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W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1

《愛默生隨筆》的作者愛默生是一位塑造了美國人心靈的思想宗師、散文家和詩人,被尊爲近代“美國文藝復興”的旗手。他那種對大自然的摯愛和對精神的推崇,恰恰是今天的大多數人所缺乏的;他注重親身體驗,倡導憑直覺認識真理,足以讓我們這些早已被理性與教條禁錮的地球村村民茅塞頓開。他尤其強調人的自助,這種曾促使美國成爲世界強國的理念,至今仍不乏現實意義。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精選12篇)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19世紀美國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詩人。這本書,讀起來並不輕鬆,因爲大多是說理的文字,浮躁的心靈只能獲得浮光掠影的印象。

我只能承認自己理解力還不行,有些句子顯然讀不懂。否則的話我只能怪譯者,因爲這本書實在翻譯的太彆扭了。這本200多頁的書看到80頁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必竟艾默生的成名之作不是我這個國中生所能參透的。

有人這樣評述:語言簡練到位並且富於詩意,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詩來讀。當我們離“粗茶半盞,藏書滿架”的境界越來越遠時,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得永遠被定格爲歷史,誰不向往着那山高水遠,風輕雲淡的生活。

這篇讀後感只能用粗略的認識來填滿了,顯然我的認識只是這本書的不多的一部分,愛默生的觀念不是一下子就能體會的,更多的倒是有一種哲學的意味。不過唯一能感覺到的是愛默生堅持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認爲改造首先應該從個人着手,這顯然是很正確的。

愛默生的語言深奧、雄辯而富詩意,其中蘊含的睿智令人折服。愛默生被譽爲“美國的精神先知”,它屬於美國,也屬於世界上所有思考的靈魂;屬於今天,同時也屬於過去。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2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天真爛漫的時光,充斥着美妙、幸福、快樂,這就是童年,它總是那樣令人回味……

高爾基的童年卻讓我大爲驚歎,那麼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情切父愛,和祖母一起來到了外祖父家。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頭上。外祖父這人十分暴躁,經常動手打罵高爾基,這給幼小的他的心裏造成了非常大的陰影。

有一個成語是:禍不單行。同樣,在阿廖沙的生活裏,還有兩個讓他充滿恐懼的人——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兄弟倒是很像,自私殘暴,相互勾心鬥角。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阿廖沙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恐懼,但他並沒有灰心,依然渴望人間的愛與溫情。

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產生不快,同時,爲阿廖沙悲慘的童年而拭淚,爲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而憂傷。只是有句話說的還是很對的:上帝爲你關一扇門時,一定會爲你打開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帶給阿廖沙快樂和溫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老長工,還有純樸樂觀、簡單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茨岡。這就能讓人明白,在黑暗長河的盡頭必然有一個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閃閃發亮。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教育和友誼,便只有陰謀和鞭打,再沒有什麼值得日後去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讀他的童年,我發現了他的愛,尋思着他的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之後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哪能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提並論。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生活吧!

阿廖沙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都能成爲一代名家,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3

我閱讀了《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范仲淹勤奮讀書”這個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在別人眼中他很成功,但是成功永遠是需要努力、恆心、毅力的。爲了讀書,他不脫衣便休息﹔有時夜裏讀到太晚,就用涼水澆醒自己,以更好的狀態讀更多書。他常常白天苦讀,直到太陽快落山了才吃飯。

正是因爲他廢寢忘食、苦讀鑽研的學習,才能爲自己的國家獻出力量。讀書學習,帶給他的是靈魂上對知識的渴求,也是智慧的生長,這種精神便是自強不息!

記得一則新聞報道了一個叫陳州的人的勵志事件。他從小父母離異,因意外被截去了雙腿。他沒有放棄生活,艱難地學會了做很多事情,甚至13次登上五嶽之巔……很多人抱怨做不了的事,他都做到了!他說,能活下來真是一種幸福,我要讓自己好好地過。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范仲淹的影子,努力,有恆心,有毅力!他們都有一股強勁的力量,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骨子裏推動前進、不可缺少的一種骨氣——自強不息!這樣的人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這樣的精神不正需要我們去傳承嗎?

翻開書本,再次重讀《自強不息:范仲淹勤奮讀書》,我思緒萬千,十分敬佩范仲淹。他爲了報效國家,長期自願去學習知識,沒有任何抱怨。我應該學習范仲淹自強不息,做事要有毅力和恆心,只有這樣,做事纔會成功。我們要好好發揚范仲淹的精神,共築精神家園,長大後用自己的知識爲祖國貢獻力量!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4

我身旁總有一本書,無論是在我傷心難過或是困惑不解時,隨手翻開書的扉頁,它總是能帶給我啓迪。這本書就是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歡》。

最初與這本書結緣是在書店,正當我面對衆多大家之作無從選擇時,它那清新淡雅的封面映入我的眼簾。我迫不及待地買下它,隨意找了個座位在角落裏開始讀了起來。

這本書是林清玄的散文集,其中收錄了最能代表他作品風格和思想智慧的文章。在這本書中,林清玄用數十載的人生經歷和生活智慧給讀者展現了他最深的感悟――人生最美是清歡。

正如林清玄在他文章中所寫的“第一流的文學是生命的化妝,文學是青少年最好的化妝。”那麼讀這本書塑造了我很更美的靈魂。如果說向外奔走,領略風格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旅行,那麼讀《人生最美是清歡》就是我們心靈的旅行。

今年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年,因爲在今年的6月我完成了一場重要的考試,從那,我跨進了高中的大門,剛開學的一個月裏我便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

不久前,我進行了一次考試,結果不是很理想,夜裏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就在這時,我想起了這本書中的一篇文章《t有一種淡然與瀟灑》,我才意識到真實的人生不是隻有考試,而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培養正向的能量。

人生的變數有很多,唯一不變的就是每天都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不能永遠順利,但也不會永遠曲折,只有保持淡定的心情,才能活出“淡然”與“瀟灑”。

曾經看過許多報道,有許多人看不慣哪些隨意揮霍金錢的人而做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行爲,這種思想只會困擾自己,正如林清玄在《一步千金》裏寫到:“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使生命感到充盈的不是慾望的擴張,而是心靈深處的觸動,使生命煥發價值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而是開發了多深的智慧,使人生充滿意義的,不是對某一目標的奔赴,而是每一步都得到心安與落實。”我們的心在這個混濁的世界應該像雪一樣清澈透明,在喧鬧中保持適當的沉默。只用留下一顆睿智的頭腦,靜心諦聽,這纔是人生清歡的真諦。

“斜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如果內心的蝴蝶從未甦醒,枯葉蝶的一生也只不過是一片無言的枯葉,願每個人都有一本喜愛的書來喚醒自己沉睡的靈魂。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5

“很久以前,有一棵善良的蘋果樹,它幸福的生活着,原來它的幸福源於一個小男孩,自從見他那天起它就全身心的愛上了他,讓它十分高興的是男孩每天都會來到樹上摘蘋果,與其他的小朋友們一起在樹間捉迷藏。時常玩累了還會靠在他的‘腰間’休息!時光飛逝,在快樂的陪伴下,男孩一天天長大了,與此同時他對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年輕時他將所有的果子都摘下來賣掉,只留下光禿禿的樹枝,中年後他又突發奇想,砍下了從小深愛他的蘋果樹。如今,曾經的男孩變成了老人,而曾經的蘋果樹只留下了一個枯矮的樹樁,而蘋果樹還是一如既往的愛着他,但它能做的只是讓老人坐在它的樹樁上好好休息……

看了這個故事,不由得想到了我的生活,我覺得我自己就像故事中的小男孩,在父母搭建的溫暖搖籃中長大,對每日可口的飯菜、真切的問候似乎已經習以爲常,卻少有想過父母付出的意義,久而久之便覺得理所應當、天經地義。而父母就像故事中的蘋果樹,從我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對我呵護備至,他們付出的時候沒有想過索取,只是在默默的無私奉獻。看到這裏我突然想,也許照顧孩子是每個父母應盡的義務,但是他們也許可以過得更加輕鬆一些,因爲他們可以不用在忙完了單位複雜的工作後,還拖着疲憊的身體挑燈夜戰的爲我輔導功課;他們可以不用在難得的週末休息時間,去帶着我學習聲樂;他們可以不用即使再忙再累也要回家爲挑食的我做上可口的飯菜;其實很多事情他們本可以不用做……但是十幾年來,對與我的成長,他們一步也沒有落下,他們始終像故事中蘋果樹一樣滿足我們“豐富多彩”的需求。

也許有人會問,他們爲什麼這麼做,他們不累嗎?其實我問過我的媽媽:“媽,你天天這樣不累嗎?”我媽說:“媽不累,媽很幸福。”我想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人以索取爲幸福,有的人以孜孜不倦的付出爲幸福,我們的父母就是這樣,但是對於年少的我們不能無動於衷,雖然我們不能爲他們分擔工作上的煩惱,但是我們可以不讓他們因爲我們的學業而分心;雖然我們還沒有到工作賺錢的年齡,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起學着勤儉節約;雖然我們暫時幹不了重活累活,但是我們在完成學習任務後還可以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其實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我們再也不用他人的給予無動於衷,用自己的愛去感恩的回饋身邊的每一個人。愛父母,你會慢慢感受到“百善孝爲先”的道理;愛老師,你會慢慢體會到“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情懷;愛朋友,你會收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別樣人生。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6

網絡上傳的沸沸揚揚的網上上課措施,沒想到我們學校也開始實行了。我們是上一週在班級羣裏面收到的短信通知,告訴我們在這一週開始各個班級會在網絡平臺授課,所有的學生務必要按時上課。通過短信,我們加入了我們班級的通知羣——這是班主任老師建的羣,裏面我們的各科任老師都在羣裏面,看到班主任在羣裏面發了通知,告訴了我們網上上課的平臺,以及這一段時間的上下課安排等等。因爲我們在家上課的原因,學校也考慮到了我們的自制力等原因,上課的時間比我們平時在校上課的時間推遲了半個小時,看來學校也知道我們在家裏面經常是很晚才起牀。

到了週一,網課正式開始了,第一節課是語文課,也正好是班主任老師教的課。老師提前在班級羣裏面發了平臺和房間號,讓我們在上課之前必須要進去,還安排了班長注意到位情況,要進行簽到打卡。或許是第一次上網課,也或許是班主任的課大家更害怕一點,還沒到上課的時間全班人就已經計入了網課房間裏面。因爲還沒開學,我們新的教科書也還沒有到,所以老師沒有給我們講新課,而是讓我們拿出我們的寒假作業,給我們講解寒假作業。後面的幾個科目的課也都差不多,老師給我們講的都是寒假作業,不過通過這個寒假作業也讓我們更加地重視起來,不敢在輕視這個網課的作用了——因爲上課的時候我們看到所有老師的寒假作業書籍上面老師都是做了自己的那一科的作業的,爲了能夠更好地 給我們講課,老師還專門提前預習了的,給自己認爲是重點的題目都花了紅圈,講課的時候也都是着重講這些畫了圈的題目。還有就是歷史、地理和政治這三科文綜老師,他們就更加用心了,我們的這些書籍都是高一的時候就發了的,所以老師都是給我們上的新課,我們看到老師都是自己提前做好了PPT,給我們按PPT上課的,還專門去網上找了電子版PDF版的課文發給沒書的同學,讓我們看着書聽他們講課做好筆記。看到老師們這麼重視網課,我們作爲學生學習的一方,又有什麼樣的理由不好好聽課學習呢?所以對於網課我,我都是非常認真的聽課,對於老師講課的內容我都是做好筆記的,即使是在家上課沒有老師在講臺上面監督,我也還是很嚴格地要求着自己。

當然,上了這麼久的網課,我感覺網課也還是有一定的缺點的咯,就是因爲沒有老師監督,自己學習的效率是肯定沒有在學校裏面那麼高的,再就是因爲是自己一個人在家聽課,身邊沒有同學一起學習,所以少了讀書的氛圍,也少了一定的競爭的心。所以啊,我還是期望着能夠早日回到學校上課的!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7

某天,我得到一本書。

封面是莊嚴而古樸的紅,歷史將它裝點得如此沉重,時代和鄉土的氣息縈繞着它,讓它顯得那樣嚴肅,我有點望而卻步。

扉頁間卻傳來陣陣的邀請聲,是沙啞的鄉音,是熱情的方言……封面上的費孝通先生微笑着,那似乎也是一種誠摯的呼喚。

《鄉土中國》——它邀請我去重新瞭解一個我所謂熟悉的社會,而我,欣然前往。

我本是農村的孩子,但卻生活在城市。記憶中的鄉村,只剩下時間潦草勾勒的幾筆,勉強留存下了一些淺淡的痕跡。

《血緣與地緣》——它將我塵封的記憶喚醒,那個熱鬧的熟人社會在我的腦海中生動起來。費孝通先生的語言十分專業,對於我來說不免有些障礙,但又恰恰給了我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像文中作者寫到的他的女兒一樣,我也在“籍貫”上填寫那個其實並不怎麼熟悉的地方,我從未細想過這個問題,更從未將其與“血緣”掛鉤。作者邏輯分明的論證,公式化的語言,卻瀰漫出一股淡淡的人情味兒。

隨着閱讀的深入,一個喧鬧的鄉土社會在我的眼前逐漸放大、清晰,它帶着親切的鄰里,帶着繁華的集市向我走來——那是我的家鄉。

我的心開始不能平靜,也許這就是血緣,會在某個時刻勾起根植心底的對鄉土的'眷戀。無論我在哪兒,都永遠屬於那片土地,並隨時會爲之感動。

《禮治秩序》至《長老統治》系統地展示了中國鄉土社會的規則;《文字下鄉》科學論證了文字下鄉應注意的問題;《差序格局》清楚地展現了中國鄉村的社會結構。還有很多很多,《男女有別》《從慾望到需要》……

《鄉土中國》這樣一本學術著作,不僅讓我瞭解到了鄉土社會的許多知識,也帶給了我情感上的諸多觸動。

掩卷,手裏的書又“厚重”了許多。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8

你看,這家熱鬧不?小孩子們的嬉戲聲;大人們的聊天聲;廚房裏的嘩嘩的炒菜聲;刷刷的洗菜聲,構成了一曲歡快的交響樂,一陣陣歡聲笑語時不時的從家裏傳出,疑?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來講講吧!

今天媽媽去看望外公,我一個人在家裏做暑假作業,“叮咚”門鈴響了,我想肯定是媽媽回來了,我慢悠悠地打開門,從門縫裏一看,卻出呼我的意料,三個阿姨和一個妹妹出現在門口,我連忙把門打開,驚奇得都忘了跟客人打招呼,直到媽媽瞪了我一眼,我才反應過來,忙跟客人打招呼。

媽媽忙着招待客人,也沒有時間管我了,“可以不用做作業囉!”我呢乘機就從書房溜進客廳,穿上溜冰鞋,與妹妹開始追逐打鬧,快吃午餐了,媽媽的手機響了,是誰呢?哦,原來是表弟,我下去把表弟接了上來。這下,家裏又添了一份熱鬧。吃過中餐,三個小孩子在玩電腦遊戲,然而門鈴又響了,這回又有客人來?!開門一看,是表哥和舅媽,哈哈哈!我歡呼雀躍,“你們是不是約好了今天來我家,給我一個突然襲擊!”事實上沒有約好,承屬巧合。這下,家裏更熱鬧了,大人們歡聚一堂噓寒問暖,拉着家常話,小孩子們邊吃零食,邊玩電腦遊戲,一邊還歡蹦亂跳追逐打鬧嬉戲,家裏又吵又鬧,歡天喜地,簡直跟過年一樣……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就到了晚上,親人們一個一個地回去了,只有哥哥留了下來。我真希望時間停留在白天,讓我們永遠歡聚在一起。

一天一轉眼就過去了,傍晚,落山的太陽只把最後一點金光留在了大地上。

整個大地都變成了金色的海洋。夕陽的餘輝撒在池塘上,池塘變得通紅通紅的像成熟的高陽一樣。餘輝撒在路旁的汽車上,車子變成金做的了。

擡頭看西邊天上的雲,被夕陽“烤”得火紅火紅,雲彩還不停地變換着花樣。一會兒變成了駿馬,那長而有力的四蹄完全疏展開來了,馬尾巴翹得老高的,好像正在草原上盡情地奔跑着。不一會兒馬兒跑責了,天空中又出現了一隻小綿羊,綿羊的毛一卷一卷的經過夕陽的映染變成了金色的。那樣羊的主人肯定會笑得合不攏嘴:他的羊竟然會長出金毛。接着小羊又變成了烏龜,在天空中無憂無慮地爬着。他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變成了一隻金烏龜,否則他可能就會變得比鵝還高傲。說曹操曹操到,這時天空中還真的出現了一隻鵝,它還是高高地擡着頭,高傲、從容不迫地在天空中漫步,真拿它沒辦法。

慢慢地傍晚最後一束光輝沒了,大地又變得安靜了。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9

每個人都向往自已的居住的地方有一片一望無際的藍天,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一片充滿生機的大地,但很多在城鎮居住的人又希望自已能居住在農村,居住在一個簡單的世界裏。可能這就是作者寫作的思路吧!在邊城裏,到處都顯現出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

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但是在邊城裏,到處都顯現出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這也是邊城最吸引我的地方。現在許多人都爲了利益生存,沒有了利益什麼事情都不答應。這也正是中國人從古到今的一個“陋習”吧。這也是爲什麼現在有這麼多貪官的原因。貪官們本來就是知識份子他們知道是違法的行爲,但是他們卻鋌而走險知法犯法。這都是“金錢”所驅動。又例如在現實生活中爲什麼有這麼多人販子專門去拐賣小孩去賣,他們明知到被人抓到會承受巨大的懲罰。但是他們也要去做這些作奸犯科的事情。這都是“金錢”所驅動。三字經裏也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人本來都是純潔的善良的,但在當今世界許許多多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利益的驅動。

所以,我是嚮往一個簡單、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世界!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喚醒心中的“本性”,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簡單、淳樸、勤儉、友善、和平,更加的“美”!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10

去年的暑假,我阿姨帶我去了北京。第一次坐飛機去首都,我一聽到這個消息就一蹦三尺高。

到了那一天,我着急的上了車子,很快,我們到了寧波機場等待我們的飛機。在等的時候,我看到機場上又各種各樣的飛機,飛機上還有各種漂亮的圖畫呢!

過了一會,我們該上飛機了,飛機起飛的時候我們感覺人要滑到後面去了一樣,當飛機到達空中後,那可穩當了比坐公共汽車還平穩好玩了。飛機上還有兩個空姐,我看到的那兩個空姐可漂亮了,白白的皮膚、苗條的身材,真讓人喜歡啊!

經過了大約1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到達了首都機場,我高興地下了飛機,來到了賓館休息。第二天一早,我們來到了_廣場觀看升旗。當國歌響起時,升旗手把國旗升了起來。升完的時候,藍天上飄着國旗。觀看完升旗,我們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堂。我看到了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安詳的躺在水晶棺材裏。

第三天,我們先來到了長城,長城蜿蜒盤長一望無際,象一條巨龍臥在山頂上,我在長城上拍了很多照片留作紀念。接下來我們去了故宮,故宮裏有以前的皇帝坐過的寶座和一些古老的文物。站在寶座前,我眼前好像看見皇帝威嚴的坐在上面,向站立兩旁的文武大臣發出一道道,治國安邦的命令。

第四天,我們先去了天壇,然後去了土特產店和全聚德烤鴨店。剛到全聚德烤鴨店門口,一股烤鴨的香氣撲鼻而來把我肚子裏的一條小饞蟲給叫醒了,夾起一塊鴨肉沾上佐料放入口中,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最後一天,我們去了最美麗最漂亮的世界公園。到了裏面,我看到了許多微縮的景物,有荷蘭的風車,埃及的金字塔、教堂還有微縮長城真是太美了。在那裏我還看見了活的駱駝呢!

時間過的太快了,我們要回來了,我真不想離開北京啊!但是我作業還沒做好,只好回家了。

回到家裏我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和同學,他們聽了都說我真幸福。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11

今天下午,我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義的片子,名叫《忠犬八公》。

這個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有一條狗,被人撿了去,這條狗就是八公。它喜歡每天站在車站前等着主人回來。可是,不久後,八公的主人由於心臟病突發而死。八公知道主人沒有回來,就到車站等。一直等啊等啊,整整等了九年。

這篇故事非常有意義,這部電影教會了我們要忠誠,故事中的八公一直因爲忠誠等了九年,等到自己死了爲止。這是多麼寶貴的精神啊!我們都應該學習故事中八公的堅持不懈和忠誠。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應該擁有的品質。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決定要學習八公那種堅持不懈和忠誠的精神,並且永遠不忘記八公。

高中生書籍讀書心得 篇12

《傷逝》是魯迅先生寫的惟一一部有關愛情的小說。它描寫了“五四”時期一對知識青年的愛情悲劇。小說中的涓生和子君都是在五四新潮激盪下開始覺醒的知識青年。這裏特別要注意的是“新潮激盪”“開始覺醒”這些字樣。“新潮激盪”說明只是受到“新潮”的部分影響,只是“激盪”而已,而“開始覺醒”就說明這種影響促使了他們有“覺醒”這個意識,並不是完全地、根本上的受到改變。弄清這一點對理解這篇小說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爲的)。

剛開始讀《傷逝》的時候,這篇小說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子君太可憐,涓生太可氣,世人太可惡!

一個能在那個時代就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的女青年,在涓生自己都覺得“以爲可笑,甚而至於可鄙”的求愛方式下接受了涓生。爲了能和涓生在一起,“子君還賣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環”並且“和她的叔子,她早經鬧開,至於使他氣憤到不再認她做侄女”。與涓生同居後,子君的生活“管了家務便連談天的工夫也沒有,何況讀書和散步”,回想起剛和涓生認識的子君,可以與涓生“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與現在相比,真可謂是判若兩人啊。最後,在涓生的一句“我已經不愛你了”過後,在“嚴威和冷眼中”離開了人世。子君的一生,真是“成也涓生,敗也涓生”!

對於涓生,剛開始的時候我也像其他大多數的讀者一樣,認爲他自私、不負責、卑劣。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感覺,就是因爲他竟然忍心將那句“不虛僞”的“我已經不愛你了”“十分的決心”地扔給了深愛着他的子君,他明知到,子君是不能離開他的,否則,她就會被“真實的重擔”活活地壓死。涓生真是明知故犯啊!難道就爲了一句“人是不該虛僞的”就可以放棄子君嗎?我想,這是大可不能原諒的呀!

而小說中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鄰院的搽雪花膏的小東西”、子君的叔子、官太太等人,都是涓生和子君兩人愛情、生活的阻礙,他們的存在,註定了兩位主人公以後的生活是不安寧的。作爲看客的他們,不安分於“看”的角色,竟然還去“添些謠言”或是“奚落”他們家的阿隨,這不僅會阻礙他們正常的生活,而且還會影響他們之間的愛情。正是因爲那“搽雪花膏的小東西”的“設法報告”,纔會導致涓生的下崗,而涓生的下崗,又是子君與涓生分手的導火線!“愛情是美好的,但是愛要有所附麗,愛一定是和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沒有抽象的愛”(魯迅《傷逝》文本細讀 孔慶東),而經濟基礎便是愛的附麗,正如涓生所說的“第一,便是生活”,只有活着,愛才可能實現,否者的話,一切都是空談。雖然有些殘酷,但是生活就是這麼的現實,現實就是這麼的現實!所以說,子君與涓生分手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涓生的下崗,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兇手,最終還是要歸咎於那“搽雪花膏的小東西”。因此,由點及面,用“不完全歸納法”就可以說,世人太可惡了!

但是後來,在我重新閱讀文本並且查閱了有關材料後,我對我剛開始的看法進行了一些修改:子君可憐,更多的是無奈;涓生固然可氣,但也可憐;世人依舊太可惡。

首先,我們來看子君。

子君,作爲在新潮激盪下開始覺醒的知識青年,在那個時代處於這種身份(新青年)就是很受一些頑固派的鄙視的了(因爲她沒有受好本分),但是,她還是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勇敢地與涓生走到了一起,儘管最終他們的婚姻是以失敗而告終的,但她的那種勇氣,還是具有進步意識的,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子君是有所覺醒的。但是,正如我在文章開頭所強調的,“新潮激盪”說明只是受到“新潮”的部分影響,只是被稍稍衝擊一下而已。而“開始覺醒”就說明這種影響只是促使了他們“ 開始覺醒”,並不是完全的、根本上的“覺醒”。在原文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細節:“當我指給她看時,她卻只是草草一看,便低了頭。似乎不好意思了。這些地方,子君就大概還未脫盡舊思想的束縛”“我真不料這樣微細的小事情,竟會給堅決的,無畏的子君以這麼顯著的變化。她近來實在變得很怯弱了,但也並不是今夜纔開始的。”……從這些細節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一個殘忍的結論:在子君的腦海裏,封建思想還是存在着,“新思潮”的激盪不能徹底地把這些封建思想沖刷走。爲何我要說這是一個“殘忍的結論”呢?因爲我想,本來是一個新的,具有進步性意義的,能代表中國婦女崛起的人物,卻又在生活的細節中顯露出這麼多殘存的封建思想,這無疑給剛剛纔寄予中國女性希望的讀者們當頭一棒,它讓我們明白,中國婦女的解放運動還沒真正開始,因爲,即使是連像能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的子君,在她生活的種.種細節中,仍然看到這麼多的封建思想的影子。爲什麼那些封建思想的影子會死死地纏着子君呢?歸根到底,這都是由於那個社會所造成的。在那個社會中,連太陽都被封建思想層層籠罩住,在這樣的太陽照耀下的人們,當然連影子都會被封建思想所覆蓋。我們可以從文中發現這樣的一個細節,當子君和涓生在路上同行時,衆人露出了“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由此可見,在他們的思想中,是決不會容忍任何超出封建禮教的行爲存在的。因此,對於子君在生活中所暴露出來的封建思想的影子,我更多的是抱以同情、無奈的態度。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涓生。

涓生也是一個受新思潮影響的新青年,雖然新思潮對他的影響可能會大一些(最起碼會大過子君),但是封建思想對他的影響依舊存在,只不過它(封建思想)要在一個特定的時期,某些特殊的東西的催化下,纔會被暴露出來。對於這一點,我在文章後面將會提到。現在,我們來談談“涓生”這個小說人物。對於涓生,大多數讀者給予他的評價是:自私、虛僞、卑怯……一個個貶義十足的詞無情地壓在了涓生的身上,這使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這樣的評價是不是有點過火了?涓生真的只有缺點嗎?”,帶着這個疑問,我又返回到了文本,對涓生進行了細緻的研究,我發現,其實涓生並沒有大家所想象的那樣壞。因此,我想勇敢地爲涓生進行辯護,大聲喊出“其實,涓生也可憐!”。下面,我將從多個方面來闡述我的觀點。

第一,涓生是愛子君的(至少是曾經愛過),而且還愛得很深。

如果我們認真讀文本,會發現這樣的細節:“子君不在我這破屋裏時,我什麼也看不見。在百無聊賴中,順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覺得,已經翻了十多頁了,但是毫不記得書上所說的事。”閱讀進步書籍對於一個新青年來說,那是太重要的事情了,但是涓生卻“已經翻了十多頁了,但是毫不記得書上所說的事”這是爲什麼呢?原來,他的心已經不在閱讀上了,對子君的急切的等待已經把他的心給佔領了。涓生是如何的急切呢?文章有這樣的描寫:“ 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來”“ 在久待的焦躁中,一聽到皮鞋的高底尖觸着磚路的清響,是怎樣地使我驟然生動起來呵!”“莫非她翻了車麼?莫非她被電車撞傷了麼?…… 我便要取了帽子去看她”這些描寫都在向我們傳達着同一個信息:涓生很愛子君。而且,在文章的多個地方,涓生都承認自己愛子君。

第二,對於子君的離家,涓生是十分傷心的。

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可以從作品中的一些描寫景色的句子,從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在子君離家後,作者對景物的描寫:“這是冬春之交的事,風已沒有這麼冷,我也更久地在外面徘徊;待到回家,大概已經昏黑。就在這樣一個昏黑的晚上,我照常沒精打采地回來,一看見寓所的門,也照常更加喪氣,使腳步放得更緩。但終於走進自己的屋子裏了,沒有燈火;摸火柴點起來時,是異樣的寂寞和空虛!”文中的“冷”“昏黑的晚上”“喪氣”“ 異樣的寂寞和空虛”等詞、句,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是讓人感到很壓抑、孤獨和寂寞的,也就是說,當時涓生的心情非常不好,儘管他還不知道子君已經走了(或許他已經猜到了)。當官太太將“子君被她父親接走了”的消息告訴涓生後,涓生的第一反應就是“便如腦後受了一擊”。緊接着,一句“我不信”後,又是一段景物描寫:“只見幾件破舊而黯淡的傢俱,都顯得極其清疏,在證明着它們毫無隱匿一人一物的能力我轉念尋信或她留下的字跡,也沒有;只是鹽和幹辣椒,麪粉,半株白菜,卻聚集在一處了,旁邊還有幾十枚銅元。”“漸漸隱約地現出脫走的路徑:深山大澤,洋場,電燈下的盛筵;壕溝,最黑最黑的深夜,利刃的一擊,毫無聲響的腳步……”那零星擺佈的“鹽,幹辣椒,麪粉,半株白菜和幾十枚銅元”猶如涓生此刻心靈的真實寫照:他的心已被子君的離開撕碎成了零零散散的一塊一塊,毫無規律地拼湊在一起。從中,我們不難感覺到涓生的悲傷。

第三,對於子君的死,涓生表達出了極度的悔恨。

文章的最後部分,出現了這樣的句子“我願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那麼,即使在孽風怒吼之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面說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否則,地獄的毒焰將圍繞我,猛烈地燒盡我的悔恨和悲哀。”天啊,涓生可是一個新青年呀,但是,他竟然說出了“我願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這帶着強烈的封建思想色彩的句子!對於爲什麼涓生會說出這種與他身份不符的話,我認爲有兩種可能:第一,是他腦子裏的封建思想沒有被根除。就如我前面所說的那樣“封建思想對他的影響依舊存在,只不過它要在一個特定的時期,某些特殊的東西的催化下,纔會被暴露出來”,這個“特定的時期”指的就是子君的死,而“特殊的東西”則是自己對子君極度的悔恨;第二,我們可以理解爲由於子君的死給涓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導致他在極度的悲傷、悔恨中將希望寄託在了“地獄”“鬼魂”上,希望以此來減輕心中的苦痛,得到心靈的安慰。但不管是哪種可能,涓生悔恨過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實,涓生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盡是自私,盡是虛僞,盡是卑怯……對於子君,他愛過,悲傷過,悔恨過。我想,大家之所以如此貶低他,可能是無法原諒他“將真實的重擔”卸給了子君,導致子君在“嚴威和冷眼中”離開了人世。但是,看了我的分析後,您會不會覺得涓生也很可憐呢?可憐他不被他人所理解,可憐他被這麼多的人所過分地批評,甚至是貶低,嘲諷……

在魯迅先生的筆下,以子君和涓生爲代表的新青年開始覺醒了,但是由於他們自身的缺陷(即舊思想沒有被完全剔除)和外界壓力的阻撓,使得最終他們無法衝出“鐵屋子”,而在衝出“鐵屋子”過程中產生的愛情,也隨着他們的衝不出去最終走向了滅亡。但是,事情到了這裏還沒有結束。我說過,封建社會中的人們“是決不會容忍任何超出封建禮教的行爲存在的”,因此,他們對子君和涓生進行了懲罰,前者被他們的“嚴肅和冷眼”所逼死,後者則在新的生活中選擇了順從,“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說謊”做他的前導……

封建社會用子君和涓生的愛情的悲劇,向人們證明了它的堅固,它的不可突破性,並藉此來警告其他的新青年,不要再重蹈覆轍了,不要再做無謂的犧牲了。

我想,《傷逝》中的“傷”,不僅是傷子君和涓生的愛情悲劇,而且,更是傷悲劇背後所展現出來的新力量的脆弱和封建力量的完全勝利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