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72K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日前,央視推出的《朗讀者》節目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嘉賓們通過朗讀散文、詩歌和家書,把一篇篇美文通過聲音再現出來,讓人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真實的情感和音韻之美,觸動了人們心中高尚的情愫,激活了人們朗讀的心緒。朗讀重回人們的視野,使衆多觀衆躍躍欲試,拿起書本,大聲朗讀起來。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朗讀是欣賞文字的方式,也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手段。小時候,常見父親手捧一本厚書在大聲誦讀。爲何要讀出聲來呢?父親說,古書沒有標點,只有讀出聲來,才能感受文章的美。古人一向稱看書爲讀書,民間把上學叫唸書,都是說書不光要用眼睛看,而且要大聲讀出來。後來,讀了一些古書,發現古人確實在看書學習上只認“讀”字。《史記》中凡是說到讀書時,司馬遷都用的是讀或習誦。陶淵明自稱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朱熹更是強調朗讀的重要,認爲,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要逐句玩味、反覆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可見,在古人眼裏,朗讀是學習書本知識的唯一途徑。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夠更好地把文字內容準確真實地表達出來,讓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給人更加美好的感受。

今天,儘管獲取知識的渠道和載體更加多樣,但朗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閱讀方式。上國小,朗讀是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功,對促進孩子智力發育,薰陶美好情操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成人而言,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使朗讀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成爲一種似曾相識的模糊記憶。《朗讀者》節目以清新淡雅的方式,讓朗讀重新進入人們的生活,迴歸閱讀的視野,還給人們一份久違的閱讀親切感。看了《朗讀者》,我們突然意識到,朗讀是那麼的美好,高雅,充滿了文化氣息,承載着濃厚的情感,可以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溫馨、感動、美好和喜悅,似的人們情不自禁要拿起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朗讀讓冷漠的閱讀,變成飽含情感的聲音,讓視覺的單一,變成聲音與視線的交融;讓自我的學習,變成與他人的互動;讓枯燥的文字,成爲有溫度和情感的傾訴。

在今天,信息和知識不斷走向影像化的時代,朗讀仍然是我們心中不能割捨的學習方法,仍然是我們不能離開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大聲朗讀吧,通過朗讀來感受情懷、學習知識、傾聽文化。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你上次落淚是什麼時候?你是因爲什麼流淚?你又是爲誰流淚?淚有時候是鹹的,有時候是甜的,你嚐到的是什麼味道?

失戀的人會哭,忍受病痛折磨的人會哭,創業失敗面臨絕望的人會哭,收到家書異常想念的人會哭,歷經大學聯考錘鍊最終金榜題名的人會哭,相愛十年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會哭……眼淚是寶貴的,每一次哭泣都是內心情感的宣泄。希望哭過以後的你,可以一如既往地勇敢和堅定。

1.斯琴高娃在朗讀《寫給母親》時,用情至深,感染力超強,讓人止不住地落淚。母親雖然已經在土地下面了,但她依然能夠聽到她在唱歌,依然能夠感受到母親給予她的精神力量。她很認真很認真地告訴我們:趁父母健在,一定要好好孝敬他們,不然後悔可來不及了。有時間的話,多去陪陪父母吧,他們需要你的愛和擁抱。

2.丁一舟和賴敏的愛情是我所看到的平凡生活中最真摯也最感動的故事。他們相貌凡凡,來自農村,是生活中最普通也最常見的一個。他們沒有傲人的相貌,沒有富人的奢華,但他們擁有一顆最熾熱的心,他們在用心感受着這個世界,用愛溫暖彼此。原來,真的有人會不顧疾病,不顧出身,奮不顧身地愛上一個人賴敏的樂觀與笑容深深地刻在腦海裏,她是那樣的明媚,那樣的歡快,那樣的美麗動人。她需要的從來不是裝飾,她需要的是與他一起感受這個世界的豐富與多彩。

3.我身邊也有一位乳癌患者的親戚,我希望她也可以戰勝病魔,早日康復。其實,癌症並不可怕,只是壓力帶給你太多負擔,生命是脆弱的,同時也是堅強的。每個人對生的渴望都很濃烈,我相信信念和努力可以戰勝一切。

4.一生奉獻給青藏鐵路事業的人是默默無聞而偉大的。雖然我還不曾跨越山水去領略西藏的壯美,但我謝謝這些科學家和工作者爲我們創造了條件,給了我們便利的機會去親眼目睹一望無垠的草原和沙漠。謝謝你們。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朗讀因愛而生,爲人而讀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爲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不,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這段作爲《朗讀者》的開場白,擊在了每位觀衆的心裏。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這檔節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處。重點放在挖掘人的百態——每位嘉賓帶來的不是乾巴巴的選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實寫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爲“朗讀者”,那讓誰來朗誦就顯得尤爲重要。節目的嘉賓設置沒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而是採用“明星+素人”這樣葷素搭配的巧妙結合。在2月18日第一期節目中,明星陣容包括表演藝術家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著名翻譯大師許淵衝,還有鮮花夫婦周小林 殷潔,無國界醫生志願者蔣勵這樣的普通人。

在節目設置中,更是看出了節目組的獨具匠心。每一期設置一個主題,配上董卿的闡釋,再選擇相關聯的嘉賓和朗讀的作品。第一期的主題定爲“遇見”,每位嘉賓都結合自己的故事選取最觸動自己的一段文字進行朗讀。還設置了開場曲的演奏和結尾的彈唱。此番用心在綜藝節目中實在是少見。

央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4

董卿的《朗讀者》(第一期)自2月18日開播以來,持續發酵,口碑爆棚!《朗讀者》實力圈粉,豆瓣評分高達9.4!何以有如此效果?初心使然,實力使然,節目使然。我想主要談談後者,談談我的觀後感。

這是一場可人的文化盛宴。這裏沒有炫目的七彩燈光,沒有喧囂鼎沸的音響,沒有美女如雲的舞蹈,沒有衆星歡聚的高潮;有的是主持人董卿與朗讀者的親切交談,有的是朗讀者聲情並茂的傾訴,有的是視聽者與朗讀者的深情共鳴,有的是李雲迪鋼琴伴奏的和諧悅耳與美不勝收,有的是胡德夫《匆匆》彈唱的警醒後人與餘音繞樑。

這裏是傾訴者的舞臺,無論是愛心使者還是成功人士都有着自己刻骨銘心的故事,想將自己的深情寄予文字中,要讀給最給力或自己最想給力的人聽,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或自己的深愛與祝願。

愛心大使濮存昕朗讀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送給治好了他的瘸腿病使他走上人生坦途的恩人榮國威大夫,來表達自己對榮大夫的感恩之情。

無國界醫生蔣勵朗讀了鮑勃·迪倫的歌詞《答案在風中飄蕩》,送給那些在戰爭中出生、備受炮火摧殘的孩子們,表達對他們命運的同情及對世界和平的希冀。

聯想老總柳傳志朗讀了自己《寫給兒子的信》,“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的開場白,表達了一位成功男人榮升爲普通父親的驕傲與自豪,想看到“創業帝國”那一天的到來的結尾,表達了企業大咖對自己兒子子承父業、創造輝煌的期盼。

普通夫婦周小林、殷潔朗讀了《朱生豪情書》(節選),那“你老了,一定很可愛”“我一天天發現你的平凡,同時一天天逾更深情愛你”的詩句,深切表達了這對浪漫伉儷鮮花山谷之愛戀的愈久愈香醇。

世界小姐張梓琳——20xx年世界選美的奪冠者,用她柔潤甜美的聲音朗讀了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送給自己的寶貝女兒,願她快樂、自由,有勇氣,有夢想,有求知慾,有責任心,學會寬容與慈悲,願她一世安寧,母親的深愛與祝福溢於言表。

高潮的一幕是96歲的老人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出場,一身淺色西裝,手拄柺杖,步履蹣跚,滿臉笑容,由董卿攙扶着走進了《朗讀者》現場,給人的印象是雖高齡但精神;最動人的朗讀是許老朗讀林徽因的《別丟掉》,不僅僅是聲情並茂,而且是熱淚盈眶、泣不成聲;他對曾經深愛的女同學林徽因愛慕有加,對林徽因失去徐志摩後的痛苦感同身受,“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有人不見,夢似地掛起”;許老不僅是性情中人,而且是有事業心的人 ,他認爲“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創造美髮現美”,他是名至實歸的“書銷中外百餘人,詩譯英法唯一人”,96歲的他活到百歲的目標是將莎士比亞的著作全部翻譯完畢,四年的時間要翻譯20餘本名著,相信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牀工作的許老,屆時一定會大功告成。

朗詠清川飛夜霜,此刻豁然開朗;讀盡詩文千萬字,吟詠人間天堂。一覽《朗讀者》,過目永難忘,回觀《朗讀者》,韻味深且長。

喜聞:董卿的“朗讀亭”在全國各地靜候朗讀者,全國各地的朗讀者也紛紛來到“朗讀亭”傾訴心聲,表達着對他人的感恩與祝福。朗讀者的春天來了,文化的春天還會遠嗎?

終於遇見你,遇見感動,遇見美好!

遇見你,不想放過你;每週末,緊緊跟隨你。明日見!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日前,央視推出的《朗讀者》節目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嘉賓們通過朗讀散文、詩歌和家書,把一篇篇美文通過聲音再現出來,讓人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真實的情感和音韻之美,觸動了人們心中高尚的情愫,激活了人們朗讀的心緒。朗讀重回人們的視野,使衆多觀衆躍躍欲試,拿起書本,大聲朗讀起來。

朗讀是欣賞文字的方式,也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手段。小時候,常見父親手捧一本厚書在大聲誦讀。爲何要讀出聲來呢?父親說,古書沒有標點,只有讀出聲來,才能感受文章的美。古人一向稱看書爲讀書,民間把上學叫唸書,都是說書不光要用眼睛看,而且要大聲讀出來。後來,讀了一些古書,發現古人確實在看書學習上只認“讀”字。《史記》中凡是說到讀書時,司馬遷都用的是讀或習誦。陶淵明自稱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朱熹更是強調朗讀的重要,認爲,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要逐句玩味、反覆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可見,在古人眼裏,朗讀是學習書本知識的唯一途徑。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夠更好地把文字內容準確真實地表達出來,讓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給人更加美好的感受。

今天,儘管獲取知識的渠道和載體更加多樣,但朗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閱讀方式。上國小,朗讀是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功,對促進孩子智力發育,薰陶美好情操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成人而言,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使朗讀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成爲一種似曾相識的模糊記憶。《朗讀者》節目以清新淡雅的方式,讓朗讀重新進入人們的生活,迴歸閱讀的視野,還給人們一份久違的閱讀親切感。看了《朗讀者》,我們突然意識到,朗讀是那麼的美好,高雅,充滿了文化氣息,承載着濃厚的情感,可以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溫馨、感動、美好和喜悅,似的人們情不自禁要拿起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朗讀讓冷漠的閱讀,變成飽含情感的聲音,讓視覺的單一,變成聲音與視線的交融;讓自我的學習,變成與他人的互動;讓枯燥的文字,成爲有溫度和情感的傾訴。

在今天,信息和知識不斷走向影像化的時代,朗讀仍然是我們心中不能割捨的學習方法,仍然是我們不能離開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大聲朗讀吧,通過朗讀來感受情懷、學習知識、傾聽文化。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朗讀亭是我特別喜歡的設置。當初我們創意是希望能夠讓普通人也慢慢地開始接受有這樣一種傳遞感情的一種手段。其實朗讀真的應該像唱歌說話一樣,我們有時候可以用這種方式借文傳情。”正如最近爆紅的節目《朗讀者》的製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樣,朗讀亭是帶着《朗讀者》節目的使命,打通線上與線下的距離,走近每個朗讀者的身邊,將一段六十分鐘的客廳文化轉變爲一場20xx最具熱點的全民文化活動。它的推出旨在讓各行各業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裏稍作暫停,走進“朗讀亭”朗讀名篇片段,用簡單的方式呈現內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愫,用發至心靈的聲音朗讀自己的人生夢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爲《朗讀者》節目播出後抵達的第一個城市,朗讀亭在杭州迅速成爲爆款,將杭州人民的朗讀熱情全數激發,引得媒體爭相報道。浙江大學微信號發佈關於朗讀亭的文章也瞬間突破100000+的閱讀量,可見朗讀亭的備受追捧。

京杭運河畔,是朗讀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爺在亭前揮毫寫意,洋洋灑灑寫下“朗讀亭”三個大字,引發路人圍觀。緊接着,朗讀亭來到第二站杭州市圖書館,穿戲服的女子、外國留學生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朗讀亭前駐足,其中,75歲的王佩英奶奶朗讀了病牀上老伴寫的情書,走出亭子時,她淚流滿面,在場的衆人也紛紛爲之動容。

前日,朗讀亭移動到浙江大學站。這是朗讀亭到杭州的第五天,當天寒風冷雨的惡劣天氣狀況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朗讀亭的熱度。源源不斷的人撐着傘來到朗讀亭前排隊,僅從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朗讀亭就已傾聽了80多位朗讀者的故事。他們中有浙大的學子,也有特地趕來的中、國小生,還有不同職業的人、不同年齡的人都聚集在這小小的朗讀亭周圍,渴望朗讀出自己內心的情感。原定晚上十點的錄製,也到接近零點時才錄完最後一個朗讀者。

一天下來,朗讀亭已經收錄了超過170位朗讀者的朗讀片段,連節目組的導演和攝像,都被杭州人民的這股熱情和毅力嚇到,表示:“今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學者進亭子朗讀,這種狀況我還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人在冷風裏排了幾小時隊,臉上還是笑呵呵的,這在別的城市也難以想象,沒想到,杭州人爲了朗讀這件事,這麼有恆心,有耐力。

本週末,朗讀亭將會移動到浙江圖書館。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人走進朗讀亭,在其中朗讀出自己的故事。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7

目前電視上真人秀節目甚多,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裏,不同的羣體有着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聲音,電視節目滿足多元需求,只要不低俗、媚俗、惡俗,只要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德,即使是真人秀,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間,對其也大可以報以寬容。

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毋庸諱言,近年來,有思想、有份量的文藝節目是少之又少,在號稱多元的電視節目盛宴中,娛樂節目遍地開花,吃喝玩樂霸佔銀屏,卻獨缺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和沉澱,這不應該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國和現代化中國應有的電視生態。能否在哈哈一笑之餘,學會思考、感恩,愛和感動,是觀衆的期待,也是電視人所不應逃避的命題。

《朗讀者》就是這個時候清新脫俗,亮相銀屏。朗讀者每一期指定一個朗讀主題,包括“離別”“勇氣”“鄉愁”“禮物”“愛”等等。無論時空轉變,星轉鬥移,文字成了唯一的紐帶,聲音成了最好的聚合,不求正字腔圓,但求情真意切,在平靜的朗讀之中,完成了一次一次心靈的對話。

正如該節目導演董卿所言: “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朗讀都是傳播文化、傳遞思想、傳承精神的最好手段。”她希望,這檔節目可以讓喧囂忙碌的現代人在“讀”和“聽”中感受到美好和詩意。著名錶演藝術家喬榛說:“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是全世界最優美的語言。董卿和她的團隊創新創辦《朗讀者》這個欄目,我由衷地讚賞,我感覺這對朗誦藝術,對語言表演藝術是功德之舉。”

無獨有偶,另一臺節目《見字如面》也同樣通過文字,通過聲音將古今中外連成一體。《見字如面》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衆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通過朗讀一封封塵封的書信,讓觀衆打開歷史記憶的閘門,體驗着親情之可貴、愛情之熱烈、友情之真摯,體驗着這世間最溫暖的情愫,在段段文字之間感動、啓迪和思考。

現代化的中國,是多元且豐富的,《郎讀者》之類節目出現的意義不僅是給綜藝節目行業注入一股清流,讓電視熒屏避免流於同質化的庸俗競爭,而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它以最樸素真誠的方式展現了大衆媒介的本職——傳承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8

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到來今年春節什麼節目最火不是明星齊刷臉的各臺春晚,也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賞等大熱影視劇,而是一檔主打中華詩詞的文化益智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

而繼詩詞大會和見字如面之後,又一檔文化綜藝類節目朗讀者上週末在CCTV1和CCTV3同步播出。

朗讀者是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受到觀衆的熱捧。

詩詞大會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擔當朗讀者的製作人。

很多人認爲,在娛樂綜藝氾濫的當下,文化類節目走紅是大勢所趨,可董卿卻表示文化類的節目真的很難做,我並不認爲中國文化類節目真的迎來了一個春天,還需要整個社會大環境有所改善。

濮存昕張梓琳的朗讀帶來清流朗讀者是央視主持人董卿醞釀籌備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類節目,節目每期有一個主題詞,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

首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等嘉賓。

首期節目首先出場的是濮存昕,他講述了自己鮮爲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

濮存昕曾患小兒麻痹症,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

直到三年級時,積水潭醫院的大夫榮國威幫他做了整形手術,濮瘸子的命運得以改變。

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榮國威大夫。

在和董卿交流時,濮存昕還感恩了給過自己幫助的很多人,包括父親表演藝術家藍天野導演林兆華等,記住幫助過自己的人,不要認爲一切都理所當然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別人,不要認爲一切都事不關己。

節目播出後備受好評,不少網友表示在娛樂至死的各類綜藝節目中,這是又一股清流董卿用真情扭轉真人秀霸屏20xx年伊始,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9

距離央視的文化節目《朗讀者》播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主題從“遇見”到“選擇”,《朗讀者》用自身的專注、真情的流露和一如既往的誠懇,通過這些有血有肉的文字感動着每一個觀衆。有人說,《朗讀者》不僅僅在朗讀,更是在講故事。

3月4日,記者在北京釆訪,獲得了董卿最新錄製的《朗讀者》的部分內容。除了倪萍與董卿兩位央視“一姐”對話感人外,記者還提前獲得了董卿對話李亞鵬的內容,以及李亞鵬在現場朗誦他寫給女兒李嫣兒的一封信。這封信李亞鵬以朗讀者身份,現場朗讀。從信中,李亞鵬第一次講述他培養女兒的感人故事。父愛大如天。李亞鵬的信,催人淚下。

在請出李亞鵬之前,董卿介紹說:“本期我們《朗讀者》的主題詞是“禮物”,這個詞讓我浮想聯翩,當我們仰望星空,放眼浩瀚,這蔚藍色的星球是宇宙給人類最好的禮物;當我們低頭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禮物;孩子是父母的禮物;江河是大地的禮物;八千里路雲和月是多嬌江山的禮物;五千年的錦繡華章是悠久歷史的禮物……”

嫣兒今年十歲多快十一歲了,看起來跟同齡人不太一樣,透着一股自信和成熟。李亞鵬說:別看她年紀小,但是她有非常獨立的人格,這種人格的外化表現是自信,但是內在有她的獨立精神,這一點是很多成年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

事實上,李嫣前年曾經因爲拍攝幾段自稱「時尚達人」的小影片成爲小小網紅,因此李亞鵬對此也特別欣慰表示,本來家人們爲了保護她總是殫精竭慮,沒想到李嫣用她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了你的存在,而這也讓李亞鵬的不安頓時消失,只希望李嫣成爲獨一而二的自己。這封李亞鵬給女兒的信不僅流露出真摯感情,也可以看出他對女兒百般疼愛,讓許多人爲之動容。

“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朗讀,屬於每一人。”期待下一期節目更多的好文和好故事。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葉嘉瑩與小朋友們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寫道: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或許因爲它只存在於心裏,所以提起味道這個詞,伴隨的往往都是記憶。央視《朗讀者》將以味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寫道: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或許因爲它只存在於心裏,所以提起味道這個詞,伴隨的往往都是記憶。央視《朗讀者》將以味道爲主題,邀請到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着名導演張艾嘉、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得主葉錦添、都市愛情小說掌門人張小嫺、杭幫菜掌門人胡忠英、青年鋼琴演奏家吳純等嘉賓一起在朗讀中分享記憶中與味道有關的故事。

古詩詞大師葉嘉瑩爲中華文化而吟誦

從第一期節目中的中國英法翻譯第一人許淵衝到後來的敦煌女兒樊錦詩、中國焊接學科奠基人潘際鑾,《朗讀者》的舞臺上時常會出現一些值得用生命去尊重的真正的大師。本期節目中,又有一位這樣的大師登臺,她就是已經93歲高齡的中國古典文化教育研究大師葉嘉瑩。

葉嘉瑩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後師從於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學習,深得老師的賞識。1945年大學畢業後,葉嘉瑩便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先後於多所世界着名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化,去年還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生成就獎。她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於當代「再生」的讚譽。

葉嘉瑩曾說過:我以爲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着吟誦之傳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感動之特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對於吟誦詩詞這一活動,葉嘉瑩一直十分倡導。而吟誦,其實也就是古典版的朗讀。在本期節目中,這位着作等身的教育大師將在《朗讀者》中暢談古典詩詞文化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併爲中華文化而吟誦。

歲月女神張艾嘉分享女人的故事與味道

提起張艾嘉,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往往都是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而對於女人來說,故事幾乎就等同於她的味道。

作爲一個明星,張艾嘉從不刻意遮掩自己的年齡。在節目中,當被問到如何界定年齡的味道時,她坦言:一切都來得很自然,逃也逃不掉。而對於女人的味道,張艾嘉也用自然來形容:味道是要被品嚐的,我相信味道是來自於你自己人生的態度,你怎麼看待自己,那你散發出來的東西是自然的,那個就是你自己的味道。

曾經,李宗盛爲張艾嘉寫的一首《愛的代價》被無數人奉爲最能代表愛戀成長的經典。但在當時,張艾嘉還覺得這首歌的名字有點土。而前兩年再唱這首歌的時候,張艾嘉卻發現自己的心與這首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個心經歷過更多的事情了,就覺得歌裏面幾乎每一句都是一個畫面和故事,所以特別感傷。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人們總是這樣,無論生活多麼富足,也願精神上有所追求,讓自己的靈魂有所寄託,給它棲息的一隅,讓其有搏擊的羽翼。想博覽、多觀,卻不知讀什麼、看什麼,言情、穿越、武俠、惡搞的文字難以入目,娛樂、搞笑、遊戲、秀快餐不絕於耳;想仰望一片藍天,俯視一片綠色,實在是有點難。忽如一夜春風來,一杯甘醇沁心扉,春風喚雨,終於遇見了你《朗讀者》,我心醉。

董卿的《朗讀者》(第一期)自2月18日開播以來,持續發酵,口碑爆棚!《朗讀者》實力圈粉,豆瓣評分高達9.4!何以有如此效果?初心使然,實力使然,節目使然。我想主要談談後者,談談我的觀後感。

這是一場可人的文化盛宴。這裏沒有炫目的七彩燈光,沒有喧囂鼎沸的音響,沒有美女如雲的舞蹈,沒有衆星歡聚的高潮;有的是主持人董卿與朗讀者的親切交談,有的是朗讀者聲情並茂的傾訴,有的是視聽者與朗讀者的深情共鳴,有的是李雲迪鋼琴伴奏的和諧悅耳與美不勝收,有的是胡德夫《匆匆》彈唱的警醒後人與餘音繞樑。

這裏是傾訴者的舞臺,無論是愛心使者還是成功人士都有着自己刻骨銘心的故事,想將自己的深情寄予文字中,要讀給最給力或自己最想給力的人聽,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或自己的深愛與祝願。

愛心大使濮存昕朗讀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送給治好了他的瘸腿病使他走上人生坦途的恩人榮國威大夫,來表達自己對榮大夫的感恩之情。

無國界醫生蔣勵朗讀了鮑勃迪倫的歌詞《答案在風中飄蕩》,送給那些在戰爭中出生、備受炮火摧殘的孩子們,表達對他們命運的同情及對世界和平的希冀。

聯想老總柳傳志朗讀了自己《寫給兒子的信》,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的開場白,表達了一位成功男人榮升爲普通父親的驕傲與自豪,想看到創業帝國那一天的到來的結尾,表達了企業大咖對自己兒子子承父業、創造輝煌的期盼。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爲很多人都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這段話,是董卿在央視將於2月18日晚開播的新節目《朗讀者》裏的一段自問自答。的確,現在有許多事情都已經是我們淡忘的了,比如寫信,比如讀詩,但是如今隨着《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推出,讓大家不禁有一種恍如隔世的久違之感,也產生了發自肺腑的共鳴。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人,肯定已經被董卿的詩詞功底所折服,她不僅反應快,而且對於嘉賓的點評也能隨口拈來詩詞應答。"腹有詩書氣自華",董卿得到了網友們如此點贊。董卿的父親曾經在報社工作,受父親影響,她從小沉浸在詩詞的海洋。記者昨日從節目宣傳方瞭解到,從去年3月開始,董卿就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的節目,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策劃和團隊構建後,終於推出了《朗讀者》,董卿擔任製作人。

董卿表示:"《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爲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一個節目形態,她則表示在文藝綜藝領域裏所有的節目形態都已經做過了,她需要做一些改變。但是爲了這檔節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紹爲了剪片經常熬到凌晨四點才離開機房。

說起"朗讀",似乎更像在講故事,因爲節目中會針對不同的主題,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節目希望呈現的是文字和個人情感的緊密結合。記者瞭解到,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結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通過文字的朗讀,觀衆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據瞭解,《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爲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爲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還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衆情感的作品。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衆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除了節目的內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節目在包裝上也用了許多心思。記者瞭解到,節目設置的主題形式很豐富,每期根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節目邀請到李雲迪、胡德夫等爲朗讀者伴奏,除了邀請柳傳志、鄭淵潔、蔣雯麗、徐靜蕾、劉震雲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業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參與朗讀,節目組希望能"高而不冷"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今天健身的時候把《朗讀者》第四期看完了,讓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前國家隊女排姑娘趙蕊蕊的那句“比你的腿更痛的是你的心”,在她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我彷彿感覺到她在和夢想說再見。

「朦朦朧朧的,有個姑娘站在十字路口,四處張望,離她不遠處,另一個她慢慢地走向遠方,她望着她,卻不知道那是不是她,她想上前去看看,卻不能移動絲毫。」

“我一直沒敢睜開眼睛,因爲我覺得,只要我不睜開眼睛,這就是一個夢,一個噩夢。”

運動員的黃金生涯可能就那麼幾年,但他們爲此付出的可能是從幾歲時就夜以繼日的努力,汗水,而且最後換來的是一個充滿傷痛的身體,可是又有誰後悔過呢?

倪萍的《姥姥語錄》裏寫着“一個人受多大的罪,就享多大的福”,人生是很公平的,小富即安是一生,大富大貴也是一生,但這兩種人所承受的必定不同,人生的路到底走哪一條,到底怎麼走,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走過,就別後悔,後悔了,就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後悔的機會的。

很期待蕊蕊的新書,還記得許淵衝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人生,不是你活了多長時間,而是你記住了多長時間”,趁着我們還有記憶的時候,把它們寫下來,以此證明,我來過,我記得。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朗讀者》中的每一個朗讀者都珍藏着一段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在他們敞開心扉的娓娓敘述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躍然而出。在他們充滿深情的朗聲誦讀中,傳播着廣博高雅的文化內涵,讓聽衆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從而產生髮自心底的共鳴與感動,激起人們沉寂已久的對知識的汲取與渴求。

《朗讀者》其新穎的創意在於把文字和閱讀者通過閱讀的方式緊密地連結在了一起,融合在了一起,是人與文字的和諧統一。一個朗讀者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部作品;而朗讀者所誦讀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段文字都是朗讀者最真摯的心聲和最切身的感悟。

首期推出的朗讀者之一許淵衝,是北京大學的教授、翻譯家,至今已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多年,特別是古詩翻譯,世界稱奇,號稱“詩譯英法唯一人”。他能做到英漢、法漢互譯,成爲中外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至今96歲了還在翻譯莎士比亞的著作,且立下豪言壯語,一百歲完成莎士比亞全部著作的翻譯工作。

在談到翻譯林徽因的詩《別丟掉》時,還引出了老人的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當時爲了喜歡一個女同學才翻譯這首詩送給她的,但是,直到50年以後才收到這位女同學的回信。老人說起來曾經的美好往事也是動情的熱淚盈眶,不禁感慨“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於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這樣的朗讀者,這樣的故事,就是《朗讀者》饋贈給觀衆的饕殄大餐,面對老人活到老幹到老的錚錚誓言和未泯情愫,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只爭朝夕地工作,不發奮努力地修身養性?相信每個人都會在敬佩他的同時被其深深地感染,定會思考自己的路怎樣走,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怎樣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朗讀者來自社會各界,有知名學者、文藝名流、企業家,也有普普通通的民衆。無國界醫生、16年陪讀失聰兒子的母親、選擇與艾滋病患兒共成長的校長等等,他們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用實際行動默默詮釋着人性的光輝。他們能夠敞開心扉暢談一個個親身經歷、親身感受的人和事,朗讀着自己鍾愛的作品或自己寫作的作品,能夠感染人的不是他們的朗讀水平高低,而是朗讀者背後所凝聚和散發着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份沉甸甸的愛,一份對社會、對國家及對家庭的無私的奉獻精神。

關注《朗讀者》,做一個朗讀者吧,朗讀可以讓人遇見更好的自己,喜歡上朗讀,你便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偷偷愛着你,朗讀者的世界也因此變得絢麗多彩,充滿關愛,充滿和諧。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自去年3月起,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就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籌備接近1年的時間,今日起每週六、日黃金檔CCTV1和CCTV3將聯合播出。節目每期一個主題詞作爲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首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等嘉賓。在犀利吐槽蔚然成風的時代,以朗讀爲核心的全新嘗試能否引領新的文化風潮?

本期節目中,濮存昕講述了自己鮮爲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要感謝誰?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爲何與成爲百裏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又有哪些另類之處?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並分享了爲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她又將爲誰朗讀?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翻譯家許淵衝也受邀到場,追憶往事,他道出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

已爲中外文化傳輸做出傑出貢獻的許淵衝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驅動他活到老譯到老的原因是什麼?走過一個世紀,他又帶來了哪些直擊心底的人生感悟?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朗讀者》更注重“人”,節目不但要塑造立體的人,更是通過情感的紐帶聯繫不同時空的生命。節目中第一個“人”是可見的朗讀嘉賓,針對不同的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一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爲“情感人”的一面。

文字的作用是準確地傳遞信息、傳遞情感,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爲文學本身就是對共通情感的精準描述。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從見面會現場播放的節目片段看,《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完成了統一。

《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爲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爲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衆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衆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2022年觀CCTV朗讀者有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著名作家劉震雲也參加了《朗讀者》的錄製,帶有口音的他成爲朗讀者中的“另類”。董卿說她說服劉震雲來參加這個節目,是因爲兩個真誠的人最真誠的交流,“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說技巧不是節目的核心,真情實感纔是節目最打動觀衆的地方。”

真情實感是《朗讀者》要傳遞的價值,文字的背後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真實的表達。所以,也會有平凡人帶着動人的故事來到這個舞臺。四川成都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裏一年四季花開不敗。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爲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這對夫妻被邀請參加《朗讀者》的錄製,他們用共同走過的20xx年人生路,詮釋着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

董卿說,《朗讀者》作爲一檔央視綜合頻道和綜藝頻道黃金時段聯合播出的文化節目,必須擁有社會的擔當,通過節目爲百姓打造一個情感表達的神聖殿堂,通過朗讀的形式爲平凡者發聲。

熱門標籤