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兩會改革發展精神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W

XX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15個,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五個大部,尤爲引人注目。

學習兩會改革發展精神體會

以“大部門體制”爲突破口的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由此拉開帷幕。

“大部門體制”劍指“九龍治水”

以往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落腳點基本上是“精簡、統一、增效”。“大部門體制”改革更多強調部門整合和職能整合的有機統一。

“九龍治水”,是長期以來社會上對部門多頭管理的形象說法。

“大部門體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門設置中,將那些職能相近、業務範圍趨同的事項相對集中,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首先指向的就是解決政出多門的問題。南開大學“大部門體制改革課題組”負責人朱光磊教授解釋說。

有的地方對人力資源培訓市場多方管理,勞動部門組織職業考試,編寫考試教材,主辦培訓機構,認證職業資格;人事部門也不甘人後,組建人才認證中心,編寫人才開發目錄,開展人才認證。

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委員還舉例說,近期的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如果相關部門能夠更好地整合職能,效果會更好。

根據方案,將發展改革委、國防科工委、信息產業部分別負責的有關工業管理職能整合,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交通部、民航總局的職責,建設部的指導城市客運職責,整合劃入交通運輸部;將人事部、勞動保障部的職責整合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大部門體制’改革,有利於減少政府部門間的摩擦協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變部門之間‘扯皮’爲部門內部協調,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楊子強代表說。

“大部門體制”從最急需改革處入手“問題就是改革的重點,就是舊體制的突破口和新體制的生長點。“大部門體制”從最急需改革處入手。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由生存型社會轉向發展型社會,這是‘大部門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背景。”遲福林委員說。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向環境保護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目前環保部門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決策地位並未真正確立起來,更多的是一個監管部門。”遲福林委員說,組建環境保護部,正是當下之需,有助於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力度。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迫切要求。此次將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龍代表說,這有利於向現代工業信息化延伸,有助於推進高新技術和傳統制造業的融合,實現工業“由大變強”。

發展的另一個緊迫問題,就是改善民生,加強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食品藥品監管體系的進一步理順,將直面這些問題。這些年來,勞動保障和人事管理也經歷了先合後拆的過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組建,將直接推動許多與人力資源有關的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更加突出了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城鄉統籌。

推進“大部門體制”也選擇了一些條件相對成熟的領域,比如說交通運輸方面。民航、公路等領域的政企分開,已經有相當的進展,奠定了合併建立大交通部的基礎。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公衆需要作爲“大部門體制”的優先選擇標準。山東臨沂市市長張少軍代表說,“大部門體制”方向選對了,從需要的地方入手,急的事情先辦,然後再逐步推開,這是一個穩妥的辦法

“大部門體制”堅持權責一致

與按政府專業管理職能設置政府機構的“小部門體制”不同,“大部門體制”的特點是把多種內容有聯繫的事務交由一個部管轄,部門權限隨之擴充。沒有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相對分離與制約,就沒有真正的大部門體制。一些代表提出,這是防止“大部門體制”改革產生權力膨脹的關鍵。

“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在部門的權限調整與擴充的同時,部門的責任也要相應提高。中國工商銀行安徽分行行長趙鵬代表說,探索實行“大部門體制”,還必須與建立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推行問責制度相結合。

“大部門體制”路有多遠

“大部門體制”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既應當把握趨勢,積極探索,不斷推進;又應當把握節奏,審慎穩妥,循序漸進。

做到長遠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結合,整體設計與分步實施相結合。這是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中要把握的重點。

包括“大部門體制”在內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中國歷史上和在世界歷史上都沒有先例可循。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袁曙宏說,積極穩妥、有序推進,是必須的。

部門職能分工、權責邊界劃分,這些觸及利益的棘手問題,也將增加改革的複雜性。

綜觀世界各國,發達國家的政府內閣部門雖然現在一般不超過20個,但都是經歷了較長時間逐步改革的結果,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部門多在20個以上,有的甚至達到四、五十個。“防止急於求成,走大的彎路,對於改革的成功十分重要。”袁曙宏說。

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一些行政部門承擔着重要的改革任務。在這些改革與轉型任務沒有完成前,考慮到政府職能階段性需求,這些領域不宜急於推進“大部門體制”。遲福林委員說,另外,推行“大部門體制”仍然是在中央層面進行的改革探索。從現實情況看,進一步明晰中央和各級政府的事權,尚需時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現在起,我們要經過約12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歸根到底是建設一個人民滿意的政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