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課聽課記錄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5W

在11月30日來自xx區各國小的專兼職科學教師齊聚xx國小多媒體教室。由xx教師帶來的《運動起來會怎樣》一科在此觀摩研討,趙老師首先出示了集氣瓶和蓋玻片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其名稱和用途,然後出示透明的塑料袋讓學生裝滿一袋空氣。提問:“人體的某一器官就像一個裝滿空氣的袋子?”提問恰到好處,即形象又化難爲易。人體的肺就像一個裝滿空氣的袋子。從而輕易導入人體的肺這一器官;在學生回答完後又接連提問:“人說話時肺在如何”?“空氣是從哪兒進入肺部的”?問題慢慢轉向呼吸系統。感知經驗往往是最直接的,“在我們做完運動後呼吸會變得怎樣”?在此基礎上趙老師帶領學生測試平靜時呼吸次數和運動後的呼吸次數。得出結論的不同,爲什麼運動後呼吸快,運動前滿?在揭題時無聲無息學生就被帶入情景之中。

國小科學課聽課記錄

第二個實驗室緊扣第一個問題而精心設計的,用塑料袋罩在口和嘴上呼吸十次感到呼吸難受拿下口袋緊扣袋口,這樣我們就得到一袋二氧化碳,爲了區分氧氣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觀看了一段視頻。氧氣支持燃燒,而我們呼吸需氧氣,運動後血液含氧量少,所以需要加強呼吸而得到充分的氧氣。學生在做試驗時教師出示了注意事項,加強安全教育。在學生明白本科重、難點後。教師又結合實際例舉了運動員的肺活量,補充說明人體只有加強體育鍛煉才能提高肺活量。對學生進行了鍛鍊身體的教育。本課趙老師教法上緊扣現實感知經驗,啓發和教育學生。使課上較爲生動活潑,學生思維被老師牽引着步步深入。但我的疑惑是一、學生在做第一個實驗時教室小而學生多,學生在教師口令中不能一致去完成動作,而密集會造成學生不必要的傷害。二、呼吸塑料袋十次後袋中空氣是否就是二氧化碳,剩餘的氮氣哪去了?視頻只能說明氧氣支持燃燒。不能證明剩下的氣體是什麼。我認爲還要認真研究一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