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3.74K

踐行三自教育心得體會_三自教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踐行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踐行三自教育心得體會_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新時代賦予新時代同學們新的使命,現代的學生,作爲未來社會得中堅力量,應該與時俱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是時代給予的新的使命與要求。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民主象一座搭在師生心靈之間的橋,學校工作和班級工作應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無效勞動。”這一教育思想告訴我們:自我教育是學生個性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離開了這一環節,任何教育都無法奏效。

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關鍵還要靠自己,因爲學生是自我鍛鍊、自我教育的主體。所以在情感方面,要啓發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激勵,達到自我感悟,自我調整的目的。對“對抗型”學生,學校領導要放下架子,與他們交朋友,以誠懇地談心代替粗暴逆耳的訓斥。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激發他們內心從善向上的願望。而對於“主動型”的學生,則引導他們關心集體,多幫助同學,開拓創新。在行動上,要學生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訓練,自我調節的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中常見的問題要通過民主討論的方式制訂公約,還可以通過各種興趣小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管理系統中發揮儘可能大的作用,使整個管理系統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另外,現代學生需要不斷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這其中不僅包括科學文化素質還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格心理素質。他們需要學習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基本技能,要學習那些發人深省的先哲經典,學習人類取得的燦爛的文明成果,學習當今前沿的科學知識。只有擁有了知識的力量才能在發揮“三自”作用時克服困難不斷前進。還應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優秀的品質,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有了道德光輝的照耀走在發揮“三自”作用的道路上就不至於如在黑暗中摸索,不至於迷失方向。既然要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就應該培養學生樹立自立自強意識,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我才能,挖掘個人潛力,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手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指導學生做到人格上的獨立,我們才能發揮“三自”作用。想必人人都會記得說過的那句“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之於國家如此,對於大學生髮揮“三自”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參與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過程中,需要有創新意識,不要循規蹈矩只靠經驗辦事,要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膽突破精神,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用時代的精神武裝頭腦,用創新性的思維解決問題。

踐行三自教育心得體會_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篇2

爲落實我校“德育爲首”的辦學理念,積極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進一步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學生服務精神以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接受實踐教育,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得到鍛鍊與提升,學會學習、生活、做人與發展,提高學生的管理意識、崗位意識和服務意識,9月15日起,我校開展“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踐活動,活動分有巡查校園與值崗的校安組、負責校道等衛生的衛生組、到食堂參加服務的食堂服務組與實訓服務組以及宿舍服務組。每天到崗的時候,同學們便會馬不停蹄地趕往各組負責區,特別是在飯堂幫忙的食堂服務組同學,顧不上用餐和休息,在各個崗位引導同學們文明就餐。“看到別人在吃飯確實感到很餓,天氣也很炎熱,但服務同學,能爲同學們愉快地就餐儘自己微薄之力,我感到很有意義。”這是參加服務的同學自豪地說的。

參加“三自”教育的同學表現深受學校領導、老師的稱讚,並能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在校園中也發現同學們的文明行爲處處可見,如在飯堂就餐時也都自覺地排隊,積極配合工作,就餐秩序井然。

踐行三自教育心得體會_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短短的一週三自教育,讓我們感到身心疲憊的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付出的快樂。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促使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習慣,學會如何去學習,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時間,如何更好的爲大家服務。 當然,有些人會覺得三自教育是在爲學校工作。其實不是的,三自教育本就是以學生爲中心的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與及自我管理的一個活動。這都是在爲自己工作,是讓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一個過程。

這一次的三自教育是第一次三自教育的升級版,總的來說是挺有意思的一次活動。比如外出做義工,社會調研等新加的活動,都有助於我們更新觀念,並且吸收一些新的思想與知識。給我們自己的人生積累了一筆大財富,讓我們將來在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爲堅實的基礎。

而且在外出活動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對老師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增強師生之的情誼。雖然在值周過程中是有點累,但是收穫也不少。比如與陌生交流,雖然被拒絕了很多次,有點小尷尬。不過最後成功完成了任務,也同被調查的陌生人聊了很多關於我們行業的事,讓我認識到現在的社會對it有一個什麼樣的要求,和需求,整個過程感覺挺有成就感的。

所以說,這次活動對我們個人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也希望同學也會喜歡上三自教育值周活動!把握好學院爲我們所提供的一個平臺,給自己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踐行三自教育心得體會_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篇4

根據上級要求,依據《畢節市教育局辦公室關於轉發省教育廳辦公室規範開展“貴州教師誓詞”宣誓活動的通知的通知》的精神,我校爲提高全體教師素質,增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紮實推進了“貴州教育精神”、“貴州教師誓詞”、“三個踐行”的宣傳學習工作。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貴州教育精神”、“貴州教師誓詞”、“三個踐行”等內容。通過本次學習,可以說獲益匪淺,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對教師這個職業也充滿了信心。

三個踐行的內容是:踐行“生命感和責任感”、踐行“愛的教育”、踐行“系統育人模式”。其中重點學習分析了“系統育人模式”中營造三維德育環境、開展三維和諧教育、構建三維管理育人體系、構築三維育人平臺、推進三維教育環境、實現三維成長目標的“六個三工程”。我認爲,如果每個教師都在教學中嚴格執行“三個踐行”的內容,那麼教育的明天必將燦爛輝煌。

首先,踐行“生命感和責任感”。教育是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的良心工程,可以說,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一切教學都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爲目的。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練就強壯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作爲教師,責任感是最基本的思想素質,個人能力再強,不負責任的去教也取不了成績。

其次,踐行“愛的教育”,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學生,我認爲可以做到幾點:

1.不心罰學生。心罰是對學生內在心理和精神的懲罰,它的傷害重於體罰。心罰的非人道性在於以各種方式侮辱學生的人格,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傷害學生的感情,損傷學生的人格尊嚴。比如有的教師說學生:“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還笨的人了!”,或“你比豬還笨!”、“你從來都沒有遵守過紀律”等等。

2.不體罰學生。體罰是對學生身體進行懲罰,是很多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容易採用的一種懲罰方式。例如對做錯事情的學生罰站、罰跪,罰跑甚至進行踢、打、擰耳朵、扇耳光等。這種懲罰方式對學生的身

心健康傷害都很大,而且不但不能教育好學生,反而會讓學生越來越厭惡教師,取得反面的教育效果。

3.不變相體罰學生。當學生在學校裏表現不好時,我們不能暗示或要求家長來懲罰孩子;當學生作業錯時或沒有按要求去做時,也不能罰學生寫上十遍、二十遍等變相體罰學生。

再次,踐行“系統育人模式”要營造三維德育環境、開展三維和諧教育、構建三維管理育人體系、構築三維育人平臺、推進三維教育環境、實現三維成長目標。只有在這樣的育人模式下學生才能健康成長,成爲國家的有用之才。

總之,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一切。

踐行三自教育心得體會_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篇5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著名教育專家安文鑄教授在他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成才、成人”講座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巴黎聚會上,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是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善於觀察周圍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而這個例子中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所提到的種種行爲習慣其實都屬於養成教育的理念範疇。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爲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就不見有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做飯?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後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中學教育更應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一、讓養成教育規範化、具體化。

國小生還處於較原始的感知階段,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學者朱熹說:“論先後,知爲先,論輕重,行爲重。”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爲習慣養成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出發,並抓住先入爲主的規律向學生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二、 加強監督,不斷強化。

據說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年過8旬仍能準確地背誦出圓周率小數點後面100位數字。有人問他是怎麼記住的。他回答說:“說起來也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一個艱鉅的長期的細緻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反覆抓,抓反覆。

三、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確保養成教育。

育人,並不是說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爲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裏,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成才受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佔75%,智力因素約佔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誠如心理學專家洛克所說的——“我們的身體只要從小養成習慣,它們是什麼都受得了的。”“潤物細無聲”,學生應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爲他的成人、爲他的成纔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