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鮮花獻給英烈直播心得體會(精選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5W

今天鮮花獻給英烈直播心得體會 篇1

烈士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氣節象徵。多少英雄志士爲了國家和民族的興亡、爲了後人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奮發努力、鞠躬盡瘁。

今天鮮花獻給英烈直播心得體會(精選7篇)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可哀的。如何對待逝去的英烈,將影響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命運。民政部門此次出臺《辦法》,就是爲了推進烈士公祭活動規範化、法制化,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倡導奉獻意識。奏唱國歌、行鞠躬禮、敬獻花籃……莊嚴而隆重的形式,彰顯了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觀和價值導向。

公祭英烈告慰忠魂,需要今人心懷感恩,奮發有爲。不忘卻歷史,纔會懂得珍惜當下。先烈不懼崢嶸,以身許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民族獨立、國家振興。今天的我們唯有居安思危,奮發有爲,才能用實際行動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公祭英烈告慰忠魂,並非要大操大辦,更不能變爲走走過場的形式主義。能否善待烈士的安息之地,還烈士陵園一片肅穆;能否解決烈士遺屬的實際困難,切實保障他們的權益;能否廣泛的宣傳事蹟,讓烈士精神深入人心,纔是公祭之外更值得關注的現實問題。

歲月流逝,英烈忠魂不朽。用公祭向開創今天幸福生活的英烈致敬,更應在公祭中繼承英烈們的崇高志向,爲了國家的美好明天揚鞭奮進!

今天鮮花獻給英烈直播心得體會 篇2

9月30日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20__年,我國設立烈士紀念日。自此,每年的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出席紀念活動,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深切緬懷英烈豐功偉績。

“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崇尚英雄、緬懷英烈,一直是總書記情之所牽、行之所至。

這些年,他在不同場合多次深情講述英雄的動人故事,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段段悲壯的往事,凝聚起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激勵我們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上奮勇前行。

在第八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總書記講過的英雄故事,致敬英烈、傳承精神。

今天鮮花獻給英烈直播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是9月30日,是第八個國家烈士紀念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進行現場直播。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凝結了無數英雄烈士鮮血的奮鬥史。一個向上的國家與民族,從不會忘記捍衛國家尊嚴、保護人民利益的英雄烈士。以國之名致敬英雄,緬懷英魂,山河無恙,英烈不朽!鮮花美麗,獻給英烈,是對英烈最崇高的敬仰;鮮花芬芳,賦能奮鬥,是對英烈的告慰。

今天鮮花獻給英烈,對英烈致以最崇高的敬仰。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鮮豔的花兒獻給最崇高的靈魂,深深的致敬敬仰最偉大的生命。烈士紀念日,敬獻花籃,是敬仰,是思念,是感恩;現場直播,是責任,是擔當,是課堂。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熠熠生輝,鐫刻着中華民族對先烈的敬仰。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中華民族是英雄的民族,致敬英雄、銘記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是時代正氣、民族崇尚、社會風尚。“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烈士紀念日是英烈的時間紀念碑,我們用鮮花致敬,用美麗仰視,致敬他們的壯美生命,仰視他們的豐功偉績。

鮮花芬芳賦能奮鬥,用弘揚英烈精神奮鬥新徵程。鮮花芬芳是英烈精神的芬芳,是我們拼搏奮鬥新徵程的能量。雄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講述英烈偉大故事。劉仁堪烈士就義前,敵人割下他的舌頭,他用腳蘸着流下的鮮血寫下“革命成功萬歲”,這是對勝利的堅定信心;湘江戰役中,陳樹湘烈士“斷腸明志”,這是對革命信仰的壯烈展示;楊靖宇說,“革命就像火一樣,任憑大雪封山,鳥獸藏跡,只要我們有火種,就能驅趕嚴寒,帶來光明和溫暖”,這是對正義事業的偉大追求。“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革命英烈的事蹟是勵志教材,革命英烈的精神是紅色基因硬核。我們應該弘揚英烈堅守真理的正氣精神,爲理想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及拼搏奮鬥的精神,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征程上,堅守人民至上,堅決同各種醜陋現象做鬥爭,浩然正氣;探索創新,披荊斬棘,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蹟;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義無反顧,奮勇向前,把熱血和生命融入到偉大事業中。

理想之光不滅,代代相傳;信念之光不滅,永遠傳遞。萬千忠骨,萬千熱血,紅色基因,激勵今人。烈士紀念日,中國航展在飛行表演中,空軍兩個機型的飛行表演隊在現場以特殊的方式拉煙,向烈士致敬,向英雄致敬。英雄是星,照亮征程;烈士如燈,照亮人生。英烈精神,激人奮進。

今天鮮花獻給英烈直播心得體會 篇4

在我國第x個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9月27日,第x批117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在瀋陽桃仙機場舉行了隆重的迎接儀式。國產運20軍機親往迎接、戰機護航、機場過“水門”……一切以的國家禮儀迎接烈士回家,致敬烈士!

慎終追遠,讓歷史之光照亮今天。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xx週年。xx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此役是新中國成立後打的第一仗,正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一仗打出了軍隊和中國人民的氣勢與威風,也彰顯了中國人民堅決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70年後,戰已平、國無恙,英雄魂歸故里。慎終追遠,以隆重的國之“禮”迎接烈士回家,就是要向世人展示中國人民不忘歷史、銘記英雄的大國情懷,也是讓歷史之光照亮今天,警醒着當代的人們務必要珍視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生活。

致敬烈士,英雄風範永世長存。“英雄者,國之幹。”抗美援朝進行了三年的艱苦戰鬥,雖然當時武器裝備與敵軍相差甚遠,但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鋼鐵般的意志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始終同朝鮮軍民一起戰鬥、頑強禦敵,保衛了新中國,更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衛和平、反對侵略的勇氣與信心。令人痛惜的是,這一役,有19.7萬多名志願軍戰士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英雄們馬革裹屍,埋骨他鄉。但是“強起來”的祖國從來沒有忘記這些英雄,從20__年以來,我國家先後迎回了六批共599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事實再一次證明,無論歲月如何變幻,英雄不能忘,也不會忘,因爲英雄風範永世長存。

面向未來,一往無前續寫新輝煌。飲水思源,不忘來路。迎接烈士回家,緬懷先烈豐功偉績,不僅是爲了慎終追遠,更是爲了教育今人,凝聚14億炎黃子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偉力。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我們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要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繼承革命烈士遺志,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將英雄精神轉化爲實幹行動,讓其在新時代再展風采。往細裏說,作爲新時代的每一個你我他,既要忠誠愛國,心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心,不斷賡續紅色基因;同時又要有奮鬥之志、奉獻之情,人人都要像英雄烈士那樣,勇於擔當、無懼風雨,在各行各業當中做敬業樂業的“工匠”,做面向未來、奮鬥有我的“追夢人”。

山河無恙,英雄無憾。又一批志願軍烈士回家,又一個烈士紀念日將至,讓我們以最深切的情感緬懷革命先烈、濃郁家國情懷,以無懼風雨和“吾輩當自強”的奮鬥姿態向着未來進發。

今天鮮花獻給英烈直播心得體會 篇5

無名英烈事蹟,讓人無限感慨。在和平年代,雖然沒有炮火連天和槍林彈雨,但具有許多新特點的鬥爭一天也沒有停歇。從脫貧攻堅到科技創新,從反腐倡廉到轉變作風,改革開放的每一項重要舉措,都離不開共產黨人敢於擔當、敢於鬥爭、不怕犧牲的精神。

驅使英雄默默無聞奉獻和犧牲的,是他們的堅定信仰和鬥爭意志。一個個無名英雄,構成了一個偉大的羣體。“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一曲《祖國不會忘記》,表達了人們對無名英雄的致敬之情。

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國各個行業領域,一個個英雄不斷涌現;默默無聞的犧牲精神在祖國大地上涌動。科學家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的優渥生活,多少年如一日投身國內科研,堅持到生命最後一刻;廣西扶貧幹部黃文秀,在扶貧的工作中,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當年的長征路上,英勇的奮鬥和犧牲精神,讓紅軍一次次絕境逢生,取得一次次勝利。在新的長征路上,仍需弘揚這種大無畏的奮鬥精神。無名英烈,人民不會忘記;奮鬥精神,世世代代傳承。

今天鮮花獻給英烈直播心得體會 篇6

烽火磨礪,百鍊成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自古及今,歷經數不清的磨難毅然卓然自立,不僅成就了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延續,還淬鍊了堅毅不屈、迎難而上的民族品格。近代鴉片戰爭以降的百餘年,面臨帝國主義接踵而至的欺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倒行逆施,中國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帶領廣大中國人民,歷經28年的浴血奮戰,換來了共和國的紅色江山,以2100萬革命仁人志士的鮮血贏得了中華民族的真正獨立;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人以優良傳統文化爲基礎,創新發展出不懼犧牲、爲人民服務的革命鬥爭精神。

在以革命傳統素著的交通大學,此種精神尤爲明顯,無論是“喋血辛亥的愛國地理學家”白毓崑、“犀利之筆鑄豐碑”的傑出新聞記者鄒韜奮、“抗戰捐軀教授第一人”姚明達、“高速殲擊機之父”黃志千等校友,還是楊大雄(犧牲時24歲)、穆漢祥(犧牲時25歲)、史霄雯(犧牲時23歲)等菁菁學子,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交大人的捨生取義,爲國爲民的使命擔當。陳毅同志曾爲史穆烈士題詞:“爲人民利益而光榮就義是值得永遠紀念的”。穆漢祥曾在日記中寫道:“我願化爲泥土,讓人們踐踏着走向光明的前方”,廣大交大青年學生薪火相傳,以高昂的革命姿態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誓要踏着先烈的血跡前進,爲建設新民主主義新中國而鬥爭”。

大國崛起,凸顯脊樑。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之路極盡艱辛,一邊面臨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包圍,一邊是一窮二白的工業化基礎,毛澤東主席曾鄭重地指出:“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麪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即使如此,中國共產黨人堅定初心,帶領廣大中國人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兩彈一星”“三峽工程”“港珠澳大橋”“天眼”等數不勝數的頂天立地大成果、大工程捍衛了中華民族尊嚴,而且用幾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社會兩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實現了中華民族真正立起來、富起來的初級目標。在驚天動地成就的背後,是無數共和國的脊樑——“兩彈一星”元勳、廣大科學大師、大國工匠、黃大年、南仁東……,他們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卓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交大西遷人亦在大國脊樑之列,他們用生命和堅守,用智慧和奉獻,用代代傳承成就了西部高等教育萬馬奔騰的大好局面和西部大開發事業的蒸蒸日上。如“願盡畢生之力辦好交通大學”的彭康校長,“要將中華文明普照邊疆大地”的鐘兆琳教授,“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努力爭取重新入黨”,八十歲實現再次入黨志業的殷大鈞教授,還有以生命之火接力創建一流工程力學學科的朱城和唐照千教授……他們用愛國奮鬥,無私奉獻,書寫了共和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情懷與擔當,鑄造了永放光芒的西遷精神。

世局風雲變幻,凝心聚力前行。隨着*性技術的層出不窮,國際社會不確性、不穩定性因素的顯著增多,國際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新時代,中華民族正面臨由富到強的“爬坡轉變歷程”,二者相互交織、相互激盪。順應主導世界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世界一流大學責任在肩,任重道遠。習近平多次強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迫切。”世界一流大學必須在傳承革命精神基礎上,凝心聚力,主動求變,探索創新治理體系、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無異於“當頭棒喝”,給世界各國政府管理、各行各業的未來發展,特別是一流大學的建設等提出了嚴厲警示:世界高度融合,任何民族無法獨善其身,科學技術及其社會治理並非無懈可擊,人類亦非世界主宰……由此來說,疫情已可以說是一次重大機遇,這要求一流大學必須系統反思疫情(以及此類始料未及之其他危機)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諸多新問題,並舉一反三,同時始終不渝地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世界文明及科學技術的繁榮發展。

“你活在我們的記憶裏,我們奮鬥在你爲之奮鬥的事業中。”作爲交大人,不只在於感受先烈的崇高,更在於繼承先烈的遺志、續寫未竟的事業。要以更加熾熱的激情、更加紮實的作風,凝聚磅礴力量,爲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唯此,我們就能在烈士的靈前問心無愧地致奠:“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

今天鮮花獻給英烈直播心得體會 篇7

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爲正義事業而獻身,彰顯烈士的高尚品質,也體現着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我國約有20__萬名烈士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捐軀。爲他們設立國家紀念日,組織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正是爲了以國家的名義向他們致敬,深切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學習傳承他們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敢於犧牲的寶貴精神。在國慶節前夕開展烈士紀念活動,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豐富了國慶的內涵,有利於全體國民更好地表達愛國情感、增強國家意識、激發奮鬥動力。

沿着先賢英烈用生命和鮮血開拓的道路,一代代中國人民的不懈奮鬥中,我們迎來了民族復興的曙光。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但歷史的足音也警醒我們: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掉以輕心。立足“三個沒有變”的基本國情,邁向“兩個百年”目標,前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夢想不可能一氣呵成,我們還需要繼續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秉承先烈遺志,發揚先烈精神,用先烈的精神品質引領社會價值取向,將先烈參與開創、爲之奮鬥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近年來,我國的烈士紀念工作日益得到重視,烈士公祭活動不斷走向常態化和正規化。每年上億人次的祭奠,讓我們體會到羣衆緬懷的深切之情,感受到民族血脈中升騰而起的復興動力。方此之時,我們需要充分認識開展烈士紀念日紀念活動的重要性,把烈士紀念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倡導社會各界羣衆特別是青少年形成緬懷紀念烈士、學習烈士英雄事蹟的良好社會風尚。我們紀念烈士,就是要用烈士精神凝聚黨心軍心民心,培養公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就是要用烈士精神傳播社會正能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開展紀念日活動,如同點燃一支火炬。”在國慶65週年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無數先賢英烈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緬懷他們的歷史功勳,挺起我們的時代脊樑,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改革發展的大潮,共同創造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的偉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