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微課製作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3W

所謂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相對,顧名思義,是對後者的“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分爲兩部分,課堂上主要通過教師的講授,完成對知識的學習;課下,則通過作業的形式,完成對知識的內化。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着諸多的弊端,課堂上以教師講解爲主,不僅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而且教學效果並不理想。據研究,學生通過聽課僅能掌握知識的5%左右,是諸多教學方式中效果較差的一種。

教師微課製作心得體會

針對這一問題,美國率先提出翻轉課堂的新教學模式,即將知識的學習由課堂移至課下,而將知識的內化由課下移至課堂,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大翻轉。除此之外,翻轉課堂對知識的學習和內化也採取了新的形式。

在課堂外,學生主要通過自主學習、自定進度、整理收穫、提出問題的方式來完成知識的學習。而在課堂上,則通過展示交流、協作探究、科學實驗、完成作業的方式完成知識的內化。在此過程中,教師則實施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

相對於傳統的課堂模式來說,在翻轉課堂中,課堂外,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驟實現自主學習,從而實現了個性化的教學。在課堂上又多了學生的展示與交流,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通過對學生一對一的指導,實現了個性化的教學,使教師講授的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

總之,翻轉課堂實現了學習和教學的個性化,所以要優於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好。而個性化學習和教學的達成,又離不開微課程。

所謂微課程教學法就在是在雲計算環境下,以單位課時教學活動爲研究對象,以三大模塊、導學一體爲基本模式的教學方法。三大模塊即任務單、配套學習資源、課堂教學方式創新。這三大模塊,都體現出微課程導學一體的性質。

任務單的全稱是自主學習任務單,是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這個方案的使用主體是學生,教師則是隱藏在後臺的指導者。學生拿到自主學習任務單,就知道這是自己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久而久之,就可以培養出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責任感。所以說,在微課程教學法三大模塊中,任務單居於統馭地位,起到靈魂的作用。

配套教學資源,又稱微課,是教師錄製的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單給出任務的視頻。微課程教學法認爲,單獨存在的微課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如果離開了任務單,微課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課件。而多年的經驗表明,課件不可能給中國教育帶來革命性影響。微課只有納入微課程範疇,與任務單配合使用,才能成爲自主學習必不可少的資源,從而具有真實的意義。只有在任務單的引領下,微課才能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給出的任務,成爲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的好幫手,啓動從“演員”走向“導演”的教師職能轉型之路。

因此,教師在錄製微課之前,需要認真分析任務及其目標達成,以此作爲微課類型選擇的依據。而在教學實踐中,具體採用什麼樣的“微課”製作形式,取決於對優化教學目標實現的理解,即採用系統最優化的設計方法,決定選用何種錄製方式。

錄製微課要求教師具備新的職業素養,包括信息化教學、可視化教學、視聽認知心理學、視音頻技術和藝術等方面的修養,否則僅有教學視頻的形式,沒有可視化教學實質是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的。自主學習任務單是突破翻轉課堂“瓶頸”的好抓手,輔以配套學習資源(含“微課”),讓孩子在家裏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就能很好完成自主學習任務,證明所有的孩子都是會自學的。在這兩個模塊中,學生是“前臺”自主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隱在“後臺”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

翻轉課堂走到這一步,已經成功了一半。真正的考驗在課堂教學方式創新。微課程教學法將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分爲檢測、作業、協作、展示四個步驟。

檢測是檢測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的成效,使其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就感。作業是翻轉不翻轉的重要標誌,沒有作業就沒有翻轉。但是,作業應該是進階的,能夠貫徹“最近發展區”思想的。協作是針對作業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或者理化生實驗展開協作探究。展示是展示、質疑、闡釋的一體化。一方面展示協作學習成果,體驗學習成就感,提出存在的困惑,並發展交往能力;另一方面提出質疑(培養髮現問題的能力),由展示學生負責闡釋(發展理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的工作也有四項:佈置任務、靜觀與傾聽、問題引導、評價。上述學生活動的“四步法”全部出自教師的創意。真正到了課堂上,在學生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學會靜觀,以便了解各個協作小組的學習情況,爲最後的評價做好準備。如果學生提出請教,教師則注意傾聽,給予必要的指導。

對教師來說,這一環節真正的挑戰出現在展示環節中尚有問題沒有被學生髮現的時候。這個時候要求教師善於問題引導,而不是直接告知問題之所在,以及正確答案。問題引導的好處在於:能夠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之所在,從而自己解決問題,達到真理性的認識。當然,學生在這一思維過程中會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就感。有了學習成就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傳統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小結,而微課程教學法則用評價取代了小結。因爲小結是預設的,屬於低級思維。評價則處於高級思維的頂端,需要對學生在進階作業、協作探究,以及“展示-質疑-闡釋”中的成就表示肯定,使學生繼續體驗學習成就感。評價中的“肯定”足以取代小結,但評價並不止於此,還要廓清困惑,提出繼續探究的思路或方向,引導學生繼續把學習引向深入。因此,無論從學科角度,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角度,評價都要遠遠高於小結。

但是,從以學科爲中心的體系下走出來的教師,往往只擅長講授,而不善於觀察學生學習的情況,尤其是不擅長問題引導。他們習慣主宰課堂,宣告“絕對真理”,好像自己不講學生就學不會似的。教師往往用自己與學生的互動去取代生生互動,使協作探究流於形式。當學生展示的時候,教師往往不去引導學生“質疑-闡釋”,而是忙於指出展示中存在的問題,急於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

總之,教師習慣於以自己的思維取代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無法真正認真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浮在表面,達不到深度學習的要求。因此,當學生完成了翻轉課堂的前一半時,教師往往在後一半卡殼。

毫無疑問,教師需要“轉型”,即從傳統的演員型教師轉變成爲能夠點化學生智慧的導演型教師,才能完成翻轉課堂的後一半——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無論教師過去如何優秀,如果繼續過去的“優秀”,那麼,“翻轉”一定翻不過去。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翻轉呢?

第一,要樹立教育變革的堅定信念。

觀念決定行爲。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爲。很多教師在“分數至上”的教育環境中,已經錘鍊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領,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教學範式和習慣。實施“翻轉課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環境之間的一種平衡態,讓自己處於一個新的、自己內心沒有確切把握的動盪狀態之中。 如果沒有堅定的改革信念作爲支撐,教師通常是不願意“革”自己的命的。

第二,要有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養。

當今學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時代,對信息時代的電子產品和各類軟件有着天生的親近感。但今天的教師不同,他們的青少年時代基本上都沒接觸過電腦,缺少了與信息技術的一份親近感。大多數的教師平時使用電腦就是上上網、編寫一些文本和數據表格、製作PPT等,其他的軟件和技術很少涉獵。雖然視頻平臺可以聘請人來進行製作,但如果教師不具備與教學視頻編制相關的系列技能的話,要推動“翻轉課堂”改革是很困難的。

第三,要抓住“翻轉課堂”的關鍵點。

爲了實施“翻轉課堂”,很多人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視頻的製作上,這其實也是一個誤區。視頻自然重要,但比視頻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課堂上多出來的這些時間。課堂的對話和討論,需要教師做出精心的準備和細緻的觀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轉課堂”之所以成功,是因爲課堂討論所帶來的學生“吸收內化”學習過程效益的提升。

第四,做好角色轉換。首先,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聖人角色轉變成導師;其次,學生的角色更加突出學習的主體性和必要的主動性,因爲如果沒有一定的主動性,翻轉課堂中的學習無法進行,必須需要學生的主動操作和主動思考;

家長的角色轉變。長期以來,家長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往往擔心新的課堂模式會影響學生的成績。所以,在此過程中,要加強翻轉課堂學習的宣傳工作,讓家長也能夠理解新型教育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得到家長的支持,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