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通用3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9W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

以前喜歡閱讀但很少寫讀後感,這次不是不想寫而是看過讀友們寫的感覺自己更加詞窮,寫不出內涵。人爲何而活着?有人認爲是爲了愛活着,有人認爲是因思考而活着,也有人認爲因爲責任而活着,而富貴卻說:“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通用31篇)

年少時的富貴,因貪圖享樂不能自拔,最終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一貧如洗的貧困人家,可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又被命運開了玩笑,給母親抓藥的時候又被當壯丁抓走,苟且偷生只爲一個單純的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家,富裕時已經辜負了親人,而這次一定不能再辜負吧。終於活着回家,看到一雙兒女,雖然爹孃已經去世,女兒因病不能變成啞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的幸福。可生活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當一切都在自我滿足的幸福之中時,有慶好好的就那麼走了,當看到這裏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就這樣走了,原本要殺人的富貴因爲對方是當初過命的兄弟而非縣長的時候就這麼原諒了,可他原諒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慶埋了,擦乾眼淚偷偷的回家,最後家珍還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實。日子波瀾不驚的繼續,原本以爲苦難就此結束雖然清貧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鳳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後甚至連五歲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情節,可最後又被富貴的開朗所感染着,趕着那頭叫做“富貴”的老牛,樂呵呵的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也許富貴覺得他不是單純的一個人活着,而是所有人再他一個人身上活着,活着看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

爲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如果自己是富貴或許做不到如此活着,但更慶幸不是富貴,可以爲活着而更美好的努力着。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對於自己來說,活着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實的笑對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

餘華作品《活着》1998年出版,書中作者去民間蒐集故事,無聊的下午碰到了老人福貴和他的牛,通過福貴的回憶來敘述的,這本書是以國民黨統治後期、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大鍊鋼鐵時期、自然災害時期爲社會背景,講述着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民的生活和命運。主人公福貴的一生異常悽慘,從一個紈絝無知的地主少爺轉變到一個歷盡滄桑與牛爲伴的孤獨老人。作者餘華的寫作方式雖然平淡敘述,沒有過多煽情,不像《平凡的世界》感情細膩,但是內容緊湊,情節通暢,發人深省。就像之前評述的一樣,餘華習慣在冰冷中敘述殘酷,他像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着》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

福貴生於一個地主家,年少時的福貴和他爹是遠近聞名的闊老爺、闊少爺,家中爹孃猶在,又有賢妻幼女。但福貴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沉迷嫖娼,嗜賭如命,顯然一個無可救藥的敗家子,終於在一次賭博中,被龍二算計,一夜之間輸掉全部家產,變成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民。福貴的人生悲劇也就從此開始了。不久,福貴爹從糞缸上摔下來死了,對於福貴爹,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就是“徐家祖宗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羊養大後變成了牛。”徐家出了兩個敗家子,一個是福貴,一個是福貴爹,都把順序反過來了。人之初性本善,福貴雖有惡習,但其實本性並不壞,家當敗光後,才懂得日子的艱難。福貴在去城裏給娘買藥的時候,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在戰場上,遇到了春生和老全,九死一生,活了下來,後來被共產黨俘獲,被放回了家。回到家後,娘已經去世,家珍帶着女兒鳳霞和兒子有慶,鳳霞在一次高燒後變成了聾子啞巴,無形中覺得很是可惜,鳳霞那麼懂事可愛。家裏的生活仍是艱難,但能活着回到家總歸是看到了希望。小說讀到這時,平平淡淡,感情沒有太大波動,可前面的生活細節已經潛移默化的留在記憶中了,當福貴爲了讓有慶上學要把鳳霞送人的時候,開始跟着福貴一起害怕揪心,不可以,再苦再難也不能既能幹又懂事的鳳霞送人,鳳霞已經夠可憐了,外人再好也比不上家裏人,何況有慶一天到晚唸叨姐姐。想起父母常提起的那個吃人啃樹皮的年代,把小孩送人是多麼普通的一件事,生活在現在這個電子科技迅速發展的小康社會,感覺自己尤其幸福。最終福貴還是不忍心,把鳳霞揹回去決心不再送人,本以爲希望在後面,好生活在後面,可命運總喜歡捉弄人,在你喘息一段時間後,給你當頭一擊。有慶死的太過突然,縣長夫人難產大出血卻把獻血的有慶活活抽死了,這樣的結局,讓人感情爆發,憤憤不平,好人爲什麼沒有好報,生存的力量那麼微弱,有誰起來反抗,又要反抗誰,貧窮折磨的你了無希望,除了揹着沉重的包袱,馱着背低着頭向前走,你做不了什麼,也想不了什麼,知識的匱乏,思想的封閉,渺茫的希望。無可奈何之下,不禁感慨生命何其脆弱,何其卑賤,輕的像螞蟻一樣。當拎着鞋子在雪地上跑,把羊當親人一樣疼惜的有慶,還栩栩如生的在大腦裏存在時,睜眼卻看到他瘦弱冰冷的身體躺在了一個連棺材都沒有的土坑裏,那種反差幾乎沒有給大腦足夠的反應時間,便已催人淚下了。在那個年代,躺在塵土裏,比站在空氣中要幸福的多,痛苦的人總是活着的。下一個是鳳霞,同一家醫院,同一張牀,福貴的一雙兒女,一個是爲產婦輸血而死,一個是難產失血過多而死。得了軟骨病,躺在病榻上的家珍,一直拖着病怏怏的身體熬了許多年,終究還是走了。

活着,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既看不到黑暗,也看不到希望,像漂泊在_中的一條船,生存下去是那麼難,作者把生命的意義詮釋的是那麼露骨徹底,生活就是那麼簡單,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一顆不安分的心,看到這樣的生活,頓覺得活着是多麼幸福,生活無憂的現在,卻也需擔心飛來橫禍,命喪黃泉,活着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該走下去,至少我們還有希望,還有夢想,還有未來。

家珍走後,留下福貴、二喜和苦根,魂不守舍的二喜被水泥板夾死了,生病的苦根吃豆子撐死了,最後留下福貴孤零零一人。福貴與老牛福貴相依爲伴,搖搖晃晃走向餘生。

不管你追求什麼,財富也好,名譽也罷,地位也無妨,但是作爲一個活着的人,始終需要清除地明白一件事,不管你的一生多麼悽慘多麼輝煌,結局都是一樣:死亡!在這個世上走一遭,你可以樹立理想目標,爭分奪秒,不枉此生,但凡事切忌斤斤計較,勿要鑽牛角尖,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活着,有什麼可看不開想不透的呢。短暫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看你怎麼爲自己的活着下個定義!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3

有些人認爲: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不無道理,一個人的生命是屬於自己的,爲了自己就得好好活下去。可很多時候,我們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關心的人。他們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如果從這方面來講,人活着還僅僅是爲了自己嗎?還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嗎?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我很佩服福貴,我佩服他的堅忍,因爲他還活着,他的一生是不幸的,活着就是一種苦難,人生大抵如此,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痛苦悲傷卻是漫長的,很少有人因爲一件開心的事快樂一個月,而很多人會因爲一件事傷悲一年甚至一生。

人的一生不是很漫長,也許幾十年,長一些的百十年,只要活着,就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也許失去後,對許多人來說就等於失去了生命。但只要還活着,還沒有失去,一切都有可能。不管發生什麼,也不爲什麼,好好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4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說《活着》,《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說是生活,爲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爲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看到這裏真是說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麼會如此荒唐 怎麼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 真是什麼樣的人心 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着,因爲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5

在世是一種勇氣——讀餘華小說《活着》有感

我總以爲一小我私家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貴重的緣分,大概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筆墨

,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倒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魂魄,這個魂魄時常躲閃,但亦絕不羞澀地袒露着。其深淺難以以厚薄而論,由於它們載負的無不是頭腦的大水。我時常想着一本書的氣力,純粹的筆墨卻打擊人的視聽感覺,如波浪般震撼心靈,撞擊頭腦,潛入意識。

《活着》便是如許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在世》的感覺,從初始的悠然到厥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躊躇,我感觸心中彷佛有一種祕密的等待——召喚着一個遷移變化,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遷移變化,然而,我掃興了,作者是那麼的暴虐與鄙吝,我險些是一起心痛地讀到末了。當我滿心傷楚地合上書頁,驀地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眼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彷佛是悲痛,是一抹濃厚的嘆息,又好像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久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鬆弛家業,迷戀墮落到爲生活而下地,在超過抗日戰役、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月裏,他去世裏逃生,而家庭卻被運氣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去世、幼子因抽血猝去世、老婆抱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半子被鋼板所夾不測慘去世,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誰人飢餓的年月裏,活活噎去世。他充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全部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形單影隻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法哭,在去世亡的陪同下在世,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報告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惡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凝聽者,他沒有批評,乃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出現着,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間,我每每驚奇,這好像是瞥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欺壓着蒙受萬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彷佛報告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好像是一株剝削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失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剛強。可到末了,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小我私家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來由——在世,爲了在世而在世。在世,執著地在世——已成爲一個唯一能形貌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大概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本身,大概更多地感覺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比及末了,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6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餘華的《活着》前言中說的。讀完《活着》我只能這麼說,我們是幸福的。

當我們聽到你說:“我活着。”這句話時,知道你必定是一個體會到生活博大精深,對萬物飽含感激,而不僅僅是一個追求活着的目的的人,因爲目的就在“我,活着。”中!活着,真好!活着,僅此而以!

女主人公家珍的人生態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小時候是天真快樂的,慢慢的長大了,煩惱的事情也來了,學習、心情的騷動、感情的煩惱、工作的不愉快。。。。。。曾經在值班的一個晚上做病人檢查後回訪,結果連續4個電話都是:“病人已經在。。去世了。”那時候覺得真要珍惜每一天。愛自己的生命,愛自己的親人,愛關心自己的人和我關心的人。其實,活着本來就是一種幸福了,活着是人生的恩賜,感恩地活着,你纔會覺的世界如此美好。活着是一種責任,既然上帝賦予我們寶貴的生命,我們爲何不好好珍惜呢?堅強面對生活的困難?雖然說人爲幸福而活,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種天 性,但困難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沒有人可以避免的。所以,學會面對人生的困難吧!用樂觀的人生態度對待人生。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7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麼多咄咄逼人的想法。但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應該積極樂觀的處世至理,讀餘華的小說《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特別大的改變。要說收穫,則無非是在感嘆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應該知足。

我認爲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爲人的軟弱,因爲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面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爲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意義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接受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爲曾經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8

《活着》這本書中的福貴讓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他的一生是那麼坎坷,他的父親在他賭博賠光家產的時候離世,這無疑是一種雙重打擊。他的母親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離世,他的兒子因爲血被抽乾離世,他的外孫吃豆子離世……最後,只剩下他與一頭老黃牛爲伴。這種種看起來是那麼不可能同時發生,可全都真實地發生在了他的身上。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活着》,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走進了福貴的人生。他生活在“全民大鍊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貧困時代,吃不上好飯好吃,爲了供兒子上學,曾把女兒送給別人。我不禁捫心自問,現在的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如果還不努力學習,怎麼對得起那些勞苦百姓呢?在打仗時,老全被子彈打中,可見戰爭是多麼殘酷啊,你永遠不知道死亡在何時何地等着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和運動”給福貴帶來了無情的打擊,但他仍然沒有屈服,默默忍受着這一切。我認爲,他是堅強的,是無謂的。

或許,從我的角度看,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因爲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困難就是苦難。但是,如果從福貴自己的角度出發,他可能不會這麼認爲。也許,當他多年以後的某天,回味自己的一生時,他會感到幸福和快樂:他有着幸福的家庭,並與他們擁有美滿的生活,儘管親人們都已離他而去,但回憶仍是美好的。他不會忘記浴血奮戰的日子,更不會忘記和親人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他不會忘記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含着細微的如金子般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懂,別人的生活也不必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要好好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在最後,“老牛與牛漸漸遠去,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體現了一種平靜,愜意而又自然的鄉村生活。此時的福貴與這頭老牛一樣,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9

福貴的一生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是痛苦的。他的一生便是六十年代老農民的真實寫照,悲慘,孤獨。年輕的他玩世不恭敗光了家,可惜在悲劇已成的時候,才遲遲醒悟。父母相繼去世,女兒一病便病啞了嗓,兒子因爲救同學死亡,妻子也因此一臥不起。眼見終有好事,女兒鳳霞出嫁了,懷了孩子,卻難產死去。妻子悲傷過度,也相繼而去。本應幸福的一大家子卻落得只剩三個男人。家有一老一小,於是重擔全落到了女婿身上。女婿倒也是個樸實憨厚的主,努力掙錢養活一家子,卻在一次意外中被板壓死了。福貴一生的希望全寄託在孫子身上,然而孫子也死了。

結局便是,一個老頭與一頭老黃牛一起度完餘生。

他再努力,結局卻不盡如人意。千鈞一髮,是他生活的寫照,用一根髮絲承受千斤的重量,卻不斷。親人沒有了,家就沒有了。看似一無所有的他,卻擁有最堅定的——活着的意志,這便是他最寶貴的東西。

反觀現代,大多數人一生平平淡淡,平平安安,親人健在,從未經歷過真正的大風大浪,卻因爲一些小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活不可能總是如意。每個人所希望的,與最終所抵達的,都會有一段距離,這纔是生活。生活中的苦難便是生命的真正意義。所以,有輕生的念頭就想想富貴,想想生命的真正意義。

富貴讓我們明白,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這便是生活的具體體現。生活本身是痛苦的,卻充滿魅力。因此,請謹記富貴生活的意志。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0

作爲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爲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裏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

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

因爲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爲誰而活,我爲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爲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總認爲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纔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摘自餘華第一次看餘華的《活着》,是在一年前。那時看完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爲難。爲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1

以前問過一位名叫阿斌的同學,他讀書是爲了什麼。他說是爲了爽。當然也有別的同學也贊成這個觀點,讀書就是爲了爽。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話,讀書和吸毒一樣,對着植物屍體讓思緒隨風飛揚。

阿斌還寫過一篇文章,闡述了“爽”的重要性,題目是《人活着就是爲了爽》。

《活着》的作者餘華在自序裏寫道:“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這個叫福貴的男人的故事也能體現這一點,他撐過了最苦的時代,而時代帶走了他的所有親人朋友,只留下了他自己還活在世上,給這位收集民謠的老哥講自己的故事。

所有的悲劇都落到了他的頭上,這是活着的荒謬性。他也努力好好生活,期待希望,但命運總是在他剛覺生活有起色後給他來一棍子,讓他經受苦難。加繆曾經寫過,“自殺是回答了哲學的根本問題”,我想應該就是說,如果不想讓命運揍你一頓,最好的反抗就是自殺然後就一了百了,就啥事也都不會發生了。

這使我想到了曾經語文老師提到的一位她的學生,整天思考人活着是爲了什麼,幾次思考到精神不太好。還好那位哲學家沒有遇到阿斌,不然他一句“人活着就是爲了爽”可以引發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但是其實這個觀點也許是沒有錯的,爲了爽而活着。福貴爲了能讓自己爽,在年輕的時候賭博逛窯子,多巴胺分泌旺盛,之後經歷了各種苦難之後,他想讓生活好起來而不停勞作,這種勞動也被附着着“爽”的意味,他可以從這種勞動中感受將來,再到後來親人一個個離去後,活着其實便已經是一件可以稱得上爽的事情了。這也讓我想到一種可能性,自殺可以對抗命運的荒謬,活着也可以對抗它。無論是多麼大的災難,只要還活着就是成功,就還可以感受活在世上帶來的爽。

思考“活着爲了什麼”無疑是一件令人不爽的事情,這也解釋了哲學家們頭髮少的原因,因爲他們爲了能得到爽的感受而使自己陷入了不爽的境地,儘管這是他們的職業。

有人說能去思考這種問題的人,一般活得都不錯,纔有時間去考慮這種矯情的問題,陳奕迅有首歌就唱出了這個道理,叫《你給我聽好》。簡單來說就是矯情的人其實在炫耀自己過的很好,儘管他們看上去不好。其實這也是一種看人矯情就不爽的人的矯情,他們爲了活着的意義矯情來爽一下,那我們就以批判矯情來爽一下。

而經歷過苦難的人,他們不必要思考這些問題,他們就是答案。芥川龍之介說,人生有時不如一句波德萊爾,木心說,波德萊爾有時不如一碗餛飩。沒有什麼是一串羊肉串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串。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2

這幾天沒事的時候看了一部餘華寫的作品《活着》。作者說:"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裏面的主人公福貴一生中曲曲折折經歷了很多事情,從一個地主的大少爺到一個貧窮的農民,他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要什麼有什麼,但由於好賭全輸給了龍二,導致家裏破產。後面他的所有親人都先於他過逝。最後剩下他跟一頭牛。

他破產後遇到很多困難,親人也一個一個的去逝,但是,他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後面解放了,龍二是當地地主,被槍斃了。福貴聽說龍二被槍斃,對自己說,"龍二是他的替死鬼,要不是輸給龍二,死的就是他,雖然破了產,但他還能活着。"如今還活着,村裏的人都說,他跟那頭牛是兩個"老不死"

人活在這世界上不容易啊,能活着就最好,要好好的活着!我覺得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要感受這個人生的快樂而不是來抱怨老天的不公平。有些人出生在富裕家庭,有些人出生在貧困的家庭,但富人有富人的快樂和煩惱,窮人有窮人的快樂和煩惱,富不富裕這不重要,而是要感受到人生的樂趣,這纔是重要的。

我覺得人只要是好好的活着就是富裕的,因爲我們還有希望,而那些死去的他就什麼都沒有了,你現在能吃飽能穿好的話,那你更富裕了,因爲如今還有地區吃不飽的穿不好的人很多。不要抱怨不公平,只要好好活着就好。而且對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好一點,因爲遲早有一天他會離開你的。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3

“活着就是要修練自已的靈魂,在死去的一剎那能夠無怨無悔,能夠爲社會有所貢獻”稻盛和夫所講的道理,簡單明白。但就是這些簡單的道理,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稻盛和夫認爲,成功的人生應該是:本着不違反人類基本普世倫理、利他主義的簡單原則,以像對待戀人般對待工作,有着強烈到遍佈全身的渴望,凡事高標準、嚴要求,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大膽思考,小心準備,不輕言放棄,以百分百的認真身體力行,憑着一股傻勁兒去迎接困難和挑戰,珍惜和把握每一個現在,持續地積累蓄勢,最終化腐朽爲神奇,化平凡爲非凡。

簡單,也是我信奉的處事原則。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不給別人帶來麻煩”成爲我的基本人生準則。這個準則對我的影響,可以說利弊參半。

“不給別人帶來麻煩”,讓我時時處處考慮他人感受,能夠設身處地爲他人考慮,換位思考,不給他人帶來相處上的不適。但同是這一點,也讓我常常做事思前想後,因爲太多的顧慮而錯失良機甚至止步不前。現在想來,其實我仍沒有做到“簡單”。

爲他人着想是應該提倡的,“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也符合和諧的本質;但事事瞻前顧後,考慮太多,就背離了簡單的本質。其實,本着遵規守法、利他利己、和諧共贏的原則,每天踏踏實實去努力,每天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每天比前一天前進一點點,日積跬步,終致千里。

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缺乏努力拼搏、奮鬥的精神,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堅持呢?堅持,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同時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

就拿每天堅持跑步這件事情來說,說它簡單是因爲你只要穿好運動服出去就可以了,沒有人會阻止你;說它困難是因爲真的很難做到每天如此,幾十年如一日,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成功是很簡單的,而簡單卻是不容易堅持的,不容易做到的。稻盛和夫如此推崇簡單,因爲簡單裏面,孕育着成功。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4

時間總是一拖再拖,知道真的是百無聊賴了,纔拿起這本已經從圖書館借了2個月的小說《活着》,很多人給我推薦這本書,推薦餘華這個人。可是手到書邊,卻被各種誘惑奪去了我的注意力。今天3個小時的高鐵,正好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

無聊的時間,卻充滿着跌宕起伏的情節。餘華的文筆樸實直接,讓人從一個又一個悲劇中來不及憤怒,剩下的就只是悲哀。文中的每個人都是不幸的,在那麼一個社會的大背景下,百姓能活着,就已經是奢求,但凡一個大病,基本就是一條命,也許一丁點的社會變故,就可以改變一方百姓的命運。在那個淳樸單純的農村,每個農民的思想都是赤裸裸的,靜等着被安排,靜等着被剝削屠宰,卻沒有反抗的餘地。40年代的戰亂,50年代的饑荒,60年代的文化思潮。活着的人們是幸運的還是不幸的?我不知道,就好像福貴,他活着是上天的恩賜,還是一次不還好意的安排?死了的人讓人難過,更讓家人難過。或者或許是種幸福,卻更多地沉浸在逝者的悲傷中。文中一句透露出那個年代的福分,什麼是福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福分。這對於那個時代的家庭來說,已經成爲了一種奢侈的想法。我不知道他們的精神世界史什麼樣的,我也無法想象。

善良樸實的農民,歷史上歷經的磨難太多了。可是歷史的車輪無論怎麼碾壓,農民的性質還是不會變。在《活着》的各個細節都體現出農民的淳樸善良,卻逆來順受。根生的迴歸,春生的探望,隊長的庇護,其實在沒有文化動盪,沒有思想動盪,沒有社會動盪,我覺得,福貴這個村,或許是一個世外桃源。可是,就是這麼不湊巧,各種衝擊擊垮了那桃園的庇護。讓我們的典型代表福貴飽受煎熬。

好人,卻得不到好報,這是我在這本書裏面得到的答案。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他們辛苦一輩子,卻沒有享受過一天福氣。就這麼簡簡單單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上天開的玩笑,還是命中註定,生活在這個年代,或許很多東西,都已經註定了吧。其實到後來,我都不知道,我是該活着,還是該死去。死去是爲了祭奠,活着是爲了讓我的故事還能流傳。

在那個時代,真的感覺好無力,好無奈。無奈到只能怨天尤人,無奈道只能用眼淚來書寫自己痛苦,卻到最後無淚可流,流的,只能是心血了。

合上這本書,重遊了一天40-70年代的大中國,體會了一遍農民階級的生活。心情怒不起來,剩下的,只有悲傷。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5

“這輩子想起來就這樣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這樣的命。年輕的時候靠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差點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餘華《活着》

《活着》是一篇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本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人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的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是同情卻又不得不爲他的淡然而心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着他內心的波濤洶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是呀活着真好,更何況是活在幸福當中。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平凡的女孩,平凡的家世,平凡的樣貌,平凡的日子波瀾不驚,也曾幻想過不平凡,也曾希望自己的日子能過的轟轟烈烈,然而父母告訴我,平凡點好,平凡了就會淡然,就會寵辱不驚學會獨立學會堅強;老師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讀書,平凡了才能在一派浮躁中沉澱、成長;朋友亦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每天都開心得沒心沒肺。平凡好嗎?我對着鏡子問那滿鏡的平凡,鏡子裏的朦朧玻璃後的水銀說,平凡好,平凡自己成就了別人是一種幸福。

於是某天,在那窄窄的閣樓,我在散發微微黴氣的書架上尋覓的時候,那本薄薄的小書兀自闖入我的鏡片,泛黃的書頁,向我傾訴着它的不簡單,那個叫做餘華的人,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正常卻也不正常的故事,福貴於是闖進了我的生活,情緒在那娓娓敘說的過程中起了漣漪,《活着》就是這樣,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的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縱使餘華不是一個擅於煽情的作家,然而與平常之處的發掘,那漫不經心的筆觸卻直擊讀者的心靈。

人之處總是單純得像杯白開水,那時候的自己不知道什麼是平凡什麼是轟烈,那時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強烈的目的,也許是一時的好奇也許是一時的氛圍讓自己有了瞬時的衝動。於是,那個時候的自己總與“半途而廢”相伴,也總會爲了搭幾塊積木而拒絕吃飯——這一切,全看興趣的大小。在現在看來小時候的行爲是那麼的脆弱,因爲背後支撐這一行爲的唯有興趣,全沒有什麼“崇高的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從不會迷茫不會對自己的生命感慨萬千,於是,那時的生命也是最有韌性的——活着,僅僅是爲了活着。

很多時候,遠離親人遠離朋友的日子裏,感覺幸福一下子遠行,孤獨與寂寞,傷心與難過,許許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襲來,有過快樂的憂傷,也有憂傷的絕望,揚起的嘴角,是那麼的倔強,沒有淚水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有心痛。一個人的堅強,那種超負荷的難捱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然而所有的悲觀在遭遇到福貴時變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貴時變成了有幸。我不是不快樂,而是還沒有適應快樂。所以如果有幸我要自己承擔安慰有時候捉襟見肘,自己不堅強也要打着堅強,還沒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我沒有資格難過,我還可以把快樂寫得源遠流長。

好好享受每一天的點滴,好好活着,爲了自己也爲了關心自己的人,爲了這更長更遠的明天好好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6

深層次剖析,我覺得支撐“福貴”老人走過一生的是其對土地的信仰,土地對於一個農人來說,就是命,就是生命意義所在,人有別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思想,信仰更是思想上的昇華,人類有了信仰,才能戰勝自然,才能避過災難,基督教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如此之廣,也說明了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缺少不了信仰,不過,時下的中國,是一個缺乏信仰的國度,部分民衆面對日益艱難的生活選擇了輕生,選擇了侹而走險,人與人之間缺少基本的信任與互助,人性冷漠,這是最可怕的病毒,我們這些年青人不要說崇高的信仰,就是基本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遺忘得乾乾淨淨,只一味地崇尚金錢,現今社會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就唯剩下金錢與權力了,很多人爲了金錢和權力,不惜出賣一切,“笑貧不笑娼”,大多的年青人的價值取向已顯得務實而短視,我們實際承載着中國的未來,倘若我們依舊如故,缺乏基本的信仰和不抱有遠大的理想與目標,我不能想象中國如何自立、自強與世界民族之林。

《活着》帶給我們的還有很多,自身學識的淺陋讓我沒有更多的感懷罷了,細細觀察當前的社會,我們的生存狀態又豈能樂觀呢?民主與自由還是遙遙無期,而制度性的腐敗已經深入到政體的每一個細胞,改革開放的成果只是對自然資源和國有資產的再分配罷了,“讓一部分先富起來”只是富了那些權貴之人,他們通過權力的市場化和對私有資源的壟斷、配置讓國有資產迅速流入私人腰包,而廣大的工人、農民則陷入沉重的生活壓力之中,社會的基尼係數遠遠大於國際警戒水平,許多工人失業,隨着人口高峯的來臨,社會面臨非常危險的壓力,黃、賭、毒、法、黑應運而生,四處氾濫,甚至部分地方政府與黑道相互勾結,以榨取普通市民的利益來達到其富貴的目的;而愈來愈重的教育負擔讓許多少年兒童失去了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很少就走上繁重的勞動崗位,教育之於個人或國家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就已是很好的榜樣,這些缺少教育的少年們通過代際的傳遞,只會讓目前已經貧富懸殊的差距越拉越大,最後形成社會的兩極,矛盾與對立自然而生;另一方面,自然環境急劇惡化,可以說改革的成本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自然的破壞,很多地方政府只強調經濟指標、GDP的完成情況,視自然環境於無物,強制性、愚昧地破壞着本是安寧的天空,雖然政府已經在強調“可持續發展”,但真正能做到可持續發展的地方政府又有幾個呢?環境的破壞帶來的危害是深遠與長期的,它關係到中華民族下一代的生活狀態,但沒有多少人會考慮這些問題。以上只是我對當前社會的概述性描繪,它並不像某些文人所講的那樣美好,不像某些歌曲所頌揚的那般幸福,他們所看見只是他們的快樂,而廣大工人、農民生活卻是很艱難的,面對着當前的社會,我們這些所謂的二十一世紀青年能夠盲目樂觀,能夠無限HAPPY嗎?而要改變這些現狀,又豈是我們所能夠做到的呢?我們只有從自身做起,不斷地提升自己、充實自己,並極富熱情地關注着這個社會,儘自己所能去幫助或者關愛別人,我想,這已經是很不錯了。《活着》讓我意識到了當前生活的艱難與不易,讓我明白人生的艱難纔剛剛開始。

在一片“歌舞昇平”中,我們又迎來了20xx年,20xx年被很多媒體描繪成有歷史意義的一年、建設性的一年,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來說,也許更多的是恐懼與不安,SARS的影響現今依舊盤旋在我們的腦海中,而孫志剛的死再一次讓我們見證了我們實際生活得並不安逸,重慶那位餓死的三歲小姑娘讓我們知道某些人性已經淪落到何種地步,上訪戶、拆遷戶的自焚更是對某些現象至死的抗爭,20xx年,禽流感又飄然而來,這一次又不知會產生什麼後果,所有的一切讓我更感覺到了活着的艱難,我們並不比“福貴”老人幸福多少,所承載的壓力與顧慮是很大的,幸而有《活着》,有餘傑、何清漣這些精英們的吶喊,才能讓我感知社會並不是一片漆黑,有一絲光,在暗暗地照着,對於我來說,已足夠,堅強、樂觀面對着一切,用自己的良知去闖蕩社會,我想,即使生活再困苦,我們還是可以像“福貴”一樣,很好地活着,可以無遺憾地對別人說,我對得住自己的良心,我無悔,我想,這就足夠了。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7

早上泡在圖書館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說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爲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說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爲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後遭壓迫;從被國民黨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鍊鋼鐵和……

書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現在一直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給鎮長的女兒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彷彿看到有慶嘴脣發烏,臉色鐵青地呢喃着頭暈,我好像觸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醫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一把有慶,卻被什麼阻擋着,只能眼睜睜看着,心發憷。其實有慶是不是代表着那個年代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之士呢,他們一腔熱血被時代活活抽乾,成爲有權階級的美食。共2頁:

畫面一轉,是老人福貴和他的老牛福貴。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餘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敘述爲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下午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說,很少有人能這麼詳細地講述自己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爲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着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鉅細。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今天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說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這裏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麼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說,:“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麼有趣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着自己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後,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時飛揚跋扈的少爺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症不能幹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又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彷彿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這裏流着誰的眼淚呢?

原來,《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8

平靜的近乎冷酷的筆觸,餘華用他哲學的思考爲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悲劇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着的意義。

鮮紅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幾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貴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感受到淚水的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嘆息,精神的支撐似乎隨時會被瓦解,會在眨眼間煙消雲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忍受着至親們一個個的離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依舊活着。

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笑着活下去》,很喜歡這個劇名,“笑着”是一種人生態度,“活下去”則是要去踐行的生命狀態,“笑着活下去”則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與實現生命,而這,也就是所謂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在人生中困惑與不安,或許是因爲他們把人生複雜化了,活着,其實就是最簡單化的人生,也是人生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它沒有額外的喧囂浮華與功名利祿,它僅僅是生命的延續,是最自然的生存狀態,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在福貴輸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產時,福貴的母親這樣對他說:“只要活的快樂,窮也不怕”。是的,有什麼可怕的呢?活着已經是一種幸福,而能夠快樂的活着,也許就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其他的虛名浮利都只是身外之物,只是迷亂了雙眼的一時虛幻。對於失去了所有親人的福貴來說,活着是簡單的幸福,一步一個腳印,孤零零的走下去。

如果文章最後輒止於福貴老人一個人的繼續生存,將失色不少,而作者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爲老人福貴找了個伴:老牛福貴。從此,兩個“老不死”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本書的境界也在此中進一步得到提升,在給了人們更多哲思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嚐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後終將歸於平靜,就像大海在洶涌過後終會變成一個安睡的孩子。

也許有人會說,簡單的活着會很平庸。平庸?,你們覺得福貴平庸嗎?不!他不平庸!因爲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註定只是芸芸衆生中的普通一員,但他是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昇華了他的價值。活着,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夕陽下的兩個“福貴”漫步在自己的土地上,悠然享受着“老不死”的幸福。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19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麼多咄咄逼人的慾望。但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可悲。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面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捆綁中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爲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意義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接受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爲曾經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接受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0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這本書,但一直沒有去找來閱讀,《活着》讀後感。寒假回家的兒子,把這本書下載到了iPad上。熱鬧的春節過後,我終於有時間和機會了,躺在牀上一口氣讀完了它。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心情一直很沉重,那一刻有些迷茫:爲誰沉重?福貴?生活?還是此書引發了自己對生活抑或是對“活着”這個命題的感慨?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自己年少時的無知和爲所欲爲,毀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一開始很憎惡他,看到他那麼無情地對待家珍,那麼愚昧地賭完了家產,那麼殘酷地在一夜之間讓這個曾經殷實的家庭,走向了生活的底層,尤其當他的父親死在糞缸邊上時,我覺得自己在那一時恨不得對他揮刀而向。

經歷了戰爭,經歷了磨難,福貴開始對家人珍惜和愛憐了。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悄然地讓我改變了對他的憎惡,開始同情甚而喜歡他了。我不知道一個人的命運是否會真的像福貴那樣跌宕,那樣悽慘?一個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無知、無慮、無憂、無情;一夜間的淪落,刺醒了他麻木的心靈,慢慢的,他跳出了沉淪,開始了擔當,我也開始了欣喜和欣慰,尤其他對家珍的關懷和兒女的憐愛,讓我不由得祈願他們一家人從此過着幸福、甜美的生活。

然而,生活就是那麼的無情和冷漠。他那可愛的兒子有慶,在那個盲目崇拜的年代,爲了給縣長因生孩子而大出血的妻子獻血,被醫生抽血過量,死在了醫院;雖然啞,但卻冰雪聰明的女兒鳳霞,找到了真心疼愛她的二喜,卻在生下苦根的那天,大出血而死;曾經的富家千金、嫁給福貴後就沒過幾天好日子的家珍,苦累了一身的病,在風霞死後三個月,也撇下了福貴;偏頭的二喜,雖小有殘疾,卻有一顆善良的心,他以真誠的愛心,愛着妻子和她的家人,鳳霞走後,他堅強地拉扯着苦根,卻因一場事故,被水泥板活活夾死了,臨死前最後叫了一聲“苦根”,那一聲,彷彿穿越了時空,生生地刺痛了我的心,淚水奔涌而出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萬千不捨與牽掛;聰明而懂事的苦根,七歲那年,一場發燒,困臥在牀,艱難的生活,沒有吃的,卻因福貴的大意,食了過量的黃豆,活活撐死了……

親人們就這麼相繼地離開了福貴。孤獨的福貴,年近古稀時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爲伴,他管它叫“福貴”。耕田時,他會對它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對福貴而言,他不孤獨,也不寂寞。因爲在他每一天的生活裏,都有他的家人在陪伴他。所以,哪怕是他舒展的皺紋裏鑲進了泥土,哪怕汗水在他褶皺的胸膛前蜿蜒而行,他依然笑呵呵地、繪聲繪色地講述着自己的故事。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麼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因爲,活着的人本身就是偉大的,他戰勝了太多存在和不存在、發生和沒有發生的意外。更因爲: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1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溼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爲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爲什麼要分等級?爲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爲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纔是勇氣、纔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2

《活着》一書,我幾乎是哽咽着讀完,設想踏在福貴的人生道路,每走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淚水似乎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嘆息,精神的支撐感覺隨時會被瓦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活着。生命裏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至親的離去撕扯地粉碎。然而他並沒有失去活着的勇氣。帶着對親人的回憶拼盡全力地活着。正如作者餘華所說:千千萬萬的人讀到了絕望,而我寫得卻是希望。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來自於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苦難終將過去,珍惜當下,好好活着。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書中的一句話,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扣問自己,努力的意義是什麼?思索再三,努力的意義也許就是讓自己變得好一點。今天我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求一次人。今天,我少些抱怨,明天就會越來越好。今天我多堅持一次自己的夢想,明天我就離它更近一點。也許我走的慢,但只要堅定地走下去,總有一天,能到達我想要的生活。

經過一天的忙碌後,終於可以沉寂於桌前。外面是沉重的夜色,寂寥的空氣裏,不知道涌動着世人多少的哀愁苦樂,也許那就是人生的五味陳雜吧。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的“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想起了身處異鄉的妹妹一直拼命的工作,多了一些生活的感觸。手骨折了依然在工作沒有休息,只爲心中神聖的職業—刑警而傾盡所有精力。我覺得好的文章從來都不是詞藻如何華麗,而是能讓我們看到,聽得到那個人源自內心無聲的訴說,可能因爲她有一些使命感與執着的情懷吧,可笑嗎?也許是的,但她眼角熬夜的黑斑,一點都讓人笑不起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愁。想要自己上一個臺階,除了奔跑還能做什麼?我們將來都會死,毫無疑問。正如史鐵生所說“死是一個不必急於求成的過程,我們終究會面臨”。但帶不走我們曾經擁有的精神財富。回想自己求學生涯,揮汗如雨的日子裏伏案桌前,煩躁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寒冬裏,起早貪黑,畏縮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周遭人陸續工作,心浮動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我忘不了忙碌中充實的自己。我不知道我未來會是怎樣,但有一點很確定,我要看很多書,那是一份心靈的寧靜。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3

好朋友向我推薦了餘華的《活着》這本書,當時讀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思想,只是在閒暇時纔拿起它,當翻開後,我的內心被激起了如此大的波瀾,我完全被震撼了,卻也真的放不下了,是一口氣讀完的,也是滿眼淚水讀完了它。

這是一部血淚寫就的文章,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人間一切慘劇,從腰纏萬貫到傾家蕩產……福貴的活着好象就是爲了看着身邊的人一個個的死去。在這出死亡的戲劇上演之前,他夜以繼日的吃喝嫖賭,終於在一夜之間由闊少爺變成一個窮光蛋,而他的父親,在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後,死於由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父親的離去,福貴萌生了罪惡感,初體會到作爲男人的責任,想爲這個家承擔所有,但卻沒有想到他的命運並沒有因他已經承受的懲罰而有稍許的減輕,痛苦還在繼續。母親的離去他沒有親見,母親在盼着他歸來中,無望而平靜的死去,讀來不會過於沉痛,可我卻不忍讀有慶的死,那個孩子的死,幾乎令我窒息。於是,我落淚了,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的生命和另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做這樣的交換。

接下來鳳霞的死和家珍的死只能讓人感到無奈和嘆息,再接下來,我讀到了二喜的死,便又一次經歷了內心的傷感,又一個人的生命在偶然而必然間瞬間消失。隨後苦根的死已不能再讓我有感覺,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子都不放過,居然因爲吃豆子而撐死了!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死去,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在開篇看到,老人爲了讓老牛好好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我想富貴自己心裏大概也是這樣,假裝着二喜,有慶,家珍,鳳霞,苦根並沒有離去,而是一直與他相依,那些音容笑貌也確實從不曾消逝,而是會在記憶中永存,這樣他纔可以堅強得抗住他經歷的所有苦難,平靜地安詳地甚至依然幸福地度過上天給他留下的日子。只要活着就能感受生命,也只有活着,體會着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才能明白世上沒有什麼是比活着更有價值的。

這是一本沉重的書,能讓每個鐵石心腸的讀者落淚,生命雖然是脆弱而無常的,但是生命的堅強在這本小說中卻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作者說過,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讓我想到生命的離去也是容易到在一瞬間,想到了地震、礦難、洪水等自然的災害帶走了無數人的生命,也讓我們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更加體會生命的意義。現實中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過得舒服,只爲了愛情,只爲了權力,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名利,只爲了享樂。

當達不到目的時就會悲觀、失落,也有些人總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甚至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不管生命賦予我們的是快樂還是悲傷,幸福還是不幸,都要去忍受。當你擁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有責任走完生命的歷程。幸福美滿,生離死別都是其中的小插曲,別說找不到活着的理由,自己就是最好的理由,不爲別的,就只要活着,感受生命的過程就是每個人的責任。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4

餘華得這本《活着》是經朋友介紹才知道的,但是我並沒有太上心,也沒有機會看。難得有時間品讀此書,居然吸引我一氣讀完了此書。

作者在書中以福貴地主少爺從大富敗落成一貧如洗生活經歷爲主線,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慘和其樂觀豁達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爲什麼活着。

少爺福貴富有時沒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過着生活放蕩的日子,吃喝嫖賭,嗜賭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勸說均不奏效,到輸光家業,一貧如洗時才猛然醒悟,悔時已晚。從此福貴成窮人貧民,承受起養家餬口的擔子與責任。父親氣死了,母親不堪勞苦病倒了,貧窮中的福貴在爲給母親求醫的途中被國民黨抓去成壯丁。經歷了戰爭的波折,回到家時福貴的母親已去世,聰明的女兒因病已成了聾啞人。賢良的妻子支持着福貴,共同養育着一雙兒女,然而,福貴的兒子在讀五年級時爲救學校校長產後大出血,奮勇獻血,居然因抽血過度而死,......然而,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過一陣子平安的日子,厄運總要降臨到福貴的頭上。給女兒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兒卻在產後不久即離開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兒子、女兒早逝的痛苦後離開人世。福貴的親人只剩下女婿與外孫,愛婿又被一次劫難奪走了生命,飢餓中長大了幾歲的外孫,一次,發燒時外公買來很多豆子,難得吃飽肚子外孫的開懷痛吃,結果被豆子撐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與福貴生不逢時不無關係。否則,也不至於那麼悲慘,但是也不得不歎服作者在平鋪直抒下敘寫了那麼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來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活着》的評價,他對小說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生活,簡樸優美未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先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艾來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着》就是這樣一流的作用。”

餘華在書中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民的責任。”書的最後寫道:“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時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餘華用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來娓娓敘說一個家庭的平凡卻不正常的故事。

讀完此書,不禁深思,人爲什麼活着?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爲什麼活着是每個人都應當面對的問題,並且是親歷的現實問題。不少人認爲活着爲了享受幸福、快樂、安康、甜蜜......,爲了愛情、升官、發財,當達不到時就怨天尤人,甚至喪心病狂走損人害己之路......。其實《活着》引發我們爲什麼活着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如此寬廣而深邃的話題,有時要用人一生的經歷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死並不可怕,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太多的親人一次次的離去,承受一次次的打擊,確實也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生命觀。福貴從物質富裕而精神空虛的紈絝子弟,變成物質上貧乏而精神豐富的明白人,從不能體恤妻子賢良苦心,到發現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實走勤勞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賢子孝,其樂無比。

福貴前半生糊塗做人,後半生卻不糊塗,在平凡中表現了不平凡。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5

福貴是個富人家的少爺,無非希望他大福大貴。可他早年賭博贏少負多,輸得傾家蕩產。“天有不測風雲”福貴的父親在去茅廁時“被風吹倒了”一家人困苦不堪,這時,福貴的母親也病了。就在福貴進城爲母親買藥時不幸被國民黨強制參軍,在戰壕裏屢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終於盼來了解放的一天,富貴可以和家人團聚了,可母親已經病逝,鳳霞也在一場病痛中失去了聲音。不久有慶也在爲村長的女人獻血時搭上了性命,這對本來就清貧的一家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或許,命運在捉弄富貴,在不同時間的相同地點鳳霞,家珍,二喜還有苦根也相繼搭上了“歸西的列車”。

能離開的親人都離開了;能感受的痛苦都感受了;能經歷的事情都經歷了,剩下的只有那頭老黃牛和對過去的回憶,似乎還殘留着活着的信念。

在封建社會末期的背景下,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在平凡的日子裏過着不平凡的生活。古人雖說“知足者常樂。”但失去親人的時候,再知足的人也不會樂。在這樣的創傷面前富貴沒有選擇一了百了,也沒有選擇墮落.......有一千條理由讓親人離開富貴,但有一條理由把親人挽留,這便是福貴對親人的愛。若有上帝的話,他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賜予福貴一生中最珍貴的present(禮物)便是present(目前)。“過去的切當過去,留下的切當珍惜”既然福貴的唯一理由也無法阻止親人的離去,那他能做的便是享受現在,活着.....

如果說,福貴一家人的遭遇只是芸芸衆生的縮影,福貴的遭遇便是縮影中的片段;如果說,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福貴的一生便是坎坎坷坷的;如果說,人有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福貴的態度便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

我們總是以爲,已經到手的東西便是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覺得蒙受了損失。其實,一切皆變,沒有一種東西能真正佔有,得到一切,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斷的失而復得,習以爲常,也許能更爲從容的面對死亡。

另一方面,對於一顆有接受能力的心靈來說沒有一個人會真正失去的。鳳霞,家珍,有慶他們真正離開福貴了嗎?不,永遠沒有!我們不能單純的從理性的角度出發以一個人是否有生命來判定人是否活着。

我承認鳳霞,家珍,有慶的軀體已長眠於地下。福貴也可謂經歷了人間悲劇:早年喪父,中年喪子,晚年喪妻。從當年的風流倜儻到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福貴就是在這種壓力下活着的。他已不再爲金錢而活着;不再爲糧食而活着;只爲了一份精神寄託而活着。鳳霞,家珍,有慶他們的愛是深沉的;他們的思念是綿延的;他們的靈魂是活着的。

命運是不可改變的,但可以改變的是對命運的認識。命運不會一直眷戀福貴,讓他一帆風順或滿路荊棘,不如眺望着遠方活着。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東西而活着。

人生的終點是死,是虛無,在終點我們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於是我們只好說“意義在於過程”。然而,當過程也背叛我們的時候,我們又把眼光投向終點,安慰自己說“既然人生的意義都一樣,何必追求過程?”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6

《活着》,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

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

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爲爲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

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活着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幸福,只爲了愛情,只爲了養家,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做官,只爲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

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

但當我站在家裏陽臺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臺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7

在我比現在還年輕三歲的時候,曾於一次意外看到了一本書——《活着》,很快,我就被這本書所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深刻的描寫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時事的變遷,這是一個充滿血與淚的歲月史,這本書更能讓每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掉淚。

書中講了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老人從最先的紈絝子弟後因賭博而傾家蕩產淪爲佃農,父親在倒賣家產的過程中摔死在缸裏,故事由此開始,老人在日子裏體會到了作爲一個男人的責任,日子逐漸流去,他的力氣越來越小,他的親人也一個一個離去,如果說有慶的死讓我恨欲狂,家珍的死讓我感覺到無力,鳳霞的死讓我感覺天意弄人,那麼二喜的死,在那個既是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環境下,我已經麻木不仁了,直到福貴的孫子,苦根的死,我的心靈又遭遇的一記重創。就這樣,老人親手埋葬了三代人,他死之後卻不知道被何人所埋,他找了一頭牛當做自己的伴,給它取了福貴,鳳霞,家珍,有慶,二喜,苦根的名字,過着剩下的日子,這讓我很震驚,死亡就在那一瞬間,地震,山洪,颱風等等因素都很容易致我們於死地。所以,我們活着要有個目標不是嗎?實現了目標,死而無憾,那麼什麼又是目標?現在很多人把發財當做自己的目標,希望自己有錢,有多少人爲了這個目標而拋棄了生,選擇了死。

其實,我想說,不,這絕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不在物質,而是活着本身,生活誰也無法預料,誰也不能說清前方有些什麼,但是當我們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就已經活着了,我們的目標,是將活着本身體驗完,這是一種權利,無法剝奪的權利,不管前方有什麼,都要活着走下去,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

我想,這就是《活着》這本書所傳達的.精神吧。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8

我得爲餘華的《活着》寫一篇讀後感。有哪本書比《活着》更有意義,能更好地有感而發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還是《冷山》?《活着》,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爲爲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活着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幸福,只爲了愛情,只爲了養家,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做官,只爲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裏陽臺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臺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29

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

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爲爲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家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這部小說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着》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爲了活着而忍受。

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說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30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一書是從徐家的敗落寫起的。“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樣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到了我手裏,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你這裏,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了。”這樣一段形象生動的發家史和敗家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了福貴貧困生活和“活着”意義的源頭。

暫且不說福貴年輕時如何賭博、泡妓院、氣丈人,福貴也算得上相當幸運了。福貴爲生病的娘到城裏請大夫的路上,被硬生生地拉去當壯丁拉大炮,結識當了六年兵的老全和十六七樣子的娃娃兵春生,並與他們在戰場上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一起擡大米、搶大餅。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士兵死傷無數。福貴和春生幸運地揀回一條性命,老全卻永遠離他們遠去。帶着對妻兒的牽掛,福貴回到了家。

土地改革懲罰地主,龍二作了福貴的替死鬼,福貴又悻悻地逃過一劫。福貴的兒子有慶爲救生孩子大出血的校長——劉縣長春生的女人,被荒唐的醫生抽乾了血,死了,死在醫院一間磚砌的小屋裏。女兒鳳霞自己生孩子時大出血,沒有保住性命,也死在那間房裏。偏頭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兩塊水泥板夾死,又死在醫院的同一間房裏。成了孤家寡人,這是何等的淒涼。福貴的女人家珍,這是一個堅強賢惠的女人,軟骨病並沒有停止她辛勤勞作的步伐,直到雙腳不能站立。她爲福貴活着,爲鳳霞活着。待有慶、鳳霞相繼離開後,她也毫無牽掛的走了,走的那樣安詳,那樣坦然。後來,能說會道的外孫——唯一爲福貴的生活增添色彩的苦根也被豆子噎死了。不禁感嘆,這徐家的人難道就沒一個命好的嗎?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都是經福貴的手埋的。

故事結尾聽着老人淒涼地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心想,這不正是福貴的人生寫照嗎?孤孤單單一個人和棄世的和尚有什麼分別?反正都是經歷世事滄桑後寧靜的人了。

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福貴的人生告訴我們:活着,不僅僅爲了自己,那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同樣值得你爲他麼而活。現實也許殘酷,但不總是殘酷;往事不堪回首,就不要去回首。生活再糟糕也沒到絕望的地步,想想福貴。你或許會得到些安慰。

2023《活着》讀書心得與體會 篇31

黑夜寂寂悄無聲……

一個靜謐得足以使人的靈魂出竅的夜晚,我坐在微機前讀起了餘華的《活着》,我完全融入了主人公福貴那不幸的遭遇之中,面對那接踵而至的,近乎"不可能"的苦難,我陪着主人公一次次的傷心流淚、悲痛欲絕。小說字裏行間所涌動的那股感情的潛流使我預罷不能,我讀的昏昏沉沉癡癡迷迷顛顛倒倒……

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叫福貴的老人悲慘的一生。福貴曾經是一個闊少爺,家境很好,但到了他爹這一代,家道開始衰敗,他爹爹生活奢侈、揮霍。而福貴比起父親來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吃喝嫖賭,無惡不做,終於在一次賭博中,上當受騙,把自己家的土地全部輸給了別人。他的家境一落千丈,父親也被氣死。從此,他和母親、妻子、女兒相依爲命,過起了自力更生的農家生活。母親由於過於勞累,生病在牀,一次,福貴去給母親取藥,被國民黨抓住,作爲莊丁送上前線。戰場上,他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看到了一次次的死亡,他思念自己的親人,渴望能夠活下去。兩年後,他幸運的回到了家,母親原來已經死了。悲傷之餘,唯一能讓他高興的是他有了一個兒子,但是,他不幸命運這時候纔剛剛拉開序幕。福貴家庭雖然貧窮,一家人卻生活的非常幸福,兒子有慶也在健康的成長,一次學校組織給縣長的太太獻血。有慶由於先天的營養不良,再加上抽血過多竟然死去。福貴又受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自此,全家完全沉浸在了一種悲痛的氛圍之中。一直到又聾又啞的女兒出嫁時,全家纔有了一點歡樂。然而,上天並不憐憫這可憐的人,仍舊一次一次的把難以忍受的苦難向他降臨。先是自己的女兒難產而死。接着是自己的妻子難以忍受喪子、喪女的雙重打擊而去世。福貴只得和女婿二喜以及外甥苦根生活在一起。然而更加讓人難以意料的是,二喜卻在勞動時,不慎被兩塊水泥板夾死。自己的唯一一個親人--外甥苦根最後也意外的離老人而去!!最後,和老人相依爲伴的只有一頭老牛。

一次次的死亡,都是主人公老福貴不緊不滿、平靜寧和的敘述出來的,該長哭當哭時,他無動於衷,該唏噓感慨時,他不肯多談半點。老福貴把所有洶涌的情感都潛進了冷漠的敘述之中,我的心中卻引起的最強烈的震撼。我不敢想象,誰也不敢想象,如果故事裏的主人公換作是我們,我們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勇氣!但老福貴卻活了下來,而且心裏感到無比的踏實。老福貴是這樣說的: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是很靈,村裏人說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裏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屍的人,村裏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裏人都知道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屍的那個人,他們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我真的不想折騰我的感情,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但是面對着這樣欲哭無淚、欲嘆無聲的敘述,誰的感情不像一鍋煮沸的水呢?

生老病死是誰也避免不了的,在讀《活着》以前並不是沒在書裏接觸過令人痛心的死亡。《平凡的世界》裏的田曉霞,《穆斯林的葬禮》裏面的韓新月,這兩個正值青春花季女子的死亡也曾令人唏噓不已,田曉霞是救人時的意外之死,給人一種悲壯而帶淒涼的感受!韓新月是死在病痛上,那病痛是冥冥中不可逃脫的網,一次次的治療,一次次的失望,帶給人的也是不斷的揪心的痛,當她因病重死去時,反到讓人覺得解脫了。《活着》裏面的死亡比前兩本書寫的更加撼人心魄,慘烈的死、平淡的死、激昂的死、失望的死、意外的死……但使我久久不能平靜的是老福貴的兒子有慶的死: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爲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不停了。抽着抽着有慶的臉就白了,他還硬挺着不說,後來連嘴脣也白了,有慶才哆嗦着說:

“我頭暈。”抽血的人對他說:“抽血都頭暈。”那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出來個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是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他還不住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

“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

……

我進去時天還沒黑,看到有慶的小身體躺在上面,又瘦又小,身上穿的是家珍最後給他做的衣服。我兒子閉着眼睛,嘴巴也閉得很緊。我“有慶、有慶”叫了好幾聲,有慶一動不動,我就知道他真死了,一把抱住了兒子,有慶的身體都硬了。中午上學時他還活生生的,到了晚上他就硬了。我怎麼想都想不通,這怎麼也應該是兩個人,我看看有慶,摸摸他的瘦肩膀,又真是我的兒子。我哭了又哭,都不知道有慶的體育教師也來了。他看到有慶也哭了,一遍遍對我說:“想不到,想不到。”體育老師在我邊上坐下,我們兩個人對着哭,我摸摸有慶的臉,他也摸摸。過了很久,我突然想起來,自己還不知道兒子是怎麼死的。我問體育老師,這才知道有慶是抽血被抽死的。當時我想殺人了,我把兒子一放就衝了出去。衝到病房看到一個醫生就抓就住他,也不管他是誰,對準他的臉就是一拳,醫生摔到地上亂叫起來,……

有慶是一種平靜的死,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自己也不明白原因的死,是一種特定的社會裏必定引不起重視的死,是社會的悲哀!我讀到這裏時,透過自己淚水模糊的眼睛,我又彷佛看到了那個個子不高的有慶、那個忠厚誠實而又倔強的有慶、那個無限的依戀着自己的啞巴姐姐的有慶、那個每日風雨無阻去割草維持家庭生活的有慶、那個每日捨不得穿鞋而抱着鞋上學的有慶、那善良的飽含着愛心護羊心切的有慶、那個餓的有氣無力喝水充飢的有慶、那個第一次吃糖而興奮的紅了臉的有慶、那個寄託着全家人的希望勤奮讀書的有慶、那個正直無邪營養不足而又積極去獻血的有慶……

人爲什麼而活着?

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個衆說紛紜而沒有結論的話題。但是,我卻覺得作者餘華說的更有道理。

餘華這樣說: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貴的妻子家珍,她對人活着的意義看的明白清楚。她告訴福貴說:“我也不知道什麼是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這不是對餘華這種“活的哲理”的最好詮釋嗎?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我想起了司馬遷的活着。司馬遷爲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被漢武帝劉徹施以宮刑。這對司馬遷來說是奇恥大辱,司馬遷說:“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在,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司馬遷也多次的想到過死,但他還是活了下來,並且寫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以後,很多書中說司馬遷是爲了立書揚名,彪炳史冊,從而比漢武帝活的更長。還有的說是爲了和漢武帝做暗地裏較量,你想讓我死,我偏活下去。這些說法總讓人覺得有點差強人意。我現在覺得,實際上司馬遷的活,也是生命自身的要求所致,寫《史記》只是一種自己活下去的寄託。

當今著名的作家史鐵生,年輕時因一次意外,雙腿殘疾。以後又患了腎衰竭。每週要做三次透析,別人問他你的職業是什麼,他風趣的回答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搞點創作。他每次做透析之後,貧血、缺氧、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呼吸不順。但他仍然活的非常快樂。他在《我與地壇》中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它還說:活着是自己的一種選擇,既然選擇了活着,爲什麼還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們透過淚水觀察到了微笑,通過苦難來體會到了生存!!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傾述着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藏着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好好活着,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