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59K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居里夫人傳》讀後感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7篇)

在我隱隱約約的記憶中,有無數偉人的事蹟與我做伴:在課堂中,從書本上總能接觸到他們用勇氣和毅力譜寫的偉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無異於那顆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當提到這個響噹噹的名字,我的心靈都會爲之震撼,理由很簡單,她對全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偶然的機會,我得以翻開《居里夫人傳》一書,得以更加細緻的瞭解她那我自認爲輝煌的一生。

但是,我可能錯了。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滿了奇異的經歷,但無論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種輝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過人的天資,加上適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個具有令人羨慕優秀的她。可是,命運不願成全這個小女孩:她的祖國被侵佔,受着外族沙皇統治。她的童年充滿了憂患,這也漸漸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書攢錢幫助姐姐,爲的是實現自己的願望。終於有一天湊成了可以入學的幾百法郎——終於能自己去巴黎大學求學。

進入了巴黎大學,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學。她租了一間簡陋的閣樓,那裏幾乎什麼也沒有!傢俱都成了奢侈品。這樣一天天、一年年過去了,她爲着探索那她熱愛的科學,忘記了多年來的艱辛,忘記了多次倒在書桌前,忘記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蒼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無奈、太多太多的艱難,可她?用她那堅定固執的灰色雙眼告訴了人們一切——她從未屈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少年背井離鄉的生活,多少年艱苦生活的壓迫,她從未屈服!

這就是她那艱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艱苦卓絕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爾·居里,她的生活從此變化了,變得更加充滿激情!她的丈夫同樣是位忠於科學研究的“夢想家”。他們有了共同語言,他們的結合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學成就。

她發現了鐳以後,更加有激情做科學研究,甚至獲得了第一項諾貝爾獎!

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鐳爲人類帶來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

她不願做名人,她對那些成天來騷擾的記者感到厭惡,這不是她要的生活!這不是她要的生活?這與當今的社會景象與人民思想有着極大地反差,更是一種對大紅大紫、閒逸奢侈生活的諷刺啊。

她是個“夢想家”,是個永恆奉獻的人,這一點是我最最看重與欽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財富,不接受名望,“兩袖清風”。在她心中,總有一個使命叫她完成一項又一項科學研究,讓他不斷嶄新科學的遠景,那是不知從何而來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夢想家”的原則。

我記得那句“即使人變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也必須繼續工作下去”。這是皮埃爾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爲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與丈夫搞放射學研究。皮埃爾死後,他又忍住哀慟,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個當母親的責任,又不忘她的科學使命。晚年的她,比原來更加艱苦!親人們一個個要麼遠在他鄉,要麼哀傷離去,她孤單地做着工作,終於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她依然淡定,她作爲一個女性給了那些保守勢力重重一擊。此時又一陣軒然的榮譽大波向她襲來,她沒有被打到,儼然像個風浪中歸來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實力來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堅持下去的一生。

他甚至經歷了世界大戰的考驗!但並沒有倒下,真令人驚愕和叫絕!

但總有她倒下的時刻。直到她倒下時,她仍未忘記自己的使命。在這一刻之前,她已預兆到自己生命的終結,似乎可以想象她生前爲科學事業做出的輝煌燦爛,她捨得拋棄這一切麼?命運不給她疑遲的機會。

居里夫人走了,完成了她的使命,一個在全世界都刻有深刻印記科學事業,終結了。

她的一生很長很長,很是深奧,很是神祕,我無法一一敘述,但可以細細品味、感悟。我回想到了許許多多瘡痍的畫面:祖國波蘭被沙俄痛苦蹂躪時的無奈、失去姐姐與母親時的悲慟、六年過着家庭女教師生活的艱難、巴黎大學夜以繼求學的勞累、夫婦二人四年屋棚下的簡樸、母親撐起女兒們教育事業的重任、對榮譽波瀾的厭惡……

我不禁想起,居里夫人的時代是在近兩個世紀前的19世紀,而當今的21世紀與其大不相同,那時艱苦卓絕的名人事蹟,載入了現在安逸生活中學生們的教材。我深有感觸,居里夫人如何做到這一切?那真是一個神話!漸漸的想起現在的我,深感自慚形穢!早就沒了居里夫人當年生活的艱苦,但爲什麼也沒了爲自己的信念而奮鬥的精神呢?那種精神哪去了?迷失了麼?時代的發展啊,社會的進步啊,人民的富有啊,都給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精神食糧——短缺!

我不希望這社會這樣下去。也可能我的感慨萬千只是空乏議論與無病呻吟,但我還是作爲一箇中學生真誠的希望再有人能踏上居里夫人的路,用毅力劈荊斬棘,臨摹這個世界楷模的輝煌,將科學的遠景繼續嶄新下去!

我自己當然想這樣,不隱瞞地說,我與之相差甚遠。設定學習計劃的激情,換來的仍是虎頭蛇尾——它退卻的太快。我現在不敢求像偉大的居里夫人那樣名聲顯赫,只求不違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每當覺得自己的好行爲與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幾分相似時,就會有幾分自豪感。但現在,我只求從點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下力求完成創造與奉獻。

《居里夫人傳》一書,讀後真是令我感慨萬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難以忘懷。這偉人的一生,絕不白白瀏覽,她在書中記載的一切將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在一個平凡的人日子我看完了平凡的世界,內心卻再也不能如平常一樣平靜。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少平帶着礦場給他疤痕,提着從家裏拿的破行李袋走回了煤場,走向了向他撲來的惠明嫂和明明。無論精神多麼獨立的人,感情卻總是在尋找一種依附,尋找一種歸宿。我能想象到的是昏暗的背景,低矮的房屋,還有一個青年略帶疲憊的背影以及背影前一雙包含愛的眼睛,我不能想象少平將照顧孤兒寡母一輩子,是的我不希望他永遠呆在煤場,我希望他坐在乾淨的明亮的圖書館,和曉霞那個可愛爽朗大膽正直的姑娘一起看書,交流。

他再也不擔心他配不上她,她從不懷疑他會失去她。爲什麼看起來合理而美好的事物不能在生活中實現,倘使曉霞沒死那麼她的日記便不會被少平看到,當時少平剛剛知道高朗,他爲他們的愛情憂鬱,爲自己的地位自卑,說不定有一天他會離開曉霞,用他懂得犧牲利他的愛把自己從曉霞身邊逼走,那麼世界比曉霞離開更加悲傷,所以只有生離纔是最大的悲哀!

還有那從小光屁股長大的青梅竹馬少安和潤葉,是城市和鄉村真正割裂了他們,青春年少的錯過不禁令人惋惜,但現實給了他們都不勉強的結局,路啊,尤其是人生的路不就是自己走出來的,沒有誰的強迫,但別無選擇!秀蓮簡直是天上掉下的仙女,雖然是一個地道的吃苦耐勞的農村婦女,但她有一顆熱愛生活熱愛少安的心,不得不說她用肉體等同於現實撫慰了少安,給他堅實的支撐,識大體的她讓少安對她遠含着感恩的心去愛她。少安這個憨實,有膽略又心懷他人的農村漢子,別了精神上的愛人,反讓他投身於現實,緊緊擁抱着黃土地,並在奮鬥中換來了殷實的人生。就像文中說的:但他有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地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錢當然很重要,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嘗不爲錢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覺得,人活這一輩子,還應該有些另外的什麼纔對……少平這樣回答他哥讓他回家幫忙磚廠時他這樣回答。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在他來到陌生的黃原,在他做小工,在他背石板,在他夜讀時,他心中裝着父母,祖母,哥哥,妹妹,他希望憑自己乾點什麼,倘若在現在我會覺得他太看低自己了,他應該去找家教工作,而不是用最累又不體面的工作賺最少的錢,但是他一直到後來進入煤場成爲工人都是在出售體力。這個家真正靠知識走出去,並走入城市的就是那個從可愛懂事的小女孩長成自信睿智又美麗的姑娘的蘭香。在北方工業的天體物理系她找到了同自己一樣學識的吳仲平。就像少平意識到的,蘭香他們家真正離開土地的人,書中對她的描寫完全是跳躍式的,也許這就是學霸的人生姿態,默默無聞,一鳴驚人,健康正常的成長,不爲人知,但爲人所羨。

書中每一章開頭都是從環境入手的,人的生活離不開環境,如果世界再無野花野草,人類將從精神和肉體同時死亡。東拉河的河水和生活還在湍湍涌動,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時時都會感到被波濤巨浪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淪!!即使是在文革期間,平凡的人也不曾放棄奮鬥,文革後,黃原這片廣闊土地上的能人一個個躍起,攪動着平凡的世界,時代劇變,社會劇變,人完全主導着變化。少安經歷了從手工制磚,到小型磚廠,然後重大挫敗後起死回生地一躍成爲石圪村最大的財主,給祖輩帶來未有的榮耀,還有養起蜂的,喂起奶牛奶羊的,專心種地的,這是時代開放的洪流,大開的外界吸引着閉塞的農村人,走出去走出去!生命裏有着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樣的愁苦和感傷?雨浸風蝕的落寞與蒼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鬥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

曾因爲走“資本主義”道路被全隊通報批評,也因爲做了弄潮兒被拍倒的少安,和秀蓮度過了多少被汗水浸透,而時間靜靜走過的日子,終於觸摸到理想,遠去了曾經無奈和惋惜。

愛情吸引着讀者,但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平凡的世界也有各種級,各類人,田福軍有卓識的官員,一心爲人民,同時真切地愛身邊每一個人,對妻子的感恩,對女兒的喜愛,對侄女潤葉的關心,對上級的尊敬,對同級馮世寬的大度,對下屬的信任,都說明他是一個公正廉明的好官員。然而現實是廉潔不一定能幹成一切事,就如同他對下屬辦事結果的滿意和對方式的無奈接受可見。書中對於科學的態度從對蘭香的誇讚,和對劉玉升的貶低可見一斑。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爲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命運總是不如人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我不禁想到每個人定是要經過命運的起伏,才能收穫甘露的,也包括我自己,就像現在的迷茫。人的生命力,就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

讀完書加深了我對這個世界的愛,是愚昧但奮鬥不息的農民,是掙扎但自我解脫的現代女性,是精神與現實不能統一的愛情,是農村與城市不能瓦解的鴻溝,是愛情與奉獻同在的聖女,讓我看到一個平凡但包含着愛的世界,啊,我再也捨不得它了!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平凡的世界》

許多人都喜歡用“平凡”這個詞來描述自己,用它的反義詞——“偉大”來形容他人。的確,在茫茫的人海中,我們每個人只是海中的一朵小浪花,看似渺小,但並不代表不重要。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正是通過一羣平凡的小人物,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以孫少平等人位爲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在複雜的矛盾糾葛裏所展現人物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啓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爲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裏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爲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當我費力的打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濛濛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着…”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XX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宏圖。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麼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臺,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纔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兩個字交錯複雜的愛情故事。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爲有田曉霞的出現。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於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裏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麼認爲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畫到了極致。我甚至感覺少安就是身邊的某一位人。他小時候因爲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麼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爲了這個家。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爲了家裏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儘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潤葉這麼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李認爲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再說到少安的事業,可以這麼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並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並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麼的現實啊,付出纔會收穫。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也許我現在還無法預測,有一點時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它改變了青春時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爲,我的態度。真的事無法言語,只記得那段時間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內心充滿着各種幻想。我開始變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覺世界事多麼的美好。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着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爲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偉大的巨着,爲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爲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師推薦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爲她是在搪塞我,因爲我讀完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這裏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生在我的身邊。然而,當我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開始沸騰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爲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是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纔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裏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們考到大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差別。然而,經歷了三年的大學生活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在和紳臨終前對他說:“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當我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我們是怎樣對待勞動的。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

“……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纔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爲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繹着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那一位是孫少平呢?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有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這一道德要求教師必須圍繞着熱愛學生,很好地爲學生服務,但不能籠統地把所有的“愛生”都選爲師德崇高,必須看教師對學生愛的動機和愛法是否正確,特別還要看教師愛的效果如何,正如敬愛的周所說的那樣,要“愛生教好”,教不好學生的教師何談愛生?談何師德?爲此,相互信任就時下幾種被人們說是“愛生”的表現,略談一下我自己心裏的認識:

一、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恨鐵不成鋼”的愛,某些教師抱着對學生“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態度,對學習和品德行爲不夠好的學生,一味批評訓斥,甚至採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樣的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因爲,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強,教師這樣教育學生,只會讓學生加大恨老師,使其品德行爲就更爲放蕩,日益失掉爭取進步的信心。記得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學生,他有厭學的情緒,上課常走神或做小動作,作業糊塗至極,甚至乾脆不做。我屢次直接嚴厲地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緒反而更加低落,一副無精打采、毫不在乎的樣子,我差點爲之氣昏。過後,我頭腦冷靜下來,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驚地感覺到對他的態度過於偏激並且簡單草率。後來,我重新從另一個角度支觀察揣摩他,抓住他愛表揚的特點,儘量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當他老毛病再犯時,不是再一味批評他,而是避開這事,表揚他愛動腦,聲音響亮,這樣一來,他可來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會神,那節課的提問,他回答得正確而且聲音十分響亮,課後的作業也做得不錯。所以,經驗教訓讓我深深覺得,做老師的不要動輒就批評學生,或用單調的罰抄、罰背、體罰等來對付學生,因爲這種表面看似乎“愛之深”,但實際表現出來的卻是“恨之切”的行爲,常常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摧殘,學生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尊嚴,擁有爲人權利的人,當老師兵貴神速或踐踏了他們爲人尊嚴和權利時,學生就會產生越批評、越懲罰、越偏跟教師對着幹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不尊重的態度和行爲,都是應當予以遺責的。

二、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讓學生一口吃成胖子”的愛。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考試是教育結果檢測的手段,考試是爲教育服務的,但由於社會總是用考試來檢查、評價教育的結果,並以此爲依據來區分各個學校教育效果的好壞,決定學生的升學率。由此,大部分教師爲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大幅度採用題海戰術,大量的作業讓學生簡直喘不過氣來,教師卻不爲之所動,仍不知疲倦地蒐集資料,絞盡腦汁不停的出題,讓學生不分晝夜地做!做!做!學生考試成績好,教師就高興;學生考試成績差,教師就不高興,甚至大發脾氣,責怪、漫罵、歧視、課業懲罰、肉體懲罰等相繼出現。這樣的教育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習恐懼的心理,日益把學習當作苦差事。試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來,尚可會覺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還可以停歇下來休息,悠閒地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看看電視。而學生一整天除了上課時間外,課後還有大量的作業在等着他們,甚至連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書、作業一大堆,學生真是比大人還忙累!長期下來,學生吃得消嗎?知識掌握得了嗎?這樣的教育適應現當今的素質教育嗎?答案是顯而易見。

三、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只重優差生而忽略中間生的愛”。一個班中有幾十個學生,先天條件、心理素質、文化素養、學習成績不可能完全一樣,總有強弱優差之分,當然,也就有夾在優差的兩頭的中間生。有些教師重視的大都是冒尖的“兩頭”,由於應試教育的泛濫,片面追求升學率,不少教師總是比較喜愛品學兼優的學生,少數開學有望“尖子”平時對他們總是給予更多的注意和關心,甚至常開“小竈”而“轉化後進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全社會的重視。因此,“厚愛”後進生,關注後進生,促進後進生轉化是教師必須堅持不懈的工作,而處在“中間層次”的學生,學習平平,能力一般,平淡無奇,沒有出衆的表現,但也不會帶給老師麻煩,不少老師常常任其自然,對他們的長處熟視無睹,對其缺點了心不在焉,使“中間生”處在“受冷落的尷尬之境地,”這樣“中間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他們中一大部分人就會對周圍的事物反應冷淡,學習的勁頭也不高,參加集體勉勉強強的,他們心裏認爲“沒人注意我的存在,幹好幹壞一樣。”

其實,這些學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節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問候,都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學期,我新接手一個班,班上有一個女生,學習默默無聞,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並且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特別膽小,連課堂上站起來回答問題都會臉紅。對此,好也很苦惱,我發現了她的這個弱點以後,特意選她爲語文科代表,早讀要她創造出頭露面的機會,女孩的心裏感動極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她變了,變得活潑開朗,膽子也大了許多,對班級的工作熱情參與,對各類活動,比賽都積極投入,學習成績也有驚人的進步,一位教育家說得好:“教師應當把愛心分給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那些平平常常的,不聲不響的學生也是需要關心、重視的一羣,他們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師去挖掘,他們同樣渴望着老師鼓勵的目光和讚許的點頭,還有善意的批評。教師對學生的“愛”爲什麼會產生這種結果呢?我想這裏存在着一個“愛”的方式方法的問題,以及如何表現教師的“愛”的問題。有不少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強制的愛、盲目的愛、粗暴的愛、變味的愛。

教師如何愛學生?我想教師應該正確把握好“愛”的藝術,用好自己神聖的愛。第一,愛應該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愛。教師不僅要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要愛學習成績及表現差的學生,對於成績及表現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發現其優點,找出愛的理由,用真心去愛他們,用熱情去感化他們。第二,愛應該是細膩的,要做到無微不至的愛。學生是人,是一個多樣化的人,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感是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用真心去發現學生的需求,用愛心去化解學生的矛盾與痛苦,讓他們體會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去愛他們。第三,愛應該是嚴峻的,要做到剛柔相濟的愛。教師愛學生並不是無要求的愛,並不是爺爺奶奶式的愛,並不是無限的愛。愛中有要求,愛中有希望,愛中有原則。

顯然,教師對學生愛的正確動機,是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師愛,是來源於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教師要力求做到愛得得體、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理,這樣,才能把正確的愛生動機和真正教好學生效果統一起來,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這樣努力去做的教師,才堪稱師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做一個真正有愛的教師!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居里夫人傳》讀後感

在我隱隱約約的記憶中,有無數偉人的事蹟與我做伴:在課堂中,從書本上總能接觸到他們用勇氣和毅力譜寫的偉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無異於那顆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當提到這個響噹噹的名字,我的心靈都會爲之震撼,理由很簡單,她對全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偶然的機會,我得以翻開《居里夫人傳》一書,得以更加細緻的瞭解她那我自認爲輝煌的一生。

但是,我可能錯了。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滿了奇異的經歷,但無論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種輝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過人的天資,加上適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個具有令人羨慕優秀的她。可是,命運不願成全這個小女孩:她的祖國被侵佔,受着外族沙皇統治。她的童年充滿了憂患,這也漸漸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書攢錢幫助姐姐,爲的是實現自己的願望。終於有一天湊成了可以入學的幾百法郎——終於能自己去巴黎大學求學。

進入了巴黎大學,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學。她租了一間簡陋的閣樓,那裏幾乎什麼也沒有!傢俱都成了奢侈品。這樣一天天、一年年過去了,她爲着探索那她熱愛的科學,忘記了多年來的艱辛,忘記了多次倒在書桌前,忘記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蒼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無奈、太多太多的艱難,可她?用她那堅定固執的灰色雙眼告訴了人們一切——她從未屈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少年背井離鄉的生活,多少年艱苦生活的壓迫,她從未屈服!

這就是她那艱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艱苦卓絕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爾·居里,她的生活從此變化了,變得更加充滿激情!她的丈夫同樣是位忠於科學研究的“夢想家”。他們有了共同語言,他們的結合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學成就。

她發現了鐳以後,更加有激情做科學研究,甚至獲得了第一項諾貝爾獎!

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鐳爲人類帶來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

她不願做名人,她對那些成天來騷擾的記者感到厭惡,這不是她要的生活!這不是她要的生活?這與當今的社會景象與人民思想有着極大地反差,更是一種對大紅大紫、閒逸奢侈生活的諷刺啊。

她是個“夢想家”,是個永恆奉獻的人,這一點是我最最看重與欽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財富,不接受名望,“兩袖清風”。在她心中,總有一個使命叫她完成一項又一項科學研究,讓他不斷嶄新科學的遠景,那是不知從何而來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夢想家”的原則。

我記得那句“即使人變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也必須繼續工作下去”。這是皮埃爾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爲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與丈夫搞放射學研究。皮埃爾死後,他又忍住哀慟,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個當母親的責任,又不忘她的科學使命。晚年的她,比原來更加艱苦!親人們一個個要麼遠在他鄉,要麼哀傷離去,她孤單地做着工作,終於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她依然淡定,她作爲一個女性給了那些保守勢力重重一擊。此時又一陣軒然的榮譽大波向她襲來,她沒有被打到,儼然像個風浪中歸來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實力來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堅持下去的一生。

他甚至經歷了世界大戰的考驗!但並沒有倒下,真令人驚愕和叫絕!

但總有她倒下的時刻。直到她倒下時,她仍未忘記自己的使命。在這一刻之前,她已預兆到自己生命的終結,似乎可以想象她生前爲科學事業做出的輝煌燦爛,她捨得拋棄這一切麼?命運不給她疑遲的機會。

居里夫人走了,完成了她的使命,一個在全世界都刻有深刻印記科學事業,終結了。

她的一生很長很長,很是深奧,很是神祕,我無法一一敘述,但可以細細品味、感悟。我回想到了許許多多瘡痍的畫面:祖國波蘭被沙俄痛苦蹂躪時的無奈、失去姐姐與母親時的悲慟、六年過着家庭女教師生活的艱難、巴黎大學夜以繼求學的勞累、夫婦二人四年屋棚下的簡樸、母親撐起女兒們教育事業的重任、對榮譽波瀾的厭惡……

我不禁想起,居里夫人的時代是在近兩個世紀前的19世紀,而當今的21世紀與其大不相同,那時艱苦卓絕的名人事蹟,載入了現在安逸生活中學生們的教材。我深有感觸,居里夫人如何做到這一切?那真是一個神話!漸漸的想起現在的我,深感自慚形穢!早就沒了居里夫人當年生活的艱苦,但爲什麼也沒了爲自己的信念而奮鬥的精神呢?那種精神哪去了?迷失了麼?時代的發展啊,社會的進步啊,人民的富有啊,都給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精神食糧——短缺!

我不希望這社會這樣下去。也可能我的感慨萬千只是空乏議論與無病呻吟,但我還是作爲一箇中學生真誠的希望再有人能踏上居里夫人的路,用毅力劈荊斬棘,臨摹這個世界楷模的輝煌,將科學的遠景繼續嶄新下去!

我自己當然想這樣,不隱瞞地說,我與之相差甚遠。設定學習計劃的激情,換來的仍是虎頭蛇尾——它退卻的太快。我現在不敢求像偉大的居里夫人那樣名聲顯赫,只求不違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每當覺得自己的好行爲與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幾分相似時,就會有幾分自豪感。但現在,我只求從點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下力求完成創造與奉獻。

《居里夫人傳》一書,讀後真是令我感慨萬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難以忘懷。這偉人的一生,絕不白白瀏覽,她在書中記載的一切將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着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羣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纔是真正的英雄呢?書中寫到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關羽、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爲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爲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爲。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還有人說,關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爲何偏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爲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爲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膽略還需有情義。曹操在這一點上更值得稱道,當初劉備在曹營,曹操已知劉備野心,若誅之,也無後來蜀魏之爭,可是曹操並未加害於他,直至劉備逃走;曹操安撫關羽,對其厚待有加,與劉備之對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至於後來關羽念舊日情分,放其一條生路。曹操不失爲一條有情有義的漢子,雖說後來他也做了不少錯事,但那是形勢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顧他人之理?既有亂世爭雄,便不免犧牲,歷史上的事糾纏不清,也不可以怪罪於一人之上。至於後來曹操見到關羽頭顱嚇出病來,則更可以證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無人性,區區一個關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爲,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爲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偉大的巨着,爲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爲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師推薦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爲她是在搪塞我,因爲我讀完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這裏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生在我的身邊。然而,當我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開始沸騰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爲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是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纔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裏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們考到大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差別。然而,經歷了三年的大學生活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在和紳臨終前對他說:“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當我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我們是怎樣對待勞動的。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

“……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纔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爲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繹着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那一位是孫少平呢?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圍城這一部寫在解放前的著作,寫出了人們生活的困頓,寫出了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的種種好與壞,美與醜,善與惡,同時也寫出了人們在對待愛情、婚姻、人際關係等等方面的進進出出、無奈與矛盾。

船甲板上的對話,“那麼,你就是搖籃裏睡着的小寶貝了。瞧,多可愛!”等等表現了即使是知識分子,在人前人後不一的形象,可說是無奈,更可說是對人的不真誠。一張假文憑,一段對鮑小姐肉慾的描寫想來既是對在外留學生不能好好學習知識而吃喝玩樂的諷刺,也是對中國現狀的擔憂。

方鴻漸與周家的關係是一個圍城,已經進去了,想出出不來,在這個密封的圍城裏,方鴻漸喘不過氣來,只能壓抑着自己,跟着一羣市儈“談笑風生”。方鴻漸自己的家是保守迂腐的,這個家還停留在封建社會,方老先生看起來似乎在一些方面是明智的,是有父親形象的,但事實上正是這些所謂的明智阻礙了整個社會的發展。方鴻漸“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釘,也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這段真切描寫了當時的中國嚴重存在的“拿來主義”,不分是非黑白,把西方國外的東西搬進家門。後面對張先生的描寫更是說明在中國存在很多這樣自以爲是,不瞭解事情真是含義情況下誇誇其談,愛眩但又沒有本錢眩。

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寫方鴻漸跟蘇文紈、唐曉芙之間的關係。方鴻漸想進入唐曉芙的圍城卻始終不得其門;蘇文紈喜歡讓所有的男人在她身邊打轉,還以爲自己進入了方鴻漸的圍城,其實進入卻等於是在外面,而當她與曹元朗結婚並過上真正的市儈生活時,她卻安之若素。唐曉芙似乎是圍城中最好的人,因爲對方鴻漸來說她是虛無縹緲的,可望不可及的,她是一個幻象,所以變得純潔而可愛。這篇幅中對人物的描寫也很是到位,“詩人”曹元朗寫的是不文不類卻自認爲很了不起,翹着尾巴卻連狐狸都不能像,可大家仍誇獎一通。大家的交往是如此的不真心,小人之交甜如蜜般。趙辛楣想追求蘇文紈,也付出行動,從這個篇幅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相對來說更會生活的人,特別是在那個時代背景。這些文人騷客賣弄文學的嘴臉在這個篇幅中被描寫得如此可笑,很具有諷刺意味。

方鴻漸終於還是聽從了趙辛楣的話去三閭大學。沿途上,他們遇到了種種困難,最後通過關係到達了三閭大學,而關係這個在中國例行了多少年的東西,過去,現在將來都將例行下去。路上行人的勢利眼,看人看外表,看着裝,對有身份的人阿諛奉承而對老百姓則愛理不理。在這段中女主人公孫柔嘉出現了,人如其名般,剛開始孫小姐顯得如此溫柔,乖巧。李梅亭的小氣,自私,像一個真正的生意人,帶着藥去邊遠地區以十倍的價錢賣,而骨子裏有當時中國人的懦弱,無能。

到了學校後,教授不教授等級的劃分也是如此的荒唐,而老師們對這個等級分法的看法也是那麼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拿着假文憑在社會上招搖,也不顯得丟人現眼,而且還理直氣壯得在那爭着等級的高低。更讓人覺得可惡的是愚鈍的不只那些腐朽的老師,還有學生,學生也是一樣的荒唐,看老師的教書的水平不是看實力,而是看文憑,看學位,而且認知能力也那麼差,不能很好認清怎麼樣的老師纔是好老師,而去欺負老師,沒有了尊師重道的美德。在學術圈,所謂的文人們是如此的虛僞,不真誠。而在這裏,方鴻漸成了那個唯一一個還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分子操守,或者說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而高鬆年、李梅亭、汪處厚,這些人在那裏在裏邊如魚得水,他們會捨得走出這個圍城嗎?

再一個是在三閭大學發生的所謂的愛情的糾紛,這場糾紛也顯得如此的可笑。方鴻漸並不想進入孫柔嘉的生活,但他被孫柔嘉看上了,而且通過“某種方式”得到了他。對方鴻漸來說這個婚姻是他的圍城,在還沒進去前,他不知所以,就這麼進去了,在進去後,他渾渾噩噩得過日子,他也有想衝出來的衝動,但他是個被動的人,不敢行動,也不會行動。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後,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纔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你心裏明白,不用我說。”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正準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終於走向“不離而散”,不歡而散。他家祖傳的那頂破銅鐘噹噹噹噹噹噹敲了六下,似在嘲笑,對人生的諷刺和嘲笑盡包含在這悵然悠悠的鐘聲裏了。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着一羣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爲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看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感觸很深。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著名作家奧四的代表作。書中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並以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歷爲線索,展現了蘇聯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艱苦卓絕的鬥爭生活。寫出蘇聯時期鬥爭的艱苦和那個時代的美好品質—爲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品質。

我很敬佩保爾的這一點品質,他的確是一個頑強的人,當他負傷不得不退出戰場之時,他仍然在後方不停地爲社會的發展做着貢獻。當他被診斷出神經中樞有毛病時,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設法的工作,爭取多爲社會做事。最後,他兩腿癱瘓、雙目失明,不得不放棄工作。但他仍然堅決的拿起筆,再次頑強地與命運做起了鬥爭。正如貝多芬所說:“人應該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應該屈服於命運,應該奮鬥終身,頑強拼搏。在小說中,我最欣賞其中的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

我認爲這話很對,準確地說明了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難道不是這樣嗎?一個人不應虛度年華,也不應碌碌無爲。一個人總應該爲社會、爲大家甚至爲自己做一點事,那怕是一點點,也不能虛度此生,才能算得上是在“活着”。

對於我們來說,狼煙滾滾已成爲歷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們瞭解了歷史,讓我們銘記許許多多的革命先輩們,認識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所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愧爲是一本好書。

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早年喪父,12歲被母親送去車站食堂洗碗,飽受苦難。後到發電廠燒火,認識了朱赫來。紅軍撤走後,德軍進攻保爾的家鄉,加上階級鬥爭,人民的日子很艱難。布爾什維克朱赫來被追捕時,暫住保爾家,給他講許多革命道理,對他很有影響。後來,朱赫來被捕,保爾打倒押送兵,放走朱赫來,自己卻入獄。出獄後,他住在冬妮亞家冬妮亞找到保爾的哥哥阿爾焦姆,他讓保爾參加紅軍。一次激戰中,保爾頭部受重傷,但最終死裏逃生。出院後,不宜回前線,便做團的工作,修築鐵路等,以後他參加工業建設和邊防戰鬥,入了黨。由於他多次受傷生病,忘我工作等原因,1972年他幾乎完全癱瘓,雙目失明,他在忍受極大痛苦的情況下,決心幫妻子達雅進步,並開始文學創作,以另一種方式生活。保爾能成爲英雄主要在於他的追求和努力的塑造。他從小就有一身正氣,反對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反對官僚主義。他佩服朱澤培加里波第,在朱赫來的教育下,他更加明白他要做的是什麼——就是將個人事業與祖國的需要相結合,做一個能盡一切力量奉獻於祖國的革命者。爲了這個理想,他經受住了生活和戰爭的考驗,的確稱得上是一名堅強的革命者。在他的心中,革命事業與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在任何情況下,他的革命信念總是堅定不移的,所以他纔有力戰勝死亡與病痛,將畢生投入事業中。這就是保爾這個革命者的崇高精神,鋼鐵就是在這如同烈火燃燒的鬥爭考驗中煉成的。

從小說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待挫折的正確方法。保爾癱瘓失明後,想到自殺,但自殺就等於背叛革命,於是他又極力鼓勵自己振作起來,想辦法活下去。對待挫折,不是逃避,死亡是最愚蠢的辦法,活着就是一種希望,沒有什麼比堅強地活下去更有意義了。在面對挫折時,應該想到目標,你還有多少沒有完成,你應該從痛苦中走出來,重新爲它努力奮鬥,理想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即使破壞了,還可以再樹立一個,像保爾那樣的處境,都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你爲何不可呢?

保爾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句話說有了人應該有偉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行動,行動了就要盡力,盡力了纔不會有遺憾,他這種爲實現理想而拼搏的恆心、決心與行動實在令人震驚,正是他這種精神讓中老年人懷念,又鞭策了無數年輕人,爲千萬青年人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時過境遷的現代社會,人們對事業的追求不再那麼執着了,往往是力不從心,茫然無措或是一蹶不振,人們仍需要從這樣的書中汲取精神。應該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好書,保爾是一個永遠的人生強者,一個樂觀主義的勇敢者,他的精神永遠是不變的嚮導。

實現理想並不是件容易之事。不過,你應該明白,理想就像空中的風箏,離你再遙遠,你手中的線總是牽着它,一切盡在你的掌握中,你得從每件小事做起,哪怕只是撿起一顆釘子,爲別人倒水,都是實現理想,培養高尚品格的一小步——因爲你的事業一定是要奉獻於人的,如果能這樣看待,挫折不也只是一小步麼。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由小事起步,努力鍛鍊自我,你也會是一塊鋼鐵,相信,你一定有抓住“風箏”的一日。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我看得最困難也是最久的一本書,每一代人都用同樣的名字命名,這常常讓我頭痛不已,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所看過的最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一本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

小說離奇的情節令人歎爲觀止。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着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爲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着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爲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

《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採用了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彷彿一個循環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後、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祕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具有的高潔峭拔,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將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着一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爲伍。

這是一部描寫家族的小說和中國的《紅樓夢》有些相似。但這是形似而神不似。《紅樓夢》的矛盾來自於家族內部是封建的等級制度毀了大觀園;而《百年孤獨》的矛盾來自外部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着馬貢多小鎮。開篇的吉普塞人帶來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亞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像橙子。”然後隨着政治的介入。本來馬貢多是個幸福的村莊“至今還沒死過人”是他們驕傲的宣言。然後隨着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兩黨派的鬥爭都讓這個和平的小鎮漸漸變質:士兵爲非作歹學生嚮往戰場。而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又讓小鎮得到了虛僞的繁華並且迅速地在這泡沫經濟中衰敗。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有多離奇古怪和撲朔迷離,都是取材於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或許會有人說它太過荒誕,或許會有人說他的內容太過偏激,但這偏偏是它的價值所在,它的荒誕造就了它濃厚的現實意義,它豐富的想象力使它成爲文壇上不朽的經典。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讀柴靜《看見》有感

《看見》是央視知名記者柴靜的一本記錄自己在央視十年的自傳性的書。這本書記錄了柴靜在央視十年裏經歷的大型新聞事件,像非典,汶川地震等等。原本只是想它用來打發一下閒暇時光,可當我真正拿起這本書品讀起來時,卻意外地收穫了更多的是是對柴靜本人的敬畏,對衆多媒體失職的痛心,更有的是對人類感情的崇敬。

此書,她用坦誠的語言陳述着自己的十年成長路,不斷剖析自己,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讓我們感受到了有血有肉的作者。她深入一線,“出生入死”給我們帶來的事件真相,她的經歷,她的採訪,常常會觸動我心絃,讓我隨之潸然淚下。

看這本書,總讓我很容易聯繫到自身。從剛開始的“不知天高地厚”說出:“我知道我能達到的高度。”的柴靜;到被工作和現實打擊得一敗塗地的柴靜;再到激勵自己,站起來告別過去,重新出發的柴靜;最後是延續至今——一直完善自身的柴靜。從這些柴靜中,我似乎能看到自己,看到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不同,但總會有相似的心跡。我並沒有像柴靜那樣轟轟烈烈的成長過程,也無幸像柴靜那樣有那麼多人爲她點燃明燈。事實上,我的成長之路纔剛開始。曾經,我很害怕成長,很抗拒成長,因爲成長之路沒有那一條是平順的,這條路上都佈滿的荊棘,我害怕我會承受不住,我害怕我會在這如迷宮的路上迷失,在《看見》這本書裏,誠如我所想,我看到了未來的我將要承受的東西,看到了逼迫自己成長的艱難,也看到了破繭成蝶的痛苦,但在最後落入我眼瞼的,是她的成功,或者說是她一步一步蹣跚向前的足跡,又或者說是她不時回首反思的身影。這些都使我的心安靜下來,這些對於我來說都是解渴的甘泉,飽腹的美餐,從她身上我找到了一個能助我順利通過成長之路的工具,使我能坦然的等待和接受現實將要給我的挫折。

透過《看見》,讓我更深層次地瞭解到了柴靜。散文般的敘事風格,細膩婉約的情感表述,都將柴靜的博學多識與紮實的文學功底展露無遺。“非典”事件中的出色表現,更是讓我對於柴靜這樣一位身材嬌小的姑娘,心生敬畏。在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的“非典”時刻,是柴靜主動請纓去到現場瞭解最真實的“非典”,去接近最鮮活的事實。她七次與“非典”患者面對面交談,軟磨硬泡才獲許一個人進入病區權利,她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更多的公民知道真正的“非典”。她以一個新聞人的社會責任約束自己,用真實回報受衆,用真實擊敗流言。她的勇敢和執着給每一位讀者注入養分,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從中反思,自身在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也讓我明白,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本職,努力工作,爲整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便是作爲公民對於社會的最基本的回報。

在《看見》中我瞭解了社會最隱私角落的一些事,一些值得我們關注和反思的事。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元,門吱呀一聲關上之後,在這裏人們如何相待,多少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基本面目。當多年的隱忍與承受終於在那一刻海嘯般爆發時,往往是施暴者結束了生命,被施暴者走向了監獄,從此各自灰暗的人生更加灰暗。我看見了李陽將自己的家庭暴力歸咎於民族文化中的大男子主義,看見了人們對家庭暴力的習以爲常。施暴者有時候會後悔但這阻擋不了他們下次的暴力。正如人性裏從來不會只有善與惡,但是惡得不到抑制,就會吞吃別人的恐懼長大。倘若我們的法律能更加完善從而嚴格的制約家庭暴力,或者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那麼會不會少一些家庭暴力,少一些因爲家庭暴力有心理疾病或走上歧途的孩子。人性中的善會不會變的比惡多一點,至少我們不會助長惡的火焰,從而給善一個生長的環境。

一個以揭露真相爲己任的新聞記者,面臨的誘惑與威脅絕不會少,這也是現在各種假報道氾濫真相越埋越深的原因。慶幸的是我們在《看見》中看見了許多真相,在面對金錢與威脅而面不改色的柴靜身上看見了新聞職業人的操守,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只有我們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初衷,我們才能堅守自己的道路,不爲各種誘惑所擾。

由於年齡和閱歷的侷限,我對《看見》的理解可能達不到它所想要達到的高度,但書中對人性的挖掘、對自己成長的突破讓我受益匪淺。十年前,柴靜說:她關心新聞中的人;十年後,她做到了。她沒有忘了自己爲什麼出發。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爲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作品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其實這本書,在七年級時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很無趣,到後來明白才這裏是在爲以後的情景埋伏筆。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

這本書中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爲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可笑他的話裏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能與彬格來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着鼻子走。說實話,我並不認爲伊麗莎白被騙說明他是一個”愚人”。人,總是先入爲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麼對他產生好感?對於旁人的點評又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我說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不可否認,韋翰長着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雖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說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一個生活在過去時代的姑娘?合上這本書,仔細地品味一番,方纔發現,整部小說,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爲它輕鬆幽默的格調。伊麗莎白的嘲笑諷刺,正將那些自視紳士、淑女的貴族的本來面目暴露無疑。而伊麗莎白的父親班納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兒爲家庭快樂,幸哉?不幸哉?

文中的所謂「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貴、教養頗高、眼光銳利的青年達西的個性弱點;而所謂「偏見」是指出身中產階級、教養頗好、機智聰明的小姐-伊麗莎白的精神弱點。一個眼光銳利,一個機智聰明,都屬人中傑,但卻都難免人性的弱點的糾纏。他們在一次的家庭舞會上初次見面,卻因對彼此的印象不佳,一個態度傲慢,另一個心懷偏見。第一個印象先入爲主,以後又加上女人們在旁閒言碎語,而造成了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伊麗莎白曾對達西說過:“我們的性情非常相似,我們都不愛交際,沉默寡言,不願開口,除非我們會說出話來語驚四座,像格言一樣具有光彩,流傳千古.”就是因爲這思想上的一致,纔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礙,同時也是因爲這才最後促成美滿的婚姻.伊麗莎白:如果放到現實社會,可能是個女權主義者.但關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爾不懂禮節,調皮一點.卻是這樣迷住了達西.最重要的是善於和敢於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說“不”。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這部小說中通過班耐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爲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爲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爲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爲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爲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爲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爲,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爲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與偏見正是文字魔力結合感情昇華的最佳表現。若說《紅樓夢》是東方的貴婦人.《傲慢與偏見》則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着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羣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纔是真正的英雄呢?書中寫到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關羽、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爲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爲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爲。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還有人說,關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爲何偏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20xx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20xx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爲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爲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膽略還需有情義。曹操在這一點上更值得稱道,當初劉備在曹營,曹操已知劉備野心,若誅之,也無後來蜀魏之爭,可是曹操並未加害於他,直至劉備逃走;曹操安撫關羽,對其厚待有加,與劉備之對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至於後來關羽念舊日情分,放其一條生路。曹操不失爲一條有情有義的漢子,雖說後來他也做了不少錯事,但那是形勢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顧他人之理?既有亂世爭雄,便不免犧牲,歷史上的事糾纏不清,也不可以怪罪於一人之上。至於後來曹操見到關羽頭顱嚇出病來,則更可以證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無人性,區區一個關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爲,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我讀了錢鍾書的長篇小說《圍城》,讓我感覺頗多,在這裏我想這樣概括我的這些感受,如“婚姻圍城”,“職業圍城”,“心理圍城”和“人生圍城”等,這些都是人們都會討論的。首先我先介紹一下《圍城》的內容簡介。《圍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方鴻漸海外"遊學"數年,回國前花了幾十塊美金到一個愛爾蘭人處弄得一紙假文憑騙過父親與"岳父"。真才實學的蘇文紈喜歡他,而他喜歡美麗純真的唐曉芙,最後由於他與這對錶姐妹之間的種種誤會,暫且離開了上海,稀裏糊塗地與同在三閭大學教書的孫柔嘉結了婚。婚後,方鴻漸對一直喜歡蘇文紈的摯友趙辛楣說:"若是你真娶了蘇小姐,會覺得也不過爾爾。"這也算是他在婚姻城堡中的感悟吧。這以後和孫柔嘉又在婚姻的“圍城”裏,過着好像與外界隔絕的生活,因爲好像生活中只有他們自己,他們將婚姻當做了一座圍城,想出來的和想進出的都很難。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錢鍾書的小說《圍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錢鍾書先生將自己的語言天才併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添加上一些諷刺主義的幽默調料,以一書而定江山。

第一,是絕大多數人看了《圍城》之後的最大感受,那就是婚姻就是圍城。其實第一次看《圍城》的時候是同學推薦的,那時候我才19歲,看完之後也不太懂得故事的大致情節講了些什麼內容。現在再次翻閱此書,感覺有些不同了。主人公方鴻漸一個留洋的“海歸”博士生出身的他對唐小芙一往情深,但由於蘇的從中摻和,使得這段愛情宣佈破產。後來在教書過程中遇見了孫柔嘉,並最後與她結婚,但是婚後的生活並不很幸福。這樣一個故事如果發生在當代,也只能夠說明主人公的婚姻生活和經歷很不美滿和順暢。但在我看來,方鴻漸是一個很被動的男人,首先他在對於唐曉芙的愛情上就顯得很被動,如果說一個主動的人,如果說真心愛對方的話,就應該不用去管那些流言蜚語,但我們在生活中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就是因爲我們太在乎別人是怎麼看的。雖然這樣的想法很單純,但是也很美好,爲什麼我們會被那些惡意的話所中傷,爲什麼我們不活的快樂一些,忘記過去的煩惱。

所以我們在婚姻愛情上應該主動出擊,男生尤其如此,女生也不必太過矜持,遇見喜歡的應該追到底爲止。其次,我覺得婚姻是應該建立在兩個人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連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我會覺得這樣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包括婚姻的前奏-----愛情也是一樣的,都應該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唐小姐對於方鴻漸就應該信任,無論蘇小姐說了些什麼;方鴻漸和孫柔嘉也應該彼此信任,纔不會對對方產生這麼大的誤會。另外,我覺得我們現在對於婚姻和愛情要求的過多了,其實愛情和婚姻都是最浪漫和最純真的東西。在浪漫的法國,十幾歲的孩子被問最多的是“你今天和女孩子說話了沒”,“你交女朋友了沒”,這好像在中國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爲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怎麼這麼樣都是被動的形成了太多的不成文的規矩,如在學校裏,特別是國中或者是高中,禁止學生談戀愛等等過激的行爲。最近還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擇偶的標準,如“寶馬轎車加上豪宅”,“非富二代不嫁”,這些是物質上的要求,還有在相貌上的,學歷上的等等有太多的要求,其實這些都形成了我們現代社會中關於愛情和婚姻過“圍牆”,也正是由於有這些限制範圍的存在,才導致現在未婚人羣的驟增,這是我從《圍城》這本書中體會到的一點點淺薄的內容,暫且當做讀後感吧。

第二,《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但如果僅僅侷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圍城》被很多人譽爲現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爲錢鍾書在這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這種諷刺基於時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於錢鍾書個體的原因。這就讓我想起了這幾年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假文憑現象,說真的,我對於這件事感觸頗深,首先我們應該對這種現象的存在報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因爲當下的社會競爭實在太大,造成要想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都變得是一種“妄想”,巨大的壓力在這些人的身上,致使他們失去理智而去弄一些假文憑來矇混過關。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應該歸因於自身,一個人活着並不應該過於在注重那些虛浮的外在,而更應該注重自身內在的修養,自信是最吸引人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有信心,無論你在哪行哪業,都能夠乾得很精彩。這些內容扯得有些遠了,但是正是我的感受。作爲一名當代的知識分子,我們更應該修正自身,而不總是將原因怪罪與外界。

第三.但《圍城》中的諷刺更多的是基於對人性的解剖。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陸子瀟以國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贈書給自己等等,又如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後,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纔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你心裏明白,不用我說。”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正準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終於走向“不離而散”,不歡而散。我們捫心自問,做過這些事的似乎不止這些人,有時也包括自己。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中也是如此評論人們自身的人性缺陷。所以通過對此書的瞭解,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想避免出現這些人性的弱點,就應該瞭解自己,正確的對待客觀環境。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看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感觸很深。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著名作家奧四的代表作。書中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並以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歷爲線索,展現了蘇聯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艱苦卓絕的鬥爭生活。寫出蘇聯時期鬥爭的艱苦和那個時代的美好品質—爲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品質。

我很敬佩保爾的這一點品質,他的確是一個頑強的人,當他負傷不得不退出戰場之時,他仍然在後方不停地爲社會的發展做着貢獻。當他被診斷出神經中樞有毛病時,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設法的工作,爭取多爲社會做事。最後,他兩腿癱瘓、雙目失明,不得不放棄工作。但他仍然堅決的拿起筆,再次頑強地與命運做起了鬥爭。正如貝多芬所說:“人應該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應該屈服於命運,應該奮鬥終身,頑強拼搏。在小說中,我最欣賞其中的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

我認爲這話很對,準確地說明了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難道不是這樣嗎?一個人不應虛度年華,也不應碌碌無爲。一個人總應該爲社會、爲大家甚至爲自己做一點事,那怕是一點點,也不能虛度此生,才能算得上是在“活着”。

對於我們來說,狼煙滾滾已成爲歷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們瞭解了歷史,讓我們銘記許許多多的革命先輩們,認識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所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愧爲是一本好書。

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早年喪父,12歲被母親送去車站食堂洗碗,飽受苦難。後到發電廠燒火,認識了朱赫來。紅軍撤走後,德軍進攻保爾的家鄉,加上階級鬥爭,人民的日子很艱難。布爾什維克朱赫來被追捕時,暫住保爾家,給他講許多革命道理,對他很有影響。後來,朱赫來被捕,保爾打倒押送兵,放走朱赫來,自己卻入獄。出獄後,他住在冬妮亞家冬妮亞找到保爾的哥哥阿爾焦姆,他讓保爾參加紅軍。一次激戰中,保爾頭部受重傷,但最終死裏逃生。出院後,不宜回前線,便做團的工作,修築鐵路等,以後他參加工業建設和邊防戰鬥,入了黨。由於他多次受傷生病,忘我工作等原因,1972年他幾乎完全癱瘓,雙目失明,他在忍受極大痛苦的情況下,決心幫妻子達雅進步,並開始文學創作,以另一種方式生活。保爾能成爲英雄主要在於他的追求和努力的塑造。他從小就有一身正氣,反對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反對官僚主義。他佩服朱澤培加里波第,在朱赫來的教育下,他更加明白他要做的是什麼——就是將個人事業與祖國的需要相結合,做一個能盡一切力量奉獻於祖國的革命者。爲了這個理想,他經受住了生活和戰爭的考驗,的確稱得上是一名堅強的革命者。在他的心中,革命事業與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在任何情況下,他的革命信念總是堅定不移的,所以他纔有力戰勝死亡與病痛,將畢生投入事業中。這就是保爾這個革命者的崇高精神,鋼鐵就是在這如同烈火燃燒的鬥爭考驗中煉成的。

從小說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待挫折的正確方法。保爾癱瘓失明後,想到自殺,但自殺就等於背叛革命,於是他又極力鼓勵自己振作起來,想辦法活下去。對待挫折,不是逃避,死亡是最愚蠢的辦法,活着就是一種希望,沒有什麼比堅強地活下去更有意義了。在面對挫折時,應該想到目標,你還有多少沒有完成,你應該從痛苦中走出來,重新爲它努力奮鬥,理想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即使破壞了,還可以再樹立一個,像保爾那樣的處境,都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你爲何不可呢?

保爾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句話說有了人應該有偉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行動,行動了就要盡力,盡力了纔不會有遺憾,他這種爲實現理想而拼搏的恆心、決心與行動實在令人震驚,正是他這種精神讓中老年人懷念,又鞭策了無數年輕人,爲千萬青年人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時過境遷的現代社會,人們對事業的追求不再那麼執着了,往往是力不從心,茫然無措或是一蹶不振,人們仍需要從這樣的書中汲取精神。應該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好書,保爾是一個永遠的人生強者,一個樂觀主義的勇敢者,他的精神永遠是不變的嚮導。

實現理想並不是件容易之事。不過,你應該明白,理想就像空中的風箏,離你再遙遠,你手中的線總是牽着它,一切盡在你的掌握中,你得從每件小事做起,哪怕只是撿起一顆釘子,爲別人倒水,都是實現理想,培養高尚品格的一小步——因爲你的事業一定是要奉獻於人的,如果能這樣看待,挫折不也只是一小步麼。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由小事起步,努力鍛鍊自我,你也會是一塊鋼鐵,相信,你一定有抓住“風箏”的一日。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1.奧巴馬打牌

他妹妹瑪雅介紹奧巴馬打牌的風格:她認爲奧巴馬從外祖父身上繼承了對打牌的熱愛,如果奧巴馬在打牌時不選擇出局,就說明他相信自己會獲勝。在伊利諾伊州擔任州議員時,奧巴馬每週三晚上與一些同事打牌,藉此來放鬆,並認識和了解更多的人。奧巴馬打牌時小心謹慎,很專注,輕易不容易受到干擾,並且不會暴露他的意圖,除非牌局對他有利。奧巴馬細緻地研究輸贏的概率。如果他有一手好牌,他就玩。如果沒有好牌,他就放棄,而非孤注一擲。他不傾向於冒險碰運氣,而是喜歡穩紮穩打。但是他是嚴肅認真地對待打牌。他打牌,就是要贏

When he plays,he plays to win

(哈哈,和我一樣,我也不喜歡賭博,勝率不大的遊戲,我不大會參加,不過如果是不帶賭注或小賭注的娛樂,我會偶爾試試)

2.大學畢業後,奧巴馬曾有2年時間就職於高薪的華爾街諮詢公司,但他放棄了這條道路,決定到芝加哥貧困的黑人社區從事社區服務,工資很低。

(我也一直想去做數學老師,幫助那些大學聯考的孩子們,傳授自己的學習考試方法——曾經讓我獲益匪淺的,我大學裏還在做大學聯考卷子,但爲啥卻一直沒有勇氣真正邁出那一步呢?不是不我的勇氣依然不夠,或者我出於謹慎的目的?畢竟南昌的工作,據他們所說,還是挺輕鬆地,我也是抱着可以在工作後去噹噹家教的觀念,才選擇了那份工作,反正先做着吧,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總會有機會的,我總會跨出那一步的,只要我能把 證券交易 做好,我便能獲得財務自由了,到時候不想幹嘛幹嘛。不過沒做好之前,還是要做好不能做好的準備,兩條路並軌雙重保險。)

3.社區服務經歷後,奧巴馬決定從政,他報考哈佛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以獲得更高的公職

(牛逼!!!我喜歡,他本身就是個勵志傳奇啊!)

4.1991年,奧巴馬畢業後回到芝加哥,在黑人社區紮根常住,結婚生女,選擇一家專門受理民權訴訟的小型律師事務所工作,當了多年的“窮人的代理人”,並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兼職教起了憲法學,從講師做起,後來做到了憲法學教授。

(牛逼)

5.奧巴馬在白人家庭養大,這也是他受白人選民擁戴的原因之一。

6.奧巴馬的妻子 米歇爾,芝加哥大學擔任法學院副院長,還在6家機構的董事會任職,曾經當過奧巴馬的實習指導老師。

7.20xx年2月11日,在奧巴馬正式宣佈參選的第二天,米歇兒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達了對身爲一名黑人的丈夫挑戰美國白人地位的大無畏的行動的擔心,她說:"奧巴馬也許會在去加油站的時候被射殺――但是,一個人不能因爲恐懼和可能發生不測而裹步不前。"

8.基督教經典《聖經》中有這麼一句話是奧巴馬在演講中喜歡引用的:"我是同胞弟兄的守護人(Iammybrother'skeeper)。《聖經·創世記》中,該隱因沒有照看好弟弟亞伯而受到神的處罰。奧巴馬引用這句話的用意是:成功的專業人士要留在窮人弟兄中間,因爲幸運的人有守護之責,這應該成爲人們的普遍信仰。

(對的,幸運的人有守護之責,守護道德底線,守護公平正義及自由!自認爲幸運的人們啊,我們都應該聯合起來,從我們做起,一起守護這個社會的道德底線,守護一切美好的事物,創造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世界。)

奧巴馬說:"我不會滿足於得到媒體的閃光燈和羣衆的掌聲,當我越來越確信我能夠幫助人們過他們渴望過的有尊嚴的生活時,我就越來越感到由衷的喜悅。我常常想起本傑明·富蘭克林向他的母親解釋他爲什麼如此熱衷於公共服務事業的時候寫在家信中的那句話:'他生前有用,身後富有。'"

(讓同胞兄弟過上有尊嚴的生活,make a better world!這是個令人爲之鼓舞並奮鬥一生的目標啊!)

9.比爾·蓋茨認爲,利潤激勵的背後是認可激勵!蓋茨先生引用了斯密《道德情操論》的話:"利潤真正能夠激勵我們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辛苦和勞碌是爲了什麼呢?貪婪和野心,追求財富、權力和優越地位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是爲了提供生活上的必需品嗎?那麼,最低級勞動者的工資就可以提供它們。"

在人的本性中蘊藏着兩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關愛他人。

(蓋茨說的很對!那麼辛苦,甚至卑躬屈膝去追求過頭的財富,權利和優越地位的目的是什麼呢就爲了去和別人攀比炫耀麼?人的一生何其短暫,當生活允許你驕傲地活着時,你卻爲了永遠滿足不了的慾望而卑躬屈膝地當孫子,這不僅讓我鄙視,更重要的是:你這樣得不到內心的寧靜,你尋求不到屬於你的幸福。

守着自己的家人好友,有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要是事業不足以維持生活,那就再找一份可以維持不錯生活的職業。只要你肯努力,你甚至能把事業做成賺很多錢的職業。不過永遠記住,事業是你熱愛做的事,是上天賦予你的最珍貴的禮物之一,在你未出生時上天爲你做的標記,以彰顯你與其他人的不同,它是我們人生的意義所在,是你收穫幸福與內心的寧靜所託,對你的事業來說,錢永遠只是附屬品。就像比爾&蓋茨,他的事業是將電腦推廣到全世界,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10.“巴拉克”在阿拉伯文是“受恩賜的”

“侯賽因”是“英俊而善良”

11.奧巴豬年輕時逃課,吸毒,性放蕩不羈,外貌英俊,換女朋友很快,17歲與一個美女談戀愛,但仍揹着她拈花惹草,畢業前夕的高中舞會,乾脆甩掉交往一年的女友,與一名只有15歲的漂亮的金髮白人女孩交往,舞會後去開房,後來也拋棄了新的妞。

(牛逼啊!!!怎一個牛逼了解,叫我們這羣diao絲情何以堪哪!!!不過中美國情畢竟不一樣啊,美國更側重開心就在一起吧,中國考慮得東西太多了,我不想隨便許諾去騙別人。)

12.奧巴馬上的高中,1200人只有3個黑人,他小時候遇到過認同危機,對自己的黑人身份自卑。

(不過可以推斷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家應該屬於中產階級以上。)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爲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展現我們的個性風采和精神面貌,豐富我們的學識,拓展我們的視野,學校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讀書教育活動。本學期初,我們更是認真制定了以“誦讀經典美文,傳承中華文明”爲主題的課外閱讀活動計劃,根據不同年級,分別由我們語文老師負責向各位同學推薦了許多必讀、選讀書目,所推薦的書目大都是經典名着。學校每週的紅領巾電視臺節目還專門開闢了“好書推薦”欄目,每週的集體升旗儀式上有“名人名言誦讀”,還有每週三的讀報活動,每週五的課外閱讀輔導課等等,一切都是爲了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培養我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大家在讀書中感悟歷史、體驗社會、瞭解科學、拓展思維、昇華生命……

在平日裏積極開展課外閱讀的基礎上,我們本着“繼承傳統、精辦活動、人人蔘與、突出特色”的原則,又精心設計了本屆“誦讀經典美文,傳承中華文明”讀書節活動。爲此,11月14日的集體升旗儀式上,顧校長親自作了題爲“讓書香伴隨我們成長”的報告,向我們全體同學作了動員,鼓勵大家積極參與讀書節活動。之後,我們全校師生積極行動起來,各班分別開展了好書推薦會、古詩文誦讀擂臺賽、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和“書香校園”手抄報大賽等等,在各班進行轟轟烈烈的比賽之後,各年級又分別開展了以上活動。經過層層選拔,許多同學還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我愛書”現場作文比賽、“我愛書”演講比賽、經典名着讀後感評比等等。

轉眼間,以“誦讀經典美文,傳承中華文明”爲主題的本屆讀書節活動就要降下帷幕了,回顧過去的半個多月,不禁感慨萬分。我覺得讀書節活動,讓我們老師更多地發現:作爲學生的你們,真是了不得!就拿二(3)班來說吧,全班同學小小年紀卻個個都能把一百多首古詩文背得滾瓜爛熟,而且能瞭解詩詞的作者及所處的年代。他們的一堂古詩文誦讀大賽觀摩課,讓兄弟學校的領導、老師讚不絕口。其實,我也知道全校其他各個班級的同學也毫不遜色。再看看我們全校各班選送來的“書香校園”手抄小報,不論是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是高年級的學哥、學姐,不論是從小報的版面設計樣式,還是從小報的內容、色彩、插圖等等,我們都不難看出同學們的認真態度和不凡的書寫、繪畫技能,還有你們的不俗鑑賞審美能力。

因此,在今天的讀書節閉幕儀式上,我們將表彰一大批獲獎者。其中有各班推薦的“小書迷”117名,“綠色書香家庭”39個,“我愛書”演講比賽一、二、三等獎獲得者21名,“我愛書”徵文比賽一、二、三等獎獲得者106名,“書香校園”手抄小報一、二等獎獲得者180名,古詩文誦讀比賽一、二、三等獎獲得者78名,課外閱讀知識競賽一、二等獎獲得者117名,還有將表彰在本次讀書節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班級爲“綠色書香教室”,共計21個。

分析和總結這屆讀書節活動,我們覺得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全員重視,目的明確

本次讀書活動,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全體教師的支持,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語文老師的重視。同時我們還高興地看到,讀書節活動也得到了各位家長的重視,許多家長甚至參與了讀書活動,爲孩子作了很好的榜樣,當然還有部分社會人士的支持。本次讀書活動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希望通過舉辦“誦讀經典美文,傳承中華文明”系列活動,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豐富同學們的課餘文化生活,活躍同學們的第二課堂,拓寬同學們的知識面,促進同學們的語言素養,營造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充實同學們的生活,激勵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二、宣傳到位,思想統一

爲了使讀書活動深入人心,取得預期效果,德育處、教導處、少先隊等都非常重視此次活動的宣傳動員工作,先後召開了多次語文教師會和班主任會議,還利用了集體升旗儀式和紅領巾電視臺作了專門的宣傳發動,班主任、語文教師也利用班會、晨會作宣傳,還有的老師專門通過“網上家長學校”向家長髮送短信,請家長協助督促。正是我們全體師生,以及廣大家長對讀書活動一致的認識和統一的思想,爲開展好讀書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

三、精心組織,善始善終

我們能根據自身實際,從時間、地點、活動形式、活動內容及參加人員等各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充分調動了廣大師生參與讀書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各項活動有條不紊、有聲有色地開展。自讀書活動下發通知後,各責任老師、各班同學就都能迅速行動起來,能按照學校計劃作相應的活動安排,並逐項落實。對一些活動我們相關的年級組長、責任教師作了具體的佈置,制定了評分標準和考覈辦法,形成了一整套規範的資料。在讀書活動的後期,我們也能克服困難,認真總結,今天也組織召開總結表彰會,使整個讀書活動做到有始有終,圓圓滿滿。

四、全員參與,形式多樣

這次以“誦讀經典美文,傳承中華文明”爲主題的讀書節活動,是我校的大型活動,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大力支持,全校六個年級共有39個班級2164名同學人人蔘加,參與面大,覆蓋面廣。在活動的組織形式方面,包括作文輔導報告、演講比賽、古詩文擂臺賽等共有八項之多,這也激發了我們學生的參與熱情。

五、效果明顯,意義深遠

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通過讀書活動,涌現出了一大批“小書迷”。我們欣喜地看到,校園裏讀書的聲音多起來了,讀書的人多起來了,到圖書館借閱圖書的人多起來了,到書店裏買書的人多了,看到這些,我們作爲讀書活動的組織實施者,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感到了一種莫大的欣慰。

此次讀書活動雖然告一段落,但它不應該僅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更應該作爲一個新的起點;不應該僅僅只是一時一事,更應該把讀書作爲一種終身的學習。我們希望看到,今後能在一些班級成立讀書會和讀書興趣小組,希望讀書活動將會在我校深入持久地延伸下去,並不斷得到充實、豐富和昇華,直到讀書之風氣在我們校園內蔚然成風。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貢多是一個有二十戶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蘆葦蓋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條河邊……”但凡文藝青年或是想裝裝文藝青年的傢伙想必都很熟悉這段話。在那個盜版書鋪天蓋地的年代,手捧盜版書的人們倒也多多少少受了些文藝薰陶——只是版本不一。結果馬爾克斯老爺子一怒之下,索性死後150年都不給中國自己的作品授權——當然那是過去時,不提也罷。

坦率地說讀完一遍後我自己也無從下筆。可以說是作品本身太難懂,也可以說是讀後我整個腦子到處散落靈機一動的感想,理出來也不容易。作者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是一個家族循環往復無可挽回的命運,還是在嘆息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好吧我承認,以我的閱歷與智慧弄懂這些真的還有點難。一定要說些什麼,也就是散亂的雜感,而且欲說還休不知所云。嗯,從哪裏開始說起好呢?

被海水包圍的馬貢多,孤獨中存活了百年之久的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代,悲歡離合斷斷續續如同梅雨一般糾纏百年。

很有趣啊,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沒有人會被綁在樹上直到生命終結……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村落裏面。現實生活中也不會有家庭反反覆覆給孩子命同樣的兩個姓名,死者不會因爲太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之中。故事是荒誕不經的,彷彿透過一層教堂彩繪玻璃窺視着一個家庭的是是非非。然而讀完後又感到它是無比的真實——真實到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親眼目睹的一幕幕悲劇。

故事的敘述有些混亂,那都是些循環往復的回憶,考驗着記憶力浮浮沉沉的混沌回憶。孤獨的回憶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第一個何塞阿卡蒂奧,在孤獨中泯滅了自我。麗貝卡,則在同孤獨的對抗中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出師未捷身先死。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遲暮之年看得比誰都清楚可爲時已晚。阿瑪蘭塔,深知自己的痛苦卻無法逃離。烏爾蘇拉,明明人生一直浸泡在一碗痛苦孤寂的湯中卻毫不自知,守着一個慈母的美滿面具悲愴地活着,那家就是她的墳墓。

這就是他們的人生,世世代代傳下的名字聯通家族遺傳的記憶,他們的命運變成了莫比烏斯環中爬行的螞蟻,不斷循環往復卻找不到出口,不斷尋找卻不知其實根本不用找。看書的時候我老記不住他們的名字:太相似,也太長了。不過想想他們都是家族中那隻可悲打轉的螞蟻,不妨將他們當做阿卡蒂奧跟奧雷良諾好了,同名同姓,擁有一脈相承記憶的人本來就是同一個人吧,我想。至於那兩個換了名字的人物,或許搞錯墳墓也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若干年之後,當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時候,奧雷良諾第二一定會記得六月份一個淫雨連綿的下午,他踏進房去看他頭生兒子時的情景。”你看,只是回憶,真的僅僅是回憶而已。

有人說布恩蒂亞家族如同傀儡之家一般運作着,沒有感情也沒有實體。我想,孤獨的心中也未必裝不下真正的在乎,畢竟那種東西,是愛因斯坦和薛定諤都沒辦法的事情。這個家族在黑暗中百年的孤獨與百年的等待,一定有些什麼東西在維繫着——絕對不是費爾南達家鄉那樣的昏色地帶。

整本書想要表達的也許只是一個詞:循環。聯繫到當時拉丁美洲歷史循環往復停滯不前的怪圈,再怎麼遲鈍的人也多少會往這方面想想——畢竟文學作品源於生活。

至於孤獨,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命運與罪惡,想跑也跑不掉。

其實人這一輩子從可以看到不同開始,就想嘗試着去理解人和事。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那些微妙而關鍵的感性差異,使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說獨立語言的生物。

也許溝通和交流能在島與島之間建造橋樑,但橋樑的存在也終究拉近不了實際距離啊。

很多事情,一旦發生了,就再也抹不掉了,那些事情會改變一個人,也許會成爲一個人無法逾越的鴻溝。

我們自己是不是也……?

一般來說,人類定義“回憶”的方式由於是一種美化所以一向自我中心——與自己無關的事情記住了也只是故事,就算本來與自己有關、不過出於種種原因想起來就後悔,情願和自己沒關係,情願沒發生過的事情也會被自顧自從名爲“回憶”的盒子裏撿出去不加修飾地扔在意識角落假裝看不見。

直到有一天出現毫無預兆的契機,像看陌生人那樣驚奇地重新發現躺在角落裏的那個未加工半成品,以及爲了它花過各種各樣力氣的,幾乎不認識的自己。

像是雨刷刷過玻璃,一下子一切都明朗了。

最後誰擺脫了布恩蒂亞家族的宿命呢?活着的人死了,死去的人依然沉睡着。但在那一刻,如同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一般,他們又在一起了。

想到這些時候看到這樣的結局就好了。要是還能微笑,就好得不能再好了。

搞不清馬爾克斯老爺子怎麼想的,眼下我們可以正大光明地在書店買到正版《百年孤獨》裝文藝青年了。

馬爾克斯老爺子說,這樣的家庭不會再在地球上出現。

但願如此!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今年年初我拜讀了梁啓超先生所著的《李鴻章傳》一書,總想動筆寫點體會,但由於我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加之自身水平有限,生怕對原著的理解產生偏差,被人恥笑,誠惶誠恐,不敢動筆。現在學術界和社會上突然颳起一股爲李鴻章翻案之風,有一些人對李鴻章大加稱讚,說什麼"他是這百多年來爲了中華復興殫精竭慮,積極探索,努力奮鬥,百折不回的所有英傑之一!","李鴻章多半受命於危難之機,爲了社稷江山,千秋基業,而置個人廉恥於不顧。在當時四面楚歌的形勢下,救統治者於水深火熱者,舍李鴻章,別無他人。 "種種讚美之詞不絕於耳。自從我知道李鴻章那天起,不論是報刊雜誌、影視作品還是歷史典籍所記述的李鴻章都是一個賣國賊,難道這些全錯了嗎?帶着種種疑問,近期我重讀了《李鴻章傳》,並參考了一些其它資料,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未免以偏概全,一斑識豹,供商榷。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 生於1820xx年2月5日(清道光3年正月初五),卒於11月7日(清光緒20xx年),安徽合肥人。縱觀李鴻章的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平發、平捻,二是辦洋務。第一件事使李鴻章登上了清末的政治舞臺,第二件事把李鴻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平發李鴻章嶄露頭角,1850年(清道光30年),洪秀全起兵金田,次年稱天平天國天王,先後陷漢口、安徽、江蘇等地,此時的李鴻章正在安徽巡撫福濟處做幕僚,受人妒忌,很不得志,後入曾國藩府爲幕,被曾國藩所器重,於1861年(清咸豐20xx年)回鄉募勇,1862年(清同治元年),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爲淮軍,同年被任命爲江蘇巡撫。率淮軍攻克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之成,固然有其內在的影響力,更主要的是清朝的腐敗,八旗兵養尊處優,貪圖享樂,作風渙散,缺乏戰鬥力,太平天國軍隊所到之處全無抵抗所致。

太平天國之敗,一是其內部的腐敗和爭鬥,造成人心渙散,失去戰鬥力;二是帝國主義列強爲保護其在華利益,暗助清廷;三是湘軍、淮軍作戰勇猛。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仕途的上升通道。

平捻是李鴻章的一大功績,李鴻章之前已有22位朝廷大員奉命圍剿,歷經十餘年,都未成功。捻軍爲一流寇,擾民掠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就像現在的游擊戰術,官兵四處追繳,人疲馬疺,收效甚微。李鴻章剿捻,採取逼而不流,會師合剿之策,取得全勝。李鴻章用兵,謀定後動,料敵如神,布控得當,故而得勝。平捻之後,李鴻章及淮軍將士加官進爵,隊伍不斷壯大,集團勢力逐漸形成。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逐步掌控清末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大權,開始了他喪權辱國,賣國求榮的人生歷程。

李鴻章所辦洋務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辦實業;第二是建立北洋水師;第三是外交。

李鴻章所辦實業,不論交通、工業、開礦還是於外國通商,有一小部分對中國實業經濟的發展有所影響,其餘都不成功,究其原因是李鴻章所辦實業多爲官辦,清末的官員貪婪成性,昏庸無道,加之李鴻章所用之人多爲親屬,把辦實業當成生財之道,不顧大局,中飽私囊,所以失敗了。

李鴻章建北洋水師歷史三十年,每年耗銀數千萬兩,從德國購得軍艦、武器、訓練水陸士兵。在天津辦機械局製造槍械、炮彈,每年擴充,費款千百萬兩。派人到外國學習軍事,然而學成之人不予使用,所用之人皆爲淮軍、淮籍和親屬。李鴻章練兵比日本要早,北洋水師的實力,也不算弱,然甲午一戰,一敗塗地,皆因用人不當,爲保護集團利益所致。天津機械局建立三十餘年,存彈只有百十枚,甲午海戰海軍出發時,每艦隻發炮彈十四枚,朝廷所投巨資皆被私吞。朝鮮戰爭,北洋將士也是不戰而逃,豈有不敗之理。致使清廷割地賠款,李鴻章罪責難逃。

李鴻章傳讀後感3篇李鴻章傳讀後感3篇李鴻章所辦外交,以息事寧人爲本。李鴻章不懂外交,不知國際公理,只是靠小聰明處理國際事務。李鴻章的外交政策,就是以夷制夷,最終卻落的作繭自縛。

1883年12月至1885年4 月(光緒9年11月至20xx年2月)的中法越南戰爭,也是李鴻章在清軍取勝的情況下,與法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中法越南戰爭爆發時,淮軍的潘鼎新被命令守衛鎮南關,結果法軍一來即撤退,並且大肆搶掠周邊平民。張之洞則調動馮子材、王孝祺來反擊,最終大敗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這時候清政府又要見好就收,李鴻章主張講和,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特納在天津簽訂。 <中法新約>共十款。主要內容爲: (1 )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2 )在中越邊界保勝以上和諒山以北指定兩處爲通商地點。允許法國商人在此居住並設領事,(3 )降低中國雲南。廣西同越南邊界的進出口稅率,(4 ) 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商辦,(5 )法軍退出中國臺灣、澎湖。從此法國侵略勢力伸入雲南和廣西。因此左宗棠大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

甲午之戰,始於朝鮮,朝鮮本爲清朝的屬國,屬國的外交,有上過做主,這是國際公法。1884年底,朝鮮爆發甲申事變,成立了親日政權。而當時的清朝應朝鮮的邀請,派兵擊潰日軍,並且讓朝鮮國王恢復王位。1885年2月(清光緒20xx年),伊藤博文前來中國談判,而李鴻章作爲談判者和條約簽訂者,卻在有利的情況下采取了妥協的方針,簽訂內容有三:1、議定兩國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教練; 3、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這關鍵的第三條,讓日本獲得了和中國相同的特權,也是勝利者中國向失敗者日本的一大讓步!這就是李鴻章的一大敗筆,他因此該爲整個事件的發生負歷史責任。20xx年後日本向中國開戰的藉口也就在此。甲午戰敗不僅賠了鉅款,還割讓了中國臺灣和遼東半島(後在俄、德、法干預下,遼東才得以用三千萬兩白銀贖回)。

還有在李鴻章1896年(清光緒20xx年)訪俄時,接受俄國人賄賂與俄私訂密約,同意俄國人修建經我國黑龍江、吉林直達海參崴的"東清鐵路",密約規定"平常無事,俄國亦可在此鐵路運過境之軍糧""當開戰時,如遇緊要之事,中國所有口岸均準俄國兵船駛入".而1898年(清光緒20xx年)李鴻章又與俄國人簽訂《旅大租地條約》,除了使俄國成了"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水面"的主人外,又使俄國人有權修築連接1896(清光緒20xx年)年中俄密約規定的橫越滿洲的鐵路幹線的從哈爾濱到大連的南滿鐵路,李鴻章爲此接受了俄國人五十萬兩白銀的賄賂。整個東北因這兩個條約便實際上落到了俄國的控制下。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李鴻章簽訂了《辛丑條約》,賠銀達四億五千萬兩,合每人一兩,使國民蒙受了奇恥大辱。

爲什麼清末,世界只知有李鴻章,而不知有朝廷?爲什麼馬關條議約,日本非李鴻章不談?爲什麼俄皇加冕,非李鴻章不行?因爲只有李鴻章才能給他們所要得到的東西。李鴻章賣國行徑,罄竹難書。

就在李鴻章簽訂一個有一個賣國條約的同時,他所聚斂財產富可敵國,當時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說,李鴻章的財產從何而來,不言自明瞭。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門大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和世界各國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繫,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日益提高,獅吼龍飛,威鎮寰宇。然而有些人在對外交往中,不以民族大義爲重,爲私利所惑,肆意損害國家利益。據報載,有位導彈專家,接受了國外間諜的高檔手錶和美金,出賣了國家軍事機密。美國多家企業在同中國的商業活動中,向中方人員行賄。在力拓案中,因有些人員接受對方賄賂,造成中國在進口礦石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把這些現象和當前有些人爲賣國賊翻案聯繫起來,細思細想,不覺得驚出一身冷汗。爲昨天的婊子立牌坊,是因爲今天想當婊子的人怕捱罵。今天爲李鴻章歌功頌德的人,其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了。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1

這本書說高爾基爲了生活而要在鞋店、東家的房子裏和輪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瑪爾戈皇后這些有文化、有教養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愛吵架、背地裏說人壞話的小市民。

見識的淺薄,生活圈子的狹小讓高爾基周圍的人都不懂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慾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樣,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我來到人間”,彷彿就暗示着這人間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詩集、阿克薩夫的《家庭記事》、著名的俄羅斯史詩《在森林中》等書籍構成了高爾基的天堂,這個“人間”裏的天堂。

我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恆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不理會別人的反對而做自己認爲對的事。“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高爾基就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因爲他經歷了許多,也閱讀了許多,包括生活這本難“啃”的書。我羨慕高爾基靈活、流暢的文思,隨時隨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詩來抒發情感。當然,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勞。 高爾基的勤勉、毅力和恆心,還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構成了一個天堂嗎?天堂與人間只一線之隔,卻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萬卷書,卻腹無點墨;有人做乞丐,卻也能讀好書,學到不少的知識。人間與天堂是人心的兩個表現,被凡塵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間;反之高潔的心靈就如雞羣中的鶴,與衆不同,成了天堂。 只要肯幹,腳踏實地,人間也會變成天堂。

《在人間》是一本不同的小說,不是描寫貴族舞會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貧民貼心的讀物.跟着主人公去經歷底層社會的種種.在無法抗拒的壓力下,人們似乎只能選擇墮落.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經,懂得怎樣去敷衍與遊戲.在骯髒的環境與低俗的思想裏,在狹隘的天地與無聊乏味的日子裏,調情與淫蕩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騙着,這裏面沒有愛,大家都只是胡鬧而已."愛情已經完全扭曲爲一種簡單的肉體上的依存,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大家不都過的很正常嗎?誰叫社會所需要的只是他們能夠提供簡單的勞力而已.

就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分明有一雙犀利的雙眼,,探尋着智慧的光芒.那就是主人公渴望出路與改變的雙眼.他生活在他們中間,獨立着,總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去揣測生活的意義.他的思想被書引領着,生活在另一個廣闊而自由的天地.書中的世界與現實的強烈反差,也常使他苦惱,外祖母美好的心靈與瑪戈爾王后高尚的情操成爲日後回憶的主角.

對書籍的酷愛,開啓了愚昧的頭腦.一個用書籍填補思想貧瘠的人,反抗着周圍的種種不協調.主人公,厭惡了身邊的醜陋與粗俗,嚮往一種純潔,美好的生活."我必須尋求一種新的好的生活,不然我就會毀滅."帶着一種更高的追求,走上了去學校求學的道路.

學習心得書籍,始終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讓人有所追求,給人崇高的信仰.何時何地最好都別忘了讀書.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爲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餬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在小說中,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高爾基自傳體小說部,寫少年時他正式走上社會,工作階段的生活。用細緻的語言刻畫了下層社會人們的悲慘生活,描繪了一個半孤兒(阿廖沙父母雙亡)怎樣奮鬥,在社會上艱苦生存,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經歷。

15歲以後,高爾基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願望,便獨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學,他以爲“科學是無代價地教給那些願意學習的人們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學,只好在麪包店做工。起早貪黑,每個月僅有三個盧布的工錢。高爾基求學的嘗試終於失敗了。人世間的艱辛激起了高爾基奮鬥的決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書,這是他在貧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終於當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師拉寧的文書。這位律師曾給高爾基很多幫助,他的高度文化修養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爾基曾說:“他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裏無情地吸吮着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裏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裏的思考着。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今天讀了餘秋雨先生的《道士塔》,餘秋雨先生認爲,王圓籙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是歷史的罪人。他從外國冒險家的手裏接過極少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造成了一個古老民族的悲劇。

餘先生說,“這是一干巨大的民族悲劇。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向前的小丑”。這句話,我認爲無論站在哪個角度它都是對的,王道士只是一個小配角,他沒有權力沒有勢力去改變什麼,餘先生也承認“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論”。至於對石窟的破壞,暫且跟從餘先生的說法。王道士用石灰把牆壁刷了一遍,但“農民做事就講個認真,她再細細刷上第二遍”,接着,他又找幫手借幾個鐵錘,讓原先幾座雕塑“委曲”一下,結果才幾下,婀娜的體態變成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了泥巴。看到這,我不禁想爲“認真”二字大笑,但那幾下錘子彷彿捶在我的心坎上,痛得我想放聲大哭。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我總算體會到了。文章快完結時,餘先生髮出感慨:“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文!比之於被官員大量糟蹋的情景,我有時甚至狠狠地說一句:寧肯存放在倫敦博物館裏!”

俗話說:不知者不罪。王道士既然無知,那麼就應該無罪。除了可能有破壞文物的罪行外,我認爲也應該無罪。因爲他無知呀,又不是他願意這麼無知。如果他不是農民,深知其價值卻裝作無知,把文物以高價賣出去,那麼他是賣國賊,他無恥,他纔有罪。但現在錯不在他,可惡的是那些官員。可幾遍官員們有一顆赤誠的心,運回宮中保存,那又怎麼樣呢?八國聯軍原來,還是搶的搶,燒的燒,損失將會更大。在這點上,我認爲歷史是很公平的,有它必然的發展。當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一切,就必定會失去自己的一切。外國冒險家“盜取”中國的寶物似乎也就成了必然,它們的精神應該受到讚賞,但當他們忘記一些極基本的前提,事實也不會以他們的意志爲轉移,事實總會證明一切。說實話,我真的情願它們存放在大英博物館或者盧浮宮這些地方,因爲人家保存得確實比我們好,在中國,博物館被盜的事件時有發生,叫人怎麼安心呢?至於恥辱嘛,這個不好說。不能因爲自己得不到這個東西也不讓別人得到,雖說文物是出自中國的。但我認爲也可以這樣想,科學、藝術都是無國界的,放在哪其實都一樣,只要各方都享有同等權利。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2

夏日午後,站在舊式的衚衕中透過交錯的電線杆,望着並不太藍的天空,兩旁的行人似乎是在穿梭,但卻聽不到糟雜的聲音,就連呼吸的聲音也不能感受到,我只是在享受這種靜,心靈的靜,真想投入於靜中不再回來,這實在是很享受的。初讀村上春樹的作品被吸引,似乎在作品中體驗,又似乎是個旁觀者。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生活就像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要走進去,因此我們纔不可避免的對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可是迷茫和痛苦的源頭在哪裏呢?在長大和成熟起來的過程中。我們在長大,我們在不斷地在明白這個世界,在知曉這個世界,自己也在不斷變化着,來適應這個世界,融入這個世界。可是變化的過程哪有這麼容易!我們必須放棄一些,忘記一些,改變一些,適應一些:但是其中有很多我們是不想做的,不願做的,甚至不得不違心去做的。所以我們看到,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知心的交流少了,恭維的話卻多了;信任的眼神少了,說的謊話卻多了;幼稚的想法少了,生活給我們的壓迫卻多了;對事情單純的看法少了;每個人的心卻變得複雜了。但是我們仍要成長,不要去過分改變自己。

也許,是時候我們要重新學會與他人相處了。從無目的的和別人交往,倒有目的的和別人交往;從無保留的和別人交流,到有保留的和別人交流;從對人沒有戒心,到對人有戒心……最後,讓我們放棄這種原始的,純淨的,尋求個人理解與被理解的相處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別人面前隱藏些東西。這是社會帶給我們的改變嗎?我愕然了……

可是,這種轉變有時候不那麼容易,所以我們就看到,《挪威的森林》裏的很多人在挪威的森林裏迷失了方向。木月首先死了--17歲--死在一個成長的年齡。或許他承受不了成長帶來的變化,或許他不敢面對成長,總之他以死來作爲迴避成熟的方式。而對於直子來說,本來她可以握着他的手,小心但是堅定地走過成長的道路,可是,木月的死帶給她的是,要自己去對待未知。就像直子自己說的那樣:“在他(木月)死了以後,我就不知道應該怎樣同別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樣纔算愛上一個人。”對成長的恐懼最後也把直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淵。即使有療養基地可以讓直子身心放鬆,即使渡邊作爲直子“同外部世界相連的唯一鏈條”,也無法把直子從迷茫和痛苦中解救出來。不只是直子和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直子父親的弟弟,不都是在這個成熟的年齡段,在對成熟的恐懼,迷茫和痛苦中了結了自己的生命嗎?玲子,也是作爲其中的一員,僅僅是沒有失去生命罷了。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會像主人公渡邊一樣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這些轉變,即使我們自己並不瞭解爲何迷茫,即使這種轉變是被環境所逼迫的。而像永澤,看上去是能勇敢且完全的適應這些轉變,但是,永澤的內心也痛苦,他自己也不想完成這種轉變,只不過,他用自己的“奮鬥”成功逼自己完成轉變,而不是等社會來逼他轉變。這也是大人物與普通人的區別。

當面對成長的痛苦,我們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痛苦,都想有人來分擔我們的痛苦。對於迷茫,我們也想通過與人的交流消除迷茫。因此,我們才尋求理解與被理解。可是,完全的理解與被理解不可能達到,自己的痛苦別人不可能完全體會,我們也依舊在尋求理解和被理解的道路上迷茫。並且,越是尋求百分百的理解,其實也就與成長的主要方面所牴觸:“我們不能尋求這種相處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別人面前隱藏些東西。”所以,村上纔要把玩孤獨。因爲孤獨是不可避免的,是無可奈何的,是每個人最終都要經歷的。這也就是渡邊與人格格不入的原因。還記得渡邊在看望直子回來後,回到新宿唱片店裏打工時,看到周圍的一切感到陌生和茫無頭緒嗎?因爲他孤獨,而自己甘心孤獨,自己將在這種孤獨中完成人生的蛻變,最後成熟起來。

直子所在的療養基地,更像是一個現實世界中的伊甸園。在那裏,我們可以不必完成這種蛻變,不必作出轉變,可以依舊保持那種相處的方式。所以在渡邊剛來看直子時,會感到那裏吃飯的氣氛很奇怪,因爲渡邊自己已經完成了部分的蛻變了。也正是在直子面前,渡邊纔拿出自己已經蛻變的部分對直子說:“來吧,沒有木月沒關係,有我陪你渡過難關呢。”可是,村上的設計很有意思:它讓這個不必蛻變的伊甸園中住的都是精神病人。也就是要藉此表達:不完成蛻變的人,在那些完成了蛻變的人看來,就是不健全的。

或許在這個成長的道路上,只有愛情是真正純潔的了。因爲當每個人都完成蛻變之後,愛情就沾染了太多別的東西。可是,愛情帶給人的,卻是更加快速的變得成熟。不論是在愛情中成或敗,得到或者失去,人都會成熟很多。因爲愛情讓人懂得更多地揹負責任。其實初美就是因爲愛情的變化,而真正意識到成熟的,也是因爲自己經受不住這種蛻變,最後選擇了死亡。

《挪威的森林》我讀了這麼多遍,沒想到直到前些天,我纔像完成大一統理論似的把每一個分割的感想統一起來,其實,也是在前些天,我才把自己這些年的生活中的迷茫和痛苦看透。當然,隨着我的長大,很多想法還會發生變化,但是,不會變得就是,我希望自己和每一個我認識的人,都能勇敢的面對蛻變,勇敢地完成蛻變,並能在蛻變中保持一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3

對於明神宗朱翊鈞,歷來人們大多持否定態度。其實不僅如此,說起明朝的皇帝,人們都沒有好感:他們不理朝政,就像一個個敗家子,折騰着祖宗的基業。在朱家統治時期,雖然寫就了不少的輝煌,也留下了無數的罵名。魯迅先生在論及明朝時曾說:“唐室大有胡氣,明則無賴兒郎。”

但在《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中,黃仁宇先生則明顯地表達了他對朱翊鈞的同情與悲嘆。當然,黃先生也從他的“大歷史”觀向我們展示了萬曆皇帝的一生,以及萬曆出發,追溯封建統治的源頭,着重剖析了明朝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全面給我時期的文臣武將、思想家。

在高中歷史課上,我們都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封建集權統治在明清空前強化,皇權至高無上。但在萬曆皇帝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皇權的旁落或者弱化。尤其在立儲這個問題上,萬曆皇帝前前後後奮鬥了三十幾年,終也沒有實現立他最寵愛的皇三子常洵爲皇太子的夢想。

我想,其實,這也是萬曆皇帝的可悲之處。封建統治從秦朝到明朝,已經有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所推崇的文官制度,這時已經完備成熟。皇帝,在這個以程朱理學爲根本太子思想的國度裏,已經成爲一種象徵貨體制。萬曆皇帝,只要努力扮演好他的這個皇帝角色,按時參加各種典禮活動,批准內閣大臣的奏議,在全體文官以及程朱理學的協調下,整個國家基本上就可以正常運轉了。皇帝,似乎已經成了禮制的象徵,國家的精神領袖,倒有點類似於英國君主立憲制下的君主。但這怎麼可能呢?在長達一千五百多年的封建社會裏,皇帝基本上都是呼風喚雨,獨攬大權,說一不二的。

可是,在明朝,在以理學爲一切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的國家裏,熟悉掌握了理學的文官集團,卻逐漸壯大成熟,甚至達到了與皇權對峙的地步。萬曆皇帝想立皇三子爲皇太子,朝臣竭力反對,雙方苦苦鬥爭了三十幾年。最後,萬曆皇帝被迫立皇長子常洛爲太子,但這是以六七位閣臣的離職,上百名大臣被降級爲沉重代價的。從此以後,萬曆皇帝心灰意冷,深隱後宮,消極怠工。朝臣的奏議,他不予批准,也不加反對,就一直擱着,拖着,讓朝臣的目的也大不到。這很像小孩子的鬥氣行爲。但一國之君這樣做,卻是以一個國家的沒落爲代價的。

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疑問:立誰爲太子,誰爲下一任皇帝,作爲臣子的,和他們有多大關係,他們爲什麼非得擁護皇長子,甚至不惜和皇帝對着幹?在以嫡以長不以賢的禮法原則下,常洵爲長子,就應該爲太子。萬曆皇帝立常洛爲太子,就是違反禮法的行爲。在以禮法爲根本原則的社會裏,這是關係國家根本的問題,是不能允許的,即使皇帝也得遵守。

在歷史上,神宗皇帝偏激逆反,昏庸無能。親政初始,清算張居正。他晏處深宮,聲色犬馬,荒廢政事,又大肆兼併土地,溺志於財貨。其在位期間,圍繞太子發生的“國本之爭”,更是將朱王朝進一步推向深淵。

如此可憎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在《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萬曆皇帝如何從勤勉政事,勵精圖治,逐漸墮落退化。

朱翊鈞自幼聰慧過人,讀經史過目不忘,而且頗爲早熟。九歲即位,在生母李太后以及張居正的教導下,也算是一位少年英主。張居正親自教導他,安排課程,指導讀書,選拔賢能的大臣輔導他,培養他治國安邦的本領。雖然十分嚴厲,卻也不妨礙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在張居正生前,皇帝一直支持他的改革。但張居正的正直,卻得罪了不少人,觸動了守舊勢力的利益。在他死後,反對他的人開始反撲。他們紛紛上奏,要求清算張居正。隨着年齡的增長,萬曆皇帝對昔日威炳震主的張居正日益不滿,對他的嚴格管理也感到了厭倦。於是他從維護張居正,到順水推舟地開始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也是在他樹立自己的權威,徹底擺脫張居正的影響。於是,生前忠貞不二的“元輔張先生”,變成了謀國不忠的大奸臣。雖然清算成功,但這對朱翊鈞來說,這肯定是個不小的打擊。爲什麼他敬愛的老師就成了亂臣賊子,曾經受過張居正提拔的人爲什麼反而要陷害他,這些問題也使皇帝迷茫困惑。於是,他對朝臣的反覆奸詐深惡痛絕。尤其是長達三十幾年的立儲問題,慢慢磨盡了萬曆皇帝的雄心壯志,迫不得已地立長子爲儲,也加劇了萬曆皇帝對朝臣的厭惡,以及對政事的熱情。在這一轉變過程中,萬曆皇帝的優柔寡斷的性格也起了不少作用。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4

許是太久沒看過這樣的小說了,就拿起書看了起來,沒想到自己一氣呵成把整本書都看完了。看完後心情很是愉悅歡快。大概講一下主要的內容:一個在班上經常被欺凌的男孩有一天發現自己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特異功能--能偷別人的影子,當他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疊的時候,男孩就能夠知道他人心中的真實想法。當他發現自己有這樣的一種奇異的能力後,他慢慢地成爲幫助身邊的人的心靈夥伴,爲偷來的影子帶去了生命中的一點點光芒,這種能力從童年伴隨他到長大成人,在這個過程中,所記述男孩與媽媽之間的親情爲人動容,媽媽的老去也讓人落淚;男孩與自己從小的玩伴之間的友情,至真至誠;最後,男孩在蘇菲與克蕾兒的愛情抉擇,告訴了我,選擇自己心中最放不下的那個,不要被暫時的假象的愛迷惑了自己的心。而這種選擇付出的代價是痛心的,慶幸的是,最後故事是個美好的結局。

看完這本書後的感悟總結如下:

整本書,所有的事件,作者娓娓道來,在描寫男孩童年的那段內容中,充滿着童年的歡快和天真,讓我不知不覺中也跟隨這樣的描述想起那些童年的歡樂時光。男孩擁有的超然的能力,其實也是透過“偷影子”這一特別的功能來告訴讀者,不管在你面前的人顯得多麼的跋扈囂張,就像欺負男孩的馬格,一個高大打籃球很厲害喜歡着自己也喜歡的伊麗莎白的大男孩,也有自己心中的痛楚,他內心真實的世界並非像在大家面前的那麼強大。記得柴靜《看見》書中也提到類似的這個道理,我們看到的很多事情其實僅僅是事件的表面,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弱者被欺凌,但在被欺凌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爲人知的隱情。這也讓我明白,在這個世界存活着,少點計較,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懷着理解、寬容的心去諒解他人的缺點、過失。而不是用自己定下的標準去指責抱怨對方。在這個越來越強調“自我”的年代,作者能通過這些小細節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實屬不易,也點中了點。

書中還講述了男孩偷了好友呂克的影子,知道呂克內心十分渴望能夠像他一樣當一名醫生,不希望在老家當個小小的麪包師,男孩勸服了呂克的父親讓他去所在的城市學醫,而當呂克終於實現自己的願望的時候,才發現其實他並不喜歡這個身份,最後他選擇回到那個一早就有人來買他的蛋糕並且讓他心裏感覺到幸福的麪包店裏當一名小小的麪包師傅,給心愛的女人做各式各樣好吃的蛋糕甜點。這件事情挺耐人尋味的,特別是我們現在處於的這個位置--應屆畢業生,在這個找工作,略帶迷茫,看着別人工作心癢癢卻苦於心儀的公司還不給個電話面試的非常時期。很多時候當我們發現別人走得越來越快的時候,我們會不加選擇甚至說不加考慮地去從事第一份工作,幸運的話,你會發現這份工作就是你想要的,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幸的比較多。當工作被加上各式各樣的標準去衡量何種爲好工作,何種爲差工作,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按照人們口中的標準,選擇一個薪酬不錯,發展前景不錯的公司,以爲我們以後就能開開心心的了,但是大多時候都不是,我們會發現工作越做越煩,越做越沒意思,發現這和當初的想法是不一致的,這時候苦惱、煩躁會讓你在工作上顯得力不從心。看了這本書讓我想起一句話:什麼是好工作?最適合你的就是好工作。可惜的是,我們最適合的是什麼,我們自己都無從而知,也許這就是一個慢慢發現慢慢改變的過程。

書中讓我印象頗深刻的是男孩長大後的愛情。在男孩小的時候曾經在一個海灘上認識一個聾啞女孩,他們在那裏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但隨着假期的結束,男孩不得不回去,女孩告訴他她會等着他。隨着時間的飛逝,男孩沒在想起這個女孩,而與另一個漂亮能力又強的女孩蘇菲在一起,他相信自己是愛蘇菲的,當然蘇菲也是愛他的,只是最後男孩並沒有選擇和蘇菲在一起,而是回去實現他那個小時候的約定,最後男孩與克蕾兒終成眷屬,而蘇菲則與呂克結成一對。這個事件其實和呂克選擇做回麪包師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管工作是否體面,是否高薪,其實最適合自己的纔是對的。愛情也是一樣,不是你很愛很愛他,或者說他很愛很愛你,你們就可以幸福的,要獲得幸福,要選擇合適的那個人。尋找真正屬於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確定你真正想要的,而不要將時間浪費在不對的人身上。

至今我還想不透的一件事是,男孩的父親在男孩小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和媽媽,男孩總是希望父親能夠回來看看他或者給他寫寫信,他多麼的渴望見到自己的父親,當他受欺凌的時候,當他捱罵的時候。但是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父親始終都沒有任何音訊。直到男孩的母親去世後,男孩回到自己的小閣樓上發現了一封封信,是父親寫給自己的信,信中寫着他對兒子的思念,而母親卻隱瞞了他這麼多年。看到這裏的時候,心挺疼的,對一個孩子而言,家庭的美滿是最基礎的,所以選擇與如何的一個男人做自己的人生伴侶,有多了一份重要。不明白,爲何母親要瞞着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以爲父親就這麼其他於不顧了,是恨麼?還是怕男孩受到傷害?

以下書中摘錄的一些話:

她凝視着我,漾出一朵微笑,並且在紙上寫下:“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裏,我都會一直想着你。”(海灘上的克蕾兒)

我只是你生活裏的一個影子,你卻在我的生命裏佔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只是個單純的過客,爲何要讓我闖入你的生活?我千百次想過要離開你,但僅憑一己之力我做不到。(蘇菲的傷)

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兒。這就是你在我生命裏的角色,我童年時的小女孩,今日蛻變成了女人,一段青梅竹馬的回憶,一個時間之神沒有應允的願望。(被喚回的記憶)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5

最近閱讀了《工作重在到位》一書,收穫頗多,我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

從正式踏入工作崗位到此刻也快兩年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在摸索中我慢慢成長,也趨於走向成熟。“到位不到位,相差一百倍”。簡單樸實的一句話,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提出疑問,差距能恁大嗎?書中提到的餐館韓國企業時,企業老闆的一句“中國人做事不到位”和實地參觀當地企業中國人發出的感嘆“中國昂貴的人力資源”,不由得讓我們反思,就算一個人之間的差距就那麼一點,可能造成一個企業成千上百倍的差距,因此,從自己做起,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將給企業單位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作要到位,首先要認清自己的定位,要時刻明白崗位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只有時刻牢記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什麼,才能不失位、不缺位。我們經常把一句話掛到嘴邊:態度決定一切。什麼是用心主動?什麼是事求完美?什麼叫做稱職?我們通常所持的態度是“要我到位”還是“我要到位”?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我們的態度是什麼樣的,通常會直接產生一個後果。“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得下下。”我們只有用到位的最高標準,主動要求自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工作到位是個人成長的“法寶”。在職場中發展最快的人,永久是把工作做到位的人。要牢固樹立工作是爲自己做的理念,從此刻開始,從本職崗位開始,用心投身到本職工作中去,努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工作到位要提高工作標準。標準不同,結果完全不一樣。要做到“標準往上比,待遇往下比”,理解任務不走樣,緊咬目標不鬆勁,求真務實不“忽悠”,尤其是對於一些重大事情、重要工作,更是要確定最佳工作標準,不僅僅滿足要求,更要超乎期望。工作到位要着力做到“日清日畢”。要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立即行動,從此刻的事情做起,想盡一切辦法去落實自己的職責、完成每一天的目標,努力做到“日清日畢”,構成做事的良性循環。

書中還告訴我們,要想把工作做到位,就要遠離“差不多”。這三個字幾乎成爲很多人的口頭禪。要想把工作做到位,表現出來自己的專業,就要做到“零缺陷”,隨時想想“萬一”,萬一出現意外和變化,怎樣辦?教師上課,要想到課堂上每一個細節,要有到位的完美的設計;工人做工,要思考到每個零件的精確度,要有到位的創造;就連農民種田也要憂慮天不下雨禾苗怎樣辦,要有到位的與天抗衡的第二手準備。做事情的時候必須要多動腦,向“差不多”說拜拜。

要把工作做到位,還要有結果意識。做一件事情,最終還是要看結果,這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一項,結果導向能讓我們清楚的看到自己要達成的目的和效果,制定有效的工作計劃,選取最優的方案方法。檢驗工作是否到位的標準,無疑就是完成工作的好壞。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偉大來自細節對細節的注意。”如何做一件事,我們需要多費些精力來仔細思考,把自己放到“歸零”“清空”的狀態,謙虛理解別人的批評和指正,不斷充實和超越自己。只有一流的備戰,才能得到一流的成果。改“要我到位”爲“我要到位”。工作中不再做那種讓人撥一下動一下的“算盤珠子”,自覺加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開拓性。以最認真的態度去做事,不滿足於敷衍了事的“做了”,要追求更高層次的“做到位了”,把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落實到位。

改“自己爲重”爲“工作爲重”。把工作的需要擺在第一位,工作在前,自我靠後,自覺增強工作的職責意識和危機意識,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改“必須努力”爲“必須得力”。其實,工作多了更要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更要統籌兼顧,加強溝通和協作,安排好計劃和步驟,從而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工作重在到位還要勇於負責,有高度的職責感。強烈的職責感,光靠嘴巴承擔是不行的,要用行動去實現,要體此刻平時工作中。想要把工作做到位,就務必把職責落實到位。除此之外,換位思考,統籌兼顧,有壓力和緊迫感,遵守制度,按照既定的流程辦事情等等,這些都是讓我們工作到位的法寶,這無疑會將我們的工作歸攏到一個可行的範圍內,不會因爲大大小小的疏漏影響工作的到位。同時我們也要養成諸如“今日事今日畢”、“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習慣,拒絕浮躁,學會“深耕”,把“蜻蜓點水”的輕掠式做法,轉成“蚌病成珠”而放出璀璨光芒。一個人如何工作,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工作,最終都取決於他的思想。讀完《工作重在到位》,最強烈的收穫就是對於工作爲何重在到位有了新的認識。

人人到位,才能帶動整體實力的提升。個人的一點點不到位,帶來的破壞力是整個團體工作業績的大幅落後。工作到位是一種最基本的職責。我們要具備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盡心盡職地做好工作,堅持良好的職業操守。

工作到位是實現個人目標和工作目標雙贏的有效途徑。此刻經常提倡有爲纔有位,每項工作都落實到位,取得了上佳的成績,纔有機會上位,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工作到位了,個人目標和工作目標就構成了互惠互利的雙贏關係。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6

《京華煙雲》是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的一本有名的書。它描述了清朝滅亡後,民國時期北平幾個典型的大戶人家的生活,十分逼真的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畫卷。它是一部由好幾篇小說聯成的長篇小說,但不所以而成一部分散漫無結構的故事,而反爲大規模的長篇。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加入劇中人物之喜怒哀樂,包括過渡時代的中國,成爲現代的中國的一本偉大小說。

在這部小說裏面有兩個主角是十分突出的—姚木蘭和姚莫愁,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姚木蘭。林語堂說:“木蘭,乃真女子”。確實,在我看來姚木蘭一面秉承着道家女兒的隨緣自在聰明活潑,一面又有儒家媳婦的孝順賢惠,漂亮而多才,十歲就識甲骨文,會唱戲,懂得享受生活,善烹飪,知人情,體貼,毋庸置疑她就是個是很好的情人、妻子與朋友,而在婦女受教育缺乏的當時,在尚有足夠的矇昧與保守的世界,姚木蘭又是衆多男士的夢想。

木蘭自小被曾家所救,雙方父母又有交情,加上與曾蓀亞青梅竹馬,又和曼娘一齊居住,有曼娘爲曾家謀劃,她與曾蓀亞的婚姻,似乎是名門大家的理所當然。而她自我所愛的孔立夫,她雖然明明明白自我在立夫的面前,變得活潑,有不可言喻的歡樂。也明白孔立夫走了,她姚木蘭的歡樂也隨之帶走了,她會獨自在學校裏傷懷感嘆,卻不願意與任何說這不可說的祕密,她由衷地羨慕妹妹姚莫愁,卻照舊安然地過自我的日子,在禮教謹嚴的夫家剋制地保留自我風雅的愛好,結婚之後,仍與丈夫在清晨去看荷花,收集荷花上的露珠來煮茶。我覺得有雅趣,近人情,是姚木蘭最顯著的特徵。她的可愛在於她那現實中的不現實,一面順從命運,一面又在這命運固定不變的大格局下來點小花樣,浪漫地過日子,享受

人生。之後,家國大變,木蘭遷住杭州,從富家生長享用一切物質的安適,後變爲村婦,過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終變爲普通農民,成爲忍苦,勇敢,偉大的民衆大海中的一滴水。父親曾說:“若爲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可見木蘭是父親的夢想女子。她的這些精神也是我所敬佩的。

而在這部小說中也佔據重要主角的莫愁,相對於姐姐木蘭來講,她又有自我的不一樣,能夠說,木蘭猶如燦爛明亮的春花,而莫愁好比匣中溫潤沉靜的美玉。木蘭的情緒變化迅速,遇見感動的事情,就會流淚,放在尋常事物上,令人覺得摔性無僞,而在關鍵時刻,木蘭卻缺乏莫愁處變不驚泰然自若的鎮定。孔立夫被抓,姐姐姚木蘭暈了過去,妹妹莫愁卻挺着大肚子,沉着地應付警察,其雍容與大方的作派,令警察都肅然起敬,幫她丈夫說好話且來寬慰她。這份堅強與鎮定,也十分可貴。莫愁又十分息事寧人,姐姐爲她的丈夫暈倒,她看在眼裏,卻並無任何異樣。這種能忍耐的享福的性格,也令人羨慕。猶如莫愁所說:“身爲玉質,有利也有弊。玉永遠不受污染,並且硬而脆。可是最精美的玉應當發柔和之光”,她,姚莫愁,就是那最溫潤柔和的美玉。她們受的是現代教育,卻都有着傳統女子的完美之處。

除了人物的描述個性鮮明有特色外,此書讓我覺得還有更大的優點是在於其哲學意義。一翻開來,我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終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止。留給我細嚼餘味,忽恍然大悟;何爲人生,何爲夢也的感受。之後在看了由這本書該編成的電視劇後,讓我更加的印象深刻。

它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受難,如何享樂,如何養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構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裏,如何適應其生活環境而已。”暗香被拐之後,性格都轉變,卻能在木蘭的愛心之下,逐漸恢復,且找到家人,最終嫁給經亞,暗香的愛甚至使經亞年輕起來;曼娘雖以處女之身守寡,她養育的兒子阿瑄卻極敬愛她,她與媳婦以及孫子死在日本人手中之後,阿瑄參軍,因爲母親妻子與孩子的緣故,__越勇,從未受傷;之後,家國大變,木蘭遷住杭州,卻可拋棄奢華的生活,作村婦打扮,親自下廚勞作,而在逃往四川的路上,又能一再收留路上的小孩;孔立夫雖然贊成莊子的自然主義且愛寫批評時世的文字,卻在國力最弱的時候,去做了自然科學家,明白木蘭是愛他的,也僅僅止於吻手一次而已;牛素

雲雖然做盡壞事,卻也真心悔改,爲國捐軀;林語堂在這部小說裏面處處體現了世間的愛與溫暖,更從小羣體小人生中折射出大的民族精神與開闊的家國前景。

《京華煙雲》寫於1938年,成於1939年,那時,我們國家正處水深火熱之中,新無可待,舊無可取,林語堂猶能在《京華煙雲》裏秉承傳統的忠與孝,贊成家庭倫理,而又倡導人生的智慧,極力鼓吹仁愛與慈悲,觀之令人歡欣鼓舞,我想這就是林語堂與衆不一樣的地方,也是這本書成功的原因之一。看了《京華煙雲》之後,我似乎有一種如夢幻般的感覺,沉沁在書中情節裏面,久久不能回味,讓我的思想境界又得到了一次質的提升。

讀書心得2000字以上_有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7

《偷影子的人》是由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寫的,書的封面上印着這樣一行字“一部令整個法國爲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許是太久沒看過這樣的小說了,就拿起書看了起來,沒想到自己一氣呵成把整本書都看完了。看完後心情很是愉悅歡快。大概講一下主要的內容:一個在班上經常被欺凌的男孩有一天發現自己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特異功能--能偷別人的影子,當他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疊的時候,男孩就能夠知道他人心中的真實想法。當他發現自己有這樣的一種奇異的能力後,他慢慢地成爲幫助身邊的人的心靈夥伴,爲偷來的影子帶去了生命中的一點點光芒,這種能力從童年伴隨他到長大成人,在這個過程中,所記述男孩與媽媽之間的親情爲人動容,媽媽的老去也讓人落淚;男孩與自己從小的玩伴之間的友情,至真至誠;最後,男孩在蘇菲與克蕾兒的愛情抉擇,告訴了我,選擇自己心中最放不下的那個,不要被暫時的假象的愛迷惑了自己的心。而這種選擇付出的代價是痛心的,慶幸的是,最後故事是個美好的結局。

看完這本書後的感悟總結如下:

整本書,所有的事件,作者娓娓道來,在描寫男孩童年的那段內容中,充滿着童年的歡快和天真,讓我不知不覺中也跟隨這樣的描述想起那些童年的歡樂時光。男孩擁有的超然的能力,其實也是透過“偷影子”這一特別的功能來告訴讀者,不管在你面前的人顯得多麼的跋扈囂張,就像欺負男孩的馬格,一個高大打籃球很厲害喜歡着自己也喜歡的伊麗莎白的大男孩,也有自己心中的痛楚,他內心真實的世界並非像在大家面前的那麼強大。記得柴靜《看見》書中也提到類似的這個道理,我們看到的很多事情其實僅僅是事件的表面,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弱者被欺凌,但在被欺凌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爲人知的隱情。這也讓我明白,在這個世界存活着,少點計較,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懷着理解、寬容的心去諒解他人的缺點、過失。而不是用自己定下的標準去指責抱怨對方。在這個越來越強調“自我”的年代,作者能通過這些小細節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實屬不易,也點中了點。

書中還講述了男孩偷了好友呂克的影子,知道呂克內心十分渴望能夠像他一樣當一名醫生,不希望在老家當個小小的麪包師,男孩勸服了呂克的父親讓他去所在的城市學醫,而當呂克終於實現自己的願望的時候,才發現其實他並不喜歡這個身份,最後他選擇回到那個一早就有人來買他的蛋糕並且讓他心裏感覺到幸福的麪包店裏當一名小小的麪包師傅,給心愛的女人做各式各樣好吃的蛋糕甜點。這件事情挺耐人尋味的,特別是我們現在處於的這個位置--應屆畢業生,在這個找工作,略帶迷茫,看着別人工作心癢癢卻苦於心儀的公司還不給個電話面試的非常時期。

很多時候當我們發現別人走得越來越快的時候,我們會不加選擇甚至說不加考慮地去從事第一份工作,幸運的話,你會發現這份工作就是你想要的,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幸的比較多。當工作被加上各式各樣的標準去衡量何種爲好工作,何種爲差工作,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按照人們口中的標準,選擇一個薪酬不錯,發展前景不錯的公司,以爲我們以後就能開開心心的了,但是大多時候都不是,我們會發現工作越做越煩,越做越沒意思,發現這和當初的想法是不一致的,這時候苦惱、煩躁會讓你在工作上顯得力不從心。看了這本書讓我想起一句話:什麼是好工作?最適合你的就是好工作。可惜的是,我們最適合的是什麼,我們自己都無從而知,也許這就是一個慢慢發現慢慢改變的過程。

書中讓我印象頗深刻的是男孩長大後的愛情。在男孩小的時候曾經在一個海灘上認識一個聾啞女孩,他們在那裏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但隨着假期的結束,男孩不得不回去,女孩告訴他她會等着他。隨着時間的飛逝,男孩沒在想起這個女孩,而與另一個漂亮能力又強的女孩蘇菲在一起,他相信自己是愛蘇菲的,當然蘇菲也是愛他的,只是最後男孩並沒有選擇和蘇菲在一起,而是回去實現他那個小時候的約定,最後男孩與克蕾兒終成眷屬,而蘇菲則與呂克結成一對。這個事件其實和呂克選擇做回麪包師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管工作是否體面,是否高薪,其實最適合自己的纔是對的。愛情也是一樣,不是你很愛很愛他,或者說他很愛很愛你,你們就可以幸福的,要獲得幸福,要選擇合適的那個人。尋找真正屬於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確定你真正想要的,而不要將時間浪費在不對的人身上。

至今我還想不透的一件事是,男孩的父親在男孩小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和媽媽,男孩總是希望父親能夠回來看看他或者給他寫寫信,他多麼的渴望見到自己的父親,當他受欺凌的時候,當他捱罵的時候。但是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父親始終都沒有任何音訊。直到男孩的母親去世後,男孩回到自己的小閣樓上發現了一封封信,是父親寫給自己的信,信中寫着他對兒子的思念,而母親卻隱瞞了他這麼多年。看到這裏的時候,心挺疼的,對一個孩子而言,家庭的美滿是最基礎的,所以選擇與如何的一個男人做自己的人生伴侶,有多了一份重要。不明白,爲何母親要瞞着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以爲父親就這麼其他於不顧了,是恨麼?還是怕男孩受到傷害?

以下書中摘錄的一些話:

她凝視着我,漾出一朵微笑,並且在紙上寫下:“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裏,我都會一直想着你。”(海灘上的克蕾兒)

我只是你生活裏的一個影子,你卻在我的生命裏佔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只是個單純的過客,爲何要讓我闖入你的生活?我千百次想過要離開你,但僅憑一己之力我做不到。(蘇菲的傷)

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兒。這就是你在我生命裏的角色,我童年時的小女孩,今日蛻變成了女人,一段青梅竹馬的回憶,一個時間之神沒有應允的願望。(被喚回的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