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總結篇精選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7W

《新教育之夢》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下面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合了幾篇關於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的範文!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總結篇精選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總結篇精選篇一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蹟!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近日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讀畢我深覺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止於其文學價值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當代教育的現實所在。這部著作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新教育之夢》在訴說着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新教育之夢》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事例,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教育的一些思索。

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師,讀完這一章節後,使我在心裏重新定義了教師的含義,同時我也深深的覺得自己以前地認識是非常地膚淺。現在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彷彿自己找到了多年想要尋找的方向,而且是非常明確地知道自己以後將要以一種什麼樣地姿態出現在學生、家長、同事的面前。在緊張現實生活中,愛情婚姻、子女家庭、經濟收入、名譽地位等種種人生瑣事必然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當心情不好時,很容易將內心的煩躁投射到學生身上,語言不檢點,甚至動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學生感到緊張、委屈、怨恨,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造成學生對社會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面臨這樣局面,現在我知道了,我不會再怨天尤人了,那就是我們教師要不斷調整、改進、提升自己教育品質的行爲,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個充滿愛心、堅韌、剛強、心胸寬廣的人。

還記得初任班主任,受“嚴師出高徒”的影響,爲了維護自己的“師道尊言”,我常常臉似玄冰,冷麪說教,動則呵斥,嘲諷,並且以“愛學生,就要愛在心裏”爲自己的行爲辯駁。漸漸的,我發現學生與我疏遠了,彷彿有一道看不見的牆橫在我們之間,班級工作也越來越難以開展。難怪有學生在日記中寫道:“假如我是神筆馬良,我要畫出蒙娜麗莎的微笑給我們的班主任老師,讓她鐵板的臉上露出甜美的微笑。”這段學生的肺腑之言,如同一聲厲喝,讓我震驚、彷徨。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後,我發覺自己的“嚴師”理論已經不適應當今的孩子們,我必須來一番徹底的改變。愛孩子,既要愛在心中,也要讓他們看得見,感受得到。我選擇了微笑爲溶合劑,用微笑來傳遞着對孩子們的關愛,顯示着對他們的信任,表達着對他們的理解。孩子因緊張答不出問題時,我用微笑表示鼓勵;孩子們做錯事惴惴不安時,我用微笑表示寬容;孩子們有進步時,我用微笑表示肯定與獎勵;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我用微笑給他們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顆愛心真誠地對待學生,學生也把我當成了知心朋友,喜歡上了總是面帶微笑,總能把話說到他們心坎上的馮老師。成功了,孩子們第一個給我報喜;受委屈了,找我傾訴;有問題了,找我解決。在與學生和諧的交往中,我體驗到了教書育人的快樂。

成長的經歷讓我慢慢知道了怎樣爲人師,今天拜讀了朱老師的著作後又讓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教師的。一個優秀的教師擁有濃濃的師愛還是遠遠不夠的,在以後的日子中怎樣讓自己成爲一個理性和感性、經驗和理論完美結合的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將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師書中所寫的那樣: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成長,堅信好夢開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爲夢奮鬥的結果必將是“美夢成真”!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總結篇精選篇二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總結篇精選篇三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抱着一種完成任務的態度去看的,因爲要交一篇讀後感。但是在我通讀朱永新的這部著作之後,才發現爲什麼學校建議我們來讀這樣一本書。對於像我這樣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來說,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籍。

“教育的理想是爲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爲了人的一切。”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夢》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爲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閱以後,他超凡脫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着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爲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教育理想”系列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這樣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過多“博大精深”的理論闡述和學術語彙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實踐本質,引起了一線教師的共鳴,成爲廣受歡迎的教育學著作。

所謂理想,就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先生憑着對教育的至愛和理解,利用自己遊學講學、出訪考察的機會,以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多重身份和國際視野、專業眼光,向我們介紹、描繪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圖景:比如在《理想的學校》中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學校;在《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中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蘇州、上海、南京等地有聲有色的學生社會活動、體驗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長》中乾脆自己提出創建校園文化氛圍的具體建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於它是有根據的(紮根成功的教育實踐),它是合理的(符合教育發展要求)。至於在書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讓人大開眼界。對一切與教育沾邊的人而言,《新教育之夢》是一本現代氣息濃厚的教育資訊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師、好校長、好學生、好家長的“教育指南”。

有人認爲朱永新先生對中國教育“理想”有餘,批判不足,這種將理想和批判人爲對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爲,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實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對教育問題的批判不可謂不尖銳。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說“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裏用兩種聲音說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在《理想的教師》中,他批判說“我們的不少教師,沒有愛心,不是擔任教書育人的角色,而是擔任‘教育警察’的任務,不是肯定成績,而是發現缺點。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說“我常常看到天真無邪的孩童欣賞昆蟲之間的廝殺,欣賞蚯蚓被踩成兩截之後的掙扎,欣賞受傷後的蝙蝠無助的顫抖……這樣的孩子無論他在學校表現如何品學兼優,我認爲其人格構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對名校校長們說:“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爲不是你的教學水平特別高,而是你的學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學校、你的老師。”(《理想的教師》)這些批判因爲立足學生、教師、教育研究者、代表社會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員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竈”,至深至切,刀刀見血!

朱永新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現實主義者,他深知,“我們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師都能夠成爲理想的教師,那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爲人是有差異的,人的價值觀也是有差異的。”朱永新先生又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想主義者,他說:“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們整個民族變得強盛,變得有凝聚力,我們才能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站住腳。”教育沒有理想,既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朱永新對於“理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這些要求爲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任何一個崗位都充滿着競爭,教師間的競爭往往又是多於合作的。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制度,評價方式都需要競爭。但是作者在書中說,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爲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教師間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雙贏才識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句話說得多好啊!當今社會除了競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呼喚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需要合作,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教師要成爲受歡迎的教師,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這三點建議同樣也在告知人們怎樣學會合作。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我們怎麼辦?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又一個問題在輕叩我的心扉。

如果你是教師——那麼你“應該是胸懷理想、善於合作、充滿愛心、富有創新、勤於學習、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長——那麼你“應該是一個能夠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使命,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的人”;如果你是學生——那麼你“應該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麼你“應該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孩子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恆、勤儉節約等個性品質和良好習慣的人”。

如果說今後我還將有夢,那麼我將永遠記住那本書——《新教育之夢》,是它讓我懂得“我們的教育不能沒有夢”,是它告訴像我這樣的新教師應該做怎樣的夢,也將是它激勵我爲夢的實現而奮然前行。

作爲一個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在自己還很迷茫的時候我讀了這本可讀性很強的書。感謝學校開展的這次讀書活動,讓我聆聽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讓我審視自己所做一切的意義,讓我尋找到一條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將來,新教育理想一定會實現。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總結篇精選篇四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初步瞭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爲起點,以六大行動爲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爲目的的教育實驗。

從師範院校走進中國小校園的年輕老師,都滿懷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對“教室”的定義,打造和學生一起快樂成長的“完美教室”。和學生共同學習,教學相長,體驗成長的汗水與歡笑。

可是教育的現實很殘酷,因此對教育理想的堅守就很悲壯。堅守內心教育理想的老師們,要麼爲理想英勇地死去,要麼爲理想卑賤地活着。在現實面前輸得一塌糊塗,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於是,大多數老師更會選擇一種更適應現實的方式:爲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靈,放棄理想。相信每個走進教師職業的人都曾擁有過教育的理想,那個時候我們很年輕,不成熟,在殘酷的現實中,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然後我們就這樣沒心沒肺地活着。

一直懷揣的夢想,難道就是人生的枷鎖?放棄夢想,卻又心有不甘。誰能夠告訴我們,這種悲壯的堅守,價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畢淑敏在《藍色天堂》中說,旅行是一種學習,它給你用一雙嬰兒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會,讓你變得更寬容,讓你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讓你更好地懂得去愛、去珍惜。旅行讓你以另外一種身份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進行新的嘗試,讓你重新發現自己。

其實,學習也是一種旅行,從一個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學習是一種相遇,是對話,與陌生世界、他人相遇,與自己相遇;與新的世界對話,與新的他人對話,與新的自己對話。康德寫過一篇文章《什麼是學習》,福柯也寫過一篇文章《什麼是學習》,他們都認爲學習是與客觀世界的對話,與他者的相遇和對話,與自己的相遇和對話。按照這些關於學習的理論,我們就會發現,學習也是一種旅行。

旅行既要費錢,很多時候還很費力,但是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因爲旅行從來都是旅行者心甘情願的選擇。那麼,什麼時候,學生的學習能夠像旅行一樣,讓學生再苦再累也願意主動投入呢?我們不斷地進行着教育改革,但是對於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始終沒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現代心理學和無數的教育實踐證明,興趣是推動孩子探索和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大都是形式上的改變,並不能從根本上激發和保持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那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來自哪裏呢?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師通過挖掘學科知識內容本身的魅力,以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打開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對學科內容的深入探究中獲得豐富與充實,這種興趣與快樂才具有持續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能夠將這種樂趣保持一生。當一個人能夠終身堅持下去的時候,自然就可以達到極致,達到那個領域最頂級的水平。

愛是因爲喜歡,喜歡是因爲興趣。對於學生來說,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在語文、歷史、經濟、政治、哲學這些富有人文精神的學科教學中,背誦,默寫,抄寫,填空,照本宣科的講解,標準化的試題答案,我們看到了這些扼殺學生學習興趣,只是有助於直接提升考試分數的方式成爲經驗大行其道的時候,就可以明白現在的學生爲什麼越來越不喜歡課堂,越來越不喜歡學習。即使被迫坐在教室裏,做出了學習的姿態,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學習。也許我們都應該思考一個教育的根本問題:如何讓學習真正地發生?

在哲學課堂上,我給學生講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特別提到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不僅僅只是學生時代的事情,而是伴隨終身的一種生活方式。即使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了,工作也只是新的學習的開始。有學生驚歎說:那這輩子豈不太痛苦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對學習是痛苦的體驗,即使學生在考試中獲得了分數,這種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進。對於教育而言,更可怕的是,在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觀念指導下,我們認定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於是不斷強化學生這種痛苦的體驗。

西方成功學曾經有一個理論,是說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後,成功會向你招手。這種業餘時間的學習往往效果特別好,因爲是在用中學,而且出於自己心甘情願,沒有任何人強迫。

在互聯網、在線教育、各種社羣爆炸的時代,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學習渠道、學習資源了,可以選擇的學習方式非常多,而且門檻還很低。這個時候,只要你想學習,機會隨時就在你手上。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學習,學習的過程是不是快樂而有真正的收穫。

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手機互聯網的時代,可是我們的教育確實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知識的傳授,方式的訓練,已經越來越失去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我們的教育需要進入通過思維和視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充實與快樂,以激活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內在動力作爲教育發展的方向。

通過閱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爲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總結篇精選篇五

寒假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彷彿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從教的國小,很多方面已經是循着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於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衝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着諸多困難,於是咀嚼着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着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裏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爲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融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勵將隨着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