼稚!但我想留下一些成長的痕跡,呈上自己的拙見,請看過本文的大家指點迷津。謝謝!

帶着功績從戰場回來的蓋茨比頭腦中抱着自以爲很權威的思想~“只有金錢能夠捕捉和把握青春和密祕”這是曾經可怕的過去給他留下的至理名言。以這句話爲信仰,蓋茨比在自己編織的幻想中懷抱着夢想守望了黛西五年!待到相見時,其實黛西並不是他夢想的那個人,他的幻想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作爲旁觀者的尼克清醒的看到了一切,但蓋茨比的幻想還是停留在最初的美好上。我喜歡看小說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可以站在小說的整個情節之外鳥瞰一切,像尼克一樣把他人的一切清楚的看透但不說透,不參與事情的發展。但是尼克沒理清他和喬丹的關係,他也參與了蓋茨比的幻想,而且更不幸的是獨自收拾幻想破滅後的散落一地的碎片與悲涼。

蓋茨比幻想中的黛西,使我更加堅信“距離產生美”。距離給人以想象的空間,人在潛意識中會把對方想成你理想中的樣子,在無形中使其形象越來越美。我相信距離產生美,但我會剋意的不用想象評論一個人,我更堅信“主觀臆斷”這個詞的無孔不入。這也是我不支持網戀的主要原因,僅僅靠聊天就能情深意動拿一生來承諾?我很懷疑,感覺這樣太冒險了,在雙方眼中都對對方添加了很多的想象成份。這只是我目前的看法可能以後會轉變吧?我身邊還是不乏網上相識的例子,他們很幸福。祝福他們永遠幸福,用行動來駁倒我的想法。尼克很識趣,總是把自己的評價藏在心裏,對所有的人都保留判斷。這使我想起了兩句話:“當一件事有兩個人知道就不再是祕密”和“能保守祕密的人才會知道更多的祕密”。我其實對他人的祕密沒有多大的好奇心,但我應該和尼克一樣,閒談莫論他人非,不是不感興趣,只是怕自找沒趣。

我對於幻想的看法對我的夢想產生了消極的情緒,爲了不失望就不抱着希望,這樣很有因噎廢食的嫌疑。擔心失望就不敢再有憧憬,這使我感覺夢想就是一個泡沫,被幻想吹的越來越大,一天沒有實現,我就得爲它的爆破而提心掉膽,而且這種恐懼感還會與日俱增。怎麼辦?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想的太多會變的無力,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像小時候想努力了就會勇往直前而不去想那麼多的成功還是失敗,也不去計較付出的回報率是多少。傻傻的執着,沒心沒肺的埋頭,水到渠成時也感覺不到那就是所謂的成功。

這本小說寫的是一戰以後的故事,但沒讀出過失的滄桑感。我個人喜歡讀年代久遠的小說,很少看現在網上傳的現代小說。我總認爲一本好的小說能時間上馳騁,不受歲月的侵蝕,而且是歷久彌新,在今天看來仍不失當年魅力。就像蓋茨比對黛西的愛之深我們體會的到,但是我不能理解。我知道男和女之間有種超過同性別的吸引力,很遺憾我沒有感同身受的經歷也想象不出那有多大的力量。所以我的讀後感與這部小說的主旨有偏頗。

我沒看出愛的偉大但我看出蓋茨比愛的慌唐,蓋茨比是個很有能力的人,當他叫“傑伊,蓋茨比”的時候就用自己的薄力選擇了別樣人生,很欣賞他的魄力!他對生活的承諾具有超乎尋常的敏感,這種敏感和“創造性氣質”無關,它是一種異乎尋常的滿懷憧憬的天賦。

每一本小說中都能找到人性的真善美和醜惡!人之初,性本善。但每次都感覺描寫醜陋比刻畫善美逼真。我應該怎樣尋找人性的真善美呢?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5

《偷影子的人》講述了一段纏綿多年的愛戀,一段進行中的不完美感情,這是一部令整個法國爲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原本我訂的並不是這本書,但我要的那本書被人拿走了,機緣巧合下讓我拜讀了馬克?李維的第10部作品《偷影子的人》,並讓我認識了這位大師。真正的高手,總是在平淡的題材中見真章,正因人人都有的經歷,人人都體會過的情感,並不是那麼好表達,如果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就等同於失敗。而馬克?李維,就是這麼一個大師級的人物。

“一個會用風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讓人永遠都忘不了她。

太陽升起,我們的影子肩並肩拖長在人行道上。突然,我看到我的影子傾身,親吻了克蕾兒的影子。於是,無視於我的羞怯,我摘下眼鏡,模仿影子的動作。”這是書220頁中的一段文字,書中還夾着一張明信片,配合明信片中的這段文字“感情,彷彿影子一樣,如果你踩中了,就請帶走我的心。”感覺真是美極了。

“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正因擁有一種特殊潛質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他開始成爲需要幫忙者的心靈夥伴,爲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這是對書中主人翁的一段簡短的說。作者爲主人翁虛構了一個特異功能——能夠偷別人的影子,從而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窺探別人的保密。其實是在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不幸的一面——即便是看起來強大的惡棍,我們要想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只有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場,懷着悲憫慈悲的心,發現、明白別人的缺點、過失甚至是欺壓、謊言。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以爲是的標準衡量和指摘、仇視別人。在節湊快速的當下,這部書顯得尤爲重要。磨刀不負砍柴工。與影子的對話,其實就是與心靈的對話。讀懂自己,才能讀懂別人。原來,影子在很早之前,就是我們信賴的朋友了,只是自己在長大之後,漸漸忘記了。

《偷影子的人》的故事發展雖然以奇幻爲線索,但卻走的是溫馨情感路線,讀者陪伴着男孩從懵懂到成熟,感受了親情、友情和感情的無限能量。如果問,誰能無怨無悔的陪伴着我們從出生到死去,有人可能會說是父母,也有人可能會說是友人,但人們都忽略了那個默默無聞永遠站在身後、分享快樂與悲傷的“影子”朋友。對偷影子的小男孩來說,他過於糾結已失去的,卻沒有去珍惜已擁有的,父親的離去成爲了他心靈的創口,而他往往忽視了,母親對他傾注了多少深沉的愛,想要去彌補他的缺憾。男孩心裏滿含着對母親的愛,但是,這種愛他一向沒有表達出來,他不知道的是,有的話,如果沒有說出來,就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成年之後的生活實在是豐富多彩,工作也很充實。他已經習慣了母親對他的關懷,卻粗心大意的,從來也沒有關注到母親已經漸漸老去,他甚至從來都沒有偷過母親的影子。他知道了那麼多祕密,幫忙了那麼多人,卻惟獨,沒有了解過母親的心。

“她把手放在我的手上,不是爲了握住我的手,而是要操控風箏的手柄。我把風箏交給她,克蕾兒的笑容無人能敵,我完全無法拒絕她的任何要求。”

“克蕾兒,你要知道,對我來說,你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女孩,是那種能夠用嘶啞叫聲擦去天空的陰暗、有着大提琴般音色的女孩。你要知道,全世界沒有一個女孩能夠像你一樣讓風箏快速旋轉。”

“我們每一天早上都在碼頭相見。克蕾兒會先去小雜貨店拿我的風箏,然後我們一齊跑向廢棄的舊燈塔,在那裏度過一整天。”

“我編造一些海盜的故事,克蕾兒則教我用手語說話,我漸漸挖掘出這個很少人熟知的語言的詩意。我們把風箏線鉤在塔頂的欄杆上,“老鷹”盤旋得更高,在風中嬉戲。”

“中午,克蕾兒和我靠在燈塔下,共享母親幫我準備的野餐。母親是知情的,雖然我們晚上從來不談這個,但她知道我和一個小女生來往,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女生,套一句鎮上的人對克蕾兒的稱呼。大人真的很怪,竟然會害怕說出某些字眼,對我來說,“啞巴”這個詞美麗多了。”

“偶爾,吃完午餐後,克蕾兒會把頭靠在我肩上小睡。我堅信這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是她放鬆的時刻。看着一個人在你眼前放鬆真的很動人,我看着她沉睡,想着她是否在夢裏尋回自己的語言,是否聽到自己清脆如銀鈴的聲音。每一天傍晚,我們會在分離前親吻。這是永生難忘的六天。”

這些對主人翁和克蕾爾感情的描述讓我們知道值得慶幸的是,在感情上,男孩沒有再一次在渾噩中迷失自己,當他成年後回到充盈着童年回憶的海邊小鎮,看到燈塔裏那隻帶有歲月痕跡的風箏,男孩最後領悟了這麼多年都在期盼什麼,又就應去做些什麼。當男孩與克蕾兒的影子緊緊相擁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愛是如此美麗……

什麼樣的一本書,會讓你看完想靜靜淌着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溫馨、詼諧、愛、喜悅和哀傷,這本書讓我深深感動,甚至潸然淚下。它清新又純真,充滿了“小小的幸福感”,讓我度過了很美妙的閱讀時光,也爲我保留了心裏的悸動和孩童般的無邪靈魂,讀完真的覺得情緒愉快!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6

合上書籍,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的幸福和快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他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叫福貴的老黃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福貴的一生經歷的苦難,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人們生活唯一的目標就是活着。也許現在的人,永遠無法理解!書中人物貌似離我們很遠,但一個個人物又是那麼的真實。因爲現實遠比小說殘酷!那段殘酷的歲月,大家只爲了活着。

福貴是地主家少爺,曾是個不學無術紈絝子弟。輸光了家產,他爹也被他氣死了。又被徵兵,親眼所見上千人一夜凍死。士兵臨死前的哀鳴猶如螞蟻不斷的啃食着福貴的心。他命大,活了下來。輾轉返家,發現大女兒得了急病成了聾啞人。生活是殘酷的,貧窮的生活更是煉獄。接二連三,福貴的兒子爲了獻血救縣長的夫人。醫生把他的血給抽光了,女兒生孩子時也死了,女婿施工時被砸成的麪糊,外孫吃豆子撐死了。福貴後來想,也行吧!大家都走了,我最後一個走就不用再擔心你們了···

讀這本《活着》猶如經歷了一遍那個年代,走了一遍福貴的人生。與我而言是震撼的!福貴一生苦難無數,卻從未放棄生之希望。美好生活之希望!我們是幸運的,生存在這個和平年代。但更不應虛度光陰!

活着,就要有意義。好好活!

名著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7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可以說,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爲的嚴厲批判。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都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裏。

蘇霍姆林斯基在該選集中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爲“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而培養這種人需要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現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關於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爲“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麼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他提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擡起頭來走路”的主張,並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牆壁也說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範去要求兒童,並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是啊,我們的學生是一本豐富的書,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爲教師必須愛他的學生,相信他的學生,尊重他的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無限的創新能力。

讀了這部專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爲,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爲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他對學生充滿了無限的愛,而他的這愛,來自於他的人格的魅力;來自於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毅的奮鬥精神;來自於虛懷若谷,刻苦學習,頑強拼搏,不斷求實、不斷創新的精神;來自於勇攀科學高峯,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學中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完善和發展自我的頑強毅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爲一名教師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經過我們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