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1W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 篇1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設備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在每年爲此花費鉅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爲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精選3篇)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愛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發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人皆有食,也並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爲。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爲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 篇2

吃着香香的米飯,吃着可口的菜,我不知不覺得想起《憫農》這首古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飯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汗水,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不挑食,把碗中的米飯都吃光。我們的糧食來之不易,全是靠農民伯伯冒着寒冷和炎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我以前也是不節約糧食,後來我是看了一個電視節目,我才知道要節約糧食,節目裏放的是一個小孩,他父母已經過世了,留下他一個人,他在路邊看見了包子,高興極了,老闆問他有沒有錢,他說沒有錢,那個老闆臉色一下子就黑了。說:“沒錢還不快滾。”把那個小孩趕跑了,接着來到了烤鴨店門口,看見那烤鴨直流口水,可那老闆連聞都比給他聞,就把他轟出去了,路上,他看見地上有包子,正當用手去那的時候,一隻狗把包子搶走了,最後,這個孩子餓死了。看了這個節目,讓我知道了要節約糧食。

所以,當我們吃着香香的米飯時,就要想起《憫農》這首詩,想起節約糧食。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 篇3

糧食,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沒有了糧食,我們就很難生存。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朵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記得小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就教我們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之類節約糧食的'兒歌,教育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要浪費;媽媽也做了榜樣,她在洗米時總是很小心地淘米,把掉落的米粒小心翼翼地撿起來放進鍋裏。這使我懂得了愛惜糧食。

“糧食”,相信這兩個字大家都很熟悉。糧食是從農民伯伯長滿老繭的手中困難地“流”出來的。對於我們來說糧食也不怎麼貴,所以有許多人會浪費糧食,對於這些人來說糧食只是一種好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其實它是沾過農民伯伯辛勤汗水的寶貴物品。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愛惜糧食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大家不應該浪費糧食。

爲了節約糧食,我和爸爸媽媽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每頓飯都把碗裏的飯粒扒的乾乾淨淨;在外面吃飯,爸爸媽媽從不鋪張浪費,能吃多少點多少。有一次,媽媽看我吃得這麼幹淨,便半開玩笑地說:“今天女兒的碗可以不用洗了。”我聽了,心裏美滋滋的。

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不要浪費糧食,因爲糟蹋糧食就是糟蹋農民伯伯的心血,浪費糧食就是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同學們,珍珠爲寶,稻米爲王,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