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3W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爲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爲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爲二十一世紀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也更有義務去學習、瞭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境。爲此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難得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一書,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就我而言,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唯物論者,對於那些神怪之類的說法很是反感,而對於能用科學理論解釋奇異事物的書刊雜誌便很感興趣。對於霍金先生寫的這本《時間簡史》便很是有一口氣看完的衝動,但是由於自己認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還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也難怪就連霍金先生在某一場合也曾說過,能夠讀懂全書的每一句話的人,就已經夠格攻讀引力物理博士學位了。雖說只學到了點皮毛,但對自己的知識面還是個很大的擴充並對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這讓我不覺得對霍金先生深厚的學術造詣敬佩不已。

首先,這本書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爲目的的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說。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比如人人討厭的蚊子,我想沒有一個人會同意上帝創造蚊子這種生物,但是它又的確是我們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不能因爲自我的關係而剝奪另一種生物存在的權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同樣對待學習我們也要用科學的方法。怎麼說呢,科學史上的每一個重大發現無不都是科學家們大膽假設小心論證而發現的,因此在學習方面我們也應該貫徹這種思想方法,不僅是在學習計劃的制定上而且也應該在學習方法的應用上。一個周全的嚴密的學習計劃對於學習的時間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而好的學習方法,將有助你的聽課、自學,以及課後的複習、預習,這些對於大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養成這樣一種好的習慣,對於將來工作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今後的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信息廣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臺,而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兩件法寶,可以幫你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其次,過去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任何事情我都把它想得很完美。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那些試圖證明世界絕對準則的文章很感興趣。尤其在學習方面體現得相當明顯,對於我而言,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的時候,都感到莫名的興奮,因爲他們能用很簡單的幾個公式來指導我們生產和生活方面的種種問題,感到很是神奇,因此對科學家們很是崇拜。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才發現世界遠不是我想象得那麼簡單,幾個“公式”就能涵蓋。概括的來說,簡單中孕育着變化,而變化中又體現着規律。人們總是在不斷地,想方設法地去尋找那“隱藏”的規律。很幸運的是,某些規律被我們發現了,但更多的還是未知的事物。世界到底有沒有絕對準則?還是僅僅是個巧合?所有的問題我們目前尚還不得而知。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人們不斷的探索纔有可能解開這一個一個的謎團。而對於我們來說,它給我們的啓發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無法在學習上達到最高峯,因爲沒有最高峯。你有的只能是不斷的去和別人競爭,和自己較勁,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同樣,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業者他們比平常人多的就是一個強烈的競爭意識。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適者生存”,誰都不想被社會所淘汰,誰都想有所作爲,那麼競爭就在所難免,這也會不斷的促使着社會的快速發展,一舉兩得。

再次,就是讀完了全書之後,腦中一直縈繞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宇宙到底是不是在無限的膨脹還是最後會坍縮,還是最後趨於穩定?宇宙到底在時間上要不要有個開端?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盡頭?到底廣義相對論正不正確?人類到底還能在創造出什麼樣的理論去解決什麼樣的難題?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到過去或是來到未來?2220xx年人類的科技又將會達到什麼樣的地步?人類最遠能到達宇宙的什麼地方?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難道光速真的就是速度的極限,以致於黑洞成爲人類無法逾越的鴻溝?物質的最小部分又是什麼?……所有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但是這種種的問號又是那麼的有趣,那麼的吸引我們的目光,讓人浮想聯翩。可能這一切一切的問題,你或許現在就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可是誰又能知道,你給出的答案或許就像是從比薩斜塔上落下的那兩個不等重的鐵球不同時落地的“真理”呢?可能僅僅在當時的情境下被人們所認可,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也會有更多的哈勃望遠鏡向你展示,原來宇宙真的並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樣,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視,此時你可能會有所迷惑,到底什麼纔是真理?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正如沒有人能預測你的未來會怎麼,一切都要交給時間。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能進行太空旅行,或許仍然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無所適從……

最後,從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瞭解到科學上的很多重大的進展都是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們不盲目的追隨權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有時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險,提出自己的理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對於現今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大學被賦予的歷史使命將不同於往,它肩負着培養出下一代有着卓越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可以說今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更多的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不管是從經濟方面還是武力方面,以往的傳統觀念將不利於更快速的發展,有時甚至會起到阻礙的作用,因此創新將是今後發展的又一個新的歷史潮流,我們國家只有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乾坤旋轉,才能永久的屹立在東方。這樣的歷史使命對於21世紀的大學生而言是不可推卸的,首先應該很慶興的是我們趕上了這樣一個好的時代,有這樣一個好的環境來進一步求學,拓展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活躍自己的思維、培養自己的能力。其次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樣一個好的條件來努力學習,在學習方面我們也不應該盲目相信課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帶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來求知問道。我們也應該多多向老師求教,畢竟老師的知識和閱歷還是很豐富的,這對於正處在年輕氣盛的我們而言是彌足珍貴的。要成爲未來的建設者,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多多讀一些課外雜誌,多學一些知識,對於自己的提高也是極其有好處的。同時在校學習的期間我們也應該逐步的走進社會、感受社會、瞭解社會,這對於將要走進社會的我們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能更真切地給我們有競爭的意識,培養自己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亦即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着深遠的影響。然而他的貢獻竟然是在他20xx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這纔是真正空前的——他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身體的不幸讓霍金體會到了地獄般的煎熬,然而他卻以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締造了人類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爲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另人類不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爲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由於有強烈的好奇心,就利用暑假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讀完之後讓我明白了一些哲理

對我而言,我對於那些神怪之類的說法很是反感,而我對能用科學理論解釋奇異事物的書刊雜誌很感興趣.對於《時間簡史》我有一口氣看完的衝動,但是由於自己水平不高,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還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雖說只學到了點皮毛,但對自己的知識面還是個很大的擴充、

首先,這本書科學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相信迷信。

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比如人們都不想蚊子生活在這裏,可它就是我們的一部分。

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同樣對待學習我們也要用科學的方法.不僅是在學習計劃的制定上而且也應該在學習方法的應用上.計劃可以合理安排時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好的學習方法,將有助你的聽課,自學,以及課後的複習,預習.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養成好習慣,對於將來工作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今後的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信息廣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臺,而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就是兩個法寶,可以幫你脫穎而出,盡情地展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其次,我認爲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完美的。比如某些規律被我們發現了,但更多的還是未知的事物.世界到底有沒有絕對準則 還是僅僅是個巧合所有的問題我們目前尚還不得而知.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人們不斷的探索纔有可能解開這一個一個的謎團.而對於我們來說,它給我們的啓發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無法在學習上達到最高峯,因爲沒有最高峯.你有的只能是不斷的去和別人競爭,和自己較勁,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同樣,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業者有着強烈的競爭意識。現在是"適者生存",他們爲了不淘汰而競爭,這也會使社會的快速發展,一舉兩得.

再次,就是讀完了全書之後,腦中一直縈繞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不是在無限的膨脹還是最後會坍縮,還是最後趨於穩定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盡頭 人類到底還能在創造出什麼樣的理論去解決什麼樣的難題 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到過去 來到未來 2222年人類的科技又將會達到什麼樣的地步人類最遠能到達宇宙的什麼地方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所有的問題一個接着一個的來,讓人應接不暇.但是這種.種的問號又是那麼的有趣,讓人浮想聯翩.可能這一切一切的問題,你或許現在就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可是誰又能知道,你給出的答案或許就像是從比薩斜塔上落下的那兩個不等重的鐵球不同時落地的"真理"呢雖現在得到人們認可,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也會有更多的哈勃望遠鏡向你展示,原來宇宙真的並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樣,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視,此時你會迷惑可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正如沒有人能預測你的未來會怎麼,一切都要交給時間.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而且能讓讀者若有所思,《時間簡史》這是這樣的一本書.而對於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人生是傳奇的,他也是傑出的科學家之一,.然而他的貢獻竟然是在他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來的,身體的不幸讓霍金煎熬着,然而他卻孜孜不倦。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時間,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人人都擁有。只是,有些人習慣於把時刻收縮,收縮到一輩子就等於一天;而有些人,卻能夠將時刻無限膨脹,膨脹到令宇宙萬物臣服於他的腳下。《時刻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這樣一位時刻的巨人。他以堅強不屈的意志,在天體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僅僅告訴了咱們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何而來?又向哪裏去的?更讓咱們認識到,時刻竟能夠這樣書寫!

書中告訴咱們,此刻生活的宇宙有自我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刻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刻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構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着時刻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構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構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構成。正因地球,纔有了人類,有了創造新世界的咱們!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論,宇宙持續地在膨脹,也許在膨脹到必須程度後,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佔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刻結束。到底會不會這樣,此刻還說不定。

固然時刻將會結束,但對咱們而言,那只是科學的某個概念,存在在未來的某個結點,也許那時又會有新的爆炸產生,新的宇宙產生,新新人類產生。周而往復。然而,咱們即已幸運地存在於當下的空間內,就就應成爲一個對得起“時刻”的人,決不能辜負了那50億年前的爆炸。

比較霍金教授,咱們是何等地愉悅。21歲時,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說他至多隻能活兩年半。這種打擊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應對死亡,他沒有低頭。他對自我說:“時刻只有兩年半,不算多,要發奮做些有好處的事,讓性命留下一點輝煌。”最終,他成功了,成爲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超越了時刻與空間,與死神散跑。他的著作《時刻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書中,解釋了宇宙、空間、時刻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資料,比如不確定性原理,簡單的說就是在測量一個天體的位置與速度時不可能同時準確測量,只能取其一。作者語言生動搞笑而不乏深刻,字裏行間都體現出了一位偉大物理學家的智慧與幽默。也許,這就是爲何一本科學類的著作能風靡全球的原因所在吧!

透過閱讀《時刻簡史》,普及天體物理的知識,讓我對宇宙的神祕產生了濃厚發興趣,更驚訝於那是多少次的必然與偶然,纔有了太陽系,纔有了地球,纔有了孕育人類性命的場所。月朗星希的夜晚,我便會擺上天文望遠鏡,透過自我的觀測,去感受天體的無限,去感知那遙遠的夜空。同時,這樣的夜色下,也總是令我的思考走向深遠,但是,就如同無法洞穿那無窮的宇宙一樣,我無法想象,霍金教授,是運用了怎能樣的力量才能完成這“時刻”的書寫!他的書中的資料令我神往,他的精神更令我敬佩!

咱們都只是時空間中,那微小的塵埃,但是,我願意讓這塵埃能在時刻的爆炸中,現出耀眼的光芒!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宇宙從何而來,他又向何處去,宇宙有一個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了什麼,時間的本質是什麼,他會達到一個終點嗎,我們能在時間中返回過去嗎?在第一章的結尾,霍金提出了這些問題,一如艾伯特向蘇菲提出的問題,“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哲學中最本源的問題促使蘇菲開始思考,並在艾伯特的引導下開始了一次奇妙的哲學旅程,是時間簡史的開篇,霍金也向我們拋出了宇宙學的基礎問題,而後帶領我們進行一次《星際迷航》。

這讓我想到了愛因斯坦的理論,當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就能穿越時空。如果這是真的,有一天有人證實時間是由某種物質發出的話,我們就可以有時光機穿梭將來和過去。

一切的一切都聯繫着時間,當沒有了時間,物質是否就失去了它的本質意義呢?也許物質存在於時間之中只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一種方式,或別的什麼爲我們制定的。沒有時間的世界是一個沒有連續性的平衡世界,因爲時間與空間是一個整體,是座標軸上的弦,失去了其中一根,假設是X軸,那麼Y軸也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我說說我對宇宙的理解:我一直想象把地球當作一個細胞,而我們人類就是細胞裏面的。每一個細胞都有着自己的生命,最終有一天這個細胞會枯竭。而宇宙可能就是一個人的身體內部。而這個人又是一個細胞裏的微小部分……一直循環下去。

人類需要了解自己,以前的自己,人類渴望瞭解,在不斷了解中不斷進步,不斷地走向未來。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有位名人這樣說:“時間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問我,我清楚,有人問我,我想給他解釋,卻茫然不解了。”有一羣科學家,就是衝着空間和時間的神祕,不斷地奮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霍金,我想他的著名更是因爲他是個身殘志堅的睿智者。

霍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得了盧伽雷氏症病,從此被禁錮在輪椅上,到後來他得了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剝奪了他說話的功能。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就一蹶不振,雖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但他卻用驚世駭俗、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大膽提出了目前最偉大的宇宙學說,解開了許多宇宙之謎。

《時間簡史》是霍金的著作。書中霍金對時間本質、宇宙由來作出了權威性的總結,他的理論和構想已經成爲科學領域的里程碑。由於過於深奧,我選擇了一種誰都能看懂的版本略探一下霍金的著作。

《時間簡史》中,有很多內容僅僅是假說,但這又不同於生活中的那個假說,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才能大膽提出來的假說。不過我讀得依然很吃力,每一章只有小小一頁紙,但其中看懂它需要的知識儲備絕不止一座山。原本我想着這篇讀後感應該是一行一個問題,滿頁紙都是問號,雖然足以證明我讀過《時間簡史》,但我還是決定簡潔爲好,挑一個自己喜歡、有自己的見解的內容談一談。

有關宇宙的起源,書上說宇宙曾經是一個體積很小、密度很大、很燙的點,爆炸後,溫度逐漸降低,直到今天的狀態,然而目前宇宙仍然在不斷地擴大,書中還說這是一個空間有限但沒有邊界,就像地球一樣的封閉宇宙。書中還講到科學家們對大爆炸的過程的一個猜測,提到什麼中子、質子一些我僅僅聽人提到過的科學名詞。我勉強能看完,能懂多少又是另一回事了,我沒法質疑這些我聽不懂的東西。但是之中還提到溫度在 十億攝氏度以上,大爆炸後溫度又迅速下降了一百萬攝氏度左右。

我只知道溫度是用溫度計來測量的,溫度計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原理來製作的,其實我只是質疑一下有沒有一種液體能夠測量十億以上的溫度,霍金等這些睿智的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我非常震驚,霍金竟然能在這種只有猜測,而很少有證明的科學世界裏遨遊而且不會迷失方向。

猜測是誰都可以有的,對於宇宙的大爆炸,我有一種猜測,但只是猜測。

首先,一個點的爆炸,如果把點放大成一個球,然後讓它爆炸,它會炸成碎片,如果沒有重力,它會一直往外延伸,這時就會發現,如果碎片包圍的地方都是宇宙,隨着宇宙的膨脹,宇宙會變得稀疏,那麼宇宙誕生的那個點所在的空間——據書上說是一片空白,那麼豈不是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暴露無遺?在宇宙的邊界,原本非常接近的兩個點隨着膨脹,會越來越遠,如果膨脹永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隨着宇宙的密度越來越小,宇宙不就會和一片空白融爲一體了?

有人說讀《時間簡史》艱澀難懂,但我讀《時間簡史》,僅僅是在讀一本科幻小說,根本無法理解,便無所謂難懂與否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以我現在的知識儲備,連聆聽大師教誨的資格都沒有。今後,除了不斷學習補充知識,別無他法。

我希望若干年後,經過不斷地努力,當我捧起《時間簡史》原版時,能理解得比現在多吧。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時間簡史》相信這個名字大家並不陌生,這就是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著作。但也許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並沒有真正的閱讀過,因爲它對我們來說未免有些遙遠且不能理解。

這是一本解釋宇宙學基本原理,探索宇宙未來的書。雖然我只讀懂了一小部分,但我依然可以從霍金幽默的言語中看到他對自由意志、生命價值和死亡的獨特見解。雖然這是一本科學理論讀物,卻呈現了霍金令人驚歎的個人特質。

霍金總是用最平易的語言闡述着時間空間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歷史發展。他以簡單的例子解釋什麼是黑洞蟲洞,反粒子虛粒子的概念是什麼。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一些關於宇宙的信息,也讓我接觸了許多從未知道的物理名詞,它讓我對浩淼無窮的宇宙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書中提到科學的偉大目標是尋找一個萬有理論--一個能預言宇宙之一切可能現象,包括開端和終結的理論。我想萬有理論會極其高深,我是不會明白的,但霍金卻說"如果發現了一個完備的統一理論,那麼他遲早也會同樣的被領悟和簡化,並在學校裏講授"。霍金是在告訴我們,宇宙與我們的關係在也許很複雜,但一旦找到解決的辦法,就會得到大衆化,也許在不太久遠的未來,我們真的可以乘坐上時間機器,回到過去或者探訪未來。可以再太空任意遨遊。

霍金認爲"我們將在下個百年將面臨滅絕,除非開始向太空移民"。世界人口的快速增加的確加重了地球的負擔,使得環境日趨愈下,不管我們是否真的會滅絕,能夠移民太空,減小地球的壓力,這也不失爲一種辦法,只是這需要我們對宇宙有足夠的瞭解,對時間時空有足夠的認識。

《時間簡史》使我相信,在不太遙遠的將來我們將揭開這宇宙之謎。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浩瀚的宇宙中,有太多的謎團,他們就像一塊磁石一樣牢牢的吸引着我們,使我們十分密切的關注着這些謎團的研究近況。這個假期,我有幸從朋友家中借到史蒂芬·霍金著的《時間簡史》,我正襟危坐,準備細細品味一番,感受霍金文字的魔力。

當我翻開書,發現自己果真“不虛此行”,書中觀點獨到、措詞精準,在“相對論”與“彎由空間”之兩章節中,作者以引人入勝的方式,把它們闡釋得深入淺出,淋漓盡致,霍金用諧恢的筆調向大衆展示了觀點,而又不讓人感到單調與乏味。

我一向不崇信什麼牛鬼蛇神,對科學情有獨鍾,而《時間簡史》就是用那些簡學先輩的實驗結果,以及人們對這種的看法與態度去編寫的,而且作者還不失時機的納入理論和觀測的最新成果,使人興奮不已。且書中完全沒能那些認讀者昏昏欲睡的長篇大論,都是用極其精練的短式文章,更是加深了我對它的好感。

被人攪渾的河水,你一時很難看清河底,你越是急躁,就越看不到,只有平靜內心,等塵埃、沙石落定,這是河底的游魚、彩石、蠕蟲就一目瞭然了。這就是我閱讀《時間簡史》的心得,雖然書經人修改已變得通俗易懂,可有的地方還需要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出用意,才能更加深入,更加透徹的讀懂,倘若你這時心急氣躁,就會欲速不達,一段時間內很難讀懂。

更加精彩的是,書中還有許多插圖,幫助我們們讀懂它,還附有作者對未來宇宙的大膽推測與猜想。優美的詞句記我們恍然置身於宇宙中,親眼目睹諸如“宇宙大爆炸”、“黑洞”等事件或事物,作者也十分有心地介紹瞭如牛頓、伽利略、阿爾伯特等科學狂人的生平,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可看完《時間簡史》後發現,書中的知識與精髓相當於“聽君十席話”。

再談本書作者,斯蒂芬·霍金,大家都學過《輪椅上的巨人》,就是說霍金的,他因患“漸凍症”,被禁錮在一把輪椅上40年之久,但他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爲優勢,克服了身體缺陷而成爲國際之“超星”,他不能寫字,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學”、“大爆炸”等論理,邁入了浩大的宇宙中,儘管他那麼無助的坐在輪椅上,但他的思想卻超越了宇宙。

約翰·彌樂頓講得沒錯:“頭腦是他自己的住處,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堂,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時間簡史》,它對我們終生有莫大幫助,我們將受益匪淺。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國小的時候就聽說了,史蒂芬?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雖早想一窺究竟,但終究功力淺薄而沒有爲難自己。我對於自然科學的喜愛可以追溯到三四歲的時候,至今還記得,夜晚美麗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對自然發出了質問與感慨。

如今,歷經十年數理化的修煉,功力激增,雖尚無渾厚殷實之沉澱,卻已能瞭解少許,但有力餘,便欲牛刀小試,有幸於書店中覓得此珍貴之書,便買諸家中,悉心運氣以觀。

此書雖銷量達1000萬冊,創科普著作之奇蹟,引無數觀者摘鏡立目,但仍因其內容之艱深,專業知識之涉域甚廣,使文人墨客欲其書者盡折腰而視之爲“天書”。

霍金在書中系統地闡述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史以及當代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宙不守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反物質理論,黑洞引力論等等,皆爲大學理工科專業內容,常人想以此書作爲茶餘飯後的消遣用具,實非明智之舉。

全爲此書而費盡心思,雖尚不可徹悟其內之深涵,卻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於此,便欲粗評一二,傾我心之領悟,流我思之感慨。

一、對霍金——終爲大師也

自幼患異症,身不由己,卻意志剛毅,才思敏捷,爲此浩瀚之文,足可見其氣之深廣而奧絕也。此書絕非僅以理科專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懷並與機智修辭。此舉,實深刻記於我心,令我無能忘之。

二、對內容——回味中帶着思考,思考後更是回味

讀書使人明智,此言非虛。《時間簡史》一書就是把讀者引向宇宙的起點和萬物的本源,從而引發我們對個人、對同伴、對事件、對社會、對生命、對世界、對意識等等的思考,進而使我們在自身尋找本質。無意中便提高了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此書從宇宙圖像說起,系統地介紹了時間、空間、量子、自然力、黑洞、蟲洞等內容。我們在與作者一同思索中,墮入了科學的迷幻之網,似乎時而看見一絲亮光,也

許那就是未來的可以認識的世界。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前天,我們剛剛學了一篇散文,題目是:《和時間賽跑》,這篇散文的作者是:林清玄先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受益匪淺。

這篇散文講的內容是:作者的外祖母去世了,他十分悲傷,他父親告訴他說:“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等等一些惜時的道理。從此,作者使用實際行動來和時間賽跑,結果表明,雖然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是如果珍惜時間的話,會離成功更近一點。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瞭解到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開始,都要合理安排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

這篇散文告訴我們,珍惜時間光榮,浪費時間可恥。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我讀了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非常有感想。

作者知道了,今天過去了,以後就不會再有了。作者因此非常珍惜時間,知道了時間的重要性。他開始珍惜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有時一個暑假才能做完的作業,他十天就完成了,還常常拿他哥哥的作業來做。

我覺得自己以前沒有那麼的珍惜時間,覺得非常愧疚。有時可以寫作的時間,我卻在玩,但現在我讀了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我漸漸地懂得了時間的重要性,每天早上來上興趣班,以前玩的時間,我現在在看課外書。我要不斷地和時間賽跑,雖然前面有很多泥濘,我也會穿過、克服,跑出美好的未來。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課餘時間,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可以說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爲主,那麼我認爲它不可能這麼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祕,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爲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溫度非常高。在隨後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溫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於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並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後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麼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爲“黑洞”。但他認爲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讀書筆記.那麼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後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溫度。正因爲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並在宇宙中消亡。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這個春節花了半天時間看《時間簡史》,實話說雖然這本書已然經過編撰,評述已經更加通俗易懂,但是從小物理成績就差的我讀起來依然稀裏糊塗,貿貿然寫下一點讀後感表示一下對自己的嘲諷。

看過《時》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整個物理學是人類在總結對宇宙和時間的一個漸進認識的過程,從哥白尼到伽利略,再到馬赫,牛頓,以及後來的愛因斯坦再到當代的霍金。都是後人在總結前人的研究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然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牛頓說他不是個偉人,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這個道理。伽利略通過研究哥白尼的地心說而提出日心說和地動說,牛頓在此基礎上研究出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再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再到現在霍金的時間簡史,他們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思考,總結提出了新的理論。可見沒有事物的發展是一觸而就的,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來源於人類對未知事物不斷地孜孜以求的思考,辯證和總結。

雖然從小物理很差,但是我一直以來對天文和地理很感興趣,會考時候地理甚至還拿過滿分,只是對理論物理這樣的抽象的純理論基礎學科理解起來很困難,肯能是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吧。所以看了《時間簡史》後對其中所闡述的理論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時間簡史》在我膚淺的認識看來是向讀者描述這樣一個世界:整個宇宙是一個服務器,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小行星,彗星,行星,恆星甚至星系都是跟這個服務器連接的一個節點,他們獨自運行又通過服務器相互關聯,依靠各種基本物理法則相互作用。服務器的運行是單向的不可逆的,不可存檔當然也不可能回檔。各個節點之間通過各種光波等來通訊,因爲相互之間的距離以及各種光波在傳播路徑上受到的各種影響等原因產生網絡延遲,導致節點之間的通訊並不同步。節點由於自身運行速度的質量等等原因導致相對於其他節點的運行時間是不確定的,但是每個節點相對於整個服務器的運行時間確是固定的。所以在a節點觀察b節點和c節點的狀態和在d節點觀察b節點和c節點的狀態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而在服務器觀察a,b,c,d節點狀態的結果是確定和一致的。這又讓我聯想到人類社會,人類社會也是一個服務器,每個人都是這個服務器的一個節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各自生活的圈子。很多人看似遙不可及,卻在這個大的服務器下面相互影響,哪怕是非常細微的。有一個社會學研究的理論認爲哪怕完全不可能認識的兩個人之間只要通過6箇中間人就可以建立聯繫,這是通過大量統計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反過來看這個宇宙,我認爲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節點能夠讓宇宙中遙不可及的兩個互不關聯的節點建立最短的聯繫路徑。這就像一些物理學家正在研究的蟲洞理論。

我相信按照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用不了多少代人就可以讓我們人類走出太陽系,甚至走出銀河系,在宇宙這個服務器肆意漫遊。

有位名人這樣說:“時間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問我,我清楚,有人問我,我想給他解釋,卻茫然不解了。”有一羣科學家,就是衝着空間和時間的神祕,不斷地奮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霍金,我想他的著名更是因爲他是個身殘志堅的睿智者。

霍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得了盧伽雷氏症病,從此被禁錮在輪椅上,到後來他得了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剝奪了他說話的功能。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就一蹶不振,雖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但他卻用驚世駭俗、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大膽提出了目前最偉大的宇宙學說,解開了許多宇宙之謎。

《時間簡史》是霍金的著作。書中霍金對時間本質、宇宙由來作出了權威性的總結,他的理論和構想已經成爲科學領域的里程碑。由於過於深奧,我選擇了一種誰都能看懂的版本略探一下霍金的著作。

《時間簡史》中,有很多內容僅僅是假說,但這又不同於生活中的那個假說,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才能大膽提出來的假說。不過我讀得依然很吃力,每一章只有小小一頁紙,但其中看懂它需要的知識儲備絕不止一座山。原本我想着這篇讀後感應該是一行一個問題,滿頁紙都是問號,雖然足以證明我讀過《時間簡史》,但我還是決定簡潔爲好,挑一個自己喜歡、有自己的見解的內容談一談。

猜測是誰都可以有的,對於宇宙的大爆炸,我有一種猜測,但只是猜測。

首先,一個點的爆炸,如果把點放大成一個球,然後讓它爆炸,它會炸成碎片,如果沒有重力,它會一直往外延伸,這時就會發現,如果碎片包圍的地方都是宇宙,隨着宇宙的膨脹,宇宙會變得稀疏,那麼宇宙誕生的那個點所在的空間——據書上說是一片空白,那麼豈不是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暴露無遺?在宇宙的邊界,原本非常接近的兩個點隨着膨脹,會越來越遠,如果膨脹永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隨着宇宙的密度越來越小,宇宙不就會和一片空白融爲一體了?

有人說讀《時間簡史》艱澀難懂,但我讀《時間簡史》,僅僅是在讀一本科幻小說,根本無法理解,便無所謂難懂與否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以我現在的知識儲備,連聆聽大師教誨的資格都沒有。今後,除了不斷學習補充知識,別無他法。

我希望若干年後,經過不斷地努力,當我捧起《時間簡史》原版時,能理解得比現在多吧。

愛因斯坦在發現廣義相對論以後,曾經竭力在尋找一個理論,以使令人討厭量子論不再這麼隨意。我也曾經討厭那種基於統計學的偶然性,那個時候我相信世界是一部完美並且嚴格的機器,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我對那些試圖要證明世界絕對準則的人和文章懷有很大的興趣。霍金預言20__年左右人類能夠發現絕對真理--數學上的,所以我也想看看他寫的這本通俗讀物。

我是一個奇怪的人,充滿矛盾。我希望上帝不玩骰子,可是現實教育我上帝就是個賭棍。

我喜歡時間這個概念。我認爲人存活依靠的是大量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在時間上看上去是離散的,不連貫的。(顯然,時間和空間都是物質--但物質被證明並不是無限可分的!我這個想法真可怕,我害怕會損害一切和空間時間有關的定理。因爲那些定理中,時間和空間都是連續的,是理想的數學狀態。好在霍金說,物質的不可分是因爲我們能提供的能量不夠大。)在數學意義上,我們走過的時間顯然是無限個點連起的連續直線,但我們卻只能存活在某些明確標出的點上。換句話說,那些被我們拋棄的點是時間的渣滓。每個人的座標點不盡相同,但有些歷史事件卻顯著地成爲所有人或一羣人存活的憑籍--那被茨威格形容爲聚集在避雷針尖的電荷。在霍金的描述下,因果關係明顯存在,但是被擴大到光速以內。這種寬容的宿命論帶給人無窮的遐想。

是不是會在某一天,所有的理論都被證明爲正確的?

時間作爲一個活動的直線軸看上去和沉靜的空間相異。其相異性在於--任何生物都倚賴時間,不論是一維、二維或者三維空間裏的生物。

對於宇宙的有限無界的概念,愛因斯坦早就想過。他用了一個很簡單的說法:能量應該守恆。如果宇宙是無限的話,能量會源源不斷地流失,於是熵必然減少--這在他看來是不可能的,儘管熱力學第二定理是一個非常局部的定理。唯一能夠保證能量守恆的概念就是宇宙是有限的,並且是無界的。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這是先哲對宇宙作出的精準描述。

其實時間作爲一個座標軸早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了。我們不論幹什麼事情,總會看看時間。關鍵在於,時間並非一個孤立的、自在的直線。時間和空間有同一個出發點,也有同一個終點。這就好比我們的地球,在引力場的作用下空間彎曲,並形成一個球面--沒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無界也就是指我們生活在一個四維的時間--空間裏,這是一個四維的球體,球面是無界的。可憐我無法想象一個四維的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按霍金的說法,其實有十維。這讓我浮想聯翩。我想到古代神話:九重天+時間。

另外,佛教說:三十六重天,十八層地獄。似乎與九有關的倍數都有很大的魔力。

書裏比較吸引我的令一個說法是“空間和時間變成動力量。當一個物體運動或一個力作用時,它影響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反過來,空間--時間的結構影響了物體運動和力的作用方式。空間和時間不僅去影響,而且被髮生在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所影響。”

這段話看起來,似乎說得和全息論是一個道理,但是前面的光錐理論明顯和這個理論有矛盾。這是我感覺很困惑。

後來我才發現,光錐是從狹義相對論推出的;那段話是從廣義相對論推出的。

也就是說,從局部理論推出的定理也只適合於局部討論。這本書提供的不是終極定理,而是對宇宙的一種科學意義上的看法。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想換一本書來寫讀後感,不是不喜歡,而是這本書超出我能力範圍太多了……你要是問我:“唉,你覺得《時間簡史》裏哪種理論最有意思?”就好比問一頭大猩猩:“唉,你覺得我手機裏哪個遊戲比較好玩?”回答你的必然只有滿臉大寫的懵。

其實我在看完第一章之後,就已經深有感觸了,不是震驚,不是佩服,是疑惑。原因有二:一方面在我在懷疑自己和霍金大大同爲人類,爲什麼他懂那麼多,我簡直如白癡,到底是不是發育的時候少長了名叫大腦的東西;另一方面在懷疑到底是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我沒有悟得其中真諦,還是我空活了十幾年可能學了一門假漢語,才導致明明每一個文字都認識,但連起來卻難如外星文。

如果寫到這裏還拿不出來點乾貨,就會讓我雖然已經較明顯的湊字數顯得更加明顯。好吧,在《時間簡史》中,頭腦超人的霍金大大的文風卻走的是低調的親民路線,他力圖以咱們凡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宇宙爆炸和重生等高深理論,一點都沒有知識分子的傲嬌氣質,用的比喻和借代的事物都是身邊平凡之物,將高端的物理學降下神壇,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點令我大爲佩服,但隨即發現還是讀不懂……但它還是或多或少地改變了我對物理學、宇宙以及時間本身的觀念。

書中第三章《膨脹的宇宙》,講的是宇宙從微量的原子迅速膨脹到爆炸,然後萬有引力再把同種物質吸引到一起,然後再炸、再吸、再炸……我們今天的宇宙就是被炸了成千上萬次形成的(心疼宇宙一秒)。因爲宇宙是炸一次大一次的,所以我們親愛的宇宙在被虐的同時,無限擴張着自己的疆土,到今天現在甚至下一秒都是,突然覺得《赤壁賦》中“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句形容人類真的好貼切,蘇軾他老人家也真是意外地有遠見呢!

作爲一個用盡自己一生一世也要將唯物主義供養的人,我從小到現在卻一直癡心妄想着回到過去,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時間旅行。《時間簡史》既給我一份打擊,又給了一份希望,打擊是因爲根據愛因斯坦E=m的公式,越接近光速的物體質量會越大,所需推動它的能量就越大,你的速度無限接近光速時,所需要的能量就是無限大。所以你的時光機還沒完成預熱,發動機就因爲燃料不足而熄火了。所以在排除神奇外星老司機開UFO帶我飛的可能後,就只剩通過蟲洞一條路了,這也是現在階段唯一可能的情況了。排除蟲洞中那大到不可思議的引力的影響,不確定性還有兩點:一是蟲洞連接的是另一平行宇宙還只是受引力彎曲的同一宇宙,換句話說就是你旅行後看到的將是另一個世界的你或以前的你;二是通過蟲洞旅行,那麼“這位空間旅行者可以利用相對於地球靜止的蟲洞,作爲從事件A到事件B的捷徑,而後通過一個運動的蟲洞返回,並且在他出發之前回到地球”(引號內摘自《時間簡史插圖版》P202圖10.5),那麼你會在旅行前看到已經回來的你、一分鐘後的你、五十九秒後的你、五十八秒後的你、五十七……理論上可能存在無限個你同臺競演,場面亂到飛起。蟲洞旅行雖然感覺各種不靠譜,但起碼還是給時間旅行一點希望的吧。

《時間簡史》讓我看到了比言情小說更虐的文字,在讓我對物理的認識更進一步的同時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學無止境。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根本不值得驕傲,努力學習吧,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我們學了《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林清玄寫的。講了他小時候他外祖母去世了,他很傷心,爸爸給他講了一段使他意義深刻的話:“一個人花費了自己所有的時間就會永遠回不來了。”他聽了以後,心裏感到可怕,想:總有一天我也會被時間給帶走。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太陽賽跑,和西北風比賽。暑假的作業十天做完,常把五年級的作業拿來做,最後他知道了一個道理:“如果一直和時間比賽,就能成功。”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懂得了時間的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其實,我也經常磨蹭過。比如,彈古箏時,我弄指甲要弄個五六分鐘,而本來只需要兩三分鐘。作文原本半個小時能完成的,卻要一個半小時。

我相信,只要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時間,和時間賽跑,那我們就能成功。讓我們和時間比賽吧!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多年以前看過時間簡史,感覺非常好,時間簡史讀書心得1。今天偶然又在網上看到了時間簡史,決定再讀一遍。

第一個體會是,真正大師的作品都是深入淺出的,比如這本時間簡史,講的是關於宇宙的理論,應該是相當枯燥和艱深的,但作者就是能夠抽絲剝繭一樣把複雜深奧的理論講得我們這些普通人、物理學的外行都看得明白,不,更準確地說,看得津津有味。反觀我國的有些學者,在那種頂級刊物上發的文章,明明可以用很通俗的話來講清楚,卻偏偏要用晦澀難懂的話來講,典型的淺入深出,這其實是掩蓋文章思想、內容的貧乏。

第二個體會是,古希臘人確實厲害,他們的理性思維、科學思維確實獨步全球。這一點從地球的形狀這個問題上顯示出來。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已經明確指出地球是圓的,他何以能得出這個結論?時間簡史中是這樣講的:

早在公元前340年,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論天》一書中,就已經能夠對於地球是一個圓球而不是一塊平板這一論點提出兩個很好的論據。第一,他認爲月食是由於地球運行到太陽與月亮之間而造成的。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總是圓的,這隻有在地球本身爲球形的前提下才成立。如果地球是一塊平坦的圓盤,除非月食總是發生在太陽正好位於這個圓盤中心之下的時候,否則地球的影子就會被拉長而成爲橢圓。第二,希臘人從旅行中知道,在越往南的地區看星空,北極星則顯得越靠近地平線,心得體會因爲北極星位於北極的正上方,所以它出現在處於北極的觀察者的頭頂上,而對於赤道上的觀察者,北極星顯得剛好在地平線上。)根據北極星在埃及和在希臘呈現出來的位置的差別,亞里士多德甚至估計地球大圓長度爲4000000斯特迪亞。現在不能準確地知道,一個斯特迪亞的長度究竟是多少,但也許是200碼左右,這樣就使得亞里士多德的估計爲現在所接受數值的兩倍。希臘人甚至爲地球是球形提供了第三個論據,否則何以從地平線外駛來的船總是先露出船帆,然後纔是船身?

而反觀中國,即使到近代,地球是圓的這個觀點傳到中國來的時候,仍然受到了中國人的一致嘲笑--那地球下面的人豈不要掉下去了?荒謬!即使是我出生以後(1970年代),說地球是圓的,我也不能理解,村裏人也不能理解。再比如月食是地球擋住了光線,這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也是天方夜譚,人們還是相信是天狗吃月亮,要趕快敲鑼打鼓,我小時候就有一次村裏人全部跑出去敲鑼打鼓的親身經歷。

其實回頭想一想,地球是平的和月食是天狗吃月亮的觀點破綻很多。比如地球是平的,那麼太陽西落以後是如何又跑到東邊去的呢?再比如天狗食月,你在地下敲鑼打鼓,天上能聽得到嗎?也從來沒有人試驗一下,如果不敲鑼打鼓,天狗會不會把月亮吐出來,如果不敲鑼打鼓天狗也會把月亮吐出來,那麼爲什麼還要敲鑼打鼓呢?這兩個例子充分說明了中國人的不思考和盲從。

其他地方的文明也沒有古希臘這種理性思維--當然,尼羅河等地很早也有很高級的文明,甚至也有天文、測量等科技知識,但理性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確實只在古希臘產生了。當然,古希臘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從《時間簡史》中的那段話可以知道,亞里士多德之所以得出地球是圓的結論,兩條重要的依據一是北斗的位置,一是海里先看得帆後看得船身,這都和古希臘人的旅行有關,而古希臘人之所以經常旅行和他們處在地中海中心位置是有很大關係的。當時的希臘經濟發達,社會和諧,而且地處亞非歐的接壤地帶,很好地繼承吸收了古埃及文明(非)、兩河流域文明(亞洲)。當然當然,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得承認古希臘人天賦異稟。

理性和科學確實是人類獨有的,到今天,作爲人類,我還是驚歎於人類怎麼能這麼聰明,能夠堪破宇宙的祕密。人,真是萬物之靈啊。特別是那些傑出的物理學家,簡直是非人類。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暑假時,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可以說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爲主,那麼我認爲它不可能這麼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祕,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爲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溫度非常高。在隨後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溫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於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並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後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麼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爲“黑洞”。但他認爲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麼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後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溫度。正因爲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並在宇宙中消亡。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獨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識,我還讀到了一種敢於同命運抗爭,頑強不屈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衆所周知,霍金出這本書時已是全身癱瘓,可以活動的僅是3隻手指。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憑着那充滿智慧與知識的大腦,毅然對宇宙發出思索,對真理髮出挑戰。最後他成功了,出版了這傲然屹立於科學文獻之林的偉大著作。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我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華還有待於我更深一步的閱讀,更深一步的探索。最後我引用牛頓的一句話來結尾:“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待我。我只覺得自己好像是在海邊玩水的小孩,偶爾是到美麗的貝殼,就高興不已。但面對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爲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爲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本學期有幸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們教研組內集體討論說要看此書。

翻着這本書,總有一種似懂非懂,一會兒看懂,一會兒不懂的感覺;同時又感覺到一個個精彩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不忍放下。簡史從思索宇宙的年輕人演講到宇宙演化的圖像,從牛頓宇宙到相對論,之後講了彎曲空間、黑洞、大爆炸、蟲洞等等理論。一個個理論誕生、發展,一層一層的剖析,然後又被新的理論替代,每一個理論像一個個時代的英雄從弱小到偉大,從成長到衰落。使我們在閱讀霍金先生高深思維的同時,也驚歎其優秀的文學邏輯。簡史的普及版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爲目的的着作,除了讓我們懂得一些基本的知識外,更教會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說。

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這些知識讓我們覺得深思給人以啓示。如人存原理是指我們之所以看到宇宙是這個樣子,是因爲如果它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在這裏去觀察它。從人存原理又涉及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霍金先生很精闢的說,許多科學理論也非常符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其思想是,在任何自我繁殖的有機組織羣體中,不同個體的遺傳物質和成長存在變異。這些差別意味着,某些個體比其他個體更能得出有關它們周圍世界的正確結論並相就地行爲。這些個體就更可能戚並繁衍,自然選擇賦予我們推理能力,這就要我們去尋找完備的統一理論,不會誤導我們去得到錯誤的結論。因此我們以前所認定的牛頓三大理論也有錯誤,因爲牛頓認爲時間都是絕對性的,然後愛因斯坦提出來了相對論,他不斷的完善他的相對論,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但我們並不認爲廣義相對論一定是統一的完美的理論。除此之外,如以太物質,彎曲空間,等效原理,雙子生佯謬,膨脹宇宙,黑洞原理,蟲洞理論,四維空間,時間與溫度的關聯等等都給了我知識與心靈的雙重衝擊。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