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工作心得體會(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5W

國企工作心得體會 篇1

進入國企的工作感想

國企工作心得體會(精選5篇)

如果你覺得自己行,就千萬別來國企,除非你家親戚是領導。這裏養老還湊合,畢竟是鐵飯碗,但是需要你體格好一點,你可能要承擔幾個人的工作,儘管你的錢是最少的。

四個月了吧?好像是,都記不清了。畢業那天聊着,以後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喝着酒,聊着聊着眼淚就出來了。今天我好好工作了,也好好努力了,可是,到如今卻有一種找不到方向的感覺。真的,這種感覺很壓抑,也很痛苦。

在國企,決定你吃肉還是吃草根,不是看你的能力,而是看你背後的關係網,你的嬸嬸的侄子的表妹的舅舅和廠長是不是同學?你的二大爺的同學的侄子的女朋友是不是老總的外甥女兒?如果不是,呃,那就拿鐵鍬去剷煤吧……

快到公司報到的時候,我上貼吧裏查了下,裏面評論說,籤的是幹部身份,乾的是工人的活,拿的是民工的薪水。可能有些誇張,但,事實也差不哪去。

在這裏,話不能多說,也不能少說。彙報問題時,出了故障打死不能把領導帶上,有了榮譽時,你可以忘了父母是誰,但你一定要記得誰是最大的領導。有些事不需要太認真,領導不願去知道,因爲賺了錢是國家的,誰知道了誰就得對這事負責,整好了好了,整不好惹一身腥。所以只要不是天塌的事就別對着對講機瞎嚷嚷了,就算是知道天要塌了,只要不在當班的時候塌也不要彙報,糊弄着下了這個班再說,誰知道下個班誰接班,誰愛接誰接,天塌了,愛砸誰砸誰。

有時你看見某個辦公室裏某個人聚精會神的看一些讀物,不要以爲在批閱文件,可能是在看豐胸廣告,又是你看見有人在惡劣的環境下在一些廢紙上寫寫畫畫,不要以爲是在玩耍,可能那是領導安排的任務,完成了,寫上別人的名字,自己該幹啥就去幹啥吧,寫不好,以後好日子就別想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行,就一定別來國企!

國企工作心得體會 篇2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理解這兩個的區別。我覺得讚揚是針對某人某件特別的事情進行稱讚,而拍馬屁則是對某人做的任何事情進行稱讚,讚揚其實是高級的馬屁。我不建議大家去拍馬屁,尤其是無的放矢的馬屁,例如,“您真棒”,“您真行”,“您太厲害了”。而是經常說“剛纔您這句話真管用,這麼難辦的事情您一句話就搞定了。”諸如此類,balabulabula。

我是一個不喜歡讚揚別人的人,充其量喜歡說,“不錯”,“挺好”什麼的。這很吃虧,不利於拉近彼此的感情,讓人覺得冷漠。我有個同事很喜歡拍馬屁,請注意,是馬屁,所以效果不好。他經常說,“您太棒了”諸如此類的話,但是給人的感覺也不好,甚至有時候還不如不說的號,讓人覺得假,還是跟你保持距離。

所以我希望廣大80後的朋友們,不要吝嗇你們對別人的讚揚,多誇別人,才能讓你的工作更好辦,有流程的加快流程,沒流程的創造流程。

第二個,談一談幫忙和威脅:

首先是幫忙,在國企,你是沒法把自己的工作界面分那麼清楚的,很多時候要幫別人擦屁股,擦屁股也是學問。一般來說,如果別人開口請你幫忙,這時候你手頭很忙。這時候我建議你:暫時放下手邊工作,從新排列優先級,把別人的事情先做。因爲在國企輿論環境是很重要的,此處省略擴展國企輿論環境重要性文字若干。

如果這時候你手頭工作是無法暫停的,例如你在跑系統什麼的。那麼我建議你最好說:“您稍等我十分鐘好麼。就十分鐘”然後自己的事情能騰開時候去幫助別人。千萬不要說:“您那事急麼……”你這樣說大了,就是在懷疑別人。一般人都好個臉面,如果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人會覺得你是說他沒事找事,吃飽了撐的找你幫忙。當然這也是個別心理陰暗者,但是請注意,在國企坐辦公室的,多半就是吃飽了撐的腦子沒地用的。

再說威脅。這是從幫忙引申出來的。我們有的朋友很熱心,熱心的有點過了。什麼事情都想蹦出來一下,摻和一下,這也是大忌。每個人都要有生存空間,假如某些這個人非常擅長的領域,你千萬不要搶出頭,尤其不要強出領導的頭。當別人覺得你是個威脅的時候,你日子也是非常難過的。

第三,咱說說如何和領導討價還價吧。

有時候領導難免會與我們談話,我們到底該怎麼說?領導有時候會讓我們抱怨,這是領導瞭解員工動態的一種手段。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漫無目的的抱怨。抱怨的要有的放矢。那我們都能抱怨什麼。首先不要抱怨他人,第二不要貶低自己。你要知道什麼是領導內心的主旋律,或許是收入或許是某個項目,那你就要把你的抱怨往主旋律上靠,比如你可以抱怨領導,“我前兩天做了一個單子,我覺得巨有成就感啊,當我拿到這合同時候,我立刻就覺得有幹勁,我覺得咱公司就要多籤這種單子。我一人這次籤這個單子大概花了半年。如果按照這個效率,我一年能籤倆啊,但是您別擔心,您給我時間,我大概幾年吧,能給咱公司拿回多少錢。”但是這個錢一定是比領導預期少的。但是領導一定不會罵你,因爲你有理有據說明瞭你多久多盡心多有熱情,領導需要的是鼓勵你這種熱情,如果他這時候還說你滿,罵你笨,那這領導也有點沒六兒,起碼在國企這種領導屬於挺沒眼力勁的。這時候領導只能鼓勵你,還問你實際困難。這時候你再說是你覺得人少,還是你需要個培訓什麼的,領導一定會給你安排。總的來說就是和領導談判一定要抓住領導心裏的主旋律,就跟打牌一樣,算準領導手裏的牌才能贏他。

當然我說的也不見得就對,或許很多時候現實都會有很大的偏差。這只是我個人一點小體會,對或不對,大家看着玩。畢竟我也沒上兩年班,很多話還是不會聽也不會說。

國企工作心得體會 篇3

看到好友離職後寫了總結我也感慨頗多,於是也將自己的工作經歷做一個總結。希望這個遲來的總結可以給我的朋友或者自己更多的幫助。

20xx年7月,我有幸成功和某國企簽約,進入該公司工作。在招聘廣告上,職位名稱赫然寫着“人事助理”。然而在三天的培訓中,我們被告知要去基層鍛鍊。當時的招聘主管說了一句經典的話,用英文表述出來意味深長“We have a plan for each one.”在當時我立刻察覺不對勁,這和我的料想完全不同。由於我的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因此我非常清楚入職培訓要介紹一些工作內容,進行相關培訓。我對於他所說的“爲你們每一個人量身定製的計劃”有着非常大的疑惑。然而,對於當時涉世不深的我來說終究沒有勇氣毀約(三方協議)。

3個月的奧運志願時期,我是在某商務局的業務部度過的。可以用“昏天黑地”來形容我當時的狀態。但那也是我第一次在管理崗工作,讓我有了一些強勢作風,同時EXCEL運用和公文寫作能力也大幅提高。

之後的9個月,我被分到一個支局工作。在師傅們和同事的照料下,我的日子過得非常滋潤且平淡。

就這樣我的一年基層工作結束,20xx年6月30日我們同屆被分到西區的大學生聚集到人教,等候分配結果。然而,我們卻被告知所有人被分到營銷崗。這與我們的預想大相徑庭。我很清楚的記得招聘廣告上寫着“一年之後按照專業和公司狀況進行分配”。當然我們的勞動合同上,填寫着“管理崗”,薪資待遇那裏填寫着“相關薪酬”就是比較巧妙的事情了。

之後我們被分成2批人,每批人進入一個專業公司。我們一行人抱着忐忑的心情去專業局報到,開始了營銷生涯。在當時,我有說不出的失落。然而,懦弱如我,仍然在父母的勸說下持續着這樣的工作狀態。

誰都想不到,不到一個月,我們這羣同屆大學生又再次聚首,只不過這一次的地點是某支局——我們又被派發到了支局做營銷員(除個別幾個大學生以外)。

實際上,我非常牴觸營銷工作。然而,留戀着國企的安逸、五險一金,我始終沒有勇氣辭職,只能不斷自我糾結。在那個支局,我大多是從事後勤,打雜的工作,當然自己也要營銷,但因爲有師傅們在,我的業績壓力並不大。

20xx年7月,歇完年假回來的我神清氣爽,誰知,第2天被告知被調到了另一個支局做營銷員。我很詫異但也有些許興奮,因爲我真的希望能有些改變。然而進入了那個支局,我的興奮就變成了憂慮。那個支局規模很小,總共33個人。營銷團隊才5個人。領導也十分嚴格,第一天就表明,“這裏一個蘿蔔一個坑兒”。在那裏,我承受着多重壓力,營銷能力、表述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與領導相處的藝術……都有所提高。我的成長飛快,業績也不斷增加。

20xx年6月,我成功競聘至專業公司的營銷支撐崗,開始了短暫的業務管理工作。因爲某些原因,導火索點燃,我毅然決然提出辭職,離開了工作了3年的地方。

總的來說,這家企業是安逸的企業。你不必擔心裁員事件,五險一金全上,年假也有。只是,我的追求不僅限於此。這就是癥結所在。

記得在第一次培訓時,往屆大學生對答企業工資低的問題給出了這樣的答覆,大概是這樣說的,“你先不要問你能拿多少,你先看看你能讓企業獲得什麼?你如果能進外企或者大企業,我相信你也不會來這裏了。”呵呵,我當時對這這句話的後半段嗤之以鼻。從這裏,相信大家就能看出我的心態。

我是一個對自己很嚴格的人,對於學習我如此,對於工作我也是如此。竭盡所能,認真負責。我不是一個滿足者,不能滿足它帶給我的基本保障。

在一次偶然的培訓中,我和同屆的好友提過,當時我引用了《prison break》一句臺詞”I don’t belong here.”(我不屬於這裏)實際上,三年的時間並沒有磨滅我離職的想法,而是讓這團火焰在心中慢慢燃燒,始終照亮着我的生活。

20xx年7月26日,我拄着柺杖,在老爸的幫助下來到人教辦理辭職手續。實際上,我的離職不太精彩而是有點悲壯,在辦手續前一天騎車摔倒崴到腳。即便如此,離開了這樣的企業我還是無比地愉悅。

國企工作心得體會 篇4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中秋節來臨之際,我園在節日前夕開展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孩子歡聚一堂,說着中秋節的故事、唱着中秋節的兒歌,老師們也紛紛給孩子們講起了有關中秋節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豐富了科學知識,在優美的故事中感受到傳統節日的薰陶。

小班開展的“慶中秋”活動,主要以“快樂”爲中心點,讓幼兒體驗幼兒園這個大家庭的團圓與快樂,激發幼兒樂意上幼兒園的美好情感。中班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參與中秋節各種活動中能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祖國的傳統文化。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欲。由於幼兒對民間節日、習俗瞭解較少,所以在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時主要涉及到社會、語言、藝術等領域,並運用多種活動形式來組織集中活動。

我們進行主題慶祝活動,利用本學期增添的電腦與觸膜電視,老師做了PPT,讓家長與孩子知道中秋節的來源、中秋節爲什麼吃月餅、各地如何慶祝中秋等,各班還用不一樣的活動形式來進行慶祝,小班組的親子作畫《水果寶寶》;中班組親子製作《水果娃娃》;大班組親子製作《水果拼盤》;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孩子與家長都非常積極投入到每個環節裏。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開展得很順利,在這裏非常謝謝各位家長朋友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因爲在活動中我們看到了你們充分的準備、積極的參與,你們別出心裁的創意也令孩子們格外開心和快樂,也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到各種各樣的技能,提升了濃濃的親子情。

參與是一種快樂,創造是一種享受,合作是一種幸福。通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動腦、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創造力,同時也進一步增進孩子與家長的親子感情,有效促進了家園聯繫。

國企工作心得體會 篇5

《風波》描寫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專制之後,因“張勳復辟”,爲辮子問題而引起的一場風波。

關於辮子問題,魯迅曾多次指出,它是封建種族統治的象徵,是清朝統治者砍去了“古人的許多頭這才種定了的”。①辛亥革命流了很多血,可“只枉然失去了一條辮子”②魯迅感到非常失望。他在1920年10月“感慨系之”地寫了小說《頭髮的故事》,憤激地表示了這種失望之情,同一個月又寫了《風波》,提醒人們,連頭上這條辮子也並不就是全部革掉了,革掉了也還時時有再蓄起來的危險。直到後來,他還說過:“然而辮子還有一場小風波,那就是張勳的‘復辟’;一不小心辮子是又可以種起來的,我曾見他的辮子兵在北京城外佈防,對於沒有辮子的人們真是氣焰萬丈。幸而不幾天就失敗了。”③這篇《風波》,雖沒有寫張勳的辮子兵到處逞兇的北京,卻通過虛構的發生於江南農村的一場風波,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辛亥革命沒有因革去一條辮子就使社會生活發生實質性變化:現實依然黑暗濃重;保守、落後、愚昧、麻木的國民性仍未受觸動;婦女兒童等弱者還遭受着精神和肉體的摧殘。《風波》實際上是以鬧劇形式出現的一場深刻的悲劇。

七斤是魯鎮一個以撐船爲業的船工,由於每天要撐船進城,“很知道些時事”,便成了閉塞的鄉村中一個消息靈通的“出場人物”。而且,得風氣之先,他在“造反”時進城,就已被剪掉了辮子。可就是這樣一個“出場人物”,也難以擺脫時代和環境給他套上的愚昧和卑怯的精神枷鎖。辛亥革命僅僅革掉了他腦袋後面的一撮毛髮,而腦袋裏的思想依舊。他所知道的“時事”,沒有半點革新色彩,只不過是“什麼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麼地方,閨女生了一個夜叉”之類莫須有的街談巷語。他對辛亥革命,除了剪辮子以外,簡直一無所知;就是關於剪辮子,也毫不理解其真正意義。他只知道,剪了辮子就有進城的“自由”,就能掙錢給一家老小吃松花黃的米飯和好香的乾菜。只要保住這米飯和乾菜,辮子的有無關係並不大。正由於他是處於這麼一種愚昧無知的思想狀態,所以一聽到“皇帝坐了龍庭”的流言和趙太爺的威嚇,就又爲沒有辮子而“哭喪着臉”驚惶不安。這時,他不僅不敢直接對抗趙七爺,就是七斤嫂對他的辱罵,也只頂了半句話,被七斤嫂打斷,就含忍下去了。似乎歸根到底,還是咎由自取。對政治的冷漠與無知,於命運的盲目與馴從,這就是七斤的性格所顯示出來的一代農民的思想靈魂。通過這一靈魂的剖示,說明辛亥革命後的中國農村,照舊是被保守落後的空氣所籠罩,農民仍然是那樣麻木和愚昧。

七斤嫂比較精明潑辣,在一些事情上有自己的見地,也頗爲敏感。“皇帝坐龍庭”的消息傳來,她立刻幻想會有“皇恩大赦”;而一聽說“皇帝要辮子”,她又“從直覺上覺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當趙七爺以其特殊打扮光臨土場時,她不過“偶然”擡頭一瞥,“心坎裏”便禁不住“突突地發起跳來”。根據她對趙七爺的瞭解和他的辮子由盤頂到放下,她已覺察形勢的嚴峻。她預感着氣候的變幻,比天天進城的七斤還敏銳。可是,由於受着小生產經濟地位的侷限和封建統治的精神奴役,她的精明和敏感,只是用在留意個人和家庭的得失問題上;對事關國家民族前途的政治事件,她卻糊里糊塗,漠然處之。趙七爺前來興師問罪,她知道只應“竭力陪笑”,曲意奉承。在絕望之餘,她又遷怒於七斤。可七斤說:“你今天說現成話,那時你……”還沒等七斤把話說完,她馬上用強大的火力將七斤剛要出口的話硬頂回去:“你這活死屍的囚徒……”好心的八一嫂出來勸解,不料無意中揭了七斤嫂的“短”,這使得她“兩個耳朵早通紅了”。可她馬上耍賴編造地反擊,並對八一嫂耿耿於懷,借六斤嚷着要添飯的機會,指桑罵槐地罵:“誰要你來多嘴!你這偷漢的小寡婦!”把八一嫂“氣得抱着孩子發抖”。此外,七斤嫂還精於強詞奪理,在批駁九斤老太時,能用一連串的強辯,把九斤老太“顛撲不破的實例”扯得七零八碎,氣得老太太連連用勁地說:“一代不如一代!”七斤嫂大事糊塗、小事精明的個性描寫,典型地概括了國民性中隨機應變、耍賴強辯、欺凌弱者等巧滑卑怯的弱點。而這些弱點在民國後的農民身上還普遍地存在着。

好心的八一嫂也並不值得稱道。她雖然同情七斤,並當面頂撞趙七爺說“衙門裏的大老爺也還沒有告示”,但她畢竟是以“大老爺的告示”爲準的順民。面對七斤嫂的“恨棒打人”和趙七爺的囂張氣焰,她“氣得發抖”而無力還擊,“不敢說完話,回身走了”。寥寥幾筆,充分展示了生活在中國封建農村最底層的一個寡婦可悲可憐的性格。而魯鎮的人們大都與七斤相類似:“村人們呆呆站着,心裏計算,都覺得自己確乎抵不住張翼德,因此也決定七斤便要沒有性命。”他們想到七斤往日“那般驕傲模樣”,又“覺得有些暢快”。直到七斤熬過了“無辮之災”,他們才又“給他相當的尊敬……”“大家見了,都笑嘻嘻地招呼”。愚昧、冷漠,明哲保身,幸災樂禍等劣根性在魯鎮衆生身上表現了出來。

六斤在小說中出場不多,卻是最具悲劇性的一個人物。她最初在吃炒豆時,聽見九斤老太太的罵聲,還敢躲在河邊烏桕樹後說一聲:“這老不死的!”可當七斤嫂用筷子紮在她雙丫角的頭上,莫名其妙地喝道:“誰要你來多嘴!你這偷漢的小寡婦!”接着又被七斤一巴掌打倒時,她只有“躺着哭”的份兒。風波過後,她又任人裹了小腳,一瘸一拐地走路,還得幫助七斤嫂做事。着墨雖不多,卻鮮明地畫出了一個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倫理道德控制之下,飽受摧殘的少年女性的形象。聯想魯迅在文章中屢次提到對婦女纏足的反感和在《狂人日記》中發出的“救救孩子”的呼聲,我們不難感受到六斤這個形象所寄寓的對被欺壓被蹂躪者深切的人道主義同情,和對民國以後現實的無盡憤慨。

在《風波》這場鬧劇中,九斤老太和趙七爺較其他人物更多一點喜劇色彩。九斤老太是一個不平家。她盲目地留戀過去,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好古”癖。她總是蔑視兒孫,蔑視新的“時世”;而憑藉的資本竟是她的年齡和體重。她開口就是“我活到七十九歲了”、“以前的這樣的麼?”,連造反的“長毛”也是過去的好。她甚至把自己丈夫誕生時的體重作爲推論“一代不如一代”的鐵證。她“自從慶祝了五十大壽以後,便漸漸地變了不平家”,並且在“做過八十大壽”後,“仍然不平而且康健”。這種由於封建思想和習慣的束縛而產生的對現實的不平和反感,不自覺地支持了“皇帝坐龍庭”“要辮子”,是對社會發展變革的阻礙。這種不平延續越久,對社會和年輕一代越是有害。通過對這個固執、保守、落後的“不平家”和“憤恨家”的描寫,表達了魯迅的悲哀:九斤老太所患的這種執拗的復舊頑症,還在中國大地上健康地活着,時刻不平和憤恨於現在,限制着青年一代的發展,妨礙着社會的前進。

趙七爺是一個鄉村酒店的主人,在這場鬧劇中扮演的是直接引起風波的角色。他憑着閱讀一部《三國演義》的“學問”,成了“這三十里方圓以內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學問家”,也從《三國演義》中接受和加固了保皇忠君的正統思想。因而“皇帝坐龍庭”的風聲一傳來,他便自動地出來向人們“要辮子”。然而,魯鎮這場辮子風波的真正源頭,並不在張勳復辟;趙七爺親臨土場問罪,也並不具有明顯的政治目的。一切皆起因於兩年前七斤罵過他“賤胎”。趙七爺早存有報復之心,可他是個體面人物,得找一個不失禮法人情,不被人認爲自己有失寬宏大度之心的機會報復。他因此默默忍了兩年,終於等到了皇帝要辮子,而七斤又恰好丟了辮子的大好時機。於是,他穿上那件“輕易不常穿的”竹布長衫,來到七斤們吃飯的地方,用他們聽不懂的“古典”宣判了七斤的“死刑”。但是,他也自知沒有執法行刑的權力,不過是象徵性地扮演了想象中的張大帥的勇將,義務地出來威脅一下無辮的七斤。因此,當他得到報復的精神滿足後,便“揚長去了”。很快,張勳復辟失敗,“皇帝不坐龍庭”了,趙七爺又將辮子盤在頭上,脫掉長衫,坐着念他的《三國演義》。可見他本人也不過是“隨俗”盤辮的一個,並不真正重視辮子的有無,更無爲辮子獻身的決心。他真正關心的是報復七斤。機會一到便出巢而動,機會一失又蜷縮如常。趙七爺濃厚的封建“忠”君觀念,強烈的報復欲和毫無固定操守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國民性格中陳腐、落後的另一側面。

《風波》中的這些人物各有特點,他們的思想性格典型地概括了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國民普遍的精神風貌。而且,這些人物的行爲和關係組成了一個典型的社會思想環境,這種環境通過典型的生活畫面展現出來,也塗抹着一層悲劇色彩。

七斤沒有了辮子,完全是出於被動,可趙七爺因七斤曾罵過他一句“賤胎”,就趁機報復,欲置七斤於死地而後快;村中的人因爲七斤平時“驕傲”,心中早存不滿,這時都活躍起來,對七斤遭難不但沒有同情,反而幸災樂禍;七斤嫂對丈夫的處境,首先想到的是他連累了一家人,不停地埋怨指責,平時生活中的怨情惱意都不自覺地暴露出來;八一嫂爲七斤辨白了幾句,流露出真誠的同情,可七斤嫂覺得自己被揭了底,便指桑罵槐地泄憤,並一筷子向女兒六斤頭上直紮下去;六斤摔破了碗,七斤的惱怒終於找到了宣泄處,一巴掌打倒六斤。於是,六斤這個最弱者便承擔了最大的犧牲。此外,在九斤老太和七斤嫂之間,也有怨怒之情。九斤老太罵六斤“敗家相”,明對六斤,實指七斤嫂;而六斤躲在樹後罵九斤老太“這老不死的”,分明是撿了七斤嫂暗中罵九斤老太的話。如此種.種,都可見《風波》中人與人的關係,是彼此冷漠,怨恨的,而這種人與人之間暗含的情感,並不全是公開表露的。趙七爺在施行報復時,還一路上彬彬有禮地點頭,向七斤一家微笑着說“請請”;七斤和七斤嫂明知趙七爺無理,可趙七爺是體面人物,不敢發怒;七斤嫂對八一嫂和九斤老太的憤恨,因顧及到人情禮義也不正面宣泄。小說把人們在封建禮法外衣包裹下的真實關係典型地揭示出來,從整體上展現了一種沉滯、落後、狹隘、守舊、虛僞和殘酷的社會思想環境。

空間環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寫也與社會環境描寫相似。《風波》一開頭就描繪了一幅典型的江南農村自然風光:夏天傍晚臨河土場上,太陽剛剛收了它通黃的光線,幾個花腳蚊子在飛舞,各家農戶的門前,都潑了些水,放了小桌子和矮凳,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搖着大芭蕉扇談天,孩子跑着、鬧着玩。女人端出烏黑的蒸乾菜和松花黃的米飯、熱蓬蓬地冒氣……這種貌似無憂無慮的“田家樂”場面正是辛亥革命後農村沉悶、停滯、落後環境的寫照,而且與後面人物關係和精神狀態的描寫相對照,說明這不過是虛假的表面現象,“樂”裏藏着悲;把這個開頭和結尾相對照,就更顯示出它耐人尋味的意韻:“風波”過後的七斤不再因沒有辮子被妻子罵作“死屍”了,不再被村裏人看不起,反而又受到“相當的尊敬”;大家仍舊坐在門口土場上吃飯,笑嘻嘻地打招呼;九斤老太仍然是一個健康的“不平家”;只是六斤按傳統禮法裹了腳,一瘸一拐地往來。似乎一切又回到恬靜安寧的 “田家樂”之中。但是,“風波”雖然平息,人們的關係並未改變,矛盾埋伏了下來,怨恨仍潛行着,只是等待另一個爆發的時機。表面的風平浪靜,實際潛藏着隨時興起風波的危險!

《風波》描寫的這場發生在一個狹小空間和幾個極平凡的人物之間的鬧劇,有聲有色,頗有“尺水風波”之感。這得力於作者在情節結構上的精心安排。小說以張勳復辟的消息和傍晚乘涼的習俗把所有出場的人物都調集到七斤們吃飯的土場這個空間場所中來,用辮子問題作爲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再充分利用人物的語言來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複雜微妙的關係:六斤“吃炒豆”引起九斤老太的嘮叨“一代不如一代”;她的罵聲引起七斤嫂的不滿和申辯;七斤嫂將未消的怨怒轉向剛回家的丈夫;緊接着,趙七爺出場,七斤嫂的一句陪笑探問,引出趙七爺的一番嚇唬;於是,七斤嫂指着七斤罵,又引起和七斤的爭辯,與八一嫂的矛盾,對孩子的打罵……一個人物觸動另一個人物,使另一個人物作出反應;這個人物又觸動了其他人物,使其他人物作出反應。如此循環往復,情節越來越緊張,人物的思想風貌和人物之間的關係也展示得越來越清楚。這樣,從風波頓起到風波停息,情節結構十分緊湊,既平實而又曲折,既單純而又豐滿。

《風波》的語言,除了富有動作性和激動力,在小說中起到勾連情節的作用以外,還有個性化和諷刺性等特點。由於人物語言充分個性化,各個人物寫得各具特點,神態畢現。如七斤遲緩,粗魯的語言,反映了他麻木愚昧的靈魂;趙七爺故作高深,不緊不慢的語言,顯現出他狐假虎威,報復欲極強的心理特徵;九斤老太不停地抱怨的“一代不如一代”的口頭禪,寫出一個農村老太的形象;而七斤嫂的巧言申辨,潑辣責罵和狠毒的泄憤,活靈活現地刻劃出一個巧滑好勝而愚昧的農村媳婦的性格。語言的諷刺性表現在對趙七爺、七斤等人的描寫上。如寫趙七爺,先用褒讚的語言說他“是這三十里方圓以內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學問家”。這是用村人們的口氣來介紹人物;緊接着說:“因爲有學問,所以又有些遺老的臭味”。這是作者自己對人物的主觀評價。採用這種時褒時眨的語言,造成諷刺性的喜劇色彩,同時也反映了周圍人的愚昧荒謬。

形象的細節描寫,在《風波》中也起着刻劃人物、突現主題的重要作用。如趙七爺穿寶藍色竹布長衫的細節。七斤嫂知道他是不輕易穿這件長衫的;三年來只穿過兩次,而每次都一定是於他有慶,於他仇家有殃的。現在是第三次。七斤嫂一想到兩年前七斤曾罵過趙七爺,便立刻覺到七斤的危險,於是“心坎裏突突地發起跳來”,惴惴不安地陪笑詢問。這才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這一細節起到了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的作用。又如趙七爺把盤在頭上的辮子放了下來,過了幾天又盤了上去的細節。這辮子的細微變化,在情節結構上,是風波乍起和風波結束的標誌。同時,它反映了趙七爺的封建奴性思想和隨機應變、毫無操守的性格。它還形象地提醒人們:“一不小心,辮子是又可以種起來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