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8W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

新教育來了,猶如晴空的響雷挾萬鈞之勢來到了舞鋼,也來到了我們的學校,聽報告、讀書、寫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師的一種標誌,我們學校的老師每人發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閒暇之餘捧起了心中的夢想細細入味。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精選21篇)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潔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沒了,樓房高了思想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曾幾何時,年少的我懷揣着激-情和夢想,從學生跳上講臺去追尋自己的夢,也是從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夢想就像是被針輕輕的次過的氣球,再也無力膨脹,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滅的激-情還有就是謀生的本能,對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來,失去了那股鑽研到底的勁頭,原來教育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抄寫與練習,原來心中的神聖地位也被考試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發問是什麼改變了教育?還是教育改變了什麼?

所幸的是在內心的希望並未完全破滅的時候新教育來了,感謝朱永新的新,感謝新教育的新,正是一個新字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說的那樣,堅持上路,就會收穫奇蹟,就會遇到慶典。爲了心中的夢想,只要學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們不是也會笑得更燦爛一些嗎?又有誰會在意那慶典是否隆重呢?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圓自己的教育之夢。

在局長和校長帶領下,我們去石家莊市新教育實驗學校去學習,聽了晨誦課、繪本課、還觀看了新教育成果展示,很受啓發。之後校長又給我們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細讀了以後對新教育實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爲起點,以六大行動爲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爲目的的教育實驗。其基本思想是:

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爲了一切的人,爲了人的一切。

二、新教育的價值取向:“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

三、四種精神:1、追求理想的執着精神。2、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4、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

四、五大理念:1、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2、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3、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4、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5、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五、四大改變: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2、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3、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4、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

六、六大行動:1、營造書香校園。2、師生共寫隨筆。3、聆聽窗外聲音。4、培養卓越口才。5、構築理想課堂。6、建設數碼社區。

通過閱讀和學校的實驗有以下-體會:

朱永新教授認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他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着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實驗在我校開發較早也是迄今爲止最爲成熟的一個項目,無論是那些開啓黎明的美麗詩歌,還是那一本本被反覆甄選出來的經典着作,都被孩子們、甚至我們老師深深的喜愛、着迷。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爲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

另外,朱永新教授認爲,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人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點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爲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爲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舞臺,成爲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成爲學生、教師、學校共同反戰的理想空間。人的理想層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認爲,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爲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爲之奮鬥的目標,才能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進行自我挑戰,與理想堅守,以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求教育理想。就像新教育說的那樣,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

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讓教師與學生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2

“教育因爲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理想因爲有了教育而薪火相傳,色彩斑斕。”“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捧讀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我有深深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懷着一顆對教育理想的赤誠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着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強調也只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要有擔當,要勇於承擔面對社會教師所應該擔負的責任,有社會擔當的教師纔會培養出具有積極的生存心境,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社會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 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爲,“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所以,“對一個教師的成長來說,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書中,朱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者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只是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反戰,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爲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

海納百川,纔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爲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嘆: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三、做“理想教育”的實踐者

理想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老師。 朱教授在闡述“理想的智育”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理想的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特長’的個性養成。”我也十分贊同這一觀點,理想的智育不能狹隘的理解爲成績好就行了,我覺得它應該與德、智、體、美、勞融爲一體,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行,這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嗎?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3

偶然的機會,我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拜讀後輕輕闔上。然而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盞明燈,爲我的教育導航。

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

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篇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說,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

另外,文中作者的一些簡潔而準確的說法,讓我感到很新鮮。如:傳統智育的在造就少數“成功者”的同時,也造就了大批的失敗者,讓大多數學生還在人生的求知階段便成了心靈自卑、個性萎縮的“精神侏儒”。就一個“精神侏儒”是何等的新鮮、形象。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讀着這些貼心的話語,雖然覺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雖然知道夢和理想,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距離,但只要我們帶走的不僅是知識的蠟燭,還有理想的聖火,我們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夠在深藍色的知識海洋中,破浪前行,駛向希望的彼岸!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4

你可以入睡前細細回味一天辛勤工作中的甘甜;你可以在學生一天天的成長中體味事業的平凡而偉大從中領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蘊;你可以在學生細微的愛心舉動中也可以在來自遠方的問候中品味教育的真諦——學會愛……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我們常說愛是教師的天性。不錯做好教師愛必須貫穿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顯性的愛更需隱性的愛;有爲學生取得成功而喜悅的慈母之愛;更有"恨鐵不成鋼"苦口婆心教導"差生"的嚴父之愛。

因爲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愛能喚醒一個沉睡的心靈;愛能激發破土幼苗的生命力。教師的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一屆的行爲而應該具有永久的生命。教育不止愛心不息!

幸運的是我就曾飽經了這份愛國小一二年級時的班主任是我印象最深的她住在鎮上而我們的學校卻在鄉下每天都要步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不過在我的記憶中她從沒遲到過。記得那時經常下雨鄉間的小路泥濘不堪很容易滑倒但這對於我們來說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要算是過一座獨木橋那橋由兩根很細的木頭拼成僅此而已。每縫下雨天我們幾個膽小的就小心翼翼地爬着過去她知道後就每天在上學時守在橋邊把我們一個個背過去;她知道我們到鎮上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就幫我們購買了很多學習用品誰需要就可以到她那裏去買;爲了讓我們勤儉節約她不怕麻煩開辦了小銀行……

今天每當我想到這些不免有些激動。曾幾何時我還自豪地講給我的學生聽。我想她的這份愛不正是來自他強烈的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嗎!

如今我也是一名三尺講臺前的教師我可能還不能被稱爲師表但每當聽到學生們深情地叫出"老師好!"時我總會意識到"我是教師!我是師表!"因此我有責任盡一個教師的職責。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5

朱永新認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說,只有閱讀才能使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書中有很多生動的實際事例,下面兩個篇章的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學會欣賞”,書中講述的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被髮掘的故事: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從撿到的一本雜誌裏,發現一篇另他十分觸動的文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在得知此事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爲生活的苦悶而信手塗鴉大發心中寂寥的,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爲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教師當然不可能個個都是屠格涅夫,也不可能都有一雙發現的慧眼,但是,我們的校園裏可能有無數個托爾斯泰。只要我們學會欣賞,只要我們學會發現,就會爲無數個學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尋回他們的夢想。

有人說,欣賞是一種善良,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至。”其實,欣賞不是施捨,不是恩賜,欣賞之善總是不經意間自然流淌,是無功利心的真誠讚許,是長者對幼者的呵護,是智者對智者的敬佩。

欣賞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沒有高深的學問、繁雜的技巧。對於欣賞者來說,一個讚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次溫馨的撫慰,都可能讓欣賞者銘記終身,甚至會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如果老師都能學會欣賞,我們的教育就會改變摸樣,學生們的心田就會充滿陽光。

第二,“如何看待外語與母語並重”, 在基礎教育階段,掌握好母語無疑是最重要的,然而,現在網絡語言、世界級刊物的80%以上都用英語,不懂英語難以進入世界的主流。現在我國進入世界主流圈的人其實很一般,主要是他們懂英語,但我們喝多很優秀的任務因爲不懂英語而無法將自己展示給世界。其實,語言教育的文化功能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它是交際、交流的工具,也與語言體系合而爲一實現了文化的傳遞。雙語教學,重在運用,當然首先是熟練運用中文,掌握好我們的母語,在此基礎上強化英語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技能。

人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雙語的語言訓練中,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教師要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來因材施教。閱讀書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抄寫單詞,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選擇單詞;作文練習,學生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而選擇不同的內容。語言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經過長期練習才能習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語言學習就很困難。因此,英語教師等要儘量設置雙語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感受和運用語言。雙語教學中,“說”的能力尤爲重要,這是適應社會、發揮自己能力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多給學生“說”的機會,別太在意學生語言結構的對與錯,要鼓勵他們多用雙語進行交流、學習。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新教育》,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

我們所提到的新教育,雖然有幾年時間了,但它還處在實驗階段,這也只是一項教育實驗,我覺得教育實驗的目的,不是在於發明一種方法,教師能在同樣的時間內教兒童更多的東西。更確切地是要給兒童展現自己的各種能力,並且如何在他所處的世界中從物質的和社會的兩方面練習這些能力,使他成爲一個更好、更幸福、更有用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6

假期裏,細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本書是作者關於教育的宏觀思考及對於理想之教育的藍圖描繪。書中,作者對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闡述;同時對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

讀過之後,讓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不禁掩卷深思。書中寫到這樣一件事:1996年,“第三屆國際數學和科學調查”對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50萬名學生進行了測驗,結果顯示,新加坡學生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均名列第一,並且遙遙領先。然而新加坡政府並沒有沾沾自喜,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高分是一柄雙刃劍。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專門發表講話說,我們需要重新檢驗我們評估學生的方式,僅僅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業並作爲國家教育質量的標準是片面的。而我國現在的智育弊端也是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唯知識論”、“唯分數論”的畸形智育依然氾濫,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還以學校的考試成績作爲評估的主要標準,甚至大搞分數排名。考試成績成爲學校的生命線,教師的生命線,分數成爲學生唯一的榮耀或恥辱,有人竟將此上升爲“理論”:“考試纔是硬道理”。由此,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和考試的機器,他們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反思自己的教學中,常常也會成爲“唯分數論”的代言人,變得急功近利,時常會以分數來論英雄,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身心的健全。我深知這樣的智育對於一個孩子的反展是殘酷的,然而往往又有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或許,在社會這種大背景下,我們教育者應學會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著名學者徐惟誠先生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的序言中寫到:“(教育者)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所學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所以,在現狀下,讓我們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解放孩子們的頭腦、解放孩子們的雙手、解放孩子們的眼睛、解放孩子們的嘴、解放孩子們的空間、解放孩子們的時間。讓我們共同追尋理想的教育,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顆富有智慧的頭腦,成爲一個在精神上永遠幸福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7

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之後,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深的感悟和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 特別是有一章提到“教育離不開愛”。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下面我就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會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尤其國小生普遍在家裏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逆反心理很強,受不起教師一點點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羣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爲學生所尊重。

爲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舉個例子來說吧,一位同學總是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夠認真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也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爲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應找來家長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學習有困難,學習習慣還沒養成的,則可以通過懇談,鼓勵的方法解決;倘若是最後一個原因,那麼就可以適當調節作業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順利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總之,我們教師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8

對於新教育,從聽說新教育,到走進新教育,進而實踐新教育,我自己感到到目前爲止,我個人對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相對比較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學校爲我們購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讓我們在思想上進一步提高了對“新教育”改革的認識,也可以說成一種全新理念的一次昇華。但是,作爲常年從事國小數學工作的我來說,雖然自認爲邏輯思維和抽象能力還算不錯,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嚴重欠缺,說道通俗一點就是:我心理明白,說不出來什麼大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今天,來參加這次交流會,只好簡單談一點很淺顯的個人體會。

“新教育”改革運動,其核心是培養學生個性、尊重學生人格、訓練學生民主能力。 “新課程”、“新基礎教育”、“新教育實驗”已經成爲中國教育改革過程中衆人皆知的三個關鍵詞,這三大教育實呈現爲“三足鼎立”之勢,共同爲當代中國教育支撐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因爲從事教育一線工作,所以對我感觸最深的是新教育六個行動之“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這也是我們學校搞新教育的一個亮點。

老師和學生們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教師的日常教育和學習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寫教育隨筆不僅是練筆,也不僅僅是“心靈的對話”,教育隨筆還有育德、啓智的功能。教師和學生在寫隨筆(日記)的過程中,體驗生活,學會欣賞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進師生超越自我。教師可以把隨筆寫在批閱裏,可以爲每個孩子寫信,寫賀卡,寫觀察日記,鼓勵教師和學生堅持記錄生活的軌跡和人生反思的成果。也是一種師生之間交流的很不錯的有效方式。

我們從剛開始的拼湊的方式寫隨筆,進而到有感而發不由自出的寫隨筆抒發感情、探討問題、交流經驗,到慢慢地形成一種習慣,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寫作水平小有提高了,居然還有可以教語文課的天賦了,甚至有些想該行的念頭了。老師的這些好習慣也影響到了孩子們,不僅僅對孩子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機會,也促進了師生之間關係的融洽。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9

偶然的機會,我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拜讀後輕輕闔上。然而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盞明燈,爲我的教育導航。

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

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篇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說,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

另外,文中作者的一些簡潔而準確的說法,讓我感到很新鮮。如:傳統智育的在造就少數“成功者”的同時,也造就了大批的失敗者,讓大多數學生還在人生的求知階段便成了心靈自卑、個性萎縮的“精神侏儒”。就一個“精神侏儒”是何等的新鮮、形象。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讀着這些貼心的話語,雖然覺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雖然知道夢和理想,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距離,但只要我們帶走的不僅是知識的蠟燭,還有理想的聖火,我們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夠在深藍色的知識海洋中,破浪前行,駛向希望的彼岸!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0

《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爲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着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爲要寫這一篇讀後感,或許就錯過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對美育這一章一點淺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爲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相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人可以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帶來和諧也使人成爲和諧的整體。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創造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說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發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想象的空間從而開發了人的創造性。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創造“已經和”感受與鑑賞””表現”等一起作爲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爲題海戰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應該是一種”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爲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自然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句話來形容也不爲過。當學生被關在教室裏接受什麼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麼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麼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3、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指向人性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爲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問題,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爲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於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呵護,以及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說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教育曾經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拋棄了美的話而沐浴着新世紀的教育理想之光我們應該重新開始追尋美戰線美創造美那麼現在是時候了。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1

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使我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作者書中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也認爲今後的教育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作者從十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別是: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21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闡述教育的偉大使命和責任,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

文章中作者從我心中的理想學校開始,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種理想的事業,它是指向未來的。教育藉助於理想才能使人類對教育的至高無上的追求變爲現實,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躍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充分把握處於未來社會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育的理想是爲了理想的教育。

最讓教師震撼的是書中《理想的教師》一章,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理想和激情,人們紛紛寫心得,抒發感想,表示從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爲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靠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門更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是教育?教育爲了什麼?《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從各個角度,運用了平實而有哲理的語言討論了“教育”這個課題。《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有十五個論題,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從超越現實的理想層面,對教育的主要載體或承擔者所作的應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等五個論題,這實質上體現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觀”。相信無論是教師、校長、學生還是父母看,都有受益。

通讀全書,我們認爲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

第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

第二,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

第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

第四,教育熱情與教育沉思相結合。

此外,《理想》一書的文風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爲以史見長的學者,作者不追求目前學術界較爲流行的思辯、玄論之風,文筆自然樸實,既無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謂闡釋、推究,又無艱澀難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語句,更無洋腔洋調,讀來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讀者可以比較輕鬆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觀點。而這一點,確實是學術理論界應大力提倡的。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2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字裏行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以及對教育事業的追求與摯愛。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說,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3

之所以會對這麼一本書感興趣,原因就是其中的一個字:夢。朱永新的名字在網絡上也頻頻亮相,其言論往往包含着感人的激情,其對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許多教育者的共鳴。

《新教育之夢》是《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本的第一卷。作爲開篇,作者以其充滿激情的表述,向我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教育之夢。十個章節分別爲: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我忽然之間走入了一個美麗的夢幻之中。或許有人會說:這可能嗎?而對我來說:有這麼一個夢想,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未來,讓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了希望。孩子們正是因心中有着夢想,最終走向成功之路。難道我們長大了,就應該放棄夢想?

誠然,夢想也許有點遙遠,可是夢想是一個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許多夢想用現實的小石子鋪就一條通向夢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爲本,不教之教。雖然有點理想化,可仍然是我們在學校教育中可以實踐的。再如在理想的美育中,提出自然美育、生命美育、藝術美育、立體美育、精神美育等諸多理念,實際上是讓我們認識到原來美就在周圍,時刻教育着我們的孩子,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去引導,怎麼發現。

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還有關於教師的章節。朱永新老師提出了一個理想的教師的概念。相比之下,一臉慚愧。當年師範畢業的時候,剛剛跨入教育崗位,此時豪情壯志,意氣風發。可初出茅廬的自己,空有激情,卻缺乏足夠的能力應對孩子以及教學。隨着時間的消逝,隨之而消失的是當年的激情。離這個理想的教師始終保持着距離,是一個從起點回到起點的輪迴。我把理想的教師摘錄在此,以此自勉:理想的教師,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當年的夸父追趕太陽,而無數的教育者則因爲對教育的夢想而無畏的前進。朱永新老師爲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畫卷,作爲一名教育者,我則希望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追逐這個夢想。做一名好教師,讓孩子們尊敬,喜歡的教師,做一名好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於我們教育者的愛。讓那些愚昧、愚蠢的行爲遠離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用夢想的翅膀呵護每一個孩子幼小純真的童真,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4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着《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着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5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6

《新教育之夢》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 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都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發展的內容裏也是以“德”爲先。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從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確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南轅北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缺點或錯誤熟視無睹,甚至寵愛有加,那教師的教育還能起作用嗎?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脫節的現象”。看來,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個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爲本”的共識,建築起堅不可摧的 “人格長城”。那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爲教師,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師應該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開展各種自然的德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開展的“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傳統節日的紀念活動和“書香校園”讀書節等,的確使學生的心靈在環境中得到淨化,人格得到薰陶,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點,逐漸完善自己。

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和學生有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德性。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例如我班上的小豪同學,生性懶散,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學習上更是“得過且過”。我也曾經爲他的不努力而大動肝火,傷透腦筋。升入四年級時,他的成績是班上最後第三名。不管是語文還是英語,只要是背和記的內容,他就學得很吃力。但是我發現,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每次數學測試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數。於是,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奧數競賽中,我鼓勵他參加比賽。後來居然得了獎,從他興奮的眼神裏,可以看出他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和漸漸樹立起來的學習自信心。隨後,我耐心地引導他明白“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的道理,並且不時地在班級裏表揚他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同學們都十分羨慕他,而小豪同學也更是幹勁十足。最後期末考試,他的各門成績都及格了。他高興,老師高興,同學們也高興。從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體會到“平等”在師生之間所處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溝通”,失去了“鼓勵、表揚”,特別對於一些常常犯錯的學生,往往會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併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放棄了努力。

二、 積極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傳統的智育中,教師是真理和知識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聖人;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裝知識。於是,“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顯得順理成章;於是,“填鴨式”“滿堂灌”也變得自然而然……其實,這樣的智育是有害的,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書中朱永新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作爲教學在第一線的教師,更應該積極去嘗試,去摸索,去總結,去反思,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精彩與快樂去吸引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真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智育”。

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7

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還是學生的我們總喜歡在課後談論我們的老師們。“×老師太嚴肅了,沒一點幽默感。”“×老師人挺好的,知識面好象缺乏了點。”“今天這道題連老師自己也解不了呢。”……於是,放學後的我就把這些同學之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講給母親聽,母親聽後說了什麼我已記不太清了,但有一句話卻讓我印象深刻,她問:“你們這些孩子,怎麼淨喜歡雞蛋裏挑骨頭啊,那你倒說說看你們理想中的好老師是怎樣的?”我啞然。

後來,我也自己思考過,還和同學討論過,羅列了一些好教師的“標準”:要知識淵博、要有愛心、要有責任心、能和學生打成一片、要幽默、作業不能佈置太多……現在想想自己都覺得好笑。如今工作了,踏上了這三尺講臺,自己也成了一名教師,母親的這個問題竟變得嚴肅而重要起來。是啊,理想的教師到底是怎樣的呢?寒假有幸拜讀了《新教育之夢》這本書,理想的教師這一章節讓我感受頗深。朱永新教授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以上這每一個方面,都是新的形勢下,新的教育改革對我們的要求。教育作爲一種”以人育人“的活動,要想對學生的全部精神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就不僅要遵循育人的科學規律,而且要善於運用各種靈活多樣、深入人心的藝術手法。教育不僅要講究理性,而且要講究感情;不僅要講究邏輯,而且要講究形象;不僅要講究抽象,而且要講究具體,不僅要講究一般,而且要講究特殊;不僅要講究有形,而且要講究無形;不僅要講究說服,而且要講究感染……人們總說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但沒有理想又怎會有實現的可能。

一個理想的教師就應該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努力拉近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可能。爲了那一個共同的理想的教育之夢,我願不斷努力,努力成爲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自信自強、勇於挑戰自我、善於合作、有人格魅力、尊重同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勤於學習、有社會責任感、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理想的教師。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8

《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爲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着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爲要寫這一篇讀後感,或許就錯過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對美育這一章一點淺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爲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相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人可以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帶來和諧也使人成爲和諧的整體。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創造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說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發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想象的空間從而開發了人的創造性。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創造“已經和”感受與鑑賞””表現”等一起作爲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爲題海戰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應該是一種”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爲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自然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句話來形容也不爲過。當學生被關在教室裏接受什麼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麼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麼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3、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指向人性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爲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問題,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爲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於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呵護,以及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說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教育曾經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拋棄了美的話而沐浴着新世紀的教育理想之光我們應該重新開始追尋美戰線美創造美那麼現在是時候了。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19

前一段時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裏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爲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動將隨着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着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20

寒假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彷彿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從教的國小,很多方面已經是循着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於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衝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着諸多困難,於是咀嚼着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着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裏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爲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融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勵將隨着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整合彙總1100字 篇21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