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

來源:瑞文範文網 5.02K

2022《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_《致良知》反省心得範文(精選5篇)

2022《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

2022《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_《致良知》反省心得範文 篇1

陽明心學也稱'良知“學。

瞭解與接觸良知心學已有兩年餘,之前的學習僅僅是偶爾的閱讀與感悟,也知道陽明心學的幾個重要的哲學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無物”。但是真正認真不間段的修習這些“心法”,還是始於這120天與溫州致良知學習小組的共同學習。近4個月的學習,是我出社會以來接受最系統最有深度的教育,感慨頗多,需要感謝的人也很多,120天的學習,因爲文言文的難懂,因爲每日讀書寫心得點評的費時,有些同修選擇了退出,能堅持下來的同修從開始的欣喜、到困惑、到痛苦、再到喜悅,我親身感受到120天的學習帶給一個人內心的變化與能量的提升,讓爲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偉大而神奇的能量。

陽明心學是什麼?我感受到良知學就是在紅塵生活中,在企業經營中,一門“事上磨、心上覺、爲善去惡”的內求修心之實學,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達致良知。

掩傳而思,我分享感受最深的三點心得。

第一點:立志。陽明先生在37歲貴州龍場悟道後,在28.3《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談到學習的四個次第: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陽明先生開示學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與志者。故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無所成。學不勤者皆因志不篤。回想走過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堅、不高,導致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時,如果不是因爲此次學習致良知,終日爲利爲名所奔波勞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卻,或者說懶得提及此一說。當陽明先生告誡學生,如不立必爲聖賢之志,人生終無所成,才領悟到志不立,則無志可奪,也就放棄自己、隨波逐流,妄想冥行。立聖賢志者,就是堅定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達致良知,按照聖賢的爲人處世的原則對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慾,存天理。致良知的學習之“立志”,如佛學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

第二點:去傲。在107.31《書正憲扇》一文中,陽明先生談到: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回想走過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爲謙虛而受益,驕傲而落敗,而哪傲滿之心可謂如魅隨行,潛藏至深、不易覺察。活到老,學到老,爲學處世,傲念在心則滿,只要心頭“傲”字不除,學習斷然難進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謙虛、越是無知的人越傲慢。傲滿之人要麼一事無成,要麼就是事業停滯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納百川千流成其大。

第三點:至誠。

唯天下至誠,爲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誠通靈,至誠即道,一誠抵百術。陽明心學致良知、大學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門宗教,"至誠"都是入門修習的唯一鑰匙,無誠則不得入。誠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實現任何一門實學至理的知行合一。

通過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羣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聖賢者指引,有同修責善砥礪。內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分不靠譜的人與事。之前120天的學習只是起點,致良知的修習沒有終點,終生學習,終生踐行。我想修好自我,發揮出達致良知的偉大力量,經營好家庭,進而經營好企業,爲公司員工夥伴追求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幸福,爲公司成爲最具幸福感互聯網企業而付出努力,立志幫助100名員工成爲事業合夥人,傳播1000名同修學習陽明心學。

2022《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_《致良知》反省心得範文 篇2

作爲一名一中人,只知道王陽明,但卻沒有真正瞭解王陽明的陽明心學,我深感慚愧,後來,在縣委的要求下,大家都參與了《致良知》的學習,同時也讓我受益匪淺並知道陽明心學的幾個重要的哲學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無物”。

但是真正認真不間段的修習這些“心法”,還是始於幼兒園的集體學習。這段時間接受的教育,感慨頗多,需要感謝的人也很多,讓爲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偉大而神奇的能量。

陽明心學是什麼?我感受到良知學就是在紅塵生活中,在企業經營中,一門“事上磨、心上覺、爲善去惡”的內求修心之實學,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達致良知。

經過幾天持續地學習,這幾天感受頗深。

首先感受最深的是----立志。陽明先生在37歲貴州龍場悟道後,在28.3《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談到學習的四個次第: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陽明先生開示學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與志者。故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無所成。學不勤者皆因志不篤。回想走過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堅、不高,導致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時,如果不是因爲此次學習致良知,終日爲利爲名所奔波勞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卻,或者說懶得提及此一說。當陽明先生告誡學生,如不立必爲聖賢之志,人生終無所成,才領悟到志不立,則無志可奪,也就放棄自己、隨波逐流,妄想冥行。立聖賢志者,就是堅定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達致良知,按照聖賢的爲人處世的原則對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慾,存天理。

其次,去傲,在107.31《書正憲扇》一文中,陽明先生談到: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回想走過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爲謙虛而受益,驕傲而落敗,而哪傲滿之心可謂如魅隨行,潛藏至深、不易覺察。活到老,學到老,爲學處世,傲念在心則滿,只要心頭“傲”字不除,學習斷然難進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謙虛、越是無知的人越傲慢。傲滿之人要麼一事無成,要麼就是事業停滯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納百川千流成其大。

再者,至誠,唯天下至誠,爲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誠通靈,至誠即道,一誠抵百術。陽明心學致良知、大學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門宗教,"至誠"都是入門修習的唯一鑰匙,無誠則不得入。誠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實現任何一門實學至理的知行合一。

最後,通過學習,我想修好自我,發揮出達致良知的偉大力量,經營好家庭。我的內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分不靠譜的人與事。通過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羣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聖賢者指引,我們會走得更遠。

2022《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_《致良知》反省心得範文 篇3

立志"有志者,事竟成。"

人生的覺醒,明心靜心

在生命裏修心, 無論是在家庭裏,在團隊裏,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不要給夥伴添麻煩,儘自己所能去幫助身邊的人。

立得住志 "出淤泥而不染":

立志讓我們的人生選擇變得簡單,時刻反省糾正自己,不做井底之蛙。立志在心,在心上垂直攀登。

2022《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_《致良知》反省心得範文 篇4

什麼是小我?

不愛祖國是小我。講善意謊言是小我,表現自己是小我,好爲人師是小我,膽小懦弱是小我,聞譽而喜是小我,聞毀而怒是小我,傲慢自大是小我,讓人看不起的品質是小我等等。

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小我”,自己真的沒有嗎?

不信聖賢、不孝父母、指責抱怨、投機取巧……

叨天之功、掩人之善、襲下之能……

厭惡、嫉妒、攀援、說謊、貪污、賄賂……

傲慢、恭維、懈怠、狡詐偷刻、憂患、鬱悶、苦悶……

“雖昔爲寇盜,今日不害爲君子矣”,真正明白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就要從當下開始,下明心淨心之功,克除小我。

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範文精選四

何爲“仁愛之心”?陽明心學說讓我們放下私慾,便能生起一份仁愛。白老師在回答中說:“要擁有這份仁愛,要有這麼一份擔當,和報效祖國的能量。”我的理解是,要擁有一顆仁愛之心,擔當、崇高感、洞察力三者缺一不可。早在多年以前,任正非的著名語錄已經廣爲流傳:“華爲沒有院士,只有院土。”因爲擔當,因爲崇高的使命感,華爲才得以快速發展壯大,纔有了今天的成就。迴歸初心,迴歸仁愛之心,才能洞察發聲者的訴求。

何爲“無聲的呼喚”?因爲無聲,所以這種呼喚是細妙的、微妙的,很難被覺察到,儘管很難被察覺,但是它卻給我們指明瞭一個方向,那就是如何塑造以客戶爲導向的思維。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以一顆仁愛之心,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感知別人感知不到的東西,才能洞察什麼是“無聲的呼喚”,才能實現與“無聲的呼喚”進行無縫鏈接。

今天的品牌該如何定位?像慈母一樣感知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求,以一顆仁愛之心傾聽消費者的“無聲的呼喚”。

2022《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_《致良知》反省心得範文 篇5

經過假期認真學習,我對《致良知》這本書很是喜愛,除了每天的學習與感悟,還要讀書,因年齡大了,讀文言文甚爲費力,但我深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到有所感悟時,才知認真讀書的樂趣。

陽明心學的源頭活水在佛學,釋迦摩尼的一出世就是人類的智慧的巔峯,從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常想:入世以陽明爲上師,對我而言,陽明心學如一條山路,佛法如一座山,正是這條山路,引向我走向了佛法的這座山,但也正是站在這座山上,令我清晰的看到一條通往光明與開啓正能量的大道。

基於正能量相互吸引的原則,機緣巧合,就在我對陽明心學開始感興趣的時候,我校領導通過各種方式給一中全體教師組織了集體培訓,在這裏,我要特別感恩劉麗萍校的正確引領,我被陽明心學所折服。在學習心得的過程中,在同修的相互責善、相互砥礪,在導讀與指正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心真正能靜下來,學習能用上真功夫,能落實到生活與工作中。

總結起來必須對“致良知”有一顆至誠之心,事上磨、時時磨、心上學、心上覺。立下必爲聖人之志,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精進努力,纔可能修出敬天愛人,無我利他之心。

我會加強學習進度,只要有交流的機會,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互動分享,不明之處我再去請教高人。

其實,這條聖學之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難於上青天,有時我也有想放棄再分享些文章的念頭,不是不願寫,只是想等有一天自己學有所成再來談,怕造口業。通過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羣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聖賢者指引,有同修責善砥礪。內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分不靠譜的人與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