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業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8W

學校只有高度重視,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加強教師的各類培訓,加強教師的校本教研,讓教師在學習中進步,在培訓中提高。以下本站小編爲你帶來優秀教師業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篇1

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認識

新的課程計劃將所有課程分爲三類: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 課不僅僅是國家課程中新增的一門必修課程,更是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具有許多不同於其它學科的特徵。開設這門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自主地、探究式地解決與自身聯繫密切的學習、生活、實踐中的問題,同時獲得積極的體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2]。

增設這門課程,在宏觀上有利於改進我國基礎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微觀上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僅是非學科課程知識的總和,更不是“非主科”內容的總和。它是對前幾年提出的“活動課”的繼承和發展[2],要求學生走出教室,參與實踐活動,結合所學知識,從中提出問題,並進一步分析問題,確立一套或多套解決方案,進行試驗和探究,其中可能變換各種方法,反覆循環直到成功(或失敗),總結經驗,最後以一定的活動向外界作出反饋。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徵:

首先是學生自主性:在信息技術部分和勞動與技術部分,學習內容一般由教師根據教材或學生實際給出,在學習過程中就提倡任務驅動式的探究性式學習,在研究性學習部分,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課題,自主參與活動和研究等一系列步驟,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則主要作爲以上三個部分的載體,其本身就明顯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課程的實踐性也是一大特徵,是由自主性所引發的。

其次是內容的綜合性。活動中牽涉的知識、技能一般是多方面、多學科的、綜合的。信息技術部分大力提倡課程整合,反過來其它學科提倡利用信息技術這一工具進行課程整合。勞動與技術往往與製作、創新、發明聯繫在一起,,也明顯體現綜合性,新的七年級教材就非常明顯體現這一思想。

再次,學生在一系列活動後應有一定的反饋活動,如報告會,成果展覽,小發明,科技製作,寫論文,演小品,演講等,甚至是專題活動。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其它教育環節的關係

1、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科課程的關係:新課程計劃要求所有學科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課時用於探究性教學,這種課是屬於該學科內部的探究性學習,而綜合活動實踐課則突出跨學科的,甚至是超學科的,即不屬於任一學科內容的。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靈活程度,拓展思維的廣度,藉此將知識融會貫通,大大促進綜合能力,這種作用是學科教學所達不到的和不能替代的。

2、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升學考中的體現:自20xx年的高中新課程改革起,已提出大學聯考、會考的各學科均有綜合探究性的大題目,並努力在其它題目中體現這個思想,特別是大學聯考的X科目,除了希望實現大綜合外,還要實現探究性學習的題目佔15%-30%的目標。這幾年的大學聯考、會考題不斷朝降低解題難度,提高分析問題的靈活度和綜合應用能力方向發展,顯然隨着考試改革的深入,這個評價思想會得得到進一步加強。

3、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校課程(校本課程)關係: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國家課程的一部分,它的教學原則、目標、基本內容範圍、教學時間由教育部制訂,學校或其它教育行政部門無權改變,。但它與其它學科不同之處是沒有教材(不提倡編寫學生用書)、形式不固定,相對學生而言,指導師可以不固定。學校課程是學校根據學校自身情況、當地教育資源確定教學內容、目標及形式,可以自編教學提綱。一般只針對一項內容,展開深入學習和探究,如小發明、書法、集郵、國小一二年級的信息技術等,並努力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在某些情況下兩者內容、形式可以相同,但兩者的發展方向不同。

4、綜合實踐活動與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的關係:首先,綜合實踐活動是要求所有學生參與的課程,課外活動是針對數量較多的部分學生的,如有些學校舉辦藝術節,運動會,讀書節等,興趣小組則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往往帶有競賽輔導的作用,如信息學奧賽,航模、書法、運動隊、科技等各種小組開工存在的活動等。可看出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學生以實踐爲主,鍛鍊綜合能力,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是針對部分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 選擇學習內容,不排除教學爲主學習方式,以專業和鑽研爲主要特徵。另一方面,三者之間內容上互有關聯,時間上可以互相穿插。要注意的是要朝各自的特徵方向發展,不能是簡單的代替。

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有關問題

1、理清四部分關係: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的四部分並不是平等的和同類的,其中研究性學習是核心和重點,其它三個部分一方面爲研究性學習服務,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學習目標和特有教學形式,但同樣也具有綜合實踐活動的特徵。這也是把這四個部分歸入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原因。所以原則上,綜合實踐活動課應有四種課型,其中信息技術和勞動與技術的課型是在傳統的課型上進行改良的形式,主要爲自身教學目標展開的,這裏不展開論述。

圍繞研究性學習的四部分關係是:在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中發現和提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並展開探究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完成較爲簡單的,帶回有意義且一時不能解決的(注意:研究性學習課題的來源不一定來自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後續的活動則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探究、調查和學習,直到課題完成,最後向外界發佈課題的成果(反饋性活動)。這整個過程會經常用到信息技術和以手工製作爲代表的幾種技術性勞動,用於查找資料、製作研究工具和輔助反饋性的活動的實物等方面。

2、實踐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障礙:可以說中國兩千年的教育文化,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重理論而輕實踐,重科學而輕技術的思想,這既成爲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的原因或需求,也成爲在中國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大思想障礙。包括廣大教師在內的所有教育工作者應放遠眼光,努力學習,轉變思想,才能主動跟上時代的步伐。

3、理想的師資結構和當前形勢下的師資調配措施:基於四部分的關係,理想的師資結構應有兩種專職教師和兩種兼職教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兩方面是專職,另兩方面則由各學科教師兼職,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有專職教師,但一般學校應有一二人爲學校的主要負責人,例如教科室主任負責研究性學習,政教處主任負責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

我省的新課程計劃將信息技術課獨立出來,勞動與技術(原稱爲勞動技術)則是半獨立,它們都有規定的課時,指定的教材,這種做法也說明了上文所述的四部分關係和理想的師資結構的合理性。

在當前情況是:本學科剛起步,一缺廣泛而正確的的思想認識,二缺操作經驗,三缺專職教師,有些學校甚至不能按要求開足課時。如何配置教師,開展學科教學和教學研究是當務之急。我們認爲:1、缺乏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專職教師的學校,要創造條件讓其它教職工兼職,以保證按上級要求開足課時。2、要對絕大多數教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理論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培訓,包括一些各級文件要求。通過培訓,形成氛圍,從而培養一批本學科的帶頭人。3、在對教師進行培訓的同時,開展學科教學的探索。4、學校要通過制訂管理條例來督促教師不佔用、改變課程計劃中的課時分配。5、排出專門時間開展本課程的教研活動。

4、探究性學習選題[5、6]:探究性學習的特徵雖然是跨學科或超學科的,但在確定具體課題時,應定位在一個較大領域,如人與自然(科學),人與社會(人文),自我關係(心理),人與文化(文化藝術),或者象工程技術(技術),社會危機(人文)、經濟現象(人文)之類,作爲指導師,應該熟悉以上各大領域內包括哪些小的領域或具體的可選內容,如:心理健康與個性發展、飲食與健康、情緒調節,消費觀念等。當然,這些課題本身可能在幾個領域中交叉。當一個主題確定後,一般會有所側重於某些教學的學科,例如:對鄉土歷史、人文情況研究的,側重政史地方面;聯繫課本,進行實地污染調查,即側重理化生。如果選擇範圍在一個學科內部的課題,主要由該學科教師安排探究性學習,超出一個學科,又在一個大領域內,帶有專題性的內容則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5、教材的選用和證訂原則:這幾年,由於各種原因,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兩學科的教材和教學配套材料的徵訂比較混亂。我們依據的原則是(1)、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廳的有關文件精神:“任何進入中國小課堂的教材及教材的配套材料,必須經省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未經審定的,應立即停止使用”。(2)、試用教材通過教研室徵訂,正式教材通過新華書店證訂。按目前情況,作爲試用教材的高二信息技術選修教材(四選一),國中信息技術教材,國小信息技術教材、高中勞動與技術教材均通過教研室證訂,國中勞動與技術

教材(每學期均爲多選一)、國小勞動與技術教材均通過新華書店證訂。各中國小校和證訂工作相關的單位,應密切注意下一學期的訂單,注意是否有變,並在弄清其性質後再行訂購。

四、綜合實踐活動的備課

因綜合實踐活動有四種課型,對應的也有幾種不同備課的形式或方法。信息技術技術課的備課與普通學科的備課相差不大,主要區別在於要準備大量的資料供不同層次學生作幫助。本文的第五部分中給出比綱更詳細的參考內容,活動形式則根據有關原則和實際情況,由指導師自行設計。根據《浙江省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指導意見》等材料精神,我們認爲備課的總思路是“學校定方向,教師分組集體備課,個人指導實施”三層次備課。

第一層次:學校在每學期開學初,召開由於校長,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各學科骨幹教師組成的校級討論會,確定本校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課時安排和功課表編排方法,指導師聘任方法以及活動前後有關的與校外聯繫,學生組織什麼樣的反饋活動等等相關事項。根據實際情況,如果校級會議能一學期召開多次,則更好。

第二層次:以年級爲單位,教師分文理兩小組討論本年級學生一學期的具體活動內容與形式。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請某些學生參加。注意:供選內容一般是單一性,要進行合理的組合,使每次活動有綜合實踐活動的各環節。再安排時間,場地,費用等,確定分組形式和指導師人選。分組形式可以是按原來的班級進行,如有些內容是與個人能力愛好關係不大的,也可指導師給出可選方案(可以多個),學生自願選擇而分組。本層次應每一到兩星期進行一次。

第三層次:教師分組同上,頻率同上,加上選聘的指導師,詳細準備綜合活動的每個步驟,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原則,注意事項等,最後由指導師單獨統籌,進一步考慮,付諸實施。

在實施中,有一些具體情況,如:二三層次的備課可能連在一起的;全年級一起活動;對一組學生的活動同時有多位指導師;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一學期集中安排一到兩次,研究性學習分配給各班任課教師。

學校安排舉例:一學期教學時間共17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每週一節,勞動技術每週一節,實際各用15節,多餘4節,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探究性學習共17*2+4=38節,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安排1、遠足爲主要內容,(遠足中調查,採集,回來試驗,製作標本、展示板和中華節,詳細本處略)一天計7節,2、對社區中飲食衛生、環境衛生、人羣健康意識方面進行調查,用於研究性學習(聯繫七年級科學的生理衛生部分內容),再將結果製作成展覽板,進行鍼對性小發明,製作實物在社區中用各種形式宣傳。安排不連續的一個上午和一個下午,共7節。兩項內容全段教師有所側重地分工,共同承擔指導師角色。這樣前七個星期的課已統一安排。接着10周的每週2節,單週兩節連排,雙週兩節分開排,探究性學習由各任課教師分擔,分別上側重某一方面的某一類探究性學習,因有10門不同學科教師,每人每學期上兩次,每次 一節或兩節,共25節。第二層次的備課採用學科教研組爲主的集體備課形式。

變化舉例:因擔任探究性學習的教師較少,後10週中再安排一個或下午兩個下午或一整天用於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所餘時間仍是單週兩節連排,雙週兩節分開排。只是總週數減少。

五、詳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及選擇注意事項

(一)、中國小生常見或重要的活動內容

1、中學生日常行爲與文明禮儀教育2、法紀法規教育3、各種安全教育4、學習方法指導5、走向社會他人交往、基本人際交往能力訓練6、科技小發明7、針對學科教學內容的探究性學習8、手腦並用的,左右腦協調,開發右腦的訓練。

由於是全體學生必須參加的活動,可以班級爲單位,由任課教師進行指導活動,形式絕不應是講授式,而應是學生參預活動(爲主),也參預準備(爲輔),如智力搶答式,猜謎語式,製作並參觀展覽式,先學生自學、提問,再進行參觀、訪問調查、看展覽、聽講座、看電影等(代答疑),最後寫論文,寫心得,演小品,小製作等反饋活動。

(二)、中國小生均可選擇的一般性活動內容

1、社會教育活動: 通過廣播、班刊、校刊(校內部分),報告、參觀、集會、訪問、社會調查、校內外勞動、社區服務,家庭勞動、成人工作一日體驗,參與重大節日、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活動等形式,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以及日常行爲規範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感情,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增強學生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2、科學技術活動:通過發明、科技論文、製作、種植飼養、科學調查、人文考查、探究性實驗、利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信息、各種信息傳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動,使學生了解人類科技發展的過程及對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瞭解我國曆史上的科技成果,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體驗或嘗試進行科學研究;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科學創造意識,有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和運用科學方法對待生活、學習中實際問題的意識。

3、文體藝術活動:通過讀書、講座、器樂、書法、雕刻、工藝製作、影視戲劇欣賞、體育比賽、國防體育、登山、遠足等形式,開拓視野,培養學生文學藝術方面的興趣和感受各種形式的美,認知美,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三)、側重中學生選擇的活動內容:

讀書節活動、時事報道、主題班會活動課、社區服務活動、專題夏令營、學習理論、學習方法指導與學法訓練活動、智能訓練活動、家政、職業指導、走向大自然生物班等自然興趣組、科技節活動、科技“三小”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勞技興趣小組、

(二)、(三)部分因是可選擇的內容,建議學校確定課題,教師集體備課,以教師個人特長爲依據,確定某內容的指導師,學生根據公佈的指導師選擇自己的活動內容的模式,也可以按班級指定內容。學校確定課題時,校長、教務處、政教處、教科室、各學科骨幹教師集體商量,要充分考慮課時和課題數量、難度的關係;教師集體備課時,以本年級教師爲主,其它相關教師,有關職工,如實驗員,或社會上有關聘請的人員要一併參加;確定的指導師可以是本校教職工,或社會上聘請的專業人員;學生必須人人蔘加,每課不缺。

(四)、課題詳細舉例

國小部分舉例:1、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2、家鄉工廠對環境的影響3、修正液對人體的影響4公路的植樹情況調查(研究)5、交通違章調查6、課間或課外活動安全程度調查7、家電的安全使用8、走訪執法人員9、保護牙齒10、認識我自己11、“今天我當家”12、認識人的情緒13、趕走嫉妒,爲成功喝彩14、毅力培養ABC 15、與人相處的學問16、與未來科學家見面17、做剪報18、名家名篇知多少19、課本劇表演20、水杯樂器21、國小生理財情況

中學部分舉例:1、汽車尾氣的污染調查2、家鄉工廠對環境的影響3、食品的分類與營養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4、美化校園活動5、廢物再利用6、野生草藥的分佈及種植草藥情況7、校園周邊環境對我們的影響8、水資源(如水庫等)的污染或保護9交通知識宣傳與競賽10、滅火器安裝及掌握使用方法情況調查11、計算機使用安全教育12、森林防火調查(火災調查)13、消防知識競賽14、班級模擬法庭15觀看禁毒片16、身高的祕密17、我爲什麼會害怕、煩惱、嫉妒、焦慮等,及對策研究18如何找出自己缺點,克服缺點20、正確對待挫折和逆境21、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論教育22、關於太陽能(如熱水器)利用研究23、航模、空模、無線電作品的製作24、家鄉與名人25、課本劇表演26、新聞論戰27、自制樂器28、小區的環境與居民生活狀況調查29、爲特定人羣服務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篇2

寒來暑往,光陰荏苒,不知不覺已在國小教學工作崗位上奮鬥了十幾個春秋。這十幾年,我得到了領導的關懷,同事的幫助,也有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腳印見證成長,汗水見證努力,榮譽見證成功。回顧這十幾年,自己在德、能、勤、績等方面,真的是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有笑有淚,有苦有樂。

一、以德修身,以德立行,以德育人 爲師者,必先有德。“德”是教師修身、立行、育人的根本。

首先是美德。我從思想政治上提高完善自己。思想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保持與黨同步,嚴以律己。積極主動參加政治學習,時刻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 其次是美行。德美者,行必正。作爲一名教師,自己的行爲就是學生的榜樣。我以“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的格言要求自己,檢驗自己。工作、生活,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行爲。生活上我以勤儉爲榮,以勤勞爲榮;工作上我以刻苦工作爲樂,以努力奮進爲樂。 再其次是美言。有德者,言行一致;有德者“大音希聲,大象希形”。教學上,我以生動的優美的語言教育學生,引導學生,給學生以啓迪,以教益,以收穫;生活中,我以樸實的語言對對待同事,朋友。這些年來,我與教師們一道,緊緊團結在學校領導周圍,全心全意地爲教育工作,爲學生服務,爲社會培養人才。

二、注重歷練,提高能力,增長才幹

1、注重歷練 歷練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必然和他的成長曆程息息相關。在歷練中成長,在歷練中成才。

2、重視學習 學習是成長的必由之路。學習是我人生中的重要內容,“終身學習”是我的學習信條。一是提高學歷。工作之餘,我積極參加進修學習,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同時也參加了骨幹教師培訓。 二是擴大知識視野。我深知,要培養好學生,教師的知識不但要豐富,更要做到更新。“好讀書”,“讀好書”,我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一種工作,一種快樂。通過知識學習,避免了自己知識老化,思想僵化,保持了知識的與時俱進。 三是加強教材學習和教育理論的學習。學習教育新理念,樹立教育新觀念,把握教育新動向。在教學中,觀念不落後,方法不落伍。 正是自己加強學習,使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才能把工作做得好,做得有特色,教育教學實效明顯。

三、熱愛學校,關愛學生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正因爲我熱愛學校,熱愛我的工作,在工作中,爲了教育教學,我朝而往,暮而歸,有時甚至通宵達旦。有人說我不知疲倦,一旦工作起來,就會忘了身邊的人和事。在學生的學習中,我既耐心,又嚴格,重視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與行爲習慣。在學生的生活中,我關心體貼,尤其是現在的留守兒童嚴重,我更是讓他們感到家的溫馨,親人的溫暖,讓他們在生活中快樂,學習中有上進。

四、勤耕耘,碩果豐存;苦奮鬥,桃李滿園 工作十年,苦樂自在人心。

近幾年來,因爲努力和勤奮,自己在教育教學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看着教育教學質量一年比一年好,看着學生悶得點滴進步,自己心裏有的只是滿足,有的只是快樂。成績屬於過去,希望還在未來。本着一顆熱愛教育的心,熱愛孩子的心,熱愛事業的心,我將繼續着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以孺子牛的精神,在教育戰線上耕耘、開拓、奮進!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篇3

我校本年度政治業務學習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積極推進和諧社會校園建設,以校本培訓爲載體,開展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政治理論素養,開創了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現就本年度政治業務學習活動作小結如下:

一、政治業務學習形成了校本化、制度化

根據局、鎮關於政治業務學習工作要求,學校制定了年度學習計劃、政治業務學習制度,考勤、考覈制度,強化了教師職業道德,加強了教職工隊伍建設,起到了政治保障作用。

一年來,我校教職工不論是在參加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還是在平時的工作之餘,都不忘理論學習。以“師德、人文、科學”“教學有效性”“師德、心理”“作業有效性”校本課程爲載體,通過集中學習與自學、報告導讀與討論、讀原文與談體會相結合等形式開展學習。全體教職工進一步強化了政治意識,增強了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從而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了“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上來,提高了教職員工的師德修養、科學人文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三、開展教育活動,提升隊伍形象

全體教職工在學校支部的安排下重點學習了以下內容:

1、學習了黨的xx大精神。重點學習黨的xx屆四中全會決議。我們集中時間、集中精神,認真把握xx大報告的精神實質,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採取了通讀報告原文,收聽、收看音像輔導講座,分章節學習、討論等,同時開展了其它相關文件的學習。

2、開展和諧校園等知識的學習,聽了付國棟主任“教師應內外兼修”等報告,樹立科學發展的意識,全面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徵,提升對“生命教育”辦學思想認識的深化,進一步開展校園文化的建設,不斷推進科學發展和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建設。

3、根據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結合業務學習,開展了孔子、老子教育思想等科學人文學習和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組織教師聽了劉林校長的報告,開展了教學有效性和作業有效性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業務水平和駕馭、管理教育教學的能力。

4、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局各項文件等和教育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解讀各項政策,請了特級校長吳小仲、上師大教授沈永強等作報告,強化師德,增長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努力做到依法治校,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先進教師事蹟,完善我校師德規範,使我校的教師職業素養進一步提高,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名道德高尚的人民教師,同時對教師開展心理輔導講座,關懷教師,讓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5、開展了讀書活動,每位教師讀“品讀師說教育智慧”,並寫了讀後感,在校園網上交流。

四、隊伍凝聚力、向心力進一步增強

今年,我校在進行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進一步加強了與教職工的思想交流,打造“凝聚力”工程。

1、關注教職工思想動態。定期開展交心、談心活動,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教職工意見,努力創設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民主氛圍。

2、開展文明班組創建活動。認真解決教職工在工作中的難題,着力改善工作條件,創造安全、整潔、優美的教學環境。積極開展趣味運動會、拔河比賽等文體活動,培養科學文明的工作生活方式,促進教職工的身心健康。

3、通過一年的圍繞國內外形勢和學校活動開展主題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每個教職工完成了學習筆記,寫出了多篇學習心得,廣大教職工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